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_构思与创新

合集下载

绿道在广东的兴起和创新

绿道在广东的兴起和创新
/广东绿 道讲 坛

中 图 分 类 号 : T 8 U9 6 文献标识码:A
Th v l m e n nn v ton o e De e op nta d I o a i f Gr en a n Gu n e w ysi a gdon g
文章编号:I 7 l ( O , 3 0 l 6 63 5 21 0- 7一 一如 2 0 0
政府 批 准 了 《 珠三 角 区域 绿 道 网规 划纲 素 解释 了 “ 力度 和速 度 ” .但 为 什么 是 婪 》规 划 。到 2 年 底 ,珠 三 角绿 道 阿 01 L 省立 绿道 2 7k 慢 行 径全线 贯通 。 2m 3 域绿 道 的 省 ,浙 江更 早 就应 对 建 |生 态 笠 省的 战 略挺 出了浙 江省绿 道 网的规 划 n 。 广东 从 20年 提 出设 想开 始 .嫜 后能 够 09 “ 绿道 ” ? 为什 么是 “ 这个 时 候 ”为 什
和 “ y wa”台 成了 “Tew y l这表 明了 他 gen a ” , 十 看 重 另一 个 人 .雷 蒙 分 雷蒙 昂韫 ( a mo d Ry n U wn) 在绿道 发展 史中 的作用 na ,
昂 温是 英 国一 位 绰 有名 望而 思 想
域绿道网的构想 2 1#2 .广东省 事 件背 后 的 更多 元 因素 。确 实 ,领 导 因 00 月
誊 萋 篓
特 德的 成功
所 公 认的 第一条 真 正意 义 上的绿 道 。奥姆 斯
要 关注点
扬姆 特纳把 绿道”这一名词的产生归
于 两个 较 早的词 汇 “ 带 ( r n e) 绿 ge b l ”和 “ e t 公 园道(prw y ” , 为是 两者 中 的 “re” a a) k 认 gen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浅谈绿道建设与发展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浅谈绿道建设与发展

以广东绿道网建设为例浅谈绿道建设与发展摘要:关键词:绿道,建设,发展绿道网,由绿色的道路组成的网络。

权威的释义是:一种线性绿色开敞空间,通常沿着河滨、溪谷、山脊、风景道路、铁路、沟渠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设,内设可供游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线路,连接主要的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历史古迹和城乡居民居住区。

然而,作为国内的一个新概念,人们对绿道的内涵、功能定位以及绿道建设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挖掘。

深挖内涵,有形绿道建设引领无形生活方式改变绿道网兼具生态培育、休闲游憩、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等多种功能,是一种能将生态保护、改善民生和经济发展完美结合的有效载体。

有人这样描述理想中的“绿道网”:“绿道网将城市内部的公共空间与外部的水体、风景名胜、森林公园、遗产地等区域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面自然之网,在这个网络中,各种生物的栖息地得以保留,人和动物的生存各得其所;在人的活动空间内,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行为模式、消费理念、城市形态、城乡结构,使人们的游憩、沟通、休闲生活更丰富和健康,最终实现低碳和理想宜居的城乡新生活。

相对应于原有的城市轨道交通,绿道网就是一套慢行交通系统。

在绿道上,我们可以用双脚和自行车丈量朝夕相处的城市,仔细打量,每一个生活细节,每一个街头小品,都是如此值得品味。

踏上绿道仿佛就在品读一座古老的城市,感受着他现代化的朝气,也吸吮着她古朴里的气息。

那古城墙上的一块砖头记载着历史的印记,那送入云霄的高楼大厦展现着现代化的魅力。

平日里被忽略了的美与惬意,信手拈来:环绕城市的青山绿水、碧海白沙,生机盎然的锦簇花团、叶茂枝繁,自由得啾啾吟唱的虫儿鸟儿……人生如画,我们在画中游。

徒步累了,就在集装箱驿站看风景;不想走了,就在自行车驿站租辆自行车;肚子饿了,农家乐的新鲜美食令人胃口大开;天色暗了,还能找一家农家小旅馆落脚,酣然入梦…绿道这张大网,联系山、水、人,联系古、今与城乡。

绿道规划设计全

绿道规划设计全
都市型绿道:在城市建成区内,依托河道以及道路 两侧的绿地构建形成供市民休闲活动的通道,其控 制范围宽度一般不小于20m。
绿道的意义
保护敏感的自然生态系统:主要是沿河流、海岸以及 山脊线;绿道维护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物迁移提供 通道。
在大都市区内和郊区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游憩机会, 可以步行、爬山、骑自行车、游泳、划船,以及其他 户外休闲活动。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5、 绿 道 规 划 设 计 基 本 要 求
6、典型地段城市绿道规划指引
城市绿道经过的地段类型多种多样,其中比较典型的 有滨水地段、山林地段、乡村田野地段和城镇地段等。
为人们提供重要的历史遗产和文化价值,大多数绿道 沿河流或海岸分布,这些地区或廊道有将近90%是遗产 和文化资源所在地
绿道相对于其他类型绿地的优势
功能更全、性价比更高、更灵活可行
绿道能在最小的空间里包容多种功能,集环 保、运动、休闲、旅游等功能于一体,是一 种能将保护生态、改善民生与发展经济完美 结合的有效载体
可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 它是连接公园、自然保护地、名胜区、历
史古迹,及其他与高密度聚居区之间进行 连接的开敞空间纽带 具有绿色通行、游憩健身等多种功能
绿道的组成要素
绿道主要由绿廊系统和人工系统组成。 绿廊系统:是指在绿道控制范围区内的自然
因素,包括由绿化、水体等组成的绿化缓冲区。
人工系统:是指在绿道的控制范围内,为满
郊野型:凤凰山-银湖森林公园段、马峦山公园-南澳段、西冲-东冲段、 天后古庙-打马坑水库段等4段,总长约112公里,既有城市风光,也有原生 态环境,控制范围不少于100米,主要开展郊野休闲、户外运动、旅游观光等 活动,亲近自然。

