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导学案2(无答案)浙科版必修3
(教师用书)高中生物 第6章 第3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步备课课件 浙科版必修3
消费者产生的粪便,不属于流入该营养级的能量,它实 际上与上一营养级的遗体、残骸一样,属于未利用的一部 分。
3.能量的转化 (1)生产者:光能光合作用 ――→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消费者:食物化学能消化、吸收 ――→ 自身化学能。 合成 4.能量的散失 (1)形式:热能,热能是能量流动的最后形式。 (2)过程
1.生态系统中流动的能量是太阳能。(×)
【提示】 是自养生物将太阳能固定在有机物中的化学 能。
2.食物链越长,顶位肉食动物获得能量越多。(×) 【提示】 越少,因为能量是逐级递减的。
3.水的全球循环主要是水通过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和 O2,O2和有机物又通过呼吸作用产生水。(×)
【提示】 水的主要循环路线是地表蒸发和降水。
●课标解读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 和去路。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3.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4.碳循环、水循环。 5.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教学地位 在高考试卷中涉及本课时的知识点命题相对较多,生态 系统各成分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成为一个整体, 通过分析,使同学们对生态系统有一个整体认知,明确他是 一个系统,为其稳态与调节打下基础。
●教学流程设计
演示结束
课 标 解 读 1.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每一 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2.能量流动的特点及传递效率。 3.物质循环的概念和特点。 4.碳循环、水循环。 5.每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重 点 难 点 1.能量流动的特点及 传递效率。(重难点) 2.物质循环的概念和 特点。(重点) 3.每一营养级能量的 来源和去路。(难点)
浙科版必修三《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word教案2
辅导教案导学诱思一、能量流动1.输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等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的总量。
2.起点: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
3.能量流动的途径: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
4.能量流动的特点:一是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可逆转的,也不能循环流动;二是能量在流动的过程中逐级递减,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一般只有约10%。
思考:市场上肉类和鸡蛋的价格比粮食和蔬菜高,你能从生态学角度分析肉类和鸡蛋价格高的原因吗?提示: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动物一般处于第二、三营养级,新陈代谢要消耗一些能量,只有约10%的能量传到下一营养级,而蔬菜和粮食处于第一营养级,所以与粮食和蔬菜相比,要得到同质量的肉类和鸡蛋,需要消耗更多能量,故肉类、鸡蛋成本高,价格也高。
二、物质循环(一)物质循环的概念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物质,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全球性和反复循环。
(二)碳循环1.循环形式: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2.循环途径:从大气圈到植物和动物,再从动植物通向分解者,最后又回到大气圈。
3.图解(1)①~⑥表示的生理过程分别是:①光合作用,②呼吸作用,③呼吸作用,④捕食,⑤呼吸作用,⑥燃烧。
(2)A、B、C、D表示的生物类群是:A生产者,B分解者,C次级消费者,D初级消费者。
思考:“温室效应”导致当今地球上气温不断上升,引发了地球上各种热带风暴、红色警报不断,人们已经切身感受到人类的活动对自然的破坏造成的严重恶果。
那么“温室效应”是由于什么原因导致的?提示:“温室效应”是由于地球上二氧化碳过多引起的,二氧化碳过多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燃烧。
(三)水循环、氮循环循环形式:水、氮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无机物的形式进行的,在生物群落内水主要以无机物的形式循环,氮以有机物的形式循环。
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3 6.3 教学设计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浙科)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庄浪县第二中学 王永生本节内容是浙科版必修3第六章《生态系统》的第三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虽然学生学过多种类型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这些都不足以让学生明确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本节课生态系统中的生产量和生物量的学习,为后面学习的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稳定性,帮助学生真正理解生态系统的含义,而且更是后面所学内容的基础。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理解并描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2、能理解并描述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
3、能理解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材料分析,培养自学、分析综合和推理的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同生态系统是一个在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中的生命系统,培养学生维护这个系统的稳态的自觉意识。
【教学重点】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教学难点】碳循环及与意义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模型及挂图2、学生准备:教材。
【导入新课】教师:回顾复习,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生产量与生物量。
学生:思考回答前两节学习的相关生态概念常识。
教师:假设你流落在不毛的荒岛上,随身尚存的只有少量的玉米和一只母鸡,那里除了能饮用的水外,几乎没有任何食物。
以下哪种生存策略能让你维持更长的时间来等待救援:1. 先吃鸡,然后吃玉米?2. 先吃玉米,然后吃鸡?3. 用玉米喂鸡,然后吃鸡?4. 用玉米喂鸡,先吃鸡蛋,然后再吃鸡?学生:思考讨论并试回答。
教师:我们学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学们再来自评你刚才的决策是否是更有机会活下去的。
【讲授新课】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教师:给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含义,指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不断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的过程。
教师:请同学们思考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从哪里来?能量通过什么方式进入生态系统?学生:讨论教师:师生互动得出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起点:一般起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
