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法基础教案第一讲-概论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案
![经济法基础知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f265e20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1.png)
一、教案名称:经济法基础知识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概述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定义、特征和功能。
(2)让学生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调整对象。
(3)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
2. 教学内容(1)经济法的定义与特征(2)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经济法的调整对象(4)我国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经济法的概念,引发学生对经济法的兴趣。
(2)讲解经济法的定义与特征:阐述经济法的定义,分析经济法的特征。
(3)讲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介绍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原则的具体运用。
(4)讲解经济法的调整对象:分析经济法的调整对象,让学生了解经济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5)讲解我国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介绍我国经济法体系的基本构成,让学生了解经济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6)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经济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二、教案名称:经济法基础知识教案第二章:市场主体法律制度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市场主体的概念和分类。
(2)让学生掌握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
(3)让学生了解个体工商户和合伙企业的法律制度。
2. 教学内容(1)市场主体的概念与分类(2)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3)个体工商户的法律制度(4)合伙企业的法律制度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相结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引发学生对市场主体法律制度的兴趣。
(2)讲解市场主体的概念与分类:阐述市场主体的概念,分析市场主体的分类。
(3)讲解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介绍企业法人的法律制度,并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理解这些制度的具体运用。
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e6c2d99e314332396893c2.png)
经济法基础教案
授课教师:韩磊
授课班级:2014会计12389班
专业:会计
所在院部:财政学院
学期:2015-2016-1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
单元二教学设计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经济法基础教案(精).docx
![经济法基础教案(精).docx](https://img.taocdn.com/s3/m/0f1652e5376baf1ffd4fadbd.png)
《经济法基础》教案石新立第一章经济法概论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地位与作用,并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彖、经济法律关系及其构成、经济法律责任等基础理论,通过本章的教学, 提高学习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能力。
1•认知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产生与发展、地位与作用,并理解和掌握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对象、经济法律关系及其构成、经济法律责任等基础理论。
2.情感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使学生在基本掌握经济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法的兴趣,为以后各章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3.能力目标:通过本章的教学,提高学习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经济关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经济法的特征;经济法律关系的构成教学难点: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教学建议:结合相关法律部门的知识加深学生对经济法特征、调整对象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式:讲授法、案例教学法授课时数:2课时教学内容:引例2003年4月24日至27日,北京京鲁水泊食品有限公司销售龙安84消毒液(4 70毫升装), 应售4元/瓶,实售15元/瓶,抬高价格2.75倍。
北京市物价局认定该公司不执行法定价格干预措施,超最高限价销售龙安84消费液,决定对其处以4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并提请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其营业执照。
北京市物价局认为,该公司不执行法定价格干预措施,是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有关法规、规章的违反,因而依法予以上述处罚。
思考方向:1.价格主管机关的价格规制行为的法律依据有哪些?2.价格法规的效力渊源有哪些?3.经济主管部门的市场规制行为和宏观调控行为的法律依据和经济法规范的效力渊源之间是何种关系?第一节经济法概述一、经济法的概念经济法是调整一定范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要从以下三点把握这个概念:1•经济法是经济法律规范的总称2.经济法是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3.经济法调整的是一定范围的经济关系二、经济法调整的对象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经济实体在组织领导、经营管理和协调发展经济活动过程屮所发生的经济关系。
《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760de569eae009591bec18.png)
