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模拟练习
高三期中考试语文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基础知识(本大题共20分,每小题2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窘迫(jiǒng pò)沉默(chén mò)殊途同归(shū tú tóng guī)B. 潜移默化(qián yí mò huà)色厉内荏(sè lì nèi rèn)恣意妄为(zì yì wàng wéi)C. 鸡鸣狗盗(jī míng gǒu dào)贵而贱之(guì ér jiàn zhī)遥相呼应(yáo xiāng xùn hù)D. 老气横秋(lǎo qì hèng qiū)谈笑风生(tán xiào fēng shēng)震古烁今(zhèn gǔ shuò jīn)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为了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政府决定加大投入,修建更多的公园和公共设施。
B.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手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C. 面对疫情,我们要保持冷静,科学防控,共同维护社会的稳定。
D. 这场演讲比赛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演讲能力,还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
3. 下列词语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一项是()A. 悠然自得B. 欣喜若狂C. 感慨万千D. 愁眉苦脸4.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作者曹雪芹。
B. 《呐喊》是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社会现实的矛盾。
C. 《水浒传》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宋江领导的梁山好汉的故事。
D. 《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历史小说,以三国鼎立为背景,描绘了群雄逐鹿的壮观场面。
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带解析)
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及参考答案(带解析)江苏2024高三上学期语文期中模拟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商周铜器铭文里所表现章法的美,令人相信仓颉四目窥见了宇宙的神奇,获得自然界最深妙的形式的秘密”,“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行笔的缓急……就像音乐艺术从自然界的群声里抽出音乐来,发展这乐音间相互结合的规律,用强弱、高低、节奏、旋律等有规律的变化来表现自然界社会界的形象和内心的情感”。
在这些颇带夸张的说法里,倒可以看出作为线的艺术的中国书法的某些特征:它像音乐从声音世界里提炼抽取出乐音来,依据自身的规律,独立地展开为旋律、和声一样,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以其挣脱和超越形体模拟的笔划的自由开展,构造出一个个一篇篇错综交织、丰富多样的纸上的音乐和舞蹈,用以抒情和表意。
可见,甲骨、金文之所以能开创中国书法艺术独立发展的道路,其秘密正在于它们把象形的图画模拟逐渐变而为纯粹化了的抽象的线条和结构。
这种净化了的线条——书法美,就不是一般的图案花纹的形式美、装饰美,而是真正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
一般形式美经常是静止的、程序化、规格化和失去现实生命感、力量感的东西,“有意味的形式”则恰恰相反,它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
中国书法——线的艺术非前者而正是后者。
所以,它不是线条的整齐一律均衡对称的形式美,而是远为多样流动的自由美。
行云流水,骨力追风,有柔有刚,方圆适度。
它的每一个字、每一篇、每一幅都可以有创造、有变革甚至有个性,而不作机械的重复和僵硬的规范。
它既状物又抒情,兼备造型和表现两种因素和成份,并在其长久的发展行程中,终以后者占了主导和优势。
书法由接近于绘画雕刻变而为可等同于音乐和舞蹈。
并且,不是书法从绘画而是绘画要从书法中吸取经验、技巧和力量。
运笔的轻重、疾涩、虚实、强弱、转折倾挫、节奏韵律……,净化了的线条如同音乐旋律一般,它们竟成了中国各类造型艺术和表现艺术的魂灵。
高三期中语文考试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漠然若失碧波荡漾沧海一粟B. 耳濡目染蹑手蹑脚息息相关C. 风驰电掣漫不经心青出于蓝D. 遥相呼应沦为笑柄倾国倾城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由于这次事故的发生,使厂里的损失达到了数十万元。
B. 在这次活动中,他充分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大家的赞扬。
C. 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学习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
D. 由于天气原因,原定的比赛时间不得不推迟。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刻苦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堪称“一日千里”。
B. 这篇文章结构严谨,论证有力,令人信服。
C. 他们的合作如同“珠联璧合”,产生了良好的效果。
D. 那个地区的居民,生活困苦,穷困潦倒。
4.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B. 我国古代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都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C. 他曾三次访问我国,对我国的文化、历史、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了解。
D. 我在书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情节: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5.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月亮升上了天空,仿佛一块银盘。
B. 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是老师眼中的“学霸”。
C. 那朵白云犹如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
D. 他的话语如同春风化雨,滋润了我们的心田。
6.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那位著名演员的表演技艺高超,令观众如痴如醉。
B. 她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同天籁之音。
C. 这场足球比赛紧张激烈,双方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角逐。
D. 他的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特色,让人眼前一亮。
7. 下列各句中,下列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马虎。
B. 那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深受学生喜爱。
C. 她的文章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令人回味无穷。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试题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
经过适当的转换,从能源中可以获得人们所需的各种形式能量来为生产或生活服务。
核能是被人类发现比较晚的一种能量形式,但已在世界能源供应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根据能源被使用的广泛性和技术成熟程度,可将能源分成常规能源和新能源两类。
其中,已被人类广泛利用并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的能量资源,称为常规能源,通常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能等;而开发利用较晚、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发展的能量资源称为新能源。
相对于常规能源而言,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科技水平下,新能源有不同的内容。
在我国,新能源通常指核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氢能等;但在发达国家,核能已被大规模利用,被视为常规能源。
世界各国常规能源的资源量和储采比差别很大。
从世界范围来看,以现有开采速度,石油可供开采约57年,天然气可供开采约56年,煤炭可供开采110年;而我国这三种主要化石能源的可开采年限,分别只有11年、29年和31年。