流动途径:沿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高中生物 第6章 生态系统(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六章 生态系统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旧识回顾】种群、群落、生态系统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新知导学】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类型3、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4、食物链、食物网与营养级5、什么叫生物放大?6、生态金字塔的概念及种类【反馈检测】下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
请据图回答:(3)本食物网中猫头鹰占有_____个营养级,处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_____种。
(4)由于人们连续地围猎狼,使_______大量繁殖,结果草原植物受到破坏。
停止围捕几年后,狼的数量逐渐增多,该生态系统又恢复平衡。
这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_能力第二节 生态系统的生产量和生物量(1) 该食物网由________条食物链组成,图中鼠与兔之间构成了_______的种间关系。
(2) 生态系统的4种成分中,该图上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旧识回顾】1、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包括哪些?2、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
【新知导学】1、什么叫初级生产量?单位是什么?2、什么叫次级生产量?3、什么是生物量?单位是什么?4、影响初级生产量的因素有哪些?5、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与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旧识回顾】1、试述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与生物量三者之间的关系。
2、试写出与能量有关的概念。
【新知导学】1、 什么是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什么?3、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主要指哪些物质呢?4、物质循环的特点是什么?【反馈检测】 识图作答:(3)碳循环中最简单的循环途径是在____和大气之间的循环。
第四节 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旧识回顾】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特点分别是什么?(1) 写出①②③④的生理过程 及⑤产生CO2的方式。
①____ ②____ ③____ ④____ ⑤____ (2) 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____形式进行循环。
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素材浙科版必修3
第六章生态系统 6.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1.知识与技能:①能量流动的过程。
②能量流动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散失,即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发展思维迁移能力。
②学会分析,推算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并学会应用“传递效率”解决相关问题,进而提高自己的运算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学生能用“普遍联系”的观点来分析事物。
②站在生态道德角度,理解一些生态学观点,懂得对资源的利用应遵循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为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做准备。
五、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落实方案:①引导学生复习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为学习“能量流动”做好准备。
②运用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能量变化关系,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一个营养级的能量的来源和去路,进而掌握能量流动的特点。
③联系实际,实例分析能量流动的传递效率,以验证和巩固能量流动的特点。
2.教学难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和逐级递减的原因。
突破策略:①导学生围绕思考题进行讨论,并对具体实例进行详细分析。
②结合数据定量分析论证能量流动的特点。
六、教学资料或媒体:PPT课件、软磁铁教具。
七、教学过程:导入:“问题探讨”:若你流落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随身带的只有15斤玉米和1只鸡可以食用。
可使你自己活得最长的办法是:A、先吃鸡,然后吃玉米B、先吃玉米,同时用一部分玉米喂鸡,吃鸡产下的蛋学生积极思考,热烈讨论的兴趣很高,他们的答案选什么的都有,甚至有这里以外的答案,如“种玉米,鸡生蛋,吃鸡蛋”之类的,这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什么答案都行。
讲述:对于母鸡的抗议,我们是可以理解的。
我们必须给母鸡一个合理的解释,消除母鸡的不满情绪,这就得用到我们这节课的内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引出新课:第三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播放视频: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
高中生物 6.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导学案(第2课时)浙科版必修3.DOC
高中生物 6.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导学案(第2课时)浙科版必修3.DOC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导学案1(课时2)一、目标导航基本要求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的过程和特点,关注碳循环平衡失调与温室效应的关系。
发展要求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说明1、物质循环仅学习碳循环,其他物质循环不作要求。
二、知识网络三、导学过程一、物质循环的过程阅读课本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CO2的来源有哪些途径?提示: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2)参与循环的物质有哪些?提示: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3)大气中碳元素如何进入生物群落?提示: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4)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的形式是什么?途径是什么?提示: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5)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提示:产生的原因:①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植被对CO2含量的调节能力。
(6)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提示:①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
