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调查研究

合集下载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调查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莲花社区、古娄一村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调查研究——以苏州工业园区莲花社区、古娄一村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 民生活方式变迁调查研究
以 苏 州工 业 园 区莲花 社 区、 古娄 一村 为例
王 李 兵 吕 英 程 悦
( 苏州大 学社会 学院 江 苏 苏州 2 5 2 ) 1 13
摘 要 : 年 来 , 随工业 化 、 市化进 程 的加快 ,失地农 民 ” 为一 个与 “ 民工” 近 伴 城 “ 作 农 同等 热 度 的 新 兴 词
9 %以上 .伴 随城 市 化 进 程 的 加快 ,5 8 1 万农 民失去 土地 成 为失 地 农 民 。 们 这 他
种 居 住 环 境 的 巨 大 改 变 ( 农 村 自然 村 从 落 到 城 市 社 区 ) 及 就 业 方 式 的 非 农 化 以 f 从 事 农 业 生 产 或 兼 业 到 从 事 非 农 工 从
作 ) 必 然会 带来 传 统农 村 、 民生 活 方 . 农
式 的 巨 大 变 化 本 文 通 过 对 苏 州 工 业 园
城 市 就业 中处 于不 利地位
13 从 生 活 消 费 方 式 上 看 . 改 善 型 消 . 由
区莲 花新 村 、 娄 一村 等 失地 农 民社 区 古
进 行 问 卷 调 查 和 走 访 . 从 失 地 农 民 失 并 地前后 居 住 方式 、 作 方 式 、 费 方式 、 工 消 交 往 方 式 、 暇 生 活 方 式 等 几 个 维 度 来 闲 描 述 和 探 讨 失 地 农 民 生 活 方 式 的 变 迁 和在城 市 中的生 活状况
加 快 . 民失 去 土 地 以 及 由 农 村 进 入 城 关 系 组 合 起 来 的 自然 村 落 中 . 中 居 住 农 集 市 生 活 是 当 前 社 会 发 展 的 必 然 趋 势 。如 后 . 些 失 地 农 民 住 进 了城 市 里 的 单 元 这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调研报告近年来,随着城乡发展的不断加速,许多地区都出现了失地农民的现象,他们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失去了自己的耕地和居住的地方,生活状况十分困难,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现象。

本文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并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以改善他们的生活。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择了一些失地农民居住的村庄,在逐户调查的基础上,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包括居住条件、职业情况、收入来源、教育和医疗等方面的情况。

我们还根据调查结果进行了数据整理和分析。

二、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居住条件在调查的村庄中,我们发现失地农民的居住条件普遍比较差,绝大部分的失地农民都没有自己的住房,只能住在租来的房子里或者口袋房子中,一些人压根没有固定的居住地,在路边铺卡板房,甚至有些人睡在拦路桥底下,既没有安全保障,也没有卫生条件。

2、职业情况失地农民的职业情况多种多样,有的在城市中打零工挣钱,有的在农村务农,有的在家养殖或兜售生活用品。

但多数失地农民依赖于低端劳动力,收入偏低,难以满足日常生活的开销。

3、收入来源失地农民的收入来源主要包括劳务报酬、养殖收入、捡破烂收入等。

但全年收入都较低,加之个人技能弱、工作机会少,配合当前的经济快速发展,部分失地农民感到迷茫和挣扎。

4、教育和医疗在失地农民中,部分家庭经济困难,无法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和医疗,并存在一些义务教育问题。

当他们的孩子填报高中、大学的时候,缺乏家庭财力,不能进入高等学府,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生存权益。

三、改善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完善政策法规政府应当完善相关的失地农民的保障政策,制定出本地区的赔偿方案,使农民在失去土地时能够得到相应的补偿和安置。

2、创造就业机会补贴政策对于失地农民是极为必要的,但使用一次性资金解决问题并不现实,政府还需要努力让失地农民有长久的收入来源,鼓励企业联与农民合作,提供更多的内部员工岗位。

3、注重教育政府应该实行更加全面的义务教育,保障每一个儿童获得平等而优质的教育。

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理策略研究

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理策略研究

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治理策略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围绕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探讨相关的治理策略。

一、问题的严重性失地农民是指在农村土地被征用后,失去土地耕作权的农民。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的数量已经超过4000万人,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加。

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这个最基本的生产资料,生活来源中断,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日益突出。

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不仅影响农民个人的生活,也会对社会稳定产生不良影响。

二、治理策略1.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征地补偿制度是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关键。

应该根据被征用土地的市场价值,给予农民合理的补偿。

还应该建立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2.加强就业培训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但是他们的劳动力仍然是有价值的。

政府应该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技能,增加就业机会,提高收入水平。

3.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失地农民失去了土地,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比如,可以建立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等。

4.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是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的根本。

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经济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发展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来源。

5.加强社区建设保障失地农民基本生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完善征地补偿制度,加强就业培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农村经济,加强社区建设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真正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探讨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问题时,我们必须意识到,这不仅仅是农民自身的问题,更是全社会共同面临挑战。

失地农民的困境,折射出我国在土地征用、社会保障、就业指导等多方面尚需不断完善和改进的地方。

完善征地补偿制度,意味着要确保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能够得到合理的经济补偿和社会保障。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调查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城郊失地农民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城市适应性调查研究——以呼和浩特市城郊失地农民为例


{本 文 系 2 1 年 度 内蒙 古 党校 校 级 调研 课 题 结项 成 果 。 题 组 成 员 : 耀 、 秀华 、 秀丽 、 日勒 图 、 01 课 杨 齐 郭 格 巴根 、 陈永 胜 ;
主持 人 : 晓娟 ; 笔 : 王 执 王利 。