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

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
d e s i g n i n P e a r l Ri v e r De l t a , a n d c o n c l u d e s t h e s i x i n n o v a t i o n s o f g r e e n wa y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g u i d e d b y
KE YW O RDS:g r e e nwa y ;p l a n n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j nno va t i o n
幸福广东 的提 出,则为 隐性走 向显性提供 了历史
【 文章编号 】 1 0 0 2 -1 3 2 9
( 2 0 1 3 ) 0 2 - 0 0 3 8 -0 7
2 . 1 . 1 问题 与模 式
建 筑 》 对 日本 西 川 绿 道 项 目的介 绍 。 1 9 9 2 年 《 国 外 城 市 规 划 》 第 一 次 向 国 内较 为 系统 地 介 绍 了 美
1 前言
中国 对 绿 道 的接 触 ,最 早 始 于 1 9 8 5 年 《 世界
性的机遇 。
【 中图分 类号】T U 9 8 4 ;T U 9 8 5 【 文献标识码】A 【 作者 简介】
马向明( 1 9 6 4 一) .男 , 硕
2 . 1 基 因 :城市化 问题的探索
r e c e n t ye a r s , t hi s pa pe r s u mm a r i ze s t he di i c f ul t i e s
a n d c o n c e p t i o n o f g r e e n wa y n e t wo r k p l a n n i n g a n d

城市绿道设计方案与思路

城市绿道设计方案与思路

城市绿道设计方案与思路一、确定绿道范围和目标首先,需要确定绿道的范围,即绿道应覆盖的城市区域。

根据城市的特点和需求,确定绿道建设的目标,例如提高市民的绿色出行比例、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等。

二、规划绿道网络布局根据城市规划和地理环境,规划绿道的网络布局。

绿道应连接城市的各个重要节点,如公园、学校、商场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绿道网络。

同时,绿道应尽量利用现有的道路和设施,避免过度建设。

三、设计绿道景观设计绿道的景观应充分考虑城市的特色和文化背景,营造宜人的步行和骑行环境。

在绿道沿线设置景观节点和标志物,增加绿道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四、制定绿道使用规定为了确保绿道的安全和秩序,需要制定绿道的使用规定。

规定应包括绿道的开放时间、使用方式、禁止行为等,并通过宣传和教育引导市民正确使用绿道。

五、安排绿道维护和管理绿道的维护和管理是保证绿道正常使用的重要措施。

应定期巡查和维护绿道设施,及时处理损坏和安全隐患,保持绿道的清洁和美观。

六、推动绿道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绿道应与周边环境相融合,形成一体化的城市空间。

通过绿化、照明、标识等手段,提升绿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整体性。

七、考虑绿道的社会和经济影响绿道建设应考虑其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

通过绿道建设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八、评估绿道设计方案的效果和影响在实施前应对绿道设计方案进行评估,分析其可能产生的效果和影响。

通过模拟和预测等方法,评估绿道建设的可行性和效果,及时调整和完善设计方案。

九、制定绿道建设的实施计划根据设计方案,制定详细的实施计划。

计划应包括建设时间表、预算、人力物力需求等,确保绿道建设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与相关部门和单位协调合作,共同推进绿道建设。

十、保证绿道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在建设过程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确保绿道建设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友好性。

首先,应优先使用可再生材料和资源,减少对非可再生资源的依赖。

其次,应采取环保施工方法,降低建设过程中的环境污染。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的创新与实践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的创新与实践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的创新与实践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的规划、建设以及对环境的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要。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是一项追求城市生态、文化、健康、社交等多项利益的崭新理念。

它是对城市环境及市民生活的最高尚追求,实际上也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发动机之一。

城市绿道是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方面。

城市绿道即在城市内而不是城市外的公园、河流、水库、草地等场所建成的可以供市民进行休闲运动、文化活动、社交聚会的通道。

通过绿道建设,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人群缺少运动的问题,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加快城市绿化进程,促进城市发展。

在城市绿道建设规划中,创新是至关重要的。

城市绿道建设规划需要紧紧围绕市民的需求、城市的特点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进行创新开发,为市民创造和提供一个理想、健康、人性化、可持续的城市生活。

城市绿道的建设规划涉及到众多方面,下面我们就对城市绿道规划的创新与实践进行探讨。

1、运用科技手段,提升城市绿道建设规划在城市绿道建设规划中,运用科技手段是提高建设规划的难度和可实行性的重要方法。

通过对建筑、景观、生态、文化、社会等多方面进行精密计算和综合分析,运用智慧城市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基于 Web 的地理信息系统等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城市绿道的建设规划提升到新的高度。

科技手段的应用,可以让城市绿道的建设规划更加精细、更加实用。

2、注重绿道的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形象城市绿道建设规划的目的并不单纯是为了提供方便的交通通道,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和文化内涵。

例如,注重记忆、印象、情感的营造,将历史与现代相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绿道;注重运动、健康、教育、文化等方面的契合,营造一种全民审美和生活方式;注重绿色、环保、低碳、可持续的理念,使城市成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城市。

因此,在城市绿道建设规划中注重其文化内涵,是提高城市形象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方法。

3、多元化的绿道建设规划,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在城市绿道建设规划中,不同的市民有不同的需求。

广东省2023年中考数学模拟预测卷(3)

广东省2023年中考数学模拟预测卷(3)

