蹇叔哭师课件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12蹇叔哭师
〖美文赏读〗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医生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以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以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文章翻译〗冬季,晋文公逝世了。
十二月十天,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
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官郭偃让医生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超出我们的国境,我们侵袭它,必定会获取全胜。
”秦国医生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假如静静派兵前来,就能够占据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建议。
蹇叔说:“让军队勤劳奋苦地袭击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闻有过。
军队勤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范,这样做唯恐不可以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然会知道。
军队勤劳奋苦而一无所获,必定会产生反叛念想。
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遵从蹇叔的建议。
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假如你蹇叔只活此中寿就逝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此刻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
”蹇叔的儿子跟从军队一同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然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
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墓地,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蹇叔哭师
啼哭,悲痛出声。 《论语·先进》:“颜渊死,子~之恸。” 特为哀悼死者而哭泣,是一种礼仪。 《仪礼·士丧礼》:“主 人要节而踊,皆如朝仪。” 【辨】:哭,号,泣,啼。都是表示“哭”意思,但有细微的差别。一般 说,“哭”是有声有泪;“泣‘是有泪无声;”号“则哭而有言;”啼 “是号哭的同义词 使:A.名词:使者 使命 B.动词:命令,派遣 让 使用 使唤 C.连词:假使,如果
派 孟 明 视 等 率 军 出 袭 国 , 次 年 春 郑
于 崤 山 险 地 而 围 之 。 十 二 月 , 秦 歼
惊 动 秦 军 , 准 备 待 其 回 时 , 设 伏 师
为 维 护 霸 业 , 决 心 打 击 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为 不 秦
执 意 要 越 过 晋 境 偷 袭 国 。 晋 襄 公 郑
国 君 新 丧 , 不 听 大 臣 蹇 叔 等 劝 阻 ,
非所闻:是委婉的说法,实际上是说我不赞成。
所: 1处所 《墨子·号令》:“夜以火指鼓~” 2代词,放在动词前面,组成名词性词组,表示“……的人、……的事物、…… 的地方” 《桃花源记》:“渔人一一为具言~闻” 3为……所……:表示被动 “术怒攻布,为布所破” 4表示大概的数目 “父去里~,复还”(里所:一里路左右) 5假若,如果 《论语·雍也》:“余~否者,无厌之,无厌之!” 【注】:所以:1、表示“……的原因” 2、表示“用来……的东西”
:
卒 :A卒 (zú) ①终了,完毕,结束。《素问·方盛衰论》:“受师不卒, 使术不明。” 副词,终于。 《史记·李斯列传》:“卒成帝 业。” ②详尽。《灵枢·邪客》:“愿卒闻之。” ③死亡。 ④兵卒。 ⑤众多。 B 卒(cù)。 ①同猝。突然。《素问·玉机真脏论》:“然其卒发者,不 必治于传。” ②仓促。《素问·征四失论》:“卒持寸口”。 C 卒(cuì)。通“焠”。《灵枢·四时气》:“转筋于阳治其阳, 转筋于阴治其阴,毕卒刺之。”
古代汉语蹇叔哭师PPT课件
• 古代对人死的称呼反映了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 严格的等级制度,《礼记•曲礼》:“天子死曰崩, 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如: ①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 表》)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句中的“崩”、“崩殂”即指皇帝死亡. ③昭王薨,安僖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信 陵君窃符救赵》) 句中的“薨”则指诸侯或有封爵的大臣之死. ④初,鲁肃闻刘表卒.(〈赤壁之战〉) ⑤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张衡传》) 句中的“卒”古指大夫死亡或年老寿终. 现代人不像古代那样等级森严,但表现在对“死” 的称谓上,也有明显的褒贬色彩. “牺牲”,指为正义事业而舍弃生命.如:
果 3)历史是人写的,写作方无疑就是正方,被写作的只能
被动地成为反方。 4)历史是人写的,人的意识形态决定了人性如何。以圣
人要求别人,又声称自己不是圣人不能以圣人要求自己 的人,如果写历史的话,其意识一定写(反映)在历史 里面。至于真实性,那就无从谈起了! 5)越是积极或迫切写历史的人,越说明了对刻意的浓厚 兴趣,也就是要“随意打扮”历史。 如果让那些随意摆布别人命运的人来写历史的话,那将 是怎样的一种闹剧?真是天晓得!唯一可以肯定的是, 历史又制造了一个故事。正面人物将是无比英勇的,前 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英雄”!至于那反面人物?对不起, 请再圣人一回(圣人圣到底吗),作个反面衬托,充当 十恶不赦的坏人吧(美其名曰,花红还要绿叶扶吗)!