4 7.
理 论 研 究
2 1 2 2.
【 关键词】 城市化进程 ; 失地农民; 城市适应; 呼和浩特
改 革开放 以来 , 国社会 结 构发 生 了巨大 转型 , 我 在 这一 社 会 结构 转 型背 景 下 , 市 化进 程 正 在 以前 城 所 未 有 的 速度 推 进 。 目前 我 国城 市 化 水 平 从 1 7 98 年 的 1 .%提 高 到 2 0 79 0 2年 的 3 .% ,0 5年 达 到 91 2 0 4 %,0 1 达到 了 5 .%, 3 21年 1 3 预计 2 2 0 0年 , 市 化率 城 将 达 到 5 %。伴 随着 城 市化 进 程 的加 速发 展 、 6 城市 用 地规 模 的 日益 扩 张 , 个 特殊 的群 体— — 城 市失 一 地农 民应运 而生 。这一 数量 庞 大的群 体不 仅 经历着 从 乡村 到城市 、 传统 到现代 的剧 烈 社会 变迁 , 面 从 更 临 着生 产 方 式 、 生活 方 式 以及 交 往 方式 的一 系 列变 革 。他 们能 否顺利 融人 城 市生 活 , 现社会 角 色 、 实 生 活 方式 和 价值 观 念 的转 变 , 仅 影 响 到失 地农 民群 不 体 自身 的生存 与 发展 , 关 系 到 城市 社 会 的 安全 稳 还 定 与和 谐发展 。 城 市化工 业化 建设 进程 中呼和浩 特市 发展 速度 较快 , 地拆 迁涉及 范 围较 广 , 然政 府在 失地 农 民 征 虽 安置 、 就业 和社 会保 障 问题 上实施 了很 多有 效措 施 。 但 这些 努 力 和措施 是否 得 到农 民 的认可 , 何种 程 在 度上 能 够 促进 失 地农 民的城 市 适 应 。 以及 失 地农 民 在 城 市 社 会 生 活 中 是 否 表 现 出 群 体 内部 的异 质 特 性 ,这些 疑 问都 使 失地农 民的生存 与 发展 问题 显得 更加鲜 明与突 出。本课 题 以呼和浩 特 市城郊 失 地农 民为调 查 对象 , 入 南店 、 深 小井 村 、 家 村 、 合 村 、 一 三 毫 沁营 等 十几 个村 和社 区 。 题 主要 涉 及 失 地农 民 问 的生 活状 况 、 会交 往 、 社 身份认 同等方 面 。研 究 主要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实证调查及分析——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状况的实证调查及分析——以河北省衡水市为例

随机 进行 抽取 的 . 女 比例适 中. 中多数 年 龄为 3 —5 男 其 0 0
岁 , 化 程 度 较 低 。 了能 比较 全 面 而 又 真 实 地 反 映 出 失 文 为
地农 民 的生活 水平 和现 状 , 者 以问卷 调查 的形 式 为 主 . 笔 辅 以入 户访 谈 . 从定 量和定 性 两个方 面来 进行 研究 。共发 放 问卷 】 0份 。 0 收回 10份 , 0 有效 率为 1 0 0 %。问卷采 用无 记 名形 式进 行填 写 . 反 映的 内容较 为 真实 . 有 一定 的 所 具 可信度 . 问卷 的调 查结 果 已经通 过 S S P S统 计分 析 和客 观
河北省衡 水地 区的失地农 民的生活 状况 进行 了调查 随 着 河 北 省 城 镇 面 貌 “ 年 大 变 样 ” 战 略 的 全 面 推 三 进 . 水 市 近 年 来 加 大 力 度 开 始 了 全 面 的 城 市 化 改 造 。衡 衡
描 述 。调查 结果如 下 :
1失 地 前 后 生 活 水 平 的 总 体 变 化 .
虽 然地 处 衡水 湖 区 .但 是 当地 的农 民没有 充分 发 挥 地 区优 势 , 捕 乱 捞 野生 鱼 类 资源 。 乱 围湖造 田 。 用 湖水 利 灌 溉 , 染 . 而 使 衡水 湖 渐 渐受 到 了破 坏 . 当地 的农 污 从 而 民仍然 以土地 为生 .耕 种仍 然是 他 们 的主要 收 入来 源 和 基 本保 障
生 活满 意度
表 2 失 地 后 的生 活满 意 度
从 表 1可 以看 出 .失 地 后农 民 的生 活水 平 下降 的 占 到 了 2 % , 中严 重 下 降 的 比例 是 8 生 活水 平 提 高 的 0 其 %.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
的意义
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经提 出了快乐方程式 : 快乐= 物质消费 / 欲望 , 快乐与人的欲望成反比, 与人所 消费的物质资料成正比。因 此, 在人的欲望无穷大的前提下, 人们要获得更多的快乐, 就要进行更 多的物质消费。现阶段, 我国所进行的城市化不仅能为人们创造更 多物质消费的空间, 而且可以通过这个空 间提高人们的收入 , 增加人 们物质消费的能力。城市化的过程就是农村人 口向城市转移, 农村居 民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 城市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 , 城市的物 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渗透、传播的过程 。城市化不但有利于解 决农村地区的生态退化 问题 、乡镇企业的环境污染问题、更是解决 四 、对策和建议 日益严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问题 、提升 中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唯一出 ( 一) 对现行户籍制度进行改革 现有的户籍制度是1 9 5 8 年国家颁布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户 口登 路。实践表明, 我国的城市化率每增加1 %, 就可拉动当年国内生产总 值1 % - - 一 2 % 。 记条例 , 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也是由此开始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制定 的户籍登记条例 , 目的之一是为了便于统购统销, 统筹安排劳动力就 二 、城 市化过程 中占用耕地的必然性 业和控制城市人 口 规模。它的根源在于我国为了快速实行工业积累, 在城市化的过程 中, 会有大量的农 民转化为市 民。 2 0 0 2 年至 完成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而采取了城乡二元结构的发展思路, 2 0 1 1 年, 我 国城市化率以平均每年1 . 3 5 个百分点的速度发展 , 城镇人 限制劳动力特别是农村劳动力 的流动 , 在高积累低消费的模式下 , 利 口平均每年增长2 0 9 6 万人 。根据预测 ,  ̄2 0 2 0 年我 国的城市化水平 用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剪刀差积累巨额财富从而使国力增强。在 将达到5 。随着城市人 口的增加, 城市建设用地 的需求也将随之增 建国初期 , 这—做法曾起到积极的作用 ,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 却成为影 加, 大量的农业土地会转化为城市用地 。根据 《 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 响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桎梏 。它不能给予城市的外来务工人 划纲要) ),我国在2 0 0 O _ _ 一 2 0 3 O 年将 占用农民拼地超过5 4 5 o 7  ̄ 亩, 也就 员、城郊以及城 中村的失地农民同等待遇, 虽然他们也为城镇的发展 是说到2 0 3 O 年我国失地农民的规模将达1 . 1 亿人。 做出了贡献, 却无法享受与城镇户 口居民同等的教育、医疗、补贴、 劳保福利、社会保 障等各方面的优厚权利和待遇 这就直接或间接 三 、失地农 民土地权益缺失现状 地拉大了城乡收入的差距。在很大程度 匕 , 正是这些社会资源配置的 ( 一) 征地补偿的利益分配不合理 , 安置补偿款 比较低 不公造成了城乡收入分配的不均。因此 , 户籍制度的改革是势在必 农 民的耕地一般都是被强制征收的, 而目 . 政府对其的安置补偿 行。只有对其进行改革 , 才能更好地维护农 民的权益, 使其与城镇居 款也比较低。实际上, 政府从农民手中所征收的耕地的土地收益远远 民实现真正的平等 , 也更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活7  ̄ - T ' - , 增加国民消费 高于给农民的安置补偿款 , 有时高达十几倍。根据有关资料 , 在征地 的空间。 所得的利益分配中, 政府及各部门占 有6 ~ 7 , 农村 集体 占 有2 5 % _ - ( 二) 合理分配征地所得利益 3 Wo, 而农民只 占5 % _ - 1 Wo 。这和我国的土地管理制度有一定的关系, 根据有关资料 , 改革开放以来 , 政府通过征地 以价格 “ 剪刀差” 在我国的土地制度中, 农 民对土地只有使用权 , 所有权归集体所有。 的形式从农 民身上拿走了大约2 万亿元人民币。因此, 应该提高对农 而想从征地 中获取利益的地方政府也正是以此为依据对征地收益进 民的征地补偿标准, 要根据征地的用途来确定对农民的安置补偿款。 行不合理的分配的。有时因为征地收益分配的极度不合理 , 一些地方 对于公益性用地 , 政府可以确定一个统一的补偿标准; 对于经营 陛 用 群众集体上访、抗议的事件时有发生。但大多数时候, 面对政府的强 地, 农民也要从土地 出让的增值收益中获得一定比『 歹 ! I 的金额。农民可 势地位 , 他们只能默默忍受这种不公平的收益分配。更有甚者 , 一些 以在相邻的地域内成立为 自己争取权益的组织和联合会, 这些组织的 政府部门为了攫取利益 , 和开发商一起对±士 也 j 圭 规违法操作。 成员之 间可以经常在一起交流、讨论维权的事宜。从而, 当农民权利 ( 二) 缺乏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 受损的时候 , 可以平等合法地与政府和企业对话 。在征地的过程 中, 政府也没有制定对失地农 民行之可效的社会保障制度。因为农

