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学校和科类填写在答题卡和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I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

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共3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脑髓.(suǐ)晕.(yūn)船吞没.(mî)兼收并蓄.(xù)B.狩.猎(shǒu)频繁.(fán)载.体(zài)大海捞.针(láo)C.凝.聚(níng)罪孽.(niâ)藩篱.(lí)归根结蒂.(dì)D.赋予.(yú)拮据.(jù)撺.(cuān)掇枯燥.无味(zào)2.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老爸这一生当中,到目前为止,可以说很失败,究其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他的愚昧造成的。

B.十五年来,《杂文选刊》始终坚持以文取文,不搞平衡,不搞论资排辈,既重视杂文界大手笔之华章,也十分珍视无名小卒之扛顶之作。

C.无论做什么事,一定要精打细算、锱珠必较,算细账、算准账,厉行节约,降低成本,从人民群众的愿望出发,实事求是地进行决策。

D.图书是为了启迪孩子智慧的,可有些高价图书却在考验家长的钱袋。

比如,9月份刚刚开始发售的新版《十万个为什么》,近千元的“身价”令不少家长望而怯步。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民政部门及时安置灾民、疏通道路、抢修电力、重建家园以及恢复生产等无所不至....的关怀让灾区人民很感动。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A. 筵席(yán xí)恣意(zì yì)B. 蹉跎(cuō tuó)徜徉(cháng yáng)C. 罄竹难书(qìng zhú nán shū)锲而不舍(qiè ér bù shě)D. 恣睢(zì suī)踟躇(chí chú)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B. 他不仅学习优秀,而且品德高尚,深受同学们的喜爱。

C. 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强调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D.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学校决定开展一次作文比赛。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中的“物”指的是外在的事物。

B. “温故而知新”中的“故”指的是过去的事情。

C.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中的“虎穴”比喻危险的地方。

D. “朝闻道,夕死可矣”中的“道”指的是正确的道理。

4-10. [此处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1.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望岳》。

12.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中的名句。

1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水调歌头》。

14.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中的诗句。

15.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出自战国时期屈原的《离骚》。

三、阅读理解(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20题。

[文章内容省略,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文章和问题]四、古文翻译(共10分)21. 将下列古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五、作文(共30分)22. 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经过这次事件,他变得更加成熟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值得一读。

D. 他的演讲,不仅打动了听众,还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答案:D解析:A项中“经过”应改为“经历”;B项中关联词“不仅”应放在“他”之后;C项中“值得一读”前应加上“非常”。

2.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A. 春风又绿江南岸。

B.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C.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D.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答案:A解析:A项中的“春风”赋予了春风以人的行为,使其具有了“绿”的动作,是拟人手法。

其他选项均未使用拟人。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是:A. 他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成熟了,秋天的落叶飘零了。

C. 他既聪明又勤奋,既善良又正直。

D.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海洋,是智慧的源泉。

答案:A解析:A项中“热爱学习,热爱工作,热爱生活”使用了三个并列的短语,构成排比。

其他选项中B使用了排比,但不是三个并列短语;C使用了并列,但不是排比;D使用了比喻,不是排比。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是:A.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B. 这样做对吗?C. 这样做值得吗?D. 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答案:B解析:B项中的“这样做对吗?”是一个设问句,即提出问题,不期待回答。

其他选项均不是设问。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A.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坚硬。

B. 他的心像水一样柔软。

C. 他的心像火一样热情。

D. 他的心像风一样自由。

答案:ABCD解析:ABCD项均使用了比喻,将“心”分别比喻为“石头”、“水”、“火”和“风”,形象地表达了不同的心情。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出自宋代词人苏轼的《________》。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周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年级语文周测一、现代文的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

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

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

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

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

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

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

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

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

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

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

高三语文试卷题

高三语文试卷题

高三语文试卷题高三语文试卷题第Ⅰ卷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刍议(ch) 条分缕析(lǚ) 圈养(quān) 愀然不乐(qiǎo)B.倏忽(shū) 越俎代庖(po) 牛虻(mng ) 自惭形秽(hu)C.靛蓝(din) 毁家纾难(shū) 干涸(h) 白头偕老(xi)D.手帕(p) 相互龃龉(yǔ) 麾下 (huī) 探本溯源(shu)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土耳其举重选手穆特鲁身高只有1.50米,多次参加世界男子举重56公斤级比赛,拿4金牌如探囊取物,人送绰号“举重神童”。

B.冬天老年人要增加营养,也要适当运动,在户外锻炼时一定要量入为出,以步行为宜,时间最好选在傍晚,还要注意保暖,防止着凉。

C.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各有特点,但异曲同工,都强调“和”的精神。

中日两国青少年也应以和为贵。

为中日睦邻友好多作贡献。

D.北京周边的旅游胜地,笔者去过不少。

但六月中下旬的绿树繁花中仍有冰挂高悬在危崖上,这一出人意表的奇景却是第一次见到。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葛振华大学毕业后回农村当起了村支书,他积极寻找发展本村经济的切入点,考虑问题与众不同,给村里带来一股清新的气息。

