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02(1-2)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2012解析

合集下载

环境化学作业-参考答案(简).doc

环境化学作业-参考答案(简).doc

作业一一、填空题1.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称为(1 )过程。

2.污染物在环境中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作用改变存在形态的过程称为(2 )的过程。

3.醛类光解是大气中(3 )自由基的重要来源。

4.自由基在其电子壳层的外层有一个不成对电子,所以具有很高的(4 )和(5 )作用,其中以(6 )和(7 )自山基最为重要。

5.大气污染化学中所说的氮氧化物主要是指(8 )和(9 )。

6.大气中主要温室气体有(10 )、(11 )等。

7.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12 )、(13 )和(14 )等因素。

8.大气按垂直结构分为(15 )层、(16 )层、(17 )层、(18 )层及(19 )层。

9.HNO2的光解是污染大气中(20 )自由基的重要来源之一。

10.清洁大气中HO的重要来源是(21 )。

11.烷基和空气中。

2结合形成(22 )。

12.大气中CH3自由基的主要来源是(23 )和(24 )的光解。

参考答案:1迁移2转化3HO24活性5强氧化6 HO7HO28 NO9NO210 CO2 11甲烷12风和湍流13天气形势14下垫面15对流层16平流层17中间层18热层19逸散层20 HO 21。

3的光解离22 RO223乙醛24丙酮、环境污染物有哪些类别?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作业二一、大气中有哪些重要自由基?HO来源如何?答:大气中主要自由基有:HO、HO2、R、RO2HO的来源:①。

3的光解:Os+ h V---------------- a-0 +。

20+ H2o ------------- a 2HO②HNO2的光解: HNO2 + h v ------- > HO+N0③玦。

2的光解:H2O2 + h v ------- _> 2H0二、影响酸雨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哪些?作业三一、判断题(对的7,错的X)1.H0自由基的光化学生成产率白天低于夜间。

()2.大气中存在量最多的烷基是甲基。

COD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的HYDRUS-1D模型预测——以某碳酸锂项目为例

COD污染物在包气带中迁移的HYDRUS-1D模型预测——以某碳酸锂项目为例

Henry、降解速率等,具体参数详见表 2。
表 2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参数值
溶质 CODMn
K(d m3/g)
Nu(m3/g)
Beta(—)
Henry(—)
S
inkwate (d-1)
r
8.92×10-6
0
1
0
0
4 污染情景设定
4.1 正常状况
正常状况下,为有效防止废水泄露对区域土壤产生影响,进
带结构,根据模拟区水文地质钻孔揭露的地层岩性,厂区在垂向
上将模拟区剖分为 1 层,整个模拟层厚度共计约 107m,在垂向
上对模拟区进行剖分,将包气带按照 0.5m 一层进行剖分,剖分
网格数为 214,单个网格厚度约为 0.5m。
2.3 水文地质参数
根据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结合拟建厂址区岩土工程
0.46 25.8 1.09 9.42 0.5
容 重(g/ m3)
1860000
纵向 弥散 度(m)
4
2.3.2 溶质反应参数
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运移受吸附 / 解析作用影响大部分污染
物的吸附符合 Freundlish、Langmuir 等温吸附规律,且以各种形
式存在于土壤环境中的污染物物质,会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
污染物浓度越高 ;距离入渗点越远的位置,污染物浓度越低。在土壤纵剖面上,随着污染物入渗和停止,土壤中污染物的含量
增大后减小。在潜水面上,污染物浓度先增加后减小。
关键词 :包气带,数值模拟,Hydrus-1D 模型,污染物迁移
中图分类号 :X1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1-5004(2020)15-0146-3
收稿日期 :2020-08 作者简介 :任华丽,女,生于 1981 年,汉族,山东人,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 : 环境影响评价。

《2024年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范文

《2024年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范文

《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篇一标题: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一、引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大气环境质量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在过去的十年间,即2000年至2010年,北京经历了严重的空气重污染问题。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这一时期北京大气重污染的现状、成因、影响及应对策略。

二、北京大气重污染的现状在2000年至2010年间,北京的大气重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PM10、PM2.5等颗粒物浓度超标,以及由此引发的雾霾天气频发。

这些污染物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等。

这些污染物不仅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对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三、大气重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排放: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工业企业进入北京地区,这些企业的排放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 交通尾气:随着汽车保有量的不断增加,交通尾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3. 建筑扬尘:城市建设和改造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也是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4. 气象因素: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静风、逆温等,使得污染物难以扩散,加剧了大气污染的程度。

四、大气重污染的影响大气重污染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

首先,PM10和PM2.5等颗粒物可以进入人体呼吸道和肺部,引发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

其次,大气污染还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破坏了生态平衡,加剧了气候变化等问题。

五、应对策略及效果分析为了应对大气重污染问题,北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调整产业结构、加强环保监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气污染的程度,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未来,需要继续加强环保意识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同时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六、结论在过去的十年间,北京的大气重污染问题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影响。

