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2)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2)(一)缺血心肌的代谢障碍主要表现为对氧的利用能力受限,有氧代谢严重受损。
在缺血进入不可逆阶段再灌注时,氧的利用并不增加,心肌只能利用运至心肌的氧的17%。
氧的利用能力受限与缺血及再灌注所致线粒体受损有关。
(二)ATP合成的前身物质(腺苷、肌苷、次黄嘌呤等)在再灌时被冲洗出去,使心肌失去再合成高能磷酸化合物的物质基础。
实验证明在再灌注液中补充肌苷或谷氨酸能促进ATP的合成及心功能的恢复。
3.线粒体膜发生氧自由基诱发的脂质过氧化反应使线体受损。
线粒体膜富有磷脂,线粒体在缺氧时又是产生自由基的场所,因此极易引起膜脂过氧化使线粒体功能障碍。
五、自由基的作用自由基(free radical)是具有一个不配对电子的原子和原子团的总称。
由氧诱发的自由基称为氧自由基或活性氧,如超氧阴离子(OOH・)及单线态氧(1O2,激发态放出一个光子)等非2)、羟自由基(脂性自由基。
H2O2非自身基,但也是一种氧化作用很强的活性氧。
氧自由基与多聚不饱和脂肪酸作用后生成的中间代谢产物烷自由基(L・)、烷氧基(LO・)、烷过氧基(LOO・)等属于脂性自由基。
氧自由基和脂性自由基的性质极为活泼,易于失去电子(氧化)或夺取电子(还原),特别是其氧化作用强,故具有强烈的引发脂质过氧化的作用。
在生理情况下,氧通常是通过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接受4个电子还原成水,同时释放能量,但也有1~2%的氧接受一个电子生成O2,或再接受一个电子生成H2O2。
但由于细胞内存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 ismutase, 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rtathione peroxidase,GSH-PX)等抗氧化酶类可以及时清除它们,所以对机体并无有害影响。
在病理条件下,由于活性氧产生的过多或抗氧化酶类活性下降,则可引发链式脂质过氧化反应损伤细胞膜系并进而使细胞死亡。
(一)细胞内氧自由基的生成分子氧在线粒体细胞色素氧化酶系统中接受一个电子而被还原生成O2。
缺血再灌注损伤PPT课件
细胞凋亡与坏死
总结词
细胞凋亡与坏死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两种主要细胞死亡方式,它们会导致组织结构和功能的丧失。
详细描述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细胞凋亡与坏死被触发。细胞凋亡是程序性死亡过程,涉及一系列基因和蛋白 的激活。坏死则是细胞因能量耗竭和膜通透性改变而发生的细胞死亡。这两种细胞死亡方式都会导致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丧失,进而引发组织损伤和器官功能障碍。
细胞因子治疗
通过注射细胞因子来促进 心肌细胞的再生和修复。
细胞工程
利用细胞工程技术构建心 肌组织,用于替代受损心 肌。
基因治疗
基因转移技术
将具有保护作用的基因转 移到心肌细胞中,增强心 肌细胞的抗缺血再灌注损 伤能力。
基因沉默技术
利用基因沉默技术抑制有 害基因的表达,减轻缺血 再灌注损伤。
基因编辑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总结词
氧化应激反应是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重要机制之一,它会导致细 胞内活性氧簇(ROS)的过度生成和抗氧化能力的下降,进而 引发细胞损伤。
详细描述
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由于氧气供应的恢复,细胞内ROS的产 生增多,这些ROS具有很强的氧化能力,能够攻击细胞内的蛋 白质、脂质和DNA等生物分子,导致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破坏。 同时,抗氧化系统的削弱也使得细胞无法有效清除ROS,加剧 了细胞的氧化应激损伤。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结词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脑梗塞治疗中的难题, 可能导致脑细胞死亡和神经功能缺损。
详细描述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当脑缺血后重新获得 血液供应时,反而加重脑损伤的过程。这是 因为在缺血期间,脑细胞会产生一系列代谢 产物和活性物质,当血液重新流通时,这些 代谢产物和活性物质可能对脑细胞产生毒性 作用,导致脑细胞死亡和神经功能缺损。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介绍和实验设计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介绍和实验设计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它是指缺血心肌组织恢复血流灌注时,导致再灌注区心肌细胞及局部血管网显著的病理生理变化,这些变化共同作用可促使进一步的组织损伤。
那这里的关键词就是缺血心肌组织。
那为什么会产生缺血的心肌组织呢?这就与临床上的疾病有关了。
一些心脏疾病,比如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等他们会使心脏发生缺血的症状,其基本的生理过程就是心肌缺血。
Ⅱ.心肌缺血的危害:心肌缺血:指单位时间内的冠脉血流量减少,供给组织的氧量也减少,缺血必定存在缺氧表明缺血缺氧。
心肌缺血比单纯性心肌缺氧无血流障碍要严重,因为前者除了缺氧的影响之外,缺血组织也不能获得足够的营养物质又不能及时清除各种代谢产物带来的有害影响。
一、心肌缺血的原因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是冠脉血流量的绝对不足。