与此同时,大量化石能源的开采利用产生大量的污染排放,是造成大气污染、酸雨、全球气候变暖、大气臭氧层损毁等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寻求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工作一直受到重视,目前看来,核能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常规化石能源的新能源。
目前,我国发电总量已居世界首位,其中化石燃料发电量占78%,在世界各国中占比最高;水电约占17%,核电只占1.9%,太阳能、风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加起来约占3%。
其他国家则各有特点:水电方面,巴西占比最高,达75%;核电方面是法国占比最高,达72%;而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较高的是西班牙、德国和意大利。
材料二核聚变反应主要源于氘-氚的热核反应。
氘可取自海水,氚可用锂制造,因此聚变燃料主要是氘和锂。
海水中氘的含量为0.03g/L,据此估计世界上氘的储量约40万亿吨;地球上的锂储量虽比氘少得多,也有2000多亿吨。
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悲剧从来就是诗的一种。
剧诗一方面和抒情诗(颂歌)及叙事诗(史诗)并列,另一方面又包括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它以抒情因素为核心,揭示剧中人在剧烈冲突中的心理感受,因而仅其语言就较日常语言激动人心更甚。
现代戏剧大家陈瘦竹指出,现代悲剧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物、冲突的诗化。
就是说,现代悲剧诗人大多对各种自然景物、社会关系以及人的内心世界,有特殊的敏感和深刻的体验,他热爱现实中叛逆的或高贵善良的性格,他深切感受到人物非凡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为真理或梦想而牺牲的悲剧精神,因而,他总是用那种激昂的或委婉的声调、愤怒的或温柔的语言,引导观众进入角色的灵魂深处,披露冲突的起落原委,由此展示一个震撼人们心灵的悲剧界。
这就清楚地表明,现代悲剧有着“诗的目的”,它通常“表现某种动作以感动我们,而且运用这种感情媒介使得我们着述”。
陈瘦竹援引席勒的话说:“这是悲剧的权利——不,甚至可以说是义务——它应该使历史真实服从诗的规律,而在处理历史事实时,必须符合悲剧艺术的要求。
”无庸置疑,所谓“诗的目的”,不是对现实和历史精神的简单发掘,而是一种发展。
剧作家通常借个别的悲剧事件直喻整个历史的轨迹、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根本处境,因而,悲剧中的“诗”无异于强烈吸引人们的浓缩铀或彻底改变人精神的洗洁精。
一般说来,“诗的目的”既体现在现代悲剧创造中剧作家与剧中人的休戚相关、悲喜与共、悲剧人物思想感情的热烈奔放上,也体现在情节的婉转曲折,意境的深远悠长,语言的气势磅礴、情趣盎然上。
“诗的目的”至少在两种情形下给悲剧家以有力帮助,这就是——当剧作家刻画“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反抗精神和献身激情时,诗的风骨总给人物行为披上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和理想色泽,使人物的坚强斗志、自由要求、拓放情怀在诗的薄雾的缭绕之中,巍峨挺立,楚楚动人;当剧作家转而表现一个善良的人被社会黑暗和邪恶蹂躏、扯碎,遭遇不幸时,抒情因素不仅能深刻地传达社会生活不如人意而引起的哀愁、感伤,而且能将幻想写得无比真实,将苦难烘托陪衬得格外深重。
高考语文模拟期中考试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一项是()A. 精疲力竭(jīng jīng lì jié)B. 翠色欲流(cuì sè yù liú)C. 腹背受敌(fù bèi shòu dí)D. 碧波荡漾(bì bō dàng yàng)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他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
B. 我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总是向老师请教,老师也总是耐心地为我解答。
C. 为了迎接高考,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既要学习好,又要休息好。
D.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增进了友谊,还提高了自己的组织能力。
3. 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气贯长虹B. 息息相关C. 美轮美奂D. 鸡犬升天4. 下列各句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A. 这个城市的环境优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B. 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但他的性格却很内向。
C. 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他每天坚持写日记。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乐于助人,是同学们的好榜样。
5.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 老师您好,请问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B. 这道题太难了,我不懂。
C. 老师批评我,我觉得很委屈。
D. 请问您能帮我解答一下这个问题吗?6. 下列各句中,句式正确的一项是()A. 我喜欢看小说,尤其是悬疑小说。
B. 我在学习上遇到了困难,需要您的帮助。
C.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性格开朗。
D. 我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
7.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喜欢看电影,特别是科幻片、恐怖片和喜剧片。
B. 他很勤奋,每天都会抽出时间来学习。
C. 我对他的帮助表示感谢,他也很感激我。
D. 这个城市的环境优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
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故不积跬步,。
(荀子《劝学》)(2)吾师道也,?(韩愈《师说》)(3) ,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4)满地黄花堆积,,如今有谁堪摘?(李清照《声声慢》)(5)人生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扪参历井仰胁息,。
(李白《蜀道难》)(二)课内文言知识积累(7分)2.解释下列加点字。
(7分)(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2)序八州而朝同列序:(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4)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5)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视事:(6)宁许以负秦曲负:(7)稍迁至栘中厩监稍:(三)课外文言文阅读(22分)说钓清吴敏树余村居无事,喜钓游。
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
当初夏、中秋之时,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
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
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
”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
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
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
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篮而一相笑也。
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
余疑钓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
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⑴,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
高三11月期中试题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高三11月期中试题河北省石家庄市2025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九六三年五月)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思想。
而代表先进阶级的正确思想,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
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有了丰富的经验,有成功的,有失败的。
无数客观外界的现象通过人的这五个官能反映到自己的头脑中来,开始是感性认识。
这种感性认识的材料积累多了,就会产生一个飞跃,变成了理性认识,这就是思想。