B.荞麦具有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可用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发作等疾病的辅助治疗。

C.王羽除了班里和学生会的工作外,还承担了校广播站“音乐不断”、“英语角”栏目主持,居然没有影响学习成绩,真让人佩服。

D.阅览室图书经常出现“开天窗”现象,我们可以从这一现象反映两个问题,一是阅读者素质有待提高,一是管理力度有待加强。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任何国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粮食安全问题。

中国多年来,,,,,。

①实现了粮食供应从长期短缺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历史性转变②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③使粮食产量不断攀升④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的粮食安全战略⑤推广良种、改善水利条件、精耕细作⑥在上世纪末突破5亿吨大关A.④⑥②⑤③①B.④⑤③⑥①②C.⑤①⑥④③②D.⑤④③⑥②①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高三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全国卷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共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文章摘要:本文从多个角度探讨了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和意义。

作者首先指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基,它不仅能够增强民族认同感,还能为现代社会提供丰富的精神资源。

接着,文章分析了传统文化在教育、艺术、经济等多个领域的应用,并强调了传统文化在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作者呼吁全社会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以实现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机融合。

1. 文章认为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2. 作者对于传统文化在教育领域应用的观点是什么?3. 文章最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4-6题。

文章标题:《故乡的云》文章摘要:这是一篇描写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的散文。

文章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故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表达了作者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和对家乡变化的感慨。

作者回忆了童年时光,讲述了与家人、朋友之间的温馨故事,以及对故乡云彩的特别情感。

文章最后,作者以对故乡云的深情寄托,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眷恋和对未来的憧憬。

4. 作者对故乡的哪些方面进行了描写?请列举至少三个。

5. 文章中提到的“故乡的云”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6. 作者在文章最后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7-9题。

文章标题:《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文章摘要:本文讨论了科技创新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文章首先概述了科技创新的概念和特点,然后分析了科技创新如何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改善人民生活。

文章还指出了科技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应对全球性挑战中的关键作用。

最后,作者强调了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密切联系,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7. 科技创新在经济领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8. 文章提到的科技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中的作用是什么?9. 作者对未来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有何展望?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高三语文模拟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mdash;3题。

汉代的印章(节选)汉代的印章,在印章史上历来被人们称为是古代玺印艺术的巅峰。

汉初的官私印都继承了秦印的制度,官印仍用田字格和日字格,私印也带有框栏。

汉初官印作为当时官方的法物,所用的文字均为小篆结构,结体方正平直,不做任何增损处理,以示严肃。

这类文字,笔画都比秦官印文字粗壮。

它们被用在带框格的布局中,整体显得庄重浑穆,平整规矩。

汉初的官印布局尽管套用秦制,但印文面目有了改进,印风自有异于秦,为汉代后来印章的风格起了奠基的作用。

汉初官印在布局中取消田字格,应不晚于吕后二年。

1972年长沙马王堆汉墓的“轪(dagrave;i)侯之印”殉葬印,布局已不用田字格,便是有力的见证。

轪侯卒于吕后二年,离汉开国(公元206年)仅20年。

汉官印的布局和风格并不因用田字格二显得单调,有的作多字一排或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二排布局,有的作四字以上的三排布局。

在风格方面,铸印印文布排严实整齐,笔画圆润浑穆;凿印印文布排活泼,笔画生涩,转折处时见锋芒和棱角。

汉私印在脱离秦制后,多方面有了重要的发展。

这种发展首先表现在印文方面。

它们运用了增损之法,笔画繁者省,简者增,按印文布排的疏密需要,应情而定,非常灵活。

这类印文与小篆相较,结构很不规范,但被大量使用,约定俗成,得到了当时社会的认可,成了作为专用于印章中的文字,称为缪篆,被列为汉六书之一。

此外,还用装饰感极强的鸟虫书入印。

鸟虫书的笔画,往往带有鸟形、虫形、鱼形,因此得名。

所谓鸟虫,放大后,鸟即鸾凤,虫即螭龙。

按汉人习惯,以龙凤形象入印,象征吉祥辟邪,以鱼入印象征相思和爱情,并非仅为美化印文。

其次,表现在形式结构上,敢于创新,敢于变化,重艺术效果和装饰趣味。

白文印,不论满白或细白文,均朴实大方,印文布排或匀称、或对比。

朱白相间的印,在同一方印中,或用一半朱文一半白文,或用三朱一白,或用三白一朱,通常将笔画少的字作朱文,笔画多的字作白文,使朱文笔画的粗细近同于白文笔画的间隙,使朱白二者的量感接近。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只要能够在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时间阅读,无论是“浓缩书”还是原著,都是有益的。