这种情况是由自身疾病产生的,主要包括冠状动脉阻塞,冠状动脉痉挛。
2是冠脉血流量的相对不足:包括供氧降低或耗氧增加,比如高原高空或通风不良的矿井吸入氧减少;肺通气或换气功能障碍,可致血氧含量降低红细胞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等。
二、缺血对心肌的危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是心肌收缩能力降低。
2是导致心肌舒张功能降低。
3是心肌组织的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比如说血流的阻力增加等。
4是心肌电生理的变化,比如说静息点位降低,传导速度减慢;室颤阈降低等。
5是导致心肌形态学的改变。
当然还有其他的危害,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由于心肌缺血存在这么多的危害,临床上针对这一疾病采取了再灌注治疗方法,但随之而来的又是另外一个临床问题: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英文缩写为MIRI,最早由詹宁斯等于1960年提出,发现其临床表现为再灌注心律失常、心肌顿抑、心肌能量代谢障碍等现象。
随后又有学者在临床手术中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发现在冠脉搭桥术完成后,心肌坏死进一步加重的现象。
接着布朗沃尔德教授在1985年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心肌再灌注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损伤心肌也能保护心肌。
他汀类药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防治再灌 注损 伤 的药物 也成 为研 究 的热点 。鉴 于他 汀类 药物 的 多种治 疗 机 制 , 其 在 心 肌 缺血 再 灌 注 使 损 伤 防治 中的作用 渐受 关注 。本 文就 此 内容作 如 下
综述 。
和 亚硝 酸盐 的含 量 及 e O 、 导 型 N S iO ) N S诱 O (N S 的 表达 。结果 同样 表 明罗 伐 他 汀 可 增 加 e O N N SmR A 的 表达及 蛋 白质 的含 量 而 相 应 地 减 少 iO R A N Sm N
【 关键词】 心肌缺血 ; 他汀类药物 ; 缺血再 灌注 损伤 【 中图分 类号 】 R 7 【 92 文献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 10— 1 (07 0- 0 - 01 50 20 )3 24 3 9 0 0
滨州 市
26 0 5 63
一
些 大 的临床 试验 已证 实他 汀类 药物 可 以降低
的 表达及 蛋 白质 的含 量 , 明显 减 轻 心 脏 的 损 伤 。当
1 对 内皮功 能的影 响 近 十几 年 来 , 血管 领 域 的最 大 进 展 之 一是 证 心 明了血 管 内皮 在调 节心 脏循 环功 能 中所起 的重 要作
加 用 N S抑 制 剂 N 硝基 .. 氨 酸 ( .A O . L精 LN ME) 则 时 可 降低 对 心 脏 的 保 护 作 用 。 B la uhk等 还 发 现 一 定 剂量 的罗 伐他 汀可 在不 影 响 N S表 达 的情 况 下 , O
4 % 的心肌梗 死 面积 。但 罗 伐他 汀对 e O 0 N S缺失 小
鼠的心 肌梗 死 面 积 却 没 有 影 响 。 D aoi iN pl等 在 应用 3周 罗 伐他 汀预 处理后 建 立 的离体 大 鼠心肌 缺
他汀类药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他汀类药物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前言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一种重要的心血管疾病,常见于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下的治疗过程中。
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手段有很多,其中被广泛认为具有重要作用的一种是他汀类药物。
本文将探讨他汀类药物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概述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指心肌在缺血再灌注过程中所受到的多种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损伤。
研究表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会导致心肌细胞凋亡、心肌细胞胞浆内钙离子超负荷、血液-心肌屏障破坏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反应。
治疗手段包括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损伤、减少心肌细胞和组织的再灌注损伤等方面。
传统的治疗手段包括胰岛素类似物、血小板抑制剂、抗氧化剂等。
但由于缺乏严格的临床研究证明,上述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都存在争议。
他汀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他汀类药物是用于调节胆固醇和脂质的药物,在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被广泛使用。
他汀类药物的主要分子作用靶点是羟甲基戊酸辅酶A(HMG-CoA)还原酶。
HMG-CoA还原酶位于胆固醇代谢途径和等物质合成过程的起始点,用于限制胆固醇和等物质的生物合成。
他汀类药物则通过抑制HMG-CoA还原酶来产生降低人体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的效果。
