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商品认识及检查流程

合集下载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妥善处理不合格品是非常重要的。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是企业在处理不合格品时的具体操作流程,它能够帮助企业规范处理不合格品的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1. 不合格品的识别。

首先,不合格品的识别非常重要。

在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仔细检查产品的各个环节,一旦发现不合格品,需要及时进行标记和记录。

同时,也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确定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和原因。

2. 不合格品的隔离。

不合格品一旦被发现,需要立即进行隔离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混入合格产品中,影响整体产品质量。

隔离不合格品的地方需要有明显的标识,确保不合格品不会被误用或误装。

3. 不合格品原因分析。

隔离不合格品后,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

通过对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找出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从而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4. 不合格品处理方案制定。

针对不同的不合格品问题,需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可以包括修复、报废、返工等具体措施,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

5. 不合格品处理执行。

制定好不合格品处理方案后,需要立即执行。

对于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修复处理;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报废处理;对于需要返工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返工处理。

6. 不合格品处理结果验证。

不合格品处理完毕后,需要进行结果验证。

验证的目的是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处理,不会再次出现同类问题。

同时也可以通过验证结果,对处理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

7.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

在整个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中,需要做好记录工作。

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识别、隔离、原因分析、处理方案制定、处理执行、结果验证等每个环节的具体情况,以备日后查阅和总结经验。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图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帮助企业规范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不良品率,保障消费者权益,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成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成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成品检验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一、背景介绍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公司都会进行成品的检验。

然而,有时候检验结果会出现不合格品,那么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介绍成品检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

二、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成品检验过程中,无法满足产品规格要求或达不到预期标准的产品。

它可能存在各种问题,如尺寸偏差、外观缺陷、功能失效等。

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发现不合格品当产品经过成品检验后,若检验结果显示有不合格品存在,相关人员需要及时发现并记录存在问题的产品。

2. 不合格品分类与评估将不合格品按照类别进行分类,例如尺寸问题、外观问题、功能失效问题等。

同时,对不合格品的影响进行初步评估,包括其可能导致的质量风险、安全隐患、成本损失等。

3. 停产与追溯若发现不合格品数目较多或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公司应立即停止相关生产线的生产,并进行产品召回或追溯,以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或给客户带来风险。

4. 不合格品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详细分析,找出问题根源。

可以采用质量控制工具如鱼骨图、5W1H(What、Why、Where、When、Who、How)分析等,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

5. 制定纠正和预防措施在分析不合格品原因的基础上,制定纠正措施,消除不合格品问题。

同时,也要制定预防措施,避免相同或类似问题的再次发生。

6. 处理不合格品根据不合格品处理程序,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

处理方式可以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具体选择哪种方式处理,应根据不合格品性质、数量和成本因素来决定。

7. 录入及跟踪管理将处理过程、处理结果及相关资料录入质量管理系统,并进行跟踪管理,以便日后进行数据分析、质量改进等工作。

8. 持续改进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应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公司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和改进该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四、不合格品处理的好处1. 保证产品质量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执行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产品质量问题,提高产品合格率和质量标准的符合度。

不合格品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程序文件

不合格品程序文件
引言:
不合格品是指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

对于制造企业来说,不合格品的产生可能意味着生产延迟、客诉增加、产品质量下降以及额外的成本等问题。

为了有效处理和控制不合格品,制定和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不合格品程序文件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从不合格品定义、分类、处理流程以及文件要求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不合格品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与规定要求不符的产品。

不合格品具有以下特征:包括生产过程中发现的产品缺陷,以及出厂的产品经过用户检查后被认定为不合格的产品。

二、不合格品分类
不合格品可以按照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外观缺陷:外观缺陷是指产品的外观出现瑕疵或损坏的情况,例如划痕、变形、颜色不匹配等。

2. 功能性缺陷:功能性缺陷是指产品在使用过程中无法正常发
挥预期功能的问题,例如电子设备频繁死机、机械设备无法正常运
转等。

3. 尺寸偏差:尺寸偏差是指产品的实际尺寸与设计尺寸之间存
在差异,例如长短不一、宽窄不一等。

4. 包装问题:包装问题是指产品的包装存在缺陷或损坏的情况,例如包装盒破损、标签缺失等。

三、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发现不合格品、停工排查、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重新生产检验、评估风险、记录和
汇总等。

1. 发现不合格品:生产过程中,工作人员应时刻关注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工并进行记录。

质检部门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质检部门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质检部门不合格品处理程序质检部门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职责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然而,在质检过程中,有时会发现不合格品,这就需要质检部门采取相应的处理程序。

本文将详细介绍质检部门不合格品处理程序的流程和要点。

一、不合格品定义与分类在开始讨论具体的处理程序之前,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是指未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根据不同的企业和行业,不合格品可分为严重不合格品和一般不合格品两类。

严重不合格品是指对人身安全、环境安全或法律合规性造成严重威胁的产品或服务,例如有毒物质超标、机械零部件失效等。

一般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质量标准、规格或客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但不会对人身安全、环境安全或法律合规性造成严重威胁。

二、不合格品处理程序1.发现不合格品质检部门在质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后,应立即采取行动标记不合格品,并确保它们与合格品分开存放或隔离。