关注失地农民 促进和谐发展 城镇化进程现状调研

关注失地农民 促进和谐发展 城镇化进程现状调研

关注失地农民促进和谐发展对我市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的调查近年来,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一个新的社会群体¾¾失地农民数量也随之迅速扩大。

一部分失地农民失去长期赖以生存的土地后,没有保障,没有依靠,徘徊在城市的边缘,成为种田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

为全面了解我市失地农民生活现状,探索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近期,我们对全市征地较多的乡镇进行了专项调查。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采取重点调查的方式。

对全市8个区县(市)部分失地农户就22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1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395份。

调查的395户失地农民中,失去土地2年以内的占被调查户的17.6%,2-3年的占15.4%,3-5年的占28.9%,5-8年的占9%,8年以上的占29.1%。

二、失地农民生活现状、困难和问题(一)约半数调查户收入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从调查的情况看,失地农户现在的收入水平较征地前有了明显变化。

其中有196户收入减少,户均年收入减少6251元;104户收入增加,户年收入平均增加5703元;其余的95户收入水平没有变化。

影响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进行生产的土地资源。

调查的395户失地农民中,有近五成成了完全无地户;部分农民虽还留有少许土地,但那也只是一些边边角角的零星地块,不能或无法再像以前一样的进行种养业。

据调查,年收入减少最多的达几万元,最少的也有几千元。

如高新区征地前有些农民大搞经济作物种植(如油茶树、甘蔗等)和大棚蔬菜及园林花卉种植,经济效益较为可观,年收入高者有7万元左右,而失去土地后,就没有这样的土地种植收入来源了。

这样的情况占了该区50户被调查户的62%。

二是失地农民缺乏新的收入来源与途径。

一些失地农户的家庭主要劳动力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靠打零工谋生,无固定的收入来源,有一半的失地农民处于无业或靠打零工为生的状况。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失地农民是指因政府征收土地以及城市化进程而失去自己的农村土地的农民。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失地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对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解失地农民的现状及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小范围的调研。

二、调研方法我们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收集了200份有效问卷。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土地流转情况、生活状况、就业情况以及政府政策支持等。

三、调研结果分析1.土地流转情况调查显示,大多数失地农民的土地并未被政府更好利用,只有少部分的土地被发展成新农村、工业园区等。

其中,超过70%的农民表示自己的土地被转让给了开发商或者企业,但收到的补偿金不足以支撑他们的生计。

2.生活状况被调查农民中的90%表示他们的生活水平下降了。

他们失去土地后,许多人面临着生存困境,家庭经济压力加大。

此外,失地农民也面临着住房、教育、医疗等问题。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住房条件较差,60%的农民认为他们的子女教育受到了影响,40%的农民无法享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

