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2e0d2dd581b6bd97f19eada.png)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1.哲学的来源和作用(1)来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1)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 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此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肯定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②客观唯心主义:众人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 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e6e3b4d0975f46526d3e198.png)
唯物论= 辩证唯物论#认识运动把握规律#【物质与运动的关系】1.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要求我们承认世界的物质性)【运动和静止的关系】1.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
2.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相对的。
3.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我们承认相对静止)【规律】1.规律是客观的,尊重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要求我们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规律是普遍的,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3.人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必要条件,要求我们把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意识的本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对物质有具有反作用,要对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
(正确的意识推动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事物的发展)#意识的作用#【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2.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能动地认识世界】1.意识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1.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要求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世界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规律。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3.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革命热情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4.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认识论#人的认识从何而来#【实践的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高二政 治必修四知识点
![高二政 治必修四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c5a619d88eb172ded630b1c59eef8c75fbf959a.png)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政治必修四,也就是《生活与哲学》,这部分知识对于我们理解世界和生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下面咱们一起来梳理一下其中的重要知识点。
首先是“哲学是什么”。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法论则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哲学和具体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接着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然后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三种基本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比如金、木、水、火、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唯心主义则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主义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客观唯心主义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再来说说“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高中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15286e95fbfc77da269b1ee.png)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⑴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作用: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⑴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⑶与方法论的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⑷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⑴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一览表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第三课 时代精神的精华一、真正的哲学⑴含义: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的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bd16ac352d380eb63946d89.png)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一、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⑴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⑵作用: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⑴从本义上:爱智慧、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⑵与世界观的关系上: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不一定科学。
)⑶与方法论的关系上: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⑷与具体知识的关系上: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一、哲学的基本问题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⑴思维与存在何为本源的问题。
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⑵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可以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②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一览表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客观唯心主义(客观精神是世界的主宰和本源。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
![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生活》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4b1642818762caaedd33d4a3.png)
第 1 页 共 8 页《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1、产生-------社会实践2、根源-------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3、影响-------自觉或不自觉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4、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5、含义: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6、任务:寻找光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7、地位:哲学是一定和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是自己所处时代精神的反映①区别:含义、形成、特点 1、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②联系:略①区别:含义2、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②联系:“课本上”研究对象不同①区别: 揭示规律不同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提供指导不同:分别提供方法论指导和具体方法指导。
②联系:略 ①哲学来源于时代,是时代精神的总结②哲学反作用与时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产生基础:①阶级基础②自然科学基础③社会科学基础2、基本特征:①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自然观和唯物辩证历史观的统一②时间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一、关于哲学 二、关于“三对关系” 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真正的哲学)四、马义主义哲学 五、哲学的作用美好哲学的向导第 2 页 共 8 页a .唯物主义①第一性b .唯心主义 1、是什么?a .可知论②同一性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b .不可知论①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遇到的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2、为什么? ②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的、必须回答的问题③始终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①基本观点: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1、唯物主义②派别 1、 对世界本原的分歧①基本观点: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2、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人的主观精神是世界本原 ②派别客观唯心主义:认为客观精神是世界本原。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5a96900d941ea76e59fa0461.png)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一)1、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坚持整体与部分的统一,部分离不开整体;整体离不开部分;关键的部分甚至可以决定整体的功能,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统筹全局,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3、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点1、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要求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准备走曲折的路,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3、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要求我们既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又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4、如何实现人生价值(1)、人的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反作用,对人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
(3)、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4)、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5)、实现人生的价值,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二)1、矛盾既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我们都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1)二者相互联结。
普遍性离不开特殊性;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2)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同时,又要统筹兼顾,处理好次要矛盾。
2023年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2023年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38c15c9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4c.png)
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一、哲学是什么?1.哲学与世界观和措施论(1)哲学与生活1)、哲学旳智慧产生于人类旳实践活动。
2)、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旳追问和思索。
3)、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旳艺术。
Ⅰ、作用: 使人聪颖, 给人智慧。
Ⅱ、意义: a、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旳指导。
b、指导人们对旳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Ⅲ、任务: 寻找光明, 在人类生活旳路途上点起前行旳明灯, 指导人们对旳地认识世界, 改造世界。
Ⅳ、哲学就是智慧之学, 或追求智慧之学, 即爱智之学。
是现世旳智慧, 是文化活旳灵魂。
(2)世界观与措施论世界观是人们对世界旳总旳见解和主线观点。
哲学是有关世界观旳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旳世界观。
(3)世界观与措施论旳关系: 哲学是世界观和措施论旳统一。
①、世界观决定措施论, 措施论体现世界观。
有什么样旳世界观就有什么样旳措施论。
②、不存在脱离世界观旳措施论, 也不存在脱离措施论旳世界观2.哲学与其他科学旳关系(1)其他科学:①、内容: a、自然科学知识b、社会科学知识c、思维科学知识②、特点:哲学对某一详细领域旳概括和升华, 从中抽象出最一般旳本质与最普遍旳规律。
(2)详细科学与哲学旳关系(共性与个性、一般与特殊旳关系)1).详细科学是哲学旳基础, 详细科学旳进步推进哲学旳发展。
2).哲学为详细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措施论旳指导。
3.时代与哲学旳关系: 时代决定哲学, 哲学反作用于时代。
1)①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旳精神生活旳构成部分, 是一定社会和时代旳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旳反应。
②真正旳哲学之因此是时代旳精髓, 是由于它们在不一样程度上反应了时代旳任务和规定, 把握了时代旳脉搏, 总结概括了时代旳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2)批判功能:①它可以通过对社会弊端、旧制度、旧思想旳批判, 更新人旳观念, 解放人旳思想。
②塑造引导: 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旳前进方向, 提出社会发展旳理想目旳, 指导人们追求美好旳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 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旳巨大旳物质力量。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全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9b8016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dc.png)
第一单元生活才智与时代精神(哲学概论)核心提示:哲学的产生哲学的起源哲学的作用哲学的本义哲学的任务哲学的内涵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派别哲学的两个对子哲学与时代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课美妙的生活导向1课1框生活到处有哲学P41.哲学的产生:P4哲学的才智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2.哲学的起源:P5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索。
3.哲学的作用:P5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4.哲学的本义:P6①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5.哲学的任务:P6就是指导人们正确地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课2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P73.详细科学与哲学:P8①从本质看,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②从特点看,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③从产生看,哲学是对详细学问的概括和总结。
