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标准视域下技工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O9001标准视域下技工院校内部质量
保证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技工院校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
为依托,与职业教育理论、质量管理理论相结合,通过PDCA循环,构建常态化
内部质量诊断改进机制,引入“互联网+技工教育”动态管理理念,改进学校各
项工作,规范开展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实践,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字:质量管理人才培养 PDCA循环
技工院校承担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基于我院ISO9001质
量管理体系,以完善内部质量管理体系为抓手,改善办学条件、规范
学校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健全运行机制,持续提升我院办学质量,
为企业输送高素质操作技能实用型人才。
一、为谁培养人——技工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依据
学校内部质量保证的体系的建设要坚持为党育人这一根本出发点,也要从学校实际出发,为学校量身设计的目标和标准。
当然,这也给
我们技工院校内部质量体系的实践提出了新要求:(1)学校必须提
炼自己的办学理念,对办学方向进行定位,建构学校的发展目标、工
作标准。
(2)学校提炼的理念,设定的目标,制订或认可的标准要
科学、合理、可行。
(3)学校的办学理念、定位和目标都内含于学
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必须花大气力制定好学校发展规划,彻底纠正办
学无理念、无定位、无目标的随遇而安现象。
学校的五年或者三年计
划如何设计出前瞻性,这也是许多学校比较纠结的问题。
一般来说,
衡量学校发展规划科学与否、合理与否,其衡量标准有四条:一是是
否符合党的教育方针;二是是否符合学院当前实际相统一;三是是否符合企业人才质量要求。
二、怎样培养人——技工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重点
技工院校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目的是围绕人才培养质量的持续提升,而人才培养是诸多要素整体运作的系统过程,其质量提升也是系列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大体来说,影响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因素包含以下七个。
(1)专业设置与条件。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其所设专业必须与所服务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吻合,与学校教育教学实际相符合,专业教学所学的各种硬、软件必须完完备。
(2)教师队伍与建设。
教师肩负着谁来培养人的问题。
没有过硬的教师队伍就没有人才培养质量的提续不断的教师队伍建设行动,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也是难以持久的。
(3)课程体系与改革。
课程体系是人才培养的载体,没有完善的课程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只能是“水中月”。
完善课程体系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4)课堂教学与实践。
课堂教学、专业实践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重视和改进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专业实习实训。
(5)学校管理与制度。
管理和制度是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保障性因素。
科学的“管、”合理的“放”、真心的“服”是人才培养质量的保证。
(6)校企合作与创新。
校企深入合作、产教高度融合是技工院校
典型标志。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须坚持类型教育定位,致力于校企
合作机制的建设,必须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和创新。
(7)质量监控与成效。
监控是行动规范的保证,也是确保质量持
续提高的重要方式;有督才有改进,才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不致
力于成效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就会落于虚无。
上述七大要素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高低的关键,技工院校内部质
量管理体系建设必须聚焦这些关键要素,深入做好工作,能从根本上
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三、如何培养人——技工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着力点
技工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包含了学校的方方面面,既有理念的
提升,又有行动的落实;既有目标体系的引领,又有配套标准的打造;既有内部质量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又有制度的应用;既有管理体系
的打造,又有机制的建构;既有智慧化质量管理系统的搭建,又有平
台的更新;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学;既有学校的发展,又有师
生的成长,既有现实的提高,又有未来的发展期待。
在这些众多工作
环节中,焦点就是针对人才培养七大要素进行“查找不足与完善提高
的工作过程”。
(1)查找不足
内部质量管理系统的建设首要着力点就是查找不足,与习以为常
的工作方式不同,不强调成绩的归纳、亮点的总结,只关注现状与目
标的差距。
这里的现状,主要指人才培养的七项工作现状,虽然其他
方面的工作,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也是不可缺失的,但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重点是聚焦七大要素工作查找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
(2)完善提高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第二个着力点就是持续改进提高。
“完善”是要达到相应的目标和标准,在分析现状与目标、标准之间差距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提高”是要求在原有工作基础上再上一个新台阶,达标是起点,关键在于提升。
要做到这一点,要求我们在实施的过程中,要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建立动态思维。
人才培养七项工作的要求是变化发展的,学校原先的目标、标准是依据当时的要求和条件设计的,随着发展,要求在提高,条件在改善,我们在着力于“不足”事项的“完善提高”时,必须与时俱进,不能死守有的目标和标准不变,该调整的调整,需加码的加码,有的甚至要部分或整体推倒重来,重新设计。
(3)工作过程
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关注于整个工作过程,因为过程决定结果。
