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

合集下载

爱莲说部分习题答案1

爱莲说部分习题答案1

周敦颐《爱莲说》与李盛仙《夏日赏荷》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余忆回忆年少年轻时,住居住西湖。

每至到了夏日,临到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和数几友,观荷于在湖边亭中。

兴兴致正浓,忽忽然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的态。

少(shao)时不一会儿时候,雨过天晴,波澜不惊不起,湖天一色。

荷花为被雨所洗,鲜妍光彩艳丽明媚明丽妩媚,袅娜多姿荷花枝叶柔软摇曳,形态多样,清丽清秀美丽,雅致优雅别致,实为真是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认为妙好绝极了。

——李盛仙《夏日赏荷》5.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余以为妙绝(3)濯清涟而不妖(4)陶后鲜有闻6.根据语意,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世人/盛爱牡丹C.荷花为雨/所洗D.余忆年/少时7.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莲之爱,同予者何人?②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8.读文赏莲、赏荷:(7分)(1)赏莲莲在文中象征了(1分)具有的高尚品格。

(1分)赏荷,可观其形美。

[乙]段描绘雨中荷花的语句是“”,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

(2分)(2)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花之君子”,[乙]段赞荷为“花中仙子”。

你更喜欢哪一种赞誉之辞?请联系文段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3分)5、①亲近而不庄重②美妙到了极点(或:奇妙到了极点;奇妙极了等)(3)洗(4)少6、B (3分)7、(4分)①句: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谁呢?(或:像我一样爱莲的,还有谁呢?)②句: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爱莲说》对比阅读(含答案)
1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实为花中仙子也
14.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可爱者甚蕃:②香远益清:
③荷花为雨所洗:④余以为妙绝: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②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16.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请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有删改)
【注释】①强项:此处指刚正不为威武所屈。②动:萌发。③后:指武则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可爱者甚蕃( )(2)陶后鲜有闻( )
(3)宜乎众矣( )(4)予初不服是论( )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谓其色其香权谓吕蒙曰
B.可强鸡人使昼鸣乎吾射不亦精乎
27.下列句中加点词前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为俗屈/自以为大有所益B.依于石而不囿于石/出淤泥而不染
C.竹其有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必能谓余为解人/每字有二十余印
28.请用“/”给【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瘦劲孤高是其神也豪迈凌云是其生也
29.清代学者符曾说:“凡花之妙,在于香色。而竹则无色无香,独妙于韵。盖香色易知而韵难知,宜赏韵者鲜矣。”而莲、竹皆非“凡花”,周敦颐盛赞莲是“花之君子者”,郑板桥称竹“有士君子豪气凌云”。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如果周敦颐和郑板桥在同一个时代,能否成为朋友?
③今夫不善内⑥而恃外者,未有不为罴之食也。
(柳宗元《罴说》)
【注释】①貙(chū):一种像狐狸而形体较大的野兽。罴(pí):哺乳动物,亦称“棕熊”“马熊”。③罂(yīng)火:装在瓦罐中的灯火。罂罐子。④发火:去掉灯火的掩盖物,以便照明射击。⑤摔(zuó):揪住。搏:搏击。挽裂:拉着撕开。⑥善内:改善内部。

爱莲说对比阅读(精选含答案)

爱莲说对比阅读(精选含答案)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芙蕖》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芙蕖》北师大版知识精讲

初二语文《爱莲说》《芙蕖》北师大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四单元知识概要《爱莲说》《芙蕖》二. 第四单元知识概要:(一)单元学习要点1. 比较三篇写三峡的诗文的主要异同点;比较两篇写峡谷的古文的异同。

比较十一首诗词涉及“闲”的意境。

2. 探讨《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的有关观点在《与朱元思书》《三峡》(郦)《黄山记》中的体现。

3. 了解三篇现代文若干方面的写作特点。

4. 品味、评点各篇诗文中的佳句妙词奇笔。

5. 体味各篇诗文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理解“情趣”写作观。

(二)课文复习概要《与朱元思书》这是骈体文,学习其主要特点,如其特别讲究对偶,讲究声律和典故等。

复习时应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本文的基本内容并掌握常用的文言词汇。

通过诵读,欣赏富春江上雄奇秀丽的景致,领会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了解写景顺序:先总后分。

