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学年高中生物课时分层作业20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必修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 ( 二十 ) 人口增加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 建议用时: 25 分钟 )
[ 学业达标练 ]
1.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
【导学号: 62672261】
①人口增加过快②人口素质高③人口乡村化④人口老龄化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②④
A[ 我国人口问题主要表现在人口增加过快、人口素质亟待提高、人口城市化、人
口老龄化。
]
2.以下各项既是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重要举措,又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
协调发展的重点是()
A.晚婚、晚育、优生、优育B.控制人口数量
C.提高人口素质D.鼎力发展经济
C[ 控制人口数量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
提高人口素质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重
要举措,同时又是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重点。
]
3.以下不属于人口增加惹起的环境问题的是()
.
A.无控制使用水造成的水资源紧张
B.外来物种的入侵致使当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
C.过分开垦等造成的水土流失、土壤沙化
D.乱排工业废气造成的空气污染
B[ 外来物种的入侵致使当地物种的濒危和灭绝是由于入侵的外来物种在与当地物
种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
]
4.如图表示四个国家的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局内人口自然增加率最高的国家
是 ()
【导学号: 62672262】A.①B.②C.③D.④
C[ 人口自然增加率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由图中信息可知,四个国家
中,③的出生率较高,而死亡率相对较低,自然增加率最高。
]
5.为认识决粮食生产和环境保护问题,实现农业可连续发展,目前科学、有效的途
径是()
【导学号: 62672263】
①合理开发大海,搜寻新的粮食资源②控制人口增加,促使人与自然友好发展③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作物产量④围湖造田,扩大粮食栽种面积⑤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拥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新品种
A.①②③B.①②⑤
C.①③④D.③④⑤
B[ 合理开发大海,搜寻新的粮食资源,有利于实现农业可连续发展,①正确;控
制人口增加,促使人与自然友好发展,有利于解决粮食问题,实现可连续发展,②正确;
增加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诚然可提高作物产量,但会污染环境,③错误;围湖造田,诚然
可扩大粮食栽种面积,但会损坏生态系统,影响生态平衡,不利于长远发展,④错误;利
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拥有较高光合效率的作物新品种,有利于实现农业可连续发展,⑤
正确。
]
6.仔细察看以下两幅图,据图回答:
【导学号: 62672264】
甲世界水资源量表示图
乙(1) 水是生命之源,地球表面约中国人均土地、耕地变化趋势图
70%被水覆盖,淡水仅占总水量的 2.5%,而能被人类
利用的淡水只占总水量的0.3%,可见,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从图乙可知, 2000 年时,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与建国初期对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致使可用淡水、人均耕地快速减少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剖析 ] (1) 水资源是有限的,可利用的淡水资源更少,因此水是难得的。
(2) 由图乙可知,从1950 ~ 2000 年,随着人口增加,人均土地、人均耕地渐渐减少。
建国初期人
均耕地0.2 hm2,到2000年人均耕地只有0.1 hm 2左右,二者相差一半。
(3) 随着人口增加,淡水利用量增加,住所增加,科技文化设施增加,令人均耕地减少,另一方面土地
资源是有限的,即使不增加住所、设施占用的土地,人均耕地也是减少的。
[ 答案 ] (1)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特别难得的(2)减少了一半(3) 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加
(备选题 )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南方沿海城市,如深圳、广州、珠海等,人口急剧增加,造
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年纪组成为增加型B.性别比率发生变化
C.迁入率大于迁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 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广洲、珠海等沿海城市的人口流动较大,由于迁入率大
于迁出率,使得这些地域的人口密度显然增加。
]
2.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目标指出:到21 世纪中叶,我国总人口不会高出16 亿,将会实现人口零增加,尔后迟缓下降的目标,以下说法中,错
误的是()
A.控制人口增加,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牢固
B.优生优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
C.严禁近亲成婚能够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D.我国人口增加符合“J”型曲线,K值为 16 亿
D[ 人口数量合理有利于生态系统牢固;优生优育举措能够提高人口素质;严禁近亲
成婚能够减少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
由于环境条件是有限的,诚然我国人口增加较快,
但不会呈“ J”型曲线增加,K值为环境的最大承载量, 16 亿为人为控制的最大值,其实不是
K值。
]
3.以下列图表示四个不同样国家中,在同样的时间内人口种群大小与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
的关系 ( 实线为种群大小,虚线为每英亩土地粮食产量) 。
则在无粮食进口的情况下,哪
一个国家的粮食压力最小()
A.A 国B.B国C.C国D.D国
B[ 当人口增加速度高出粮食产量的增加速度时,该国人民的基本生计将要碰到威胁。
A 国:粮食产量连续下降,而人口数量却大幅度增加,很快就不能够保持本国人民的基
本生计; B 国:粮食和人口几乎同步增加,且幅度比较一致,能长时间保持下去; C 国:诚然粮食和人口都增加,可是人口增加速度远远高出粮食增产速度,最后也不能够保持人
民的基本生计; D 国:粮食产量在增加了一段时间后大幅度下降,必定不能够知足日益增加
的人口对粮食的需要。
]
4.以下对于我国环境和资源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
A.推行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B.由于我国生产技术整体水平较低,资源的浪费和损坏相当严重
