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78大白菜新模式制种技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U E SHU TA N TA O
学术探讨新中78大白菜新模式制种技术
肖艳1李小红2王晓玲1刘学圣1原静云3原让花1
1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3河南九圣禾新科种业有限公司
摘要:以大白菜新品种新中78为例,探索大白菜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繁育杂交1代种子的“秋季露地育苗+冬前定植”模式制种新技术。从出苗率、成苗率、移栽成活率、小区产量等方面与生产上应用的“小拱棚育苗+春季定植”制种模式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秋季露地育苗+冬前定植”制种模式就所调查的性状均极显著优于“小拱棚育苗+春季定植”制种模式,制种产量由60.23kg/667m2提高到130.2kg/667m2,差异达显著水平,且节本增效。
关键词:大白菜;新中78;杂交制种;定植模式
大白菜属十字花科芸薹属,原产于中国,栽培历史悠久[1]。大白菜制种通常是利用自交不亲和系繁殖杂交1代种子,培育壮苗和种株安全越冬是提高大白菜制种产量、获得优质种子的关键技术。济源市位于河南省西北部,山区丘陵面积占
88%,境内山岭纵横、沟壑交错,为大白菜种子生产孕育了得天独厚的天然隔离屏障,是豫北地区主要的白菜制种基地。但由于地处山区,交通不便,近年来面临山区人员搬迁,青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等劳动力严重流失等问题,导致制种面积锐减。
大白菜新中78是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一代杂交种,该品种丰产、优质、抗病、结球性强[2]。大白菜新中78制种经历了“改良阳畦育苗+春季定植”[3]“小拱棚育苗+春季定植”两种制种模式,生产环节比较繁琐,尤其是苗期管理时间长,每天都要揭盖草苫、放风控制温度,费时费工。针对大白菜制种面临劳动力不足、制种基地面积锐减等问题,我所创新了一种新的制种模式“秋季露地育苗+冬前定植”,不仅节本增效,减少人工投入,而且使杂交种制种产量和质量有大幅度提升。通过和小拱棚育苗制种的对比试验,改进新中78大白菜制种技术,为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一、试验设计
(一)试验处理
试验设2种处理,即“小拱棚育苗+春季定植”制种模式(以下简称“春季定植”)、“秋季露地育苗+冬前定植”(以下简称“冬前定植”),重复3次。
2015年秋季,在新乡市农科院试验田内安排2种繁种方式。定植前,每667m2施充分腐熟优质有机肥3000kg,硫酸钾50kg,碳酸氢铵75kg,雷根2%吡虫啉缓释颗粒1kg(长效防治蚜虫、潜叶蝇等害虫)。每个大棚始花期放置一箱蜜蜂授粉。
(二)苗床建造及田间管理
1、苗床建造。小拱棚1个,长15m,宽2.6m,地上部分用4m长的竹片插入畦两边,间隔1m左右,两头再用柱支撑,竹片拱顶用绳相连。普通苗畦1个,长15m,宽2.6m,用于“冬前定植”育苗。基质和营养土1∶1充分混合,营养土中掺入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100kg、氮磷钾复合肥
1kg、草木灰1kg。
2、播种。每个繁种方式播种1畦,穴盘育苗。穴盘育苗可克服大白菜常规杂交制种苗大小不一、定植时带土少、缓苗慢等缺陷[6]。穴盘育苗每畦铺120穴盘,每盘50穴。每畦设3个重复,父母本每个重复各20穴盘1000粒,每重复共播种2000粒种子。9月20日“冬前定植”苗畦播种;11月8日“小拱棚”苗畦播种,播种后覆盖棚膜,周围压实。
3、定植。定植前12d苗床浇一次水,利于起苗[7]。每个繁种方式定植于一个400m2的纱帐棚,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20m2,定植720株,父母本各定植360株,父母本比例1∶1,且交替间隔定植。“冬前定植”模式,10月20日前后定植于繁种棚,“春季定植”模式于2月25日定植于繁种田,定植前10d,逐渐揭去棚膜,夜间由晚盖膜、少盖膜到完全不盖膜,以逐渐适应露地气候环境,增强苗的抗寒耐寒能力。起垄栽培,地膜覆盖,膜上定植。父母本行比1∶1,行距50cm,父母本株距33cm。
4、田间管理。初花期,叶面喷施0.2%的磷酸二氢钾、0.1%尿素和0.1%硼砂混合液,促进开花结荚。结合浇水,每667m2追尿素1520kg或硫酸铵2530kg。同时根据植株长势、花色进行一次彻底去杂工作,确保种子纯度,随后进行插杆绑绳防倒伏。盛花期加大浇水量,保持地面见干见湿,同时还要再次进行叶面喷肥。授粉结束后要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40%多菌灵超微可湿性粉剂800倍液防治霜霉病和褐斑病。末花期再浇一次透水,结荚期不再浇水。新中78父本“丰13936”抽薹稍早,在主薹长至810cm高时打顶,母本“陕5201”开花晚,不再打顶。
5、收获。当主枝及一级侧枝中下部的种荚黄熟,下部种子种皮变褐色,顶部种子硬实,即可开始收获,选择晴天的清晨用镰刀将所有种荚的枝条割下,分小区收获、晾晒、精选,然后统计产量。“冬前定植”栽培5月23号成熟,“春季定植”栽培6月8号成熟收获。
教育管理
学术探讨
XU E SHU TA N TA O
二、统计内容和方法
“冬前定植”模式,播种后5d统计出苗量,定植前统计成苗量,定植后7d统计移栽成活率;“春季定植”模式,播种后10d统计出苗量,定植前统计成苗量,定植后7d统计移栽成活率;种株分批采收晾晒,种子水分含量小于7%,精选后净度达到国家标准后统计产量。计算出苗率、成苗率、移栽成活率、折合单位面积产量,并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三、试验结果与分析
