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PPT课件【推荐下载课件】

合集下载

《屈原》ppt课件

《屈原》ppt课件
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描写,室内空寂昏暗,渲染了靳尚与郑詹尹阴 谋加害屈原的紧张氛围;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 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 情节的发展。
从对话上看,靳尚和郑詹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他们都是阴险、丑恶、奸佞的黑暗政治权贵的代 表,与郑詹尹相比,靳尚位高权重,更显得狠毒、诡计多端。而 郑詹尹则显得卑鄙、狡诈,还有一些胆怯,是朝中奸佞们的帮 凶。
写作背景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当时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大肆屠 杀坚持抗战的爱国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民都无比的愤怒。于是,针对 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抒 发人民的愤慨之情。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 里去了。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剧 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 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板书设计
密谋毒害屈原
屈原(节选) 屈原内心独白
呼唤风雷电 斥土偶木梗
毁灭黑暗 向往光明
作业布置
前文提到屈原不喝酒,但靳尚要求郑詹尹用毒酒来谋害屈原,请你发挥想象, 写出郑詹尹劝屈原饮毒酒的过程。不少于200字。
示例:(郑詹尹左手提灯,右手拿一杯酒,由左侧之门入场。) 郑詹尹:三闾大夫,你又在做诗了吗?我看你好像朗诵了好长的一首诗。怕 是口渴了吧。我给你备了一杯甜酒来,请你润润喉吧。 屈 原:多谢,我手脚被铐,不便饮酒。 郑詹尹:我看你的喉嗓一定渴得很厉害的,这酒我捧着让你喝。 屈 原:谢谢你,我现在口不渴。我本来也不喜欢喝酒。我口渴了,一定领 你的盛情。 郑詹尹: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就不打扰你啦。

《屈原列传》ppt课件47张

《屈原列传》ppt课件47张

《史记》介绍
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 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 “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 骚”。全书共一百三十卷,有十表、八书、十二本纪、三 十世家、七十列传,共约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活动环节二:诵读文本,理清结构
属(zhǔ)草稿 相随属( zhǔ ) 惨怛(dá )
帝 喾 (Kù )
举类迩(ěr ) 见(xiàn)义远 濯(zhuó)淖( nào ) 滋垢(gòu)
皭 ( jiào) 然
绌(黜chù ) 详(佯yáng)
离(罹lí )忧
屈匄(gài ) 靳(jìn )尚
被(披pī )发
擎道德大纛,铸民族精魂
屈原列传
司马迁
活动环节一:了解作者,知晓背景
作家作品
司马迁 (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字子 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 西河津)人。中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思想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后因替李陵辩 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 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 ,后称《史记》,对后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第一部分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1-3):屈原由“王甚任之”到“王怒而疏”。 第一段:才能卓著,屈原见任(记叙)。 第二段:争宠进谗,屈原被疏(记叙) 第三段:创作《离骚》的缘由,对屈原志向和人格的评价(议论 抒情)。
学法指导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应该放在其所处时代和社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 析,不能离开对历史条件、历史过程的全面认识和对历史规律的科学把 握,不能忽略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偶然性的关系。
兴:发动 楚怀王第一次受骗, 军败地失,腹背受敌

《屈原列传》PPT课件46张

《屈原列传》PPT课件46张
千百年备受推崇,屈原的可贵之处在哪?
经世价值 彪炳史册
屈原作品中也贯穿着深沉的爱民思想,“皇天之不纯命兮,何百姓之震愆?民离散而相失兮,方仲春而东迁”等诗句,无不体现出深切的关心民瘼和挽救民生疾苦的愿望。除此之外,屈原还是一个顺应时代的政治改革家。在《离骚》《惜往日》等篇章中,他追忆当年受楚怀王信用时,受命变法,“明法度之嫌疑”,初步达到了“国富强而法立兮”的目的。
高二选必中《屈原列传》
1.掌握本课常见实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学习屈原的爱国精神和志洁行廉、刚正不阿的高尚品德,体会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在当代的意义,厚植家国情怀,激发使命担当。3.学习本文记叙、议论和抒情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屈原列传》学习目标
经世价值 彪炳史册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 表:八 书:
记帝王;述诸侯;叙人臣;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项羽本纪》
《孔子世家》《陈涉世家》
《屈原贾生列传》
史书体例:
1. 编年体以编年体纪录历史的方式最早起源于中国。如:《春秋》,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左传》,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的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简称《左传》;《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补充:按年月日顺序记载的中国史书体裁。2. 纪传体是以本纪、列传人物为纲、时间为纬、反映历史事件的一种史书编纂体例。我国最早的纪传体史书,,是西汉司马迁编纂的《史记》。但《史记》只写到汉武帝为止,故汉代续补《史记》者丛出,其中以班固撰的《汉书》最为后世推崇,它是一部叙述了西汉二百二十九年史事的纪传体断代史。