除此之外,他汀类药物还具有多种心脏保护作用。
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一系列途径保护心肌细胞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主要包括:•抗炎作用研究表明,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炎症对心肌细胞的损伤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而他汀类药物则可以通过抑制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释放来发挥其抗炎作用。
•抗氧化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氧化作用,可以使心肌细胞免受氧自由基的损伤。
•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他汀类药物还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以促进瘢痕的形成。
•促进血管生成他汀类药物可以促进新的血管生成,从而在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保护心肌细胞。
他汀类药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多项临床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辛伐他汀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KH缓 冲液 稳定 灌 注 2 i、 灌 3 n 再 灌 6 — 0mn 停 0mi、 0 mn 治疗组用 改 良 K H缓 冲液稳 定 灌 注 2 i、 i; — 0 rn 停 a 灌 3 i , KH 缓 冲 液 中 加 入 辛 伐 他 汀 2 0mn后 在 — 0
tnlL再 灌 1 i, — 缓 冲 液 再 灌 4 i; — uo / 5rn K H a 5 r n雄性 S D大 鼠 3 2只 , 体质
量 20~30g 由辽 宁 医 学 院 实 验 动 物 中心 提 供 。 5 0 , 总超氧化 物 歧 化 酶 ( —O 、 二 醛 ( A) 肌 酸 TS D) 丙 MD 、
法制备离体大鼠心肌 IR损伤模 型, / 停灌 3 i, 0mn 再 灌 6 i。将 大 鼠随机 分 为 四组 各 8只 , 照组 用 0rn a 对 改 良 KH 缓 冲 液 持续 灌 流 10mn IR组 用 改 良 — 1 i; /
12 检测 方法 .
N ME组用 改 良 K H缓 冲液稳 定 灌 注 2 n 停 灌 A — 0mi、
3 i , K H缓 冲液 中加入 辛伐 他 汀 2 m l 0m n后 在 . 0 0, /
12 1 动 物 建 模 及 分 组 实 验 前 腹 腔 注 射 肝 素 .. 1 0 / g 0U k 抗凝 ,0mn后 注射 3% 戊 巴 比妥钠 麻 0 3 i
激酶( K 、 C )乳酸脱氢酶( D ) N L H 及 O试剂盒购 自 南 京建成 生物研 究所 ; n ei— .IC P 细胞 凋 亡检 A n x V FT / I n
测试剂 盒购 自北京赛 宝生 物公 司 ; 一 基一一 氨酸 N硝 L精 甲酯 ( —A LN ME) 自美 国 Sg a公 司 ; 伐 他 汀为 购 i m 辛 默沙东 制药公 司惠赠 。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研究进展
他汀类药物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研究进展他汀类药物(statins)为一大类英文词尾为statin(他汀)的药物的统称,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
大量的临床试验及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他汀类药物具有降血脂作用及对冠心病的预防作用。
在国际医药市场上畅销的形形色色的降血脂药物中,他汀类居于领先地位,成为20世纪90年代开发最成功的医药产品之一。
他汀类药物分为天然化合物(如洛伐他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美伐他汀)和完全人工合成化合物(如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pitavastatin)是最为经典和有效的降脂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他汀类药物除了在治疗高血脂症方面有良好的疗效外,其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治疗中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1、2]。
本文就其在治疗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1 他汀类药物抑制血小板聚集近些年,相关研究结果显示[3],内皮衍生的NO除了调节血压、增加局部血流外,还能减轻白细胞的激活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而他汀类则间接通过增加内皮NO的产生和生物利用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不依赖于血浆胆固醉水平。
Pedrono E等[4]报道,阿托伐他汀治疗14d后急性脑梗死小鼠的PF4和β2TG的水平显著下降,但是停药2d后两者的水平分别上调2.9和3.1倍,同时阿伐他汀治疗使主动脉和脑血管的eNOS上调2.3和1.7倍,但同样仅在停约2d以后,上述二处的eNOS分别下调严重,由此说明急性撤退他汀类药物,2d后即丧失对小鼠脑缺血和血栓形成的保护功能。
他汀类除了抗血小板的作用以外还通过影响疑血系统发挥着抗血栓形成的功能。
