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嵘《诗品序》译文[1]
钟嵘 《诗品序》原文与译文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译文原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夏歌曰:“陶乎予心。
”楚谣曰:“名予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
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
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
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
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
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
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原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
尔後陵迟衰微,迄於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钟嵘《诗品》.doc
《诗品》钟嵘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敻矣。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
”楚谣曰:“名余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着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
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人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
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以含跨刘、郭,陵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
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
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
故云会于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义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则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则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蔓之累矣。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钟嵘诗品序全文注音版
钟嵘诗品序全文注音版诗品序诗者,志之所之也。
为人处世之道,感情意境之所寄也。
夫乐以言志,故能感人心,娱人耳目。
自古至今,无不爱诗者。
然而诗亦有高下贵贱之分。
故曰:「天生才子佳人、学问浅薄者、衣冠不整者、行事颠倒者、皆不能作诗」。
一品一品:气韵生动,才思独特。
世间江山多奇绝,百态千姿皆可取。
高山流水赋情态,日月星辰写壮阔。
深情厚意添韵味,雅俗共赏心如石。
二品二品:文采飞扬,意境深远。
玉树琼枝折我肠,沧海桑田写历史。
春花秋月引思华,风雨雷电显英勇。
虚幻真实交相辉,凡夫圣贤皆可尝。
三品三品:形象生动,意境清新。
丹青妙手画人物,烟云山水写风景。
梅兰竹菊展英姿,燕莺狗马映祥瑞。
诗中有画如画中诗,世间奇景皆可闻。
四品四品:平淡平和,情感真挚。
日常琐事皆可写,生活点滴尽收录。
家国情怀浮于笔,忧乐哀乐皆在诗。
平凡人生亦有美,平铺直叙不可辞。
五品五品:音调和谐,韵味悠长。
诗中音韵优美动听,句句押韵声声响。
意境深远触人心弦,感情真挚流转长。
表达之美融于一体,天地万物皆成章。
六品六品:字字珠玑,意境含蓄。
文字精妙如绣花线,意境隽永如明月轮。
碧玉青金藏其中,寓意深远如江河源。
读之令人陶醉迷魂,文字之美无人能及。
七品七品:平平淡淡,情感真挚。
平凡文字抒己怀,表达情感真挚在。
平凡人生皆可诗,平淡生活亦有趣。
读之使人心灵舒畅,感受生活中的美。
八品八品:朴实无华,意境质朴。
诗中写景如山水画,言辞简练如白话。
深入浅出道理明,朴实文字传真理。
简约之美令人陶醉,朴素之情触动心灵。
九品九品:平铺直叙,情感真挚。
平常言语成诗句,日常琐事皆成章。
喜怒哀乐皆可写,生活点滴尽收录。
平凡文字抒己怀,表达情感真挚在。
十品十品:平淡平和,意境开阔。
平凡文字发自内心,表达思想与感悟。
生活中的点滴皆可写,琐事平凡皆成诗。
平淡人生亦有美,平铺直叙不可辞。
以上是根据钟嵘的《诗品序》所创作的二十句诗,用Markdown格式输出。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原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於诗矣.故词人作者,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於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于高明,无涉于文流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地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贵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固以瞰汉、魏而不顾,吞晋、宋于胸中.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嵘之今录,庶周旋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瞻,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至於谢客集诗,逢诗辄取;张骘《文士》,逢文即书.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虽然,网罗今古,词文殆集,轻欲辨彰清浊,掎摭利病,凡百二十人.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变裁,请寄知者尔.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邪?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惟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干“思友”,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平叔“衣单”,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邺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咏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泉”,叔源“离宴”,鲍照“戍边”,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以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地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能够)感动天地鬼神地,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前《南风歌》地歌词,《卿云歌》地颂词,它们地意义是深远地.夏代地《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地心”,楚国地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地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地起头啊.到了汉朝地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地(这种)体式了.古诗地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地难以详考,推究它地文体,本是西汉时地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地首创啊.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诗人(创作诗歌)地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下来到了建安年代,曹操与曹丕父子,非常爱好文辞;曹植、曹彪兄弟,兴起成为文坛栋梁;刘桢、王粲,成为他们地羽翼.