通过对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建筑扬尘和气象因素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模拟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模拟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模拟大气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更好地了解大气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转化规律,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其中,模拟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过程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模拟的相关研究成果,希望能对大气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大气污染物的迁移模拟大气污染物的迁移是指在大气中的输送和扩散过程。

为了准确模拟大气污染物的迁移情况,研究者们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模拟:1.大气层结模拟大气层结是影响大气污染物迁移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模拟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过程中,需要准确地模拟大气的层结情况。

通过气象观测数据,可以获取到不同高度上的温度、湿度和风速等信息,进而利用数学模型来模拟大气层结。

常用的数学模型有Richardson数模型和Monin-Obukhov相似理论等。

2.大气输送模拟大气输送是指大气污染物在高空的水平扩散,研究者们通过模拟大气输送过程来预测污染物的传播范围和路径。

常用的模拟方法有拉格朗日方法和欧拉方法。

拉格朗日方法是依据大气污染物的初始位置和速度来追踪其运动轨迹,而欧拉方法则是根据速度场的变化来计算污染物的输送情况。

3.大气扩散模拟大气扩散是指大气污染物的纵向和横向扩散过程。

扩散过程的模拟需要考虑到大气中的湍流、积云和对流等因素。

常用的模拟方法有高斯模型、雷诺平均法等。

高斯模型是一种常用的扩散模型,通过考虑气象因素和污染物浓度来预测大气扩散情况。

二、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模拟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是指大气中污染物与其他物质之间的化学反应和转变过程。

为了准确模拟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情况,研究者们通常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模拟:1.化学反应模拟大气中的污染物与大气成分之间经常会发生化学反应,研究者们通过模拟这些化学反应来了解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情况。

常用的化学模型有MEGAN模型、CAMx模型等。

这些模型可以模拟大气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并预测污染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西北大学环境化学习题

西北大学环境化学习题

西北大学环境化学习题《环境化学》第一章绪论一、填空1、造成环境污染的因素有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三方面,其中化学物质引起的约占________。

2、污染物的性质和环境化学行为取决于它们的和在环境中的。

3、环境中污染物的迁移主要有、和三种方式。

4、人为污染源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1、属于环境化学效应的是A热岛效应 B温室效应 C土壤的盐碱化 D噪声2、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痛痛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3、五十年代日本出现的水俣病是由______污染水体后引起的。

A CdB HgC PbD As三、问答题1、环境中主要的化学污染物有哪些?2、举例简述污染物在环境各圈的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大气环境化学一、填空1、大气中的NO2可以转化成、和。

2、碳氢化合物是大气中的重要污染物,是形成烟雾的主要参与者。

3、大气颗粒物的去除与颗粒物的和有关,去除方式有和。

4、当今世界上最引人瞩目的几个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是由大气污染所引起的。

5、许多大气污染事件都与逆温现象有关,逆温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大气中的重要自由基有、、、、等。

7、温室气体主要包括、、、、、等,其中对温室效应贡献最大的是。

8、大气的扩散能力主要受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影响。

9、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取决于三个因素,即、、。

10、根据温度垂直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________、热层和逃逸层。

11、硫酸型烟雾为型烟雾,而光化学烟雾为型烟雾。

12、大气中CH4主要来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排放。

13、导致臭氧层破坏的物种主要有、和三类。

14、目前地球上、和等地方上空已经出现了臭氧层空洞。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干空气:
主要成分:major component
N2 78.09%、 O2 20.95%、 Ar 0.93%、 CO2 0.03%;
次要成分:minor component 含量 <
0.003%
次要成分中可变的:
O3、H2S、SO2、NH3、NO、O2、 HCHO等,这些痕量气体(trace gas)在大气化
B:汽车尾气 据统计美国的汽车尾气排放NOx占大气污染物中总 NOx排放量的48%,而且汽车产量增加及汽车加速时 NOx排放量增加。
C:工业生产 每生产1吨的NOx排入大气。
(4) CH化合物 Hydrocarbons
CH化合物包括: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 等。
110000(万吨/年)×1%×SO2 / S ×80%(可燃) = 1760 万吨/年
石油裂解、燃烧(含硫在1%左右)、硫酸生产都 排出大量SO2。每生产1吨硫酸排放20kg SO2 ,烟道气 中SO2 的含量在5%左右。
按1998年的数据,工业排放SO2 达1593万吨, 生活中SO2排放量达497万吨。
二、气块的绝热过程和干绝热递减率
如果气块(空气微团)和周围环境间没有发生热量 交换,那么它的状态变化就可认为是绝热过程。由污染 源排放的污染气体就可视为一个气块。如果固定质量的 气块的绝热过程中不发生水相变化就称为干绝热过程, 其质量不变。当干气块在绝热上升时由于外界压力减小 而膨胀,就要抵抗外界压强而作功,这个功只能依靠消 耗本身内能来完成,因而气块温度降低,相反则升高。
一、辐射逆温层
在对流层中,气温一般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但在一定条件下会出现反常现象,即所谓逆温 现象(temperature inversion),以其稳定性 为特点。