C.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人均资源占有量也比较高
D.我国资源利用政策是开发与节俭并举,把节俭资源放在首位
C [ 诚然我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我国有关土地面积、草地面积、森林面积等6项自然资源总量综合排序位于世界前列,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却很低。
] 5.如图为A、 B 两个国家的年纪性别构造图( 假定两国男女出生比率皆为1∶ 1) 。
请据图剖析回答:
(1)A国人口年纪组成为__________,因此该国制定了“计划生育政策”。
内容规定
“第一胎生的是女孩还能够生第二胎,但若是生的是男孩就不能够重生第二胎了”,理
论上这个政策 __________( 填“会”或“不会” ) 影响将来的性别比率。
(2)B国60岁以上的人口中男性个体少于女性,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较高。
(3)展望我国将来年纪构造与__________ 国较相像,因此国家全面松开“二孩”政策,
希望经过增加人口的 __________ ,进而减缓老年化程度。
[ 剖析 ] (1) 看图可知: A 国人口年纪组成为增加型,“第一胎生的是女孩还能够生第
二胎,但若是生的是男孩就不能够重生第二胎了”,理论上这个政策不会影响将来的性别
比率,由于每一胎的生男生女的概率都是二分之一。
(2)B 国 60 岁以上的人口中男性个体
少于女性,原因可能是:男性死亡率高。
(3) 展望我国将来年纪构造为衰落型,与 B 国较相像,因此国家全面松开“二孩”政策,希望经过增加人口的出生率,进而减缓老年化
程度。
[ 答案 ] (1) 增加型不会(2) 男性死亡率(3)B出生率
6.目前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是世界宽泛关注的三大问题。
人口的数量经常随环境
资源的改变而发生颠簸。
以下列图为自然环境条件下人口数量自动调控图( 注:环境中的人口
容纳量是指环境资源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
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 图中的“环境阻力”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方面因素,从
图中能够看出,当人口数量大于人口容纳量时,人类生计的环境阻力将随之__________ 。
(2)环境中的人口容纳量可否发生变化?有哪些举措能够增加环境容纳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阅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项目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自然增加率 /%-
少年儿童人口比重 /%
老年人口比重 /%
①发达国家的年纪组成应属于:__________,人口问题主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采用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发展中国家的年纪组成应属于__________,人口问题主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可采用的对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剖析 ]环境阻力应包括多方面内容,如资源、能源、粮食、淡水等;人口容纳量
同自然种群容纳量同样,也是可变的;表中数据显示:发达国家的年纪组成属于衰落型,
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纪组成为增加型,前者应激励生育,后者则应控制生育,降低出
生率。
[ 答案 ] (1) 人均耕地、淡水资源、食品、资源和能源短缺、生计空间变小、环境污
染加剧、传染性疾病流行增大(2) 能够变化。
人们能够经过发展科学技术,改良自己
的生产、生活方式来提高环境容纳量。
如控制人口增加、合理利用资源、积极开发核能
等干净能源,渐渐裁汰高能耗、低效益的落伍设施、发展低碳经济等方式,成立人口、
环境、科技和资源之间的协调解平衡,进而提高环境容纳量(3) ①衰落型人口增加慢、
老龄化严重激励生育、进行移民②增加型人口增加快,少年儿童比率高计划生
育
[ 冲A 挑战练]
7.以下与可连续发展理论的中心不符合的是()
A.成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
B.设定更多的自然保护区,严禁任何开发利用
C.激励对环境有利的生产与建设
D.提议用保护生态环境等多项指标去权衡发展
B[ 可连续发展理论的中心是成立在生态平衡基础上的健康的经济发展,激励对环
境有利的生产与建设,提议用保护生态环境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项指标去权衡发展。
] 8.人类是生态环境中的重要一员,与环境有着亲密的关系,以下表达错误的选项是()
【导学号: 62672265】A.沙尘暴令人患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
B.人工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治能力经常较低
C.与人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食品网中的营养级越高
D.温室效应的形成与人类的生产活动亲密有关
C [A 项正确,反应了环境中沙尘暴这种特定天气变化对人的呼吸系统的影响;人工
生态系统 ( 如农田 ) 构造简单,自我调治能力低, B 正确;温室效应的形成主若是人类损坏
植被、大量焚烧化石燃料的结果, D 正确;生物与人类亲缘关系的远近与生物在食品网中
的营养级地址的高低没有必定关系,C错误。
]
9.如图是人类社会与环境互有关系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箭头 A 表示人类经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________。
(2)箭头 B 表示人类经过花销活动,将 ________输出给环境。
(3)箭头 C 表示人类对 ________产生的影响。
(4)箭头 D 表示环境对人类的 ________作用。
(5)从生态学角度剖析人与环境的关系,能够归纳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要使 A、 B、 C、D 达到良性循环,最根本的举措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________________ 战略。
[ 剖析 ]人类经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输入物质和能量,同时,人类的花销活动又将
荒弃物质输出给环境,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依靠、相互限制,组成了一个一致的有机整
体,要实现可连续发展战略,需协调好人口与资源和环境的关系。
[ 答案](1) 物质和能量(2)荒弃物(3)环境(4)反应(5)人与环境相互依靠、相互限制,组成一个一致的有机整体(6)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搞好领土整顿可连续发展
( 备选习题)
以下有关人口增加与环境关系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当先人口数量已经高出了地球环境容纳量
B.生物种群消长规律完好适用于人口增加情况
C.科技进步能解决因人口增加过快致使的资源短缺问题
D.人口过分增加与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有亲密联系
D [ 当先人口数量增加过快,但还没有达到K 值。
由于人为的政策,因此生物种群
消长规律不能够完好适用于人口增加。
科技进步其实不能够解决对煤、石油等资源的依靠问题。
人口过分增加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坏致使灾害的发生频次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