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形式相同吗?提示:物质循环以无机物的形式进行,而能量流动则以有机物为载体2、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各是什么?提示: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往复循环,而能量流动则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3、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生的范围分别是什么?提示: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圈内,具有全球性,而能量流动发生在生态系统各营养级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有什么关系?提示: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借助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③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④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1、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高中生物 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课件 浙科版必修3
一森林生态系统继续发育,叶面指数超过了4,由于呼吸
作用增强所造成的消耗也随着增多,净初级生产量不仅不 再增加,反而开始减少)。因为人们经营管理森林的一个 重要目的就是期望获得森林的最大净初级生产量,显然, 在这个森林生态系统的叶面指数达到4(而不是8~10)时进 行合理开采利用,是最为动的图解,对此图理解有误 的是 ( )。
对于一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也是这四个去处。并且可以
认为,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 分解释放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但最高营养级
的情况除外。
4.能量流动的特点 (1)单向流动 是指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只能从第一营养级流向第二营养 级,再依次流向后面各个营养级,不可逆向流动,也不能够
所示。字母代表能量数值,若传递效率是10% ,下列关
系正确的是 ( )。
A.c=0.10b C.c=0.10(a+b+d+e)
B.c=0.10d D.b=a+d+e
解析
传递效率是指下一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
养级同化能量的比例。图示中应该是生产者流向一级消费 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0% 。 答案 A
②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 能量传递效率=这一个营养级的同化能量÷上一个营养级
的同化能量×100% 。
5.能量流动的分析方法 比较教材P110“赛达伯格湖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分析” 图解可以发现,在“赛达伯格湖能量沿营养级流动的定量 分析”图解中,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路中多了一条 “未利用”,即未被自身呼吸消耗,也未被后一营养级和 分解者利用的能量。出现这种差别的原因在于能量流动图 解的分析方法和理解角度不同。理解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
第三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课程标准
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 用。 1.分析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浙科版高二生物必修3_《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教案(第1课时)2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名师教案一、设计理念1.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简单地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根据新旧经验之间反复、双向的作用,来形成和建构的。
因此,在课堂中我通过创设孤岛生存的情境,让学生建构能量流动的渠道,达成教学目的。
2.通过给学生制定能量流动的过程、特点和传递效率等任务使他们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等方法探讨自然界中的规律,形成理性思维。
并乐于且善于进行团队合作。
3.学生在理解能量流动的基础上,关注涉及生物学的问题,参与讨论并作出理性解释。
同时运用自己所学生物学知识尝试解决生产生活中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
二、教材分析1.本节内容选自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六章第三节中的第一课时。
本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能量流动的过程、能量流动的特点、能量的传递效率和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
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之一,能量流动的结构基础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本节课从一条食物链出发来研究能量流动模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涉及到生物新陈代谢过程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知识,能量在各个营养级上的逐级传递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农业等问题。
4.课程标准中相关内容标准为“分析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属应用水平,即学生应能够将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运用于新的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
三、学情分析1.高二学生已经学习过了部分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以及生态系统结构的知识,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2.学生初步建立起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对抽象知识的理解具有一定的障碍。
四、教学目标基于以上的教材、学情分析,结合《学科指导纲要》确立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通过阅读文本,能够说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概念。
2.通过教师讲解、小组讨论,能够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3.通过资料分析、师生互动,能够概述研究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意义。
浙江省台州市高中生物第六章生态系统6.3能量流动学案无答案浙科版必修精编版
6-3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活动1:小组讨论(请用箭头、必要的文字将生产者(第一营养级)的能量来源和去路用图解的形成表示出来)。
活动2:构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
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
据图分析:
1、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多少?