2 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粥样硬化为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的基础原因,是一种可隐匿进展许多年的慢性疾病[5]。
ACS急性期在抗凝、抗栓、抗心肌缺血治疗的同时积极进行调脂治疗,并通过他汀类药物的“多效性”,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减少脂质过氧化,增加高密度胆固醇(HDL-C)水平,抑制其炎症反应,使粥样硬化斑块稳定,并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凝血因子,增加纤溶抗血栓形成,可有效降低ACS患者急性期病死率和改善心肌缺血症状,明显改善ACS患者预后[6]。
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行PCI患者术后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影响
后心肌组织灌注程度 , 改善心功能及远期预后。 关键词 : 冠状动脉疾病 ; 汀类药物 ; 他 血管成形 术 , 经腔 , 经皮冠状 动脉 ; 心肌灌注 ; 心功能
中图 分 类 号 : 5 14 R 4 .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2 6 2 1 ) 1 0 5 10  ̄6 X(0 2 2 - 7  ̄2 0
善 内皮 功能 、 定 易损 的冠状 动 脉 斑块 以及 抗 炎作 稳
内皮 功能 。 综 上所 述 , 期他 汀治 疗 可 提 高 A S患 者 P I 早 C C
术 后 心肌组 织灌 注程度 , 防止 心室 重构 , 改善 心功 能 及 远期 预后 , 其机 制 可 能与 他 汀类 药物 的调 脂 效 应
0 0 ) A组 术 后 6个 月 L E .1 ; V F与术 后 1周 比较 , 0 0 。结 论 P< .5
达到 MB 3级者 比例显著高于 B组 ( 00 ) C 术后 1 和术后 6个月 A组 L E G2~ P< .5 。P I 周 V F均显著 高于 B组 ( P<
早期应用他汀类药物治疗可提高 A S 者 P I C 患 C 术
12 2 超 声 心 动 图 ( C 检 查 .. U G)
患者 于术后 1
周 、 月 时 , 用美 国 G 6个 应 E公 司生 产 的 Vvd 多普 i  ̄ i
勒 彩色 超声心 动仪 行 U G检 查 , 定左 室射 血分 数 C 测
(V F 。 L E )
1 2 3 统计 学 方 法 ..
1 9例 。两 组临 床资料 具有 可 比性 。
12 方 法 .
2 1 两 组 MB 级 别 分 布 比较 A 组 有 9 . % . G 23 (85 ) 4 / 2 的患 者心 肌微循 环灌 注达到 MB 3级 , G2~
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的治疗和预防的研究进展
4他汀类药物在治疗冠心病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应用 Nishikawa等在研究中发现¨“,心肌肥厚的绞痛患者服用 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左室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未内径、左室重 量、左室心肌重量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ozaffaria n等对
1
153例严重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n”,用单变量、多
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服用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死 3强化他汀治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粥样斑块:已知AS斑块内胆固醇脂的含量与斑
万方数据
・1376・
36%,致死和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降低了27%,心血管事件 和血管重建术发生率降低了21%,所有冠心病事件发生率降 低29%。阿伐他汀治疗组的安全性与安慰剂组比较差异无统 计学意义(P>0.05)。ASCOT—LLA是他汀类药物预防动脉 粥样硬化的一个新的里程碑,它前瞻性地评价了高血压伴有 总胆固醇无明显升高(46.5 mmol/L)的患者在充分降压的基 础上联用他汀类药物可以显著降低冠心病事件的作用。
他汀类药物非调脂作用 抑制炎性反应:在As斑块内的单核细胞、巨噬细胞、 2他汀类药物在冠心病一级及二级预防中的应用
2.1
淋巴细胞等可分泌多种细胞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基质金属蛋 白酶(MMP)而参与AS的免疫病理反应,破坏血管内皮的结 构和功能,造成血管腔狭窄,斑块破裂,继而引起急性冠脉事 件。作为炎性反应的一个标志物血浆c一反应蛋白(CRP) 浓度的升高被证明与心血管病的危险是相关的。而降低 CRP的水平.可降低伴随该炎性反应标记物的心血管事件的 高危险性。临床实验及研究表明,经过他汀类药物治疗后 CRP值可下降HJ,减少炎性反应,成为延长CHD患者生命的 重要手段l51。最近ALL丑n等发现他汀类可以抑制肝脏内甲羟 戊酸生物转化后的代谢产物【6】。还可阻止白细胞与内皮之间 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严重的炎性反应。这个作用有效地 减少了白细胞的浸润。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在炎性区域的浸 润。从而使这些区域的组织损伤程度减轻。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机制(一)
