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分子结构导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品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精品学案一、知识结构1.知识目标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3、探讨实验技术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1、从生殖过程、染色体化学组成以及遗传物质存在部位来分析染色体与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训练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2、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说明DNA是遗传物质,训练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1、通过对这两个实验的认知,认同科学结论的获得,最基本的方法是实证的方法。
从遗传和变异的角度,强调了生命的物质性,有利于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2、在有关实验探究、问题探讨、思考与讨论等问题中,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1.重点(1)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难点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3.解决方法(1)使用挂图等进行直观教学。
(2)图文对照阅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列表展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四、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听课,让学生学会思考。
具体包括:1.让学生领悟课堂的教学目标;2.使学生抓住教学重点;3.让学生正确处理好听课与记笔记的关系。
五、课时安排1课时探究:如何设计实验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A.体内转化实验(格里菲思实验)1.介绍实验材料——两种不同类型的肺炎双球菌2.让学生阅读教材P2文字材料,概括格里菲斯肺炎双球提问:噬菌体非常小,实验怎么观察?(1)把病毒的组成成分拆开,再分别侵染正常植株(如图C和D所示)。
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引起病斑的物质是______。
(2)如图E所示,用甲、乙不同组分重建病毒新品系,可引起烟草病斑,其病斑形状是______。
(3)图E中丙的类型与甲、乙、新品系三种中的哪一种相同?______。
《DNA分子的结构》公开课教案
《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DNA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三章第2节的内容,由DNA模型的构建、DNA分子结构的特点及制作DNA模型三部分内容构成,其中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复制及基因表达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
而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更是学生理解生物多样性、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新课标教材的内容没有直接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而是在讲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之前,采取讲故事的形式,以科学家沃森、克里克的研究历程为主线,逐步呈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然后通过学生动手尝试构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加深对DNA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通过阅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故事,使学生不仅能自然地了解到DNA双螺旋结构的主要特点,还能感悟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精神,以及善于利用前人的成果和与他人合作的品质。
2.学情分析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还有通过必修一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核酸的元素组成和基本单位等相关知识,这也为进入本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1.阅读教材和小组讨论,再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2.借助教具建构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熟记DNA分子的结构特点。
3.比较所画的DNA平面结构图,概述DNA分子的特性。
三、教学重点1.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四、教学难点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五、教学环节六、板书DNA的分子结构1.DNA分子双螺旋模型的构建历程2.DNA分子的结构特点3.DNA分子的特性。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一:教学目标1.说出DNA基本单位的名称和相关组成成分,并构建DNA基本单位的物理模型。
2.阅读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和补充资料,尝试构建DNA 的平面结构模型和立体结构模型。
3.概述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二:学情分析1.高一的学生已经学过核酸的种类、基本单位及其组成,以及基本单位与核酸分子之间的关系,有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学习时间较长,同学们会有不同程度的遗忘,所以有必要开始复习一下相关内容,为学生对DNA分子结构的探索奠定知识基础。
2.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在构建DNA结构模型中,对基团之间的连接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3.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水平足够读懂科学史,并且从中提炼有用信息,但是可能针对性有欠缺,故需要老师设置问题串引导学生阅读有所侧重。