这有助于防止不合格品误用或混入产品流程中。

2.原因分析质检部门应立即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以确定不合格品产生的根本原因。

原因分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步骤,可以通过使用质量工具如因果图、流程图、5W1H分析等方法来进行。

3.纠正措施在确定了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后,质检部门需要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纠正措施应包括修复不合格品或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的措施。

在制定纠正措施时,应考虑成本效益、实施时间和可行性等因素。

4.纠正措施的执行与验证质检部门应督促执行纠正措施,并确保其有效性得到验证。

验证可通过再次进行检验、测试或采样等方法来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

如果验证结果符合要求,质检部门可以继续后续的产品流程。

5.记录与追踪在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质检部门应详细记录所有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数量、原因分析结果、纠正措施等。

这些记录有助于追踪问题的根源,并在类似问题发生时提供参考。

6.管理评审质检部门应将所有有关不合格品的信息呈报给企业的管理层,并进行定期管理评审。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

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引言: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或规格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不合格品的存在对企业的生产和产品质量都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个有效的不合格品管理程序,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分类和处理不合格品,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一、不合格品识别与定义1. 制定详细的产品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明确产品合格的标准。

2. 建立质量检验流程,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过程各环节的检验等,以及产品最终的出厂检验。

3.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其分为主要不合格品和次要不合格品。

二、不合格品管理流程1. 不合格品发现与记录a) 定期进行质量检验,及时发现不合格品。

b) 不合格品应由检验人员发现并录入不合格品记录表,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类型、位置等相关信息。

2. 不合格品评估与分类a) 由专业的质量管理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其影响程度和处理措施。

b) 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影响程度,将其分类为主要不合格品或次要不合格品。

3. 不合格品处理措施a) 主要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如果不合格品可以修复,进行修复并重新检验。

- 如果不合格品无法修复,应进行报废处理,并记录报废数量和原因。

- 对于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 次要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对次要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和记录,但不进行修复或报废处理。

- 在产品出厂前进行额外检验,确保次要不合格品不会影响产品的整体质量。

4. 不合格品追溯和反馈a) 追溯不合格品的产生原因,并进行问题分析,以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b) 将不合格品的信息和处理记录进行归档,以备日后参考和追溯。

c) 向相关部门或个人反馈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和改进措施。

三、不合格品管理的监督与改进1. 定期评估不合格品管理程序的有效性和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意见。

2. 进行内部培训,提高员工对不合格品管理的意识和技能。

产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产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

产品不合格品的处理程序当一家公司制造或销售的产品不符合质量要求时,这些产品都需要进行处理。

产品不合格可能会导致各种问题,从顾客的不满到可能的法律诉讼,因此必须采取严格的处理程序以减少对企业的影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处理产品不合格品的程序,包括如何识别不合格品,如何处理不合格品以及如何防止产品不合格的发生。

1. 识别不合格品首先,需要确立明确的标准来确定产品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这些标准可能包括产品的规格、外观、性能等等一系列因素,这些因素需要根据公司的需求来确定。

当公司制订这些标准时,必须考虑各种因素,包括产品的预期用途、销售渠道、市场定位等等。

当公司的产品生产线或其质量控制团队发现产品不符合标准时,必须采取行动。

这可能涉及对产品的检测、测试、评估,或者只是进行视觉检查。

2. 处理不合格品当确定产品的不合格时,需要采取措施处理不合格品。

这可能包括将不合格品转运到特定的处理区域或单位进行分类和处理。

其他可能的措施包括销毁、重制或在需要的情况下退货。

公司必须确保正确处理不合格品的过程。

首先,必须记录不合格品的类型和数量,以便后续跟进和监测。

此外,必须确保不合格品被证明已被删除,无法用于制造未来的产品。

3. 防止产品不合格品的发生最后,预防是最好的方式。

因此,公司必须采取预防措施防止产品不合格品的发生。

这可能需要对生产过程进行更严格的监测,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对员工进行更全面的培训,以及对关键物料的供应链进行更全面的监测。

除了上述这些措施,还需要确保公司内部的文化以顾客为中心,并遵循最高质量标准。

公司应该有一套专门的标准和程序来确保所有的生产和销售过程都符合最高标准,从而防止产品不合格品的发生。

结论在处理不合格品时,公司必须采取严格的程序。

这包括识别不合格品、正确处理不合格品,并确保采取预防措施防止这些事件再次发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公司瞄准高品质和质量,有效的产品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将成为必不可少的。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5步骤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5步骤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5步骤步骤一:识别和报告不合格品(200字左右)识别和报告不合格品是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产品或材料进行全面检查,以确保它们是否符合质量标准。

如果发现有任何问题,如产品有缺陷、材料不合格等,应立即报告给负责处理不合格品的团队或个人。

在报告不合格品时,应提供详细的信息,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位置、质量问题的描述以及可能的原因等。

同时,应确保及时报告,以便能够尽快采取适当的措施。

步骤二:评估和分类不合格品(200字左右)评估和分类不合格品是为了确定不合格品的级别和严重程度,并为后续处理提供指导。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对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影响。