但是,我们需要意识到,“浓缩书”只是一种辅助阅读工具,不能替代原著的阅读体验。

虽然“浓缩书”可以帮助我们快速了解书籍的主要内容,但是它无法替代我们亲自阅读原著所带来的阅读乐趣和思考体验。

因此,在选择阅读方式时,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决定是否选择“浓缩书”。

二)夹叙夹议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国古代有一位名叫张衡的科学家,他在地震、测量等领域做出了很多贡献。

但是,他最为人所知的成就是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地动仪。

这个器具可以感知地震的方向和大小,是古代科学技术的杰出代表。

张衡的地动仪是如何工作的呢?它的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利用了重力和惯性的作用。

地动仪由一个圆形青铜器和八个青铜龙组成,龙的口中吐出一颗铜球。

当地震发生时,地面会产生震动,铜球就会从龙口中掉落,掉落的方向和位置就可以反映出地震的方向和大小。

虽然张衡的地动仪在当时是一项伟大的发明,但是它的精度并不高。

由于当时的工艺水平限制,地动仪的制作难度很大,而且只能在平稳的地面上使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地震仪器的制作和使用也得到了极大的改进,现代的地震仪器不仅精度更高,而且可以在各种地形和环境下使用,为人类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地震预警和监测服务。

三)议论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越来越依赖网络购物。

但是,网络购物中的售后服务却成为了消费者最为关注的问题。

有些商家售后服务不到位,甚至拒绝退换货,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网络购物售后服务的监管,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政府应该加强对网络购物售后服务的监管力度。

制定相关法规和规定,加大对商家的处罚力度,确保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同时,加强对售后服务质量的监督和检查,对于售后服务不到位的商家,应该及时予以惩罚,以起到警示作用。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文章节选:(此处省略具体文章内容,模拟考试题目)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什么?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有哪些主要的不同点?3. 作者认为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二、古诗文阅读(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4-5题。

古诗文节选:(此处省略具体古诗文内容,模拟考试题目)4. 请解释文中“”一词的含义。

5. 这首诗(文)主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三、语言知识运用(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6. 请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空白处。

- 他虽然年过花甲,但精神矍铄,______(A. 精神焕发 B. 精神饱满 C. 精神抖擞 D. 精神焕发)。

7. 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不当的成语,并说明原因。

- 他们为了这次活动,真是“煞费苦心”,准备了整整一个月。

8. 请根据所给材料,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 这篇文章的论点清晰,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是一篇优秀的议论文。

9. 请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四、写作(50分)10.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 材料:(此处省略具体材料内容,模拟考试题目)- 要求:请以“*”为题,写一篇文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三语文试题答案一、现代文阅读1. 根据文章内容,作者对“传统文化”持肯定和尊重的态度,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根,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

2. 文章中提到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主要不同点在于,现代文化更加注重创新和变革,而传统文化则强调传承和稳定。

3. 作者认为正确地对待“传统文化”应采取开放的态度,既要保护和传承,也要与现代文化相融合,使之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古诗文阅读4. “”一词在文中指的是(具体解释根据节选内容而定)。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二次检测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广东省部分地区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语文第二次检测试题汇编:名篇名句默写

名篇名句默写广东省东莞外国语学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高三语文试题(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8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的《登高》中,诗人用“,”两句直接抒发自己的多重愁苦,被宋代学者罗大经认为“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

(2)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3)在《阿房宫赋》中,杜牧用一系列对比突出秦始皇只顾个人享乐而不顾惜百姓的行为,他夸张地说,阿房宫屋顶上的瓦缝“”,阿房宫中的栏杆“”。

(4)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化用窦巩《南游感兴》中“伤心欲问前朝事,惟见江流去不回。

日暮东风春草绿,鹧鸪飞上越王台”之意,借“寒烟、衰草”寄寓惆怅之情。

17.(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3)多于周身之帛缕多于九土之城郭(4)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广东省揭阳市惠来一中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第2次阶段考试语文试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中“______”一句与陆游《书愤》中“______”一句,都写到了作者鬓发变白,年华老去。

(2)《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两句融情入景,把思古之幽情寄寓流水、衰草等意象之中,含蓄凝练。

(3)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玉”相关的诗词很多,其中表达思乡怀人的句子有“______,______”。

【答案】①. 艰难苦恨繁霜鬓②. 镜中衰鬓己先斑③. 六朝旧事随流水④. 但寒烟衰草凝绿⑤. 玉户帘中卷不去⑥. 捣衣砧上拂还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

2023届高三语文试卷(附解析)注意事项:1.本试题卷分四部分,全卷共8页。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上。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多元价值给了我们更大的选择空间,让个人获得了更多自由。

但为什么说价值多元化又是一种“困境”呢?个人层面上,价值多元化增加了人的困惑和迷茫。

人总要寻求意义。

在价值多元化的处境中,我们好像有很多选择,可以相信A,也可以相信B,但没人能说,A或者B就是最好的。

因此,我们看到形形色色的人生:有人仍然信奉宗教,有人一心追逐名利,有人相信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有人执着于奋斗进取和成功,有人相信及时行乐、沉湎于各种感官享受······每个人的选择都可能有自己的主观理由,却没有一个公认的共同理由。