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心态,喜欢挑战,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和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故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设置竞争游戏情境,提供DNA组件模型学具,让学生在竞争中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实现优者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劣者也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体验学习带来的乐趣。
三:重点难点1.构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播放一段蜘蛛侠视频。
学生:眼球被吸引,同学们都爱看。
教师: 这个视频大家都很熟悉吧,蜘蛛侠,好莱坞最好的漫画改变电影,主人公被一只逃脱的转基因蜘蛛叮咬了一口后具有了非同寻常的能力:他成了一只力量超凡、身手敏捷的蜘蛛侠,双手竟然可以放射出强韧的蜘蛛丝支持自己在空中的飞行,进而与罪犯做斗争。
活动2【讲授】设置活动情景紧急情报:蜘蛛侠的控制蛛丝合成的基因也就是DNA片段发生了改变,导致不能产生蛛丝,严重影响他拯救人类,需要帮助。
要想帮到蜘蛛侠,必需先了解DNA分子的结构。
各学习小组就是我们临时从各个国家请来的科研团队,你们需要经过我们的重重考验,以最佳表现过关者,将被我们聘用来帮助蜘蛛侠,并且成为长期合作伙伴。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教学案第3章第2节DNA的结构
第2节DNA的结构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概述DNA分子是由四种脱氧核苷酸构成的,通常由两条碱基互补配对的反向平行长链形成双螺旋结构,碱基的排列顺序编码遗传信息。
1.生命观念:说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特点。
2.科学思维:思考在DNA分子中碱基的比例和数量之间的规律,总结有关碱基计算的方法和规律。
3.科学探究:动手制作模型,培养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和理解能力。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构建过程3.新模型的特点及意义(1)特点:A—T碱基对与G—C碱基对具有相同的形状和直径,这样组成的DNA分子具有恒定的直径。
(2)意义①能解释A、T、G、C的数量关系。
②能解释DNA的复制。
③模型与X射线衍射照片完全相符。
二、DNA的结构1.平面结构(如图)基本组成元素↓组成物质↓基本组成单位↓DNAC、H、O、N、P[①]碱基,[②]脱氧核糖,[③]磷酸[④]脱氧核苷酸,共4种两条链反向平行(1)DNA是由两条单链组成的,这两条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DNA的一条单链具有两个末端,一端有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称作5′端,另一端有一个羟基(—OH),称作3′端,两条单链走向相反,一条单链是从5′端到3′端的,另一条单链是从3′端到5′端的。
(2)DNA中的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连接成碱基对,并且碱基配对具有一定规律: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C(胞嘧啶)配对。
碱基之间的这种一一对应的关系,叫作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三、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某学习小组,利用材料制作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请将合理的制作顺序排列起来③①②⑤④。
①组装“脱氧核苷酸模型”②组成多核苷酸长链③制作若干个磷酸、碱基和脱氧核糖④获得DNA分子的立体结构⑤制作DNA分子平面结构判断对错(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经历了相同碱基配对到嘌呤与嘧啶配对的过程。
高中生物《DNA分子的结构》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DNA 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新课程以“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为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突破和超越了学科本位的观念,真正把学生作为一个大写的“人”确立起来!这就意味着新的基础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育,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把学生看成是有理想、有情感、有权利、有尊严和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教育。
这种教育观反映在教师身上,可以使学生逐渐形成本体意识、主体意识、个体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一切以学生为本,心中装着学生,装着学生的收益和困惑,装着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
二、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新课标教材人教版必修二《遗传与进化》第 3 章第 2 节的内容,主要包括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的探索历程、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及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
其中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是DNA 结构、DNA 复制以及DNA 控制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遵循的重要原则。
DNA 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是学生学习和理解遗传学的基础知识;DNA 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保证了DNA 具有多样性、特异性、稳定性的特征,它是学生理解生物的多样性、特异性、物种稳定性本质的物质基础。
地位上看,它是之前所学内容《核酸》《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等内容的深化,更是接下来遗传与变异核心内容《DNA 的复制》《基因的表达》《基因突变》以及选修DNA 技术》《基因工程》的基础。
因此,DNA 分子结构在高中生物以及整个生物学科领域都占据了极其重要的位置。
内容上看,本节具有两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有丰富的生物学史。
DNA 分子结构发现的历程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
二是涉及到了学科交叉。
DNA 分子结构的发现是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学科交叉是当今学术界一大热点,因此学科交叉思想的渗透对学生具有积极意义。
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明确提出”注意科学史的学习”以及”学科间的联系”。
