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苝酰亚胺的高性能有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样品的晶体结构 通 过 X 射 线 衍 射 进 行 表 征ꎬ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使用 X 射线衍射分析仪对样品 PDI、 TPU、 CF、
测试结果如图 2 所示ꎮ 纯 TPU 中出现三个明显的特
0 154 nm) ꎬ 电压为 40 kVꎬ 电流为 50 mAꎬ 扫描范
来自于热塑性聚氨酯高分子链段中的有序排列 [11] ꎮ
塑料工业
CHINA PLASTICS INDUSTRY
156
第 49 卷第 5 期
2021 年 5 月
基于苝酰亚胺的高性能有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钟倩倩ꎬ 马 列ꎬ 吴东清
( 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ꎬ 上海 200240)
摘要: 以碳布 ( CF) 为骨架ꎬ 通过简单的溶液加工法制备基于苝酰亚胺 ( PDI) 的炭黑 / 苝四甲酰二亚胺 / 热塑性聚氨酯 / 碳
2) 将 99 6 mg PDIꎬ 66 4 mg SP 和 1 000 μL TPU 分
极浆料ꎮ 3) 用刮刀将电极浆料均匀地涂抹在聚四氟
乙烯基底板上ꎬ 然后在室温下放入去离子水中浸泡 4
hꎬ 将薄膜从聚四氟乙烯板上撕下ꎬ 放置在 100 ℃ 真
空烘箱中干燥 4 hꎬ 得到炭黑 / 苝四甲酰二亚胺 / 热塑
158
2021 年
塑 料 工 业
空间群面 [13] ꎮ SPT 和 SPTC 复合电极材料的 XRD 测
试结果相似ꎬ 在它们的衍射图谱中均观察到了上述
TPU、 PDI 和 CF 的特征衍射峰ꎬ 证实所制备的复合
电极材料中均含有上述组分且结构保持相对完整ꎮ
SPT 和 SPTC 样品的微观形貌通过 SEM 进行表
料的晶体结构ꎮ
处观察到较宽的衍射峰ꎬ 分别对应碳布的 (002) 和
2 结果与讨论
现出较强的结晶性ꎬ 在 9 9°、 11 9°、 19 7°、 25 0°、
用 SEM (15 kV) 分析样品的微观形貌ꎮ
2 1 化学组成、 结构和微观形貌的表征
图 1 是 TPU、 PDI、 SPT 和 SPTC 复合电极材料
(TPU) 为黏结剂ꎬ 导电碳布 ( CF) 为骨架ꎬ 通过简
描电子显微镜 ( SEM) : Sirion 200ꎬ 美国 FEI 公司ꎻ
份有限公司ꎻ 电化学工作站: CHI660eꎬ 上海辰华仪
器有限公司ꎮ
单的溶液加工法制备得到基于苝酰亚胺的复合电极材
1 3 实验过程
料ꎬ 同时探索碳布对于电极材料导电性的影响ꎬ 并进
它们的理论比容量通常远远高于正极材料ꎬ 因此科学
技有限公司ꎻ Nꎬ N-二甲基甲酰胺: 99 8% ꎬ 泰坦科
常见 的 负 极 材 料 有 石 墨 [3] 、 硅 [4] 、 碳 纳 米 管 [5] 等ꎬ
家们试图寻找一种高性能的正极材料ꎮ 目前ꎬ 传统的
无机正极材料 [6] 已经进入发展瓶颈ꎬ 相比之下ꎬ 有
specific capacity of PDI. And SPTC provided a specific capacity of 80 mAh / g after 300 charge / discharge cycles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0 5 A / gꎬ demonstrating the high performance of SPTC composite electrode.