评估不合格品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如产品的用途、可能的风险、成本等。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不同的类别,如严重不合格、一般不合格、可以修复的不合格等。

步骤三:采取临时措施和纠正措施(200字左右)采取临时措施和纠正措施是为了防止不合格品进一步影响产品和客户,并确保及时解决问题。

在这一步骤中,可以采取一些暂时性的措施,如停产、调整生产工艺、更换供应商等,以避免不合格品继续产生。

同时,还需制定和执行纠正措施,以解决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

纠正措施可以包括修复不合格品、调整生产过程、改进工艺设备等。

在制定纠正措施时,需考虑到不同类别不合格品的特点和需求,并与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调。

步骤四: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200字左右)验证纠正措施的有效性是为了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并防止相同的问题再次出现。

在这一步骤中,需要对纠正措施进行验证和测试,以确认其是否解决了不合格品的根本问题。

验证纠正措施时,可以采用各种方法,如实验、数据分析、检验等。

通过验证,可以评估纠正措施的效果和可行性,如果发现纠正措施不够有效,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或重新制定。

步骤五:记录和总结处理过程(200字左右)记录和总结处理过程是为了保留处理不合格品的相关信息,并为后续的持续改进提供借鉴。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能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或半成品。

不合格品可能出现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包装等环节。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1.严重不合格品:指那些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不合格品,需要立即处置,不能继续使用。

2.一般不合格品:指那些虽然不影响产品质量和安全,但也不能达到质量标准要求的产品,需要进行返工或报废处理。

三、不合格品的操作规程1.发现不合格品:生产作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应该认真检查产品质量,一旦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生产并向质量检验员报告。

2.鉴别不合格品:质量检验员应对不合格品进行鉴别,确定其不合格的原因和程度,并分类为严重不合格品或一般不合格品。

3.处置不合格品:对于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废弃处理,确保不会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对于一般不合格品,应按照质量管理规定进行返工处理或报废处理。

4.记录和报告:所有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应及时记录,并报告到相关部门进行查证和处理。

同时要保留相关记录,以便日后的追溯和分析。

5.分析原因:对于经常出现不合格品的产品或环节,应进行深入分析,找出不合格的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改进,以确保产品质量。

6.责任追究:对于重要品质标准不达标的情况,应追究责任,对于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良品,应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处理。

四、不合格品的预防1.严格执行生产作业规程,保证每个环节按照标准操作。

2.对原材料进行严格把关,确保原材料质量符合要求。

3.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对产品质量的重视程度,增强员工质量意识。

4.定期组织质量管理培训,提高相关部门员工的品质管理水平。

5.加强设备设施的维护和保养,确保生产设备正常运作。

6.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方法,持续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五、结语不合格品的产生是生产中难免出现的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并且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规范和记录,从而减少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造成的影响。

不合格商品认识及检查流程共41页

不合格商品认识及检查流程共41页

配料表成分检查
配料表成分中有(可用于 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共 114种)成分,不能当普 通食品销售,必须有保健 批文方可销售。并不能有 功效宣传
预包装食品标签要求
1、食品名称
2、配料表
3、产品标准号

4、净含量(和固形物含量)

5、生产日期

6、保质期 (和贮存方式)
7、厂名
8、厂址
9、产地
10 生产许可证
LOGO
商品三信:
不合格商品认识及检查流程
提纲:
一1 不合格商品概念 二 不合格商品分类 三 不合格商品检查流程 四 不合格商品处置
1、不合格商品的概念
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税收执法、内部行政管理方面的行为或事实 具体如下:
1.商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或者不符合有关保障人体健 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权性能; 3.不符合在商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或者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 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4.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 的,不论经营者是否有过错,都应当负退货。
a.同一包装商品内含有多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应当标注单件定量包装商品的净含 量和总件数,或者标注总净含量。
b.同一包装商品内含有多件不同类定量包装商品的,应当标注各种不同种定量包装商 品的单件净含量和各种不同种定量包装商品的件数,或者分别标注各种不同种定量包 装商品的总净含量。
表1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和检查方法
称重范围
M≤1kg 1kg< M≤2kg 2kg<M≤4kg 4kg<M≤25kg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标题:不合格品操作规程引言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浮现的不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或者材料,正确处理不合格品对于保障产品质量和企业声誉至关重要。

因此,建立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份。

一、不合格品识别1.1 现场检查:生产人员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应即将住手生产并进行现场检查,确定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

1.2 记录信息:记录不合格品的数量、规格、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等信息,为后续处理提供依据。

1.3 标记不合格品:在不合格品上标记“不合格”字样,并进行分类存放,以免混淆。

二、不合格品处理2.1 制定处理方案:根据不合格品的具体情况和原因,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包括修复、报废、退货等。

2.2 处理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包括处理人员、处理时间、处理方式等信息,确保处理过程可追溯。

2.3 审核确认:处理完不合格品后,进行审核确认,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处理。

三、不合格品原因分析3.1 根本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找出问题发生的原因,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3.2 改进措施: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包括调整生产工艺、加强员工培训等。