2023中考原创新题预测卷(第三模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在下列各数中,绝对值等于17的是( )A. -7B. 0C. 7D. -1 72.下列各选项分别为香港中银大厦、台北101大楼、上海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重庆解放碑的简笔画,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3. 下列各数中,使不等式 x−3<1与 2x−5>−1均成立的是( )A. 2B. 3C. 4D. 54.如图,△ABC是一块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直尺的一边MN经过顶点B,若MN//AC,则∠ABN的度数为( )A. 115°B. 125°C. 135°D. 145°5.如图所示的长方体的底面为正方形,下列关于这个长方体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主视图为正方形B. 俯视图为长方形C. 左视图为长方形D. 侧面展开图为正方形6.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分式不相等的是( )7. 对于许多植物来说,叶子从中轴附近生长出来,为了在生长过程中一直能够最佳地利用空间,每片叶子和前一片叶子会形成一个最佳角度,这个角度与圆周360∘的比值约为0.618,因此它被称为“黄金角度”,则“黄金角度”的度数约为( )A. 222.48∘B. 232.48∘C. 242.68∘D. 252.68∘8. 如图,∘ACB和∘ACD均为∘O的内接三角形,且AB为直径,若∘D=70∘,则∘CAB的度数是( )A. 15°B. 20°C. 25°D. 30°9.中国邮政推出了2023年“癸卯贺春”贺年明信片,该套明信片采用平面插画的方式表现了新春佳节中国传统民俗活动,画风时尚灵动,造型活泼可爱.小明购买了一套(共4张)明信片,主题分别为“耍龙灯”“舞醒狮”“游锣鼓”“赏花灯”(如图),他打算送两张给同桌小亮.小明洗匀后将它们背面朝上放到桌面上(明信片背面完全一样),让小亮随机抽取两张,则小亮抽到的两张明信片恰好是“耍龙灯”和“舞醒狮”的概率是( )A. 25B.13C.12D.1610.如图,反比例函数 y=12x(x>0)的图象与直线y=k(x−3)+4(k<0)交于 A, B两点,其中点B的横坐标大于3,连接OA,OB,当△AOB的面积为9时,k的值为()A. −34 B. −43C. −23 D.−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1. 因式分解:49−a2= .12. 北京时间2022年11月21日零时,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比赛正式开始.作为中国建造的主体育场—卢赛尔球场,引发了全球瞩目.卢赛尔球场建筑面积达19.5万平方米,可容纳8万人同时观赛.其中数据19.5万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13.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3,2)向下平移4个单位长度得到点B ,点 B 关于原点对称的点为C ,则点C 的坐标为 .14. 一个多边形的每个外角都等于其相邻内角的18,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_________.15. 如图,在∘ABC 中, ∘ACB=60∘,AC=4,BC=7,点D 为AC 的中点,点E 为BC 上一点,连接DE ,作点C 关于直线DE 的对称点C′,连接DC′,EC′, BC′.若四边形 CDC′E 为平行四边形,则 BC′的长为__________.三、解答题(一):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 8分,共24分.16.解二元一次方程组:{2a −b =23a +b =817.“坡道定点停车和起步”是小型汽车(C1)驾照考试科目二(场地驾驶技能)的必考项目.如图为某驾校供学员训练该项目使用的斜坡的抽象截面图,学员在斜坡 AB 段完成“起步→定点停车→起步”的过程,再从斜坡BC 段下坡离场,其中斜坡 AB 的坡度i=tan A=1/8, ∘C=30°,BH∘AC 于点H ,BH=4米,求斜坡坡面(折线 ABC )的总长度.(结果精确到0.1米,√65≈8.06)18. 如图,在 Rt △ABC 中, ∠ABC=90∘.(1)作出斜边AC 的垂直平分线,垂足为O ,连接BO 并延长到点D ,使得OD=OB ,连接 AD ,CD (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标明字母);(2)在(1)的条件下,试猜想四边形 ABCD 的形状,并加以证明.19.广东绿道建设起步早、历时长、成效快,现已形成了遍布南粤大地的绿道网络,将居民点、自然和人文景观与生态保护地串联为一体.小张和小李相约到某体育休闲公园的环湖绿道上匀速骑行,已知环湖绿道全长6600米,小张的速度是小李的速度的1.2倍.(1)若两人同时出发,背向而行,经过12分钟后两人相遇,则小李每分钟骑行多少米?(2)若两人同时出发,同向而行,最终小张比小李早了4分钟回到起点,则小李每分钟骑行多少米?20.经有关方面协商一致,并经亚奥理事会执委会批准,杭州2022年第19届亚运会将于2023年9月23日至10月8日举行.为迎接亚运会的到来,某校组织了体育知识竞赛活动,现从男生和女生中各随机选出10名参赛学生的成绩进行分析,将学生竞赛成绩(满分100分)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优:90≤x≤100,良:80≤x<90,中:70≤x<80,差:0≤x<70).10名女生的竞赛成绩为:67,77,80,85,87,87,87,88,94,99.男生竞赛成绩的条形统计图如下所示,其中成绩等级为良的是:85,86,86,86,88.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方差如下表所示:男生竞赛成绩条形统计图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填空:a= ,b= .(2)补全条形统计图.(3)根据以上数据,你认为在此次知识竞赛中,男生还是女生的竞赛成绩更好?请说明理由.(一条理由即可)21.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为常数,且a≠0).(1)若b=2a,c=−3a,求方程的根;(2)若b=3a+c,求证: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22.如图(1)为一个圆形喷水池,水池的中心 O 处有一喷水装置,数学活动小组计划使用皮尺测量水池的直径,但因喷水装置阻挡,所以无法直接测量,需要如何进行呢?(水池边缘厚度忽略不计)图(1) 图(2) 图(3) 图(4) 【方案解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方案一:如图(2),先在水池边上取A ,B 两点,使得A ,O ,B 三点共线,再在水池外取一点 C ,测得 AC , BC 的长,在射线AC, BC 上分别取点D ,E ,使得CD=AC ,CE=BC ,最后测得 DE 的长,便可求出 AB 的长;方案二:如图(3),先在水池边上取A ,B 两点,使得A ,O ,B 三点共线,再在水池外取一点 C ,测得AC ,BC 的长,在射线AC , BC 上分别取点D ,E ,使得CD= 12AC , CE= 12BC ,最后测得DE 的长,便可求出AB 的长.(1)①理论上,方案一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②理论上,方案二是否可行?请说明理由.(2)同学们去实地考察后,发现喷水装置较大,阻挡视线,难以保障 A , O ,B 三点共线,经过讨论,同学们设计并实施了方案三:如图(4),在水池边上取三点 A ,B ,C ,使得AB=AC ,测得 AB , AC , BC 的长,通过计算,便可求得圆形水池的直径.若测得AB=AC=12米,BC=8米,请根据测量的数据,求出水池的直径.23. 抛物线y=x 2+(m −2)x+m −3与 x 轴交于点A ,B (点A 在点B 左侧),与y 轴交于点C ,点P 是抛物线上一点,其横坐标为a .(1)若点A ,B 均位于x 轴负半轴,求m 的取值范围.(2)若m=-1.①当点P 在x 轴上方时,直接写出a 的取值范围;②如图,当点P 位于第四象限时,过点P 分别作直线BC ,y 轴的垂线PE , PF ,垂足分别为E , F ,若PE+PF 取得最大值,求a 的值.③在②的条件下,连接PB ,PC ,此时∘PBC 的面积是否最大?请说明理由.。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人们对于提高城市生活品质的追求也越发强烈。

作为城市绿化和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绿道的建设和管理成为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为此,广东出台了《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旨在加强绿道管理,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进行探讨。

一、背景和意义1. 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城市是现代人主要生活的地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关乎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环境健康。