和 1 587 cm -1 四个位置处出现特征吸收峰ꎬ 这来自于
分子中芳环骨架的伸缩振动ꎬ 同时ꎬ 在 3 157、 1 682
和 1 360 cm -1 三个位置处出现了分别对应酰亚胺基团
中的 N—H、 C O 和 C—N 的伸缩振动峰 [10] ꎮ 样品
SPT 和 SPTC 的特征吸收峰相似ꎬ 在它们的红外光谱
1 3 1 复合电极材料的制备
一步表征其用作锂离子电池正极时的电化学性能ꎮ
1) 将 10 mL DMF 与 1 66 g TPU 混合ꎬ 在 70 ℃
作者简介: 钟倩倩ꎬ 女ꎬ 1995 年生ꎬ 硕士研究生ꎬ 从事锂离子电池有机正极材料的研究ꎮ 1219875624@ qq com
第 49 卷第 5 期
布复合电极材料 ( SPTC) ꎮ 碳布骨架构成导电网络ꎬ 能够显著降低材料的内阻ꎬ 当 SPTC 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机正极使用时ꎬ 表
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ꎮ SPTC 在 0 05 A / g 电流密度下的放电比容量高达 126 mAh / gꎬ 接近苝酰亚胺分子的理论
比容量ꎬ 在 0 5 A / g 电流密度下循环 300 圈后仍能提供 80 mAh / g 的比容量ꎬ 是一种高性能的有机正极材料ꎮ
氟磷酸锂 ( LiPF6 ) 的碳酸乙烯酯 ( EC) -碳酸二甲
酯 ( DMC) -碳酸二乙酯 ( DEC)
( 溶剂质量比为
1 ∶ 1 ∶ 1) 的溶液作为锂离子电池的电解液ꎬ 以 Cel ̄
gard2400 的聚丙烯 ( PP) 薄膜作为隔膜ꎬ 以 CR2016
图 1 不同样品的红外光谱图
Fig 1 The FTIR spectra of different samples
钟倩倩ꎬ 等: 基于苝酰亚胺的高性能有机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157
下搅拌 2 hꎬ 得到 TPU 的 DMF 分散液ꎬ 冷却待用ꎮ
结构ꎮ 纯 TPU 在 3 333 和 1 730 cm -1 两个位置处出现
散液 ( ~ 166 mg) 混合ꎬ 在室温下搅拌 4 hꎬ 得到电
基) 的伸缩振动 [9] ꎮ 纯 PDI 在 3 043、 2 917、 2 844
的红外光谱图ꎬ 用来分析各样品的特征官能团和分子
(101) 晶面 [12] ꎮ 不同于上述 TPU 和 CFꎬ 纯 PDI 表
27 3°和 30 2°六个位置处出现了非常明显的特征衍
射峰ꎬ 分 别 对 应 苝 四 甲 酰 二 亚 胺 分 子 中 ( 011 ) 、
(021) 、 (002) 、 (112) 、 (122) 和 (140) 的 P2 1 / C
机正极材料 [7] 具有元素储量丰富、 可溶液加工和分
子结构灵活可控等优势ꎮ 然而ꎬ 有机材料的导电性较
醚基 1190Aꎬ 万华化学集团有限公司ꎻ 碳布: 碳能科
技有限公司ꎮ
1 2 仪器与设备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 FTIR) : Spectrum 100ꎬ
美国 Perkin Elmer 公司ꎻ X 射线衍射分析仪 ( XRD) :
本文中电池的容量均基于正极活性物质 PDI 的
质量进行计算ꎮ
1 4 测试与表征
使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样品 PDI、 TPU、
SPT 和 SPTC 进行红外测试ꎬ 测试范围为 4 000 ~ 650
cm -1 ꎬ 用于表征材料的特征官能团和分子结构ꎮ
图 2 不同样品的 XRD 谱图
Fig 2 The XRD spectra of different samples
图中均观察到了上述隶属于 TPU 和 PDI 的特征衍射
峰ꎬ 证实了 TPU 和 PDI 两组分在复合电极材料中的
存在ꎮ
为实验样品ꎮ
1 3 2 扣式电池的组装及其电化学性能的测试ꎮ
将复合电极材料 SPT 和 SPTC 切成直径为 12 mm
的圆形极片ꎬ 直接作为扣式电池的正极ꎬ 以直径为
12 mm 的锂片作为扣式电池的负极ꎬ 以 1 mol / L 的六
开放科学 ( 资源服务) 标识码 ( OSID) :
High Performance Organic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Based on Perylene Diimide
ZHONG Qian ̄qianꎬ MA Lieꎬ WU Dong ̄qing