3.3 持续改进:不断监测和评估不合格品情况,持续改进生产过程和质量管理体系。

四、不合格品处置4.1 退货处理:对于已经出厂的不合格品,及时通知客户并进行退货处理,确保客户权益。

4.2 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处理,并确保不合格品无法再次进入生产流程。

4.3 处罚措施:对于频繁浮现不合格品的生产环节或者责任人员,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以警示和约束。

五、不合格品预防5.1 预防措施:通过加强质量管理、完善生产工艺、提高员工素质等方式,预防不合格品的发生。

5.2 定期检查:定期对生产过程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防止不合格品扩大。

5.3 持续改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实现不合格品的持续降低。

不合格品评审流程

不合格品评审流程

不合格品评审流程不合格品评审流程是企业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审核和处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通过规范的不合格品评审,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产品生产中的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企业竞争力。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不合格品评审流程,共分为六个步骤。

1.不合格品发现和登记:当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或与之相关的质量问题时,首先需将问题及时登记,包括产品编号、生产批次、不合格品数量、质量问题描述等。

2.不合格品检测和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登记的信息,质量部门可进行检测和分类。

检测可以采用实验室测试或现场验证的方式进行,以确定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

根据问题的性质和程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如外观问题、尺寸偏差、性能不达标等。

3.不合格品评审召集:根据分类结果,质量部门应召集相关人员参与不合格品评审会议。

评审人员应包括生产部门、质量控制、工程师等相关人员,以确保全面的评审过程。

4.不合格品评审会议:评审会议应由主持人主持,并记录会议内容。

会议主要过程包括:讨论不合格品的具体问题和原因,分析质量问题的影响范围和风险,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讨论解决方案和改进措施,并制定具体的责任分工和时间表。

5.不合格品处理与改进:根据评审会议的结果,确定不合格品的处理和改进措施。

这包括:修整、返工、报废、追查责任等。

同时,要建立预防措施,以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6.不合格品关闭和跟踪:当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后,需进行关闭和跟踪。

首先,质量部门应审核不合格品处理结果,并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其次,应确定相关人员的工作完成情况,并记录和归档评审会议记录和处理结果。

最后,要跟踪处理结果,并根据不合格品反馈情况,进行持续改进。

总结:不合格品评审流程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通过对不合格品的评审和处理,可以提高产品质量、减少质量问题和风险,同时也为企业提供了改进和发展的机会。

一个规范、高效的不合格品评审流程可以帮助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是企业为了品质管理而制定的一套流程,用于识别和处理产品或服务中的不合格品。

该流程对于企业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解决品质问题,提高产品性能和客户满意度。

下面是一个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的例子:1.发现不合格品:企业的质检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以及客户等各方面都可能会发现不合格品。

无论是由内部或外部的渠道发现,都需要立即记录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2.记录不合格品:不合格品一旦被发现,需要详细记录以下信息:不合格品的型号、批次、数量、发现时间和地点、不合格的原因、影响范围、负责人等等。

这些详细信息对于后续的评审和处理非常重要。

3.评审不合格品:质检部门将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不合格品的评审会议。

评审会议的目的是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影响范围和责任,并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评审会议应该包括质检部门、生产部门、工程部门和销售部门等相关部门的负责人。

4.分析不合格品原因:在评审会议上,相关部门负责人将对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

可能的原因包括原材料不合格、生产过程不合格、操作错误等。

该分析应该尽可能地详细和准确,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有效地解决。

5.制定纠正措施:根据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相关部门负责人将制定相应的纠正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包括更换供应商、改进生产工艺、加强员工培训等等。

纠正措施应该具体、可行,并能够解决不合格品带来的问题。

6.执行纠正措施:有关部门负责人将负责执行纠正措施,并监督其执行情况。

执行纠正措施的关键是及时、全面地解决问题,并确保不合格品不会再次出现。

7.验证纠正措施:一旦纠正措施执行完毕,需要进行验证来确保其有效性。

验证可以通过再次进行质量检查、产品测试等方式来进行。

如果验证结果仍然存在问题,则需要重新评估纠正措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8.记录并跟踪:以上就是一个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的例子。

不合格品评审及处理流程对于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可以帮助企业及时识别和解决品质问题,提高产品性能和客户满意度,并确保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质量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质量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质量不合格品处理流程1. 概述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最终产品中存在质量缺陷的产品。

对于不合格品的处理,需要制定一套明确的处理流程,以确保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合理、有效的处理,避免对产品质量和企业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2. 不合格品的分类不合格品可以根据不同的质量问题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外观问题:如划痕、凹陷、变形等;- 功能问题:如无法正常工作、不能达到性能指标等;- 材料问题:如材料不符合要求、材料存在缺陷等。

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应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步骤一:不合格品的发现与登记- 当生产线或质检部门发现不合格品时,应立即进行登记并记录相关信息,包括不合格品数量、问题描述、生产批次等。

- 登记信息应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责任人,并保留备份。

步骤二:不合格品的检验与确认- 质检部门应对不合格品进行检验,确认是否符合不合格品的分类标准。

- 对于不合格品的分类确认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记录检验结果和分类信息。

步骤三:不合格品的责任认定- 根据检验结果和分类信息,对不合格品的责任进行认定。

- 责任认定应根据相关规定和标准进行,并记录责任认定结果。

步骤四:不合格品的处理措施- 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和责任认定结果,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 外观问题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修复或重新加工,功能问题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维修或更换,材料问题的不合格品可以进行追溯、退货或重新采购。