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多少?
3、能量流动具有什么特点?
4、能量为什么不能百分百流向下一营养级?其余能量哪里去了?
课堂反馈]
下图是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定量分析图解。
图中A、B、C代表三个营养级,数字均为实际测得的能量数,单位为X106KJ。
请回答问题。
(1)图中的方框内A表示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的数值为 KJ,这部分能量是所固定的太阳能。
(2)能量从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效率为 %。
(3)由图可知,下一个营养级不能得到上一个营养级的全部能量,原因有:
①各营养级生物体内的大量能量;
②其次是上个营养级的部分能量;
③还有少数能量被利用。
高中生物 6.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6.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浙科版必修36、3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导学案浙科版必修3【学习目标】能描述水循环、碳循环和氮循环;会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
【学习重点】分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学习难点】说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
【尝试练习】一、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1、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1)类型:。
(2)注意:生态系统的物质是由提供的。
这里指的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简称。
2、碳的全球循环:(1)碳的循环过程图解。
(2)碳的存在形式:在无机环境中的形式存在;在生物体内是以各种的形式存在。
(3)碳的循环方式: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的形式进行的。
碳在生物群落内部则是以的形式通过进行传递的。
(4)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主要是,也可能通过。
碳元素进入无机环境的途径主要是通过。
(5)产生CO2的途径:一是的分解;二是的呼吸作用;三是的燃烧。
(6)碳在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之间的传递时,只有在生产者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是向的,其他各成分之间的传递都是向的。
3、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关系:(1)区别(2)联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随着而进行的。
能量的,离不开物质的。
相反,物质的合成与分解,必然伴随着能量的。
由此可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同时进行的,二者均始于通过固定太阳能合成有机物,然后沿着共同的渠道一起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要分割。
注意:任何一个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保持着相对的,这是一个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重要保证。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碳在大气圈和生态系统的生产者之间的流动形式是()A、碳酸盐B、单质碳C、CO2D、含碳有机物2、在碳循环过程中,碳从生物群落进入大气必须依赖的生理过程是()A、同化作用B、呼吸作用C、化能合成作用D、光合作用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能量只能由较低营养级流向较高营养级;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是可逆的;③食物链中的营养级可以是无限的;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到环境中。
高中生物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三、四节 能量流动和物质
第三、四节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__生态系统的稳态及其调节1.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是沿着太阳―→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顶位肉食动物的方向流动的。
2.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的、不可逆的、逐级递减的。
4.物质循环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循环圈中周而复始、往复循环,参与循环的物质数量恒定、而且可以得到重复利用。
5.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趋于稳态,这种稳态是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实现的,而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则是反馈调节。
6.生态系统总是朝着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直到生态系统稳定为止。
考试内容必考加试(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2)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ccccc(1)生态系统的稳态(2)稳态的调节abab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能量流动的过程输入—⎪⎪⎪源头:太阳能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传递—⎪⎪⎪途径:食物链和食物网形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转化—| 太阳能→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散失—⎪⎪⎪形式:最终以热能形式散失过程:自身呼吸作用2.能量流动的过程示意图(1)写出图中标号代表的内容:甲:生产者;乙、丙:消费者;丁:呼吸作用 ; 戊:分解者。
(2)流入甲的总能量是被甲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3)据图分析流入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去向: ①通过自身细胞呼吸以热能形式散失; ②被下一营养级同化; ③被分解者分解利用; ④未被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意义(1)能量传递效率是指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同化量的比值。
相邻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一般约为10%,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可绘成能量金字塔。
(2)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方向的、不可逆的、逐级递减的。
(3)研究意义:①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②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高中生物 6.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 浙科版必修3