④从本义看,哲学是一门给人才智、使人聪慧的学问。
哲学的本义是爱才智或追求才智。
其次课百舸争流的思想2 课1框哲学的基本问题P101.哲学的基本问题:P10-2课2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P121.哲学的基本派别:P123课1框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P163课2框哲学史上的宏大变革P18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条件:P18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P18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辨证唯物论)核心提示:物质运动规律意识相识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4课1框世界的物质性P281.自然界的物质性:P282.物质:P294课2框相识运动把握规律 P31一.运动:1.运动的含义:P31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更和过程。
3.运动的特点:P32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确定的。
静止的特点: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二.规律:1.规律的含义:P332.规律的特点:P33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5课1框意识的本质P352.物质确定意识:P37 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确定意识。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精简版知识点学业水平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精简版知识点学业水平](https://img.taocdn.com/s3/m/1e1caec05ef7ba0d4a733bbb.png)
《哲学与生活》知识点第一单元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与生活(1)哲学的起源: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①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第一性的东西。
如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5、全面认识马克思主义(1)马克思主义的产生: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一、世界的物质性1、物质的含义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
2、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2、运动是有规律的(1)规律的含义: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5a8749f78a6529647d53e1.png)
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原理整理1.哲学的来源和作用(1)来源:①产生于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作用:①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②能够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1)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世界观与方法论是同一问题两个方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1)具体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揭示的是自然、社会和思维某一具体领域的规律;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升华,从中抽象出最一般的本质和最普遍的规律。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4.哲学的内涵和基本问题(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各种哲学由此分成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肯定与否回答,形成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1)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的,意识是派生的,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包括古代朴素、近代形而上学、辩证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
(2)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的,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包括:①主观唯心主义:个人的主观精神,如个人的目的、意志、感觉、经验、心灵等;②客观唯心主义:众人的共同(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等。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c60a1bc2e3f5727a4e96242.png)
高中政治必修 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必然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虑。
所以,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亲近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令人聪颖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看法。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尽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详尽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注意:① 详尽掌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详尽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用然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想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样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想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想可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样回答,能够划分为可知论和不能知论。
(2)为什么?①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第一碰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想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都不能够回避、必定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向来,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样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门派一览表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心主义(把物质概括为详尽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源,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把物质概括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识梳理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dcc4b15fd1f34693dbef3e1a.png)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识梳理高二政治必修四学习已经结束,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有哪些需要记忆的哲学常识呢?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识梳理:辩证唯物论1、【物质决定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和能动的改造世界。
(认识世界:意识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3、【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方法论)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发挥主动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识梳理: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②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实践活动,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2、【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3、【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高二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常识梳理:唯物辩证法★联系观1、【联系的普遍性】联系具有普遍性。
(方法论)要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得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①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②人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知识】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知识】高二政治必修四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945330b941ea76e59fa04aa.png)
【关键字】知识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根底,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必修四复习提纲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合理性——在总结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
局限性:它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因而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威信注意等局限性。
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它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思想武器。
※5、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主观唯心、客观唯心※6、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从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1、哲学与经济政治的关系:哲学是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为什么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牢牢把握了时代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时间经验和认识成果。
3、哲学对社会变革的作用:①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②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直接理论来源: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自然科学基础:从“主要是搜集材料的科学”发展为“本质上是整理材料的科学”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批判地吸取)]※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唯物辨证的自然观与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①毛泽东思想及其精髓与活的灵魂②邓小平理论及其主题③“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其本质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理解物质的概念: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它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与意识相比而言);根本属性是运动(这是与物质的其他属性相比而言)。
※2、运动与物质的辨证关系: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离开物质谈运动,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3、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辨证关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理解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方法论。
辩证关系:物质世界是先于人的意识而存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规律,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特点: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体现认识的道理有: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3、理解真理的客观性及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最基本属性,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真理是具体的,真理是有条件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第三单元: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第七课: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1、什么是联系?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2、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和条件性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方法论意义:客观性——切忌主观随意性。
多样性——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
※3、整体和部分的含义、关系及其把握二者关系的方法论意义含义: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关系: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方法论: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天,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系统的含义、基本特征,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基本特征: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方法的意义: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1、什么是新事物?什么是旧事物?什么是发展?(即发展的实质)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发展的普遍性自然界是发展的、人类社会是发展的、人的认识是发展的。
3、为什么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把握这一观点有何意义?前途是光明的:(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它在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和腐朽的东西,吸取了旧事物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3)社会领域内的新事物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而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2)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3)旧事物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而,新事物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
※意义: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既要充满信心,鼓励、支持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接受挫折与考验。
4、量变和质变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含义: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相互关系:(1)事物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4)事物的发展就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5、把握量变和质变关系原理的意义我们应重视量的累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同一性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同一性与斗争性的辩证关系矛盾的统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
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在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