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在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保护环境、遵循生态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2. 绿道建设的重要性绿道是城市绿化和休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居民提供了休闲、运动和社交的场所,也有助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增加空气质量和水资源的保护。

绿道的建设和管理是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3.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意义《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的出台,旨在加强对绿道的管理,促进绿道的规范建设和科学管理,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水平,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内容和措施1. 绿道建设和规划《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绿道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标准。

规范了绿道的功能定位、布局设计、绿化要求等内容,要求各地制定绿道建设规划并进行动态调整,科学规划和布局绿道资源,提高绿道的连续性和可达性,满足居民的运动和休闲需求。

2. 绿道管理和维护《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绿道的管理责任和管理机构的职责。

要求各地建立健全绿道管理机构,明确管理职责和监督机制,加强绿道的巡查和维护工作,确保绿道的安全和整洁。

3. 绿道的宣传和推广《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要求各地加强对绿道的宣传和推广工作。

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宣传绿道的功能和意义,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习惯,鼓励居民积极参与绿道建设和管理,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绿道规划与设计

绿道规划与设计
第8页/共65页
绿道具有“三道合一”的特征
绿道是林荫道、慢行道和文化旅游线路的结合。 ——绿道两旁茂密树木形成的生态自然环境或 城市景观,是城乡居民的休闲康体廊道、城乡景观 通道和生物多样性廊道; ——绿道中步行道、自行车道等慢行道系统可 以成为居民上下班通行道; ——绿道串联各类文化和自然节点,是联系区 域重要旅游资源的文化旅游线路。
提供连续线性空间,增加城镇救灾 通道
绿道在城区内部通常与城市慢行系统结合设 置,贯穿整个城市,并且它联通公园、广场、街头 绿地等开敞空间,可以用作城镇救灾通道及避难场 所,是城市重要的生命线系统之一。
日本将10米以上的绿道纳入防灾公园体系, 作为避难通道。日本政府从1996年开始实施“第六 次城市公园建设计划”,其中新增了关于建设防灾 公园的内容:扩大防灾公园的对象,将线型绿道也 纳入到防灾公园体系。在《防灾公园计划和设计指 导方针》中提到需要建设道宽在10米以上的绿道, 作为避难通道功能。
1994年,《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规划— —协调与可持续发展》(95版)中开创性地提出了 由“生态敏感区、开敞区、城镇密集区和都会区” 四种用地开发模式构成的区域管治理念,对不同的 区域实施不同的开发策略和管理政策。
“生态敏感区”概念在国内的率先提出,标 志着人们首次从空间管制的角度将规划关注重点从 建设用地拓展至非建设用地。
4.经济拉动功能
带动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更多就业 机会
实施绿道建设战略,不仅能体现社会、生态 效益,而且还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绿道建成以 后能够显著地带动沿线地区服务业、旅游业等相关 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美国东海岸绿道为超过3800万居民带来巨大 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美国东海岸绿道全长约 4500公里,是全美首条集休闲娱乐、户外活动和文 化遗产旅游于一体的绿道,途经15个州、23个大城 市和122个城镇,连接了重要的州府、大学校园、 国家公园、历史文化遗迹,促进周边地区商业和旅 游业的发展。总造价约3亿美元,为沿途各州带来 约166亿美元的旅游收入,服务3800万居民。

国内绿道发展建设的技术总结与思考

国内绿道发展建设的技术总结与思考
发展历程
从早期的公园绿地连接到现在的 城乡统筹绿道网建设,绿道的概 念和实践不断得到拓展和深化。
绿道建设的意义与目的
01
02
03
生态意义
绿道建设有助于保护生态 系统,维护生物多样性, 改善环境质量。
社会意义
绿道为城乡居民提供了休 闲、娱乐、锻炼的空间, 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 生。
经济意义
绿道建设可带动相关产业 的发展,如旅游、餐饮、 体育等,为城市经济发展 注入新的活力。
技术方向
研发与应用生态友好型建筑材料,提高绿道建设的资源利用 效率和环境友好性;加强绿道建设的智能化技术应用,提高 绿道管理效率和使用体验;开展绿道建设技术交流与培训, 提升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报告的结构与主要内容
结构
本文将从绿道建设的背景与意义、技 术总结、思考与建议三个方面展开论 述。
主要内容
报告将重点分析国内绿道建设的成功 案例、技术应用、存在问题与发展趋 势,并提出针对性的思考与建议。
02
国内绿道建设技术发展总结
绿道规划与设计技术进步
数字化技术应用
在绿道规划与设计阶段,充分利 用GIS、遥感等数字化技术,进行
维护工作。
绿道监测与维护技术创新
智能化监测技术
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智能化监测技术,实时监测绿道的生态环境 、设施状况、人流动态等信息,为绿道的维护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修复技术
针对受损或退化的绿道生态环境,采用生态修复技术进行恢复和提 升,保障绿道的生态功能持续发挥。
绿色维护技术
在绿道维护过程中,采用绿色维护技术,如生物防治、可再生材料等 ,降低维护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道的可持续发展。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2]9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2]99号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正文:----------------------------------------------------------------------------------------------------------------------------------------------------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的批复(粤府函〔2012〕99号)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关于上报〈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送审稿)〉的请示》(粤建规〔2012〕40号)收悉,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广东省绿道网建设总体规划(2011-2015年)》(以下简称《规划》),请省住房城乡建设厅抓紧将《规划》文本、图集印发各地政府和省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二、推动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向东西北地区延伸,规划建设全省绿道网,对构筑生态安全新格局、促进我省区域协调发展、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省践行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和幸福广东的标志性工程。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严格按《规划》要求开展绿道建设工作,确保到2015年全省建成总长约8770公里的省立绿道,构建全省互联互通、配套成熟完善的绿道网。

三、按照“省统筹指导、各地政府建设为主”的原则,绿道网建设工作由各地级以上市政府具体负责实施。

各地要充分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绿道网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细化本地区绿道网建设规划并制订年度实施计划,高效有序地推进绿道建设工作。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要抓紧组织编制绿道网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指引,会同省有关部门对各地绿道建设工作加强督促指导。