先总写,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字大笔勾勒。

然后分写,首先写水。

这里的水,第一个奇异之处是极其清澈,“千丈见底”;另一个特点是水流湍急,快如箭马。

接着写出“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写出富春江两岸高山之雄伟。

《中国山水游记的感性》这是一篇文艺随笔,讲的是创作理论,学习这篇随笔了解如何阅读、欣赏中国山水游记。

作者在文中多处引用中国山水游记的句段,如王质的《游东林山水记》,麻革的《游龙山记》,徐霞客的《游泰华山日记》等等。

这些句段多为文言文,需要字面上疏通,不解其意,就难以理解作者余光中的评点,将这些引文译成现代汉语。

全文的观点是“游记作者应该富有感性”。

余光中先生认为,感性就是五官感觉,举王质的《游东林山水记》的例子说明;接着,余光中先生又提出一个主要论点,写景要以动感的叙事来代替描写。

接着再提一个新的论点:写景还可以不直接地写,而是间接地写。

可用课文中一两段来分析,如分析《游东林山水记》说,这真是了不起的写景,视觉、嗅觉、听觉,不但交织,而且生动。

文言文《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学年高一上开学考)

文言文《爱莲说》李渔《闲情偶寄芙蕖》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学年高一上开学考)

6.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新高考)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文本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文本二: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②则不然。

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弃物矣,乃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裹物之用。

予夏季倚此为命者,其可人也。

(选自李渔《闲情偶寄·芙蕖》,有删改)【注释】①葩:花。

②芙蕖(qú):即荷花,又称菡萏(hàn dàn)、芙蓉、莲花等。

③迨(dài):及,等到。

10.对文本二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B.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C.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D.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此皆言其可目者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可爱者甚蕃”与“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中的“爱”含义相同。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醉翁亭记》)中的“而”用法相同。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参考在中国古代文学中,莲花是一个重要的意象。

而《爱莲说》与《芙蕖》就是两首以莲花为题材的诗歌。

通过对这两首诗的对比阅读训练,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莲花的意义,并加深我们对于诗歌的理解能力。

本文将对这两首诗进行对比分析,并提供相应的答案参考。

首先,我们来看《爱莲说》。

这首诗由宋代文人周敦颐创作,表达了对莲花的赞美之情。

诗中,莲花被形容为“古往今来人间第一美”,并表现出纯洁高雅的气质。

通过对莲花的描绘,作者抒发了自己对美的追求和向往之情。

《爱莲说》以其简洁而富有感染力的表达方式,深受读者喜爱。

与之相对比的是《芙蕖》。

这首诗是文学家梅尧臣的作品,也以莲花为题材。

与《爱莲说》不同的是,《芙蕖》表现了莲花在逆境中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诗中,莲花被形容为“生于淤泥而不染”,展示了莲花自强不息的信念和战胜困境的勇气。

通过对莲花的赞美,作者启示了读者要坚持努力,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勇往直前。

从对诗歌内容的阅读训练中,我们可以理解到莲花作为意象的多重含义。

莲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坚强。

它的美丽和不屈的生命力让人们对它产生敬仰和赞美之情。

通过对《爱莲说》和《芙蕖》的对比阅读,我们能够更全面地理解莲花的意义,并深入思考自己对于美、坚强的理解。

针对这两首诗的阅读训练,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问题来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思考:1. 《爱莲说》中的莲花被形容为“古往今来人间第一美”,你如何理解这句话?答案参考: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美的极高评价,将其视为人间最美的事物。

这也反映了作者对美的热爱和追求。

2. 《芙蕖》中的“生于淤泥而不染”一句如何理解?答案参考:这句话表现了莲花在污浊的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纯洁的品格,充分体现了莲花的坚韧和不屈精神。

3. 你认为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答案参考:莲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一种重要的象征,代表着纯洁、高雅和坚强。

它的美丽和不屈的生命力给予人们很大的启示和鼓励。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从读《芙蕖》《爱莲说》想到的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从读《芙蕖》《爱莲说》想到的