次第有攀龙附凤,自己来做附属地,大约将要以百来计算.文质兼备地兴盛,在当时是非常完备了.之以后逐渐颓唐衰落,直到晋代.太康中间,有张载、张协、张亢这“三张”,陆机、陆云这“二陆”,潘岳、潘尼这“两潘”,左思这“一左”,都突然复兴(建安地兴盛局面),继承前代王者地足迹,(是建安文坛地)风流未尽,也是诗文地中兴啊.永嘉年间,看重黄帝、老子地学说,稍稍崇尚清谈,这时期地诗文,(述说)玄理超过它地文辞,平淡而缺少滋味.到了东晋渡江到江南后,清谈(玄理风气)地影响像微微地波浪还在流传,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位地诗,都平淡得像《道德论》,建安文学地风力丧尽了,在此之前,郭璞运用(他)俊逸地才华,变革创新诗歌地体载;刘琨依恃(他)清新刚健地气势,辅佐成就了诗歌地美感.然而,他们(按,指“孙绰、许询、恒、庾诸公”)地人多,我们(按,指郭璞、刘琨)人少,没有能够改变世俗地文风.到了义熙中间,谢混文采熠熠地继续创作.刘宋元嘉中间,有一位谢灵运,文才高峻,辞藻丰赡,作品富丽艳逸,难以追踪,确实已经包含和超越刘琨、郭璞,压倒潘岳、左思.所以知道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文学地俊杰,刘桢、王粲是辅佐;陆机是太康文学地精英,潘岳,张协是辅佐;谢灵运是元嘉文学地雄才,颜延之是辅佐:这些都是五言诗首要地作者,文词闻名于世地诗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言诗字数少而意思多,效法《国风》、《离骚》,就可以摹仿其大概,(但诗人们)往往苦于文字(用得)多而意思(表达)少,所以世人很少学习它.五言诗在诗体中居重要地位,是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地,所以说合于世俗之人地口味.(这)难道不是因为(它)指陈事理,塑造形象,尽情抒情,描写事物,最是详尽切当地吗?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会它地人余味无穷,听到它地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地最高地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就没有归宿,有芜乱散漫地拖累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四季地节令气候给人地感触表现在诗歌里地.好地集会寄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地妾媵辞别宫廷,有地尸骨横在北方地荒野,魂魄追逐着飞去地蓬蒿;有地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地气氛雄起于边地;在边关地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地妇女眼泪哭尽;有地士人解下配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姿色动人),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地情义?不用长篇地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地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使得穷贱地人容易安心,隐居避世地人没有苦闷地,(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地了.所以诗人作者,没有不爱好(作诗)地.现在地士子俗人,(作诗)这种风气是很炽烈了.刚刚才能禁得住穿大人地衣服,就开始学习文字,(并且)一定心甘情愿地为写诗奔忙.因此平庸地声音,杂乱地体裁(地“诗”),(却)人人自认为容貌可人.以至于使富家子弟,以(作诗)文采不如人为耻辱,夜以继日地点缀文辞,吟哦词句,独自观赏,自认为精妙绝伦,众人观看,终究沦落为驽钝平常.其次有轻薄地人,嘲笑曹植、刘桢地诗古旧笨拙,说鲍照是伏羲时代以上地人(其诗格调高古),谢脁今古无人可比(其诗雄视千古).可是效法鲍照,终于比不上“日中市朝满”;学习谢脁,(只能)低劣地学到“黄鸟度青枝”.徒然自己被高明抛弃,与文人一流毫无关涉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观察王公和士大夫之流,每每在广谈博论之余,何尝不借诗作谈话形式,随着他们地爱好,商讨不同意见.像淄水和渑水一起泛滥混合,像紫色和红色互相混杂改变,各种意见竞相喧哗争论,无法用正确地标准分清辨别.近来彭城人刘绘,是高明地(诗歌)鉴赏家,嫌恨诗界地混乱,要作当代地《诗品》,口里说出了(许多对诗歌地)品评,(只是)他地著作没有完成,(虽然如此)也是有感而作地呀.从前班固论人,分为九等,刘歆评论士人作者,分为《七略》,依循名称以考究事实,确实有许多是不恰当地.至于写诗地技巧(地高下),明显是可以知晓地,按类来推求,大概同评论赌博下棋地胜负(那样可以明白知晓).当今皇上,禀赋有生而知之地上等才能,体验有丰富深沉地文思,文辞与日月同辉,学识能探究自然和人世之间地关系.从前在与贵族子弟交游时,已是称职地首领.何况(现今)已经占有宇内八方,天下响应者像从风而伏、云气腾涌,怀抱珠玉之才地,摩肩接踵而来.本来下视汉魏(之作)而不屑一顾,气吞晋宋(篇什)于胸中,确实不是农民地歌谣、赶车人地议论,敢于加以品评地.我现在记录地,近乎是在街闾里巷中交流谈论,等于是谈笑而已.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一品之中,约略依照时代先后排列,不按照优劣次序来作评论解释.再者那人已经去逝,他地诗能够论定.现在地品评,不存录在世地人.连缀词句,排比事实,是只作通常地谈论.至于像那筹划国事地文书,应该凭借广博引用古事(以成其典雅庄重);叙述德行地驳议奏疏,应该尽量称引以往地功业.至于吟咏诗歌抒发性情,又何必看重运用典故?“思君如流水”,就是就眼前所见而想;“高台多悲风”,也只是即目所见地情景;“清晨登陇首”,没有典故;“明月照积雪”,岂是出于经书史籍?观察古今地佳句,多不是拼凑假借古人词句,而都是由于直接抒写.颜延之、谢庄地诗,用典更是繁多细密,在那时(诗风)受他们地影响.所以(刘宋)大明、泰始中间,诗文大几同于抄书.近来任昉、王融等,不看重文辞(本身)地奇特,(只是)争着运用无人用过地典故.从那时以来地作者,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遂使句子里没有不用典故地话,话语中没有不用典故地字,拘束补缀,损害诗文已经很厉害了.可是诗歌写得天工自然没有雕琢地,很少能碰到这样地人.文辞既然失去高明,就只会增加典故,虽然失去天才,姑且表现学问,也是一种理由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陆机地《文赋》,通达而没有褒贬;李充地《翰林论》,疏略而不切实;王微地《鸿宝》,细密而没有裁断;颜延之地论文,精细而难以读懂;挚虞地《文章志》,详细而广博丰富,很可以说是知音之言了.观这几家(地论著),都是就诗歌体裁来谈,不显示优劣.至于谢灵运收诗成集,碰到诗总是收录;张隲《文士传》,碰到文章就书写下来.诸位英俊记录地书,用意都在收录作品,未曾品评高低分别等级.我现在所记录地,只限于五言诗,虽是这样,包括古今作者,(他们地)作品大都收集殆尽,轻率地要辨明清浊,指出优劣好坏,共计一百二十人.列入这个流派中地人(按,指列入《诗品》中地人),就称为才子.至于这三品地升或降,大抵不是定论,将来要提出变置裁断,请寄托给懂诗地人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前曹植、刘桢当是文章中地圣人,陆机、谢灵运体会效法前二人地才华,研究考虑得精细深远,在千百年中,却没有听说(诗歌)声调地分辨,四声地议论.有地说前人(只是)偶然没有看见,难道是这样地吗?(我们)试着讲讲它:古时说地诗或颂,都配上音乐,所以不调节宫、商、角、徵、吕地五音就无从谐合.像“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是最好地韵律.所以“三祖”(指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地歌词,文辞有地还不工致,但韵律可以歌唱,这是注重音韵地意思,与世人讲地声调不同.现在地诗既不配合音乐,又何必采用声调呢?齐代有王融,曾经对我说:“声调跟天地一起产生,从古以来地诗人不懂得它,只有颜延之才说到韵律声调地谐和,而他地说法实际上是大错;只见范晔、谢庄很懂得它罢了.曾经要作《知音论》,没有写完.”王融最先开创,谢脁、沈约推波助澜,三位是贵族地子孙,年轻时就有作文辩论地才能.因此文士们仰慕(他们),务求(作诗运用韵律)精细严密,繁冗细微,专心一意,竞相超越,所以使得文辞多所拘谨忌讳,伤害了它地真实和美丽.我说诗歌体制,本来应该吟诵,不可滞涩,只要音调清浊相间,贯通流畅,念起来谐调流利,这就够了.至于分平上去入,那我苦于不会;(至于)蜂腰鹤膝地毛病,里巷(歌谣)就已经能够避免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思王曹植有赠弟地《赠白马王彪诗》,王粲有《七哀诗》,刘桢有“思友”地《赠徐干诗》,阮籍有《咏怀诗》,苏武有“双凫俱北飞”句地《别李陵诗》,嵇康有“双鸾匿景曜”句地《赠秀才入军诗》,张华有咏“寒夕”地《杂诗》,何晏有咏“衣单”地诗,潘岳有咏“倦暑”地诗,张协有咏“苦雨”地《杂诗》,谢灵运有《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陆机有《拟古诗》,刘琨有“感乱”地《扶风歌》,郭璞有“咏仙”地《游仙诗》,王微有咏“风月”地诗,谢灵运有咏“山泉”地诗,谢混有咏“离宴”地诗,鲍照有咏“戍边”地诗,左思有《咏史诗》,颜延之有《北使洛诗》,陶渊明有《咏贫士诗》,谢惠连有《捣衣诗》,这都是五言诗中地精警地.所以说是诗歌中地“珠泽”,文采中地“邓林”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word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
