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电子技术基础PPT 第6章 放大电路中反馈的概念及判断
合集下载
模电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概要PPT课件
6.1.2 反馈的判断 一、 有无反馈的判断
二、 反馈极性的判断(瞬时极性法)
图6.1.3 反馈极性的判断
通常采用瞬时极性法判别放大电路中引入的是正反馈还是 负反馈。先假定输入信号某一瞬时的对地极性,然后根据中频 段各级电路输入、输出电压相位关系(其中对于分立元件,共 射电路反相、共集和共基电路同相;对于集成运放,uo与up同 相,uo与un反相),逐级推出其它相关各点的瞬时极性,最后 判断反馈到输入端的信号是增强了还是减弱了净输入信号。为 了便于说明问题,在电路中用符号和分别表示瞬时极性的正和 负,以表示该点电位上升或下降。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6.2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四种基本组态 6.3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块图及一般表达式 6.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分析 6.5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6.6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稳定性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6.1.1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一、 什么是反馈
输出量的变化减小
+
时为负反馈。
Rs + ui us --
反馈放大电路
基本放大电路
R b2
RcC1+UFra bibliotekC C2R b1
Re
反馈 网络
+ RL uo
-
分压式射极偏置电路
三、 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根据反馈信号的交、直流性质,可分为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如果反馈信号中只有直流分量,则称为直流反馈;如果反馈信号 中仅有交流分量,则称为交流反馈。在很多情况下,反馈信号中 同时存在直流信号和交流信号, 则交、 直流反馈并存。总之,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形式多种多样,正反馈会使放大电路不稳定, 而负反馈可以改善放大电路的许多性能。直流负反馈主要用于稳 定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 而交流负反馈可改善放大电路的各项 动态指标。
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精品PPT课件
反馈通路:自输出端至输入端的通道。
反馈元件:反馈通路中影响反馈量的元件。
图6.1.2 有无反馈的判断
(b) 反馈通道:uO → uN ,反馈元件:R2 判断方法:是否有从输出至输入的逆行通路。
二、反馈极性的判断 瞬时极性法是判断电路中反馈极性的基本方法。具 体做法是: ① 规定电路输入信号在某一时刻对地的极性,并以 此为依据,逐级判断电路中各相关点电流的流向和 电位的极性,从而得到输出信号的极性; ② 根据输出信号的极性判断出反馈信号的极性; ③ 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增大, 则说明引入了正反馈;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 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则说明引入了负反馈。
② 当反馈量与输入量以电压方式相叠加时称为串 联反馈,以电流方式相叠加时称为并联反馈;
因此,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 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有时也称为交流 负反馈的四种方式。
6.2.2 四种反馈组态 一、输入端信号叠加形式
V1
Ui
V3
V4
Ui
Uf
V2
Uf
I?
电流源
I?
电流源
I?
电流源
净输入信号(一)串联叠加
Ui Ube
Uf
Ud
Ui
当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不
是接在同一极上时,为串
Uf
联电压叠加形式。净输入
信号:
三极管电路为 Ube Ube = Ui - Uf
运放电路是差模输入电压
Ud = Ui - Uf
净输入信号(二)并联叠加
Ii IB If
Ii
IB
If
当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 接在同一极上时,为并 联电流叠加形式,净输 入信号: 三极管电路为 Ib
反馈元件:反馈通路中影响反馈量的元件。
图6.1.2 有无反馈的判断
(b) 反馈通道:uO → uN ,反馈元件:R2 判断方法:是否有从输出至输入的逆行通路。
二、反馈极性的判断 瞬时极性法是判断电路中反馈极性的基本方法。具 体做法是: ① 规定电路输入信号在某一时刻对地的极性,并以 此为依据,逐级判断电路中各相关点电流的流向和 电位的极性,从而得到输出信号的极性; ② 根据输出信号的极性判断出反馈信号的极性; ③ 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增大, 则说明引入了正反馈;若反馈信号使基本放大电路 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则说明引入了负反馈。
② 当反馈量与输入量以电压方式相叠加时称为串 联反馈,以电流方式相叠加时称为并联反馈;
因此,交流负反馈有四种组态,即电压串联、电 压并联、电流串联和电流并联,有时也称为交流 负反馈的四种方式。
6.2.2 四种反馈组态 一、输入端信号叠加形式
V1
Ui
V3
V4
Ui
Uf
V2
Uf
I?
电流源
I?
电流源
I?