这何尝不是一种无奈?科学理性打破了传统的价值规范,却没有建立起新的价值标准,也就无法为人们提供生命意义的指南。

韦伯引用托尔斯泰的话说,“科学与意义无关,因为对于我们唯一重要的问题,我们应当做什么?我们应当如何生活?科学本身提供不了任何答案”。

这造成了一种“价值真空”状态。

在这种状况下,好像无论我们如何选择都可以,要么是人云亦云的,要么是任意武断的,但都没有确定无疑的依据。

这种空虚的不确定性,让现代人很容易被焦虑和无意义感所困扰。

这是个人精神层面的问题。

在社会层面,价值多元化也带来了棘手的问题。

公共生活中有许多激烈对立的议题,本质都是价值观之间的冲突。

比如,美国政治辩论中有一个争议不休的问题:堕胎的合法化。

有人依据宗教信条,认为堕胎就等于谋杀生命;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的本质是“怀孕女性有没有权利处置自己的身体”,而人的身体理当由自己支配,这是个人的基本权利。

这两种观点背后都有它的道德依据,像这样的价值观念冲突很难用理性化解,我们不能确定无疑地说,哪个道德依据一定“更正确”。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瞠目结舌(chēng mù jié shé)B. 一蹴而就(yī cù ér jiù)C. 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D. 拈花惹草(niān huā rě cǎo)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虽然年轻,但工作经验丰富。

B.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C. 这本书的内容丰富,值得一读。

D. 由于天气原因,导致比赛推迟。

3.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他的心情像天气一样阴沉。

C. 那座山巍峨屹立在远方。

D. 月光如水,洒在静谧的湖面上。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的声音震耳欲聋。

C. 她的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滚落下来。

D. 他的心像石头一样硬。

5.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像狮子一样勇猛。

B. 她的心像玻璃一样脆弱。

C. 他的智慧像太阳一样照耀着我们。

D. 他的笑容像春风一样温暖。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B. 他怎么可能不知道这件事呢?C. 你难道不认为这是正确的吗?D. 难道这不是事实吗?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喜欢读书,喜欢运动,喜欢旅行。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黄了,冬天的雪花飘了。

C. 他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异。

D. 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我们为什么要保护环境?B. 难道我们不应该保护环境吗?C. 他为什么那么努力?D. 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梦想?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复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他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成功了。

高三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全国卷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材料:在当代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

例如,过度依赖科技可能导致人们丧失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本文将探讨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并提出合理利用科技的建议。

1. 根据文章,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3分)答案: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提供了便利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可能导致人们过度依赖科技,从而丧失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2. 文章提出哪些合理利用科技的建议?(3分)答案:文章建议人们应该适度使用科技,保持对科技的理性认识,同时培养和保持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

3. 作者对科技的态度是怎样的?(3分)答案:作者对科技持肯定态度,认为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同时也提醒人们注意科技带来的潜在问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1分)阅读材料:《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描绘了作者在荷塘边欣赏月色时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生活的感悟。

4. 请分析《荷塘月色》中朱自清对荷塘月色美景的描写手法。

(5分)答案: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荷塘夜晚的宁静与美丽。

同时,作者的描写也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5. 文章中朱自清表达了哪些对生活的感悟?(6分)答案: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表达了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如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人生短暂和无常的感慨。

#### 二、古诗文阅读(共35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材料:《岳阳楼记》是北宋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通过记述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作者的感慨,表达了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

6.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0分)- 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阅读理解1.大汉谈恋爱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通过对于大汉和柔弱女子的传统理念进行颠覆,展现出了崭新的恋爱观。

大汉具备了思想、情感极其丰富的内心,有一种深厚的柔情蜜意,与传统印象中的大汉形象形成鲜明对比。

作者通过这样一种艺术手法,引导读者去思考对于男女关系的普世价值观,提倡平等、尊重、包容的恋爱方式。

2.《岳阳楼记》的诠释《岳阳楼记》是唐代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岳阳楼的雄伟壮丽、历史沉淀以及人文风情。

文中语言优美,行文雄浑,透露出对于岳阳楼所蕴含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刻理解。

通过这篇文章的解读,读者能深入了解岳阳楼所具备的文化意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全面的认识。

二、作文话题:谈谈你对古诗词的理解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蕴含着文人们的情感、智慧和哲学思考。

我认为,古诗词是一种具有深刻意蕴的文字形式,它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追求,更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学遗产。

古诗词的优美语言和含蓄意境,常常能触动读者的内心,引发共鸣。

每一首诗歌背后都蕴含着诗人的真情实感,有时是豪情壮志,有时是柔情似水,使人在阅读之余,感悟到生活的真谛。

同时,古诗词以其独特的表现形式,展现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在当代社会,尽管生活步入现代化,古诗词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读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自身的人文素养。

