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小板凳》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小板凳》教案
教案标题:《小板凳》语言教案
教案目标:
1. 通过学习《小板凳》这篇故事,学生能够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培养学生对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性格的观察力。
3. 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和口头表达能力。
4. 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
教学重点:
1. 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和情节。
2. 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
3. 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观点。
教学准备:
1. 《小板凳》故事的课本或复印件。
2. 学生练习册和笔。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忆并讨论他们最喜欢的故事是什么,以及他们为什么喜欢这个故事。
2. 提问学生是否听说过《小板凳》这个故事,并简要介绍故事的背景。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1. 分发《小板凳》故事的课本或复印件给学生,让他们默读一遍。
2.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分享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3. 整合学生的意见,引导学生一起回答以下问题:
-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
- 故事中的冲突和解决方式是什么?
人物观察与描述(15分钟):
1. 引导学生观察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如小明、小红和老师等。
2. 学生个别或小组活动,让他们描述这些人物的外貌特征、性格特点和行为习惯。
3. 学生展示他们的描述,让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问题。
语言表达(15分钟):
1. 引导学生回顾故事中的情节,让他们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2. 学生个别或小组活动,让他们讨论故事中的道德教育意义,并用适当的语言
表达自己的观点。
3. 部分学生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其他学生提出问题或进行补充。
总结与延伸(5分钟):
1. 引导学生总结他们在这堂课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2. 布置练习册上相关的练习,巩固学生对《小板凳》故事的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反思:
这个教案的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小板凳》这个故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和口头表达能力。
通过观察和描述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性格,学生可以更好地
理解故事的情节和主题,并运用适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为了更好
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结合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使教学更生动有趣。
同时,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灵活调整和个性化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