谈谈“一家言”的李渔——从读《芙蕖》《爱莲说》想到的大家都比较熟悉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清人李渔又选取了同一题材而写了《芙蕖》,“莲”、“芙蕖”皆为荷也。

自古以来,以荷花为题材的诗文颇多,一般都从其美丽、高洁着眼,或直接赞美花的形态,或以荷喻人,赞扬美女;或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

有趣的是李渔对《爱莲说》里讲过的话一概不说,对各种书上讲过的关于荷种植的话,他在《一家言》的“种植部”里也概不重复。

李渔把自己的诗文集取名为“一家言”,并在“一家言释义”(即自序)中解释道:“凡余所为诗文杂著,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已。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致“尽丧其为我”。

“非补未逮之论,即传自验之方。

”这就是李渔写文章的脾气,人家说过的话他不说。

“一家言”使《芙蕖》与《爱莲说》有诸多不同:后者是托物言志的说理性散文,前者则是说明荷的用途,提倡种荷花的说明性散文。

《爱莲说》是通过描写荷花清逸秀美、出污泥而不染这一特色,赞扬了所谓君子的优美品德和清高性格,表达了以君子自居、不肯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芙蕖》则是具体说明芙蕖的许多可人之处,强调它的种植之利,并渗入自己的独特感受,表明自己夏季以莲为命的原因,抒发了时代阶级局限而不能广为种植的感慨。

李渔写荷,既写其当令时的娇姿,又写荷谢后的莲蓬,从其出水一直写到荷叶衰败,从其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去写,这是一般文人不屑于写的。

《爱莲说》是抒情小品,“予独爱莲”一句是全文核心,作者借莲的形象抒发高尚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不随俗的意愿;《芙蕖》是说明小品,中间五段是全文的核心,说明芙蕖的各种用途,借此表达作者对芙蕖的酷爱。

有必要了解一下“一家言”的李渔的身世、写作背景。

他1611年生于江苏如皋,死于约1679年。

字笠鸿、谪凡,号笠翁、觉世稗官,明末清初兰溪(浙江省兰溪)县人,清康熙时旅居金陵(今南京市),晚年移居杭州西湖之滨,又号湖上笠翁。

周敦颐《爱莲说》和李渔《芙蕖》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和李渔《芙蕖》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

周敦颐《爱莲说》和李渔《芙蕖》文言文比较阅读及译文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①逸致:情趣。

①迨:及,等到。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1.解释划线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蕃:(2)陶后鲜有闻鲜:(3)芙蕖自荷钱出水之日自:(4)及花之既谢及:2.与《河中石兽》中“然则天下之事”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何陋之有C.花之隐逸者也D.沿河求之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4.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答案】1.(1)多(2)少(3)从(4)等到2.C3.(1)(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2)这样(因此),我在花开之前,先享受到无穷的情趣了。

4.以“菊之爱”、“牡丹之爱”衬托“莲之爱”,突出莲之高洁,赋予莲花美好的品质,同时表达作者洁身自好,不慕名利,正直伟岸的高尚情操。

【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

解析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

①句意: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蕃,多。

①句意: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了。

鲜,少。

①句意:蕖自从荷叶出水那一天。

自,从。

八年级语文下册《芙蕖。爱莲说》比较阅读北师大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芙蕖。爱莲说》比较阅读北师大版

《芙蕖》同步训练语言基础知识1.漂亮的书写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请把下面这句话正确、规范、美观地抄写在方格内。

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而凉逐之生。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倚.此()袅.娜()徂.秋()迨.至()并擎.()难堪.()殆.所谓()点缀.()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以芙蕖之可人....。

..,其事不一而足可人:不一而足:②群葩当令..时。

当令:③无如..酷好一生。

无如:④又时病.其漏。

病: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也。

②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

语言表达训练5.本文对芙蕖生态的描写,对芙蕖价值功用的议论,分别说明了它哪方面的特点?6.文章分说芙蕖“可人之事”,从“可目”,“可鼻”,“可口”,“可用”四个方面依次介绍,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7.你能写出几句与荷花有关的古诗句吗?8.下面语段中有语病,请加以改正。