步骤五:不合格品处理的跟进与审核- 在处理不合格品的过程中,及时跟进处理情况,并对处理结果进行审核。

- 处理结果应由质检部门进行审核,并记录处理结果和审核意见。

步骤六:不合格品处理的总结与改进- 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处理数量、处理方式、处理结果等。

- 根据总结的情况,及时进行改进措施的制定和执行,以避免不合格品问题的再次发生。

4. 附则- 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确保处理过程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第一步:不合格品的检测和确认1.1检测问题:在生产制造过程中,通过设备、工艺或操作不当导致的不合格品需要进行检测。

检测可以采用抽样检验或全检的方式。

1.2不合格品确认:对于不合格品进行检验,确认是否符合产品质量标准。

确认标准可以是内部标准、行业标准或客户要求。

第二步:不合格品分类和标识2.1不合格品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性质和程度,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

例如,可以将不合格品分为重大不合格品和次品等级。

2.2不合格品标识:对于不合格品进行标识,以便于管理和追踪。

标识可以包括产品名称、批次号、不合格原因等信息。

第三步:不合格品处理方案制定3.1不合格品处理方案:根据不同的不合格品情况,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处理方案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不同措施。

3.2处理方案评估:评估不同处理方案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选择最佳的处理方案。

第四步:不合格品处理操作4.1修复:对于可修复的不合格品,进行修复操作。

修复操作可以包括更换零件、调整工艺参数等。

4.2返工:对于需要重新制造的不合格品,进行返工操作。

返工操作可以包括重新加工、重新组装等。

4.3报废:对于无法修复或返工的不合格品,进行报废操作。

报废操作可以包括销毁、回收等。

第五步: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和报告5.1处理记录:对于每一次不合格品处理操作,进行详细的记录。

记录包括处理人员、处理时间、处理材料等信息。

5.2处理报告:根据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制作不合格品处理报告。

报告中包括不合格品数量、处理方式、原因分析等信息。

第六步:不合格品预防措施6.1原因分析:对于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根源。

原因分析可以采用5W1H等方法。

6.2预防措施:基于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可以包括设备维护、操作培训等。

6.3控制措施:对于可能导致不合格品的关键环节,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检验、审核等。

以上是一个不合格品处理流程的大致描述,具体的流程步骤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和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

简述如何确认和处置不合格品,异常反馈流程

简述如何确认和处置不合格品,异常反馈流程

简述如何确认和处置不合格品,异常反馈流程《简述如何确认和处置不合格品及异常反馈流程》在生产或工作的世界里,不合格品就像是调皮捣蛋的小怪兽,而我们得像超级英雄一样去发现它们、处置它们,并把它们的情况准确反馈。

让我来给各位唠一唠这其中的门道吧。

一、不合格品的确认这可有点像寻宝游戏,但寻到的是“坏宝贝”。

首先呢,得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一线的工人小伙伴们在日常生产操作时往往是第一波发现异常的。

比如说,生产小零件的时候,一眼看去有个零件外形歪歪扭扭的,和旁边规规矩矩的零件比起来就像是进了正规军队伍里的杂牌兵,那这时候就得心里打个问号,这可能是个不合格品。