《屈原》ppt优秀课件-屈原ppt

《屈原》ppt优秀课件-屈原ppt
吗? 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 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 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 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 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 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第一层次 (1-8) :诗人呼唤与歌颂风 雷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表达对黑暗 的愤激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第二层次(9-13):借指斥神鬼偶像来 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2021/1/7
研读赏析:
1、屈原的独白写了哪些景象?
明确:风雷电,洞庭湖、东海、长江, 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没有阴谋, 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 小岛,“土偶木梗”的群像。
2021/1/7
郭沫若 (1892—1978)
作家、诗人、历 史学家、剧作家、考 古学家、古文字学家、 社会活动家。 代表 作:
诗集:《女神》
历史剧 :《屈原》
《棠棣之花》《蔡文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姬》《武则天》《虎
符》《高渐离》《南
2021/1/7
冠草》
写作背景及意图:
《屈原》写于1942年1月,正是抗日战 争的相持阶段,半壁河山沦于敌手,国 民党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悍然发 动“皖南事变”。
2021/1/7
品昧语言
《雷电颂》即然是 屈原的内心独白,请 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 子或段落,朗读给大 家听,并说说这里写 出了屈原怎样的内心 情感。
2021/1/7
(1)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 切的渴盼,风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第17课《屈原》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课件(共24张PPT)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靳尚与郑詹尹密谋毒死屈原 屈原的内心独白
初读·理清结构
·文中“屈原的内心独白”部分,表达了哪两 个方面的思想内容?
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 借指斥神鬼偶象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再读·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中,屈原呼唤了哪几种事物?痛斥 了哪些神鬼偶像?
呼唤:风、雷、电、光明 痛斥:东皇太一、云中君、东君、大司命、少
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等土偶木梗。
再读·合作探究
·这些事物仅仅是代表了事物本身吗?这里运 用了什么表现手法?结合具体事物加以分析。
象征
再读·合作探究
形象
象征寓意 整体寓意
风、雷、电 土偶木梗
变革现实 的伟大力量
官僚统治集团
借古讽今,展 现光明与黑暗, 正义与邪恶的 尖锐激烈斗争
再读·合作探究
再读·合作探究
·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语句可 以看出来?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 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三读·品味语言
这篇文章语言富有感染力,让人如 痴如醉。请从文中挑选你最喜欢的 句子或段落,大声朗读并分析其独 特魅力。
三读·品味语言
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拓展延伸
·阅读课文中的舞台说明,谈谈其作用。
舞台说明为舞台上屈原的动作、形象外貌做了一个 必要的交代,为读者理解下文的震天撼地的呼喊做 了铺垫。我们可以看到舞台上的屈原是一个坚持真 理的爱国者,是一个受到奸佞残酷迫害的形象。
课堂小结
屈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蔑视鬼神,鞭 挞一切污秽,誓与丑恶奸佞们战斗到底。对风 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他横扫一切邪恶的 顽强战斗精神。虽桎梏加身,但不屈不挠,浩 然正气凛然不可侵犯,充分表现了忠于祖国, 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他是正义和 光明的化身,是战斗不屈的战士的形象。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27张

《屈原列传》课件精品PPT27张

绌:(被)免官 患:担心 厚币:丰厚的礼物 质:见面礼 如:到、往
从亲:合纵相亲 详去:假装离开 委:献给 诚:确实,果真 诈:欺骗
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 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 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 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 不救楚,楚大困。
盖:大概 诽:指责他人 ,发牢骚 刺:讽刺 条贯:条理 约:简约 称文:使用的文字和文辞 小:寻常事物 迩:近的
淫:过度 ,无节制 称:提到 明:阐明 毕见:全表现出来 微:含蓄
指:意旨、含义 远:深远
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 淖污泥之中, 蝉蜕于浊秽, 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 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 可也。
立:继位,登基 反:返回 虽:即使 存:关心 三致志:再三表达意愿。
咎:责怪 嫉:痛恨 冀幸:希望 反复:回归 卒:最终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 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 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 于张仪,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 兵挫地削,亡其六 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其三、司马迁写此传也意在抒写个人幽愤,所以“评”就显得 尤其重要。
➢其四、“评议”更有利于表现屈原的性格。