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这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第一个阶段,即由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阶段。
这时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论、政策、计划、办法)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外界的规律,还是没有证明的,还不能确定是否正确,然后又有认识过程的第二个阶段,即由精神到物质的阶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阶段,这就是把第一个阶段得到的认识放到社会实践中去,看这些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预期的成功。
一般的说来,成功了的就是正确的,失败了的就是错误的,特别是人类对自然界的斗争是如此。
在社会斗争中,代表先进阶级的势力,有时候有些失败,并不是因为思想不正确,而是因为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这一方,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那一方,所以暂时失败了,但是以后总有一天会要成功的。
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又会产生一个飞跃。
这次飞跃,比起前一次飞跃来,意义更加伟大。
因为只有这一次飞跃,才能证明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即从客观外界的反映过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论、政策、计划、办法等等,究竟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此外再无别的检验真理的办法。
山东省济宁市2024-2025学年上学期高三期中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在中国源远流长,绵延几千年并不断发展和丰富。
这种思想方法的核心是主张从实际材料中获得对事物真相的认识,以实践效果来检验认识的有效性和合理性,突出了思想认识的来源及其真理性的检验问题。
中国早期文化典籍中已经包含着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萌芽,如《诗经·国风》中的大部分篇目就是来自民间生活的原始资料,或者是对这些原始资料的提升。
这表明,在萌生时期,中华文化就有注重采集实际资料的传统,注重从实际资料中抽象和提炼出反映社会生活或政治实践的经验和思想。
这种自发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是中华先人在征服自然过程中形成的宝贵思想财富。
春秋战国时期,许多思想家都高度重视言与行、思想与实际、理论与功用的关系,强调人们的思想认识和言论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必须具有现实功用,形成了实事求是思想方法的早期形态。
《论语》强调“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这就是强调,人的思想和认识不能固执于个人的主观意志,而必须符合实际;人们在思想和行动的过程中,要做到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言行不一、言过于行都是不合理的。
《荀子》提出“验符论”的思想,“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凡论者,贵其有辩合、有符验”。
这就是强调,人们的言论一定要有事实根据,一定要能够经得起实际验证。
《韩非子》强调,言论必须注重事实和功用,若无事实基础和切实功用,则均为妄言虚语。
这些早期的实事求是思想方法,在日后的发展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充实。
汉代大儒王充提出“实知”“效验”思想,强调必须从事实出发,进行逻辑思考和推理,得出符合实际的、经得起实践检验的知识。
在他看来,思想和言论“须任耳目以定情实”,就是强调从事实中获得认识,以感性经验和亲身实践为认识的来源和基础。
当然,他也绝不是把认识仅仅停留在感性认识或拘泥于个人经验层面,而是强调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获得对事物本质的认识。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试题及答案
海淀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高三语文2024.11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唐代《括地志》云:“太行数千里,始于怀而终于曲,为天下之脊。
《尚书·禹贡》中已出现“太行”之名:“太行、恒山,至于码石,入于海。
”在古人的理解中,太行山直通碣石山及海域,不仅绵长,而且广大。
比大更甚谓之“太",古代地理学者有“天下之山,莫大于太行”的共识。
太行山从北向南呈“s”形,东西宽40-50公里,由群山组成一个极大的“矩阵”。
其中名山益萃,诸峰林立,王屋、云台、狼牙、五台等山峰自南而北牵手耸立,仿佛华夏大地上的另一道长城。
剧烈的造山运动和千百万年的冰蚀水侵,使太行山随处可见落差巨大的断崖峭壁和深不可测的深山峡谷,形成了多样的自然地貌。
山顶平台、山崖平台、山崖陡坎组成了阶梯状地形,高峻壁立、连绵不绝的长崖三面围合形成了围谷或瓮形山谷,还有百转深幽的曲峡、一线天式的地缝,梭角鲜明、嶙峋峰噪的塔峰丛、岩墙、孤峰、石柱等。
这些具有典型意义的地貌被称为“太行地貌”太行山东麓群峰拔地,列嶂摩天。
尤其是南太行,与平原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犹如被直接臂开了一样。
而西麓则黄土深厚,相对徐缓。
这样差别巨大的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北宋沈括登太行山时,在山崖间发现了一些海螺贝壳,指出“此乃昔日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
现代地质学研究证实了他的论断,240万年前,太行山开始大幅隆起,东侧盒地则不断沉陷,东麓的大断裂便造成了地形上的一升一降。
新生的太行山如一道巨型城墙,阻挡了西北季风带来的滚滚沙尘,在太行山西侧沉积成地球上面积最大的黄土高原。
众多的河流又硬生生在墙体上冲出一条条孔道,将滚滚泥沙一股脑儿倾泻入古华北海,长出了30多万平方公里的华北平原。
2024-2025学年重庆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与参考答案
2024-2025学年重庆市语文高三上学期期中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现代文阅读Ⅰ(18分)【阅读材料】《长城:中国的象征》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也是世界上最为壮观的建筑之一。
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秦、汉、明等朝代不断修筑和扩建,全长约2.1万千米,横贯中国北方,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
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沿途地势险要,山峦起伏。
它蜿蜒起伏,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气势磅礴。
长城的建筑材料主要是砖石和木材,部分地段还使用了铁器和铜器。
长城不仅是一道军事防御工程,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的坚韧和智慧。
【小题1】请概括长城的主要功能。
【小题2】长城的建筑材料主要有哪些?【小题3】请简述长城的地理分布特点。
【小题4】长城在哪些朝代进行了修筑和扩建?【小题5】长城为何被称为中华民族的象征?二、现代文阅读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阅读材料】站在食物链顶端的人类,对动物的态度似乎总是充满矛盾。
一方面,人类为了生存和繁衍,大量捕猎动物,将其视为食物和资源;另一方面,人类又对动物充满同情和喜爱,将其作为宠物或观赏对象。
这种矛盾的态度在对待野生动物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近年来,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人们开始关注野生动物的保护。
然而,野生动物保护并非易事,它涉及生态平衡、物种生存、人类生存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野生动物保护的重要性。
一、维护生态平衡生态平衡是地球生命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野生动物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捕食者通过捕食猎物,控制猎物种群数量,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而猎物则通过繁殖,为捕食者提供食物来源。
如果野生动物数量减少,将导致生态平衡被破坏,进而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
二、保护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体系的重要特征。
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它们在生态系统中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生态平衡。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许多野生动物正面临灭绝的威胁。