这两点在本节内容中都有充分的体现。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核酸的元素组成等相关知识,认识了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等细胞学基础,懂得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这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3.2 教学设计 《DNA分子的结构》
《DNA 分子的结构》《DNA 分子的结构》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第三章的第二节,主要包括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DNA 分子的结构以及制作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三部分内容。
以沃森和克里克的模型建构过程入手,通过学生自主建构模型,加深对DNA 分子结构特点的理解。
本节内容是在学习“遗传因子的发现”和“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之后,从分子水平上进一步学习遗传的本质。
在此之前,必修一中已详细介绍DNA 的中文名称、组成元素、基本单位及核苷酸的种类,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同时,通过这一节,为后面将要学习的“DNA 复制”以及“基因表达”等相关内容做铺垫。
【知识与能力目标】1、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讨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 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教学难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拐卖儿童的一些新闻。
引发学生思考:我们怎么检测被盗儿童的身份呢?介绍DNA数据库在打拐行动中的应用。
带领学生回顾DNA的相关知识点。
DNA的中文全称:脱氧核糖核酸组成元素:C H O N P组成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通过快问快答方式回顾4种碱基和核苷酸。
教师:那DNA究竟长什么样子呢?它有怎样的分子结构?【讲授新知】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通过课前的预习,目前最经典的模型是什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47-48页的内容,并在阅读过程中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沃森和克里克在模型建构的过程中,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从三方面进行分析:①科学界已有认识②富兰克林和威尔金斯(X射线衍射图谱)③查哥夫这就是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建构出来的整个科学史,那沃森和克里克的这种工作方式给与你哪些启示呢?【讲授新知】二、DNA分子的结构接下来就共同学习脱氧核苷酸是怎么一步一步的构成DNA分子的。
2019高中生物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教案新人教版必修2
DNA分子的结构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模型名称: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2.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3.模型构建历程二、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结构层次基本组成元素:C、H、O、N、P↓基本组成物质:磷酸、脱氧核糖、含氮碱基↓基本组成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DNA单链:脱氧核苷酸链↓两条DNA双链:DNA双螺旋结构2.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1)两条脱氧核苷酸链按反向平行方式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2)②脱氧核糖和①磷酸交替连接,排列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列在内侧。
(3)碱基互补配对原则:⑤A(腺嘌呤)一定与T(胸腺嘧啶)配对;G(鸟嘌呤)一定与⑦C(胞嘧啶)配对。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仔细阅读教材P47~48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故事,探究下列问题:(1)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借鉴利用了他人的哪些经验和成果?提示:①当时科学界已发现的证据;②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X射线衍射图谱;③奥地利著名生物化学家查哥夫的研究成果,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2)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模型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错误?提示:①将碱基置于螺旋外部。
②以相同碱基进行配对连接双链。
2.判断正误(1)在DNA模型构建过程中,沃森和克里克曾尝试构建三螺旋结构模型。
(√)(2)沃森和克里克在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过程中,碱基配对方式经历了相同碱基配对到嘌呤与嘧啶配对的过程。
(√)二、DNA分子的结构1.观察教材P49图3-11,结合制作模型体验,探讨下列问题:(1)DNA分子中同一条链和两条链中连接相邻两个碱基的结构有何不同?提示:同一条链中连接相邻两个碱基的结构是—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两条链中连接相邻两个碱基的结构是氢键。
(2)运用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分析,在所有的双链DNA分子中,(A+G)/(C+T)的值相同吗?在DNA分子的一条链中是否存在同样的规律?提示:①相同。
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3节《DNA的复制》导学案及答案
一个DNA分子复制n次,则:
①复制至n代,DNA分子总数为;
G0、G1、G2三代DNA离心后得试管分别是
图中的G0__, G1___, G2___。
⑵G2代在①、②、③三条带中DNA数的比
例是_______。
⑶图中①、②两条带中DNA分子所含的同
位素磷分别是:条带①_______,条带②___________
⑷上述实验结果证明DNA的复制方式是______。DNA的自我复制
学习重点
1. DNA分子的复制的过程;2. DNA分子的复制的特点。
学习难点
DNA分子的复制的过程。
学法指导
课前预习,完成自主学习内容。
自主学习内容
教师
活动
(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半保留复制
思考:如何验证?