同时,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体验,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生活智慧和情感养料,引导我们更好地面对生活的起伏。

因此,我认为,古诗词不仅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是启迪人心、陶冶情操的精神食粮。

我们应当珍视古诗词这一瑰宝,通过细细品读,感悟古人情怀,汲取智慧滋养,使之成为我们心灵的一片净土,为社会纹理注入更多温暖和力量。

三、综合题请根据《红楼梦》中所涉及的人物和情节,谈谈你对《红楼梦》的解读。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巅峰之作,描绘了一个真实而又虚幻的封建王朝衰落的历史写照。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大全电子版包含了多种题型和答案解析,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复习和掌握高考语文的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典型试题及答案的示例:# 一、选择题1. 下列词语中,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蹊跷(qī qiào)徇私(xùn sī)踌躇(chóu chú)B. 恣意(zì yì)箴言(zhēn yán)翩跹(piān xiān)C. 踯躅(zhí zhú)踌躇(chóu chú)翩跹(piān xiān)D. 恣意(zì yì)箴言(zhēn yán)蹊跷(qī qiào)答案:C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环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人品也好,深受同学们的喜欢。

C. 这篇文章的论点鲜明,论据充分,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

D. 我们不能因为一次失败就放弃努力,而应该继续坚持。

答案:C# 二、填空题1. 请填写下列古文名句的下一句。

-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下一句是:“__________。

”- 答案: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2. 请根据题目所给的语境,填写合适的成语。

- 他做事总是________,从不拖泥带水。

- 答案:雷厉风行# 三、阅读理解题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滕王阁序》节选: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1. 请解释“物华天宝”的含义。

答案:指自然界的美景和珍贵之物。

2. 根据节选内容,分析作者对洪都的描写手法。

答案:作者运用了排比、对仗等修辞手法,通过对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环境的描写,展现了洪都的壮丽和繁荣。

# 四、作文题请以“我眼中的传统文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高三语文原创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原创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原创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 他这个人做事总是不慌不忙,从容不迫,真是让人佩服。

B. 他虽然年过古稀,但仍然精神矍铄,老当益壮。

C. 面对困难,他总是能够迎难而上,不屈不挠。

D. 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事业有成,真是令人刮目相看。

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B.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C. 这本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我读了以后受益匪浅。

D. 我们一定要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

3. 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倒装句的一句是:A. 只有通过努力,我们才能实现梦想。

B. 这样美丽的景色,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C. 虽然他很努力,但是成绩还是不理想。

D. 他一走进教室,同学们就热烈鼓掌。

4.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B. 那座山像巨人一样巍峨。

C. 风儿轻轻地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D. 太阳从东方升起,照亮了大地。

5. 下列各句中,使用了反问手法的一句是:A. 难道我们不应该珍惜时间吗?B. 我们难道不应该珍惜时间吗?C. 我们难道应该浪费时间吗?D. 我们不应该浪费时间。

6.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的一句是:A. 他不仅学习好,而且品德高尚,体育也很棒。

B. 春天的花开了,夏天的果实熟了,秋天的落叶飘了,冬天的雪花飞了。

C.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体育也棒。

D. 他学习好,品德高尚。

7.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夸张手法的一句是:A. 他跑得像风一样快。

B. 他跑得非常快。

C. 他跑得快如闪电。

D. 他跑得飞快。

8.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设问手法的一句是:A. 我们为什么学习?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B. 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C. 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

D. 我们学习,是为了什么?9. 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句是:A. 他像一只小鸟一样自由地飞翔。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

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电子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日三省吾身(反省)B. 举世皆浊我独清(污浊)C.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D. 温故而知新(复习)答案:B(举世皆浊我独清中的“浊”应解释为“混浊不清”,而非“污浊”。

)2. 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B.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C.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D.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答案:C(C选项没有使用明显的修辞手法,而其他选项分别使用了设问、对偶和拟人。

)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问题和选项。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1.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答案:《诗经·郑风·子衿》2.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是哪位历史人物的名言?答案:范仲淹3-10. 略(根据实际题目内容,设置相应的填空题。

)三、阅读理解(每题10分,共40分)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文章内容略)问题:文章中提到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哪些品质?答案:文章中的“他”在面对困难时表现出了坚韧不拔、勇于探索和乐观向上的品质。

2-4. 略(根据实际文章内容,设置相应的阅读理解问题和答案。

)四、作文(30分)题目:《我眼中的传统文化》要求:结合个人经历,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不少于800字。

作文示例: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它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民族精神。

在我的眼中,传统文化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更是生活中的点滴体现。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节,家里都会贴春联、放鞭炮、包饺子,这些习俗让我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些习俗背后的文化意义,它们不仅仅是庆祝新年的方式,更是对家庭团圆和新一年美好生活的期许。