电流源
净输入信号(一)串联叠加
Ui Ube
Uf
Ud
Ui
当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不
是接在同一极上时,为串
Uf
联电压叠加形式。净输入
信号:
三极管电路为 Ube Ube = Ui - Uf
运放电路是差模输入电压
Ud = Ui - Uf
净输入信号(二)并联叠加
Ii IB If
Ii
IB
If
当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 接在同一极上时,为并 联电流叠加形式,净输 入信号: 三极管电路为 Ib
模拟电子技术 第六章 放大电路的反馈课件
输出不是+UOM , 就是-UOM,即集成运放
工作在非线性区。
PPT学习交流
6
6.1 反馈得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反馈的判断方法 一、有无反馈的判断
反馈与反馈通路
(1)我们判断一个电路是否有反馈,是通过分析它是否存
在反馈通路而进行的,而反馈通路是跨接在输出和输入间的
网络。 ((32))若若电电路路中中存不在存反在馈反—馈——闭—环开环
即,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只与反馈网络有关
又因为
A F
X o X i
F
X f X o
代入上式
得 Xf Xi 输入量近似等于反馈量
X idX i X f 0 净输入量近似等于零
由此可得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基本放大电路“两虚”的概念
PPT学习交流
44
1. 深度负反馈的特点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 X idX i X f 0
(Closed Loop Gain)为
Af
xo xi
PPT学习交流
3
6.1 反馈得基本概念及判断方法
基本概念
二、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 与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
xi xi xf ——正反馈,x f 使x i 加强,使放大倍数增加 xi xi xf ——负反馈反,馈x放f 大使电x路i 减小,使放大倍数降低
PPT学习交流
18
补充:集成电路的表示方式(第四章,4.1)
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的电流iP=iN≈0,为虚断; 集成运放同相输入端和反相输入端的电压uP=uN,为虚短;
PPT学习交流
19
6.2.2四种反馈组态
二、电流串联负反馈
模拟电子线路 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四、基于反馈系数的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1. 电压串联负反馈电路
& & = Uf Fuu & Uo
& & & = Uo ≈ Uo = 1 Auu f & & & Ui Uf Fuu
& Fuu
& Uf R1 = = & U o R1 + R 2
& ≈ 1 = 1 + R2 Auu f & Fuu R1
2. 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电路特征:引入交、直流负 引入交、
反馈
3. 理想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特点
因为uO为有限值, Aod=∞,所以 uN-uP=0,即 因为 为有限值, , , uN=uP--虚短路 --虚短路 因为rid=∞,所以 iN=iP=0--虚断路 --虚断路
求解放大倍数 的基本出发点
利用“虚短”、“虚断”求解电路
u F = u I,i R1 = i R 2 = u I R1
uO = uI ( R1 + R 2 ) R1
仅有直 流反馈
3. 正、负反馈(反馈极性)的判断
“看反馈的结果” ,即净输入量是被增大还是被减小。 看反馈的结果” 即净输入量是被增大还是被减小。 看反馈的结果 瞬时极性法: 瞬时极性法: & 的瞬时极性, 给定 X i 的瞬时极性, 并以此为依据分析电路中 各电流、 各电流、电位的极性从而 & 的极性; 得到 X o 的极性;
& & X o = Uo
将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净 输入量的为电流反馈, 输入量的为电流反馈,即
& & X o = Io
2.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第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解2:
Fiu
If U 0
U0 / R2 U 0
1 R2
Auif
1 Fiu
R2
Ii
Ui U R1
Ui R1
Auuf
U 0 U i
U 0 Ii R1
Auif R1
R2 R1 28
例:求图示电路的闭环放大倍数。
io
i2
i2 R1
R3
R2
R1
R2 R3
R3
i2
iO
i2
R1
R3 R2
R3
io
1+AF≫1的条件,因而,在近似分析中均可认为Af≈1/F,而
不必求出基本放大电路的A。
24
6.4.1. 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当1 A F
F
X f X o
1时,称之为深度负反馈,此时,A f
故
X i
X o F
X o
X f X o
X f
X O X i
1 F
而 X iX d X f