(二)、DNA分子复制的过程
1、复制的概念
2、时间:
3、场所:
4、“准确”复制的原理
(三)、DNA复制中的计算问题
②n代的DNA分子中,含原来DNA母链的DNA分子有个,占子代所有DNA分子总数的;
③n代DNA分子中,含原DNA的母链条,占全部单链的。
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
沃森、克里克提出遗传物质自我复制的假说:
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_
探究点二: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难点)
1.实验方法:(含15N标记的DNA在含14N的培养液中培养,不同时刻收集大肠杆菌并提取DNA进行离心)。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第3章第2节DNA的结构学案
第2节DNA的结构1.通过尝试制作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概述DNA分子的结构及特点,领悟人们在探索DNA分子结构历程中的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
2.基于对DNA的结构及特点的理解,进一步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
3.运用数学方法分析DNA分子的结构,阐述碱基多种多样的排列顺序蕴含着丰富的遗传信息。
新知探究一DNA的结构及其模型构建资料1:20世纪30年代,人们已经认识到DNA是由脱氧核苷酸连接而成的长链;组成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有4种,每1种含有1个特定的碱基。
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问题(1):每个脱氧核苷酸是由哪些小分子组成的?组成DNA的碱基有哪几种?尝试构建脱氧核苷酸的结构模型。
提示:脱氧核糖、磷酸和含氮碱基。
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
问题(2):DNA中的N、P分别存在于脱氧核苷酸的哪一种成分中?提示:N存在于含氮碱基中,P存在于磷酸基团中。
问题(3):脱氧核苷酸长链是如何构成具有双螺旋结构的DNA分子的?配对有什么规律?提示: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反向平行,通过碱基对连接在一起。
A与T 配对,G与C配对。
问题(4):以下为某同学制作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请找出图中的错误有几处?分别是什么?提示:4处;核糖应为脱氧核糖;碱基U应为T;磷酸二酯键连接位置应该在脱氧核糖与磷酸基团之间;C、G间氢键数应为三个。
问题(5):现有M、N两个均含有200个碱基的双链DNA分子,其中M分子中共有260个氢键,N分子中含有20个腺嘌呤,那么M、N分子中有C—G碱基对各多少个?这两个DNA分子中哪个结构更稳定?提示:由题意可知M分子中有A—T碱基对 40个,C—G碱基对60个,N 分子中A—T碱基对有20个,则G—C碱基对有80个,氢键共有20×2+80×3=280(个);氢键越多的DNA分子越稳定,因此N分子更稳定。
资料2:某研究小组绘制了DNA分子的两种结构模型图,试回答下列问题。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2学案32DNA的结构
第2节DNA的结构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概述DNA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3.理解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掌握DNA结构的相关计算。
1.生命观念——运用模型构建,掌握DNA的双螺旋结构,理解DNA的结构与其功能相适应。
2.科学思维——利用归纳法,掌握DNA 分子中碱基数量的计算方法,理解DNA分子的多样性和特异性。
知识点(一)|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及DNA的结构1.模型构建(1)构建者:沃森和克里克。
(2)构建过程(3)新模型的特点及意义2.DNA的结构(1)平面结构(2)空间结构(1)DNA分子中的每个磷酸均与2个脱氧核糖连接。
(×)(2)DNA外侧是由磷酸与脱氧核糖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内部是碱基。
(√)(3)DNA的两条链等长,但是反向平行。
(√)(4)DNA的特异性由碱基的数目及空间结构决定。
(×)1.(生命观念)在人体内由碱基A、T、G、C、U共可以组成脱氧核苷酸和核苷酸的种类数分别是多少?DNA分子中一条脱氧核苷酸链中相邻的两碱基通过什么结构连接?每条DNA单链中存在一个游离的磷酸基团,所以任一DNA分子片段中含有几个游离的磷酸基团?DNA分子中磷酸数∶脱氧核苷酸数∶含氮碱基数是多少?提示:①脱氧核苷酸:4种,②核苷酸:8种—脱氧核糖—磷酸—脱氧核糖—两个1∶1∶12.(科学思维)试从以下角度分析DNA分子具有稳定性的原因。
稳定的表现稳定的原因外部稳定的骨架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内部碱基对稳定通过氢键连接,加强稳定性;严格执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空间结构稳定规则的双螺旋结构1.DNA分子的结构层次2.DNA分子的化学键3.DNA的功能(1)储存着生物体内的遗传信息:DNA分子中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蕴含着生物的遗传信息。
(2)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3)决定生物体的遗传和变异。