寿终正寝:老年男子的正常死亡(古时男子将终,卧于正厅东首,安 键死去)
寿终内寝:是称成年女子特别是老年妇女的立含死亡. 殉国: 称那些为国难、为国家民族利益而台生者. (文天样作为
民族英雄,人们称他的死为“以身殉国”
殉节: 是称那些为节义而舍生者.殉难: 称为国家或为正义而台 生者.
(精品word)第五节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
第五節蹇叔哭師(僖公三十二年)一題解1蹇叔:秦國元老。
2哭師:面對軍隊而哭。
對動用法。
3公元前628年,晉文公薨,公元前627年晉襄公(驩)立,破秦於崤。
二背景一)晉國簡史公元前676年。
晉獻公詭諸立。
公元前672年,伐驪,得驪姬.公元前669年,盡殺故晉群公子。
公元前665年,太子申生居曲沃,重耳居蒲,夷吾居屈。
以驪姬故。
公元前656年,驪姬讒言,太子申生自殺。
重耳奔蒲,夷吾奔屈。
公元前655年,晉滅虞、虢,重耳奔狄;第二年(654年),夷吾奔梁。
公元前651年,晉獻公卒,立奚齊,裏克殺之。
立夷吾。
公元前650年,晉惠公夷吾立。
誅裏克,倍秦約。
公元前654年,秦虜晉惠公,複歸之。
公元前644年,重耳聞管仲死,去翟之齊。
公元前638年,晉惠公太子圉,人質,自秦亡歸。
公元前637年,圉立為晉懷公。
公元前636年,晉文公重耳立.公元前 627年,晉襄公立。
二)秦穆公:任好,公元前659-621年,在位38年。
公元前656年迎婦于晉。
公元前637年,迎重耳于楚,妻之女.娶重耳的異母姐,嫁給重耳女兒。
“秦晉之好”。
公元前636年,以兵送重耳歸.三)伐鄭無獲,滅滑:鄭人有賣鄭于秦曰:“我主其城門,鄭可襲也。
”繆公問蹇叔、百里奚,對曰:“徑數國千里而襲人,稀有得利者.且人賣鄭,庸知我國人不有以我情告鄭者乎?不可."繆公曰:“子不知也,吾已決矣.”遂發兵,使百里奚子孟明視,蹇叔子西乙術及百丙乙將兵。
行日,百里奚、蹇叔二人哭之。
繆公聞,怒曰:“孤發兵而子沮哭吾軍,何也?"二老曰:“臣非感沮君軍.軍行,臣子與往;臣老,遲還恐不相見,故哭耳。
"二老退,謂其子曰:“汝軍即敗,必於崤矣。
"三十三年春,秦兵遂東,更晉地,過周北門。
周王孫滿曰:“秦師無禮,不擺待何!”兵至滑,鄭販賣賈人弦高持十二牛將賣之周,見秦兵,恐死虜因獻其牛,曰:“聞大國將誅鄭,鄭君謹修守禦備,使臣以牛十二勞軍士。
蹇叔哭师课件 PPT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
❖ 何知:即知何,知道什么。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 中寿:大约指活到六七十岁,此時,蹇叔已七八十岁:過了中寿的
年龄 ❖ 拱:两手合抱。 ❖ 与:参加。 ❖ 而:连词,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 ❖ 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你的年寿满了,等到军队回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 行吧?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 里,其谁不知?”