省有关部门要按职责对各地绿道建设工作予以大力支持。

广东省人民政府二○一二年五月七日——结束——。

增城市绿道规划与创新性实践

增城市绿道规划与创新性实践
; 并 根 据 规 划 制 订 实 施 计 划 和 资 金 安 排 计 划 , 充 分 整 合 隹, 农 、 林 、 水 、 城 建 资 金 ,将 绿 道 建 设 与 农 田标 准 化 、林 网和 水 利 建 设 相 结 合 ,发 挥 各 种 资 金 渠 道 的综 合 效 应 ;同 时还 设
绿 道 的理 论 和 实 践 在 西 方经 历 了 1 O 年 的起 步 、发 展 5多 到成 熟 的过 程 ,如 何 结 合 我 国 的实 际 情 况 引 入 国 外 绿 道 的成
环 境 的 升 级 与 优 化 ;三 是 连 接 增 城 市 南 、 中 、北 主 体 功 能 区 ,引 导南 部 资 金 到 北 部 投 资 生 态 休 闲 和 度 假 旅 游 业 ,吸 引 周 边地 区市 民到 中 、北 部 休 闲度 假 ,带 动 北 部 农 民就 业 创 业 和增 收 致 富 。 规 划提 出 自2 1 年 起 , 力争 在 两 年 内建 设 总 长 5 0 里 0O 0公 的3 绿 道 ,构 建 以 自行 车 道 、增 江 画廊 和 自驾 游 车道 为主体 条 的总 体 框 架 ,包 括 2 0 0 公里 自驾 车 游 绿 道 、 2 0 里 自行 车休 5公
大环境的基础。发动广大农民主动参 与到新农村建设 中,自
觉做 好 门 前 保 洁 、 村道 保 浩 、池 塘 净 化 、污 水 处理 等 工 作 , 规 范 农 民 建 房 行 为 ,促 进 农村 面 貌 焕 然 一 新 ,优 化 当地 农 村
生产 、生 活 方式 ,全 面提 高城 乡文 明程 度 。
增城市绿道规划与创新牲实践
● 彭靖
绿道 是经 规划 、设 计 、 管 理 的 线 性 网 络用 地 系统 ,具 有 生 态 、 娱 乐 、 文 化 和 审 美 等 多 种 功 能 。 西 方 国 家 自2 世 纪 O 9 年 代 以来就 广 泛开 展 绿 道 的规 划 建 设 运 动 ,而 国 内 的绿 道 0

浅析广东省绿道的规划建设

浅析广东省绿道的规划建设

科技资讯 SC I EN C E &TE C HN O LO G Y I NF O R MA T IO N 学 术 论 坛绿道——城市的新名片。

“绿道”的概念最早可以最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一般指线形绿色开放空间,依托城市景观如:河滨、海边、溪谷、山脊等与人文景观相连接的道路。

其间设置供行人和骑车者进入的景观游憩驿站,给人们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缓行空间。

如今,随着城市建设进一步推进,绿道这种符合城市环保建设要求的园林建设,能够提升城市形象,丰富市民娱乐生活,推动经济发展。

1 广东省城市绿道的建设现状1.1充分依托自然生态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是城市最为宝贵、独特的资源,旅游开发潜力相当巨大;在珠江三角洲的一些旅游城市如深圳、珠海、增城等,绿道的建设基本依托城市良好的自然生态景观,如大海、山林、农田、溪流等,打造出一个完整的生态旅游系统。

珠海的绿道设计便是充分利用原生态资源,把优美的海岸线融入设计之中,使得芦苇丛生的荒草地,沿海的沙滩石头群景观和现代化道路,揉合一体,相映成趣。

1.2能够较好的连接分散的各个景点由于经济实力和旅游动力有限,现阶段旅游景点呈散点分布状态,城市中的各个景点间往往缺乏系统的联系。

绿道的建设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源,优化整合旅游空间,有效地把主要的自然与人文景观点联系起来,拓展旅游项目的深度。

如韶关市的绿道设计,串联了城市周边的名山圣水、“三江六岸”。

其中1号绿道就有效的联接韶关最有名的地质生态公园丹霞山与南华禅寺两大龙头资源,让游者在游览这两大景点之余,也能顺着绿道领略韶城风情。

1.3缺少人文特色随着绿道理念广泛推广,绿道的建设进一步展开,绿道对生态环境建设、休闲空间建设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似乎成为城市破解旅游资源开发瓶颈的契机。

但纵观广东全省绿道设计,不难发现,设计构思相似性过多,个性不足。

相似的道路铺设,相似的树种栽种,相似的花卉构思,相似的驿站凉亭。

这样相似的设计,能够称得上是漂亮,舒适,但未能突显一个城市的特质。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绿道的综合功能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根据《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绿道,是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滨水地带、山脊、林带、风景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可供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和运动休闲慢行系统。

第三条绿道建设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体现地方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绿道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保障其实施。

第五条绿道属公益性基础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立项、建设、土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宣传推广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绿道工作的正常开展。

属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应当纳入政府建设投资计划。

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绿道建设予以扶持。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绿道建设。

第六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本省绿道工作,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绿道管理部门,确定其工作机构和人员。

绿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绿道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道工作。

第七条绿道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第八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绿道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绿道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机制。

第二章绿道规划第九条绿道建设应当符合绿道规划要求。

编制绿道规划应当以城镇体系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为依据,综合考虑自然环境、人文因素、公众意愿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体现提高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总体要求,并与相关规划相衔接。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鼓励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引言绿道作为城市景观和交通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更好地推动绿道建设和管理,广东省制定了《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

本文将对该办法中鼓励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的相关内容进行阐述和解析。

1. 创新绿道设计的重要性绿道作为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一条供行人和骑行者通行的道路,更是城市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绿道设计往往局限于功能性和美观性,无法充分发挥绿道在城市中的多重功能。

因此,鼓励创新绿道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绿道设计能够打破传统设计模式的限制,将绿道融入城市生态系统中,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连通性和完整性。

同时,创新设计还能够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老年人、儿童、残障人士等,提供更加舒适和便捷的使用体验。

2. 鼓励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的主要措施2.1 开展示范项目广东省将根据城市的发展需求和特点,确定一批创新绿道示范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推广创新理念和设计模式。

同时,相关部门将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引导开发商、设计单位和相关专业团队共同参与绿道设计和建设。

2.2 引入专业团队和技术支持为了保障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的质量,广东省将引入专业团队和技术支持。

这些团队将包括景观设计师、专业工程师、生态专家等,通过协作合作,确保绿道项目的可行性和品质。

2.3 建立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平台广东省将建立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平台,用于汇集行业资源、推广创新技术和经验交流。