关注结果,主要是看相关工作有没有达标,最后的效应如何。
关注工作过程,涉及目标、标准的建立,具体的诊断和预警,以及对不足的改进和提升。
在目标、标准建立时,要考虑是否方便诊断和预警,是否便于改进和提升;在诊断和预警时,要考虑到具体工作的目标、标准达成度,要谋划如何改进、如何提升;在改进和提升时,既要瞄准诊断出的不足进行改进、着力提升,又要思考这些不足有没有在预警中得到提示,若没有须考虑如何加以完善,同时需要考虑处理好改进举措、改进效果与原有目标、标准之间的关系。
四、人才培养全过程——技工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与研究
(一)健全组织、完善组织体系
根据质量管理体系要求,我院建立质量保证委员会、五大(学校、教师、学生、专业、课程)质量保证工作推进组,按照人人都是质量
主体的思路,由责任部门组织,落实各项目标任务至岗位、个人,按
照“PDCA”质量改进,通过实施各层面诊改工作,确立全新的质量观念、建立全面的质量标准、实施全程的质量监控、进行全员的质量管理,提升学校内部的自我改进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实现对教学工作
全方位、全过程、全环节的质量保证。
(二)立足现状,明确起点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与《技工教育“十
四五”规划》等文件精神,助力湖南“三高四新”战略高技能人才培养,进一步对学校的办学现状进行调研,主要对办学理念、教学工作
状态、师资队伍建设状态、资源建设情况、制度建设与运行状态、需
求方反馈等方面进行全面摸底、核查。
(三)完善规划、打造目标体系
学校围绕人才培养质量核心目标,对学校现状进行SWOT分析,对
标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形成学校层面规划目标体系。
各职能部
门依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目标任务,制定部门年度发展规划。
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在自我发展内生动力的激发下,主动结合各
类规划目标及自我发展需求确定各自发展规划和具体目标。
通过目标
体系的形成和目标任务的分解,最终实现:事事有目标,人人有目标。
(四)完善标准、打造标准体系
根据SMART原则,依据学校目标及各项规划,各职能部门分解制
定明确、具体的目标,在年度计划的前提下,按月分解、在规定时间
内完成,学校进一步完善各部门及各岗位职责,制定相应的工作标准
及工作制度,统一考核、反馈、督促诊改。
参照人社部门制定的有关技工院校工作各项标准汇编《职业教育
文件选编》,学习各级政策文件,梳理出包括《技工院校设置标准》、《技工院校教师专业标准》、《技工院校专业教学标准》、《技工院
校专业顶岗实习标准》、《技工院校专业仪器设置装备规范》等,明
确学校各项工作最低标准。
按照国家标准,完善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
质量标准,依据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学校原有ISO9001质量
管理体系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完善,进一步厘清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建立各类工作标准,完善部门、各系目标考核标准,围绕人才培养这
一核心任务,建立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五个层面的主要工
作标准,
(五)目标引导,持续构建
根据教育信息化要求,建立一个共享的、标准化的先进高效实用
的校本数据管理系统,构建“互联网+技工教育”生态,对学校工作
进行时时动态化管理。
学校、专业、课程、教师、学生各层面质量保证主体根据年度工
作计划,按照相应质量标准和执行制度组织推进工作,在推进过程中
从进度、质量、水平三个维度进行数据监测,依据戴明环(PDCA)
循环,实时自我诊断,不断学习创新,持续改进提升。
学校在各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主体自我诊断的基础上,结合年度工作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年终考核,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学习创新,持续提升。
各部门根据学校“十四五”规划,形成各子规划,并依此制定年度工作任务,将规划任务逐级分解,做到“事事有着落,件件能落实”。
强化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主体责任,按照学校规划目标—制定标准—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自我诊断—学校考核—改进提升的诊改流程,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螺旋式上升按照学校十四五规划及各项子规划,各主体部门依此制定年度工作要点,将规划任务逐级分解。
依托校本数据平台,实时采集学校建设过程数据,重点监控在校生数、教师数、生师比、经费收入与投入、就业质量、学校校满意度、社会满意度、技术服务、各部门工作目标完成度、培养目标符合度、学生核心技能达成度,各部门每月开展一次目标完成情况自我核查,及时预警,学校对照目标对部门进行“双文明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与津贴分配挂钩,各责任部门针对考核情况学习、讨论,制订改进方案,明确整改措施、整改目标和整改期限等,落实改进任务,全员发力保证学校总体目标的实现。
总而言之,技工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的持续完善,坚持学校从实际出发,围绕学校愿景,培植内生发展力量、建构内生发展机制的自我革命,主张将学校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校,学校发展愿景如何确立,标准如何制订,教学资源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何开展,课堂教学如何进行,一切都让学校、让一线教师自主设计、自我修正。
“刀刃向内”、内在发展、自我革命是技工院校提高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完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重点建设好相应的质量监控组织和数据平台管理中心。
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建构以质量、标准、反
思、数据和自我意识为重点,将五种意识融入学校教学日常工作中,内化于每一个师生员工的心、外化于每一个师生员工的行。
只有建构完善的质量改进机制,培育优秀的质量文化,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常态化改进才能真正成为教学质量提升的加速器、内在发展的动力源、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参考文献:
[1]农道锋.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育人项目质量管理研究.广西大学.2018.05
[2]许瑛乔.基于“好老师”标准的高校教师能力提高路径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09
[3]左翠英,付悦.产教融合背景下技工院校专业建设的实践探索..现代职业教育,2019.10
[4]张佳慧,王震.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建设的思考.科教文汇(中旬刊),2018.11
2021年湖南省技工教育重点课题——《技工院校内部质量管理及工作标准研究》,课题编号:JYKT202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