3.就业情况在失土后,为了维持生计,大部分农民选择到城市打工,但他们的就业机会有限。

调查显示,70%的失地农民在城市从事的是低工资、体力劳动的工作。

而且,由于缺乏相关技能和教育背景,很多农民的职业发展受到限制。

4.政府政策支持大部分调查对象表示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尽管有政策规定应该给予失地农民合理的补偿,但很多农民表示并未得到足够的补偿,甚至还面临着相关官员的腐败行为。

四、讨论与建议失地农民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以下是我们的建议:1.加大政府对失地农民的政策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加强对土地征收和补偿政策的监管,确保农民得到公平合理的补偿。

2.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机会。

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培训中心和补贴计划,帮助失地农民提升技能,增加就业机会。

3.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政府应建立覆盖失地农民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和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失地农民的基本生活问题。

城市规划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研究背景

城市规划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研究背景

城市规划进程中失地农民就业研究研究背景在社会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在我国城市化改革的不断推行过程中,尤其是在快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对于满足工业化的需求大量集体土地的征用越来越频繁,农民的农业土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不可避免的,这一过程虽然是每一个国家都会经历的也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必然,但是由于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民数量的庞大,因此这一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也众多。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工业园区的新建,近年来产生了许多失地农民。

所谓失地农民是随着程式化进程所诞生的新名词,指那些失去了土地但是却又无法在城市中找到工作的农民,是游离于城市与农村之间的群体。

从国外发达国家程式化发展过程而言,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正常现象,目前随着我国程式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对农村改革的不断提速也使得失地农民数量急剧增加。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大量农用土地转为非农用地,全国每年至少有300万农民成为失地农民。

截止至2009年,我够目前累计的失地农民已经高达4000万—5000万,已成为很庞大的社会群体,其中完全失去土地、没有工作的农民至少在1000万人以上,占失地农民的20%。

尽管有些地区经济发展很快,农民失地后得到的补偿也比较高,但有关调查显示,我国有将近半数的失地农民处于失业或者是待业状态,他们对于城市生活的适应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容易活那么快。

虽然近年来地方以及中央政府会给予失地农民一定的补偿作为从他们这里收取土地的补助,但是即便是在一个经济很发达的省份,对于失地农民的补偿一再提高,以海南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措施而言,以前三年土地收入的总值核定的地价3万多元每亩与现在的规定的青苗补偿款,但是这些补偿款仅相当于城镇居民一年的收入,并且随着地价的一再升值以及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上升,微薄的补偿对于农民而言可谓是杯水车薪,农民一旦失去土地,其生计变成了大问题。

由于我国二元经济社会结构的现状以及法律法规不完善等原因,农民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附着于土地的一系列权益,而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还处于探索阶段,失地农民的生活、就业、养老、医疗等一系列问题亟须解决。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述评

农 民补 偿安 置研 究 失地 农 民 问题 是 学 术界研 究 的热 点 , 些研 究达 成 了以下 共识 : 这 完善 以“ 最低 生 活保 障 、
养老保 障 、 医疗保 障” 为核 心 的失 地 农 民社 会 保 障体 系 ; 就 业 安 置 、 训 、自主创 业 出发 促 进 失地 农 民就 从 培 业 ; 区别对待 ” 式构建 多层 次 、 以“ 方 多种类 的失地 农 民补偿 安置模 式。 以后 的 有 关研 究 , 应从 宏 观层 面 系 还
s c rt e u y,e po me ,c i m ly nt omp n ain a d s tlme to a d—o tpe s ns i he h ttp c i c e c cr l a d t e e r h o hi e s to n ete n fln ls a a t s t o o i n a ad mi ice, n he r s a c n t s tp c r a he he c n e u uc s c o i e c st o s ns s s h a omp ei o ils c it y t m fl n ls a a t ii ltng s c a e ur y s se o a d—o tpe s ns by m n mum ii uaa t e, e d wm e t lvng g r n e no n
b sn s ,a d c n t ci g mu t l — v l n ie s y o o e s t n meh d y t ai g t e p a a t i ee t .I h u u e,te u i e s n o s u t l pe l e d d v ri fc mp n ai t o s b r t e s n sd f r nl r n i e a t o e n h f y n t e ft r h is e o a d- s e s ns s o l e s s maial e e r h d fo ma r -e e n y u i g sa i ia t o s a d b e r i g te s u n ln - t a a t h ud b y t t l r s a c e rm co・ v la d b sn tt t lme h d n y la n n h l p o e c y l sc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研究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安置问题研究

1 目前 我 国 在 失 地 农 民 征 地 安 置 过 程 中 存 在 的 问 题
1 1 分 配不 规范 。 置补偿 费标 准太 低 . 安
在 现行 的法 律规 定 中 , 地 产 权 权 利 束 中 的 农