这篇传记主要就是为人才的身世遭遇鸣不平,抒发一种
忠心耿耿,才干卓绝,却受打击、受压抑,报国无门,以致
穷困潦倒,抑郁而死的愤慨。
• 屈原有才干,有远见,对楚国忠心耿耿,却被楚王一再排 斥,再被顷襄主流放,直到怀石沉汨罗而死。

《屈原列传》ppt课件36张

《屈原列传》ppt课件36张

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思 想
家、史学家、文学家,元封三年任太史令, 后因替李陵辩解,得罪下狱,受腐刑。出狱
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续完成所著史籍。人称 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对后 代史学有深远的影响。
作品简介 《史记 》
《史记》全书一百三十篇,包括 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绌(chù);通“黜”,指罢免官职。 从(zòng): 同“纵”,合纵,指结盟联合抗秦。 患: 担心,害怕。
厚币:用丰厚的礼物作为见面礼。 币,礼物。 委质: 委,呈献。质,同“贽”,初次拜见尊长时所献的礼物。 诚: 果真,如果确实
楚诚能绝齐: “绝于齐”的省略,与齐绝交。 使使:前一个“使”,动词,派遣;后一个“使”,名词,使者。 如: 到,往。
译文: 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 非 ,说坏话,奉承献媚的小 人遮蔽了楚怀王的明见,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容纳, 所以忧愁深思,就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意思。上天是人的 起源;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境困难时,就会追念本源(希望上天和父母给以援 助 ) , 所 以 ( 人 在 ) 劳 累 、 疲 倦 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在疾病伤痛和内心悲痛时, 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他的国 君,却被小人离间,可以说处境很困难。诚信却被怀疑,忠贞却被诽谤,能没有怨 愤吗?屈原创作《离骚》,原因大概是从怨愤引起的。
预习检测-字音
谗谄 枯槁 蝉蜕 滋垢 濯淖 不滓
chǎn gǎo tuì gòu zhuó nào zǐ
博闻强志 屈平不与 疾痛惨怛 属草稿 靡不毕见 谗人间之
qiáng yǔ dá zhǔ mǐxiàn jiàn

第17课《屈原》课件(共32张)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7课《屈原》课件(共32张)语文九年级下册

问题探究
5.文中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 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 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 的争取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 真理与正义刚正不阿、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 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问题探究
6.说一说:作者塑造屈原的形象有何象征意义?
问题探究
4.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 下这些事物的特殊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 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 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 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 体可感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赋予文章以 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屈原(节选)》
课程导入
• 这三张图片是本单元三部戏剧《屈原》 《天下第一楼》
《枣儿》
课程导入
• 莎士比亚曾说过:“自有戏剧以来, 它的目的始终是反映人生,显示善 恶的本来面目。”戏台上的故事, 或令人喜笑颜开,或让人捶胸顿足, 凝聚了无尽的悲欢离合;戏剧里的 人物,或风采照人,或面目可憎, 折射出复杂的人性。
问题探究
4.作者将很多的事物赋予了其他含义。请同学们归纳一 下这些事物的特殊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表现手法?
• 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 洞庭湖、东海、长江: 象征人民群众。 • 土偶木梗: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 有形的长剑:屈原被囚禁前的佩剑。 • 无形的长剑: 指坚定的信念。 •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没有人的小岛: 象征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写作特色

《屈原列传》ppt课件

《屈原列传》ppt课件

第1段
结构助词,的 判断句 担任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
明晓 在
介宾短语后置 名作状,对内
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
以来 出号令;名出作状则,接对遇外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代词,他
第1段主要介绍了屈原哪几个方面的才能?王为什么“甚任之”? (1)才能 文化素养:(博闻强志) 政治才干(明于治乱) 外交能力(娴于辞令) (2)原因 “楚之同姓”(楚国王族)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杰出才能)
作为一位政治家和爱国志士,屈原爱国爱民、坚持真理、 宁死不屈的精神和人格,千百年来感召着无数中华儿女。
作为大诗人的屈原