山东省潍坊市2024届高三上期中模拟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期中模拟检测一高三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在答题卡对应题号写清楚。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区域。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乡土文学的发展关联着乡村社会的变迁。
文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很难对现实社会变革产生直接作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
百年来,乡土文学对乡村变革的影响也是这样。
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
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
这当中并非不包含作家们对乡村的关注和同情,但毫无疑问批判是最基本的主题,且这种批判的重心不是在现实,而是在深层的乡村伦理文化。
思想启蒙之外,政治启蒙也是极为重要的。
20世纪30年代,受西方经济危机的影响,我国出现了乡村破产和“丰收成灾”等现象。
茅盾等左翼作家希望以之为契机,以文学的方式来唤醒农民,呼应现实的革命潮流。
这一时期,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展示乡村的现实艰难和疾苦,积极书写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将“躁动”“变革”作为书写的核心。
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
如前者的重心在文化,而后者的重心在于现实;前者对乡村社会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后者对乡村社会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其中也包含部分的肯定——对于已经初步觉醒的农民,主要是青年农民,以积极而正面的态度书写其精神和行为。
如茅盾的《春蚕》以及叶紫的《丰收》,前者的叙述基调较为沉重压抑,后者则表现出激情和鼓动的色彩。
启蒙乡土文学之外,另一种影响乡村社会较深的是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直接书写乡村现实运动,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和促进这一运动。
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直接深入乡村内部,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也较广阔地展现了乡村生活场景;叙述的主要基调不是批判,而是肯定和赞颂;以农民为潜在读者,在文学形式上更为贴近农民的阅读习惯,生活气息相当浓郁。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2)请分析下列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三、写作1. 记叙文题目:一件难忘的事2. 议论文题目:网络对中学生的影响3. 说明文题目:介绍一种你喜欢的植物四、综合运用1. 诗歌鉴赏请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
题目:《登鹳雀楼》2. 名著导读题目:《红楼梦》3. 口语交际情景:你和同学在讨论一部电影。
4. 综合性学习主题:环保五、附加题1. 请简述你最喜欢的语文老师的特点。
2. 请谈谈你对语文学习的看法。
六、课外拓展1. 请推荐一本你喜欢的书籍,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2. 请分享一次你参加过的课外活动,并谈谈你的收获。
3. 请谈谈你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高三语文模拟考卷五套一、基础知识1. 词语解释(1)请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2)请判断下列词语是否正确,并改正错误。
2. 语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的主语、谓语、宾语。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语法错误。
3. 标点符号(1)请标出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
(2)请改正下列句子中的标点符号错误。
4. 修辞手法(1)请指出下列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2)请运用修辞手法改写下列句子。
二、阅读理解1. 文言文阅读(1)请翻译下列文言文句子。
(2)请分析下列文言文段落的结构和内容。
2. 现代文阅读(1)请阅读下列文章,回答问题。
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一)
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模拟试题(一)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不相同的一组是A.嗔.怪/瞠.目戕.害/踉跄.供.不应求/供.认不讳B.整饬./叱.咤拗.折/执拗.量.入为出/量.体裁衣C.毗.邻/纰.漏应.届/膺.选脉.脉含情/一脉.相承D.羞赧./赦.免践.行/僭.越曲.高和寡/曲.突徙薪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不再只是垂涎,还有了流泪的冲动。
A.精致B.不绝如缕C.民以食为天D.甚而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信息时代的互联网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然而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带来挑战甚至潜藏风险,也孕育着生机、预示着可能。
B.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思考如何提高女孩自身安全防范态度,避免女孩出行随时成为“死亡之旅”的悲剧一再发生。
C.人口过多、交通拥堵、房价高涨、治安恶劣、环境恶化等问题十分严重,北京已患上令人揪心的“城市病”,治理迫在眉睫。
D.有人分析近100年来那些最顶尖公司的成功密码,发现成功秘诀各有不同,但都需要有永不止步的探索、自我革新以及适时转型的远见。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①鲁迅先生就认为它导致保守、卑怯的人格。
②包括被斥不负责任,缺乏担当;或缩头藏尾,唯命是从。
③真正的中庸,追求至善、至诚、至仁、至德,通过慎独自修、反求诸己,使人合乎内外之道。
④中庸长期以来尤其是近现代被许多人抨击。
⑤但是,此类中庸其实是“伪中庸”,完全是变种乃至被妖魔化的中庸。
⑥毫无疑问,国人的一些劣根性有着文化“病根”,中庸也因之挨了不少“板子”。
A.③⑥②④①⑤B.④⑥①②⑤③C.④①⑥②⑤③D.③④①⑥②⑤二、古诗文阅读。
共4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共20分。
种暠字景伯,河南洛阳人,仲山甫之后也。
父为定陶令,有财三千万。
父卒,暠悉以赈恤宗族及邑里之贫者。
其有进趣名利,皆不与交通..。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模拟试卷试题高考期中试卷及答案50
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模拟试卷试题高考期中试卷及答案欧阳学文试卷 I(共45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c)A.渣滓(zǐ)嫉(jì)恨锲(qì)而不舍B.累(léi)赘谛(tì)听生吞活剥(bāo)C.寥(liáo)廓颤(chàn)动自惭形秽(huì)D.粗犷(kuàng)喋血(xuě)众口铄(shuò)金2. 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别字的一组是bA.安排炒鱿鱼无遐顾及坐无虚席B.诞生点击率稗官野史老羞成怒C.斑斓摇控器信手拈来妍媸必露D.被褥禽流感相形见拙游目聘怀3. 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A.古代宫廷想吃荔枝,就要派人兼程飞骑从南方远送长安或洛阳. (白天拼命赶路)B.大而至于建筑,小而至于印章,都是运用虚实相生的审美原则来处理的,而表现出飞舞生动的气韵. (意境和韵味)C.郭沫若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引用成例)D.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表示正面注视.绝不回避的意思)4. 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c①北京奥运吉祥物“福娃”的▲和头饰蕴含着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灿烂的中华文化.②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一种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爱国主义在抗日战争中的▲和升华.③昨天,消费者协会公布了最新的床上用品质量▲结果,抽取的25种品牌中,安全指标全部过关.A.原形锤炼检查 B.原型提炼检查C.原型锤炼检测 D.原形提炼检测5.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当的一项是bA.建设和谐社会与加快发展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B.目前,一些汽车厂家在价格上休养生息了近一年时间之后,已积蓄了足够的降价能量,车市价格战一触即发.C.