(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ꎬ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ꎬ Shanghai 200240ꎬ China)
征ꎬ 结果如图 3 所示ꎮ SP 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无序
堆积ꎬ 颗粒尺寸大约在 100 nm ( 图 3a) ꎮ 纯 TPU 膜
表面充满褶皱ꎬ 非常不平整 ( 图 3b) ꎮ 在微米尺度可
以观察到纯 CF 是由数根直径约 5 μm 的碳纤维十字
交叉而成ꎬ 这种交叉结构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导电网
关键词: 苝酰亚胺ꎻ 锂离子电池ꎻ 碳布ꎻ 有机正极材料ꎻ 高性能
中图分类号: TQ323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770 (2021) 05-0156-05
doi: 10 3969 / j issn 1005-5770 2021 05 030
SPT 和 SPTC 进行测试ꎬ 以 Cu 靶 Kα 射线 ( 波长为
围为 5° ~ 60°ꎬ 扫描速度为 5 ( °) / minꎬ 用于表征材
征衍射峰ꎬ 分别是 20 26°、 29 24° 和 45 50°ꎬ 它 们
在纯 CF 的 XRD 图中ꎬ 在 25 31°和 43 17°两个位置
Keywords: Perylene Diimideꎻ Lithium Ion Batteryꎻ Carbon Fiberꎻ Organic Cathodeꎻ High Performance
在能源存储领域ꎬ 锂离子电池 [1] 凭借其高能量
1 实验部分
密度和长循环寿命而成为目前的研究热点ꎮ 其中ꎬ 决
1 1 主要原料
定锂离 子 电 池 电 化 学 性 能 的 关 键 部 分 在 于 电 极 材
SP: Super P Liꎬ 上 海 枭 源 能 源 科 技 有 限 公 司ꎻ
料 [2] ꎮ 对于 锂 离 子 电 池 负 极 材 料 的 研 究 较 为 成 熟ꎬ
PDI: 分析纯ꎬ 上海百灵威化学试剂公司ꎻ TPU: 聚
纽扣电池的不锈钢外壳作为封装外壳ꎮ 上述扣式电池
的组装在充满氩气氛围的手套箱中进行ꎬ 并且保持水
氧含量均小于 0 1×10 -6 ꎮ
封装好的电池需静置 12 h 后方可进行后续的电
化学性能测试ꎮ 使用电化学工作站对组装好的扣式电
池进行循环伏安测试和交流阻抗测试ꎬ 使用蓝电系统
测试扣式电池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ꎮ
差 [8] ꎬ 因此设法提高有机正极材料的导电性将成为
3KV / D8 ADVANCE DaVinciꎬ 德国 Bruker 公司ꎻ 扫
本文 以 3ꎬ 4ꎬ 9ꎬ 10 - 苝 四 甲 酰 二 亚 胺 ( PDI)
蓝电测试系统: Land CA2001Aꎬ 武汉市蓝电电子股
本章工作的研究重点ꎮ
为活性物质ꎬ 炭黑 ( SP) 为导电剂ꎬ 热塑性聚氨酯
Abstract: The composite electrode material SPTC based on perylene diimide ( PDI) with carbon fiber ( CF) matrix was prepared
by a simple solution processing method. The CF matrix constructed a conductive network to reduce the resistance of the composite
material. When SPTC was used as the organic cathode of lithium ion batteryꎬ it exhibited excellent rate performance and cycling
stability. The discharge specific capacity of SPTC at the current density of 0 05 A / g was 126 mAh / g which was close to the theoretical
性聚氨酯复合电极材料 ( SPT) ꎬ 作为对比样品ꎮ
将 2) 中制备得到的电极浆料涂抹在碳布表面ꎬ
然后将涂有浆料的碳布放在去离子水中浸泡 4 hꎬ 于
100 ℃ 真空烘箱中干燥 4 hꎬ 得到炭黑 / 苝四甲酰二亚
胺 / 热塑性聚氨酯 / 碳布复合 电 极 材 料 ( SPTC) ꎬ 作
吸收峰ꎬ 分别对 应 N—H ( 亚 胺 基) 和 C O ( 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