在现代社会,虽然生活节奏加快,但传统文化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2021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2021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哪个成语最合适填入句子中?A. 画龙点睛B. 画蛇添足C. 画饼充饥D. 画地为牢正确答案:B2.“水质如何?纯净如初。

环境呢?清幽自在。

”这里的自在是_____?A. 副词B. 助词C. 形容词D. 动词正确答案:C3.请根据句意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他用了六年时间来______那幅画。

”A. 创造B. 构思C. 完成D. 意象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纸短情长”这句话是怎样体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的?(回答不少于100字)2.以诗歌为例,探讨中国古代诗歌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

(回答不少于150字)三、论述题请结合现实生活,阐述尊师重道在当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并谈谈你个人对此的认识。

(回答不少于300字)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正确答案:B2.正确答案:C3.正确答案:C二、简答题1.“纸短情长”一词是从《红楼梦》中引申而来,体现了中国人传统的感情观念。

它表达了一种珍惜感情、看淡物质的态度,强调人际关系中情感的珍贵和深厚。

…2.中国古代诗歌以其深邃的意境、精炼的语言、丰富的情感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并通过对情感、自然、人生等方面的描绘,给现代人生活带来了启示和启迪…三、论述题尊师重道是中华传统优良文化的一部分,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规范,体现了个体对于师长的尊敬和敬意,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在当代社会,…以上为答题范例,仅供参考。

高三语文测试题

高三语文测试题

高三语文测试题高三2014-07-03 11:15高三语文测试题第Ⅰ卷(选择题27分,简答题5分,共32分)一、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A、楔子(xiē)谪亲(dí)看觑(qù)顷刻(qīng)B、角色(jiǎo)禁受(jīn)罪愆(qiān)自诩(yǔ)C、午逆(wǔ)汗涔涔(chén)戕害(qiāng)离间(jiàn)D、庠序(xiáng)畏葸(xǐ)狗彘(zhì)逡巡(qūn)2、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权威专家预测,推动内地价格上涨的因素有增无减,今后几年中国很可能步入温和通胀周期,人民币再次调息已是箭在弦上。

B.当我们急匆匆赶到剧院的时候,那折最精彩的戏正在紧锣密鼓地演出着,我们只好悄悄地站在过道里欣赏了。

C.今年的寒潮似乎分外无情,温暖的小阳春还没过几天,呼啸的北风和阴冷的雨天就相继而来,咄咄逼人。

D.五一期间,各大城市服装市场热闹非凡,商家都摆出了积极应战的姿态,除了引进质量优、款式新的产品外,还纷纷推出了降价、抽奖等促销活动,引得众多消费者慷慨解囊。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本着以“记凡人成就,为百姓立传”为宗旨,国内首个生命教育平台“人生成就网”在上海正式上线开通。

B.美国国务卿希拉里20日抵京,开始为期三天的访华行程。

中美双方希望通过此次访问增进互信,扩大合作,加强对话,推动中美关系健康稳定发展。

C.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正大力推进以高能效、低排放为核心的低碳革命,着力发展低碳技术,并对能源、产业、技术、贸易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D.“两会”代表们期盼国家医药管理局尽快制定措施,尽量降低药品的价格和流通环节。

让老百姓看得起病,更好地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使用符合规范的一项是( )A.“原生态”文化,是指根植于某个地域并且反映当地历史人文特征、没有经过商业开发的文化形态,是文化的最初的、最原始的状态,其特征是天然美、自然美、原始美。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高三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烟台市2024—2025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业水平诊断高三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收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近期,王峰团队的百万字人工智能小说《天命使徒》面世引发关注。

联想到去年由清华大学沈阳团队创作而成的人工智能短篇小说《机忆之地》,可以看到,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变化,新一轮的人工智能发展,似乎开始朝向人类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高峰攀登。

②面对人工智能,艺术家似乎很难有护城河。

青年科幻作家慕明在小说集《宛转环》的《自序:从猿到神》里想象到,60年后,曾经坚固的“写作”观念早已崩塌,“当风格转移的算法成功实现中文自然语言应用,无论是博尔赫斯还是汪曾祺,曾被看作写作者指纹的语言风格被抽象、编码”,可以运用到任何原始文本之中。

因此,无论是布局谋篇还是词句段落,人工智能都能用自己的方式阅读、思考和创作。

到那时,“写什么”“如何写”的方法论问题已经解决,而难住人工智能的将是“为什么写作”这个哲学命题。

③就现实而言;不难发现人工智能正在对写作领域进行“包抄”。

2017年,微软小冰出版了现代诗集《阳光失了玻璃窗》,至今人工智能已能写出较为优秀的诗歌和散文作品。

而在网络文学、科幻文学等创作中,不少作家都将人工智能作为工具来收集、整合资料,并让其承担撰写情节大纲、激发叙事灵感等功能。

更不用说在更宽泛的写作领域,人工智能对各类制式写作的驾驭已经炉火纯青……对此,文艺创作者们的态度是复杂微妙的:重复性工作日渐被人工智能取代,但它永远也不可能取代人类无穷无尽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阳川中学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期中试卷命题人:李耀荣审核人:马小强说明:1、本试题分两卷,答案要写到答题卡上。