受飓风影响,国际油价飚升,美国四家大型石油公司的利润随着其行业收入的猛增而水涨船高.D.又到了菊茂蟹肥的时候,料想长安市上,车水马龙,正不少欢乐的宴聚.6.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bA.连日来,世界各大报纸关于这起震惊世界的约旦爆炸事件都在显要位置作了详细的报道.B.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行的成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声望,振奋了民族精神.C.市长在会上指出,这次全国卫生城市评比我市位列最后的原因主要是认识不到位,思想不统一,职责不明确,行动不落实造成的.D.从事这种工作的人,他们的思想负担和精神状态往往是沉重的.7.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cA.“讲到我姐姐和我骑自行车,这可不干别人的事. ”柯瓦连科涨红了脸说,“谁要来管我的私事,就叫他滚!”B.她比所有的女宾都漂亮.高雅.迷人,她满脸笑容,兴高采烈. C.本质上,它是一幢房屋,形式上,却像鸟一样,蝶一样,憩于枝头,轻灵而自由!D.我根本不想做王,也根本看不起王,王是什么东西呢?难道我脑中还有如此封建的残物吗?8. 依次填入下文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d拥有时,倍加珍惜;失去时,就权当是接受生命真知的考验,权当是坎坷人生奋斗诺言的承付. 拥有诚实,;拥有充实,;拥有踏实,. 不论是有意的丢弃,还是意外的失去,只要曾经真实的拥有,不也是一种境界吗?A.就舍弃了无聊就舍弃了虚伪就舍弃了浮躁B.就舍弃了浮躁就舍弃了虚伪就舍弃了无聊C.就舍弃了浮躁就舍弃了无聊就舍弃了虚伪9.将下列5个语句填在下面文句的横线上,顺序恰当的一项是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 _______c____(1)他生怕被人笑话(2)阿Q伏下去(3)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4)使尽了平生的力画圆圈(5)立志要画得圆A.(1)(5)(4)(3)(2)B.(3)(2)(1)(4)(5)C.(3)(2)(4)(1)(5)D.(1)(3)(2)(5)(4)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0-11题.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的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10. 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d例句: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A.我想此时此刻,两位老人一定还坐在海边,像两座恒久的雕塑.B.例外的只有破晓或入暮,那时山上只有一片微光,一片柔静,一片宁谧.C.“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 ”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D.在园中最为落寞的时间,一群雨燕便出来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苍凉.11. 对上面这一语段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A.“远远近近,高高低低”,是远近高低的连用,极写了荷塘四面树丛之茂密.B.树梢的远山.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声.树下水里的蛙声等浓淡相间地勾勒出整个荷塘的月夜风采.C.热闹的蝉声和蛙声使作者得到了一种难得的安宁,引出了作者淡淡的喜悦之情.D.通过对荷塘四周景致的描写,营造出一种朦胧.幽美的意境,给读者带来美的享受.12. 对《长亭送别》中【一煞】这支曲子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A.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和禾黍秋风,构成一幅深秋郊外黄昏的画面.B.莺莺目送张生于烟霭残照中远去,这一怅然痴立的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凄怆悲苦的眷恋之情.C.“来时甚急,去后何迟”一句,直抒胸臆,表现莺莺留恋美景.留恋情人的情怀.D.“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一句,看似平淡,实际上表现了莺莺的惆怅和依依不舍.13. 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A.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B.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C.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D.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14. 从文言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d①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④竖子不足与谋!A.①③不同,②④不同 B.①③不同,②④相同C.①③相同,②④相同 D.①③相同,②④不同1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A.“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是对司马迁《史记》的高度评价.B.《孔雀东南飞》和北朝的《木兰辞》被称为“乐府双璧”. C.中国文学史上所称的“大李杜”是指李白和杜甫,“小李杜”是指李贺和杜牧.D.“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中的“学士”是指苏轼.试卷Ⅱ(共45分)二.阅读理解(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共8分)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 普通人以为这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生感觉. 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耳朵固然要紧,但是还不如周身筋肉. 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做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 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 我自己在作文时,如果碰上兴会,筋肉方面也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 如果意兴不佳,思路枯涩,这种内在的筋肉节奏就不存在,尽管费力写,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吱咯吱咯的,像没有调好的弦子. 我因此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我们放弃了古文来做语体文,是否还应该讲声音节奏呢?维护古文的人以为语体文没有音调,不能拉着嗓子读,于是就认为这是语体文的一个罪状. 做语体文的人往往回答说:文章原来只是让人看的,不是让人唱的,根本就用不着什么音调. 我看这两方面的话都不很妥当. 既然是文章,无论古今中外,都离不掉声音节奏. 古文和语体文的不同,不在声音节奏的有无,而在声音节奏形式化的程度大小. 古文的声音节奏多少是偏于形式的,你读任何文章,大致都可以拖着差不多的调子. 古文能够拉着嗓子读,原因也就在它总有个形式化的典型,犹如歌有乐谱,固然每篇好文章于根据这典型以外还自有个性. 语体文的声音节奏就是日常语言的自然流露,不主故常. 我们不能拉着嗓子读语体文,正如我们不能拉着嗓子谈话一样. 但是语体文必须念着顺口,像谈话一样,可以在长短轻重缓急上面显出情感思想的变化和生展. 古文好比京戏,语体文好比话剧. 它们的分别是理想与写实.形式化与自然流露的分别. 如果讲究得好,我相信语体文比古文的声音节奏应该更生动,更有味.(节选自朱光潜《散文的声音节奏》)16. 第一段中加点“此”字的具体内容是什么?(3分)17. 第二段中说“我们不能拉着嗓子读语体文,正如我们不能拉着嗓子谈话一样”,从文中看,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3分)18. 请用一句话概括第二段文字阐述的主要内容. (2分)(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9-21题. (12分)绵绵土牛汉①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 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 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 由于我的家族的历史与故乡人们走西口的说不完的故事,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着血缘关系似的向往沙漠. 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②此刻,我真的踏上了沙漠,无边无沿的沙漠,仿佛天也是沙的. 全身心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 没有模仿谁,我情不自禁地五体投地,伏在热的沙漠上. 我汗湿的前额和手心,沾了一层细细的闪光的沙.③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滹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厚的绵绵土的炕上. 