❖ 所为:采取的行动。 ❖ 而:转折连词。 ❖ 无所:无所得,没有得到什么收获。 ❖ 悖心:悖逆之心。 ❖ 其:语气,加强反问语气 ❖ 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
❖ 周襄王二十四年,郑文公、晋文公先后谢世。戍 郑的秦大夫杞子等向穆公密报,说他们掌握着郑 国都城的城防,建议穆公派兵偷袭郑国,由他们 作内应,则郑国可灭。秦穆公多年以来处心积虑 谋求向东发展,这个建议正中下怀,如能袭取郑 国,即可进入中原,分享晋国的霸权。
❖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 牛。卜偃[yǎn]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 [yì]我,击之,必大捷焉。”
❖ 秦侵犯郑国,必定要路过晋。卜偃得悉秦国的密谋,所 以说这话来引起警惕。
❖ 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 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 “占”意为观察,“卜”是以火灼龟壳, 认为就其出现的裂纹形状,可以预测吉凶 福祸。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 有声如牛。
《崤之战》《蹇叔哭师》原文注释翻译对照及文言现象全面总结
秦晋崤之战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埋葬。
一说停放灵柩)于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出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柩(装有尸体的棺材)有声如牛。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君命大事:国君发布关于大事的命令)将有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过轶(越过。
轶,超越)我,击之,必大捷焉。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
十二月十二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
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说:“国君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杞子自郑使(派)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钥匙),若潜师(秘密出兵。
潜:暗中)以来,国(郑国)可得也。
”穆公访(咨询)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远方的郑国),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远方郑国的君主)备之,无乃(大概)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劳苦)而无所(所得),必有悖心(怨恨之心)。
且(况且)行千里,其(同“岂”难道)谁不知?”公辞(辞谢,没有采纳)焉。
召孟明(秦国将领百里孟明视,姓百里,名视,字孟明,百里奚之子)、西乞(西乞术,姓蹇,字“西乞”名术,蹇叔的儿子 )、白乙(白乙丙,蹇叔的儿子,名“丙”,字“白乙”,姓“蹇”),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对孟明的尊称)!吾见师之出(出征)而不见其入(回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中寿”至“拱矣”如果你只活到一般老人的寿命,你墓地上的树木应该已经长到两手合抱那么粗了。
中寿:大多数老人的寿命。
拱:两手合抱)”。
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偷偷派兵来袭击,郑国就可以得到了。
”秦穆公为这事征求蹇叔的意见。
蹇叔说:“兴师动众去袭击远方(的国家),我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事。
军队劳累不堪,力量消耗尽了,远方的君主防备着我们。
古代汉语蹇叔哭师
虞人百里奚在家乡找不到出头之日,壮年时离妻别子沿街乞讨。遇见了蹇叔
(宋国)。结为知己。蹇叔有识势之智。蹇叔在百里奚入仕为官方面提了不少 建议和忠告。当时齐国的公子无知杀了襄公,自立为君,,这时被蹇叔劝阻了。 蹇叔说:"襄公之子出亡在外,无知名位不正,终必无成。"百里奚由于听从了蹇 叔的劝告而免去了这次灾难。
• 从哭师论战的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蹇叔是睿智多谋,富 有远见的。他对秦穆公的东征,条分缕析,指出伐郑三个 谬误:一是"劳师袭远","师劳力竭";二是"师之所为,郑必知 之";三是"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他并且预见秦军必定在崤 山遭败。