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 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蹶。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汉魏六朝散文·钟嵘·《序品》序》原文鉴赏
《汉魏六朝散文·钟嵘·《序品》序》原文鉴赏《汉魏六朝散文·钟嵘·《序品》序》原文鉴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1,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2。
照烛三才,煇丽万有3,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籍之以昭告4,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5。
昔《南风》之辞,《卿云》之颂6,厥义訢矣7。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8。
”楚谣曰:“名余曰正则9。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诗之滥觞也10。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11。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13,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13。
自王、扬、枚、马之徒14,辞赋竞爽,而吟咏靡闻15。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16,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17。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18。
东京二百载中19,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20。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21;平原兄弟,郁为文栋22。
刘桢、王粲为其羽翼23。
次有攀龙托风,自至于属车者24,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25。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26,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27,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28,贵黄老,稍尚虚谈29。
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30。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31。
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32,皆平典似《道德论》33,建安风力尽矣34。
先是郭景纯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35;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36。
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37。
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38。
元嘉中,有谢灵运39,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40,陵轹潘,左41。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42,公干,仲宣为辅43;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44;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45。
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46。
夫四言文约意广47,取效《风》、《骚》,便可多得48。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49,故云会于流俗50。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51,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52:一曰兴,二曰此,三曰赋。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原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于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于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于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于诗矣故词人作者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于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于高明无涉于文流矣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的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贵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固以瞰汉魏而不顾吞晋宋于胸中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嵘之今录庶周旋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瞻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至于谢客集诗逢诗辄张骘文士逢文即书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虽然网罗今古词文殆集轻欲辨彰清浊掎摭利病凡百二十人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变裁请寄知者尔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邪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惟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干思友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平叔衣单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邺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咏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泉叔源离宴鲍照戍边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以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翻译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译文原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夏歌曰“陶乎予心。
”楚谣曰“名予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
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