我们那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 “绵绵”是我一生中觉得最温柔的一个词,即使在辞典里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 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 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 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 我的祖先们或许在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④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暖乎乎的. 我的湿润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少芒,就像成熟的谷穗似的. 接生我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只有土能洗掉血气. ”她常常说这句话.⑤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 我相信,老人们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甲].⑥我长到五六岁光景,成天在土里沙里厮混. 有一天,祖母把我喊到身边,小声说:“限你两天扫一罐子绵绵土回来!”“做甚用?”我真的不明白.⑦“这事不该你问. ”祖母的眼神和声音异常庄严,就像除夕夜里迎神时那种[乙]的神情,“可不能扫粗的脏的. ”她叮咛我一定要扫聚在窗棂上的绵绵土,“那是从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别处的不要. ”⑧我当然晓得. 连麻雀都知道用窗棂上的绵绵土扑棱棱地[丙]它们的羽毛.⑨两三天之后我母亲生下了我的四弟. 我看到他赤裸的身躯,红润润的,是绵绵土擦洗成那么红的. 他的奶名就叫“红汉”.⑩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 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 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11)我久久地伏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又厚又软的沙上,百感交集,悠悠然梦到了我的家乡,梦到了与母体一样温暖的我诞生在上面的绵绵土.(12)我相信故乡现在还有绵绵土,但孩子们多半不会再降生在绵绵土上了. 我祝福他们. 我写的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它是一个远古的梦. 但是我这个有土性的人,忘不了对故乡绵绵土的眷恋之情. 原谅我这个痴愚的游子吧. (有删改)19.从下面的词语中选择恰当的,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处. (3分)神妙神秘真诚虔诚清理梳洗20.第③段中说“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的神话”,结合上下文说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21.此题有两道小题,请选择一道小题作答(5分).(1)作者对绵绵土有着深深的眷恋,但他却又祝福今天的孩子们不再降生在绵绵土上,对作者的这种情感你是怎样认识的?(2)“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这是一种传统习俗,联系今天的社会生活,你认为应该如何看待传统习俗.(三). 阅读《改造我们的学习》(节选),完成22-24题. (11分)①但是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据我看来,如果不纠正这类缺点,就无法使我们的工作更进一步,就无法使我们在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互相结合的伟大事业中更进一步.②首先来说研究现状. 像我党这样一个大政党,虽则对于国内和国际的现状的研究有了某些成绩,但是对于国内和国际的各方面,对于国内和国际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的任何一方面,我们所收集的材料还是零碎的,我们的研究工作还是没有系统的. 二十年来,一般地说,我们并没有对于上述各方面作过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加以研究的工作,缺乏调查研究客观实际状况的浓厚空气. “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粗枝大叶,夸夸其谈,满足于一知半解,这种极坏的作风,这种完全违反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精神的作风,还在我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我们认真地研究情况,从客观的真实的情况出发,而不是从主观的愿望出发;我们的许多同志却直接违反这一真理.③其次来说研究历史. 虽则有少数党员和少数党的同情者曾经进行了这一工作,但是不曾有组织地进行过. 不论是近百年的和古代的中国史,在许多党员的心目中还是漆黑一团. 许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学者也是言必称希腊,对于自己的祖宗,则对不住,忘记了. 认真地研究现状的空气是不浓厚的,认真地研究历史的空气也是不浓厚的.④其次说到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 许多同志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似乎并不是为了革命实践的需要,而是为了单纯的学习. 所以虽然读了,但是消化不了. 只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个别词句,而不会运用他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具体地研究中国的现状和中国的历史,具体地分析中国革命问题和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这种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态度是非常有害的,特别是对于中级以上的干部,害处更大.⑤上面我说了三方面的情形:不注重研究现状,不注重研究历史,不注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应用. 这些都是极坏的作风. 这种作风传播出去,害了我们的许多同志.22.节选文字中,作者是如何提出问题展开论证的?(3分)23.在第②段中,“闭塞眼睛捉麻雀”和“瞎子摸鱼”反映出在“研究现状”方面存在哪些缺点?(3分)24.在第④段中,作者认为“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需要“消化”;其实,我们学习别人的经验也应该如此. 请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谈谈你的体会. (5分)(四). 阅读《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完成22-26题. (10分)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相如闻,不肯与会. 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 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 ”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辱其群臣.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2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d)A.位在廉颇之右右:上B.徒以口舌为劳劳:功劳C.独畏廉将军哉独:难道.偏偏D.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因为26.下列句子中,黑体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d) A.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B.相如闻,不肯与会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D.恐惧殊甚27. 下列句子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A.且相如素贱人.B.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C.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D.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28.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①不忍为之下/为刎颈之交②徒慕君之高义也/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A.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之”字也不同.B.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之”字也相同.C.两个“为”字相同,两个“之”字不同.D.两个“为”字不同,两个“之”字相同.29.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廉颇以战功卓著而鄙视蔺相如的“口舌为劳”,不愿与之同朝;蔺相如则认为只有两人俱在,强秦才不敢犯赵.B.