该平台将开设绿道设计竞赛、举办专题研讨会,为设计单位和专业团队提供交流和展示的机会。

2.4 加强对创新绿道设计的宣传和推广广东省将加大对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的宣传和推广力度。

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官方网站等渠道,向公众传递创新理念和设计成果,引导公众关注和参与绿道建设。

3. 创新绿道设计和建设的应用实例3.1 生态绿道生态绿道是将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绿地系统相连接,通过保留和恢复原有生态资源,提供更多的自然景观和生态服务功能。

2024年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二篇)

2024年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二篇)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二)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二)一、总则绿道是指在城市和乡村中,以绿地、河道、湖泊、河岸、道路、遗址等为基础,通过绿化、整治、修建等工作,形成的供人们休闲、娱乐和健身的通道。

为了保护和规范广东省范围内的绿道管理工作,制定本暂行办法。

二、绿道的管理范围与分类1. 绿道的管理范围:本暂行办法适用于广东省范围内的绿道管理工作,包括城市绿道和乡村绿道。

2. 绿道的分类:根据绿道的功能和地理位置,绿道可分为主干绿道、支线绿道和环线绿道。

主干绿道是连接城市主要景点和休闲区域的重要通道;支线绿道是主干绿道的分支,连接居民区和景点之间的次要通道;环线绿道是连接城市周边景点和城区的环状通道。

三、绿道的建设与维护1. 绿道的建设:(1)绿道建设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景观效果,并按照规划要求进行设计和施工。

(2)绿道建设应注重与周边环境的协调,不得占用公共道路和居民用地。

(3)绿道建设需要取得相关的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行政许可,并按照规定进行审批手续。

2. 绿道的维护:(1)绿道维护应定期进行,包括绿化、清洁、修整等工作。

(2)绿道维护应采取科学、环保的手段,不得使用有害化学物质。

(3)绿道维护应建立健全的机制,明确责任人和维护义务,加强监督管理。

四、绿道的利用与安全1. 绿道的利用:(1)绿道的开放时间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规定。

(2)绿道的利用应遵守相关规定,不得损坏绿化、乱堆乱放、乱涂乱画等。

(3)绿道可供人们进行健身锻炼、休闲娱乐等活动,但不得影响他人的正常使用。

2. 绿道的安全:(1)绿道的安全应当受到重视,加强警示标识设置,保证绿道使用者的安全。

(2)绿道管理部门应定期巡查和检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3)绿道使用者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安全,不得酒后闯行和滥用危险设施。

五、绿道的保护1. 绿道的保护:(1)禁止对绿道进行擅自拆建、损坏等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禁止在绿道范围内进行非法采矿、捕捞、砍伐等行为,一经发现将依法进行处罚。

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

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

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健康生活的提出要求,绿道建设成为了近年来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热门话题。

而作为较早开始推行绿道建设的省份,广东省也陆续制定了一些技术规程。

本文将介绍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的相关内容。

一、绿道规划绿道建设的第一步是规划。

广东省的绿道规划必须根据区域自然地理特色和城市经济发展需要,充分利用原有的绿地、景点、文化遗产资源,体现生态、文化、旅游、运动等多样功能。

在规划时,还需要明确绿道贯穿区域居民的需求,将绿道与城市轨道交通、公交交通相结合,提高城市开放性和现代化水平。

二、绿道设计绿道的设计需要结合区域地形和特点,考虑交通、排水和防洪等工程问题。

同时,要注重景观、材料和环保原则。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将绿道设计分段,尤其是在自然地形发生变化的地方,如江河岸线、山丘、湿地等。

过程中还需要确定绿道制作标准,包括路面宽度、路面材料、绿化宽度、绿化种类、附属设施、照明系统等,确保绿道与周边环境协调。

三、绿道施工绿道的施工是关键环节。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土地质量、地形地貌、水流方向、植被环境和历史文化遗产等进行详细勘察和调查。

同时,需要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包括构造、绿化、道路和桥梁等建设方案。

施工时还要注重环境保护,如垃圾回收、建筑垃圾利用、突出文化的绿化和种植等。

四、绿道运营与管理绿道建设完成之后是运营和管理阶段。

运营中要注意绿道对环境的保护,给游客创造一个舒适、安全、整洁的旅游环境。

管理中需定期开展安全检查、清洁、草坪修剪、花木养护、功能维护等工作,保证绿道的美观和功能的正常。

综上所述,广东绿道建设技术规程是由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几个环节依次进行的。

相应地,广东绿道的建设,需要有完整、科学、合理和管理制度的支持与保证。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粤府令第191号) 《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已经2013年8月8日广东省人民政府第十二届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10月1日起施行。

省长2013年8月29日广东省绿道建设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绿道规划、建设和管理,发挥绿道的综合功能和效益,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居环境,根据《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广东省城市绿化条例》等有关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省行政区域内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绿道,是指以绿化为特征,沿着滨水地带、山脊、林带、风景道等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可供行人或者非机动车进入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和运动休闲慢行系统。

第三条绿道建设应当坚持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的原则,体现地方自然风貌和历史人文特色。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绿道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保障其实施。

第五条绿道属公益性基础设施,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立项、建设、土地等方面予以支持。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将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宣传推广等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绿道工作的正常开展。

属于基本建设投资的,应当纳入政府建设投资计划。

省财政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绿道建设予以扶持。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参与绿道建设。

第六条省住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负责统筹协调、指导和监督本省绿道工作,组织实施本规定。

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明确绿道管理部门,确定其工作机构和人员。

绿道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开展本行政区域绿道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绿道工作。

第七条绿道管理部门和相关部门应当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强绿道规划、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工作。

第八条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参与绿道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多元化绿道建设、管理和开发利用机制。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

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绿道管理暂行办法一、总则为了进一步加强对广东绿道的管理,保护生态环境,提供良好的休闲健身场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暂行办法。

二、定义1. 绿道:指指定范围内为行人、非机动车提供便利通行、休闲健身的绿色廊道。

2. 绿道管理机构:指按照规定负责绿道整体管理、维护的单位。

3. 绿道使用者:指使用绿道进行休闲娱乐、健身锻炼等活动的个人或团体。

三、绿道的规划与建设1. 绿道的规划范围应考虑市民出行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和城市景观等因素。

2. 绿道的建设应符合城市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化景观设计。

3. 绿道建设过程中应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四、绿道的管理与维护1. 绿道管理机构应制定详细的管理规定,明确绿道使用者的行为准则。