中国诗歌由集体歌唱进入到个人独创时代

代表作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
《招魂》等。这些作品揭露了统治集团的腐朽和罪
的 恶行径,表现了自己进步的政治主张,表达了自己
作 热爱祖国的感情和坚贞不屈的精神。
第5 段
楚怀王第二次受骗:
楚怀王听信郑袖之 言,放走张仪,屈原 坚决反对,怀王悔之 已晚。
割汉中地
听信谗言

楚怀王 昏庸愚昧
愿得张仪
释去 厚币靳尚 设诡辩郑袖

屈原
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眜。
第2段
朝列、班列 表因果 嫉妒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
制定
撰写
表顺承 改变
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
同意 诋毁
强取为己有
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
给 于是
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

《屈原》ppt课件

《屈原》ppt课件
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女性形象在诗歌中作用
屈原诗歌中塑造了许多鲜明的女 性形象,如《离骚》中的“众女 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的弃妇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 艺术表现力,还通过她们的遭遇 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
屈原个人的情感世界。
女性形象在屈原诗歌中的作用, 既体现了女性在古代社会中的地 位和处境,也表达了屈原对女性
对自然和神话的热爱
屈原的诗歌中大量描绘自然景色和神话传说,表现出对自 然的热爱和对神话传说的浓厚兴趣,为诗歌增添了浓厚的 浪漫主义色彩。
象征手法运用
香草美人的象征
屈原在诗歌中大量运用香草、美 人等象征手法,通过比喻、拟人 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情感和理 念具象化,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
和感染力。
神话传说的象征
命运的关注和同情。
05
屈原诗歌思想内涵及现实意 义
对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和弘扬
屈原诗歌中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表达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奋斗终身。
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
激发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当代青年如何践行爱国主义精神
关注国家大事,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屈原的诗歌语言丰富多彩,善于运用各种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 己的情感和理念,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同时,句式结构灵 活多变,既有长句也有短句,既有整句也有散句,使得诗歌节 奏鲜明、富有韵律感。
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屈原的诗歌注重音韵的和谐和节奏的鲜明。通过运用押韵、叠 韵等音韵手法和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读起来朗朗 上口、悦耳动听。同时,鲜明的节奏感也使得诗歌更具感染力 和震撼力。
贵族家庭,从小受到 良好教育

第17课《屈原》课件(共23页ppt).ppt

第17课《屈原》课件(共23页ppt).ppt
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表现了 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 现出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1.文中的屈原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屈原是一个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

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形象。屈原的形象
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他所坚持的争取
自由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

课文节选的是第五幕的第二场,是全剧的高潮。



1.能够在朗读中把握人物情感,揣摩人物性格。

2.学会赏析文中运用的修辞手法、象征手法,
体会其表达效果。
3.联系背景资料,能够恰当演绎剧本。
基 础 (1)读准字音 积 雷霆( tíng ) 累 犀利( xī )
污秽( huì ) 鞭挞( tà )
罪孽( niè )
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
烈追求。
随堂活动: 选取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朗诵比赛。
活动要求: (1)参赛者需读出情感,可适当演绎,时间控 制在三分钟左右; (2)评议者需客观公正,合理评价; (3)严肃对待,保持良好纪律和秩序。


拓展阅读历史剧《屈原》,全面感受作品

的思想内容,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舞台说明又称舞台提示,是剧作者根据演出需要,
感 提供给导演和演员的说明性的文字。

开头这段舞台说明对场景进行了设置。室内空寂昏
暗,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
“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
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第二部分的舞台说明交代了屈原的外貌、神态和动