4.DNA结构特性(1)稳定性①DNA分子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粗细均匀、螺距相等的规则双螺旋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2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训练案及答案
高一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 训练案DNA 碱基计算的一般规律1. DNA 双链中,互补碱基的数量相等 (A=T 、C=G) ; DNA 单链中,互补碱基的数量不一定相等 (A ≠ T 、C ≠ G )2. 双链DNA 分子中两组不互补碱基对的碱基之和的比值为1,即嘌呤碱基总数等于嘧啶碱基总数。
(A+G )/(T+C )=1 即 A+G = T+C 将C 跟G 等量替换得到:(A+C )/(T+G )=1 即 A+C = T+G①双链DNA 分子中,两互补碱基相等;任意两个不互补碱基之和恒等,各占碱基总数的50%,且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1 ∵A=T , C=G∴ A+G=T+C =A+C=T+G= 50%( A+G)/(T+C)=(A+C)/(T+G)=(T+C)/(A+G)=(T+G)/(A+C)=1②双链DNA 分子中A+T/G+C 值等于其中任何一条单链中的 A+T/G+C 值。
n CG TA C G T A C G T A =++=++=++22221111推断过程:③双链DNA 分子中,互补的两条单链中的A+G/T+C 值互为倒数。
即两组不互补碱基之和的比值等于另一互补链中这一 比值的倒数。
n C T G A =++1111 n C T G A 12222=++推断过程:④双链DNA 分子中,A+T 占整个双链DNA 分子碱基总数的百分比等于其中任何一条单链中A+T 占该单链碱基总数的百分比。
%222222111111m C G T A TA C G T A T A C G T A T A =++++=++++=++++%222222111111m CG T A CG C G T A C G C G T A C G =++++=++++=++++一、单项选择题:1. 在真核生物中,DNA 主要位于( )A. 细胞核B. 核糖体C. 细胞质D. 组蛋白 2. 下列有关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DNA 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B. 真核细胞的DNA 都以染色体为载体C.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D. 遗传物质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传递性状 3. 决定DNA 分子有特异性的因素是( )A. 两条长链上的脱氧核苷酸与磷酸的交替排列顺序是稳定不变的B. 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只有四种C. 严格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 每个DNA 分子都有特定的碱基排列顺序4. 某双链DNA 分子片段中共含有含氮碱基1400个,其中一条单链上(A+T)︰(C+G)= 2︰5。
《DNA分子的结构》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生物必修二
课堂教学设计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温故知新DNA的化学组成回忆知识点,回答问题温故知新,为DNA分子的结构的学习打下基础脱氧核苷酸的连接动画展示脱氧核苷酸之间的连接:学习连接方式,记忆化学键的名称逐步认识DNA分子的结构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952年富兰克林(R.E.Franklin)等采用X射线衍射技术拍摄到DNA结构的照片。
确认DNA为螺旋结构,并且是由不止一条链所构成的。
阅读资料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J.D.Watson)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F.Crick)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阅读资料1952年查戈夫(E.Chargaff)定量分析DNA分子的碱基组成,发现腺嘌呤(A)的量总是等于胸腺嘧啶(T)的量,鸟嘌呤(G)的量总是等于胞嘧啶(C)的量。
观察、理解为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做铺垫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撰写的《核酸的分子结构—脱氧核苷酸的一个结构模型》论文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刊载,引起极大地轰动。
感悟学习DNA 分子的结构观察、理解、记忆以色彩斑斓的图片形式呈现,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DNA分子的特性(1)稳定性:两条链上的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的顺序稳定不变,碱基配对方式稳定不变。