持久性污染物二恶英的简介

持久性污染物二恶英的简介

目录1 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二噁英的性质结构和性质...................... 错误!未定义书签。

3 二噁英的来源及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二噁英的来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二噁英的危害......................................................................................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对生态环境的危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二噁英的检测与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二噁英的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二噁英的防治...................................................................................... 错误!未定义书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Unlock-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版)课后习题及答案 :Unlock-1

作业习题第一章概论1.1干结空气中N 2、O 2、Ar 和CO 2气体所占的质量百分数是多少?1.2根据我国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求出SO 2、NO 2、CO 三种污染物日平均浓度限值的体积分数。

1.3CCl 4气体与空气混合成体积分数为1.50×10-4的混合气体,在管道中流动的流量为10m 3N 、/s ,试确定:1)CCl 4在混合气体中的质量浓度(g/m 3N )和摩尔浓度c (mol/m 3N );ρ2)每天流经管道的CCl 4质量是多少千克?1.4成人每次吸入的空气量平均为500cm 3,假若每分钟呼吸15次,空气中颗粒物的浓度为200/m 3,试计算每小时沉积于肺泡内的颗粒物质量。

已知该颗粒物在肺泡中的沉降系数g µ为0.12。

1.5设人体肺中的气体含CO 为2.2×10-4,平均含氧量为19.5%。

如果这种浓度保持不变,求COHb 浓度最终将达到饱和水平的百分率。

1.6设人体内有4800mL 血液,每100mL 血液中含20mL 氧。

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的呼吸量为4.2L/min ,受污染空气中所含CO 的浓度为10-4。

如果血液中CO 水平最初为:1)0%;2)2%,计算血液达到7%的CO 饱和度需要多少分钟。

设吸入肺中的CO 全被血液吸收。

1.7粉尘密度1400kg/m 3,平均粒径1.4,在大气中的浓度为0.2mg/m 3,对光的折射率为m µ2.2,计算大气的最大能见度。

Chapter 11.On May 18,1980,Mount Saint Helens in Washington ejected into the atmosphere anestimated 540million tons of ash.a.How does that compare with the emissions of from human activities for 199110PM shown in Table 1.1?b.Is it reasonable to make this comparison?Why or why not?Table 1.1National emissions estimates for 1991(tons/yr)Source category10PM XSO COXNO VOCsPbTransportation 1.510.9943.497.265.080.001622.The National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 for particulate matter (PM,annual10average)is 50.Every time you breathe,you take in about 1liter(1quart)of air .3/g m m »a.Assuming the the air contains 50of particulate mater,how many grams of3/g m m particulate matter do you take in with every breath?b.Assuming that all the particles are spheres with a diameter of 0.5,how many particles m do you take in with every breath?c.If you are an industry representative,which of these numbers will you cite?If you represent an environmental organization,which will you cite?3.The NAAQS for sulfur sulfurdioxidedioxide (annual average)is 80.Every time you breathe,3/g m m you take in about 1liter literof of air.Assume the air is exactly at the NAAQS for 2SO a.Whit every breath,how many grams of do you take in?2SO b.How many molecules of do you take in?A gram of =molecules.2SO 2SO 219.410´4.If an automobile uses 1gallon of fuel for each 25miles traveled,if the fuel density is 6lb/gal,and if the hydrocarbon (unburned gasoline)emission standard for autos is 0.41g/mile(in the exhaust gas)(Federal Standard for 1981and later automobiles)and the emissions equal this standard,what fraction of the fuel fed to the car is emitted (unburned)in the exhaust gas?Fuel combustion 1.1016.55 4.6710.590.670.00045Industrial processes 1.84 3.16 4.690.607.860.00221Solid waste disposal 0.260.02 2.060.100.690.00069Miscellaneous 0.730.017.180.21 2.590.00000Total5.4420.7362.0918.7616.890.00497Percentage of 1982total97%101%69%92%87%9.5%作业习题解答第一章概论1.1解:按1mol 干空气计算,空气中各组分摩尔比即体积比,故n N2=0.781mol ,n O2=0.209mol ,n Ar =0.00934mol ,n CO2=0.00033mol 。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和答案解析(5份卷)汇总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试题和答案解析(5份卷)汇总

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 , 达到了足够的时间 ,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者危害了生态环境。