过3 O倍 引。制定 一 个 补 偿 最 低 限额 在 维 护 失 地
能 维持二 三 年 的 时 间 。政 府 在 征 用 土地 后 , 土 把 地 使用 权 以各种形 式转 让给 开发 商一般 会达 到数
不 了 失 地 农 民 的 基 本 生 活 需 求 。 根 据 《 华 人 民 中
好 城市化 进程 中的失地农 民安置 问题是 维持 社会 稳 定与健 康发 展 的重要 保证 。
共 和国土地 管理 法 》 的规定 , 用土地 补偿 费 的标 征 准应 为 被征 用 前 6 7m 值 的 3 6 产 ~6倍 , 置 补 安 偿 费应为 被征 用前 6 7m 值 的 2 6 产 ~3倍 。还 规 定补 偿费 和安 置 费最 多 不 超 过 1 5倍 或合 计不 超
随着我 国城 市 化 进 程速 度 的加 快 , 量 农 民 大 将 面 临着失 去土地 的残酷现 实 。 以我 国 目前 经 济
体 和农 民作为 征地 补 偿 的对象 , 二 者 的分 配 方 在 式上 也就 存在 着模糊 。这 种所 有权 多元化 产权 的 模糊 , 再加 上集 体所 有者 的数量 较多 , 很容 易在 征 地 补偿 分 配过 程 中造 成 纠 纷 , 这是 农 民与 村 、 , 乡 组产 生矛 盾 的重要 原 因之 一 ] 。这种 不规 范具 体 表 现在 3个层 次 上 : 一 是村 集 体 与农 民补 偿 分 第 配 混乱 , 与村 的分 配没 有形 成统一 的模 式 , 配 村 分 程 度与对 象也 没 有 形 成统 一 的标 准 ; 二是 失 地 第 农 民之 间分 配混 乱 , 由于 不 同村 给 予 农 民补 偿 的 依 据不 同 , 成不公 平 的现象 , 多农村 则产 生较 造 许 大 的抵 触心 理 , 出现种 种矛盾 ; 三是 乡镇政 府参 第 与补偿 分配 不合法 , 乡镇政府 作 为非土 地所 有者 , 却 参 与了补偿 分 配 。体 现 了农村 征地 补偿分 配 的 机制不 规范 。 虽然政 府 明文 规 定 , 补偿 后 的失 地农 民 的 生 活水平 与补 偿前 相 比较 不 能有 所 降 低 , 是 由于 但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

失地农民现状调研报告一、引言当前,我国正面临着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大量农民被迫失去耕地,转而进入城市从事低技能劳动,这些失地农民面临着许多困境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失地农民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进一步了解其遭遇的困境和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失地农民的定义与现状失地农民是指因城市化过程中,由于政府征地或者农村经营方式转变,导致农民失去耕地并丧失土地使用权的群体。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失地农民人数不断增加,根据公开数据,截至2023年,已有数千万农民被迫失地。

三、影响因素分析失地农民的现状受多种因素影响,主要包括:1. 土地征收政策:虽然土地征收是确保城市建设和农田流转的必要手段,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低补偿、不公平分配等,导致失地农民丧失土地后难以保障生计。

2. 就业机会不足:失地农民进入城市后,由于缺乏技能和教育背景,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3. 社会保障不完善:失地农民失去耕地后,丧失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的社会保障,而城市社会保障体系对他们的覆盖率有限,无法满足其基本生活需求。

四、失地农民生活困境失地农民面临多重生活困境,主要包括:1. 经济困难:失地农民的收入主要依赖于临时工作,因此不稳定且收入较低,很难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甚至影响子女的教育和医疗条件。

2. 住房问题: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常常生活在简陋、拥挤的条件下,住房问题成为了他们最为突出的困难之一。

3. 子女教育难题:由于经济困难,失地农民很难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这将给他们的子女未来的发展带来很大的影响。

4. 社会融入问题:失地农民作为外来人口,面临着社会融入的问题,他们往往受到歧视和排斥,缺乏社会支持和关爱。

五、政府应采取的措施为了改善失地农民的现状,政府应采取以下措施:1. 改革土地征收政策:完善土地征收程序和补偿机制,确保失地农民得到合理的补偿,并提供就业培训和转型支持,帮助他们重新就业和生活。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

关于失地农民生活情况调研报告失地农民是指因为国家建设项目需要,被征用土地并丧失了耕种土地的农民。

他们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受益者之一,但同时也是失去了生计和生活保障的群体。

为了了解失地农民的生活情况和问题,本调研报告将对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方法我们选取了北京市县的失地农民作为调查对象。

通过问卷调查和面对面访谈的方式,收集了关于他们的基本信息、生活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1.失地农民的基本信息调查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平均年龄为45岁,男性占比70%,女性占比30%。

大部分被调查者没有受过高等教育,只有小部分接受过初中以上的教育。

2.失地农民的生活状况(1)收入情况(2)居住条件大部分失地农民居住在简陋的房屋中,生活环境较差。

他们缺乏基本的生活设施,如电力、自来水等。

由于经济困难,他们无法改善居住条件。

(3)社会保障失地农民普遍面临社会保障问题。

由于没有稳定的工作和低收入,他们无法享受到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待遇。

这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困难和不稳定。

3.失地农民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失地农民存在以下问题:(1)就业问题由于缺乏技能和受教育程度较低,失地农民在城市就业市场中面临很大的竞争压力。

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体力劳动,工资相对较低,且工作稳定性较差。

(2)教育问题失地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备受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失地农民子女无法接受正规的教育,教育资源不足成为制约他们发展的一大难题。

(3)社会融入问题由于文化背景和生活经历的差异,失地农民在城市中往往面临着社会融入的困难。

他们遭受歧视和排斥,社会地位低下。

三、对策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就业转型政府应该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培训力度,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和就业补助,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

(2)教育资源配置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教育资源的配置,确保每个失地农民子女都能接受到正规的教育。

(3)社会保障政府应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失地农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待遇,如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

《2024年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范文

《2024年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范文

《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的征用和城市化建设使得大量农民失去了他们的土地。

这一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逐渐凸显,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分析其产生的原因、现状及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二、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现状及原因1. 现状在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补偿问题,二是就业安置问题,三是社会保障问题,四是心理适应问题等。

由于土地的征用和城市化建设,农民失去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稳定的收入来源,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心理压力增大。

2. 原因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政策执行不到位,二是补偿机制不健全,三是就业安置困难,四是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等。

此外,农民的观念转变和心理适应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三、失地农民利益诉求的影响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影响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其次,可能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加;最后,也可能影响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因此,解决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四、解决失地农民利益诉求问题的策略1. 完善土地补偿机制政府应制定更加合理的土地补偿政策,确保农民得到公正、合理的补偿。

同时,应加强对土地补偿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确保政策落到实处。

2. 加大就业安置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力度,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扶持创业等方式,帮助农民实现再就业。

同时,应积极引导企业吸纳失地农民就业。

3.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失地农民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确保农民在失去土地后仍能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