2. 绿道管理机构应定期对绿道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绿道上的问题。

3. 对于绿道上的设施设备,绿道管理机构应进行定期维护和修缮。

五、绿道的使用1. 绿道对市民开放,但需遵守相关规定,尊重绿道的环境及其他使用者的权益。

2. 绿道使用者不得在绿道上乱丢垃圾,损坏设施设备,污染环境等。

3. 绿道使用者不得在绿道上进行商业活动,如无经营许可证,禁止在绿道上进行售卖和宣传等。

六、绿道的安全保障1. 绿道管理机构应设置相关警示标志,提醒绿道使用者注意安全。

2. 绿道管理机构应与相关部门合作,加强绿道安全巡逻和监管。

3. 绿道使用者在使用绿道时应注意交通安全,遵守交通规则。

七、违法行为与处理1. 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绿道使用者,绿道管理机构有权采取警告、罚款等处罚措施。

2. 对于严重破坏绿道环境、损坏设施设备等违法行为,绿道管理机构有权报警并追究法律责任。

八、附则本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如有需要,绿道管理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和完善。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严格按照绿道内涵和功能推进绿道建设的工作意见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严格按照绿道内涵和功能推进绿道建设的工作意见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严格按照绿道内涵和功能推进绿道建设的工作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0.06.21•【字号】粤建规函[2010]263号•【施行日期】2010.06.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村镇建设正文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严格按照绿道内涵和功能推进绿道建设的工作意见(粤建规函〔2010〕263号)珠三角各地级以上市人民政府:针对我省绿道建设过程中,部分地区因理解上存在偏差,出现的简单地将绿道理解为自行车道、绿道不当借用或并用机动车道等错误做法,汪洋书记作出了“要严格按照绿道的内涵和功能界定绿道,防止‘滥竽充数’,要及时纠正一些错误做法,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的重要批示。

为切实贯彻落实汪洋书记的重要批示精神,加强对绿道建设的引导和规范,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要进一步提高对绿道内涵和功能的认识1.涵义。

绿道,是沿自然和人工廊道建立的线形绿色开敞空间。

按英文字面的理解,绿道分为GREEN和WAY两部分,GREEN表示自然存在--诸如山河湖海田林、野生动植物等,WAY表示通道。

规划建设部门一般认为,绿道由“绿廊”+“慢行道”构成。

“绿廊”主要体现绿道的生态功能,包括维育生态基底、为植物生长和动物繁衍提供空间的绿道控制区和发挥安全防护作用、美化景观的绿化隔离带。

“慢行道”主要体现绿道的休闲游憩功能,是非机动化的慢行系统,可以是人行道、水道,也可以是自行车道。

为满足绿道的服务功能,沿着绿道一般还配置为方便人们使用绿道而配套的基本服务设施。

2.功能。

绿道建设是一项民生工程、环境工程、生态工程和经济工程,兼具生态保育、游憩健身、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科研教育、发展休闲经济等多种功能。

各地应遵循生态化、本土化、多样化、人性化的原则,通过构建连结广大城镇和乡村的绿色网络,为居民提供绿色开敞的休闲游憩空间,充分发挥绿道对于改善城乡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促消费扩内需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3年 第37卷 第2期 VOL.37 NO.2 FEB. 201338【作者简介】马向明(1964-),男,硕士,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程红宁(1978-),女,硕士,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

【收稿日期】2012-12-21【文章编号】1002-1329 (2013)02-0038-07【中图分类号】TU984;TU985【文献标识码】A 【摘要】珠江三角洲绿道网是绿道被介绍到中国20多年后国内建成的第一个区域性绿道网。

文章从绿道在广东兴起的背景分析入手,总结了珠三角绿道网规划设计的难点和设计构思,并归纳了广东绿道在“多目标,多功能和多样性”原则下的六个方面的创新。

【关键词】绿道;规划设计;创新ABSTRACT: The greenway in Pearl River Delta has been the fi rst built regional greenway in China since its concept was introduced to China 20 years ago. Starting with the analysis on the background of the emergence of greenway in Guangdong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 fi culties and conception of greenway network planning and design in Pearl River Delta, and concludes the six innovations of greenway construction guided by the principle of “multi-target, multi-function, and diversity” in Guangdong Province.KEYWORDS: greenway; planning and design; innovation1 前言中国对绿道的接触,最早始于1985年《世界建筑》对日本西川绿道项目的介绍。

1992年《国外城市规划》第一次向国内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美国绿道,当时是作为工程实践来介绍,并未深入解释绿道的本质。

真正对国外绿道进行系统研究的,还是2000年前后由园林学界俞孔坚教授和刘滨谊教授等所展开的[1]。

因此可以说绿道最早是通过规划师的眼进入中国,但其后的学术研究活动则主要发生在园林学界。

当时北京和上海是绿道研究的活跃地。

在绿道概念进入中国的20年后,浙江于2004年编制完成了中国第一个省域绿道网规划。

广东于2009年4月在省委政策研究室和住房与建设厅联合编写的调研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在珠江三角洲建设区域绿道网的构想。

2010年2月,广东省政府批准了《珠三角区域绿道网规划纲要》规划,到2011年初,珠三角2372km长的区域绿道全线贯通,实现了“一年基本建成”的任务目标[2]。

2012年,在珠三角的绿道建设走向成熟完善的同时,广东绿道的建设向全省推广。

绿道在广东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本文对广东绿道体系设计过程中的构思进行归纳,并对其中的创新进行总结,有利于推动广东绿道网规划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同时,作为先行先试的典型,也为我国绿道网建设提供借鉴意义。

2 背景:绿道在广东兴起从2009年初提出初步的设想,绿道能够在3年的时间里成为广东城市建设的热点,有其独特的背景和原因。

广东城市化发展的模式有自身的显著特点,可以说是对这种发展模式存在问题的长期探索,孕育了广东绿道萌发的基因;而建设幸福广东的提出,则为隐性走向显性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

2.1 基因:城市化问题的探索2.1.1 问题与模式众所皆知,改革开放成就珠三角的发展。

改革开放激发出了珠三角城市的能动性,地方政府以空前的热情投入到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中,然而,资金和技术的限制成为地方发展的瓶颈。