《屈原列传》ppt课件

《屈原列传》ppt课件

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说人坏话、奉承献媚的小人 蒙蔽了国君的眼睛,品行不正的小人危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 臣)所容,所以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愁的 意思。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 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回顾:史书体例
编年体:按年月日有次序地记载史事的史书。 o《春秋》(孔子)-一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o《左传》(左丘明)-一我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编年体
史 书。
o《资治通鉴》(司马光)-一第一部编年体通史。
◆国别体;以国家为编排顺序记载史事的史书。 o《 国语》一一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o《战国策》— —(刘向编订)。
穷:困窘。
反;同“返”, 返 回,文章有“追念”的意思。
倦极;疲惫困苦。极:疲困。
惨怛(dá): 忧伤,悲痛。
天是人类的原始,父母是人的根本。人处于困境就会追念根本,所以到了疲
倦困苦的时候,没有不叫天的;遇到病痛忧伤的时候,没有不叫父母的。
屈平正道直行,竭
忠尽智,以事其君,谗
人间之,可谓穷矣。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记载春申君与屈原曾任左徒。 闻,动→名,学识。志 ,记。
博闻强志,亦作“博闻强识”、“博闻强记”。是指知识广博,
长于记忆(记忆力强)。
明 于,娴 于:介宾结构作状语后置。于治乱明,于辞令娴
明:明白,通晓。 娴:熟练,熟悉
入:名→状,对朝庭内。出:名→状,对外。 对待
遇:
图:谋划计议 宾客:各国来使 任:信任。
明;形容词作动词,阐明。 条贯;条理。 见;同“现”,表现。
广崇;广大崇高。 靡:无,没有。
译:往远处说提到帝喾,往近处说称述齐桓公,中古称述商汤和周武王, (称引古代帝王)以此讥刺当世的事。

《屈原列传》ppt课件63张

《屈原列传》ppt课件63张
5.娴于辞令:擅长外交辞令。娴,熟练、熟悉。辞令,应对的言辞。 6.图议:谋划计议。 7.入、出:对(在)内,对(在)外、出外。 8.任:信任。
译文: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知识广博, 长于记忆,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就与怀王谋划计议国 家大事,以发号施令;出外接待宾客,应酬诸侯。怀王很信任他。
怀王三十年,屈原回到郢都。同年,秦约怀王武关相会,怀王遂被 秦扣留,最终客死秦国。楚襄王即位后继续实施投降政策,屈原再 次被逐出郢都,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
楚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屈原自觉无力挽救楚国危亡, 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身殉楚国。
了解屈原
他的政治理想“美政”:圣君贤相的政治和民本思想。当理 想在现实中难以实现时,就用诗歌倾吐自己的忧愁幽思、缠 绵悱恻的情绪。
走近屈原
怀王十六年,张仪由秦至楚,以“献商、於之地六百里”诱骗怀王, 致使齐楚断交。怀王受骗后恼羞成怒,两度向秦出兵,均遭惨败, 屈原奉命出使齐国重修齐楚旧好。此后张仪又一次由秦至楚,进行 瓦解齐楚联盟的活动,使齐楚联盟未能成功。秦楚结黄棘之盟,楚 国彻底投入了秦的怀抱。屈原亦被逐出郢都,到了汉北。
有许多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结合的作品。鲁迅 赞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史记》
十二本纪:记帝王;《项羽本纪 三十世家:述诸侯;》 《陈涉世家 七十列传:叙名官名》臣;《屈原贾生列传 十表: 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
八书: 记载典章制度,天文地理。
经典名句
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离骚》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离骚》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离骚》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湘夫人》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龟策诚不能知此事。——《卜居》

《屈原列传》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屈原列传》课件(共38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ppt

厚币委质事楚(名词作状语,用厚币) 其后楚日以削(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 时秦昭王与楚婚(名词用作动词,结为婚姻) 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名词作状语,在朝内,在国外) 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形容词用作动词,诋毁) 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动词使动用法,使……兴) 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形容词用作名词,忠诚之士,贤能之人)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名词用作动词,效法,继承)
任务二:研读文本重点,体会屈原的情志
1.阅读第3段,找一找作者是从哪些方面介绍屈原的《离骚》的?
作者从解题、成因、内容、风格四方面介绍了《离骚》。“离骚” 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忧愁幽思”而作 《离骚》。其内容是:“上称帝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明道 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其风格是:“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 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 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 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也。”这段话,是结合屈原的作品和人格说的,说明屈原的秀美文辞与 高洁志行互相辉映,浑然一体。
偏义复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治乱”偏在“治”,国家治理的道理)
文言句式
(1)判断句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者……也”表判断) 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者……也”
表判断)
(2)被动句 方正之不容也(意念上被动)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见”“被”表被动) 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于”表被动) 为天下笑(“为”表被动)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见”表被动) 不凝滞于物(“于”表被动)
古今异义
1.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古义:第二年。 今义:次于今年的下一年。