蹇叔哭师
——
秦
晋
殽
之
《战
左 传 》
崤之战
也是中国历史上典型
的伏击歼灭战。三十 • 地点:晋国殽xiáo 六计中把这个故事列 山(金河南陕县东)
崤之战后,秦晋两国展开了多次直接的较量。而在晋楚争霸的过程中, 秦国也由一开始的支持晋国转变为联合楚国了。
• 公元前627年,穆公决心伐郑,年轻将领孟明(百里奚的儿子)和白乙(蹇叔的儿子)都表示全力支持, 穆公就令他们统率精兵,前去偷袭郑国。蹇叔在城东门外送别儿子时,含泪对孟明视和白乙丙说: “我送别你们,恐怕见不到你们回来了。晋军一定会在险峻的殽(销,xiáo)山(今河南洛宁县西北) 阻击秦军的,到时你们将死无葬身之地。”穆公觉得这是在诅咒他们的失败,心中当然很不高兴,但 碍于尊重老臣,只好隐忍不发。蹇叔回去后就借口年老有病,请求退休。
• 商人泄漏了机密
• 秦军出发后,一路快速行军,眼看快到郑国边境,却被一个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发现了。弦高素有爱 国之心,见秦军前来偷袭郑国,情急之下,一面使人速去都城,告知城内预作准备,一面假托郑君旨 意,向秦军献牛作为犒军礼物。主将孟明见郑国派来使者,知道消息已经泄漏,再去攻打都城,也是 徒劳的了。就命令全军返回,顺便灭掉了附近的一个小国——滑国(今河南滑县)作为抵偿,算是没 有白跑这一趟。
【高中语文】崤之战ppt精品课件
11
阅读第一段:
重点词:管、若、以、国、访、诸(之 于)、其、焉、与、辟。 活用词:劳师以袭远(劳,使 ...... 劳 累,使动用法;远,远方的郑国、形容 词用 作名词。 秦师遂东(向东方进发,方位词用作 动词。)
12
1.这一段的内容怎样概括? (限用一句话)
交代了肴之战的起因和 决策过程,着重介绍 叔对这次争的态度和预 见。 2.这一段实际上写 的是两个场面,为什么 会为一段? “ 蹇叔进谏”和 “蹇叔 师”这两个场 面的最主要人物是蹇叔, 合为一段为的是突出蹇 叔这个人物对此次战争 的看法 。
6
三、初读课文,总体把握内容 结构
全文叙事的线索是什么? 秦军东征。 可以划分为几个部分?四 个部分。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 第 二 部 分 (第2 、 3自然 段) 第三部分 (第4自然段) 第四部分 (第5、6自 然段)
7
板书设计
1 . 全文布局 哭师 发生 观师 发展 犒师 再发展 败师 结果 哭师 尾声
1
【教学目的】
1 . 学习本文围绕中心 选材、组材,并按照事 件发展的顺序有条有理 地记叙的写法。 2 . 学习文章通过个 性化的语言动作来塑造 人物形象的方法。 3 . 深刻领会此文揭 示的战争胜负是由各种 因素决定的道理。
2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 《左传》 简介
1、关于《左传》。 《左传》是我国第 一部叙事详细的完 整编年体史书, 《左传》是我国历 史散文的开山之作。 “传”是什么意思? 传注,注释。“左” 指谁?左丘明。
3
历史背景
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夺霸权曾发 生过许 多次战争。殽之战前二年,秦晋联 合围郑,郑大夫烛之武瓦解了秦晋同盟。 有一篇文章 《烛之武退秦师》,记载的就 是这件事。后来秦背弃晋,私自与郑结盟。 并派大夫杞子、逢孙、杨孙三人带兵驻守 郑国。控制了郑国,又用以对付晋国。从 此,秦晋结怨,关 系开始破裂。
5.蹇叔哭师
最多可能重复七次。因此,不可完全依靠它定。)
冬,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
殡:停柩待葬。 曲沃:晉地名,是晉宗廟所在地。 晉都始在“翼”,桓叔(成師)封於曲 沃,曲沃日盛,至獻公遷都於“絳”。
僖公二十三年冬天,晉文公去世。庚辰日, 準備將運到曲沃。
•辨析同義詞: •視\望\看\觀\見: •吾視其轍亂,望其旗靡。 •公將如棠觀魚者。 •青鳥殷勤為探看。 •心不在焉,視而不見,聽而不聞。 •視:近看\望:遠看\觀:有目的的看\看:訪問、 探望\見:看的結果
蹇叔之子與師。哭而送之曰: “晉人禦師必於殽。
與:參與
蹇叔的兒子參加了軍隊。蹇叔哭著送 他說:“晉人抵禦我軍一定在殽這個地 方。”
•無乃:大概,恐怕
•軍隊疲勞力量衰竭,而鄭國卻有所準 備,這恐怕不可以吧?我軍所做的事, 鄭必定知道。
勤而無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 其誰不知?
勤:勞苦 無所:指無所得 悖心:悖逆之心。
軍隊勞苦而無所得,必定有悖逆之心, 況且行軍千里,誰能不知道呢?
公辭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 師於東門之外。
•古人的名与字: •卜偃:前者为职务,后者为名。 •又如:匠石\师况\庖丁\乐正克\司马牛
杞子自鄭使告于秦曰:“鄭人 使我掌其北門之管,若潛師以來,國 可得也。”
杞子從鄭國使人向秦報告說:“鄭人 讓我掌管北門的鎖鑰,如果秘密行軍 來鄭國,鄭國可以取得了。”
穆公訪諸蹇叔。
訪:諮詢,徵求意見。 諸:之於
穆公向蹇叔諮問這件事。
蹇叔曰:“勞師以襲逺,非所聞 也。師勞力竭,逺主備之,無乃不可乎? 師之所爲,鄭必知之。勤而無所,必有 悖心。且行千里,其誰不知?”