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单位质量的空气在气压场中受到的作用力。

单位质量燃料燃烧所需要的空气质量。

干空气块绝热上升或者下降单位高度时 ,温度降低或者升高的数值。

表明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物质和水、吸收被污染的空气。

氧化镁湿法烟气脱硫、海水烟气脱硫技术、湿式氨法烟气脱硫。

机械除尘器、电除尘器、袋式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四种。

气体扩散、气体吸收、气体吸附、气体催化转化空气条件、温度条件、时间条件、燃料与空气的混合条件。

答:〔1 当气液两相接触时,两相之间有一个相界面在相界面两侧分别存在着呈层流流动的气膜和液膜。

溶质必须以份子扩散形式从气流主体连续通过这两个膜层而进入液相主体。

〔2 在相界面上,气液两相的浓度总是相互平衡 ,即界面上不存在吸收阻力。

〔3 在层膜以外的气相和液相主体内,由于流体的充分湍动,溶质的浓度基本上是均匀的 ,即认为主体内没有浓度梯度存在,也就是说,浓度梯度全部集中在两层膜内。

答:〔1 对流层: a 虽然薄,但却集中了整个大气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水蒸气 ,主要的大气现象都发生在这一层中 ,天气变化最复杂。

b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c 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主要是由于下垫面受热不均匀及其本身特性不同造成的。

D 温度和湿度的水平分布不均匀。

〔2 平流层:气温虽高度增高而增高,集中了大部份臭氧, 吸收紫外光,保护地球。

〔3 中间层:气温虽高度的升高而迅速降低〔4 暖层:份子被高度电离,存在大量的粒子和电子。

〔5 散佚层:气温很高,空气很稀薄,空气离子的运动速度很高。

答: a.要有巨大的内边面积。

b.对不同其体具有选择性的吸附作用。

c.较高的机械强度,化学与热稳定性。

d.吸附容量大。

e.来源广泛,造价低廉。

f. 良好的再生性能。

答:电除尘器的原理审计悬浮粒子荷电 ,带电粒子在电场内迁移和捕集 , 以及将捕集物从集尘表面上清除三个基本过程。

2024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之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2024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之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模考模拟试题(全优)

2024年注册环保工程师之注册环保工程师专业基础模考模拟试题(全优)单选题(共180题)1、固定水样中溶解氧的试剂为( )。

A.硫酸锰和碱性碘化钾B.硫酸和碱性碘化钾C.硫酸锰和碱性氯化钾D.硫酸和碱性氯化钾【答案】 A2、以下论述中,哪个是正确的( )。

A.对于放射性废气通常采用吸收的方法B.表观清洁的低放射性废水可直接采用离子交换法、膜分离法等处理,处理后的清水不能回收C.对于外辐射照射的防护可以采用距离防护、时间防护和屏蔽防护D.放射性固体废物的最终处置途径是固化和贮存【答案】 C3、相比其他方法,资料复用法的特点是( )。

A.所的结果偏小,应用是要修正B.较为方便,但数据的准确性很难保证C.计算的工作量较大D.能够在评价工作等级比较高的建设项目中广泛使用【答案】 B4、在紊流射流中,射流扩散角α取决于()。

A.喷嘴出口流速B.紊流强度,但与喷嘴出口特性无关C.喷嘴出口特性,但与紊流强度无关D.紊流强度和喷嘴出口特性【答案】 D5、以下哪点不属于噪声传播途径的控制方法?A.吸声B.隔声C.消声D.给工人发耳塞【答案】 D6、环境背景值的定义是:A.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物质组成量B.未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社会环境组成C.任何时候环境质量的评价值D.—项活动开始前相对清洁区域的环境质量的平均值【答案】 D7、排放标准中的允许排放量和环境影响评价中的需要预测的1小时浓度,通常都是利用( )公式计算的。

A.日均浓度B.长期平均浓度C.最大落地浓度D.地面轴线浓度【答案】 C8、曝气池混合液MLSS经过650℃高温灼烧后挥发性物质包括:(备注:Ma—活性微生物;Me—微生物自身氧化残留物;Mi—难生物降解的惰性有机物;Mii—无机物)()。

A.Ma+MiiB.Me+MiiC.Mi+MiiD.Ma+Me+Mi【答案】 B9、污水化学强化一级处理,需要投加混凝剂,关于混凝剂的作用,下列哪项说明是错误的?()A.可有效提高SS去除率B.可有效提高TP去除率C.可有效提高难降解溶解性有机物去除率D.可有效提高颗粒性有机氮去除率【答案】 C10、我国污水排放标准控制形式可分为浓度标准和总量控制标准,下列关于排放控制标准的描述哪项正确?A.浓度标准可保证受纳水体的环境质量,总量标准指标明确统一,方便执行B.浓度标准规定了排出口的浓度限值,总量标准规定了与水环境容量相适应的排放总量或可接纳总量C.浓度标准和总量标准都可以通过稀释来达到相应标准D.地方标准一般都是浓度标准,便于执行,国家标准一般都是总量标准,便于控制流域水环境质量【答案】 B11、下列不属于五界系统的是:A.原核生物界B.真核生物界C.真菌界D.原生生物界【答案】 B12、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之间铅锤距离越大,说明( )。

