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光源_光的传播》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知识点
第四章 光现象第一节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电灯、火把、烛光等:人为制造的光源人造光源斧头鱼、灯笼鱼等太阳、萤火虫、水母、:自然界存在的光源自然光源光源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线: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
2、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
3、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手影、皮影戏等。
三、光速 1、光能在真空和透明物质中传播。
2、宇宙间最快的速度:真空中的光速 s m c /1038⨯= ;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非常接近,通常也取C=3×108m/s 。
3、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在水中的光速约为c 43,在玻璃中的光速约为c 32。
第二节 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现象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两种物质的交界面(或物体表面)时,有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二、光的反射规律1、 光的反射规律:(1) 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同在一个平面内(三线共面);(2)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两线分居);(3)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两角相等)。
2、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可逆)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平行光射到平滑物体表面,反射光平行射出,这样的反射叫镜面反射;2、漫反射:平行光射到凹凸不平的物体表面,反射光不再是平行的,而是杂乱地射向四面八方,这样的反射叫做漫反射;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要遵守光的反射规律;4、光污染:玻璃幕墙、磨光的大理石等反射太阳光,炫目的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的现象。
属于镜面反射。
第三节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1、表面平滑的面镜叫平面镜。
平整的玻璃表面、平静的水面等都可看做平面镜。
2、平面镜的作用:(1)成像;(2)改变光路。
二、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2、成像规律: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具体特点为:(1)像的大小与物大小相等(等大);(2)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等距);(3)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垂直);(4)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虚像)。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第1节光源光的传播教案新版教科版(含反思)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新版教科版: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本章涉及的是光学基础知识.内容包括: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光的反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光的折射规律、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光的色散等.本章共分8节:1.第一节“光源光的传播”,介绍了光源的概念及其分类,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掌握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及应用;知道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知道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2.第二节“光的反射定律”,通过实验探究出光反射时的规律;认识到物体表面能反射光,区别镜面反射与漫反射;会利用光的反射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明白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3.第三节“平面镜成像”,通过实验探究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到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理解平面镜成像原理,会画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掌握生活中的平面镜成像特点,简单了解凸面镜和凹面镜及其应用.4.第四节“光的折射”,通过实验探究出光的折射时的规律,理解光发生折射的条件,认识生活中的折射现象,利用光的折射规律解决简单的物理问题.5.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讲述了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对光的作用,透镜的焦点、焦距;探究了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倒立放大实像、正立放大虚像的规律;介绍了生活中的透镜: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6.第六节“神奇的眼睛”,介绍眼睛的结构,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7.第七节“透过透镜看世界”,介绍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结构和成像特点,简单讲述了人类探索太阳系及宇宙的的历程.8.第八节“走进彩色世界”,认识光的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会利用光的色散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认识太阳光谱.本章教材的设计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突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强调初中物理学习的基础性(如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础实验的教学),对学生提升科学素质大有帮助,也是初中物理教学要注意的重点.本章特别强调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让学生在实验中体会、感悟实验方法对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光学知识渗透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要密切联系社会生活的实际来参与学习光现象的知识.【教学目标】1.在知识目标方面:了解光源、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什么是镜面反射、什么是漫反射、色散现象、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的存在.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认识光反射的规律,理解反射、折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了解透镜的分类,透镜的焦点、焦距,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理解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和应用,认识眼睛的结构,知道眼睛的成像原理,理解远视眼、近视眼的成因及其矫正.