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
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
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
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
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原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於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翻译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译文原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夏歌曰“陶乎予心。
”楚谣曰“名予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
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
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
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
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
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
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原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於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
钟嵘 诗品原文+翻译
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夏歌曰:“陶乎予心。
”谣曰:“名予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
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下来到了建安年代,曹操与曹丕父子,非常爱好文辞;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曹植、曹彪兄弟,兴起成为文坛栋梁;刘桢、王粲,成为他们的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
次第有攀龙附凤,自己来做附属的,大约将要以百来计算。
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
文质兼备的兴盛,在当时是非常完备了。
钟嵘诗品序
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
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
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
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
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
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
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下来到了建安年代,曹操与曹丕父子,非常爱好文辞;曹植、曹彪兄弟,兴起成为文坛栋梁;刘桢、王粲,成为他们的羽翼。
次第有攀龙附凤,自己来做附属的,大约将要以百来计算。
文质兼备的兴盛,在当时是非常完备了。
之以后逐渐颓唐衰落,直到晋代。
太康中间,有张载、张协、张亢这“三张”,陆机、陆云这“二陆”,潘岳、潘尼这“两潘”,左思这“一左”,都突然复兴(建安的兴盛局面),继承前代王者的足迹,(是建安文坛的)风流未尽,也是诗文的中兴啊。
永嘉年间,看重黄帝、老子的学说,稍稍崇尚清谈,这时期的诗文,(述说)玄理超过它的文辞,平淡而缺少滋味。
到了东晋渡江到江南后,清谈(玄理风气)的影响像微微的波浪还在流传,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位的诗,都平淡得像《道德论》,建安文学的风力丧尽了,在此之前,郭璞运用(他)俊逸的才华,变革创新诗歌的体载;刘琨依恃(他)清新刚健的气势,辅佐成就了诗歌的美感。
然而,他们(按,指“孙绰、许询、恒、庾诸公”)的人多,我们(按,指郭璞、刘琨)人少,没有能够改变世俗的文风。
钟嵘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译文序[1]原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2]。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3]。
灵祗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4]。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5]。
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1]在考索本中,这是作为全书的总序,同本传。
中品、下品另有序。
此格式与其他各本均不同。
退翁本、顾氏本、吟窗本等均以本篇为上品序。
中品序、下品序则与考索本同。
《历代诗话》本(一下简称历代本)将本篇与中品序、下品序合为一篇,置于全书之前,作为全书的总序。
[2]“气”是我国古代哲学用语,有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不同理解。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认为宇宙间最早只有元气,天地万物都统一于气。
气的变动引起一切事物的变动。
如《国语·周语》说:“夫天地之气不是其序,若过其序,民之乱也。
阳伏而不能出,阴伏而不能烝,于是有地震。
今三山实震,是阳失其所而镇阴也。
”钟嵘在这里所说的“气”,当时用的后一种唯物主义的理解。
这四句说明诗歌与“物”即客观现实生活的关系,认为诗歌根源于客观现实生活。
《礼记·乐记》最早表述了这种朴素唯物主义的文艺观点:“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
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以后刘勰《文心雕龙·明诗》也继承了这个观点:“人禀七情,应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
”又《物色》:“春秋代序,阴阳惨舒,物色之动,心亦摇焉。
……岁有其物,物有其容;情以物迁,辞以情发。
一叶且或迎意,虫声有足引心。
况清风与明月同夜,白日与春林共朝哉!”[3]烛:照。
三才:指天、地、人。
见《易·系辞下》。
晖丽:光采照耀。
左思《蜀都赋》:“符彩彪炳,晖丽灼烁。
”万有:万物。
颜延之《归鸿》诗:“万有皆同春。
”[4]灵袛:天地。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word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word钟嵘《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
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
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 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蹶。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南朝钟嵘《诗品序》选段翻译及赏析
南朝钟嵘《诗品序》选段翻译及赏析原文:《诗品序》选段南朝·钟嵘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
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
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
或骨横朔野,或魂逐飞蓬。
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
塞客衣单,孀闺泪尽。
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
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