X d 0
所以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是忽略了净输入量 X d
3、负反馈是将引回的反馈量与输入量相减,从而调整电路的净 输入量,进而调整输出量。
要想对负反馈放大电路进行定量分析,首先应研究下列问题:
1、从输出端看,反馈量是取自输出电压,还是取自输出电流;
2、从输入端看,反馈量与输入量是以电压方式相叠加(串联) 还是以电流方式相叠加(并联)。
综合考虑输入端和输出端,可把负反馈分为四种:
12
uF
R1 R1 R2
uO
uO 0,uF 0 为电压反馈 uD (uI uF ) 为串联负反馈
所以,为电压串联负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第6章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减 小
iI
Rs + us Re1 + iB Rc1
Rc2
VT2 RF
+VCC
VT1
+ uO Ce -
iF
Re2
反馈极性为 负反馈
直流负反馈:可稳定静态工作点。
5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VCC Rb Rc1 Rc2
+
+ VT2 CF
+ 减 小
+ uI
+ RF uBE + + Re1 uF VT1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反馈
反馈的分类
1
推出 下页 总目录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反馈
基本 固定
+ us Rb1 Rb2 C1 uB Rc
iC
C2
增大
+VCC
iB
VT + UBE uE Re iE
+
uE= iERe uBE= uB – uE
uo RL
-
-
反馈:将放大电路的输出量(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一 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反送到输入回路中。
判断方法:可假设将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输出电压等 于零),若反馈信号不复存在,则为电压反馈,否则就 是电流反馈。
7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VCC
减小
Rc1
Rc2
iI
Rs + us -
+
iB
iF
VT1 RF Re1
iI
Rs + us Re1 + iB Rc1
Rc2
VT2 RF
+VCC
VT1
+ uO Ce -
iF
Re2
反馈极性为 负反馈
直流负反馈:可稳定静态工作点。
5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VCC Rb Rc1 Rc2
+
+ VT2 CF
+ 减 小
+ uI
+ RF uBE + + Re1 uF VT1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反馈
反馈的分类
1
推出 下页 总目录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一、什么是反馈
基本 固定
+ us Rb1 Rb2 C1 uB Rc
iC
C2
增大
+VCC
iB
VT + UBE uE Re iE
+
uE= iERe uBE= uB – uE
uo RL
-
-
反馈:将放大电路的输出量(输出电压或输出电流)的一 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反送到输入回路中。
判断方法:可假设将输出端交流短路(即令输出电压等 于零),若反馈信号不复存在,则为电压反馈,否则就 是电流反馈。
7
上页
下页
首页
第一节
反馈的基本概念
+VCC
减小
Rc1
Rc2
iI
Rs + us -
+
iB
iF
VT1 RF Re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课件: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因为差模输入电压等
于输入电压与反馈电压之
-
差,反馈增强了输入电压,
所以为正反馈。
-
-
(a)正反馈
(b)负反馈
反馈信号削弱了输入
信号,因此为负反馈。
二、直流反馈和交流反馈
(a)直流负反馈
(b)交流负反馈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
直流负反馈可稳定静态工作点(次要),交流负反
馈用以改善放大电路的性能(主要)。
A f
X o X i
A f
1 F
而 F
X X
f o
所以 XX oi
X X
o f
得 X i X f ★
对于串联负反馈: U i U f ★ 并联负反馈: Ii If ★
结论:根据负反馈组态,选择适当的公式;再根据
放大电路的实际情况,列出关系式后,直接估算闭环电
压放大倍数。
虚短
虚段
例:估算深负反馈运放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
Ii Ii If
.
.
If
Uo
RF
虚短和虚断
(a)电路图
图 5.1.5 电压并联负反馈
三、电流串联负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出电流成正比,净输入电压等于外加 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之差
.
.
.
Ui U i Uf
.
.