(2)特异性:每个DNA分子有其特定的碱基对排列顺序(3)多样性: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4n (n代表碱基对的数目)动手制作DMA 结构模型教师展示模型,分别展示实验室里的DNA分子结构模型和自己亲手制作的DNA分析结构模型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体会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成果展示展示学生的作品对学生予以鼓励欣赏作品相互学习生活中的DNA 提问:DNA分子的结构并不是离我们非常遥远,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得到,生活中就有许多实实在在的DNA双螺旋结构,哪位同学能列举生活中的DNA模型?只要留心,处处都可以找到DMA的结构引用《自然》杂志上的一句话:没有什么分子像DNA那样动人,它让科学家着迷,给艺术家灵感,向社会发出挑战。
高一生物必修2_遗传与进化_《DNA分子的结构》名师教案
人教版必修二第三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六、教学流程教师同时引导学生分析DNA的结构层次并板书(优教提示:打开素材动画演示:DNA的基本组成单位)组成元素:C、H、O、N、P碱基有几种呢?分别是什么?在我们的材料中这四种碱基是用不同的颜色代表的,教师板书四种碱基对应的颜色A--绿色G--蓝色C--红色T--黄色这三种小分子连接起来就组成了DNA的基本单位,请大家书写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简式。
教师同时板书脱氧核苷酸都写的非常好!现在请大家按照刚才的书写,制作几种不同类型的脱氧核苷酸。
(教师巡视教室,指导学生)待学生制作完毕,幻灯片播放:探究任务1:脱氧核苷酸之间如何相的。
学生回答4:4种学生从桌子上的材料中找出这三种小分子学生回答:四种。
分别是A、G、C、T学生用不同颜色的材料对应不同的碱基。
邀请学生到黑板上书写脱氧核苷酸的结构简式学生边讨论边制作脱氧核苷酸的模型。
学生思考第一个问题,培养学生的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自己书写以及动手制作,加深对脱氧核苷酸结构的理解。
为学生的自主探连呢?讨论(1)可以在脱氧核苷酸的哪些部位把它们连接起来?(2)结合课本图,给出正确的连接部位非常好!我们提出的这几种连接方式都有可能,到底哪一种是正确的?请大家仔细观察课本图3-11,找出正确的连接方式。
教师总结,在脱氧核糖和磷酸之间会形成一个化学键,把一个个的脱氧核苷酸连接起来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
这个化学键叫磷酸二酯键。
现在请大家利用手中的材料先制作一条脱氧核苷酸链的模型。
教师板书:脱氧核苷酸长链并巡视教室,指导学生制作脱氧核苷酸链的模型教师提问:DNA分子有几条链?我们制作另外一条链时应注意些什么呢?引出第二个探究任务,并用幻灯片展示探究任务2:DNA分子的两条脱氧核苷酸链具有什么联系教师幻灯片展示两条相同的脱氧核并踊跃发言,提出可能的连接部位:磷酸与磷酸之间、碱基与碱基之间、碱基与磷酸之间、磷酸与脱氧核糖之间、碱基与脱氧核糖之间等等。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二导学案全册
孟德尔杂交实验一教学目的:(1)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的材料和方法。
(2)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纯合子、杂合子的概念。
(3)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4)测交法证明假设解释的正确性。
(5)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及疑点1.教学重点X K b1. Co m①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及解释。
②基因的分离定律的实质及应用。
2.教学难点理解孟德尔研究性状遗传方法和过程。
3.教学疑点重点概念的理解教学方法四步导学法教学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导学过程自主学习(一)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1.豌豆作遗传实验材料的优点⑴豌豆是植物,而且是,所以它能避免外来花粉粒的干扰。
⑵豌豆品种间具有一些的、易的性状。
2.相对性状的概念:相对性状是指生物的性状的表现类型。
如。
(二)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试验1.过程;纯种高茎豌豆和矮茎豌豆作亲本进行杂交,再让F1得F2。
2.特点:F1表现为;F2发生了,高茎∶矮茎= 。
(三)对分离现象的解释1.生物体的性状都是由(后来改称为)控制的。
在纯种高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在纯种矮茎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成对的基因,产生的配子所含的基因是。
2.F1的基因型为,表现型为。
F1产生配子时,D和d随的分开而分离,产生两种配子D、d,比例为。
3.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子二代,子二代有、和三种基因型,比例接近于;有和两种表现型,比例接近于。
2.自交、杂交、测交、正反交的意义及应用是什么?质疑讲析1.孟德尔的生平作如下简介。
①孟德尔自幼家贫是一位修道士但其酷爱自然科学,通过对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学习,孟德尔具有了杂交可使生物产生变异的进化思想,以及应用数学方法分析遗传学问题的意识。
②在实践中孟德尔选用豌豆、玉米、山柳菊等植物,连续进行了多年的杂交实验研究,其中最成功的是豌豆实验。
③当时科学界开展对多种动植物的杂交实验,孟德尔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新研究方法,如从单一性状入手观察分析遗传结果;用前人从未在生物学研究领域用过的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研究;敢于挑战传统的观点,提出了颗粒遗传的思想等。