2、全卷满分150分,150分钟完卷。

第 I 卷(30分)一、基础知识部分(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蹩(bíe)进拗(ào)开打烊(yàng) 便(biàn)宜B.城垣(huán) 迤(yǐ)逦攫(jué)取洗(xiǎn)马C.愀(qiǎo)然玄(xián)色瘐(yǔ)毙央浼(miǎn)D.丛冢(zhǒng)帐簿(bù) 省(xǐng)亲在庠(xiáng)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江苏连云港的孙悟空、四川的大熊猫、西部三省区的藏羚羊、云南的金丝猴等卡通形象,激战2008年奥运吉祥物,究竟花落谁家,11月11日便可知晓。

B.消极避世毕竟和儒家的入世哲学相悖,面对光怪陆离的统治者,报国无门、才华难展的文人们内心矛盾重重,总是在自嘲中流露出满心凄苦。

C.新产品的试验已经到了关键时刻,大家要做好准备,功败垂成就在此一举了。

D.英国一项科学研究显示,播放一些古典音乐能促使食客情不自禁地慷慨解囊,有助于增加酒店的收入。

3.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许多高中毕业生填报志愿时,是优先考虑专业还是优先考虑学校,很大程度上是受市场需求、社会导向、父母意愿、个人喜好等因素的影响造成的。

B.5月4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举行了《红色箴言》大型诗歌朗诵会,通过众多著名表演艺术家炉火纯青的朗诵艺术,在场的大学生热血沸腾,深受震撼。

C.大观园旅游纪念品商场里摆满了名人字画、根雕作品、导游地图、古玩、佩饰等多种工艺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游客们精挑细选,讨价还价,热闹极了。

D.冬天日短,等到干完活儿回来,已是夕阳西下,薄雾给村子罩上了一层朦胧的面纱。

母亲像往日一样,从灶屋里端出了热腾腾的饭菜,招呼我们赶紧吃。

4.下列各项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我想养只鸽子,让它生鸽蛋给小孩儿玩。

可是目前严重的问题是,有没有壁虎,假定有了,会不会偷鸽蛋?B.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音乐之声》、《王子复仇记》等等,为什么令人百看不厌?这首先还是归功于本子做得精彩。

C.古语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管子·牧民》)”政治的清明和文化的复兴必须具备一定的经济基础。

D.红丝带——艾滋病防治的宣传标志,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感染者的关心,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9分,每小题3分)以色列一位科学家制作了一个可能会比单个细胞还要小的计算机的大型模型。

一些科学家认为,微小的生物计算机未来也许能够在我们体内漫游,监视我们的身体状况并且也许会纠正它们发现的问题。

这个模型的设计者是计算机科学教授胡德·夏皮罗。

在麻省理工学院举办的第五届DNA计算机国际会议上,夏皮罗展示了这个模型。

这个模型的工作原理与单个活细胞中的分子的工作原理相似。

我们体内的每个细胞都含有一系列由生物分子构成的机器。

这些分子都能够形成可在细胞内移动其他分子的机械装置。

一些分子能够组装和拆卸其他分子,另一些则能够收集小分子并且使用一个模板建造新的分子。

我们的细胞都是一座复杂的生物机器城,城内所有的机器都是相互合作的。

将来用生物分子制成的夏皮罗式装置有可能促成比单个细胞还要小的计算机。

这种计算机可用于监视或修改细胞。

如果科学家能够制造出这种计算机.那么这种机器在医学上将有广泛的用途。

它也许能在人的血液中游泳,或附着在特定的器官上。

监视器官的状态并增强器官的功能。

夏皮罗教授说:“比如,我们可用这种机器感知组织里异常的生物化学变化,并且根据计算机程序来决定合成和释放哪种药物以纠正错误。

”这种新的机械式计算机是根据图灵机的原理设计的。

与图灵机一样,夏皮罗为他的机械装置设计了一个“规则分子”,对这个分子进行这样的处理后,就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改变另外一个分子。

为了演示这一概念,夏皮罗制造了一个30厘米高的塑料模型。

如果用生物分子制造这种计算机,那么其长度大约只是1毫米的2500万分之一,大致与细胞中核糖体的大小相仿。

5.根据文章内容,对夏皮罗设想中的“生物计算机”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生物计算机是模拟单个活细胞的工作原理而制造的微小的计算机。

B.生物计算机能够自动合成和释放某种药物来纠正人体组织里异常的生物化学变化。

C.生物计算机能够在人体内监视器官的状态,并且能够增强器官的功能。

D.生物计算机是用生物分子制成的计算机,其大小与细胞中的核糖体相仿。

6.对文中画线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夏皮罗的生物计算机是根据图灵机设计的。

B.夏皮罗为他的生物计算机模型设计了一个与图灵机一样的“规则分子”。

C.夏皮罗设计的“规则分子”能够按照预定的方式改变另外一个分子。

D.夏皮罗设计出的生物计算机演示了“规则分子”这一概念。

7.下列说法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生物计算机在人体医学上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甚至有可能解决它们发现的问题。