大致了解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在能力目标方面: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体验和感悟我们是如何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经历探究“光反射、折射时的规律”,获得比较全面的探究活动体验.通过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经历“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探究,学习对实验过程中信息的记录.体验由折射引起的错觉.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及挂图,明确两种透镜的结构特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抓住事物本质特征的能力.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凸透镜成像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用列表的方法归纳出凸透镜成放大或缩小、正立或倒立、实像或虚像的条件,养成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3.在素养目标方面: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在探究“光反射、折射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密切联系实际,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客观地看到社会进步的同时,人类的生存环境也遭到了破坏,从而形成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学难点】理解光路的可逆性,平面镜成像实验的探究,折射引起的错觉,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课时建议】本章共有8节,建议11课时.1.光源光的传播【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类.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c=3×108m/s.二、能力目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三、素养目标1.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2.通过亲身的体验和感悟,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教学重点】光的直线传播、光的传播速度.【教学难点】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简单的光现象.【教具准备】激光演示器、盛有水的水槽、牛奶(或红墨水)、蚊香、火柴、玻璃杯、白炽灯、皮球、三球仪、空的易拉罐、半透明的塑料膜、蜡烛、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1课时【新课引入】课前利用课间休息,滚动播放一组与光现象紧密联系的优美图片和视频:影、倒影、水面下的物体、霞光万道、晨曦中穿透树林的道道阳光、白光通过三棱镜的色散、彩色的肥皂泡、北极光、日晕、日幻……最后将画面停在“节日夜空中的多彩激光”,直指本课的主题.让学生欣赏绚丽多彩的光现象的同时认识到大自然中有许多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进入这节课的学习.【进行新课】一、光源生1:太阳、电灯、蜡烛.生2:手电筒、火把、油灯.生3:霓虹灯、钠灯、汞灯、氖灯、萤火虫..太阳和蜡烛都是光源,它们有何不同呢?生:太阳是自然光源,蜡烛是人造光源.归纳光源定义: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类:光源可分为自然光源、人造光源.教师介绍人造光源的发展和应用,使学生意识到人造光源的前景十分广阔.例题1(多媒体展示)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A.反射阳光的平面镜B.月亮C.放电影时所看到的银幕D.收看电视时看到的电视机屏幕解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平面镜、月亮只是反射太阳光,不是自己发光;放电影时看到的也是银幕的反射光,不是银幕自己发光,所以它们都不是光源.只有电视机的屏幕,是电子枪发射的电子打到荧光屏上,使屏上的荧光物质发光,所以电视机屏幕是光源.答案:D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的直线传播生:我猜测,光在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演示1:在暗室里,将一束光射到有少许牛奶的水中,观察光在水中的传播路径.生1:光在空气中传播.生2: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注意:1.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学生的感性认识较少,一定要演示给学生看看.2.演示实验可用激光器演示,也可用长手电筒演示(玻璃上用还有1~2毫米宽缝隙的厚牛皮纸或硬纸片挡住).演示时,为了能看到光路,可以把几支蚊香同时点燃,在空气中形成烟雾,可在水中滴少许牛奶或红墨水.教师总结: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是有条件的,如果介质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也会发生偏折.例如地球周围大气就是不均匀的,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的光线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了它,就是因为不均匀的大气使光线变弯了.因此应该说,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才是沿直线传播的.为了使学生亲身感受光的直线传播,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可以让学生自己做一个实验.学生实验:讲桌上放置点亮的白炽台灯,每个学生两只手各拿一块还有小孔的硬纸板,让眼睛穿过小孔观察光源.启发学生分析:只有当眼睛、两个小孔和光源恰好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眼睛才能看见从光源发出的光.利用上面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在这里可以向学生交待“光线”这个物理学名词.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物理学中引入光线的概念.归纳:1.光线是表示光的传播方向的直线.2.光线是带箭头的直线,箭头表示光传播的方向,如→.2.光的直线传播应用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们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演示2: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师生共同归纳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的黑暗部分就是影.(如图甲所示)(2)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3: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如图乙(日食)和图丙(月食).(3)小孔成像.演示4: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现象: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师生共同归纳得: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小孔成像.(如图丁所示)教师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例题2(多媒体展示)晴天,树荫下的地面上出现的圆形光斑是()A.太阳的实像B.太阳的影子C.太阳的虚像D.树叶的影子解析:树叶间的窗缝形成“小孔”,树荫里的光斑也就是我们所学的“小孔成像”现象,作为太阳的像,这个光斑也像太阳一样是圆的.这个光斑是太阳光射到地面上会聚形成的,所以是实像,C 不对;这个光斑处有太阳光射到,自然也就不能叫影子了,B、D不对.答案:A三、光的传播速度师雷声和闪电在同时同地发生,但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这说明什么问题?生:这表明光的传播速度比声音快.师大家回忆一下,声音在空气中(15℃)的传播速度是多大?生:340m/s.师大家已知道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那么光的传播速度是多大呢?教师用多媒体播放课件“光的传播速度”,并讲解.归纳:1.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2.