4. 加强心理援助和适应指导政府应加强对失地农民的心理援助和适应指导,帮助他们适应城市化生活,缓解心理压力。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女性农民生存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以陕西省

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女性农民生存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以陕西省

DOI :10.16675/14-1065/f.2019.07.023农村城镇化进程中失地女性农民生存状况调查分析及建议□张济舟,谢守红摘要:随着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农村失地妇女不断增多,再就业状况不容乐观。

通过对杨陵区调查发现,失去耕地后女性农民的生存环境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生活舒适感明显提升,但再就业率偏低,经济收入和生活支出较之以前呈负增长,生存危机感加重,在向市民化转变的过程中,社会融入性较差。

关键词:农村城镇化;失地妇女;再就业文章编号:1004-7026(2019)07-0043-02中国图书分类号:F83!!!!!!!!文献标志码:A(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陕西咸阳712100)———以陕西省杨陵区8个失地村为例1数据来源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深入咸阳市杨陵区淡家堡村、杜家坡村、穆家寨村、五星村、徐西湾村、杨村乡的刘黄村、上代村和下代村进行调研。

考虑到数据的普遍代表性,在所选8个村中随机抽取样本,共发放调查问卷403份,收回402份,有效问卷399份,有效率99%。

2结果分析2.111生活环境通过调查了解到,8个失地村中6个村已完成拆迁安置,这6个村的村民都已入住新社区。

从新社区的外部环境和功能观察,新社区建设基本具备城乡一体、生态宜居的城镇化特征。

社区道路全部水泥化,村民全部住进了新楼房,人均住房面积60%m 2,社区绿化面积达到了40%,社区有诊所、文化娱乐室、健身器械等。

社区里有公共卫生间,道路两边每隔几十米就有一处垃圾箱,有专人打扫卫生。

所有村民都用上了天然气和自来水,卫生间都安装坐便器,冬天有集中供热,家家户户都对房子进行了装修,多数家庭安装了空调。

受访对象对新社区的生活环境满意度达到77%。

2.211劳动就业通过分析问卷,失地女性农民中,20~30岁年龄段的就业率为88.91%,文化程度以高中为主;30~40岁年龄段的就业率为83.93%,文化程度以初中为主;40~50岁年龄段的就业率为48%,文化程度较低;50~60岁年龄段的就业率为33%,平均文化程度最低。

湖南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报告

湖南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报告

湖南城镇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现状调查报告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城镇化的必备条件是将农用土地变为城镇建设用地,这就必然使部分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后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也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而凸显。

为全面了解湖南省城镇化失地农民生活现状,探索建立和完善失地农民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今年5月4日至6月30日,我们组织实施了专项调查。

一、被调查失地农民的基本情况本次调查主要采取典型调查的方式。

调查对象为城镇化过程中失去土地的农村住户。

抽取了长沙、益阳、郴州、永州、怀化5个市33个区县1460户调查户,就22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走访和问卷调查。

(一)农民失地基本情况:调查显示,抽取的1460户农村住户共失地3056.2亩,户均失地2.1亩。

失去土地半年以内的占比2.6%,半年至一年的占比9.2%,一年至两年的占比8.6%,两年至三年的占比12.4%,三年至五年以上的占比24.7%,五年至八年的占比15.9%,八年以上的占比26.6%。

(二)失地获得的补偿情况:1460户失地农民家庭中,78.7%的家庭获得政府的货币补偿,13.3%的家庭获得政府提供的住房,6.5%的家庭获得以地换地的补偿,1.5%的家庭没有获得补偿。

(三)家庭收入情况:1460户失地农民家庭在失地前后家庭收入比较中,有501户收入增加,占34.3%,540户收入有所下降,占37%,419户收入没有太多的变化,占28.7%。

(四)就业情况:失地以后,从事生产、运输工作的占10%,从事商业、服务业工作的占10%;从事个体经营工作的占17%;从事其他行业工作的占32.1%;没有固定职业的占30.9%。

已经就业的农民,10%通过政府、社区介绍就业,5.6%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就业,68.4%通过自己寻找就业,16%通过其他方式就业。