中考文言文阅读赏析_12 蹇叔哭师
〖美文赏读〗蹇叔哭师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文章翻译〗冬天,晋文公去世了。
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
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
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
”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
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
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
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
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
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
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
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
王力《古代汉语》教材精讲讲义(第3讲 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搴之战)【圣才出品】
第3讲蹇叔哭师、晋灵公不君、齐晋搴之战蹇叔哭师(僖公三十二年)[1]冬,晋文公卒。
庚辰[2],将殡于曲沃[3]。
出绛[4],柩有声如牛[5]。
卜偃使大夫拜[6],曰:"君命大事[7],将有西师过轶我[8]。
击之,必大捷焉。
"[1]这里选的,是著名的秦晋淆(xiáo)之战的一部分。
文中表现了蹇(jiǎn)叔预见到劳师以袭远必然失败,结果终不出其所料。
蹇叔,秦国元老。
[2]庚辰,鲁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十日。
[3]殡(bìn),停柩待葬。
古代风俗,人死先停柩,然后择日安葬。
曲沃,晋地名,是晋宗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县东。
周代君王的棺柩要"朝于祖考之庙",因此要在那里暂时停放。
[4]]绛(jiàng),晋国都,在今山西翼城县东南。
[5]柩(jiù),装了死尸的棺材。
[6]卜偃,晋掌卜筮之官,名偃。
拜,古代的一种礼节,跪下后双手合抱在胸前,头低到手上。
[7]君,指晋文公。
大事,《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这里是指戎(军事)。
[8]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师。
轶(yì),后车超过前车。
过轶,这里是越过的意思。
晋在秦郑之间,秦侵郑,必定要路过晋。
卜偃闻秦密谋,所以说这话来引起警惕。
子自郑使告于秦曰[1]:"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2],若潜师以来[3],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4]。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5]。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6]?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7]。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8]?"公辞焉[9]。
召孟明、西乞、白乙[10],使出师於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11],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12]。
"公使谓之曰[13]:"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14]!"[1]子,见上篇""注。
《蹇叔哭师》文言文赏析
《蹇叔哭师》文言文赏析《蹇叔哭师》文言文赏析《蹇叔哭师》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
“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为是“先知”。
【原文】《蹇叔哭师》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1)。
出绛(2),柩有声如牛(3)。
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10)。
”穆公访诸蹇叔(11)。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12),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13),必有悖心(14)。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盂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15)。
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16)”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16),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7),崤有二陵焉(18)。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20)?秦师遂东。
【注释】(1)殡:停丧。
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3)柩(jiu):装有尸体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
过轶:越过。
(7)杞子:秦国大夫。
(8)掌:掌管。
管,钥匙。
(9)潜:秘密地。
(10)国:国都。
(11)访:询问,征求意见。
蹇叔:秦国老臣。
(12)远主:指郑君。
(13)勤:劳苦。
所:处所。
无所:一无所得。
(14)悖(bei)心:违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
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
西乞:秦国大夫,姓西乞,名术。
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
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蹇叔哭师》文言文赏析
《蹇叔哭师》文言文赏析《蹇叔哭师》文言文赏析《蹇叔哭师》记叙了秦国老臣蹇叔在大军出征郑国之前劝阻的一篇哭谏。
“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为是“先知”。
【原文】《蹇叔哭师》出处:《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1)。
出绛(2),柩有声如牛(3)。
卜偃使大夫拜(4),曰:“君命大事(5)将有西师过轶我(6),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7):“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8),若潜师以来(9),国可得也(10)。
”穆公访诸蹇叔(11)。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12),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13),必有悖心(14)。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盂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15)。