缺血—再灌注损伤与缺血预处理及缺血后处理的保护作用机制(一)作者:马建伟杜会博温晓竞【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缺血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尤其是心脏缺血损伤一直是众多学者研究和关注的问题。
既往认为短暂的心肌缺血造成的心肌可逆性损伤会使之更难以耐受再次缺血损伤。
因此认为多次短暂缺血必然发生累加而导致心肌坏死。
80年代Murry1]首次在狗的实验中发现短暂的冠脉缺血可以使心脏在经历后续长期缺血时的心梗面积较单纯长期缺血时的面积明显缩小,于是提出缺血预处理的概念。
而在2003年,Zhao等2]在犬心肌缺血后再灌注前进行了3次30s的再灌注,发现冠状动脉的内皮功能较单纯长时间再灌注得到明显改善,而且心肌梗死范围也明显缩小,其保护程度与缺血预处理相似。
因而提出了缺血后处理的概念。
这两方面的发现为缺血心肌的保护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1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1.1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概念及损伤表现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是指心肌缺血时,心肌的代谢出现障碍,从而出现一系列功能异常;缺血一定时间的心肌再重新恢复血液供应后,心肌不一定都会恢复其正常功能和结构,反而出现心肌细胞损伤加重的表现,即所谓缺血—再灌注损伤,IRI)。
这一损伤是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等手术期间心肌损伤的主要因素。
其损伤表现为心肌细胞的坏死、凋亡、线粒体功能障碍、脂质过氧化物增多、自由基大量生成,并导致恶性心率失常发生,左心室收缩力减弱、室内压下降等心肌功能的抑制。
1.2心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尽管几十年来人们一直在进行研究,但至今其详细的机制未被阐明,根据近年来的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有:1.2.1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的功能异常心肌缺血时,对于G蛋白、腺苷酸环化酶活性的变化各家报道不一,有研究表明在体大鼠缺血区G蛋白含量明显降低3],有结果表明,离体大鼠缺血区G蛋白含量无明显变化4],也有结果表明,在体狗心肌缺血时,心肌G蛋白含量出现明显增加5]。
吃他汀的朋友注意出现3种情况,必须马上停药,需引起重视
吃他汀的朋友注意出现3种情况,必须马上停药,需引起重视周先生,62岁,患有高血脂3年,一直服用瑞舒伐他汀控制血脂,近日突然觉得没胃口、肌肉酸痛,他以为是劳累过度没有在意,没想到休息了几天后,疼痛愈演愈烈,家人连忙将他送进医院治疗。
医生了解到他的既往史后,怀疑是瑞舒伐他汀的副作用,便让他停用了。
瑞舒伐他汀属于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包含多种药物,许多人对它一知半解,对他汀类药物的副作用也不了解,今天,医生就以周先生为例向大家科普一下。
一、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胆固醇,用于治疗高血脂、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
常见的他汀类药物有:瑞舒伐他汀,优点是用量少、副作用小、价格更优惠;阿托伐他汀,比半合成的他汀类药物好,服用的患者很多,但是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也比较多;氟伐他汀,是水溶性他汀,容易被吸收代谢,对中枢神经系统副作用小;辛伐他汀,是脂溶性他汀,对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脏病的预防效果较好;普伐他汀,是亲水性他汀,老年人服用易吸收,效果好。
二、出现这三种情况,必须马上停药他汀类药物一般几周内就可以降低胆固醇,但是需要长期服药以稳定疗效,是药三分毒,在日积月累之下,就容易出现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轻者会口干、便秘、消化不良,重者会恶心、呕吐。
胃肠道反应特异性小,很多种疾病和药物都会导致这些反应,在服用他汀类药物时,出现胃肠道反应应该去医院检查,但是出现以下三种情况,就必须马上停药!第一种情况:肌肉疼痛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损害的发生率在5%左右,是后果严重的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肌肉疼痛最开始较轻,主要是四肢肌肉痛,甚至可能不痛,只是四肢肌肉无力,然后进展为肌炎,肌肉疼痛明显,全身肌肉疼痛僵硬,患者自觉身体沉重、无力,肌酸激酶也开始升高,更严重会发展为横纹肌溶解,全身肌肉疼痛感加剧,血清肌红蛋白升高,肌酸激酶会高于正常值10倍以上,还会有肾功能损伤,最终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并导致死亡。
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药物治疗进展
CJCM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VOL.(2) NO.11 -13-心肌缺血/再灌注的药物治疗进展A review on the medicine for I/R吴清山(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陈村医院,广东佛山,528313)中图分类号:R2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860(2010)11-0013-04 证型:GBDI 【摘要】缺血预适应是目前治疗缺血/再灌注损伤最为有效方法之一,其机制是通过调动机体内源性保护体系而发挥作用,现从西药治疗的角度对其综述。