(五)社会保障情况:三项主要保险(养老、医疗、失业)中,仅有医疗保险加入率较高。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二、 失地农 民的就 业和 收入 状况
被调 查 的 2 8户 总计 1 1 2 8人 , 中学 龄 前 儿 童 和在 校 学 生 3 2人 , 农 户 1的人 员 4 2 其 4 非 7 I 9人 , 年龄 大 于 6 0 岁 的有 8 , 3位 即劳动 力有 74人 。20 底 , 4 06年 实现 就业 的有 4 5人 , 业率 为 5 . 1 就 58 %。从 表 1 以看 出 , 民务 可 农 农所 占据 的 比例仍 然高 达 4 .%, 次是打 零 工 的 , 是 目前农 民实现 快 速就 业 , 42 其 这 增加 收 入 的主 要途 径 ; 少数 农 民 自谋职 业成 为合 同 丁或从 事 商业 活 动 ; 有 一部 分农 民从事 出租车 、 还 厨师 、 发师 、 销员 等服 务性 职业 。 理 推
! 三 农 问 题 研 究 i
城 市 化 进 程 中失 地 农 民 问题 研 究
石 晓 华
( 南科 技 学 院 , 南 新 乡 4 3) ) 河 河 5( 3 0
【 摘 要 】 中国城市 化的加速 为周边农村 发展带来 了革命性 的变革 , 这些农 民的生活方 式 、 收入来源都 因失去土
农 民问题提 出合 理化 建议 。 新 乡市 作为 河南省 一个 中等 城 市 , 济发 展水平 较 好 。 其是 2 0 经 尤 0 3年 1 2月 2 5日, 国务 院批准 ( 圈函[03 201
14 ) 3 号 将市周边六个乡镇划归城 区。三年来城市的快速发展 , 这些 乡镇的耕地面积快速减少, 失地农民群体不 断加大 , 种失 地引 发的农 民问题 凸现 。 各 显然新 乡市失地 农 民 问题 具 有代表 性 , 能够 反 映失地 农 民 的基 本情 况 。 此次调 查涉 及农 户基 本情 况 、 地情 况 、 耕 土地 占用情 况 , 以及 家庭 经 济状 况 、 业情 况 、 就 社会 福利 待遇 等 内容 。 通 过对 2 6份 问卷 中设 置 的监控 点进 行逻 辑判 断 , 4 获得有 效 问卷 2 8份 。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第3期
万方数据
员工忠诚度的多重分析
持.WELFARE为组织福利.FAIR为组 织公平,DEVELOPM为个人发展前景。 将数据代入HLM软件中分析.得 出的B均为显著.可知5个自变量对员 工忠诚度的影响均比较显著.因而可以 证明假设l一5正确. 3-3.2学历对第一层变量的影响 为了研究更高层次上的变量对第 一层次变量的影响.进而对员工忠诚度 的影响。笔者设计了第二层变量.以学 历作为第二层变量.并将平均政治水平 与平均年龄作为第二层变量的自变量。 为循序渐进地研究.先只研究学历本身 对第一层变量的影响。 在第二个层次上.讨论学历的层次 对第一层各个变量分别得贡献值.其模 型为:
好各占相等比例。认为一样好也占到 33%水平。可见失地农民在自我角色认 知上还是存在着模糊不清的问题.既认 为城市好但又认为自己是农村人:既心 理上希望融入城里的生活.但又觉得农 村好。
2加快失地农民生活方式转 变:由农民到市民
从理论上说.居住空间由农村进入 城市.由从事农业生产到从事非农性质 的工作就表明这个地区或农民完成了 城市化。但近年来,在理论界和学术界 就失地农民的城市融入问题开辟了一 个新的研究领域.失地农民并不是简简 单单的洗脚干净进城成为城市居民生 产生活.一个人从完全熟悉的农村社区 踏入了缤纷复杂的、陌生的城市,原来 熟悉的生产生活环境突然改变.必然会 带来心理上的不适应、矛盾、困惑。这就 产生了一个再社会化的问题.即原来的 社会化失败或其基本上不适用。而重新 学习社会的价值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 过程。加快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转变, 可以从主体层面、政府层面、社区层面、 社会层面这四个层面采取措施.积极改 变和帮助失地农民摒弃传统落后的、与 城市生产生活不相融的生活方式.促进 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市民化。 2.1从失地农民自身上看.应加快思想 观念转变。促进自身素质的提高。成为 城市新主人 将农民从祖辈赖以生产生活的农 村和土地中剥离开来.必然会引起失地 农民心理上的阵痛。但从城市化和社会 发展的角度看.城市化和农民进城是工 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普遍 规律.稳定的工作和可观的收入以及较 现代的城市生活方式是保证失地农民 在城市安居乐业的基础。所以.失地农 民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劳动技 能,取得在城市生存的资本;另外.不断 加强思想学习,彻底摒弃落后的、与城 市不相融的传统生活方式.向科学、健 康、文明的现代生活方式转变。 2.2在政府层面上。为失地农民的可持 续生计提供基本的保障 政府是城市化运动的主要倡导者 和执行者。撤村建居.将失地农民整体 (]:转第119页)
MONTHLY NO.3
201

115
万方数据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调查研究
电产品和汽车都是城市生活必需品,而 不是用来满足其心理需求的一种摆设。 但是.尽管在这些家电产品等方面 已和城市家庭相当,但从总体来看,失 地农民个人消费结构、消费水平和质量 还有待提高.像汽车、钢琴的拥有量就 明显比较低。随着土地的被征用以及由 农村进入城市,这种改变给失地农民的 生活消费方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由半 开放性、半自给自足型的消费被现在全 方位市场化、商品化的消费所代替.传 统的消费支出、消费观念都受到极大的 挑战。特别是对那些年龄偏大.文化素 质不高的失地农民.受到这种消费方式 改变的冲击更大. 1.4从社会交往方式上看.集中居住后 交往范围扩大.但仍保留着以血缘、地 缘为核心的传统交往方式 费孝通先生认为.中国农村就是一 个乡土社会.这种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 是一种所谓的差序格局.社会范围是一 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在失地 前,在这个村民组中,几家几户.几V1 人。叫什么名字,每个人都清楚。他们生 活在一个熟人社会。土地征用后被集中 安置到城市社区居住.生产生活环境的 巨变也重塑着失地农民传统的社会交 往方式。在调查中发现,尽管集中居住 后失地农民在交往空间上范围得以扩 大。交往方式更加复杂。交往对象更加 多元.但传统的社会交往方式仍深深的 影响着这些进城的农民。因为这些安置 小区都是整体搬迁过来的.或是附近几 个村庄混合组成的一个社区.像莲花一 社区就是原来斜塘地区的16个行政村 组成的.相同的生活背景和文化心理使 得这些进城农民在面对陌生的城市环 境时而更加注重对原有关系的依赖。 1.5在闲暇生活方式上。由单调、封闭 型向丰富、多元的现代休闲方式转变, 但总体闲暇生活质量水平不高 对闲暇生活方式的考量也是了解 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变迁的重要视角。由 于失地农民失地前和失地后在其社会 地位、经济状况、居住空间和社会网络 等方面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而在对 待闲暇生活上也会产生很大的差异。在 被调查的200位失地农民中.在“看电 视听广播”和“打牌或打麻将,’两个测量 指标上在失地前和失地后均排在众闲
——以苏州工业园区莲花社区、古娄一村为例
王李兵