大气稳定度

大气稳定度
硝酸、亚硝酸、硝酸盐、亚硝酸盐、硝酸酯
ester、亚硝酸酯和铵盐等。 含 碳 化 合 物 : CO 、 CO2 、 碳 氢 化 合 物
hydrocarbon等 含烃类卤(C素F化Cs合)化物合:物等CH。3Cl、CH3Br、CH3I、氟氯
1、含硫化合物
1969年Robinson等人报道,地球上全年 SO2的产生量为2.97亿吨。
天然源:海洋中生物的作用、植物叶绿素
chlorophyl的分解、森林中放出萜terpene的
氧化、森林大火以及大气中CH4的光化学氧化和 CO2的光解等,放电作用引起云层中有机物的光 氧化作用,二氧化碳的轻微解离作用,以及种子
发芽burgeon、籽苗生长及人和动物新陈代谢 metabolism过程等等。
人为源:其余都是由于人类活动产生的。
如:氟氯烃类(CFCs)化合物(氟里昂)可用作冰 箱制冷剂、喷雾器中的推进剂、溶剂和塑料起泡 剂等。CFCs完全由人为产生。
最常用的氟里昂是二氟二氯甲烷(F-12)和一 氟三氯甲烷(F-11)。
➢ NOx能和碳氢化合物生成光化学烟雾。
➢ 特点:
➢ 城市空气中的NOx含量大约高出全球平均值2个 数量级。
➢ NOx的浓度变化受季节和气象因素影响:一般冬 季高于夏季;取暖期高于非取暖期。
➢ NOx的汇:
➢ 被土壤和植被吸收; ➢ 转化成HNO3和硝酸盐而去除。
3、含碳化合物
CO
人为源:含碳燃料的不完全燃烧,或者是内燃机 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燃烧。
各类工业企业向大气中排放的主要污染物质
环境化学中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不涉及 物理污染物、较少涉及生物污染物,因为 后两者分别属于环境物理学和环境医学的 范畴。
大气污染化学中主要讨论氮氧化物、碳氧 化物、含硫化合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 物等大气污染物。

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的迁移与转化过程

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的迁移与转化过程

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的迁移与转化过程氮氧化物(NOx)是一类重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2)。

它们主要来自于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以及燃煤等能源的燃烧过程。

氮氧化物的排放不仅对空气质量和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影响,还与臭氧和细颗粒物的生成密切相关。

因此,了解氮氧化物在大气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对于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1. 氮氧化物的迁移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气象条件、大气稳定度和氮氧化物浓度等。

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主要通过对流扩散、湍流扩散和大气输送等方式进行。

对流扩散是指由于气温的变化导致气体的上升和下沉,从而使氮氧化物向上或向下扩散。

湍流扩散是指由于湍流的存在,使氮氧化物从一个地方向周围环境进行扩散。

大气输送是指氮氧化物在大气中随着气流的移动而迁移。

2. 氮氧化物的转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转化是指氮氧化物之间的化学反应过程,主要包括光解、氧化、光化和光解的反应。

在光解反应中,氮氧化物可以通过吸收太阳辐射而分解成氧和氮气,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浓度。

在氧化反应中,氮氧化物可以与其他气体(如臭氧、挥发性有机物等)发生反应,生成新的化合物,如硝酸和硝酸盐。

在光化反应中,氮氧化物可以与有机物质一起吸收太阳辐射,产生臭氧,从而形成光化学烟雾。

在光解反应中,氮氧化物可以通过光解而分解成氮气和氧气。

3. 影响氮氧化物迁移与转化的因素除了气象条件和大气稳定度等因素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可以影响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的迁移与转化。

例如,大气中的颗粒物可以吸附氮氧化物,使其在大气中的浓度下降。

此外,氮氧化物的迁移与转化还受到地形和植被等因素的影响。

地形的不同会导致氮氧化物在山地和平原地区的迁移模式不同。

植被可以通过吸收氮氧化物和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等方式,影响氮氧化物的浓度和分布。

总之,大气环境中氮氧化物的迁移与转化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了解氮氧化物的迁移与转化对于制定有效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和改善空气质量至关重要。

《2024年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范文

《2024年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范文

《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篇一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一、引言自21世纪初以来,北京地区的大气重污染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该时期内,北京遭遇了多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不仅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也对环境、健康等方面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2000年至2010年北京大气重污染的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以期为未来大气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二、北京大气重污染的成因1. 工业排放:该时期内,北京的工业发展迅速,大量工业排放物对大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 交通排放:随着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机动车尾气排放成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来源。

3. 气象条件:不利的气象条件如逆温、静风等,导致污染物难以扩散,加剧了大气污染。

4. 城市规划与布局:城市规划不合理、布局混乱,导致部分地区空气质量恶化。

三、北京大气重污染的影响1. 健康影响:大气重污染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如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发病率上升。

2. 环境影响:大气重污染对环境造成破坏,如酸雨、光化学烟雾等。

3. 经济影响:大气重污染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如旅游业、农业等产业受损。

四、北京大气重污染的防治措施1. 政策法规:加强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严格控制工业排放和交通排放。

2. 能源结构调整:推广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3. 城市规划与布局:优化城市规划与布局,减少污染物排放。