蹇叔哭之曰:“盂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人也?(16)”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16),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17),崤有二陵焉(18)。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19);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20)?秦师遂东。
【注释】(1)殡:停丧。
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3)柩(jiu):装有尸体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
过轶:越过。
(7)杞子:秦国大夫。
(8)掌:掌管。
管,钥匙。
(9)潜:秘密地。
(10)国:国都。
(11)访:询问,征求意见。
蹇叔:秦国老臣。
(12)远主:指郑君。
(13)勤:劳苦。
所:处所。
无所:一无所得。
(14)悖(bei)心:违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国大夫,姓百里,名视,字孟明。
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
西乞:秦国大夫,姓西乞,名术。
白乙:秦国大夫,姓白乙名丙。
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蹇叔哭师注释
蹇叔哭师注释古代的文献中,经常出现一些带有注释的文字,这些注释往往能够给读者提供更多背景信息,解释文章中的比喻和典故,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在《左传》中,有一则关于蹇叔哭师的故事,下面是对这个故事的注释。
注释一:《左传·襄公》中记载了蹇叔哭师的故事。
蹇叔是齐国的一位重臣,他对齐襄公非常忠诚,为人正直。
然而,他却无法改变齐襄公的一些错误做法。
襄公对待他的师傅不公平,而蹇叔却不能改变这种情况。
于是,蹇叔决定通过哭泣来表达自己的忧虑和愤怒。
注释二:在古代,哭泣被认为是一种表达内心悲痛和愤怒的方式。
蹇叔决定哭泣,是表达他对齐襄公错误做法的愤怒和忧虑之情。
这种做法虽然看起来有些极端,但却能够引起人们的关注,并且往往能够达到一定的效果。
通过哭泣,蹇叔表达了自己对襄公的忠诚和期望,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他的失望和愤怒。
注释三:蹇叔的决定在那个时代并不被人们所理解。
大多数人认为,一个忠臣应该积极劝谏君主,而不是无助地哭泣。
然而,蹇叔的哭泣却表达了他对君主的忠诚和愤怒,也展示了他的坚持和勇气。
尽管蹇叔的哭泣可能没有立刻改变齐襄公的错误做法,但却影响了后来的一代人,成为了一种正直忠诚的象征。
注释四:蹇叔的故事给我们启示,即使在困境中,我们也应该坚持自己的原则,勇敢地去表达自己的观点。
有时候,哭泣和坚持不懈的努力能够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正如蹇叔所做的那样,我们应该敢于面对不公平和错误,为自己坚持正义,为他人争取公平。
蹇叔的故事并非只是历史的瑰宝,而是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勇敢坚持正义的信念。
注释五:蹇叔哭师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中的英雄并不是神话和传说中的人物,他们是真实存在的人,用他们自己的方式为社会做出了贡献。
蹇叔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一个忠臣的责任与担当。
虽然蹇叔的故事发生在古代,但其中所蕴含的精神却是永恒的。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学习蹇叔的坚持与勇气,去为自己和他人争取更多的公平与正义。
以上是对蹇叔哭师注释的几点解析,通过对这个故事的理解,我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许多道理和价值观。
蹇叔哭师注释
蹇叔哭师注释:蹇叔哭师【作者】左丘明【朝代】先秦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
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
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注释:(1)殡:停丧。
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2)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3)柩(jiù):装有尸体的棺材。
(4)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5)大事:指战争。
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6)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
过轶:越过。
(7)杞子:秦国大夫。
(8)掌:掌管。
管,钥匙。
(9)潜:秘密地。
(10)国:国都。
(11)访:询问,征求意见。
(12)远主:指郑君。
(13)勤:劳苦。
无所:一无所得。
(14)悖(beì)心:违逆之心,反感。
(15)孟明:秦国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
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
西乞:秦国大夫,字西乞,名术。
秦国元老蹇叔之子。
白乙:秦国大夫,字白乙,名丙。
秦国元老蹇叔之子。
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16)中(zhōng)寿:有两种解释。
1.参见中寿。
2.中等年纪。
不管哪种解释,就句意,均为秦穆王讽刺蹇叔现已年老昏聩,要是你蹇叔只活个差不多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
(17)拱:两手合抱。
(18)肴(xiáo):同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
(19)陵:大山。
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
《蹇叔哭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蹇叔哭师》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doc》上学期间,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文言文就是白话文的提炼跟升华。
是不是有很多人没...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方便收藏和打印推荐度:点击下载文档下载说明:1. 下载的文档为doc格式,下载后可用word文档或者wps打开进行编辑;2. 若打开文档排版布局出现错乱,请安装最新版本的word/wps 软件;3. 下载时请不要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否则会导致无法下载成功;4. 网页上所展示的文章内容和下载后的文档内容是保持一致的,下载前请确认当前文章内容是您所想要下载的内容。
付费下载付费后无需验证码即可下载限时特价:6.99元/篇原价20元免费下载仅需3秒1、微信搜索关注公众号:copy839点击复制2、进入公众号免费获取验证码3、将验证码输入下方框内,确认即可复制联系客服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微信支付中,请勿关闭窗口×温馨提示支付成功,请下载文档我知道了咨询客服×常见问题•1、支付成功后,为何无法下载文档?付费后下载不了,请核对下微信账单信息,确保付费成功;已付费成功了还是下载不了,有可能是浏览器兼容性问题。
•2、付费后能否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后下载?更换浏览器或者清理浏览器缓存会导致下载不成功,请不要更换浏览器和清理浏览器缓存。
•3、如何联系客服?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公众号“网站在线小助理”,及时联系客服解决。
请把【付款记录详情】截图给客服,同时把您购买的文章【网址】发给客服。
客服会在24小时内把文档发送给您。
(客服在线时间为周一至周五9:00-12:30 14: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