当然,除了肉眼看,还有各种工具帮忙呢。

就像测量长度的卡尺、检测性能的仪器等。

这些工具就像我们检测的小助手,如果测量数据和标准要求对不上号,就好比去参加一场考试,答案和标准答案差了十万八千里,那这个产品基本上可以判定为不合格品了。

不过这确认的过程有时候也有点小纠结,特别是在那些界限不分明的情况下。

就像吃粥,有的人觉得稠一点好,有的人觉得稀一点也不错,对于产品的合格标准有时候也会有那一点模糊地带。

这时候就要参照明确的产品标准文件,那份文件就像裁判的哨子,说行就行,说不行就不行,一切按照规矩来。

二、不合格品的处置一旦确定是不合格品,那可不能把它丢在那不管,得给它找个“归宿”。

有几个常见的处置办法。

如果这个不合格品还能抢救一下,就像一个生病的小动物还有治愈的可能,那就进行返工。

比如说一个刷错颜色的小盒子,重新刷回正确的颜色就可以变成合格产品了。

要是返不了工了,但是它身上还有点能回收利用的价值,那就像把旧衣服拆了做抹布一样进行回用或者降级使用。

但有时候呢,这个不合格品真的是“无药可救”了,那只能报废处理,就当是发生了一场小小的“生产悲剧”,果断和它说再见。

三、异常反馈流程当发现了不合格品,这个消息要像接力棒一样迅速准确地传递出去。

这个流程就像是在玩一个传声筒游戏,但是必须准确传播内容,不能出差错。

不合格商品认识及检查流程精品文档41页

不合格商品认识及检查流程精品文档41页

1.1、不合格商品的发现途径
自查
顾客
其他途径
发现途径
媒体报道
职能部门检查
1.2控制不合格品的重要性
凝聚力 成本 生产秩序 人财物 品质
企业凝聚力下降 成本上升 生产秩序混乱 人、财、物的浪费 品质良莠不分
2.不合格商品的分类
2.1按不合格的性质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
1 无标识标签商品
2 过期商品
食品标贴QS检查
类别: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 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 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 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 化食品;糖果制品;茶叶;酒类;蔬 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及坚果 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 产品;食糖;水产品;淀粉及淀粉 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 膳食食品;其它食品.详见《食 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食品 分类及申证单元》
为避免消费者误解或混淆食品的真实属性,物理状态或制作方法,可以在食品名称前 或食品名称后附加相应的词或短语。如干燥的、浓缩的、复原的、熏制的、油炸的、粉末 的、粒状的。
食品标签解读:b.配料表
单一配料可以不标,不是单一的应按制造或加工食品 时加入量的递减顺序一一排列。
产品中添加了甜味剂、防腐剂、着色剂,应当在配料 清单食品添加剂项下必须标注具体名称。其他食品添 加剂可以按GB2760的规定标示具体名称或种类名称。
内在质量不合格,不危及人身安全健康有使用
3 价值的不合格品
4 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不合格品 5 违法性不合格品 6 过期及失效的不合格品 7 其他类不合格产品
2.3常见不合格品类
1
有毒有害、腐烂变质 、污秽不洁的
2
包装破损造成不符合 食品的卫生要求的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一、引言二、不合格品的定义与识别(一)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技术要求的产品或零部件。

这个概念初次接触可能有些困难,让我们慢慢来。

比如说,一个零件的尺寸超出了设计要求的范围,或者一个产品的性能未能达到预期的指标,这些都可以被视为不合格品。

(二)不合格品的识别识别不合格品是处理不合格品的第一步。

我们需要建立一套严格的检验标准和程序,对产品进行全面的检验和测试。

这就好比是给产品做一个“体检”,通过各种检测手段,如测量、试验、观察等,来发现产品中存在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检验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熟悉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能够准确地判断产品是否合格。

我总是双重检查这一步,因为这一步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后续处理工作的有效性。

三、不合格品的分类与标记(一)不合格品的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三类:轻微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严重不合格品。

轻微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影响较小的不合格品,如外观瑕疵等;一般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的使用性能有一定影响,但可以通过返工等方式进行修复的不合格品;严重不合格品是指对产品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有严重影响,无法通过返工等方式进行修复的不合格品。

(二)不合格品的标记为了便于管理和追溯,我们需要对不合格品进行标记。

标记的方式可以采用标签、颜色标识等。

例如,我们可以用红色标签标记严重不合格品,用黄色标签标记一般不合格品,用蓝色标签标记轻微不合格品。

这样,在后续的处理过程中,我们可以一目了然地知道每个不合格品的类别和情况。

四、不合格品的隔离与存放(一)不合格品的隔离一旦发现不合格品,我们需要及时将其隔离,以防止其与合格品混淆。

隔离的方式可以采用隔离区、隔离货架等。

就像我们把生病的人隔离起来,以免传染给其他人一样,我们也要把不合格品隔离开来,以免影响到合格品的质量。

(二)不合格品的存放不合格品的存放需要有专门的区域,并且要按照不合格品的类别进行分类存放。

不合格检测程序

不合格检测程序

不合格检测程序1. 背景在制造和生产过程中,不合格产品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合格率,需要建立一个不合格检测程序来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产品。

2. 目的不合格检测程序的目的是确保不合格产品可以被准确地识别,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避免不合格产品进入市场或对生产过程造成影响。

3. 流程3.1 不合格产品的发现不合格产品的发现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 工作人员的自行检查和报告。

- 定期的产品抽样检测。

- 客户的投诉和反馈。

3.2 不合格产品的记录一旦发现不合格产品,应立即进行记录,包括以下信息:- 产品名称和批次号- 不合格项目的描述和数量- 发现不合格产品的日期和时间- 不合格产品的保存方式3.3 不合格产品的处理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常见的处理措施包括:- 修复或调整不合格产品,使其符合规定要求。

- 将不合格产品重新加工或制造,确保其质量达到标准。

- 如果不合格产品无法修复或重新加工,应予以淘汰或销毁,并做好相应记录。

3.4 不合格产品的分析和改进不合格产品的发现和处理应及时进行分析和改进,以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分析和改进的步骤包括:- 对不合格产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

- 根据分析结果制定改进措施,对产品制造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 定期评估和监控改进措施的有效性,并进行必要的调整。

4. 责任和监督不合格检测程序应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监督机制,确保程序的有效执行。

相关人员包括:- 工作人员负责不合格产品的发现和记录。

- 质量管理人员负责不合格产品的处理和改进。

- 监督人员负责监督整个不合格检测程序的执行情况。

5. 总结不合格检测程序是确保产品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建立清晰的流程和明确的责任,可以有效地处理不合格产品,并持续改进制造过程。

然而,程序的执行和监督同样重要,需要定期进行评估和调整,以确保程序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

不合格品操作规程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材料,其存在可能对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产品质量的可靠性,制定不合格品操作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处理流程和相关责任。

二、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检验中,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或者材料。