高中生物 6.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浙科版必修36、2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导学案浙科版必修3【学习目标】会解释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
【学习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学习难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尝试练习】一、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1、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的过程,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2、起点:从开始。
3、总量:。
4、过程:输入各种群中的能量大部分以形式散失,另外一部分能量储存在中,通过食物关系传给下一个营养级的种群。
5、特点(1)单向流动:沿方向一直向前流动(不循环,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
(2):各营养级的生物都因而消耗大部分能量。
各营养级的生物总有一部分利用,最终被分解。
上一营养级传入下一营养级的能量只有。
【达标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有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右图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三种生物所含有机物的总量。
假设这三种生物只构成一条捕食食物链,则这条食物链应为()A、甲→乙→丙B、乙→丙→甲C、丙→乙→甲D、丙→甲→乙2、假设在一定时间内,某个生态系统的全部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a,全部初级消费者呼吸消耗的能量总值为b,全部次级消费者呼吸消耗的能量总值为c。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A、a=b+cB、b>a+cC、a>b+cD、a<b+c3、农民经常要在水稻田里去除稗草。
这样做的目的是有利于()A、保持物种的纯度B、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C、保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4、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
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5、下列各项中,能引起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是()A、能量是周而复始、往复循环的B、大部分太阳能未被生产者固定C、下一营养级生物的数量比上一营养级多D、每一营养级的生物都要通过呼吸消耗一部分能量6、下列选项中,对种群密度影响最严重的是()A、①B、②C、③D、④7、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8、在“三叶草→蜗牛→鸫→雀鹰”这条食物链中,鸫处于()A、第一营养级B、第二营养级C、第三营养级D、第四营养级二、非选择题(本题共有1小题,除另有说明外,其余每空5分,共16分)9、下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示意图(部分)。
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学案浙科版必修3
6.3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一、教学目标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教学难点:能量流动过程、特点三、三、教方学法:讲述与学生练习、讨论相结合自学导引:1:能量流动的起点:2:能量流动的数量: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思考]:(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有哪些去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玉米吸收的太阳能是否都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量流动的途径(渠道):4. 以课本中能量流动图解来分析思考:(1)第二营养级获得第一营养级(生产者)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2)第三营养级获得第二营养级所同化能量的百分比是多少? (3)能量在相邻的营养级之间的传递效率在多大范围内?[小结]:能量流动的特点(1)流动(不循环):(2)逐级,传递效率为。
[思考]根据能量流动的特点,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_________个,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讨论](以农田生态系统为例)呼吸(122)B人同化(62.8)分解者(12.5)[思考1]:如何增加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思考2]:能量流动为什么是单向的,不循环?[思考3]:利用能量流动图解来分析能量流动逐级递减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请举例说明: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态系统中所有生物通过呼吸散失的能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一、目标导航
二、知识网络
三、导学过程
一、物质循环的过程
阅读课本资料分析,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大气中CO2的来源有哪些途径?
提示: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②分解者的分解作用③化学燃料的燃烧。
(2)参与循环的物质有哪些?
提示: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3)大气中碳元素如何进入生物群落?
提示: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4)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什么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的形式是什么?途径是什么?
提示: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碳元素在生物群落中的传递,主要靠食物链和食物网,传递形式为有机物
(5)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产生的原因:①工厂、汽车、轮船等对化学燃料的大量使用,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
②森林、草原等大面积的破坏,大大降低了植被对CO2含量的调节能力。
(6)温室效应有哪些危害?
提示:①气候变暖会使冰川、雪山融化,海平面上升。
②气候变化也改变了降雨和蒸发机制,影响农业和粮食资源的生产,降雨量的变化使部分地区更加干旱或更加雨涝,并使病虫害增加。
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阅读课本,小组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形式相同吗?
提示:物质循环以无机物的形式进行,而能量流动则以有机物为载体
2.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特点各是什么?
提示:物质循环的特点是:往复循环,而能量流动则是单向传递、逐级递减
3.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发生的范围分别是什么?
提示: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圈内,具有全球性,而能量流动发生在生态系统各营养级
4.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之间有什么关系?