对两种制种模式的调查性状及结果分析见表1。
(一)出苗量与出苗率
“冬前定植”模式,9月20日播种,这时环境温度一般在16~28℃,非常适合大白菜种植,播种后3~4d出苗,因为播种时环境温度比较适宜,出苗快,出苗量平均1965株,出苗率达98%以上。“春季定植”模式,11月8日播种,这时环境温度一般在5~16℃,温度较低,播种后覆盖小拱棚,一周出苗,出苗时间长,出苗量平均1641.3株,出苗率
82.07%。由表1可以看出,二种制种模式的出苗量、出苗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二)成苗量及成苗率
“冬前定植”模式,定植苗龄在30d左右,整个生长环境非常适宜,不用覆盖控制温度,只需要简单的肥水管理,防治菜青虫即可,成苗量平均1956.7株,成苗率平均达97.83%。“春季定植”模式,从11月8日到第二年2月25日苗龄达107d,期间除了肥水管理,还要注意温度、湿度管理,晴天白天放风,晚上覆盖。放风不及时容易烧苗,导致苗子变黄、烂根。成苗量平均1516株,成苗率平均达75.8%。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制种模式的成苗量、成苗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
(三)移栽成活率
“冬前定植”模式,10月20日膜上定植,环境温度在14~20℃左右,移栽时环境温度最适宜,苗子长势壮,移栽成活率平均达99.27%。“春季定植”模式,定植时间在第二年2月25日,环境温度2~11℃,温度较低,定植后缓苗期较长,而且小拱棚育苗空间内温度不均匀,四周温度低,苗小、苗弱,长势不一致,移栽成活率平均仅为90.3%。由表1可以看出,两种制种模式的移栽成活率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四)杂交制种产量
培育壮苗和种株安全越冬是提高大白菜制种产量、获得优质种子的关键。“冬前定植”模式,定植苗龄20~30d,10
月20日定植,3月12日左右进入初花期,5月23日种子成熟收获,定植后营养生长达140d,植株健壮,叶片数量较多,腋芽分化增多,一级侧枝数量增加,制种产量极显著提高,“冬前定植”模式产量平均达130.2kg/667m2。“春季定植”模式,2月25日定植,制种产量平均为60.23kg/667m2,较“冬前定植”制种产量低一倍以上,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四、结论
本试验探索出了新中78大白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的关键技术在于培育壮苗和种株安全越冬。“冬前定植”模式的优点表现为:育苗和移栽时环境温度适宜,成活率最高,定植后营养生长时间长,植株健壮,叶片数量较多,每片叶都能分化出一个花芽,长成一个一级侧枝,从9月20号育苗到
3月中旬进入初花期,5月下旬成熟,制种产量和质量显著提高,而且节本增效,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且不用搭建小拱棚,省去每天小拱棚放风管理的人工投入,只要在关键环节进行肥水管理即可,农户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不影响外出打工增加家庭收入。目前,大白菜制种基地的繁种户都愿意采用“秋季育苗+冬前定植”制种模式进行大白菜杂交种生产。
参考文献:
[1]卢健春,张鹤,黄文,等.大白菜的常规制种繁种技术探索[J].中国瓜
菜,2018,31(05):57-58.
[2]原让花,原连庄,吴涛,等.中熟叠抱大白菜新品种新中78[J].中国蔬
菜,2011(23):33.
[3]原连庄,吴涛,原让花,等.大白菜改良阳畦育苗制种技术[J].中国蔬
菜,2006(07):42-43.
[4]原连庄,原让花,吴涛,等.豫北地区大白菜小拱棚育苗繁种技术[J].蔬
菜,2014(10):44-46.
[5]王志勇,姚秋菊,张晓伟,等.豫西山区大白菜育苗春栽高效杂交制种
技术[J].中国蔬菜,2017(10):101-103.
[6]赵美华,赵军良,赵俊,等.大白菜穴盘育苗高产稳产杂交制种技术[J].
农业科技通讯,2015(04):264-265.
[7]王广印,陈碧华,沈军,等.大白菜杂交制种高产栽培关键技术[J].中国
农业信息,2012(20):40-44.
作者简介:肖艳(1980-),女,河南汝南人,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白菜育种和栽培技术;原让花(1969-),女,河南沁阳人,通讯作者,硕士,研究员,研究方向:大白菜育种和栽培技术。
(责任编辑曹雯梅)
调查项目
出苗量(株)出苗率(%)成苗量(株)
成苗率(%)移栽成活率(%)小区产量(kg)产量(kg/667m2)
秋季育苗+冬前定植
1重复
1972.00
98.60
1966.00
98.30
99.50
24.00
133.40
2重复
1968.00
98.40
1964.00
98.20
99.30
23.50
130.60
3重复
1955.00
97.70
1940.00
97.00
99.00
22.67
126.60
平均
1965.00A
98.20A
1956.70A
97.83A
99.27A
23.39A
130.2A
小拱棚育苗+春季定植
1重复
1644.00
82.20
1514.00
75.70
90.10
10.27
57.80
2重复
1630.00
81.50
1504.00
75.20
90.50
11.60
64.50
3重复
1650.00
82.50
1530.00
76.50
90.30
10.50
58.40
平均
1641.30B
82.07B
1516.00B
75.80B
90.30B
10.79B
60.23B
表1两种制种模式调查性状及结果分析
注:大写字母表示1%差异显著性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