光在其他各种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的小.3.光在空气中的速度可近似认为是3×108m/s.课堂演练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对应课堂作业部分.【教师结束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的形成等.我们进一步探究了光的传播速度,知道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最快,是3×108m/s,我们可以利用光速来求星球之间的距离.课后作业完成练习册中课后习题,并预习下一节完成练习册中课前预习部分.1.这节课的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常常只是简单介绍了事,若能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提供大量器材,给学生适当的时间,让他们自己动手动脑,经历实验过程,并在其中去想、去说、去做、去感悟、去探索物理实验反映的物理本质,从而“发现”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通过探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引导学生初步体会“提出问题——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释现象——应用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这种探究方法,将对今后的实验探究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整节课,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的状态之中,他们在思考之后,自己能去选取仪器、设计实验,想到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方法.说明学生能独立地去探索、去实践.只要给他们充分发挥的时间和空间,就会激发起他们的创新潜能.。
【核心素养】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1《光的直线传播》教学设计结论:光在水中沿直线传播。
演示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如图所示,用激光笔将一束光射到玻璃中,观察光在玻璃中的传播径迹。
结论:光在玻璃中沿直线传播实验表明,光在空气、水、玻璃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空气、水和玻璃等透明物质可以作为光传播的介质。
结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情况,我们通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
这样的直线叫做光线(light ray)。
光线是研究光现象的物理模型。
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是研究光学的工具,现实中不存在。
(三)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教师指导学生看教材P70图4.1-4,同时启发学生举出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举例.生1:激光准直.生2:排直队要向前看齐.生3:打靶瞄准.光沿直线传播的事例很多,可见学习物理知识是有用的,大家一定要学好这门课程.下面我们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一些简单的光现象.(1)影子的形成.演示3:用白炽灯对着墙,把皮球放在灯和墙之间.现象:墙上出现球的影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的知识解释影子的形成.(学生积极发言)甲师生共同活动得:影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由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在不透光的物体后面,光照射不到,形成了黑暗的部分就是影.(如图甲所示)(2)日食、月食的成因.演示4:用三球仪演示日食、月食的形成.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日食、月食的成因.师生共同观察讨论总结得:乙日食的成因: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时,并且三球在一条直线上,太阳光沿直线传播过程中,被不透明的月球挡住,月球的黑影落在地球上,就形成了日食.在地球上的不同地区,会出现不同情况的日食.(如图乙所示)丙月食的成因:当地球运行到太阳和月球中间时,太阳光被不透明的地球挡住,地球的影落在月球上,就形成了月食.月食情况与日食类似.(如图丙所示)说明:演示时,若无三球仪可用挂图或投影片,还可播放动画教学片.(3)小孔成像.演示5:在一个空罐的底部中央打一个孔,再用一片半透明的塑料膜蒙在空罐的口上,将小孔对着烛焰.(如教材P70“想想做做”)现象:可以看到烛焰在薄膜上呈现的像.教师启发学生用光的直线传播解释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丁师生共同观察讨论总结得:小孔成像的形成原因:烛焰上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下部;下部的光线,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通过小孔后,射到了上部,就形成了小孔成像.(如图丁所示)教师总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像的特点是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三)光速打雷和闪电在远处是同时同地发生,但是我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显微镜利用透镜将微小的物体放大,使人们能够 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
光直线传播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
光学仪器校准
利用光直线传播可以对光学仪器进行校准,以确保仪器的精确度 。
激光测距
激光测距利用光直线传播的特性,可以精确测量两点之间的距离 。
天文观测
天文观测中利用望远镜、射电望远镜等设备对宇宙中的星体进行 观察,而光直线传播是这些设备能够正常工作的基础。
如可解决光线直射、反射、折射、偏振等基本光学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如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如日月食、激光准直、全息照片等。
在科技中的应用
如激光、光纤通信等。
03
光直线传播的现象及规律
光直线传播的现象
日食、月食现象
当月球、地球和太阳处于一直 线上时,光线无法绕过月球到 达地球,导致地球上出现日食
或月食。
3
现代社会中,光的传播与信息、能源、通信等 领域密切相关。
光的直线传播的概述
光线传播的基本规律:沿直线 传播。
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3.0×10^8m/s。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 光学现象:可简单描述为“可 直进、可直出”,即光线在同 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与学习方法
学习目标
赛中。
确定方位
02
在野外迷路时,可以利用光直线传播确定方位,如早晨的太阳
位置可以用来判断东西方向。
判断距离
03
通过观察光照在不同距离的物体上产生的影子长度,可以判断
物体与光源之间的距离。
光直线传播在光学仪器中的应用
透镜
光直线传播是透镜成像的基础,透镜可以将光线 聚焦成一点或成像。
望远镜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4)在线资源:引导学生利用在线资源,如科普文章、视频等,进行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5)参加科学讲座:学生可以积极参加学校或社区组织的科学讲座,听取专家对光学知识的讲解,拓宽视野。
(6)开展科学项目:学生可以组队开展科学项目,如研究光的传播速度、设计光学仪器等,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1.作业布置:
(1)基础练习:要求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相关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等,以巩固光的直线传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实验法:进行光学实验,如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光的传播特性,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教学手段:
(1)多媒体设备: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光的现象和实验过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教学软件:运用物理模拟软件,如光学模拟软件,让学生更直观地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和规律,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概念。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从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逻辑思维能力:在探究光的传播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学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四章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四章光的传播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光的传播一、光源1、定义: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分类:①、天然光源:恒星、水母、太阳,②、人造光源:灯泡、火把、蜡烛。
二、光的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1)小孔成像:像的形状与小孔的形状无关,像是倒立的实像(树阴下的光斑是太阳的像)(2)取直线:激光准直(挖隧道定向);整队集合;射击瞄准;(3)限制视线:坐井观天(要求会作有水、无水时青蛙视野的光路图);一叶障目;(4)影的形成:影子;日食、月食(要求知道日食时月球在中间;月食时地球在中间)3、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三、光速1、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2、在计算中,真空或空气中光速c=3×108m/s;3、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3/4 c,光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2/3c;4、光年:是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光年是长度单位;1光年≈9.46×1015m;第二节、光的反射一、光的反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中时,在两种介质的分界面上有一总分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继续传播,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射到物体表面被反射回去的现象)2、我们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二、光的反射定律1、物理名词①、三线: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过光的入射点所作的与反射面垂直的直线);②、两角: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间的夹角。
③、一点:入射点2、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三线共面)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两线分居)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两角相等)光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重合,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零度。
3、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4、利用光的反射定律画一般的光路图(要求会作):(1)、确定入(反)射点:(2)、根据法线和反射面垂直,作出法线。
第四章第一节_光的直线传播(21张)PPT课件
结束语
感谢聆听
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导
Please Criticize And Guide The Shortcomings
讲师:XXXXXX XX年XX月XX日
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三、光速
请看图算出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有多大?
写在最后
经常不断地学习,你就什么都知道。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有力量 Study Constantly, And You Will Know Everything. The
More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平行光线: (太阳光)
s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a.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
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 后面便形成了影子
讨论: 人走过路灯过程中他
的影子是如何变化的?
b. 小孔成像:
观察演示实验描述小孔成像的特点。
倒立的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如果小孔成像中光源是太阳,小孔是方形
的,则成的像是 圆形 的。
为什么我们总是先看见闪电后听 到雷声?
2.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多大? 3.在其他透明介质中传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 中传播的快还是慢? 4.光和声音在传播方面有光
真空不传声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15℃空气中声速340m/s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最慢
空气中光速近似 3×108m/s
光在空气中比在其他透 明介质中传播的快
义务教育教科书 物理 八年级 上册
光的直线传播
一、光源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分为:自然光源 太阳、水母、萤火虫
人造光源 灯、激光、蜡烛 讨论:月亮是不是光源? 月亮不是光源
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2.声和光的不同
声音
光
光的直线传播现象:影子、激光准直、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真空不传声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
。
小孔所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光在真空中传播最快
定义: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传播的径迹和方向,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当月球进入太阳与地球之间时,太阳的部分光线被月球遮住,在地球形成阴影,此处的人看不到太阳,形成日食。
太阳,形成日食。
阴 影 区
太阳
地球
月球
当地球进入太阳和月球之间时,太阳的光线 无法照到月球,人无法看到月球,于是出现月食。
(4)、小孔成像
补充: 1.小孔成像的原理:光的直线传播 2.小孔所成像是倒立的实像。像的大小跟物体到小孔的距 离和光屏到小孔的距离有关。如果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大于 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则所成的像是缩小的;如果物体到小 孔的距离等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则所成的像是等大的; 如果物体到小孔的距离小于光屏到小孔的距离,则所成的 像是放大的。 3.小孔成像所成像的形状只与物体本身形状相同,与孔的 形状无关。
北极光 烟花
日晕
第四章 光现象
第1节 光的直线传播
学习目标
1.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2.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重、难点) 3.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 3×108m/s.