①爱因斯坦是杰出的20世纪科学家。

②他生于德国,后迁居美国。

作为一位可以同牛顿相媲美的科学巨匠,③他在物理学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英国大物理学家汤姆生激动地宣称:④爱因斯坦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1921年,⑤爱因斯坦荣获了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殊荣。

9.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句话。

例句: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梦也罢,醒也罢。

我愿清泉永在。

我愿清泉常鸣。

仿句:10.请参加名著阅读活动,看谁收获最大。

为了打造绿色精神家园,学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的“名著竞读”活动。

请你从《西游记》、《水浒》、《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三部名著中任选一个典型人物,按下面三个栏目完成一期黑板报内容的撰稿。

⑴“名著人物”形象栏。

(写出人名并简介其性格特点)⑵“精彩情节”大家看。

(简要概述与此人物紧密相关的一个精彩情节)⑶“读后一得”交流台。

(写出你对此人物或此情节感受最深的一点体会)课内同步阅读阅读下列语段,回答11-14题。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答案及评分详细)

爱莲说对比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第17课《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17课《爱莲说》课内外对比阅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爱莲说》比较阅读比较角度一:莲花的文章(一)【甲】《爱莲说》周敦颐【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陶后鲜.有闻()临.湖赏荷()偕.数友()荷花为.雨所洗()2.翻译:余以为妙绝3.甲文中“”一句最能概括莲花的品质;乙文中“”一句最能概括荷花的外形。

4.【甲】【乙】两文各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5.莲,自古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结合语段甲和语段乙,简要概括周敦颐和李盛仙各自爱莲的原因。

【答案】1.亲近而不庄重/少/靠近/一起,一同/被 2.我认为妙(好)极了。

3.莲,花之君子者也;实为花中仙子也;4、洁身自好,不慕名利,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抒发作者对雨后夏荷之美的赞叹。

5.周敦颐对莲的喜爱,主要是因为莲具有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参考译文】我回忆年轻时,居住在西湖。

每当到了夏天,临近湖边欣赏荷花,就高兴得忘了吃饭。

一天,我和几个好友,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意兴正浓,忽然天上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全部显现为飘动摇摆的姿态。

不一会儿,雨过天晴,湖中波澜不惊,湖面和天空呈现出相同的颜色,荷花被雨水所冲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在是花中的仙子。

李白诗中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我认为绝妙极了。

(二)【甲】《爱莲说》周敦颐【乙】芙蕖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②矣。

迨③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及花之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选自李渔《芙蕖》,有删节)【注释】①荷钱:初生的荷叶。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

《爱莲说》《芙蕖》对比阅读----

文言文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

迨至③菡萏④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⑤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⑥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⑦,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注:①群葩(pā):百花。

葩:花。

②荷钱:初生的荷叶,小如铜钱,所以称荷钱。

③迨至:等到。

迨:及,到。

④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

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

⑤徂(cú):到。

⑥资:资财,里指享受。

⑦擎:高举,这里指耸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是.我于花之未开是.日更定矣B.香远益清.以其境过清.C.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当余之.从师也D.乃.复蒂下生莲久而乃.和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问题,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B.【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划分为: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C.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则运用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结实”的美景。

《爱莲说》比较阅读

《爱莲说》比较阅读

《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

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乙]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①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

未可明诏大号②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③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④为业以求钱也。

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

有以文人画士孤癖⑤之隐明告鬻⑥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

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注]①欹(qī):倾斜。

②明诏大号:公开宣告,大声号召。

明,公开。

诏,告诉,一般指上告下.③斫(zhuó):用刀斧砍。

④夭梅病梅:把梅弄成奇形异状,弄成病态。

夭,屈,折。

⑤孤癖:偏嗜。

⑥鬻(yù):卖。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①濯.清涟而不妖②陶后鲜.有闻③绳.天下之梅④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答案:①洗涤②少③名词用作动词,约束④造成的祸害(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①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译文:②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译文:答案:略(3) 甲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 请简述理由。

答:答案:略(4)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乙文的主要内容.答:答案:揭示病梅产生的原因。