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
”翻译: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人有感于四季节令气候并把它表现在诗歌里。
在美好的集会时用诗来表现亲近愉悦,离开群体用诗来表达哀怨。
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嫔妃辞别宫廷,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佩印辞官离朝,一去不返;女子有扬起蛾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激荡人的心灵,如果不铺陈诗句还能用什么来抒发他的情义?如果不放声歌唱还能用什么来舒展他的情怀?所以说:诗可以结交朋友,可以怨刺不平。
使处境困难地位卑贱的人容易安心,使隐居避世的人消除苦闷,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
赏析:这篇序言是钟嵘诗歌批评的理论纲领,文中就诗歌的发生和功用、诗歌审美标准等问题加以论述,鲜明地体现了钟嵘的文学思想。
钟嵘认为诗歌是诗人受到客观事物感召的产物。
《诗品序》认为:“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人的思想感情受外界环境影响,有所感触,将其抒发出来,就产生了诗歌。
钟嵘突破了秦汉“诗言志”传统,着眼于诗歌对于个人的审美愉悦作用,是魏晋以来文学自觉的反映。
不同于传统的“六义”说,钟嵘创造性地提出“三义”说,认为“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钟嵘对“兴”“比”“赋”这三“义”重新进行了界定,将“兴”定义为“文已尽而意有余”,“比”定义为“因物喻志”,“赋”定义为“直书其事,寓言写物”。
钟嵘认为,只有“弘斯三义,酌而用之”,即将三者紧密联系起来,才能产生“咏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的艺术效果。
钟嵘《诗品序》笺释一则
钟嵘《诗品序》笺释一则钟嵘,字鲁励,号阳春,号又文,唐代江州婺源县(现江西省乐安县)人,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盛唐诗人之一,名香梁之健。
钟嵘的诗,以抒发生活的热情、饱满的意蕴而见长,能用细腻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情感,既可以抒情涤磨人的心灵,又可以写出生动的市侩题材。
他的诗歌创作,大多以原创主题为主,深入浅出,把思想融入文字,使文章更为有力。
他最擅长的文体,是诗词品笺。
其中有大量名篇,如《宿桃源诗品序》,是钟嵘为宿建德王谢诗专著,包括《百草园》、《桃源记》、《咏史》、《状元笺》等共30篇,描绘了金沙江畔、苗河源头的自然景观和渔夫、牧童等生活片段,临摹自然,结合传统文化,形成了流行唐诗,且深受人们喜爱。
此次我们要笺释的,正是《宿桃源诗品序》中的一篇,《状元笺》。
这篇诗以描绘婺源古镇桃源为主要内容,写景细腻,充满了浓浓的怀旧之情。
诗中描写的桃源县,绵延千里,碧江山,青山绿水,淳朴的乡野,桃花盈满了大地的每一角落,渔舟穿过明月河,雁阵飞过湖面,梅花娇艳地盛开,人们相聚谈天说地,仿佛又回到了故乡。
该诗中最突出的一句,要数“平沙犹记状元日”,平沙大概指的是桃源古镇的沙洲,钟嵘版画也有描绘,让我们一窥当时的景象,“状元日”可能指的是明清状元及状元考试的举行日子,人们欢聚一堂,观赏状元登台,分赠地位,观众们起立膜拜,庆祝起来,这一景象是钟嵘所亲身体验的,也是他此次把此时此景象融入诗中,形象地表达了一种怀旧之情。
钟嵘笔下的景,不单是景,更是情。
他看见一片景,却看到一片心。
他把家乡的欢声笑语注入文字,把心里的思念灌满每一句诗,在抒情的旅程中,与自己的灵魂混合在一起,将情感充分表达出来,就如他的诗中“两树细芳半绿意,落红春犹满河畔”,在清新的空气中,缠绵起来,一种悠闲愉悦,一种深情让人沉醉。
诗歌,总有一面镜子把月亮映照出来,让人看到了作者心中的思念与情感。
钟嵘时期的江湖,古镇桃源,成为钟嵘怀旧之情最明显的地方,他用文字浸润了一片片碧绿,淳朴的乡野,用心灵点滴一份份古香古色,将故乡的景物与自己的思念交融在一起,把情意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温馨的深情。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翻译
钟嵘《诗品序》原文与译文原文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只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夏歌曰“陶乎予心。
”楚谣曰“名予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
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
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
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
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
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原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
尔后陵迟衰微,迄於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
钟嵘《诗品序》原文及译文原文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夏歌曰:“郁陶乎予心”,楚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诗人之风,顿已缺丧.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尔后陵迟衰微,迄于有晋.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干、仲宣为辅;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习焉.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於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骨横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反.女有扬蛾入宠,再盼倾国.凡斯种种,感荡心灵,非陈诗何以展其义?非长歌何以骋其情?故曰:“诗可以群,可以怨.”使穷贱易安,幽居靡闷,莫尚於诗矣.故词人作者,罔不爱好.今之士俗,斯风炽矣.才能胜衣,甫就小学,必甘心而驰骛焉.於是庸音杂体,人各为容.至使膏腴子弟,耻文不逮.终朝点缀,分夜呻吟,独观谓为警策,众睹终沦平钝.次有轻薄之徒,笑曹、刘为古拙,谓鲍照羲皇上人,谢朓今古独步.而师鲍照,终不及“日中市朝满”;学谢朓,劣得“黄鸟度青枝”.徒自弃于高明,无涉于文流矣.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观王公缙绅之士,每博论之余,何尝不以诗为口实,随其嗜欲,商榷不同.淄渑并泛,朱紫相夺,喧议竞起,准地无依.近彭城刘士章,俊赏之士,疾其淆乱,欲为当世诗品,口陈标榜,其文未遂,感而作焉.昔九品论人,七略裁士,校以贵实,诚多未值.至若诗之为技,较尔可知,以类推之,殆均博弈.方今皇帝资生知之上才,体沉郁之幽思,文丽日月,赏究天人,昔在贵游,已为称首.况八纮既奄,风靡云蒸,抱玉者联肩,握珠者踵武.固以瞰汉、魏而不顾,吞晋、宋于胸中.谅非农歌辕议,敢致流别.嵘之今录,庶周旋于闾里,均之于谈笑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品之中,略以世代为先后,不以优劣为诠次.又其人既往,其文克定,今所寓言,不录存者.夫属词比事,乃为通谈.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思君如流水”,既是即目;“高台多悲风”,亦惟所见;“清晨登陇首”,羌无故实;“明月照积雪”,讵出经史.观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颜延、谢庄,尤为繁密,于时化之.故大明、泰始中,文章殆同书抄.近任昉、王元长等,词不贵奇,竞须新事,尔来作者,浸以成俗.遂乃句无虚语,语无虚字,拘挛补衲,蠹文已甚.但自然英旨,罕值其人.词既失高,则宜加事义,虽谢天才,且表学问,亦一理乎!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陆机《文赋》,通而无贬;李充《翰林》,疏而不切;王微《鸿宝》,密而无裁;颜延论文,精而难晓;挚虞《文志》,详而博瞻,颇曰知言:观斯数家,皆就谈文体,而不显优劣.至於谢客集诗,逢诗辄取;张骘《文士》,逢文即书.诸英志录,并义在文,曾无品第.嵘今所录,止乎五言.虽然,网罗今古,词文殆集,轻欲辨彰清浊,掎摭利病,凡百二十人.预此宗流者,便称才子.至斯三品升降,差非定制,方申变裁,请寄知者尔.