不合格品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 产品外观不良,如划痕、变形等;2. 产品功能不良,如无法正常工作、使用寿命短等;3. 产品尺寸不符合要求,如超出公差范围等;4. 材料质量不合格,如含有有害物质、强度不达标等。

三、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可以将其分为以下三类:1. 普通不合格品:指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影响较小,可以通过修复、调整或者重新加工来达到要求;2. 严重不合格品:指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影响较大,需要进行返工、报废或者重新生产;3. 致命不合格品:指不合格品对产品质量和生产过程的影响非常严重,可能导致安全事故或者严重损失,需要即将停产、报废或者重新生产。

四、处理流程不合格品处理流程应包括以下步骤:1. 检测和确认: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检验中发现不合格品后,应即将住手生产,并进行检测和确认。

确认不合格品的种类、数量和严重程度。

2. 标识和隔离: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并隔离存放,以防止其误用或者混入正常产品中。

3. 原因分析: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确定造成不合格的具体原因,以便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4. 纠正措施:根据原因分析结果,制定纠正措施,并进行相应的修复、调整或者重新加工。

5. 验证和确认:对纠正后的产品进行再次检测和确认,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

6. 记录和报告: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并向相关部门报告,以便进行追踪和统计分析。

五、责任不合格品的处理责任应明确分工,包括以下方面:1. 生产部门:负责及时停产并进行不合格品的检测和确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1kg
2g
最大秤重6kg;分度值(d)=2g
1kg<M≤4kg
4g
4kg<M≤6kg
6g
高于100元/kg的食品
M≤500g
1g
最大秤重3kg;分度值(d)=1g
500g<M≤2kg
2g
2kg<M≤5kg
3g
*注:活禽、活鱼、水发物除外。
名称
称重范围
负偏差
金饰品
M(每件)≤100g
0.01g
银饰品
M(每件)≤100g
0.1g
(2)包装食品计量
A、净含量标注的要求
1)单件商品的标注
a.在定量包装商品包装的显著位置应有正确、清晰的净含量标注。
净含量标注由“净含量”(中文)、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计数单位)三部分组成,例如:净含量500g。以长度、面积、计数单位标注含量飞定量包装商品,可以免于标注“净含量”三个中文字,只标注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或者用中文表示的技术单位)。例如:50米;10平方米或100个
2.十不能上架商品
(1)过期商品或已到撤架期限的商品
(2)有变质现象的商品(发霉、长虫、从感官方面去评价)
(3)严重瘪罐商品
(4)真空包装遭破坏的商品
(5)商标脱落、包装破旧的商品
(6)发生严重锈蚀现象的商品
(7)遭灰尘严重玷污的商品
(8)标识不清的商品
(9)厂商已更改包装的旧包装商品
(10)有破损、缺件现象的商品
40g
2kg<M≤4kg
80g
4kg<M≤25kg
100g
肉、蛋、禽*、海(水)产品、糕点、糖果、调味品或高于6元/kg,但不高于30元/kg的食品
M≤2.5kg
5g
最大秤重15kg;分度值(d)=5g
2.5kg<M≤10kg
10g
10kg<M≤15kg
15g
干菜、山(海)珍品或高于30元/kg,但不高于100元/kg的食品
共114种。
(4)百货标识标签
详见《各类百货标注一览表(一)》、《服饰商品标识标注一览表(二)》、《消毒产品标识标注一览表(三)》、《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玩具标注一览表(四)》、《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标识标注一览表(五)》,化妆品种不得使用宣传医疗作用的用语。
(5)服饰产品检查
详见《纺织服装的基本常识》,耐久性标签上必须有:规格、成分、洗涤说明。
1
——
2)检验批实际含量的计量要求
批量定量包装商品的平均实际含量应该大于或等于其标注净含量。
(二)进货查验收
1.清点检查
对所进货物进行清点检查,重点检查数量、包装质量及其完好性。
2.抽样检查
(1)标识、包装检查
对所抽样品进行标识检查时,严格按法定产品知识要求验收核对商品。对特定商品应按特定要求检查。如:食品按GB7718-2004《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检查等。检查包装是否牢固美观,是否可能因包装不良而使商品受损及包装本身是否受损。是否是属于十种不能上架销售的商品。
表3允许短缺量
质量或体积定量包装商品标注净含量(Q)g或ml
允许短缺量(T)ag或ml
Q的百分比
g或者ml
0~50
9
——
50~100
——
4.5
100~200
4.5
——
200~300
——
9
300~500
3
——
500~1000
——
15
1000~10000
1.5
——
10000~15000
——
150
15000~50000
3.计量管理
去皮、不要少去皮、每件商品必须称准;电子称要年检、加强电子称的日常维护,定期对在用的电子称进行自校;电子秤的分度值是否与商品价格匹配;不要用大秤称小东西
(1)散装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品计量
A.零售商品经销者销售商品时候,必须使用合格的计量器具,其最大允许误差应当优于或等于所销售商品的负偏差。