【关键词】缺血/再灌注;药物治疗;进展【Abstract】Ischemia/pre-conditioning is the best way for ischemia/reperfusion at present. The mechanism is thr ough the mobilization of the body to play a role in endogenous protection system. The author overviews the developme -nt from the point of of modern medicine therapy.【Key words】Ischemia/Reperfusion; Medicine Therapy; Advanced research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是在1986年由Murry等首先提出的概念,即一次或多次短暂重复心肌缺血/再灌注,能提高心肌对继后发生较长时间缺血的耐受性。
心肌缺血/再灌注可导致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功能、代谢及电生理方面发生进一步损伤,即缺血/再灌注损伤。
目前临床对心肌I/R损伤的保护方法都是外源性的,如增加心肌氧和能量供应,减轻心脏负担和减少能量消耗,但每一种方法均有其不足和副作用。
他汀类药物预处理时间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他 汀 类 药 物预 处 理 时 问对 兔 心 肌 缺 血 再灌 注损 伤 的影 响
陈红 霞 , 曹 霞 , 卢 红 , 汪 营
( 1湖 北科技 学院基础 医学院 , 湖 北咸 宁 4 3 7 1 0 0 ; 2湖 北 中医药大 学检 验 学院 )
能显著减少各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梗 死面积 , 增加缺血区 e N O S的含量 。缺血前 5 d和 3 d给药对心肌损伤
改善不显著 。细胞实验发现 , 以上他汀 类药物 2 0 m i n内即能上调 血管 内皮细胞 e N O S表 达 , 同时 p - A k t 的含量 增 加。结论 短时 间内一次性预处理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够减 轻缺血再灌 注损伤 。其机 制可能与他 汀类药物上 调 P . A k t 信号分子 , 在短时间内诱导 血管 内皮细胞 e N O S表达有关 。 关键词 : 缺血再灌注 ; 他汀类药物 ; 血管 内皮细胞 ; 一氧化氮合酶 ; 蛋 白激酶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2 — 2 6 6 X . 2 0 1 3 . 3 8 . 0 1 0
中图分类号 : R 3 6 3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2 — 2 6 6 X( 2 0 1 3 ) 3 8 - 0 0 2 8 - 0 3
普 伐他 汀 、 阿托伐他 汀和 氟伐 他 汀 分别 由上 海施 贵
宝、 辉瑞 制药 和诺 华 制药 有 限公 司生 产 。全 自动凝 胶图像 处 理 系 统 ( P h a r m a c i a公 司 , I ma g e m a s t e r V D S ) , 紫外 分光光 度计 (日本 岛津公 司 , U V - 2 4 5 0 ) 。
氧化应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四、展望
随着对氧化应激在MI/RI中作用的深入理解,针对ROS的抗氧化治疗逐渐成为 防治MI/RI的新方向。然而,抗氧化治疗的效果和应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认。 未来的研究应该从抗氧化剂的研发、抗氧化治疗联合其他治疗方法的应用等方 面入手,以期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基于氧化应激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深入 了解氧化应激在MI/RI中的作用机制和防治策略有助于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
1、药物:使用抗氧化药物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伤。一些研究证实, 给予抗氧化药物如NAC、褪黑素和维生素C等可以有效地保护心肌免受再灌注损 伤。此外,一些新型的抗氧化药物也在研发中。
2、手术:在手术方面,一些研究探讨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心肌 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通过改善冠状动脉血流,PCI可以减轻再灌注引起的 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保护心肌。
二、氧化应激的细胞信号转导
ROS在MI/RI中的作用复杂,它可以激活多种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如MAPK、NFkB和PI3K/Akt等。这些通路与炎症反应、细胞凋亡和坏死等密切相关。例如, ROS可以激活MAPK通路,促进细胞内多种基因的表达,进而引发氧化应激反应。 此外,ROS还可以激活NF-kB通路,促进多种炎症因子的表达,加重炎症反应。
谢谢观看
研究现状
氧化应激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中的作用机制
当心肌处于缺血状态时,能量代谢障碍导致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线粒体受损, 进而引发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此外,再灌注过程中大量氧自由基的产生也是 导致心肌损伤的重要因素。这些自由基可攻击生物膜脂质、蛋白质和核酸,引 起细胞死亡和心肌功能障碍。