面对廉颇的恶语伤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完全不考虑个人所蒙受的诋毁和委屈.C.廉颇在蔺相如言行的感召下,知过悔过,负荆请罪,表现了他的坦率和真诚.D.文中的人物对话不仅使故事情节得以展开,也将人物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30. 根据课文原文,在下列横线处写出上句或下句. (任选四句)(4分)①,?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阿房宫赋》)②唯草木之零落兮,. (《离骚》)③风急天高猿啸哀,. (《登高》)④江山如画,. (《念奴娇·赤壁怀古》)⑤,秋水共长天一色. (《滕王阁序》)三.作文(一)应用文6月,王二做生意资金周转不开,跟他的好朋友李四借1500元,李四说:“可以,但你的给我立个字据. ”请你以王二的身份,给李四写个欠条(5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55分)老木匠“功德圆满”后准备告老还乡,老板不舍之余要求他最后再建一幢房子,无心工作的木匠以粗活草草收场. 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老木匠无地自容,自言自语道:“现在我得住在一幢自己粗制滥造的房子里了!”……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呢?我们常常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时,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 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精彩,每个人生活的墙上都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请你自拟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三.参考答案:15.cbacb 610.bcdcd ddc16.读文章时会受到音调节奏的影响;写文章时也会受到音调节奏的影响.17.语体文的声音节奏就是日常语言的自然流露.18.无论是古文还是语体文,都离不开声音节奏.(评分细则:19-21题共8分. 19题3分,全对给3分,只答对一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 20题2分,意思对即可. 21题3分,意思对即可. )五.本题共12分.19.【甲】神秘【乙】虔诚【丙】清理(3分. 每空1分)20.答案示例:“孩子必须诞生在绵绵土上”,这种习俗的形成是无法解释的,其中所包含的一切是不可怀疑的,然而这种习俗却又世代沿袭. (4分. 共三个要点,每点1分,语言表述1分)21.选作题(1)作者对绵绵土深深的眷恋和对今天孩子们的祝福并不矛盾. 作者一方面感到孩子生活在新时代的幸福,另一方面仍不能忘怀故乡的绵绵土带给自己的美好的一切. (5分. 认识正确2分,分析恰当2分,语言表述1分)(2)答案示例:传统习俗是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往往包涵着人们的某种愿望和祝福. 有的习俗虽有继承的价值,但确有不符合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因素. 例如过年放爆竹,增添了喜庆的气氛,又传说有祛邪的作用,但容易污染环境,甚至造成危害,所以要有所节制.(5分. 对传统习俗的认识2分,举例分析2分,语言表达1分)三.本题共11分.22.作者开头提出要论述的问题:我们还是有缺点的,而且还有很大的缺点. 然后从研究现状.研究历史.学习国际的革命经验三个方面加以论述. 最后一段总结上文,指出这些问题的危害. (3分. 共三个要点,每点1分)23.①不是在系统的周密的收集材料的基础上作研究;②缺乏对客观实际状况做调查研究. (3分. 共两点,第①点2分,第②点1分)24.“学习别人经验”中的“消化”,指的是把握别人经验中的精髓,结合自身实际加以运用. 例如,既要借鉴外国先进经验,也要尊重中国国情,这样才能促进中国社会发展. 又如,要借鉴同学词语积累的经验,不能单纯地模仿,而应汲取其中科学合理的地方,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方法.(5分. 能够将“消化”的意思阐述清楚2分,举例恰当2分,语言表述1分)2529.ddaab30.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②恐美人之迟暮③渚清沙白鸟飞回④一时多少豪杰⑤落霞与孤鹜齐飞高考语文复习高三模拟试卷试题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语言的运用(12分. 每小题3分)家风是一个家族世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 一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 ).深( )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行( )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 )守祖训,流风余韵,绵延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家风. ____________1.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萃孚fóu佳恪géB.粹负fú佳恪kèC.粹负fù嘉恪géD.萃孚fú嘉恪kè答案:D.语病的一句填入语段中画横线处,选项2.将下列各句中没有..是( )A.家风是一个影响力和美誉度都好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为宝贵的精神财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期中试题模拟练习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编辑推荐]高三的生活是紧张的,大家要好好把握住高三,认真复习,备战高考。
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期中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现代文阅读中秋的中国含义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只有传统文化才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底色”。
除夕吃饺子、放鞭炮,端午节赛龙舟,重阳登高,中秋赏月……所有这些文化标志加起来,才是文化意义上完整的中国人。
中秋节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动,已成为当今的一个舆论热点。
由中国新闻网、白沙飞翔公益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了网路投票活动,签名投票者竟近百万之众,留言万条之多。
回顾近年来,除了每年一度的央视春节晚会,我们中国的一些传统大节日,中秋、端午、清明、重阳等,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例如中秋,在忙忙碌碌中,除了一夜之间发现商铺里摆出花样繁多的各色月饼之外,传统中那“夕月”、“团圆”的色彩,已被割裂得支离破碎了。
淡淡月光下那种中国式的亲情与祝愿,是否离我们已经越来越远呢?其实,就在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逐渐过起了“洋节”的同时,世界各地却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中国文化热。
起源于中国的传统节日却在国外庆祝得有声有色,并且被别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这背后反映出来的,也许正是时下我们这个社会在喧嚣中的一丝轻浮。
所以,在我看来,中秋“申遗”是重要的,但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过程,即提升和改造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中国传统节日的“格调”。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首先得明确这些节日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本质。
中秋文化在我看来,就是“和文化”。
不管是民间传说称中秋源于嫦娥奔月,还是民俗家考证认为周朝先民对月亮的崇拜,演绎的都是一个“和”字。
无论怎样的心境,“和”都是中秋永恒不变的滋味。
中秋的月饼化不开浓浓的乡愁。
中秋,为奔忙于事业的人编织了一个借口:再怎么忙,也该回家团聚,家和才能万事兴;中秋,也让游子乡思愁绪飘飞得莫名心痛,“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故乡亲人的日子可否和善如昔?如今的中秋,是海峡两岸无数个家庭的不眠之夜,隔着一湾浅浅的海水,诉说祖国和平统一的梦想;中秋,也是游走异国的海外赤子们遥望祖国的时刻……要将传统中秋佳节“升格”,就要改变当前节日商业文化中的落后与庸俗,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当然,中秋佳节并不排斥现代生产方式与商业运作。
它们完全可以增添传统节日的时尚元素,让传统农耕文化孕育出来的节日更多一些时代色彩。
顺便说一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相对于可传承物质遗产而言的概念。
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一个民族和国家对自身特性的认同和自豪感,以及被世界认可的程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成就的标志。