4. 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五、实例分析以某次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为例,分析其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的效果。

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可以看出政策法规、能源结构调整、城市规划与布局等方面的改善对于缓解大气重污染的重要性。

六、研究结论在过去的十年中,北京的大气重污染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成因、影响及防治措施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气重污染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工业排放、交通排放、气象条件以及城市规划与布局等因素。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理研究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气污染成为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全球性问题。

大气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机理的研究,对于预测和减少大气污染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路径、迁移过程和转化机理,以期为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一、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路径可以分为两种:水平迁移和垂直迁移。

水平迁移是指污染物沿着大气中的风向传播。

大气中的风是重要的迁移因子,它可以将污染物从源地带到远离源地的区域。

在风向的作用下,污染物可以在空气中扩散,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污染传输模式。

同时,水平迁移过程中的湍流运动也会对污染物的扩散和混合起到重要作用。

垂直迁移是指污染物在大气中不同高度之间的扩散。

大气中存在温度、湿度和密度的垂直梯度,这些因素会影响污染物的垂直迁移。

例如,在晴朗的天气条件下,温度逐渐下降,湿度逐渐增加,污染物会随着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向上或向下迁移。

二、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大气污染物的迁移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步骤:排放、传输和沉积。

首先,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是指来源于人类活动或自然源的污染物被释放到大气中的过程。

人类活动中的工业排放、交通尾气和农业活动等都是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

自然源的污染物主要来自火山喷发、森林火灾和沙尘暴等自然事件。

其次,大气污染物的传输是指污染物在大气中沿着风向传播的过程。

根据风向和风速的不同,污染物可以通过水平和垂直的迁移路径传播到其他区域。

这个过程中,污染物可以在大气中通过扩散、湍流和对流等方式进行扩散和混合。

最后,大气污染物的沉积是指污染物由大气中沉降到地表的过程。

污染物可以通过干沉降和湿沉降两种方式进行沉积。

干沉降是指污染物直接由大气中沉降下来,而湿沉降是指污染物在降水的过程中与雨水结合而沉降。

三、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理大气污染物的转化机理是指污染物在大气环境中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的过程。

污染物的转化可以通过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来实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著)课后答案(全)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郝吉明著)课后答案(全)
含氧总量为 1.7 解: ,最大能见度为 由《大气污染控制工程》P18 (1-2)
Lv =
2.6 ρ p d p

=
2.6 ×1400 × 1.4 = 11581.8m 。 2.2 × 0.2
Chapter 1
1. Solution: a. 540/5.44=99 So this was 99 times the annual man made PM 10 emissions. b. Mixed. Most of that huge amount of material fell within 50 miles of the site, covering a huge area up to a few feet thick. However it put enough fine material into the atmosphere that we had world wide reddened sunsets for almost a year. 2. Solution: a. M=cV= 50 10- 6
SO2:
0.15 ×10 −3 0.12 × 10 −3 = 0.052 ppm ,NO2 : = 0.058 ppm 64 × 44.643 46 × 44.643 4.00 × 10 −3 = 3.20 ppm 。 28 × 44.643
CO:
1.3 解: 1) ρ (g/m3N ) =
1.50 × 10 −4 × 154 3 = 1.031g / m N 22.4 × 10 −3 1.50 × 10 −4 3 。 = 6.70 × 10 −3 mol / mN −3 22.4 × 10
SO2 在湿烟气中的浓度为
2)产生灰分的量为 18.1 ×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历史趋势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历史趋势_概述及解释说明

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历史趋势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二氧化碳浓度持续增长已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如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能源消耗等,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迅速增加。

这些人为因素对地球气候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全球变暖和气候异常变化。

本文旨在概述并解释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历史趋势。

文章首先介绍了二氧化碳的自然来源和排放途径,然后探讨了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

接着,文章将详细说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测量方法和数据收集情况。

最后,通过对工业革命前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进行解释说明,并讨论当前二氧化碳浓度水平及其可能的影响。

同时,文章将总结历史趋势与重要发现,并提出对未来趋势展望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1.2 文章结构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为第一部分,主要概述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结构安排。

第二部分为正文,包括二氧化碳的自然来源和排放途径,以及人类活动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等内容。

第三部分将详细介绍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测量方法和数据收集情况,并解释说明工业革命前后二氧化碳浓度的历史趋势变化情况。

第四部分为结论,主要总结历史趋势与重要发现,并展望未来趋势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最后一部分讨论研究局限性并提出建议进一步研究方向。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历史趋势进行概述与解释说明,增进读者对这一全球环境问题的认识与理解。

同时,通过介绍二氧化碳产生、排放和浓度变化等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唤起广大公众对环境保护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视。

此外,在总结历史趋势并展望未来发展的基础上,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启示,推动进一步针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问题的深入研究。

2. 正文:2.1 二氧化碳的自然来源和排放途径二氧化碳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在自然界中有多个来源和排放途径。