相关研究进展
3、干预:除了药物和手术,还有一些干预措施可以减轻氧化应激对心肌的损 伤。例如,对高危患者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可以降低血脂水平,减少氧自由基的 产生,从而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风险。此外,早期康复运动、饮食干预 和抗氧化营养补充等非药物治疗方法也受到。
缺血再灌注损伤
缺血-再灌注损伤机体组织器官正常代谢、功能的维持,有赖于良好的血液循环。
各种原因造成的局部组织器官的缺血,常常使组织细胞发生缺血性损伤( ischemia injury ),但在动物试验和临床观察中也发现,在一定条件下恢复血液再灌注后,部分动物或患者细胞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不但未减轻反而加重,因而将这种血液再灌注后缺血性损伤进一步加重的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
用低氧溶液灌注组织器官或在缺氧的条件下培养细胞一定时间后,再恢复正常氧供应,组织及细胞的损伤不仅未能恢复,反而更趋严重,这种现象称为氧反常( oxygen paradox )。
用无钙溶液灌流大鼠心脏后,再用含钙溶液进行灌流时,心肌细胞的损伤反而加重,称为钙反常( calcium paradox )。
缺血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是细胞功能及代谢紊乱的重要原因,但在再灌注时迅速纠正缺血组织的酸中毒,反而会加重缺血再灌注损伤,称为 pH 值反常( PH paradox )。
第一节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原因及条件一、原因(一)、组织器官缺血后恢复血液供应如休克时微循环的疏通、冠状动脉痉挛的缓解、心脏骤停后心脑肺复苏等。
(二)、动脉搭桥术、 PTCA 、溶栓疗法等血管再通术后,心脏外科体外循环术、器官移植及断肢再植等。
二、条件并不是所有缺血的组织器官在血流恢复后都会发生缺血 - 再灌注损伤,但许多因素可影响其发生发展和严重程度,常见的原因有:(一)、缺血时间缺血时间的长短与再灌注损伤的发生与否相关,缺血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
例如:大鼠心肌缺血 2min 以内或 20min 以上进行再灌注,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狗心肌缺血 15min 以内或 40min 以上进行再灌注,再灌注损伤不易发生,缺血 15-20min 再灌注,心肌再灌注损伤的发生率高达 25%-50% 。
(二)、侧支循环缺血后侧支循环容易形成者,因可缩短缺血时间和减轻缺血程度,不易发生再灌注损伤,如肺脏。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物防治
害 。
摄取和利用葡萄糖 等 。
曲美 他 嗪 (r e z ie MZ , Br d 和 V din tm t i n ,T ) in i ad a er e n
过氧化氢 酶,在细胞内主要存在于过氧化体 。酶反应产生 的 H O 可被过 氧化氢 酶清 除,其他 细胞 器 如线粒 体 产生 的 :: H O 可透过 细胞器膜进入胞浆 。尚未得 到清 除的可进入过 氧 :: 化体 ,最后被过氧化氢酶清除 。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粒体 及胞浆 中所产生 的 H O :: 常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清除。在其作用下所 产生 的氧化型谷胱
题 。近 年来 ,国 内在 心 肌 I 伤 治疗 方 面 进 行 了 大量 的研 究 , R损 并 取 得 了一 定 的进 展 。 1 药 物 防治
线粒体膜电位 的下 降,减少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依赖于减少 或抑制线粒体膜电位 的下降 ,保 护线粒体的正常功能 。 二磷酸果糖是糖代谢的 中间产物 ,它通过调节糖代谢中若 干酶的活性产生药理作用 。外 源性 1 ,6一二磷 酸果糖可起 到 提高细胞 内三磷腺苷 和 C K浓度 、促进钾 离子 内流 、抑 制氧 P S D、O 还原为水 的过程中第一个 中 O : 自由基生成和组胺 释放等多种药理作用 。 G K液 ,主要组成 为 1%葡 萄糖 50 m ,1 %氯化钾 1 I 0 0 l 5 0 m ,8U胰 岛素。16 l 9 2年 Sd —pl r o i a ae l s等 首次发 现 G K液 I 用于急性心肌梗死 ( MI A )早期治疗能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PCI前单次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
PCI前单次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吴志国;李广平;张正浩;曹艳君;张红雨;仇宝华;王淑静;梅莲莲;张霞【摘要】目的探讨PCI前单次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冠脉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发病12 h内的ASTEMI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PCI术后口服阿托伐他汀20mg/d)和阿托伐他汀负荷治疗组(观察组,PCI术前口服阿托伐他汀80 mg、术后20 mg/d).观察两组PCI术中冠脉血流情况、术后心肌坏死标志物及炎症标志物水平.结果两组基线临床情况、接受PCI时机及冠脉病变情况一致.