U f I o RF
(a)电路图
图 5.1.6 电流串联负反馈
四、电流并联负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出电 流成正比,净输入电流 等于外加输入信号与反 馈信号之差:
第六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6.1 反馈的基本概念 6.2 负反馈的四种组态和反馈的一般表达式 6.3 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 6.4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计算 6.5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自激振荡
模电反馈放大电路(共28张PPT)
第22页,共28页。
6.4 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
仅介绍深度负反馈放大器的估算法。
1.利用Af≈1/ F估算
此方法多用于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电压放大倍 数的估算。
首先在电路中求反馈系数求F,再利用Af ≈ 1/F 求放大倍数Af。
2.利用Xf≈ Xi
多用于除电压串联负反馈以外的负反馈放大器 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1)输入端信号规定
串联反馈:采用电压(Ui 、Uf 、Ui′) 并联反馈:采用电流(Ii、 If 、Ii′) (2)输出端信号规定
电压反馈:采用电压(Uo) 电流反馈:采用电流(Io)
第16页,共28页。
6.2 负反馈放大器四种组态
(1)电压串联负反馈
Uf = R1Uo / (R1+RF ) Fu = Uf / Uo = R1/ (R1+RF )
第六章 反馈放大器
本章主要内容:
反馈概念、类型和判断方法;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 响;反馈放大器分析计算
前进
第1页,共28页。
返回
6.1 反馈概念
1.反馈概念
开环放大器
Xi
Xˊi
Xo
Xf
基本放大器 Au
反馈网络 F
反馈放大器 (闭环放大器)
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通过一定 方式回送到输入回路的过程叫反馈。
第24页,共28页。
2.减小非线性失真 定性分析:
引进负反馈后,非线性失真减小了1 + FA1 + FA倍
3.展宽通频带
通频带展宽1 +FA倍。
第25页,共28页。
4.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1)对输入电阻的改变
仅与反馈在输入端的联接形式有关。
6.4 负反馈放大器的分析
仅介绍深度负反馈放大器的估算法。
1.利用Af≈1/ F估算
此方法多用于电压串联负反馈放大器电压放大倍 数的估算。
首先在电路中求反馈系数求F,再利用Af ≈ 1/F 求放大倍数Af。
2.利用Xf≈ Xi
多用于除电压串联负反馈以外的负反馈放大器 电压放大倍数的估算。
(1)输入端信号规定
串联反馈:采用电压(Ui 、Uf 、Ui′) 并联反馈:采用电流(Ii、 If 、Ii′) (2)输出端信号规定
电压反馈:采用电压(Uo) 电流反馈:采用电流(Io)
第16页,共28页。
6.2 负反馈放大器四种组态
(1)电压串联负反馈
Uf = R1Uo / (R1+RF ) Fu = Uf / Uo = R1/ (R1+RF )
第六章 反馈放大器
本章主要内容:
反馈概念、类型和判断方法;反馈对放大电路的影 响;反馈放大器分析计算
前进
第1页,共28页。
返回
6.1 反馈概念
1.反馈概念
开环放大器
Xi
Xˊi
Xo
Xf
基本放大器 Au
反馈网络 F
反馈放大器 (闭环放大器)
将放大器的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通过一定 方式回送到输入回路的过程叫反馈。
第24页,共28页。
2.减小非线性失真 定性分析:
引进负反馈后,非线性失真减小了1 + FA1 + FA倍
3.展宽通频带
通频带展宽1 +FA倍。
第25页,共28页。
4.改变输入输出电阻
(1)对输入电阻的改变
仅与反馈在输入端的联接形式有关。
模拟电子技术简明教程第三版第六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正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01
02
03
04
瞬态分析
分析电路在输入信号作用下的 时间响应。
交流分析
分析电路的频率响应和稳定性 。
稳定性分析
判断电路是否稳定,即是否存 在自激振荡。
噪声分析
分析电路中的噪声来源和噪声 系数。
正反馈放大电路的应用
振荡器
利用正反馈放大电路产生振荡信 号,用于信号发生器、测试仪器
负反馈通过减小开环增益,降低电路对元件参数变化的敏感度,从而提高放大倍数 的稳定性。
展宽频带
负反馈能够减小开环增益,降 低电路的闭环增益斜率,从而 展宽电路的通频带。
负反馈能够减小电路内部噪声, 提高电路的信噪比,从而展宽 电路的上限截止频率。
负反馈能够减小电路的相移, 减小相位失真,从而展宽电路 的下限截止频率。
仿真验证
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对设计的反馈网络 进行仿真验证,确保其性能满足要求。
THANKS
感谢观看
正反馈
反馈信号增强输入信号的反馈,使放 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增大。
反馈信号削弱输入信号的反馈,使放 大电路的净输入信号减小。
反馈的类型
电压反馈
电流反馈
串联反馈
并联反馈
将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或 全部进行反馈。
将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 全部进行反馈。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串 联。
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并 联。
反馈的表示方法
减小非线性失真
实现某些特定功能
负反馈可以减小放大电路的非线性失真, 提高输出信号的质量。
如电压跟随器、电流源等,通过负反馈可 以实现特定的输出特性。
03
正反馈放大电路
正反馈放大电路的组成
电子技术品课程模拟电路第6章 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57页
2019/11/26
回首页
25
例 试判断电路的反馈组态
因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 在一点相加,为并联反馈。 根据瞬时极性法判断,为 负反馈,且为电压负反馈。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2019/11/26
电压并联负反馈
回首页
26
例 试判断电路的反馈组态。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解: 根据瞬时极性法,见
图中的红色“+”、“-” 号 ,可知是负反馈。
RE1 、RE2是本级直流负反馈,RE1是交流负反馈。
2019/11/26
回首页
15
例:判断负反馈
RC if Rf C1
ui
+ ii
ib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VCC C2
uo
使净输入信号ib减小, Rf是交、直流负反馈。
2019/11/26
回首页
16
判断输出取样: ——输出端短路法 电压反馈输出取样:
2019/11/26
回首页
38
Xd XiXf
2019/11/26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回首页
39
第6章 负反馈放大电路
6.4 深度负反馈放大电路的分析
6.4.1 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深度负反馈 的条件
|1A F|1
A f
Xo
Xi
A 1 AF
Af
1
F
X f Xi
因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加 在运放A1的两个输入端, 故为串联反馈。
因反馈信号与输出电压成比例,故为电压反馈。结论: 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16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反馈概念与判断
3. 交流负反馈,稳定 放大倍数。
问题: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如何提供?能否在反 馈回路加隔直电容?