《屈原列传》ppt课件73张

《屈原列传》ppt课件73张
➢ 内容上:《离骚》表达了屈原崇高的理想和忠贞不渝 的爱国情怀,也体现出他的高洁品格和决不与奸佞之 人同流合污的操守,突出屈原的高大形象。
➢ 结构上:与屈原后来的蒙冤受屈形成对比,为下文写 屈原的冤屈作了铺垫。
总结:
第一部分(1-3):屈原由“王甚任之”到 “王怒而疏”,忧愁幽思而做《离骚》。 ① 第一层(1-2)因才被“任”,因“谗”而
谗谄 chán chǎn 惨怛(dá )
帝喾(Kù )
见(xiàn )义远 濯(zhuó )淖(nào ) 滋垢(gòu )
绌 ( 黜 chù ) 详(佯yáng)
离(罹 l í)忧
靳(jìn )尚 被(披pi)发
枯槁(gǎo )
赵不内(纳 n à) 三闾(lǚ )大夫 温蠖(huò )
汶汶(mén ) 铺(bū )其糟
(原名《太史 公书》)
《屈原列传》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撰写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 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开始创作,历时14年才完成
12 本纪 记历代帝王政绩
30 世家 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
70 列传 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最后一篇为自
导入
■《人民日报》曾把屈原称为“中华民 族 的一根铁骨”。屈原,是一位让世代中华 儿女 年年记起的先祖, 一个让历代文人朝诵 夜吟的 巨擘,是我们这个民族灿烂精神篇章 中的一个 厚重的标题。
■而第一篇完整记录屈原生平经历的文章就 是 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今天我们就一起 走进 这篇文章。
学 习
目 标
泥:同“涅”,黑泥。 滓:污染。 推:推赞,推许。
争光可也。

爱国诗人屈原完整版PPT课件

爱国诗人屈原完整版PPT课件

06
总结:学习屈原,弘 扬爱国主义精神
回顾本次课程重点内容
屈原生平及时代背景介绍
了解屈原的生平经历及所处的时代背景,感受其深沉的爱国情怀 。
屈原诗歌的艺术成就
分析屈原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领略其卓越的文学才华。
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
阐述屈原诗歌中的爱国主义精神,如忠诚国家、关注民生、敢于斗 争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03
屈原代表作品解读与 欣赏
《离骚》思想内涵及艺术成就
思想内涵
抒发屈原对楚国政治黑暗、个人 遭遇不公的愤懑之情,表达对理 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个人品德的坚 守。
艺术成就
采用象征、隐喻等手法,构建了 一个奇幻的世界,展现了屈原卓 越的想象力和文学才华。
《九歌》中神话人物形象塑造
神话人物来源
借鉴楚地民间神话和传说,塑造了一 系列生动鲜活的神话人物形象。
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世界范围内传播和影响力
传播范围广泛
屈原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而且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 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对世界文学的贡献
屈原的作品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被誉为世界文化 宝库中的瑰宝。
跨文化交流的桥梁
屈原的作品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重 要的作用,增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屈原的诗歌充满了浓厚的个人情感, 通过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对国家、 民族的深情厚谊。
屈原的诗歌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和追求,体现了诗人崇高的理想境界 和坚定的信念。
描绘神奇世界
屈原在诗歌中创造了一个神奇的世界 ,充满了美丽的自然景象和幻想色彩 ,展现了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