4.通过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 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
一、光源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
。
光在玻璃中的传播路径是
。
光在空气中比在其他透明介质中传播的快
。 。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课件
3、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
激光准直
(激光的特点: 能集 中射向一个方向而不散 开,因而能射得很远而 亮度没有明显的减弱)
4、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影子的形成: 光在传播过程 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 物体后面便产生影。
4、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1)影子的形成
3、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返回
返回
返回
影长为12m,则旗杆的高为 (
)
H2
L2
=
H1
L1
H1= 0.5m
H2=?
H2=
L2 H1 L1
12m
=
×0.5m
0.3m
=20m
L1=0.3m
L2=12m
阅读材料:
1607年伽利略最早做了测定光速的尝试。让两个 实验者在夜间每人各带一盏遮蔽着的灯,站在相距约
1.6km 两个山顶上,第一个实验者先打开灯,同时记 下开灯的时间,第二个实验者看到传来的灯光后,立
1、 能够发光的物体 叫做光源;
2、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 直线 传播的, 影、日食都是 光沿直线传播 产生的现象;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 约 3×105 km/s。
3×108 m/s 。
练习:
1、下列物体中是光源的是( B )
A、月亮
B、萤火虫
C、夜晚的星星
D、太阳照射下闪闪发亮的抛光金属 E、镜子
平行光线: (太阳光)
思考:
(1) 光可以在哪些物质中传播?这些物质有 什么共同特点? 透明的
(2) 光在这些物质中是沿什么路线传播的? 直的
(3) 光总是沿着这样的路线传播吗?有没有 条件限制呢?
同种 均匀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四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第四章光现象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的分类: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如篝火、蜡烛、油灯、电灯]。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一、光线的直线传播1、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线。
3、光线的直线传播现象:[1]、激光准直。
[2]、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AB时,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3]、日食、月食的形成:当月亮在中间时可能形成日食;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地球正对月亮区域的人可以看到月食】。
如图所示。
[4]、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物体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
[实像:上下颠倒、左右相反。
][物体和像与小孔的距离:谁远谁大;谁近谁小!]小结: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直线传播,条件是孔径必须很小,像的特点是成倒立的实像.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与物体的外部轮廓相似[与孔的形状无关],像的大小取决于物、孔与屏三者之间的距离。
4、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如: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二、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43,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32。
【典型例题】类型一、光的直线传播1.下列例子不能用光的直线传播来解释的是( )A .日食和月食B .影子的形成C .在开凿大山隧道时,工程师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D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答案】D【解析】A 、日食和月食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B 、影的形成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 、小孔成像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D 、发生雷电时,先看到闪电,然后才能听到雷鸣声,是由于光速比声速快造成的;故选D 。
D 、举一反三:【变式1】关于光的传播规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只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B 、光在同种介质中沿直线传播C 、光在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D 、光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沿直线传播【答案】C【变式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光在任何介质中都是沿直线传播的B.太阳发出的光,射向大地时是沿直线传播的C.小孔成像表明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D.光在水中的速度比光在真空中的速度大【答案】C类型二、小孔成像2.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小孔a处,它成像在距小孔b的半透明纸上,且a大于b。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光的直线传播》
课堂新知总探结究 光源
光现象
建立 模型 传播
速度
光线
光在同种均匀介 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速
现象
影子 日食、月食 小孔成像
课堂课堂作练业习
1.“井底之蛙”这个成语大家都很熟悉。请根据光的直线传播知识画图 说明为什么“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答:如图所示,“ 井底之蛙”只能看到阴影范围内的物体。
2.中考体育在进行女子800米跑时,计时员计时是看发令枪的烟雾准确还是听 枪声准确,__看___发___令___枪___的___烟___雾__准确。这是因为 ___烟___雾___和___枪___声___同___时___发___生___,___但___光___在___空___气___中___的___速___度___比___声___速___快___得___多______缘故。
知识回顾
1. 什么叫升华?升华是吸热还是放热?说一说常见的升华现象。 物质直接从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 升华现象:樟脑球变小、冰冻衣服干了。 2. 什么叫凝华?凝华是吸热还是放热?说一说常见的凝华现象。 凝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叫凝华。凝华放热。 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雾凇的形成。 3. 物质之间有六种物态变化过程,其中吸热的是__熔___化____、_汽___化_____、 _升___华____, 放热的是__凝___固___、__液___化_____、 __凝___华____。
4. 与光沿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
(1)影子的形成
光沿直线传播,当光射到不 透明物体上时,在物体的后 面便会留下一片光射不到的 区域,就形成了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