不能!Rf为提供静态电流,否则无法提供Q点!
例: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
电流叠加 并联反馈
i
ui
RC1
RC2
iB
uC1 uB2
iE2
iF
RE1
Rf RE2
uF
+UCC
电流取样
uo
电流反馈
如果不存在输出引起的反馈量,为电压反馈。
如果还存在输出引起的反馈量,为电流反馈。
+
+A
iI
iD
- uo
RL
iI
+ -
A
+
RL io uo
-
iF R1 R2
iF
R
+ +A
uo
iI
Rf if=0
输出引起
+A -
iI
iD
io uo
if≠0 iF R1 R2
输入引起不算!
交流电压负反馈
交流电流负反馈
二.串联负反馈与并联负反馈的判断
+ -
A
u
N
R1
+
R2
+
uo
+ up u
D
+
A
u
N
R1
- R2
-
uo +
uI
iF
iI + iN
R1 uN
- A R2 +
-
uo
-
+
(a) 净输入减小
uD=uP-uN
问题: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如何提供?能否在反 馈回路加隔直电容?
不能!Rf为提供静态电流,否则无法提供Q点!
例:判断Rf是否负反馈,若是,判断反馈的组态。
电流叠加 并联反馈
i
ui
RC1
RC2
iB
uC1 uB2
iE2
iF
RE1
Rf RE2
uF
+UCC
电流取样
uo
电流反馈
如果不存在输出引起的反馈量,为电压反馈。
如果还存在输出引起的反馈量,为电流反馈。
+
+A
iI
iD
- uo
RL
iI
+ -
A
+
RL io uo
-
iF R1 R2
iF
R
+ +A
uo
iI
Rf if=0
输出引起
+A -
iI
iD
io uo
if≠0 iF R1 R2
输入引起不算!
交流电压负反馈
交流电流负反馈
二.串联负反馈与并联负反馈的判断
+ -
A
u
N
R1
+
R2
+
uo
+ up u
D
+
A
u
N
R1
- R2
-
uo +
uI
iF
iI + iN
R1 uN
- A R2 +
-
uo
-
+
(a) 净输入减小
uD=uP-uN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6章--放大电路中的反馈
F
净输入信号
Xi
输入信号
+ –
+
X id
Xf
基本放大 电路A
Xo
输出信号
反馈信号
反馈网络F
反馈放大电路的三个环节: 放大:
Xo A X
反馈: F
Xf Xo
id
叠加: X id X i X f
2. 信号的单向化传输
信号的正向传输 信号在基本放大电 路中的反向传输
vc1 vb2
例3
2、电流并联负反馈
针对电流放大电路,引入电流并联负反馈改善放大电路的交流指标
例1
交流通路
方框图
iI iID
if
AI
io RL
Rf
Re2
例2
交流通路
例3
3、电压并联负反馈
针对互阻放大电路,引入电压并联负反馈改善放大电路的交流指标
例1
方框图
+
-
Ii If
Idi AR
3、正反馈与负反馈 正反馈:输入量不变时,引入反馈后输出量变大了。 负反馈:输入量不变时,引入反馈后输出量变小了。
另一角度
正反馈: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变大了。 负反馈:引入反馈后,使净输入量变小了。
1、电压串联负反馈
针对电压放大电路,引入电压串联负反馈改善放大电路的交流指标
例1
交流通路
找出反馈网络—Rf 和Re1
AF
1 F
R E1 R f R E1
u
f
R1 R1 R 2
uo
F
u
f
R1 R1 R 2
uo
A u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的判断
+
反馈电流
电路引入了电流负反馈
仅受基极电 流的控制
例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电压反馈
返回
例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电流反馈
返回
例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电流反馈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5.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断
在输入端,输入量、反馈量和净输入量以电压的方式 叠加,为串联反馈;以电流的方式叠加,为并联反馈。
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量纲
Af
1
A AF
环路放 大倍数
反馈组态 电压串联 电压并联 电流串联 电流并联
功能 电压控制电压 电流控制电压 电压控制电流 电流控制电流
A
Uo Ui' Uo Ii' Io Ui' Io Ii'
F
Uf Uo If Uo Uf Io If Io
基本放大电路 的放大倍数
A
Xo Xi'
反馈系数
F
Xf Xo
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Af
Xo Xi
Af
Xo
Xi
AXi' Xi' Xf
AXi' Xi' FXo
Xi'
AXi' AFXi'
A 1 AF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Auuf
1 Fuu
1
R2 R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并联负反馈电路的信号源
在并联负反馈电路中,Ii If
Us
Ii Rs If Rs
2.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Rif很小
Fui
If Uo
Ausf
Uo Us
Uo Is Rs
输入电压指的是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位差,净输入电