《屈原列传》PPT课件

《屈原列传》PPT课件

2024/1/26
10
CHAPTER 03
屈原诗歌创作成就与影响
2024/1/26
11
《离骚》等代表作品欣赏
《离骚》简介
概述《离骚》的创作背景 、主题思想及艺术特色。
2024/1/26
精选诗句赏析
挑选《离骚》中具有代表 性的诗句,进行深入的赏 析和解读。
作品影响
阐述《离骚》在中国文学 史上的重要地位,以及对 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开创浪漫主义诗歌传统
阐述屈原诗歌对后世浪漫主义诗歌的启迪作用, 如李白、杜甫等诗人的创作受其影响。
丰富诗歌创作题材
分析屈原诗歌如何为后世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 题材,如抒发个人情感、描绘自然风光等。
推动诗歌艺术创新
3
探讨屈原诗歌在艺术形式上的创新,如运用象征 手法、创造独特语言等,对后世诗歌艺术的发展 产生的推动作用。
2024/1/26
25
东西方悲剧英雄形象差异比较
文化背景不同
东方悲剧英雄形象更多地体现了集体主义精神,而西方悲剧英雄形 象则更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精神。
价值观念不同
东方悲剧英雄通常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首位,而西方悲剧英雄则 更注重个人价值和尊严的追求。
表现形式不同
东方悲剧英雄形象通常以崇高、悲壮为特点,而西方悲剧英雄形象则 更注重人性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的展现。
文化的自豪感和热爱。
屈原在流放期间仍坚持自己的政 治理想,不屈不挠地斗争,展现 了一种民族精神的坚韧和顽强,
彰显了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17
对当今时代弘扬民族精神的启示
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启示我们要热爱祖 国,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的繁荣富强
贡献自己的力量。
屈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启示我们要 珍视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和弘扬民族