“三来一补”等外向型企业的进入,解决了地方发展面临的“资金、技术和市场”问题,本地只需提供生产所需的基础设施、土地和劳动力。

“两头在外”的发展模式,带来了“三赢”的发展机会:外来投资的到来,村民可以获得就业机会;村集体可获得土地出租的收入;而地方政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马向明 程红宁BUILDING OF GREENWAY SYSTEM IN GUANGDONG PROVINCE: CONCEPTION AND INNOVATIONMA Xiangming; CHENG Hongning39基础。

要扭转生态环境恶化问题,需要探索生态保护的更好方式。

在2009年2月省建设厅召开的“区域绿地”工作研讨会上,一个全新的想法出现了:如果“关注就是力量,围观改变中国”是时代特征的写照的话,那为什么不在生态廊道中修建慢行径,把市民引入到绿廊?因为只有有人关注,有人为受破坏的动植物呐喊,法律才会出场伸张正义。

要让绿廊在市民的使用中得到关注,在关注中得到保护!当时,规划师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由此打开的,是一扇魅力无限的大门。

2.2 触媒:城市宜居建设为了应对产业和人口聚集给城市带来的环境等问题,城市历来把公园绿地等开放空间的建设作为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

在1990年颁布的国家《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中,明确设立了“公共绿地”类别,以“公共”两字来界定政府在城市绿地建设中的作用。

2002年颁布的国家《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把“公共绿地”更改为“公园绿地”[4],把原来对绿地的“公共属性”的强调转变为对其使用属性“公园”的强调。

这样,企业和社会也可以成为公园建设的力量。

这是一个进步,因为政府的财力是有限的。

然而,这个进步是有限的,因为它依然在城市用地的圈子里打转。

把农用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来建设开敞空间,这一方面受到国家调控严厉的用地指标的限制,更为重要的是需要付出经济成本和社会成本。

因此,仅仅通过征地拆迁方式来建设开敞空间面临重重困难。

广东产业的升级转型,需要人才的吸引为支持,在这种背景下,提升城市的宜居水平便成为了紧迫议题。

城市在公园绿地拓展上遇到的困境在这个时刻显得更突出。

此时,绿道在改善城市生活空间品质方面的巨大作用,使其成为珠三角城市转型发展的有力抓手。

2.3 机遇: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幸福广东广东是外向型为主导的经济体,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广东提出了转换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

2009年,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了建设幸福广东,要让更多的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绿道在推进城乡互动,提供市民生活品质和促进内需方面上的作用,使得珠三角绿道网的建设成为了建设幸福广东的民生工程。

3 广东绿道网的设计基于珠三角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和现实需求,广东的绿道确立以“多目标,多功能,多样性”为原则。

在区域层面,要维护生态,防止府则可得到税收上的好处。

于是,村集体提供土地,地方政府提供基础设施,村民提供商业服务的增长联盟就这样形成了。

增长联盟的形成,加快了珠三角基础设施建设和土地开发的速度,为外资(FDI)的进入提供了承载空间。

但土地的快速开发,引起了人们对珠三角耕地流失的担忧。

随着工业化在城镇和乡村的推进,大量的耕地通过土地开发被转换成了非农业用地。

遥感数据显示,1990年开始珠三角的土地利用在发生巨大变化,建设用地快速增加,耕地和林地快速减少。

其中耕地由1990年的14221.41km 2减少到2006年的9607.67km 2,减少了32.44%,年均减少2.03%[3]。

2.1.2 从“四种用地模式”到立法,不断地追求珠三角的城市建设用地失控的状态引起了省建设主管部门的关注。

为了阻止城市的蔓延和工业在农村地区的无序扩散,1994年,广东省建设厅主持编制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群协调发展规划》开创性地提出了“都会区、市镇密集区、开敞区和生态敏感区”的4种用地发展管理模式,期望通过在区域层面对发展的管理理念进行变革,施行不同的分区发展策略,对土地的开发强度进行有区别地控制。

通过在珠三角实施“生态敏感区”的划定和管制来维持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

然而,“生态敏感区”的概念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难题。

这时英国的绿环政策和经验引起了广东省建设厅的关注。

2001年,建设厅编制和发布了《广东省区域绿地规划指引》(以下简称《指引》),把城市绿地的范畴由城市市区向城市外的区域延伸。

《指引》要求各市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中要对区域绿地进行划定,与市区各种类别的绿地一起,共同组成城市的绿色体系。

2003年,广东省政府再次组织编制珠三角城镇群规划。

规划在对现状的评估中发现,城市蔓延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评估报告把问题的根源指向缺乏硬性法规对地方的约束。

因此,《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2004-2020)》提出要通过省人大的立法来监督管理珠三角的区域绿地和重要生态廊道。

2006年,《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获得了省人大的通过。

《条例》确立省政府对区域绿地等一级管制区的管理监督权。

2.1.3 从区域绿地到绿道,思路的飞跃与转换《条例》的颁布让广东规划工作者对区域生态空间的管制看到了希望。

但随后的实践表明,单纯的“控制”的思路,哪怕这种管制是有法律的地位,也难以落实。

这些连续不断的尝试和探索,失败与教训,为绿道思想的萌发打下了广东绿道体系的构建:构思与创新马向明 程红宁城市规划 CITY PLANNING REVIEW2013年 第37卷 第2期 VOL.37 NO.2 FEB. 201340城市的蔓延;在城市层面,要改善城市的宜居水平,为市民提供休闲空间,并为骑车,步行者提供更好的环境,以促进绿色出行。

同时,要为自然环境好的地区提供经济发展的机会,为城乡居民的休闲消费提供优质的场所。

3.1 设计出发点3.1.1 三大需求需求是设计的出发点,绿道网的规划设计首先从实际需求着手。

项目组对珠三角城市当前面临的问题和政府的政策目标进行了分析归纳,总结出绿道网要满足的三大需求:(1) 与城市的转型需求相结合——重宜居城市转型需要宜居环境的支持。

绿道网的建设,需要将各种生态和人文的资源点与社区、商业区等城市功能空间联系,把绿色空间向城市延伸,城市与生态空间交融互助,在发展利用中保护生态空间,营造宜人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2) 与建设幸福广东的需求相结合——利民生转型升级是手段,幸福广东是目标。

绿道建设应以人为本,设计舒适宜人的环境,尽量满足居民交往和日常休闲游憩的需要实现人性化设计,创造亲和自然和开放灵活的绿道空间,为城市提供回归自然的休闲娱乐方式,也为工薪阶层提供郊野休闲新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