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昔曹、刘殆文章之圣,陆、谢为体贰之才,锐精研思,千百年中,而不闻宫商之辨,四声之论.或谓前达偶然不见,岂其然乎?尝试言之:古曰诗颂,皆被之金竹,故非调五音无以谐会.若“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为韵之首.故三祖之词,文或不工,而韵入歌唱,此重音韵之义也,与世之言宫商异矣.今既不被管弦,亦何取于声律邪?齐有王元长者,尝谓余云:“宫商与二仪俱生,自古词人不知之,惟颜宪子乃云律吕音调,而其实大谬;唯见范晔、谢庄颇识之耳.尝欲进《知音论》,未就.”王元长创其首,谢朓、沈约扬其波,三贤或贵公子孙,幼有文辩.于是士流景慕,务为精密,襞积细微,专相陵架,故使文多拘忌,伤其真美.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则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思“赠弟”,仲宣《七哀》,公干“思友”,阮籍《咏怀》,子卿“双凫”,叔夜“双鸾”,茂先“寒夕”,平叔“衣单”,安仁“倦暑”,景阳“苦雨”,灵运《邺中》,士衡《拟古》,越石“感乱”,景纯“咏仙”,王微“风月”,谢客“山泉”,叔源“离宴”,鲍照“戍边”,太冲《咏史》,颜延“入洛”,陶公《咏贫》之制,惠连《捣衣》之作,斯皆五言之警策者也.所以谓篇章之珠泽,文彩之邓林.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地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能够)感动天地鬼神地,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前《南风歌》地歌词,《卿云歌》地颂词,它们地意义是深远地.夏代地《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地心”,楚国地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地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地起头啊.到了汉朝地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地(这种)体式了.古诗地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地难以详考,推究它地文体,本是西汉时地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地首创啊.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诗人(创作诗歌)地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下来到了建安年代,曹操与曹丕父子,非常爱好文辞;曹植、曹彪兄弟,兴起成为文坛栋梁;刘桢、王粲,成为他们地羽翼.次第有攀龙附凤,自己来做附属地,大约将要以百来计算.文质兼备地兴盛,在当时是非常完备了.之以后逐渐颓唐衰落,直到晋代.太康中间,有张载、张协、张亢这“三张”,陆机、陆云这“二陆”,潘岳、潘尼这“两潘”,左思这“一左”,都突然复兴(建安地兴盛局面),继承前代王者地足迹,(是建安文坛地)风流未尽,也是诗文地中兴啊.永嘉年间,看重黄帝、老子地学说,稍稍崇尚清谈,这时期地诗文,(述说)玄理超过它地文辞,平淡而缺少滋味.到了东晋渡江到江南后,清谈(玄理风气)地影响像微微地波浪还在流传,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位地诗,都平淡得像《道德论》,建安文学地风力丧尽了,在此之前,郭璞运用(他)俊逸地才华,变革创新诗歌地体载;刘琨依恃(他)清新刚健地气势,辅佐成就了诗歌地美感.然而,他们(按,指“孙绰、许询、恒、庾诸公”)地人多,我们(按,指郭璞、刘琨)人少,没有能够改变世俗地文风.到了义熙中间,谢混文采熠熠地继续创作.刘宋元嘉中间,有一位谢灵运,文才高峻,辞藻丰赡,作品富丽艳逸,难以追踪,确实已经包含和超越刘琨、郭璞,压倒潘岳、左思.所以知道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文学地俊杰,刘桢、王粲是辅佐;陆机是太康文学地精英,潘岳,张协是辅佐;谢灵运是元嘉文学地雄才,颜延之是辅佐:这些都是五言诗首要地作者,文词闻名于世地诗人.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言诗字数少而意思多,效法《国风》、《离骚》,就可以摹仿其大概,(但诗人们)往往苦于文字(用得)多而意思(表达)少,所以世人很少学习它.五言诗在诗体中居重要地位,是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地,所以说合于世俗之人地口味.(这)难道不是因为(它)指陈事理,塑造形象,尽情抒情,描写事物,最是详尽切当地吗?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会它地人余味无穷,听到它地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地最高地境界啊.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就没有归宿,有芜乱散漫地拖累了.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四季地节令气候给人地感触表现在诗歌里地.好地集会寄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地妾媵辞别宫廷,有地尸骨横在北方地荒野,魂魄追逐着飞去地蓬蒿;有地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地气氛雄起于边地;在边关地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地妇女眼泪哭尽;有地士人解下配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姿色动人),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地情义?不用长篇地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地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使得穷贱地人容易安心,隐居避世地人没有苦闷地,(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地了.所以诗人作者,没有不爱好(作诗)地.现在地士子俗人,(作诗)这种风气是很炽烈了.刚刚才能禁得住穿大人地衣服,就开始学习文字,(并且)一定心甘情愿地为写诗奔忙.因此平庸地声音,杂乱地体裁(地“诗”),(却)人人自认为容貌可人.以至于使富家子弟,以(作诗)文采不如人为耻辱,夜以继日地点缀文辞,吟哦词句,独自观赏,自认为精妙绝伦,众人观看,终究沦落为驽钝平常.其次有轻薄地人,嘲笑曹植、刘桢地诗古旧笨拙,说鲍照是伏羲时代以上地人(其诗格调高古),谢脁今古无人可比(其诗雄视千古).可是效法鲍照,终于比不上“日中市朝满”;学习谢脁,(只能)低劣地学到“黄鸟度青枝”.徒然自己被高明抛弃,与文人一流毫无关涉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观察王公和士大夫之流,每每在广谈博论之余,何尝不借诗作谈话形式,随着他们地爱好,商讨不同意见.像淄水和渑水一起泛滥混合,像紫色和红色互相混杂改变,各种意见竞相喧哗争论,无法用正确地标准分清辨别.近来彭城人刘绘,是高明地(诗歌)鉴赏家,嫌恨诗界地混乱,要作当代地《诗品》,口里说出了(许多对诗歌地)品评,(只是)他地著作没有完成,(虽然如此)也是有感而作地呀.从前班固论人,分为九等,刘歆评论士人作者,分为《七略》,依循名称以考究事实,确实有许多是不恰当地.至于写诗地技巧(地高下),明显是可以知晓地,按类来推求,大概同评论赌博下棋地胜负(那样可以明白知晓).当今皇上,禀赋有生而知之地上等才能,体验有丰富深沉地文思,文辞与日月同辉,学识能探究自然和人世之间地关系.从前在与贵族子弟交游时,已是称职地首领.何况(现今)已经占有宇内八方,天下响应者像从风而伏、云气腾涌,怀抱珠玉之才地,摩肩接踵而来.本来下视汉魏(之作)而不屑一顾,气吞晋宋(篇什)于胸中,确实不是农民地歌谣、赶车人地议论,敢于加以品评地.我现在记录地,近乎是在街闾里巷中交流谈论,等于是谈笑而已. 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在一品之中,约略依照时代先后排列,不按照优劣次序来作评论解释.再者那人已经去逝,他地诗能够论定.现在地品评,不存录在世地人.连缀词句,排比事实,是只作通常地谈论.至于像那筹划国事地文书,应该凭借广博引用古事(以成其典雅庄重);叙述德行地驳议奏疏,应该尽量称引以往地功业.至于吟咏诗歌抒发性情,又何必看重运用典故?“思君如流水”,就是就眼前所见而想;“高台多悲风”,也只是即目所见地情景;“清晨登陇首”,没有典故;“明月照积雪”,岂是出于经书史籍?观察古今地佳句,多不是拼凑假借古人词句,而都是由于直接抒写.颜延之、谢庄地诗,用典更是繁多细密,在那时(诗风)受他们地影响.所以(刘宋)大明、泰始中间,诗文大几同于抄书.近来任昉、王融等,不看重文辞(本身)地奇特,(只是)争着运用无人用过地典故.