高中生物_第3章第2节DNA分子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中⽣物_第3章第2节DNA分⼦的结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新课以学⽣熟悉的公益活动“宝贝回家”视频为情境,设问:公益者以什么⽅式帮助离散的孩⼦和⽗母确定亲缘关系的?---DNA。
抛出问题:DNA究竟应该具有怎样的结构才能担当起遗传的重任呢?引⼊本节课的学习多媒体展⽰:本节课的内容及学习⽬标展⽰中关村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介绍此模型是谁建⽴的以及意义,并因此获得诺贝尔奖。
引导学⽣进⼊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的学习⼆、DNA双螺旋模型的构建历程依据沃森和克⾥克的研究历程分层次学习(⼀)沃森和克⾥克开始研究DNA的结构以前:科学界已经认识到DNA时由4种脱氧核苷酸连接成的长链。
引导学⽣结合必修⼀学过的有关DNA的化学组成,回顾DNA的基本单位的相关知识。
【过渡】沃森和和克⾥克根据科学界对DNA的已有认识,利⽤⾦属材料模拟DNA的组成部分进⽽组装起来,从⽽把DNA的抽象的结构形象的直观的表达出来,这种⽣物学研究⽅法属于⽅法模型构建⼀:利⽤组件构建4种脱氧核苷酸【过渡】这4种脱氧核苷酸是如何连接形成脱氧核苷酸长链的?类⽐蛋⽩质中氨基酸的脱⽔缩合过程模型构建⼆:利⽤已构建的4种脱氧核苷酸连接成脱氧核苷酸长链【探究活动】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阅读课本P47-48,⼩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1、当时是什么深深触动了沃森和克⾥克开始对DNA结构进⾏研究?并由此得到什么结论?2、沃森和克⾥克借鉴科学家们的发现,先后建⽴了什么样的DNA模型?1、不同⼩组构建的不同DNA分⼦中:哪些结构是稳定不变的?(供选:DNA的空间结构、碱基互补配对的⽅式、基本⾻架、脱氧核苷酸数量、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这与DNA分⼦可作为遗传物质的哪个特性相适应?2、不同⼩组构建的不同DNA分⼦中:哪些结构是可变的?(供选:DNA的空间结构、碱基互补配对的⽅式、基本⾻架、脱氧核苷酸数量、碱基对的排列顺序)这体现了DNA分⼦具有什么特性?3、DNA作为遗传物质,是通过什么储存⼤量的遗传信息?4、对于⼀个特定对的DNA分⼦来说,碱基排列顺序是⼀定的,这⼜体现了DNA的什么特性?亲⼦鉴定是利⽤了DNA分⼦的哪个特性?【知识⽹络构建】DNA分⼦的结构与功能【规律总结】DNA分⼦结构的“⼀⼆三四五”【课堂⼩结】【作业布置】学情分析1、【知识⽅⾯】本节是⾼中⽣物⼈教版必修⼆《遗传与变异》模块中第3章第2节《DNA 分⼦的结构》。
高中生物(必修第二册 人教版)讲义教案:DNA的结构(含答案)
DNA的结构(含答案)[学习目标] 1.概述DNA结构的主要特点。
2.通过对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构建过程的交流和讨论,认同交流合作、多学科交叉在科学发展中的作用。
3.制作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沃森和英国物理学家克里克。
2.过程任务一: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1.DNA的两条单链由碱基连接而成还是由“脱氧核糖—磷酸”的基本骨架连接而成?请结合以下资料,判断模型1、2中哪一个是科学的?资料一嘌呤和嘧啶碱基具有疏水性,脱氧核糖和磷酸具有亲水性。
请判断:在科学的模型下画“√”,反之画“×”。
2.两条链中的碱基排列在内侧,是相同的碱基两两相连吗?请结合以下资料进行分析:资料二DNA 螺旋的直径是固定的,均为2nm 。
资料三嘌呤和嘧啶的分子结构图结论:不是相同的碱基两两相连,应是嘌呤与嘧啶相连。
3.请根据查哥夫碱基数据表猜测应是哪两种碱基配对?来源碱基的相对含量腺嘌呤A 鸟嘌呤G 胞嘧啶C 胸腺嘧啶T人30.919.919.829.4牛27.922.722.127.3酵母菌31.318.717.132.9结核分枝杆菌15.134.935.414.6结论:A 与T 配对,G 与C 配对。
1.下列关于威尔金斯、沃森和克里克、富兰克林、查哥夫等人在DNA 结构模型构建方面的突出贡献的说法,正确的是()A .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 的电子显微镜图像B .沃森和克里克提出了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C .查哥夫提出了A 与T 配对、C 与G 配对的正确关系D .富兰克林和查哥夫发现DNA 分子中A 的量等于T 的量、C 的量等于G 的量答案B解析在DNA 结构模型构建方面,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了DNA 的衍射图谱,A 错误;查哥夫发现了DNA 中A 的量总是等于T 的量、C 的量总是等于G 的量,沃森和克里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A 与T 配对、C 与G 配对的正确关系,还构建了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B 正确,C 、D 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DNA 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学习目标】
1、概述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3、讨论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历程。