流指的是同相输入端或反相输入端的电流。
负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三、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1.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描述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在输出端的连接方式,即 反馈网络的取样对象。
将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或全 部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净 输入量的为电压反馈,即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第十九讲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 方框图及放大倍数的估算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三、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四、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负反馈放大电路 的基本放大电路
断开反馈,且 考虑反馈网络 的负载效应
反馈网络
决定反馈量和输出量关系 的所有元件所组成的网络
方框图中信号是单向流通的。
反馈组态 Xi
Xi'
Xf
Xo
电压串联 Ui
Ui'
Uf
Uo
电压并联 Ii
Ii'
If
Uo
电流串联 Ui
Ui'
Uf
Io
电流并联 Ii
Ii'
If
Io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在判断分立元件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时, 净输入电压常指输入级晶体管的b-e(e-b)间 或场效应管g-s(s-g)间的电位差,净输入电 流常指输入级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射极电流) 或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电流。
在分立元件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反馈量常 取自于输出级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或发射极电 流,而不是负载上的电流;此时称输出级晶体 管的集电极电流或发射极电流为输出电流,反 馈的结果将稳定该电流。
uD uI uF
uF
R1 R1 R2
uO
uF
负反馈
反馈量是仅仅决定于输出量的物理量。
反馈量仅决定于输出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反馈电流
净输入电流
净输入电流减小,引入了负反馈
增大,引入
iR2
uN uO R2
反馈量
了正反馈
在判断集成运放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时,净
Fii
If Io
Re2 Re2 R f
Ausf
Uo Us
Io RL' Is Rs
1 Fii
RL' Rs
(1
R f ) Re 2
Xo Uo 可以稳定输出电压
将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净 输入量的为电流反馈,即
Xo Io 可以稳定输出电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2.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描述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
即输入量、反馈量、净输入量的叠加关系。
+ _ 负反馈
Ui Ui' Uf --串联负反馈 Ii Ii' If --并联负反馈
控制输出,称为反馈。
多少
怎样引出
怎样引回
是从输出电压 还是输出电流 引出反馈
影响输入电压 还是输入电流
2. 正反馈和负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引入反馈后其变化是增大? 还是减小?
引入反馈后其变化是 增大?还是减小?
从反馈的结果来判断,凡反馈的结果使输出 量的变化减小的为负反馈,否则为正反馈;
通过R3引入的是局部反馈
通过R4引入的是级间反馈 通常,重点研究级间反馈或称总体反馈。
二、反馈的判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1. 有无反馈的判断
“找联系”:找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的联系, 若有则有反馈,否则无反馈。
无反馈 R
引入反馈 了吗?
将输出电压全 部反馈回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1. 有无反馈的判断 “找联系”:是找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的联系, 不仅是输出端与输入端的联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第十八讲 反馈的概念及判断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 二、反馈的判断 三、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1. 什么是反馈
反馈放大电路可用 方框图表示。
要研究哪些问题?