从那时以来地作者,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遂使句子里没有不用典故地话,话语中没有不用典故地字,拘束补缀,损害诗文已经很厉害了.可是诗歌写得天工自然没有雕琢地,很少能碰到这样地人.文辞既然失去高明,就只会增加典故,虽然失去天才,姑且表现学问,也是一种理由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陆机地《文赋》,通达而没有褒贬;李充地《翰林论》,疏略而不切实;王微地《鸿宝》,细密而没有裁断;颜延之地论文,精细而难以读懂;挚虞地《文章志》,详细而广博丰富,很可以说是知音之言了.观这几家(地论著),都是就诗歌体裁来谈,不显示优劣.至于谢灵运收诗成集,碰到诗总是收录;张隲《文士传》,碰到文章就书写下来.诸位英俊记录地书,用意都在收录作品,未曾品评高低分别等级.我现在所记录地,只限于五言诗,虽是这样,包括古今作者,(他们地)作品大都收集殆尽,轻率地要辨明清浊,指出优劣好坏,共计一百二十人.列入这个流派中地人(按,指列入《诗品》中地人),就称为才子.至于这三品地升或降,大抵不是定论,将来要提出变置裁断,请寄托给懂诗地人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前曹植、刘桢当是文章中地圣人,陆机、谢灵运体会效法前二人地才华,研究考虑得精细深远,在千百年中,却没有听说(诗歌)声调地分辨,四声地议论.有地说前人(只是)偶然没有看见,难道是这样地吗?(我们)试着讲讲它:古时说地诗或颂,都配上音乐,所以不调节宫、商、角、徵、吕地五音就无从谐合.像“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是最好地韵律.所以“三祖”(指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地歌词,文辞有地还不工致,但韵律可以歌唱,这是注重音韵地意思,与世人讲地声调不同.现在地诗既不配合音乐,又何必采用声调呢?齐代有王融,曾经对我说:“声调跟天地一起产生,从古以来地诗人不懂得它,只有颜延之才说到韵律声调地谐和,而他地说法实际上是大错;只见范晔、谢庄很懂得它罢了.曾经要作《知音论》,没有写完.”王融最先开创,谢脁、沈约推波助澜,三位是贵族地子孙,年轻时就有作文辩论地才能.因此文士们仰慕(他们),务求(作诗运用韵律)精细严密,繁冗细微,专心一意,竞相超越,所以使得文辞多所拘谨忌讳,伤害了它地真实和美丽.我说诗歌体制,本来应该吟诵,不可滞涩,只要音调清浊相间,贯通流畅,念起来谐调流利,这就够了.至于分平上去入,那我苦于不会;(至于)蜂腰鹤膝地毛病,里巷(歌谣)就已经能够避免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陈思王曹植有赠弟地《赠白马王彪诗》,王粲有《七哀诗》,刘桢有“思友”地《赠徐干诗》,阮籍有《咏怀诗》,苏武有“双凫俱北飞”句地《别李陵诗》,嵇康有“双鸾匿景曜”句地《赠秀才入军诗》,张华有咏“寒夕”地《杂诗》,何晏有咏“衣单”地诗,潘岳有咏“倦暑”地诗,张协有咏“苦雨”地《杂诗》,谢灵运有《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陆机有《拟古诗》,刘琨有“感乱”地《扶风歌》,郭璞有“咏仙”地《游仙诗》,王微有咏“风月”地诗,谢灵运有咏“山泉”地诗,谢混有咏“离宴”地诗,鲍照有咏“戍边”地诗,左思有《咏史诗》,颜延之有《北使洛诗》,陶渊明有《咏贫士诗》,谢惠连有《捣衣诗》,这都是五言诗中地精警地.所以说是诗歌中地“珠泽”,文采中地“邓林”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南北朝钟嵘《<诗品>序》“故诗有三义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
南北朝钟嵘《<诗品>序》)“故诗有三义焉”文言文阅读理解及译文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节选自钟嵘《<诗品>序》)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4处)2.我国古代的文学批评名著除了钟嵘的《诗品》,还有刘勰的《____》、__的《典论·论文》等。
3.根据材料,概括钟嵘关于诗歌创作的主张。
【答案】1.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2.《文心雕龙》曹丕3.内在的风力与外在的丹采应同等重视;比兴和赋应结合使用。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断句能力是文言文阅读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断句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文段,把握语段的基本意思,然后充分利用各种标志词及句式特点断句。
首先,本句的大意是,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味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
其次关注句子中的名词,因为它在句子中多作主语和宾语,是可断句的地方,比如句中的“风力”“丹彩”等。
还可根据句式的对称来考虑,如“干之以风力”与“润之以丹彩”,“味之者无极”与“闻之者动心”等,对称结构中间要断开。
2.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积累。
文学常识,主要考查一些名家作品知识,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习惯。
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
本题考文学常识,这需要平时作适当的积累,并作一些分类归纳。
比如说做本题时应注意这题中的“六义”,不要同“六艺”相混同。
3.本题考查概括并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解答此类题目,要读懂题干,分析概括作品内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文本的思想内涵,再进行概括、评价。
《诗品》全文钟嵘(梁)著
《诗品》全文钟嵘(梁)著《诗品》全文钟嵘(梁)著《诗品序》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
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
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
夏歌曰:“陶乎予心。
”谣曰:“名予曰正则。
”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
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
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
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
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一人而已。
诗人之风,顿已缺丧。
东京二百载中,惟有班固《咏史》,质木无文。
降及建安,曹公父子笃好斯文,平原兄弟郁为文栋,刘桢、王粲为其羽翼。
次有攀龙托凤,自致於属车者,盖将百计。
彬彬之盛,大备於时矣。
尔後陵迟衰微,迄於有晋。
太康中,三张、二陆、两潘、一左,勃尔复兴,踵武前王,风流未沫,亦文章之中兴也。
永嘉时,贵黄、老,稍尚虚谈。
於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
爰及江表,微波尚传,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建安风力尽矣。
先是郭景纯用俊上之才,变创其体。
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厥美。
然彼众我寡,未能动俗。
逮义熙中,谢益寿斐然继作。
元嘉中,有谢灵运,才高词盛,富艳难踪,固已含跨刘、郭,陵轹潘、左。
故知陈思为建安之杰,公幹、仲宣为辅。
陆机为太康之英,安仁、景阳为辅。
谢客为元嘉之雄,颜延年为辅。
斯皆五言之冠冕,文词之命世也。
夫四言,文约意广,取效《风》、《骚》,便可多得。
每苦文繁而意少,故世罕習焉。
五言居文词之要,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故云会於流俗。
岂不以指事造形,穷情写物,最为详切者耶?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
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
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幹之以风力,润之以丹彩,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
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