截至目前,中国只有昆曲和古琴两项被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在公布的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在内蒙古流行的马头琴,去年已被蒙古国申报成功为该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家喻户晓的皮影戏,也被印度尼西亚申请为该国的文化遗产。
长期以来,作为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节日源头的中国并没有给予许多民间节日以应有的重视,而在东南亚一些国家,这些节日都被列为法定假日。
其实在这些差距面前,我们需要的不仅仅是恢复几项传统活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
清明扫墓祭祖,中秋阖家团圆,端午悼念爱国先人,重阳登高敬老……为这些节日申遗,其实就是在肯定民族传统,弘扬民族精神。
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角度上的。
从这个层面来讲,文化是世界共享的。
建立申报评定机制也是为了鼓励和促进各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日本、韩国都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出台了类似民间文化保护法,个中原因正在于此。
所以,往大里说,世界遗产就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属于中国的世界遗产,就是中国区别于其他文化国度所特有的不凡的价值所在,是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身份证。
中秋的内涵丰厚,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
到今天,我们对历史文化遗存,当然应该怀着一份敬畏,一份呵护。
1.下列对“中秋的中国含义”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把中秋节与西方的“洋节”区分开来,使之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
B.剔除中秋文化中的商业文化,还中秋月以清丽、皎洁、寄情的本色。
c.通过中秋“申遗”活动,在全社会重塑对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敬畏与呵护之心。
D.在经济日渐全球化的今天,对中秋文化的本质与功能重新认识,重新定位。
2.对于“中秋”等传统中国节日已经被“异化”,甚至失去“节操”的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A.中国人自己逾行逾远,对自己民族的节日根本不重视。
B.中国政府在弘扬民族文化传统方面工作起步较晚,与日本、韩国等有较大差距。
c.整个社会风气较为轻浮,重视物质财富的积聚,轻视精神文化的建构。
D.随着经济日渐全球化和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本土文化受到西方文化的强烈冲击3.以下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之所以要进行中秋“申遗”活动,是因为中秋节留存着中国人独特的文化记忆,是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立足的身份证。
B.随着人们民族文化意识的觉醒,中秋“申遗”活动等活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民众的理解与支持。
c.弘扬中秋“和”文化,是当前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
D.文化是世界共享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也应该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对待中国传统文化。
二、古代诗文阅读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荀或字文若,颖川颖阴人也。
或年少时,南阳何颙异之,日:“王佐才也。
”永汉元年,举孝廉,拜守宫令。
董卓之乱,求出补吏。
除亢父令,遂弃官归。
谓父老日:“颖川,四战之地也,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宜亟去之,无久留。
”乡人多怀土犹豫,莫有随者,或独将宗族至冀州。
而袁绍已夺馥位,待或以上宾之礼,或度绍终不能成大事,初平二年,或去绍从太祖。
自太祖之迎天子也,袁绍内怀不服。
绍既并河朔,天下畏其强。
太祖方东忧吕布,南拒张绣,而绣败太祖军于宛。
绍益骄,与太祖书,其辞悖慢。
太祖大怒,出入动静变于常,众皆谓以失利于张绣故也。
钟繇以问或,或曰:“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
”则见太祖问之,太祖乃以绍书示彧,曰:“今将讨不义,而力不敌,何如?”彧曰:“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
刘、项之存亡,足以观矣。
今与公争天下者,唯袁绍尔。
绍貌外宽而内忌,任人而疑其心,公明这不拘,唯才所宜:此度胜也。
绍迟重少决,失在后机;公能断大事,应变无方:此谋胜.也。
绍之强其何能为!”太祖悦。
太祖将伐刘表,问或策安出,彧曰:“今华夏已平,南土知困矣。
可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已掩其不意。
”太祖遂行。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以彰殊勋,密以咨彧。
或以为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
太祖由是心不能平。
会征孙权,表请或劳军于谯,或疾留寿春,以忧薨。
时年五十。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除亢父令除:授予官职。
B.天下有变,常为兵冲冲:冲击。
c.其辞悖慢悖:悖逆。
D.太祖乃以绍书示彧示:给……看。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苟或有“王佐之才”的一组是①举孝廉,拜守宫令②公能断大事,应变元方③待或以上宾之礼④可显出宛、叶而闻行轻进,已掩其不意⑤公之聪明,必不追咎往事,殆有他虑⑥以彰殊勋,密以咨或A.①③④B.①③⑤c.②④⑤D.②④⑥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彧年少的时候,南阳何颗就认为他不同寻常,很推重他。
董卓之乱辞官到了冀州,后来跟随太祖。
B.迎天子回都后,太祖接到袁绍给他的信,太祖看后勃然大怒,出入的举动和平常不同,大家都说是败给张绣的缘故,只有苟或认为有其他忧虑。
c.荀彧很有见识和谋略。
他分析太祖在气度和谋虑上都胜过袁绍,即使袁绍目前实力雄厚,也难有所作为,太祖听了很高兴。
D.十七年,董昭等人说太祖功劳很大,应该晋升为国公;苟或却持异议,认为太祖兴义兵是为了匡扶朝廷,安定国家,不应该受封。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易弱;②会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或疾留寿春,以忧薨。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问题。
昭君怨南宋•郑域道是花来春未,道是雪来香异。
竹外一枝斜,野人家。
冷落竹篱茅舍,富贵玉堂琼榭。
两地不同栽,一般开。
8.本词上阕咏赞的是什么事物?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9.这首词下阕,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思想?四、名句名篇默写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
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只是朱颜改。
工欲善其事,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请考生从,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题。
梯子周粲年轻的爸爸和他的儿子一起在后花园放风筝。
小小的园地,小小的风筝。
小小的风筝飞呀飞的,就飞到了墙头上。
墙头上的野花,把风筝紧紧地缠着。
于是爸爸说,必须去拿一架梯子来,然后爬上梯子,取下墙头上的风筝。
爸爸要爬上梯子,但是儿子说:“爸爸,让我来吧!”爸爸看了看他9岁的儿子,想了又想,终于说:“让你来就让你来。
”猴子一般地,儿子爬到梯子的最高一级了。
儿子转过头来,嘻嘻地笑。
他的笑声,像用早晨的牵牛花吹出来的。
解开了风筝绕在野花上的线,正要下来,爸爸却用一只大手和一个声音制止了他。
爸爸说:“慢着!”儿子停住了,望着爸爸,用眼睛问爸爸:“怎么啦?”爸爸说:“我先讲个故事给你听,你再下来。
”于是儿子笑得更开心,他一手抓住梯子,一手拿着风筝,等爸爸讲故事。
爸爸讲的故事,没有一次是不好听的。
爸爸说:“从前有个爸爸,告诉他那个站在一架很高很高的梯子上的儿子说,你跳下来,你一跳下来爸爸一定会在下面把你抱住。
”听见爸爸这么说,儿子很放心,便纵身一跳。
哪里知道当儿子就要投进爸爸的怀里的前一秒钟,爸爸的身体一闪,站在一旁。
儿子扑了个空,掉在地上,屁股差一点开花。
儿子哭哭啼啼地站起身来,问爸爸为什么要骗他。
爸爸说,我要给你一个教训,连你爸爸的话都靠不住,别人说的话,更不必说了。
”停了一停,爸爸继续说:“我们也来照着做一次好不好?”儿子一听,脸都变白了。
爸爸说:“不要怕,勇敢一点,你只要跳那么一次就行了。
我要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免得你以后长大了,容易上人家的当。
”儿子显然没有被爸爸的话所说服。
他脸上惊愕的表情,丝毫没有消退,他站在那儿,动也不敢动。
爸爸开始发号施令了:“听着啊,我喊‘一二三’,喊到‘三’的时候,你就跳下来,然后我就把伸出去假装要接住你的手缩回来,让你跌一个屁滚尿流!”站在梯子上,儿子的脸像一粒还没有熟透的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