B.零售商品经销者使用称重计量器具当场称重商品,必须按照称重计量器具的实际示值结果,保证商品量计量合格。
教 案
教师姓名
课程名称
商品学基础
授课对象
商品学基础
授课日期
课时
2
课型
必修课
教学内容
模块三:商品检验与商品质量监督
模块内容:
项目二:商品三信
2.实操:不合格商品认识及检查流程
教学目的和要求
项目二:商品三信(质量、计量、价格管理)
1.国家商品质量标准简介。2课时(三信检查指南)
2.实操:不合格商品认识及检查流程。
Q<100厘米
mm(毫米)或者cm(厘米)
Q≥100厘米
M(米)
面积
Q<100平方厘米
mm²(平方毫米)或者cm²(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Q<100平方分米
dm²(平方分米)
Q≥1平方米
m²(平方米)
表2净含量标注字符高度的要求和检查方法
标注净含量Q
字符的最小高度(mm)
检查方法
Q≤50g
Q≤50ml
6.过期及失效的不合格品
7.其他类不合格品
(三)常见不合格品商品种类
1.有毒有害、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
2.包装破损造成不符合食品的卫生要求的
3.国家明令淘汰并停止销售的食品
4.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
5.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6.掺杂、掺假,以假乱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
2.人、财、物的浪费
3.生产秩序混乱
4.成本上升
5.企业凝聚力下降
二、不合格品的分类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税收执法、内部行政管理方面的行为或事实。
(一)按不合格的性质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
1.无标识标签商品
2.过期商品
3.更改生产日期的商品
4.受损坏、变质的商品行为
5.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定的产品,如三无产品、假冒伪劣产品
(3)配料表成分检查
配料表成分中有(可用于保健食品的物品名单)成分,不能当普通食品销售,必须有保健批文方可销售。并不能有功效宣传。
如下:
人参,人参叶,人参果,三七,土茯苓,大蓟,女贞子,山茱萸,川牛膝,川贝母,川芎,马鹿胎,马鹿茸,马鹿骨,丹参,五加皮,五味子,升麻,天门冬,天麻,太子参,巴戟天,木香,木贼,牛蒡子,牛蒡根,车前子,车前草,北沙参,平贝母,玄参,生地黄,生何首乌,白及,白术,白芍,白豆蔻,石决明,石斛(需提供可使用证明),地骨皮,当归,竹茹,红花,红景天,西洋参,吴茱萸,牛膝,杜仲,杜仲叶,沙苑子,牡丹皮,芦荟,苍术,补骨脂,诃子,赤芍,远志,麦门冬,龟甲,佩兰,侧柏叶,制大黄,制何首乌,刺五加,刺枚果,泽兰,泽泻,玫瑰花,玫瑰茄,知母,罗布麻,苦丁茶,金荞麦,金樱子,青皮,厚朴,厚朴花,姜黄,枳壳,枳实,柏子仁,珍珠,绞股蓝,葫芦巴,茜草,荜茇,韭菜子,首乌藤,香附,骨碎补,党参,桑白皮,桑枝,浙贝母,益母草,积雪草,淫羊藿,菟丝子,野菊花,银杏叶,黄芪,湖北贝母,番泻叶,蛤蚧,越橘,槐实,蒲黄,蒺藜,蜂胶,酸角,墨旱莲,熟大黄,熟地黄,鳖甲。
4.经营者提供的商品依法经有关行政部门认定为不合格商品,消费者要求退货的,不论经营者是否有过错,都应当负退货。
(二)不合格品的发现途径
1.自查不合格商品
2.职能部门查出的不合格品
3.顾客投诉、举报、满意度调查中发现的不合格品
4.媒体报道不合格品
5.其它途径发现
(三)控制不合格品的重要性
1.品质良莠不分
b.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应当符合表1的规定
c.净含量标注字符的最小高度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1法定计量单位的选择和检查方法
检查要求
检查方法
标注净含量的量限
计量单位
质量
Q<1000克
g(克)
目测
Q≥1000克
Kg(千克)
体积
Q<1000毫升
mL(ml)(毫升)
Q≥1000毫升
L(l)(升)
长度
Q<1毫米
um(微米)
授课主要内容
一、不合格的概念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
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税收执法、内部行政管理方面的行为或事实,具体如下:
1.商品存在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不合理的危险,或者不符合有关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2.不具备商品应当具备的使用权性能;
3.不符合在商品或其包装上注明采用的产品标准,或者不符合以产品说明、实物样品等方式表明的质量状况。
(2)食品标贴QS检查
食品标贴QS检查共分为以下类别: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方便食品;饼干;罐头;冷冻饮品;速冻食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糖果制品(含巧克力及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酒类;蔬菜制品;水果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蛋制品;可可及焙烤咖啡产品;食糖;水产品;淀粉及淀粉制品;糕点;豆制品;蜂产品;特殊膳食食品;其它食品
3.学生操练:以小组为单位调研流通市场商品质量状况或零售商店不合格商品抽检。任务是调研报告交流或不合格商品清单。
通过对不合格品的识别和检查流程的控制,有效地防止不合格品非预期使用或交付。
教学重点
不合格品检查要点
教学难点
合格品与不合格品的区分以及不合格品的认证
教学组织形式
对教学要点讲解后课内作业形式巩固知识。
2
使用钢直尺或游标卡尺测量字符高度。
50g<Q≤200g
50ml<Q≤200ml
3
200g<Q≤1k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