9《屈原列传》课件(共43张PPT).ppt

9《屈原列传》课件(共43张PPT).ppt

宋玉之徒皆祖屈原 之从容辞令,终莫 敢直谏;悲其志。
原境遇
屈原 得志
遭谗 被疏
遭谗 被迁
自沉 汨罗
文本研读
• 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米),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
①屈原者,名
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瑕是屈原的祖先。楚国王 族的同姓。屈、 景、昭氏都是楚国的王族同姓。(上古时
平,楚之同姓
• 张仪:魏人,纵横家代表人物,他后来为秦惠王游说六国,主张“连横”,游说 六国事奉秦国,为秦惠王所重。详:通“佯”。币,礼物。委:呈献。质:通 “贽”,初次拜见尊长时所献的礼物。绝齐:“绝于齐”的省略,与齐绝交。商、 於(wū污):秦地名。商,在今陕西商州市东南。於,在今河南内乡东。
• 使使:前一个“使”,动词,派遣;后一个“使”,名词,使者。如:到,往。 • 约:商定。 • 兴:发动,调动。
➢ 第3段写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并对《离骚》作 出评价。这是《屈原列传》中用浓墨重笔书写的精彩 段落,是作者对屈原遭遇、人品、文学才能的直接评 述,写得哀婉动人、酣畅淋漓。 请认真阅读这段文字,思考下面问题。 (1)这段文字依据内容可分为两层,请划分层次并概 括每一层的大意。
第1层:“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盖自怨生也。” 评介屈原创作《离骚》的缘由。 第2层:“《国风》好色而不淫……虽与日月争光可 也。”评述《离骚》的内容、宗旨、特点。
事,以出号令; 知识。志,同“记”。
出则接遇宾客, 应对诸侯。王
• •
明于治乱:即“于治乱明”,状语后置。通晓治理国家的 道理。于,对于。治乱,复词偏义,义在“治”。 娴于辞令:擅长外交辞令。娴(xián),熟悉。辞令,指外
甚任之。
交方面应酬交际的语言。
• 入:指对内。出:指对外。接遇宾客:接待外国使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小练
1.请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 (1)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
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 • (2)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
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
课堂小练
1.请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 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第17课
屈原(节选)
郭沫若
新课导入
你心目中的屈 原是一个什么 样的形象呢?
学习目标
1.识记有关郭沫若、屈原的文学常识,积累文中的重点字词, 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2.把握戏剧冲突,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多种修辞手法和象征 手法的运用,体会剧本炽热的语言及雷霆万钧的气势。 3.体会屈原对黑暗的抨击和对光明的追求,学习屈原爱国爱 民的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浩浩荡荡】 原形容水势广阔浩大。后用来形容人群、事物等声势壮、 规模大。 【镗镗鞳鞳】 拟声词。原指钟鼓等的声音,文中形容波涛声。 【犀利】 (武器、言语等)锋利;锐利。 【拜手】 古代男子跪拜礼的一种。跪下后,两手拱合,俯头至手与心平, 而不至地,故称“拜手”。 【稽首】 古代的一种跪拜礼,叩头至地。 【土偶木梗】 即土偶木偶。文中指用泥土塑成和用木头雕刻而成的神像。 【拖泥带水】 形容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主要写了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意旨,密 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主要写了屈原内心的独白,表现了他的坚 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问题探究
1.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谈谈本文的写作目的是什 么。
2.作者借屈原的口呼唤和歌颂风、雷、电,表达了一种怎样的 思想感情?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对风、雷、电的呼唤和歌颂,表现了作者对黑暗世界的强 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切希望,也表明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热 烈追求。在“比铁还沉重”“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和残酷的现 实面前,作者深深忧虑祖国的前途,热切地祈求咆哮的风、轰 隆隆的雷、长剑一般的电这些伟大的自然力,来变革现实,把 黑暗的世界“吹动”“爆炸”“劈开”,从而创造一个“没有 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世界,迎来“没有限制的 自由”和“多么灿烂的、多么炫目的光明”。在神奇的想象中, 主体和客体、人和自然合二为一,表达了作者对光明的热烈追 求,显示了作者摧毁一切黑暗的愤激情绪和斗争决心。
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 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著名作家、诗人、历史学家、 古文字学家。代表作有诗集 《女神》《星空》,历史剧 《屈原》《虎符》《棠棣之 花》等。
背景材料
《屈原》这部历史剧创作于1942年,是郭沫若 历史剧的代表作。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 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爱国与卖国的不可调和的 矛盾与斗争,揭露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黑暗现实,抒 发了人民的愤恨之情。本文节选自剧本第五幕第二 场。
呼告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 手法。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并 且跟他(它)说话。一般可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写作特色
1.想象瑰丽奇特。 本文中屈原的独白部分想象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革 命浪漫主义的风格。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 奇的想象,运用夸张、象征等艺术手法,让屈原同宇宙 间伟大的自然力——风、雷、电结合在一起,物我同化, 使主人公具有了摧毁一切黑暗 睥睨(pì nì) 徘徊(pái huái) 波澜(lán) 稽首(qǐ) 迸射(bèng) 虐待(nüè) 国殇(shāng) 咆哮(páo xiào) 鞺鞺鞳鞳(tāng tà) 哗众取宠(huá)
重点词语解释
【国殇】 为国牺牲的人。文中指这些人死后变成的神灵。殇,战死者。 【诡谲】 狡诈,狡黠。文中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名望】 好的名声;声望。 【愤愤不平】 非常气愤,心中不服。 【非难】 指摘和责问。 【口实】 假托的理由;可以利用的借口。 【小题大做】 比喻把小事当作大事来办,有不值得这样做或有意扩大事 态的意思。 【哗众取宠】 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大义灭亲】 为了维护正义,对违反国家人民利益的亲人不徇私情,使 受国法制裁。 【伫立】 长时间地站着。 【睥睨】 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课堂小结
本文先描写了靳尚与郑詹尹密谋毒杀屈原,后 重点写了屈原歌颂风、雷、电,怒斥神鬼偶像的内 心独白。文章以奇特的想象、宏伟的气魄、雷霆万 钧的气势,塑造了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的形象,表 达了作者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 民的思想感情。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屈原有了更深层次 的理解,对象征手法的运用有了更多的认识。
2.运用象征,感情含蓄、深沉。
事物 风、雷、电 洞庭湖、长江、东海 无形的长剑
象征意义 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 人民群众 屈原坚定的信念
3.运用多种修辞手法。
本文多处运用拟人、呼告等修辞手法,直接有力 地表达了爱憎的情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 效果。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了独白 的抒情效果,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荡气 回肠,铿锵有力。
品味语言
1.文章前两段的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交代了舞台场景、人物、道具等要素,为人物
出场表演做铺垫。
2.“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应该你尽力咆哮的时候” 本段文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屈原怎样的思 想感情?
呼告、反复和拟人。写出了屈原对风的热切呼唤, 表达了他对黑暗世界的愤懑和对光明的热烈追求。
话剧
话剧是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 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艺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舞台性。话剧演出要借助舞台完成。第二,直观性。 话剧先通过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 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再通过化妆、服饰等手段,使 观众直接观赏到剧中人物的外貌特征。第三,综合性。话 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借助所塑造的具体艺术形象,向 观众展现社会生活情景。第四,对话性。话剧通过大量的 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