其中,最主要的自然来源是通过动植物呼吸作用释放的二氧化碳。

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规律考核试卷

污染物迁移与转化规律考核试卷
13.以下哪些条件可能促进污染物在水体中的生物降解?()
A.高溶解氧
B.适宜的温度
C.适当的pH值
D.有足够的微生物
14.以下哪些因素可能影响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深度?()
A.土壤类型
B.污染物性质
C.土壤湿度
D.地下水流动
15.以下哪些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中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A.多氯联苯
A.土壤质地
B.土壤湿度
C.土壤温度
D.土壤pH值
13.以下哪种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容易发生化学转化?()
A.稳定有机污染物
B.不稳定有机污染物
C.无机污染物
D.挥发性无机污染物
14.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过程中,以下哪种因素可能导致污染物毒性降低?()
A.光照
B.微生物降解
C.吸附作用
D.以上都对
C.随机迁移
D.以上都对
2.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迁移主要受到哪些因素影响?()
A.风速
B.气压
C.温度
D.以上所有因素
3.以下哪种方式是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方式?()
A.淋溶作用
B.吸附作用
C.生物降解作用
D.硫化作用
4.污染物在水体中的迁移速度主要取决于()
A.水流速度
B.污染物种类
C.水体温度
D.水体pH值
答案:×
7.物理吸附作用是污染物在土壤中迁移的主要方式。()
答案:×
8.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化学转化不会产生新的污染物。()
答案:×
9.污染物在迁移过程中,其浓度一定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降低。()
答案:×
10.采取生物修复方法可以完全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夹角。
Sinh = S0/S, I0S0 = IS, I = I0Sinh
直接辐射计算
太阳有效辐射 =直接辐射 + 散射辐射 地面反射辐射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消减作用
吸收作用
O3;紫外区:200 – 320 nm (强)
可见区:450 – 700 nm(弱)