电子电路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 引回到输入回路,同输入信号混合后影响输入量,
Fui
Uf Io
Fui
Uf Io
R1
Auf
Uo Ui
Io RL' Uf
1 Fui
RL'
Auf
1 Fui
RL'
RL R1
4.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
io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Fii
If Io
Ausf
Uo Us
Io RL' Is Rs
Io RL' If Rs
1 Fii
RL' Rs
Fii
If Io
R2 R1+R2
Ausf
1 Fii
RL' Rs
(1 R1 ) RL R2 Rs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 电压放大倍数
反馈组态 电压串联 电压并联 电流串联
Af
Uo Ui Uo Ii Io Ui Io Ii
三、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Af
A 1 AF
只有AF 0,
电路引入的才为负反馈。
若 1+AF 1,则 Af F1,即 X i Xf 。
上式说明:在串联负反馈电路中,Ui Uf
共存
R2
仅有直流 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3. 正、负反馈(反馈极性)的判断
“看反馈的结果” ,即净输入量是被增大还是被减 小。 瞬时极性法:
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假设一个输入信号对地的极 性,可用“+”、“-”或“↑”、“↓”表示。按 信号传输方向依次判断相关点的瞬时极性,直至判 断出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如果反馈信号的瞬时极 性使净输入减小,则为负反馈;反之为正反馈。
iN=iP=0--虚断路
求解放大倍数 的基本出发点
2.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Fui
If Uo
Ausf
Uo Us
1 Fui
1 Rs
Fiu
If Uo
1 R2
Ausf
1 Fiu
1 Rs
R2 R1
3.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_
+
+
+
+
_
uF
_
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1. 若第三级从射 极输出,则电路引 入了哪种组态的交 流负反馈?
2. 若在第三级的 射极加旁路电容, 则反馈的性质有何 变化?
3. 若在第三级的射极加旁路电容,且在输出端和输入 端跨接一电阻,则反馈的性质有何变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的净输入量和输出电流
+
反馈电流
电路引入了电流负反馈
仅受基极电 流的控制
例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电压反馈
返回
例2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电流反馈
返回
例3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电流反馈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5.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的判断
在输入端,输入量、反馈量和净输入量以电压的方式 叠加,为串联反馈;以电流的方式叠加,为并联反馈。
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量纲
Af
1
A AF
环路放 大倍数
反馈组态 电压串联 电压并联 电流串联 电流并联
功能 电压控制电压 电流控制电压 电压控制电流 电流控制电流
A
Uo Ui' Uo Ii' Io Ui' Io Ii'
F
Uf Uo If Uo Uf Io If Io
基本放大电路 的放大倍数
A
Xo Xi'
反馈系数
F
Xf Xo
反馈放大电路的放大倍数
Af
Xo Xi
Af
Xo
Xi
AXi' Xi' Xf
AXi' Xi' FXo
Xi'
AXi' AFXi'
A 1 AF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Auuf
1 Fuu
1
R2 R1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并联负反馈电路的信号源
在并联负反馈电路中,Ii If
Us
Ii Rs If Rs
2.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Rif很小
Fui
If Uo
Ausf
Uo Us
Uo Is Rs
输入电压指的是集成运放两个输入端的电位差,净输入电
流指的是同相输入端或反相输入端的电流。
负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返回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三、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1.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描述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在输出端的连接方式,即 反馈网络的取样对象。
将输出电压的一部分或全 部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净 输入量的为电压反馈,即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第十九讲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 方框图及放大倍数的估算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三、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四、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的估算方法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一、负反馈放大电路的方框图
负反馈放大电路 的基本放大电路
断开反馈,且 考虑反馈网络 的负载效应
反馈网络
决定反馈量和输出量关系 的所有元件所组成的网络