提示: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①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两者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②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都借助食物链和食物网进行
③物质是能量沿食物链(网)流动的载体
④能量是物质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的动力
四、依据考点,归纳总结
1. 观察下面碳循环过程图,回答相关问题。
(1)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生产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
(2) 碳返回无机环境的途径⎩⎪⎨⎪⎧ ①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③化学燃料的燃烧作用
(3)分析温室效应产生的原因
①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产生CO2。
②植被破坏,降低了对大气中CO2的调节能力。
(4)概括物质循环的特点
①全球性:物质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
②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物质可以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反复利用。
2. 观察下面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解,填写表格中的内容。
3.与物质循环有关的2点提示
(1)物质循环的“物质”和“范围”
①参与物质循环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②循环的范围是生物圈,而不是具体的某一生态系统。
(2)碳循环及存在形式
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间:以CO2形式循环。
②在生物群落内部:以含碳有机物形式传递。
③在无机环境中:主要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
4.巧辨图形判断参与碳循环的四种成分
1). 图1——先根据双向箭头确定A 和B 应为生产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能写“无机环境”,也不能写“生物类别”,再根据A →D ,确定D 为分解者,剩下C 为消费者。
2). 图2——根据A 与C 之间是双向箭头判断:A 和C 一个是生产者,一个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根据A 、B 、D 的碳都流向E ,可进一步判断:A 是生产者,B 是初级消费者,C 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D 是次级消费者,E 是分解者。
3). 图3——首先找出相互之间具有双向箭头的两个成分,即A 和E ,一个为生产者,一个是大气中的CO2库。
又因为其他各个成分都有箭头指向A ,所以A 为大气中的CO2库,E 为生产者。
然后观察剩余的几个成分,其中其他生物部分的箭头都指向C ,所以C 是分解者,
剩余的B、D、F则为消费者。
整个图解中,食物链是E→F→D→B。
五、布置作业
1.下列关于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指的是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过程
B.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
C.碳循环具有全球性
D.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够随大气环流在全球范围内流动
2.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环失衡有关。
根据下图所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增加自养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B.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生物②的数量增加有关
C.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生物群落
D.该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
3.如图为某生态系统的部分物质循环简图,其中M表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在图中④过程中是以有机物形式传递的
B.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能量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
C.若M表示大气中的CO2,则碳元素可在生物群落中反复循环利用
D.若M表示无机环境中的能量,则①的能量值为②与③对应的能量值之和
4.若用甲代表生产者,乙代表消费者,丙代表分解者,丁代表大气中的CO2库。
图中能正确表示甲、乙、丙、丁在碳循环中的关系的是( )
5.在生态系统中,营养级越高的生物获得的总能量越少。
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 A.各营养级中总有一部分能量被分解者利用
B.各营养级中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
C.生物维持自身的生命活动消耗一部分能量
D.能量金字塔顶层的生物数量少,故需要能量少
6.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和消耗状况,其中各数字序号表达的含义分别为:①生产者呼吸释放量;②分解者呼吸释放量;③消费者呼吸释放量;④生产者光合作用消耗总量。
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用④表示
B.②的量越小,说明该农田生态系统施用的有机肥料越多
C.消费者同化作用的大小可用③表示
D.该农田生态系统一年中CO2的释放量与消耗量相等
7.在某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过程中,假设羊摄入体内的能量为n,羊粪便中的能量为36%n,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为48%n,则( )
A.羊同化的能量为64%n
B.储存在羊体内的能量为52%n
C.由羊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16%n
D.由羊流向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为16%n
8.下图是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图解,对此图解的理解错误的是( )
A.B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不一定比A少
B.若M表示各营养级所含的能量,当M A<5M B时,生态系统可能会崩溃
C.分解者细胞呼吸的产物中有CO2、H2O、酒精和乳酸等
D.B、C、D分解释放的能量可以供给A利用
参考答案:
1.A
2.B
3.A
4.B
5.D
6.A
7.A
8.D
六、课后反思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存在哪些疑问,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以便及时总结、弥补知识缺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