(5) 简要分析甲、乙两文的写法和表现的思想感情的异同.答:答案:两文都运用了托物抒情(托物言志)的写法。

甲文讽刺追名逐利的世风;乙文揭露和抨击了清朝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压抑、摧残人才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强烈愿望。

《爱莲说》比较阅读

《爱莲说》比较阅读

《爱莲说》比较阅读(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兰之味,非可逼而取①也。

盖在有无近远续断之间,纯以情韵胜。

氲氲无所②,故称瑞③耳。

体兼彩④,而不极于色,令人览之有余,而名之不可,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

其真文王、孔子、屈原之徒,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者耶?(选自张大复《梅花草堂集》)[注释]①取:这里是嗅取(兰的香味)。

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

③瑞:吉,善。

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1)出淤泥而不染(2)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3)陶后鲜有闻(4)而名之不可10.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莲,花之君子者也。

译文:(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译文:(3)兰之味,非可逼而取也译文:(4)即善绘者以意取似,莫能肖也译文:11.作者“独爱莲”的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2分)12.阅读本文,许多同学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因为这两句写出了莲的高洁、质朴,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许。

你还喜欢本文中描写莲的那些语句?为什么?(2分)13.某市在确定市花的活动中,居于民意调查前三名的是兰花、梅花、桂花。

如果让你从这三种花中选择兰花,请你说说赞成它的理由。

(2分)9.(1)沾染;污染(2)我(3)听说(4)命名10、(1)莲,是花中的君子。

(2)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3)兰花的香气,不是逼近可以闻嗅品赏的。

(4)即使是善于绘画的人,也只能凭自己的体味来描绘兰花的形状,不能与兰花的神韵相像。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从读《芙蕖》《爱莲说》想到的

语文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9课从读《芙蕖》《爱莲说》想到的

谈谈“一家言”的李渔——从读《芙蕖》《爱莲说》想到的大家都比较熟悉宋人周敦颐的《爱莲说》,之后,清人李渔又选取了同一题材而写了《芙蕖》,“莲”、“芙蕖”皆为荷也。

自古以来,以荷花为题材的诗文颇多,一般都从其美丽、高洁着眼,或直接赞美花的形态,或以荷喻人,赞扬美女;或托物言志,表现自己的高洁。

有趣的是李渔对《爱莲说》里讲过的话一概不说,对各种书上讲过的关于荷种植的话,他在《一家言》的“种植部”里也概不重复。

李渔把自己的诗文集取名为“一家言”,并在“一家言释义”(即自序)中解释道:“凡余所为诗文杂著,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已。

”他认为只有这样,才不致“尽丧其为我”。

“非补未逮之论,即传自验之方。

”这就是李渔写文章的脾气,人家说过的话他不说。

“一家言”使《芙蕖》与《爱莲说》有诸多不同:后者是托物言志的说理性散文,前者则是说明荷的用途,提倡种荷花的说明性散文。

《爱莲说》是通过描写荷花清逸秀美、出污泥而不染这一特色,赞扬了所谓君子的优美品德和清高性格,表达了以君子自居、不肯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芙蕖》则是具体说明芙蕖的许多可人之处,强调它的种植之利,并渗入自己的独特感受,表明自己夏季以莲为命的原因,抒发了时代阶级局限而不能广为种植的感慨。

李渔写荷,既写其当令时的娇姿,又写荷谢后的莲蓬,从其出水一直写到荷叶衰败,从其观赏价值和实用价值上去写,这是一般文人不屑于写的。

《爱莲说》是抒情小品,“予独爱莲”一句是全文核心,作者借莲的形象抒发高尚的生活情趣,表达了不随俗的意愿;《芙蕖》是说明小品,中间五段是全文的核心,说明芙蕖的各种用途,借此表达作者对芙蕖的酷爱。