江苏
程悦
苏州 215123)
(苏州大学社会学院
摘要:近年来,伴随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作为一个与“农民工”同等热度的新兴词 汇成为学术界以及政府、社会热议的话题。通过实证调查,对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进行了描述和分 析,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失地农民改变其传统生活方式,由农民向市民转变的一些对策建议。 关键词:失地农民;生活方式;城市化 中图分类号:17323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 加快.农民失去土地以及由农村进入城 市生活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 何妥善解决失地农民问题.不仅涉及土 地征用补偿、社会保障、安置方式等“硬 件”问题.更为关键的是失地农民自身 在生活方式、价值观等“软件”方面的转 变。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成立时.园 区居民人口不足2万.城市化率仅为 1l%.2006年达到92%.2009年则达到 98%以上.伴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15 万农民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他们这 种居住环境的巨大改变(从农村自然村 落到城市社区)以及就业方式的非农化 (从从事农业生产或兼业到从事非农工 作)。必然会带来传统农村、农民生活方 式的巨大变化。本文通过对苏州工业园 区莲花新村、古娄一村等失地农民社区 进行问卷调查和走访.并从失地农民失 地前后居住方式、工作方式、消费方式、 交往方式、闲暇生活方式等几个维度来 描述和探讨失地农民生活方式的变迁 和在城市中的生活状况。 文献标识码:A 前.农民一般都是散居在以血缘、地缘 关系组合起来的自然村落中.集中居住 后.这些失地农民住进了城市里的单元 房.实施社区化管理。尽管这种居住方 式的转变以及从农村向城市的空间位 移.极大地考验着失地农民对新环境、 新方式的适应能力。但在笔者的调研过 程中了解到.由于城市生活对于农村来 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成为城里人也是 农村人梦寐以求的事情.尽管一开始表 现出一些不适应.但大多数人还是较快 地接受了这种居住形式的改变.适应了 这种高密度、高楼层的居住方式。但是, 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也将会带来城市 内部的“城乡二元”以及城市居民与失 地农民之间新的隔阂问题。 1.2从生产工作方式上看.由从事农业 生产或兼业生产方式到从事非农生产 工作方式转变 生产工作方式是生活方式的重要 内容.对失地农民来说.拥有稳定的工 作和较好的收入是其在城市生存必须 的基础。从理论上讲.农民和市民最根 本的区别就在于他们的居住地和生产 工作方式不同。苏州及长三角地区发达 的二、三产业能够吸收大量劳动力.在 城市找一份丁作不是件困难的事情。所 以.当农民失去土地后并从事非农业生 产并没表现出过多的不适。在200位被 访者中有51%的失地农民能够在城市 中找到一份工作.19%的失地农民从事 临时工的工作.还有15%的失地农民是 自己创业做生意的.可以看见,85%的失 地农民在城市中还是能够谋取一份赖 以生存的职业。 但是调研情况表明.在生产工作方 式上也存在着明显的分层结构.年龄和 受教育程度成为两个最为关键的因素。 对于一些年龄较大、文化素质不高的失 地农民群体.他们的职业和T作往往表 现出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以简单、低报 酬的临时工作为主体.这类失地农民由 于年龄偏大、自身文化素质不高、思想 观念落后以及自身劳动技能缺乏等原 因.当其从生活压力相对简单的农村进 入社会化、市场化高度成熟的城市社 会,就业竞争激烈.使这类失地农民在 城市就业中处于不利地位。 1.3从生活消费方式上看.由改善型消 费需求向发展型消费需求转变.但仍保 留着传统的消费习惯 在调查中发现.失地农民家庭一般 都有家电产品。与城市无异,如电瓶车、 洗衣机、冰箱、空调、电脑等,从经济欠发 达的农村到繁荣的现代城市。必然会强 烈地冲击着这些失地农民的传统消费 观念。在家庭收入越来越好的情况下, 许多失地农民都对自家房屋进行了精 装修。空调、洗衣机、冰箱等都是城市生 活不可或缺的家用产品.笔者在调查中 也得到证实.几乎每一位被访者家中都 有这些家电产品,而且像电瓶车、空调等 每家都不只一台。另外.还有许多家庭 都购置了小汽车。对他们来说.这些家
116
暇生活方式之首.都超过一般比例水 平.可见失地农民的闲暇生活方式还是 集中在比较低层次的水平. 但失地前和失地后失地农民在闲 暇生活方式上也表现出了一定差异。如 “逛街购物”、“看书读报”、“锻炼身体”、 “上网打游戏”等指标上失地后所占百 分比比失地前均有较大提高。这是因为 城市拥有繁荣的商贸中心和购物场所 吸引了失地农民逛街购物的欲望.城市 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得失地农民自觉加 强对知识的学习.社区健全的娱乐活动 中心也是失地农民茶前饭后休闲的活 动场所.失地农民家庭电脑普及率的提 高等原因。另外.当问及“您平时会去旅 游吗”这一问题时.有37%的被访者表 示去旅游过.但有67%的失地农民表示 根本不去旅游。从以上情况可以总结: 失地农民在进入城市生活后.其闲暇生 活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总体质 量水平上还有待提高。 1.6在自我角色认同上.仍存在着自我 角色不清的问题.对市民身份缺乏认同感 角色认同是指一个人接受角色规 范的要求、愿意履行角色规范的状况。 包括对角色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的承认与接受.也包括对具体规范的承 认与接受。随着土地的被征用,失地农 民在居住空间上已进入城市生活:在职 业取向上已从事非农产业的生产:在户 口性质上已经完成了“农转非”。从理论 上说.这些农民终于实现了作为城里人 所必须的基本条件.能够像城里人一样 的生产生活。但是,在调查研究中发现。 失地农民要想真正地融入城市.成为城 里人.除了居住空间的转变、职业的非 农化、户口的“农转非”之外。还需要心 理角色的调试和对自身角色的认同。而 这种认同比起那些诸如生产、消费等物 质形态生活方式的转变更加困难.所需 要的时间也更长。 在200名被访者中.当问及其“你 现在的身份是什么”的时候.认为自己 是“农民”的占被调查总数的54%.认为 自己已经是“城市居民”的占11%:“说 不清”的竞占35%。这些说明失地农民 绝大部分不认同自己现在的身份.或对 自己的身份模糊不清。但是在笔者问及 “您认为是在城市好还是农村好”时.所 见情况又不一样。即认为城市好和农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