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钟嵘《詩品序》译文气候变动着景物,景物感动着人心,所以使人的性情摇荡,并表现于舞蹈歌唱上。
它照耀着天、地、人,使万物显现着光辉美丽,上天之神依待它接受祭祀,幽冥之灵依待它昭明祷告。
(能够)感动天地鬼神的,没有什么是比诗歌更接近了。
从前《南风歌》的歌词,《卿云歌》的颂词,它们的意义是深远的。
夏代的《五子之歌》说"忧郁啊我的心",楚国的歌谣《离骚》说"给我取名叫正则",虽然诗的体制还不全备,然而是五言诗的起头啊。
到了汉朝的李陵,开始创作五言诗的(这种)体式了。
古诗的时代渺茫遥远,诗人和时代的难以详考,推究它的文体,本是西汉时的制作,不是周代衰弱时的首创啊。
自王褒、扬雄、枚乘、司马相如一班人,(都只以)辞赋竞相取胜,而诗歌之作还没有听说过。
从李陵到班婕妤,约百年之间,只有一位女作家(班婕妤),也只有(李陵)一位诗人罢了。
诗人(创作诗歌)的风气,顿时缺少丧失了。
东汉二百年中,只有班固《咏史》诗,(但)质朴而无文采。
下来到了建安年代,曹操与曹丕父子,非常爱好文辞;曹植、曹彪兄弟,兴起成为文坛栋梁;刘桢、王粲,成为他们的羽翼。
次第有攀龙附凤,自己来做附属的,大约将要以百来计算。
文质兼备的兴盛,在当时是非常完备了。
之以后逐渐颓唐衰落,直到晋代。
太康中间,有张载、张协、张亢这"三张",陆机、陆云这"二陆",潘岳、潘尼这"两潘",左思这"一左",都突然复兴(建安的兴盛局面),继承前代王者的足迹,(是建安文坛的)风流未尽,也是诗文的中兴啊。
永嘉年间,看重黄帝、老子的学说,稍稍崇尚清谈,这时期的诗文,(述说)玄理超过它的文辞,平淡而缺少滋味。
到了东晋渡江到江南后,清谈(玄理风气)的影响像微微的波浪还在流传,孙绰、许询、恒温、庾亮诸位的诗,都平淡得像《道德论》,建安文学的风力丧尽了,在此之前,郭璞运用(他)俊逸的才华,变革创新诗歌的体载;刘琨依恃(他)清新刚健的气势,辅佐成就了诗歌的美感。
然而,他们(按,指"孙绰、许询、恒、庾诸公")的人多,我们(按,指郭璞、刘琨)人少,没有能够改变世俗的文风。
到了义熙中间,谢混文采熠熠地继续创作。
刘宋元嘉中间,有一位谢灵运,文才高峻,辞藻丰赡,作品富丽艳逸,难以追踪,确实已经包含和超越刘琨、郭璞,压倒潘岳、左思。
所以知道陈思王曹植是建安文学的俊杰,刘桢、王粲是辅佐;陆机是太康文学的精英,潘岳,张协是辅佐;谢灵运是元嘉文学的雄才,颜延之是辅佐:这些都是五言诗首要的作者,文词闻名于世的诗人。
四言诗字数少而意思多,效法《国风》、《离骚》,就可以摹仿其大概,(但诗人们)往往苦于文字(用得)多而意思(表达)少,所以世人很少学习它。
五言诗在诗体中居重要地位,是众多诗歌中最有滋味的,所以说合于世俗之人的口味。
(这)难道不是因为(它)指陈事理,塑造形象,尽情抒情,描写事物,最是详尽切当的吗?所以诗有三种表现方法:一叫"兴",二叫"比",三叫"赋"。
文辞已经完了意思还有余,是"兴";借物来比喻情志,是"比";直接描写事实,写物而寓意于言,是赋。
扩大这三种表现手法,斟酌地采用它们,用风骨来强化它,用文采来润饰它,使得体会它的人余味无穷,听到它的人动心不已,这是诗中的最高的境界啊。
如果专用比兴手法,弊病在用意太深,用意太深,文辞就滞涩。
如果专用赋法,弊病在用意浮浅,用意浮浅,文辞就松散,(甚至于)嬉戏而造成(文意)流移不定,文辞就没有归宿,有芜乱散漫的拖累了。
至于那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酷寒,这是四季的节令气候给人的感触表现在诗歌里的。
好的集会寄诗来寓托亲情,离开群体依托诗来表达怨恨。
至于楚国臣子离开国都,汉朝的妾媵辞别宫廷,有的尸骨横在北方的荒野,魂魄追逐着飞去的蓬蒿;有的扛着戈矛出外守卫,战斗的气氛雄起于边地;在边关的客子衣裳单薄,闺中寡居的妇女眼泪哭尽;有的士人解下配印辞官离朝,一离去就忘掉回来;女子有扬起娥眉,入宫受宠,再次顾盼(姿色动人),倾国倾城:所有这种种(情景),感动心灵,不作诗用什么来舒展它的情义?不用长篇的歌咏用什么来畅抒它的情怀?所以(孔子)说:"诗可以(使人)合群,可以(抒发)怨恨。
"使得穷贱的人容易安心,隐居避世的人没有苦闷的,(要想如此)没有比诗更好的了。
所以诗人作者,没有不爱好(作诗)的。
现在的士子俗人,(作诗)这种风气是很炽烈了。
刚刚才能禁得住穿大人的衣服,就开始学习文字,(并且)一定心甘情愿地为写诗奔忙。
因此平庸的声音,杂乱的体裁(的"诗"),(却)人人自认为容貌可人。
以至于使富家子弟,以(作诗)文采不如人为耻辱,夜以继日地点缀文辞,吟哦词句,独自观赏,自认为精妙绝伦,众人观看,终究沦落为驽钝平常。
其次有轻薄的人,嘲笑曹植、刘桢的诗古旧笨拙,说鲍照是伏羲时代以上的人(其诗格调高古),谢脁今古无人可比(其诗雄视千古)。
可是效法鲍照,终于比不上"日中市朝满";学习谢脁,(只能)低劣地学到"黄鸟度青枝"。
徒然自己被高明抛弃,与文人一流毫无关涉了。
观察王公和士大夫之流,每每在广谈博论之余,何尝不借诗作谈话形式,随着他们的爱好,商讨不同意见。
像淄水和渑水一起泛滥混合,像紫色和红色互相混杂改变,各种意见竞相喧哗争论,无法用正确的标准分清辨别。
近来彭城人刘绘,是高明的(诗歌)鉴赏家,嫌恨诗界的混乱,要作当代的《诗品》,口里说出了(许多对诗歌的)品评,(只是)他的著作没有完成,(虽然如此)也是有感而作的呀。
从前班固论人,分为九等,刘歆评论士人作者,分为《七略》,依循名称以考究事实,确实有许多是不恰当的。
至于写诗的技巧(的高下),明显是可以知晓的,按类来推求,大概同评论赌博下棋的胜负(那样可以明白知晓)。
当今皇上,禀赋有生而知之的上等才能,体验有丰富深沉的文思,文辞与日月同辉,学识能探究自然和人世之间的关系。
从前在与贵族子弟交游时,已是称职的首领。
何况(现今)已经占有宇内八方,天下响应者像从风而伏、云气腾涌,怀抱珠玉之才的,摩肩接踵而来。
本来下视汉魏(之作)而不屑一顾,气吞晋宋(篇什)于胸中,确实不是农民的歌谣、赶车人的议论,敢于加以品评的。
我现在记录的,近乎是在街闾里巷中交流谈论,等于是谈笑而已。
在一品之中,约略依照时代先后排列,不按照优劣次序来作评论解释。
再者那人已经去逝,他的诗能够论定。
现在的品评,不存录在世的人。
连缀词句,排比事实,是只作通常的谈论。
至于像那筹划国事的文书,应该凭借广博引用古事(以成其典雅庄重);叙述德行的驳议奏疏,应该尽量称引以往的功业。
至于吟咏诗歌抒发性情,又何必看重运用典故?"思君如流水",就是就眼前所见而想;"高台多悲风",也只是即目所见的情景;"清晨登陇首",没有典故;"明月照积雪",岂是出于经书史籍?观察古今的佳句,多不是拼凑假借古人词句,而都是由于直接抒写。
颜延之、谢庄的诗,用典更是繁多细密,在那时(诗风)受他们的影响。
所以(刘宋)大明、泰始中间,诗文大几同于抄书。
近来任昉、王融等,不看重文辞(本身)的奇特,(只是)争着运用无人用过的典故。
从那时以来的作者,逐渐形成了一种习俗,遂使句子里没有不用典故的话,话语中没有不用典故的字,拘束补缀,损害诗文已经很厉害了。
可是诗歌写得天工自然没有雕琢的,很少能碰到这样的人。
文辞既然失去高明,就只会增加典故,虽然失去天才,姑且表现学问,也是一种理由吧!陆机的《文赋》,通达而没有褒贬;李充的《翰林论》,疏略而不切实;王微的《鸿宝》,细密而没有裁断;颜延之的论文,精细而难以读懂;挚虞的《文章志》,详细而广博丰富,很可以说是知音之言了。
观这几家(的论著),都是就诗歌体裁来谈,不显示优劣。
至于谢灵运收诗成集,碰到诗总是收录;张隲《文士传》,碰到文章就书写下来。
诸位英俊记录的书,用意都在收录作品,未曾品评高低分别等级。
我现在所记录的,只限于五言诗,虽是这样,包括古今作者,(他们的)作品大都收集殆尽,轻率地要辨明清浊,指出优劣好坏,共计一百二十人。
列入这个流派中的人(按,指列入《诗品》中的人),就称为才子。
至于这三品的升或降,大抵不是定论,将来要提出变置裁断,请寄托给懂诗的人吧。
从前曹植、刘桢当是文章中的圣人,陆机、谢灵运体会效法前二人的才华,研究考虑得精细深远,在千百年中,却没有听说(诗歌)声调的分辨,四声的议论。
有的说前人(只是)偶然没有看见,难道是这样的吗?(我们)试着讲讲它:古时说的诗或颂,都配上音乐,所以不调节宫、商、角、徵、吕的五音就无从谐合。
像"置酒高堂上","明月照高楼",是最好的韵律。
所以"三祖"(指魏武帝曹操、魏文帝曹丕、魏明帝曹叡)的歌词,文辞有的还不工致,但韵律可以歌唱,这是注重音韵的意思,与世人讲的声调不同。
现在的诗既不配合音乐,又何必采用声调呢?齐代有王融,曾经对我说:"声调跟天地一起产生,从古以来的诗人不懂得它,只有颜延之才说到韵律声调的谐和,而他的说法实际上是大错;只见范晔、谢庄很懂得它罢了。
曾经要作《知音论》,没有写完。
"王融最先开创,谢脁、沈约推波助澜,三位是贵族的子孙,年轻时就有作文辩论的才能。
因此文士们仰慕(他们),务求(作诗运用韵律)精细严密,繁冗细微,专心一意,竞相超越,所以使得文辞多所拘谨忌讳,伤害了它的真实和美丽。
我说诗歌体制,本来应该吟诵,不可滞涩,只要音调清浊相间,贯通流畅,念起来谐调流利,这就够了。
至于分平上去入,那我苦于不会;(至于)蜂腰鹤膝的毛病,里巷(歌谣)就已经能够避免了。
陈思王曹植有赠弟的《赠白马王彪诗》,王粲有《七哀诗》,刘桢有"思友"的《赠徐干诗》,阮籍有《咏怀诗》,苏武有"双凫俱北飞"句的《别李陵诗》,嵇康有"双鸾匿景曜"句的《赠秀才入军诗》,张华有咏"寒夕"的《杂诗》,何晏有咏"衣单"的诗,潘岳在咏"倦暑"的诗,张协有咏"苦雨"的《杂诗》,谢灵运有《拟魏太子邺中集诗》,陆机有《拟古诗》,刘琨有"感乱"的《扶风歌》,郭璞有"咏仙"的《游仙诗》,王微有咏"风月"的诗,谢灵运有咏"山泉"的诗,谢混有咏"离宴"的诗,鲍照有咏"戍边"的诗,左思有《咏史诗》,颜延之有《北使洛诗》,陶渊明有《咏贫士诗》,谢惠连有《捣衣诗》,这都是五言诗中的精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