【学习重点】
1、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2、制作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
【学习难点】DNA 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知识链接】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知识框架】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
1、模型名称: 模型
2、构建者:美国生物学家 和英国物理学家
3、构建依据
(1)DNA 分子是以4种 为单位连接而成的长链,这4种脱氧核苷酸分别含有 四种碱基。
(2)威尔金斯和富兰克林提供的DNA 衍射图谱表明DNA 分子呈 结构。
(3)查哥夫测定DNA 的分子组成,发现腺嘌呤(A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的量总是等于 的量。
模型构建1:脱氧核苷酸
在DNA 分子中,由于组成脱氧核苷酸的碱基有4种 (A 、G 、C 、T ),因此,构成DNA 分子的脱氧核苷酸也有4种 它们的名称是:
1
2 3 4
模型构建2:脱氧核苷酸链
模型构建3:DNA 双链(平面结构)
模型构建4:DNA 双螺旋结构
(1)规则的双螺旋结构特点
1>、
2>、
3>、
(2)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所以:DNA 分子中A=T G=C (3)DNA 特点
①稳定性:脱氧核糖与磷酸交替排列形成的基本骨架和碱基互补配对的方式不变;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和两条脱氧核糖核苷酸的空间螺旋加强了DNA 的稳定性
②多样性:一个最短的DNA 分子也大约有4000个碱基对,可能的排列方式有44000,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 分子的多样性。
(4n ,n 是碱基对的数目)
碱基对的这种排列顺序代表着 ③特异性:每个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特定排列顺序构成了每个DNA 分子的特异性。
(4)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的应用
规律一:互补碱基两两相等,即A =T ,C =G
规律二: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比值相等,(A+G )/(T+C )=(A+C )/(T+G )=1规律三:任意两不互补的碱基之和占碱基总量的50%,即(A+C )%=(T+G )%=50%
规律四:DNA 分子的一条链上(A+ T )/(C+ G )= a ,(A+ C )/(T+ G )=b ,则该链的互补链上相应比例应分别为a 和1/b 。
A T
G
C
A T G C 1是:
1
2
2是:
【课堂精练】
1、对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做出过帮助的科学家不包括()
A、威尔金斯
B、富兰克林
C、查哥夫
D、格里菲斯
2、DNA分子的基本骨架是()
A、交替连接的脱氧核糖和磷酸
B、通过氢键连接的碱基对
C、通过氢键连接的脱氧核苷酸对
D、通过共价键依次相连的脱氧核糖和碱基
3、在DNA分子的两条链上排列顺序稳定不变的物质是()
A、四种脱氧核苷酸
B、脱氧核糖和磷酸
C、碱基对
D、脱氧核苷
4、DNA指纹技术是法医物证学上进行个人认定的主要方法,DNA“指纹”是指DNA的()
A、双螺旋结构
B、磷酸和脱氧核糖的排列顺序
C、碱基配对原则
D、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5、关于DNA的双螺旋结构的描述有误的是()
A、DNA分子是以4种脱氧核苷酸为单位连接成的生物大分子
B、磷酸——脱氧核糖交替连接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
C、碱基对之间通过氢键相连排在双螺旋内部
D、两条链反向平行且游离的磷酸基在相同的一端
7、某DNA分子有400个碱基对,其中胸腺嘧啶120个,那么DNA分子中含有的氢键和游离的磷酸基
的个数分别是()
A、400个、2个
B、400个、4个
C、920个、800个
D、1080个、2个
【视野之窗】
被遗忘的英格兰玫瑰----富兰克林
很多人都知道沃森和克里克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故事,然而,有多少人记得罗莎琳德·富兰克林,以及她在这一历史性的发现中做出的贡献?富兰克林生于伦敦,早年毕业于剑桥大学。
她利用在法国学习的X射线衍射技术,成功地拍摄了DNA晶体的X射线衍射照片。
当时,沃森和克里克也在剑桥大学进行DNA结构的研究,威尔金斯在富兰克林不知情的情况下给他们看了那张照片。
根据照片,他们很快就领悟到了DNA的结构。
沃森和克里克未经她的许可使用了这张照片,富兰克林并没在意,反而为他们的发现感到高兴,还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证实DNA双螺旋结构的文章。
这个故事的结局有些伤感,当1962年沃森、克里克和威尔金斯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时候,富兰克林已经在4年前因为卵巢癌而去世。
按照惯例,诺贝尔奖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
此外,同一奖项至多只能由3个人分享,假如富兰克林活着,她会得奖吗?性别差异是否会成为公平竞争的障碍?后人为了这个永远不能有答案的问题进行过许多猜测与争论,但富兰克林的贡献是无法磨灭的,与世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