方框图中信号是单向流通的。
反馈组态 Xi
Xi'
Xf
Xo
电压串联 Ui
Ui'
Uf
Uo
电压并联 Ii
Ii'
If
Uo
电流串联 Ui
Ui'
Uf
Io
电流并联 Ii
Ii'
If
Io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二、负反馈放大电路放大倍数的一般表达式
在判断分立元件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时, 净输入电压常指输入级晶体管的b-e(e-b)间 或场效应管g-s(s-g)间的电位差,净输入电 流常指输入级晶体管的基极电流(射极电流) 或场效应管的栅极(源极)电流。
在分立元件电流负反馈放大电路中,反馈量常 取自于输出级晶体管的集电极电流或发射极电 流,而不是负载上的电流;此时称输出级晶体 管的集电极电流或发射极电流为输出电流,反 馈的结果将稳定该电流。
uD uI uF
uF
R1 R1 R2
uO
uF
负反馈
反馈量是仅仅决定于输出量的物理量。
反馈量仅决定于输出量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反馈电流
净输入电流
净输入电流减小,引入了负反馈
增大,引入
iR2
uN uO R2
反馈量
了正反馈
在判断集成运放构成的反馈放大电路的反馈极性时,净
Fii
If Io
Re2 Re2 R f
Ausf
Uo Us
Io RL' Is Rs
1 Fii
RL' Rs
(1
R f ) Re 2
Xo Uo 可以稳定输出电压
将输出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引回到输入回路来影响净 输入量的为电流反馈,即
Xo Io 可以稳定输出电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2.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 描述放大电路和反馈网络在输入端的连接方式,
即输入量、反馈量、净输入量的叠加关系。
+ _ 负反馈
Ui Ui' Uf --串联负反馈 Ii Ii' If --并联负反馈
控制输出,称为反馈。
多少
怎样引出
怎样引回
是从输出电压 还是输出电流 引出反馈
影响输入电压 还是输入电流
2. 正反馈和负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引入反馈后其变化是增大? 还是减小?
引入反馈后其变化是 增大?还是减小?
从反馈的结果来判断,凡反馈的结果使输出 量的变化减小的为负反馈,否则为正反馈;
通过R3引入的是局部反馈
通过R4引入的是级间反馈 通常,重点研究级间反馈或称总体反馈。
二、反馈的判断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1. 有无反馈的判断
“找联系”:找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的联系, 若有则有反馈,否则无反馈。
无反馈 R
引入反馈 了吗?
将输出电压全 部反馈回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1. 有无反馈的判断 “找联系”:是找输出回路与输入回路的联系, 不仅是输出端与输入端的联系!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第十八讲 反馈的概念及判断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 二、反馈的判断 三、交流负反馈的四种组态
一、反馈的基本概念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1. 什么是反馈
反馈放大电路可用 方框图表示。
要研究哪些问题?
电子电路输出量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一定的方式 引回到输入回路,同输入信号混合后影响输入量,
Fui
Uf Io
Fui
Uf Io
R1
Auf
Uo Ui
Io RL' Uf
1 Fui
RL'
Auf
1 Fui
RL'
RL R1
4. 电流并联负反馈电路
io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Fii
If Io
Ausf
Uo Us
Io RL' Is Rs
Io RL' If Rs
1 Fii
RL' Rs
Fii
If Io
R2 R1+R2
Ausf
1 Fii
RL' Rs
(1 R1 ) RL R2 Rs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深度负反馈条件下四种组态负反馈放大电路的 电压放大倍数
反馈组态 电压串联 电压并联 电流串联
Af
Uo Ui Uo Ii Io Ui Io Ii
三、深度负反馈的实质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Af
A 1 AF
只有AF 0,
电路引入的才为负反馈。
若 1+AF 1,则 Af F1,即 X i Xf 。
上式说明:在串联负反馈电路中,Ui Uf
共存
R2
仅有直流 反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3. 正、负反馈(反馈极性)的判断
“看反馈的结果” ,即净输入量是被增大还是被减 小。 瞬时极性法:
在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假设一个输入信号对地的极 性,可用“+”、“-”或“↑”、“↓”表示。按 信号传输方向依次判断相关点的瞬时极性,直至判 断出反馈信号的瞬时极性。如果反馈信号的瞬时极 性使净输入减小,则为负反馈;反之为正反馈。
iN=iP=0--虚断路
求解放大倍数 的基本出发点
2. 电压并联负反馈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Fui
If Uo
Ausf
Uo Us
1 Fui
1 Rs
Fiu
If Uo
1 R2
Ausf
1 Fiu
1 Rs
R2 R1
3. 电流串联负反馈电流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_
+
+
+
+
_
uF
_
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1. 若第三级从射 极输出,则电路引 入了哪种组态的交 流负反馈?
2. 若在第三级的 射极加旁路电容, 则反馈的性质有何 变化?
3. 若在第三级的射极加旁路电容,且在输出端和输入 端跨接一电阻,则反馈的性质有何变化?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六章)
分立元件放大电路中的净输入量和输出电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