有必要了解一下“一家言”的李渔的身世、写作背景。

他1611年生于江苏如皋,死于约1679年。

字笠鸿、谪凡,号笠翁、觉世稗官,明末清初兰溪(浙江省兰溪)县人,清康熙时旅居金陵(今南京市),晚年移居杭州西湖之滨,又号湖上笠翁。

中学课文中三朵“荷花”的比较阅读

中学课文中三朵“荷花”的比较阅读
正 如菊 象征傲 世 , 竹象征 高节 , 牡丹 象征富 贵一
样, 荷花 象征着 圣洁 。我们 中学课 本里 也有三篇 以荷
人类有无私 的贡献 , 因而作 者从荷钱 到荷谢 的“ 可 目” ,
荷香 的“ 可 鼻” , 莲实 与藕之“ 可 口” , 霜 中败叶之“ 可经 年裹物 ” , 逐一说 明 , 但 又是侧重于 “ 可 目” , 详略得 当 ,
二、 体 裁 的侧 重 点 不 同
《 爱蓬说》 是一篇议 论性散 文 , 用了以物喻人 、 托 物
贞的气节 、 廉洁的作风的人是品德高 尚的人 。
具 有坚 综上所述 , 祥林嫂就是这样 一个勤劳 善良 、 恪守封 议理 的写法 。作者 表现 了 自己的理 想和追求 , 《 荷塘 月色》 表现 的是作者对 当时 白色恐怖的严酷
零I J , 中 学 语 文 ・ 文 本 解 读
的苦 难所 留下 的巨 大精神 创伤 。就 表现悲 剧 的深 刻 性, 表现 人物 内心痛苦 的程度来说 , 这比描写夫亡子丧 时人物的嚎 啕大哭 , 效果要来得更强烈 , 更深刻 !
建礼教 , 而又备受礼教摧残的中国农村妇女 的典 型。 ★作者单位 : 江苏苏州 实验 中学。 用两种价 值并重。
清。亭亭净植 , 可远视而不可 亵玩” , 是说 君子 的美德 和声名 , 尊严和威仪可 以瞻 仰而 不可亵渎 。
朱 自清却 着笔“ 轻 淡” , 着 意于“ 静美” 。 因此他 写 见形象生动 。 的是 , 作者陶醉于这种神奇 的境界 , 心里浮起 一缕淡淡 四、 语 言 上各 有 创 新 的喜悦 。但这 种喜悦是 暂时 的 , 蝉声和蛙 声就把 它打 《 爱莲 说》 咏物精 工 , 形神兼 备 。在短短 的 1 2 0 字 得 粉碎—— “ 热闹是它们 的, 我什么也没有” , 剩下的只 的小 文里 , 既有对句 “ 出淤泥而 不杂 , 濯清涟而 不妖” , 是更加深 重的苦恼和烦 闷。于是 “ 令我 到底 惦着江 南 又有散句 “ 晋陶渊明独爱菊 ; 自李唐来 , 世人盛爱牡 丹 ; 了。这种苦闷是社会造成的, 从而折射出作者对黑暗 予独爱莲之 出淤泥而不染” 。至今 我们还 经常引用 , 并 社会现 实的不满 。

爱莲说对比阅读(精选含答案)讲解学习

爱莲说对比阅读(精选含答案)讲解学习

爱莲说对比阅读(精选含答案)[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於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节选自周敦颐《爱莲说》)[乙]自荷钱①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劲叶②既生,则又日高一日,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态;迢至菡萏③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乃花中既谢,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玉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可鼻则有花荷叶之清香,荷花之异馥④,避暑而暑为之退,纳凉逐之生。

至其可人之口者,则莲实与藕,皆并列盘餐,而互芬齿颊者也。

只有霜中败叶,零落难堪,似成废物矣,及摘而藏之,又备经年襄物之用。

是芙蕖⑤者也,无一时一刻,这适耳目之观;无一物一丝,不备家常之用者也。

(节选自李渔《闲情偶寄》)[注释]①荷钱:指初生的小荷叶。

②劲叶:指长大了的荷叶。

③菡萏:未开的荷花。

④异馥:异香。

⑤芙渠:荷花。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字。

(2分)⑴不蔓不枝()⑵陶后鲜有闻()⑶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⑷此皆言其可目者也()2.下列文言虚词“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摘而藏之”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 D.呼尔而与之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⑵无一时一刻,不适耳目之观。