B.人体内的每个细胞都是由一系列的分子机器构成的,每个细胞都是一座复杂的生物机器城。

C.夏皮罗设计的生物计算机既能够在人体的血液中游泳,又有一定的附着力,能够附着在人体的各种器官上。

D.以色列科学家夏皮罗对人体细胞的结构和活细胞分子的功能提出了新的见解。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8—10题(9分,每小题3分)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

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

平原君怒,将杀奢。

奢因说曰:“君于赵为贵公,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消,法消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上下平则国强,国强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耶?”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

王用之治国赋,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

秦伐韩,军于於于(古邑名,在今山西南部)。

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

”又召乐乘而问之,乐乘对如廉颇言。

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其勇者胜。

”王乃令赵奢将,救之。

兵去邯郸三十里,而令军中曰:“有以军事谏者死。

”秦军军武安西,秦军鼓噪勒兵,武安屋瓦皆振。

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

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

秦间来入,赵奢善食而遣之。

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於于非赵地也。

”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二日一夜至,令善射者去於于五十里而军。

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

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赵奢曰:“内之。

”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

不然,必败。

”赵奢曰:“请受令。

”许历曰:“请就斧质之诛。

”赵奢曰:“胥后令邯郸。

”许历复请谏,曰:“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

”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秦并后至,争山不得上。

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

秦军走,遂解围而归。

赵惠文王赐奢号马服君,以许历为国尉。

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

8、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用事者:主事的人,管事的人B王用之治.国赋治:管理C秦军鼓噪..勒兵鼓噪:击鼓呐喊D赵奢既已遣.秦间遣:派遣9、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都表明赵奢“胆识谋略不凡”的是()①奢以法治之,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②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其勇者胜。

”④军中侯有一人言急救武安,赵奢立斩之⑤坚壁,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⑥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A ①②④B ②⑤⑥C ①③⑤D 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赵奢任田部吏时,有胆有识,敢于坚持原则,依法从严惩治了平原君家不肯交租的主事者。

B 平原君不念旧恶,以德报怨,在国君面前推荐赵奢,让他管理全国的赋税。

C 面对强秦伐韩,在是否援韩的问题上,赵国应对之策难定时,赵奢力主救韩,表现了非凡的胆识。

D 秦军的奸细潜入赵军营区,赵奢将计就计,让其被表象蒙骗,中圈套而回,终使秦军大败。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22分)11、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其勇者胜。

(2)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於于非赵地也。

(3)令善射者去於于五十里而军12、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台城韦庄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 诗中“无情最是台城柳”的“无情”字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其好处。

答:(2)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两端。

”请就这一说法赏析本诗的艺术手法。

答:13、补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一题)(5分)(1)、①___________________,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离骚》)○2,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③人生得意须尽欢,。

(李白《将进酒》④,;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2)、①多情自古伤离别,!?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③,师不必贤于弟子。

(《师说》)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22分)苦夏冯骥才①这一日,终于撂下扇子。

来自天上干燥清爽的风,忽吹得我衣袂飞举,并从袖口和裤管钻进来,把周身滑溜溜地抚摸。

我惊讶地看着阳光下依旧夺目的风景,不明白数日前那个酷烈非常的夏天突然到哪里去了。

②四季是来自于宇宙最大的拍节。

在每一个拍节里,大地的景观便全然变换与更新。

四季还赋地球以诗,故而悟性极强的中国人,在四言绝句中确立的法则是:起、承、转、合。

这四个字恰恰就是四季的本质。

起始如春,承续似夏,转变若秋,合拢为冬。

合在一起,不正是地球生命完整的一轮?为此,天地间一切生命全都依从着这一拍节,无论是岁岁枯荣生死的花草百虫,还是长命百岁的漫漫人生。

然而在这生命的四季里,最壮美和最热烈的不是这长长的夏么?③女人们孩提时的记忆散布在四季,男人们的童年往事大多是在夏天里。

这由于我们儿时的伴侣总是各种各样的昆虫。

蜻蜓、天牛、蚂蚱、螳螂、蝴蝶、蝉、蚂蚁、蚯蚓,此外还有青蛙和鱼儿,它们都是夏日生活的主角,每种昆虫都给我们带来无穷的快乐。

甚至我对家人和朋友们记忆最深刻的细节,也都与昆虫有关。

比如妹妹一见到壁虎就发出一种特别恐怖的尖叫;比如邻家那个斜眼的男孩子专门残害蜻蜓;比如同班一个最好看的女生头上花形的发卡,总招蝴蝶落在上边;再比如,父亲睡在铺了凉席的地板上,夜里翻身居然压死了一只蝎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