观察组PCI术中无复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毕时冠脉TIMI血流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校正TIMI血流帧数计数及心肌染色显影分级优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PCI术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和高敏肌钙蛋白T、高敏C反应蛋白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基础上,PCI前单次负荷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可以通过减轻炎症反应,降低ASTEMI患者术中无复流发生率.【期刊名称】《山东医药》【年(卷),期】2013(053)021【总页数】3页(P55-57)【关键词】心肌梗死;阿托伐他汀;无复流;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作者】吴志国;李广平;张正浩;曹艳君;张红雨;仇宝华;王淑静;梅莲莲;张霞【作者单位】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301800;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哈特福德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301800;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301800;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301800;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301800;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301800;天津医科大学宝坻临床学院,天津3018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2.2+2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能持久有效地开通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梗死相关动脉(IRA),限制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对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对单纯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影响周煜东;高长青;肖苍松;王嵘;吴扬;龚志云【摘要】目的研究术前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是否可以降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兵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 2014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接受单纯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患者共199例;根据术前是否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将病例分为他汀类药物组99例(男性84例,女性15例)(至少术前7天开始服用他汀类药物:瑞舒伐他汀钙片10毫克/晚或阿托伐他汀钙片20毫克/晚);对照组100例(男性88例,女性12例).观察术后30天内出现主要心脏相关不良事件(主要包括死亡、伴或不伴有病理性Q波的围术期心肌梗死、再次再血管化等).结果他汀类药物组术后早期发生并发症概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围术期死亡及再次再血管化病例.两组术前及术后3天内肌钙蛋白T、CK-MB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3天内肌钙蛋白T、CK-MB升高超过参考值5倍以上病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他汀类药物组中,术后肌钙蛋白T升高超过参考值5倍的患者占25.3%,对照组则有26%;他汀类药物组中,术后CK-MB升高超过参考值5倍的患者占10.1%,对照组则有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本研究结果,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能否降低冠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肌损伤及炎性反应,进而减少术后早期并发症尚不确定.【期刊名称】《医学研究杂志》【年(卷),期】2016(045)001【总页数】5页(P54-57,78)【关键词】他汀类药物;冠状动脉分流术;术后并发症【作者】周煜东;高长青;肖苍松;王嵘;吴扬;龚志云【作者单位】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100853 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4长期随访结果提示,他汀类药物可使缺血性心血管事件降低25%~30%,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或者接受冠脉支架置入(PCI)等急性血管损伤患者预防性应用他汀类药物,可最大限度降低早期死亡及缺血性心脏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1~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