4.甲、乙两个文段的主要意思各是什么?(3分)甲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甲、乙两个文段都写荷花,都表达了作者对荷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但赞美和喜爱的原因有所不同,请用简洁的语言分析。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对比阅读

最新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对比阅读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爱莲说》对比阅读】(一)【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

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少时,雨过天睛,波澜不惊,湖天一色。

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

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2)宜.乎众矣(3)余.忆年少时(4)余以为妙绝.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A.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B. 学而.不思则罔/可远观而.不可褻玩焉C. 陶后鲜.有闻/鲜.妍明媚,袅娜多姿D. 荷花为.雨所洗/余以为.妙绝3. 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4.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5. 赏荷,可品其神美。

【甲】段称莲为“_____”,【乙】段赞荷为“____”。

【甲】文借赞美莲花的可爱来歌颂君子的坚贞气节,表现作者_____________的生活态度。

【乙】文通过描写荷花的美丽动人表达作者对荷花___________的之情。

【答案】1. (1)亲近而不庄重(2)应当(3)我(4)极点2. B (A.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助词,的。

B.两个“而”:表示转折,却。

C.少/ 鲜艳。

D.被/ 和“以”一起解释为认为。

)3. 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4. (1)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2)一天,(我)和几位好友一起,在湖边的亭子中观赏荷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群葩①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②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飘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也。

迨至③菡萏④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⑤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⑥者也。

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⑦,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
注:①群葩(pā):百花。

葩:花。

②荷钱:初生的荷叶,小如铜钱,所以称荷钱。

③迨至:等到。

迨:及,到。

④菡(hàn)萏(dàn):荷花的别称。

未开曰菡萏,已开曰芙蕖。

⑤徂(cú):到。

⑥资:资财,里指享受。

⑦擎:高举,这里指耸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我于花之未开是.日更定矣
B.香远益清.以其境过清.
C.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当余之.从师也
D.乃.复蒂下生莲久而乃.和
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爱莲说》中的“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问题,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借讲寓言故事、状写事物等来说明事理。

B.【乙】文中画波浪线的文字,断句划分为: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C.相接的两句话,字数相同、意思相对,叫做骈句,如“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D.【甲】文运用衬托、比喻的手法,凝练传神地描写了莲的形象;【乙】文则运用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具体描绘了荷花由“出水之日”至“结实”的美景。

6.下列对两篇选文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错误是()
A.【甲】文主要采用托物言志、以花喻人的手法,赞扬了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B.【乙】文主要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按空间的先后顺序,重点写了芙蕖“可目”的特点。

C.【甲】文从生长环境、体态气味和风度气韵三方面描述“莲”。

D.甲乙两文段都表达了作者对莲花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赞美与喜爱的原因却不相同:甲文是因莲花的君子之风,乙文则是为莲花的观赏价值。

7、把文中的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4、C(C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A这样/代词,这;B清香/凄清;D于是/才)
5、D(没有比喻)
6、B(时间顺序)
7、(1)我单单喜爱莲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清水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

(2)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得简直要滴水,(花儿)先后相继开放。

译文:各种花正在绽放的时候,只有花开的那几天,在这以前、以后都属于不当花开的时节而无人过问的时候。

芙蕖就不是这样:自从荷钱出水那一天,就把水波点缀得一片碧绿;等到它的茎和叶长出后,就又一天一天地高起来,一天比一天美丽好看。

有风时就展示飘动摇摆的神态,没风时也呈现出轻盈柔美的风姿。

这样,我们在花未开的时候,就先享受了无穷的悠闲情趣。

等到花苞开花,姿态娇嫩,仿佛就要滴水下来了,花儿先后相继开放,从夏天直开到秋天,这对于花来说是它的本性,对于人来说就是应该得到的享受了。

等到花朵凋谢,也可以对主人说没有对不住的地方了;于是又在花蒂下生出莲蓬,蓬中结了莲子,一枝枝独自挺立,还像未开的花一样,和翠绿的叶子一起挺然耸立在水面上,不到白露节下霜的时候,它所擅长的本领不会呈献完毕。

以上都是说它适于观赏的方面。

黄小妥农金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