O2: 远紫外区:< 200 nm(强) 可见光区:690 – 760 nm (弱) H2O: 红外区:930 – 2800 nm(强) CO2: 红外区:4800 nm(强),对太阳辐射影响不大
(其中R’ = 287 J/ kg· K)
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dp dz -g
(其中 = 1.29 g/L)
dV ds
dZ
压高公式
gdzds dp ds
3、风
风向 方位法:将圆周等分 16 个方位,相邻两方 位的夹角为22.5°。 角度法:正北与风向 的反方向的顺时针方 向的夹角。 风速 地面风速:地面以 上10 m处风速仪观测 得到的平均值。
大气外太阳辐射
模拟5900K黑体辐射 海平面太阳辐射
O2 , H2 O H2 O
IR
0.5
0
H2O, CO2
Vis.
0 0.3 0.6 0.9 1.2 1.5 1.8 2.1 2.4 2.7 3.0
/m
UV
太阳辐射光谱曲线
太阳与地球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强度
太阳常数(I0)
I0 = 1368 W/m2 = 1.98 cal/cm2•min 太阳高度角(h) 太阳光线与水平地面间 h s s0 s0
2.2.3 大气稳定度
1、温度层结
描述气温随高度的变化曲线叫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
用气温的垂直递减率表示:
dT ( ) dz
可以γ> 0, γ < 0, γ = 0; 对流层:γ平均 = 0.65 ℃/100 m 逆温:γ < 0这种与通常情况相反的气象条件。
注意: γ与γd的区别
W
N N E
E
S
风玫瑰图(m/s) N NE 45°
角度法 45°= NE
4、云
云高:云层底部距地面的高度
高云:> 5000 m
中云:2500 - 5000 m 低云:< 2500 m;
云量:云遮蔽天空的成数(10分制)。
云量的记录:总云量 / 低云量
5、辐射
热辐射 物体的温度愈高,其辐射能力(量)E 愈强;且最 大辐射能力所对应的波长λm愈短。 辐射定律(黑体理论) Stefan-Boltzmann Law (1879-1884)
恒定组分
O2: 20.95, 23.15 Ar: 0.93, He, Ne, Kr, Xe: 2.5010-3
大气 可变组分 CO2: 0.033, 0.05 (空气)
尘埃、CH4、H2S、SO2、
不定组分
NH3、NOx 、CO、O3等(< 0.1%); 水:0 - 4%
Note: < 25 km; M平均 = 29.0;
初始条件:Ti0 = T0
γ与γd:
dTi d ( )d dz
Ti Tio - d z
dT ( ) dz
T T0 z
γ < γd
γ =γ d
γ > γd
大气稳定度判据说明 γd理论上适用于干洁气团;
高 度
Z
b
d
γd或γw
c
近地层湿空气绝热垂直递
扇型
熏烟型
T
波浪型
不稳定
T
稳定 晴夜、 早晨
下部不稳定, 上部稳定 早 8-10 时,时间短, 危害重 Z
晴,白昼,中午
Z
γ -γ
d≈0
γ
γ T
锥型
屋脊型
T
中性稳定 强风、阳光 阴天
下部稳定,上部 不稳定,污染小
日落后
2.2.4 逆温
h
h > h’, H > H’,T2 > T1
1、辐射逆温(最常见) 晴朗无云,无风夜晚; 风速:>2-3m/s抑制。
g 1 dz R T
5 、设地面处温度为 T0=25℃,P0=1.01 105 pa. 现有一气团从该
地绝热上升,用探空气球测得地面以上5km高处气温T=-13℃,
求该处压强(P)。
太阳辐射能量的组成
400 0.76 1000m 760 nm Visible 10 400 nm Ultraviolet 0.01 10 nm
电磁波谱
λ > 1m 1mm1m < 0.03nm
2.5
太阳通量/Wm-2nm-1
Sun at 6000K; λm= 0.5 m
2.0 1.5 1.0
累积达到很高的浓度。
山风。
思考题
1、何谓大气的温度层结?简述大气垂直结构的主要特征。
2 、何谓逆温?逆温的类型及其成因?逆温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3 、何谓大气垂直递减率和干绝热垂直递减率?如何判断大气稳 定度?混合层厚度的意义?如何确定大气混合层厚度? 4、推导大气压强随温度和高度变化的计算公式: p p0 exp
1、气温
地面气温
气温的水平差异
气温的垂直差异
2、气压
单位:Pa、 bar、mbar 、mmHg。
标准大气压(atm)
1atm =760 mmHg = 101325 pa = 1013.25 mbar
与气压 相关的两个重要公式
大气气体状态方程
pv nRT
p RT
dp
空气极为稀薄,分子逃逸。
Exosphere
Atmospheric structure
第二节 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
——大气污染气象学
2.2.1 基本气象要素
概述
意义
污染物随空气运动而发生传输和分散 (稀释 ) 的过程。 气象的热力因子
气象的动力因子
主要气象要素:
决定性条件
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量、辐射
H’ T1 T2
H
h’
2、下沉逆温(地面逆温)
下沉压缩增温效应引起。
Z
下沉逆温的形成
B
r2
D
逆 温 层
3、湍流逆温(高空逆温)
低层空气湍流混合形成。
rd
r1混 合 层A来自CT湍流逆温的形成
2.2.5 混合层的厚度
大气混合层:把不连续面以下能 够发生强烈湍流混合的层次,其 高度称为混合层厚度。 意义:体现大气稀释输送污染物 的能力。 Z
确定最大混合层厚度示意图
2.2.6 局地环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1、海陆风
白天海风:吹向陆地,形
城市
成逆温;
夜间陆风:吹向海洋,不 易形成逆温。
郊区 郊区
2、城郊风:城市热岛效应。
3、山谷风 白天:山坡升温快,形成 谷风; 夜间:山坡降温快,形成
城市热岛效应
危害:局地环流使污染物
往返循环,难扩散,不断
绝热过程 膨胀时气团对外做功(降温); 压缩时外界对气团做功(升温); 如气团的垂直运动。 气团运动与温度变化
干洁气团:类似理想气体;
湿气团:考虑相变潜热的影响,温度效应缓和; 干洁气团、湿气团温度变化均取决于绝热与非绝热过程之和。
2、气团运动的绝热过程与泊松(Poisson)方程
HZ 夜里 H Z 早上 H Z 上午
t (K)
Z H Z H
t
Z H
t
中午
下午
夜里
t
t
t
大气稳定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
平展型 扇型
漫烟型 熏烟型
波浪型
锥型
爬升型 屋脊型
大气稳定度对大气污染的影响(续)
Z γ -γ
d<-1
Z
γ γ -γ
d<-1 d>0
Z γ >0 γ >γ γ
d
γ
d
γ
γ -γ T
减率γw约为0.5 K/100 m, 故近地层多用γ与γw的对比 来判定大气稳定度; 粗略判据:
( )
m
a
γ > 0,不稳定,
γ < 0,稳定, γ = 0,中性。
温度 t (℃) 层结曲线
温度层结曲线
a — 递减层结 b — 中性层结 c — 逆温层结 d — 等温层结
温度层结的日变化规律
E kT(J)
Wien Displacement Law (1893)
4
m 2884/ T (m)
太阳辐射(短波辐射) Ts = 6000 K λm= 483 nm 地面辐射(长波辐射)
Ts = 285 300 K λm = 10 m
r 射线 X射线 紫外 可见光 9% 红外 电波 50% 41% ~
3、气团运动的干绝热递减率
干绝热递减率:干洁气团温度随高度的变化值。
dTi d ( )d 0.98 K / 100m dz
推导线索 泊松方程: 压高方程: 气体状态方程: 准静力条件:
dT R dP ~ T Cp P
dP g dz
P RT
Pi = P,dPi = dP
尘埃:尘埃在大气中的量很小,一般对太阳辐射的影 响很小。
散射作用
分子散射(瑞利散射) :质点直径 < λ
粗粒漫射:质点直径 >>λ
大气散射主要减弱了太阳可见光区的辐射。
反射作用
云层反射: 反射率50 –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