教案(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章节名称第一章经济法概述§1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2 法律的概念特征及其效力授课课时 2课时授课形式新授理论课使用教具板书、PPT教学目的知识目标:1.让学生了解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了解法的本质2.让学生理解法律的概念,熟悉法律的表现形式及法的特征3.让学生掌握法的效力与法的体例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专业文章阅读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仔细、严谨的学习态度教学重点1.法的概念和特征2. 法的效力教学难点法的体例更新、补充、删节内容更新:法律的概念补充:法律的表现形式课外作业预习第三、四节内容教学后记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第一节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一.法的产生原始社会:习惯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大分工→氏族社会变化→国家产生(法的产生)二.法律的历史发展习惯法:不成文的形式成文法: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法典》春秋战国时期魏国李悝《法经》第二节法律的概念及其效力一.法的概念及本质1.概念:1)狭义法律:宪法、法律2)广义法律: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规章2.本质二.法的特征1. 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2. 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3. 法是明确规定人们的权利与义务的行为规范4.法是要求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规范三.法的效力1.法律规范的时间效力2. 法律规范的空间效力3. 法律规范对人的效力四.法规体例“假设”、“行为”、“处理”或“假定”、“处理”、“制裁”教学过程主要教学内容及步骤1.经济法的课程属性经济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其内容涉及企业、公司、金融、会计、税收等各个经济领域,并成为企业、公司及相关人员行为处事的法律依据及标准。
2. 学习目标:①知识目标:学生具备一定的经济法知识或知识基础②能力目标:培养自己专业知识的阅读能力与分析能力③情感目标:敢于理性的表达自己观点§1.1 法的产生和历史发展一.法的产生原始社会:习惯,是人们在长期的共同劳动和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
《经济法》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教案(全)
![《经济法》第一章经济法基础理论教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96405476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2.png)
2.法律事实的出现是经济法律关系确立的直接原因
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保障,这是因为正常的市场秩序有利于市场主体参加各项活动,扩大经营行为,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和完善各类市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三)宏观调控关系
所谓宏观调控,是指国家为满足全局利益和长远利益的要求,保障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总量平衡而对市场进行的调节和控制。进行宏观调控,既是我国经济工作经验教训的总结,又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需要。实践已证明,市场是资源配置最有效、最佳的手段。但是,市场调节本身并不是万能的,它有许多缺陷。例如,它不能做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完全统一;它不可能自觉地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它不可能实现社会收入公平分配等等。因此,这就需要国家进行宏观调控,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限制其负面作用。
确认市场主体的法律地位所产生的经济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认市场主体在参加市场活动时的法律地位所产生的经济关系,例如,确认企业、公司地位而产生的关系;二是确认市场主体在参加内部管理活动时所产生的关系,例如,确认企业内部领导体制而产生的经济关系。
(二)市场秩序调控关系
市场秩序是市场运行的状态和情况的综合,分为正常和不正常两种状态。正常的市场秩序通常表现为市场机制运转良好,市场交易有条不紊,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有效保护;与此相反则为不正常的市场秩序。国家所要维护的市场秩序当然是正常的市场秩序。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基础讲义
![经济法基础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f2dd7b0cfad6195f312ba63e.png)
经济法讲义及基本要求考试内容第一章经济法概论「基本要求」(一)掌握法、法律和经济法的概念(二)掌握法律规范与法律关系、法律事件与法律行为(三)掌握仲裁、民事诉讼、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的法律规定(四)熟悉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五)了解法的本质、特征、形式和分类、法律体系与经济法律关系「考试内容」第一节法和经济法一、法和法律(一)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的本质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法是统治阶级的国家意志的体现。
2、法的特征(1)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2)法凭借国家强制力的保证而获得普遍遵行的效力。
(3)法是确定人们在社会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的行为规范。
(4)法是明确而普遍适用的规范。
(二)法的形式和分类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特别行政区法、行政规章、国际条约等。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作不同的分类。
二、法律规范与法律体系(一)法律规范法律规范,是指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
它赋予社会关系参加者某种法律权利,并规定一定的法律义务。
通常由假定、处理、制裁三个部分构成。
假定,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适用该法律规范的情况和条件。
处理,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允许人们做什么,禁止做什么或者要求做什么的部分,实际上即为规定权利、义务的行为规则本身。
制裁,是指法律规范中规定的在违反本规范时,将要承担什么样的法律后果。
按法律规范的性质和调整方式,法律规范可分为义务性规范、禁止性规范和授权性规范。
按法律规范的强制性程度,法律规范可分为强制性规范和任意性规范。
(二)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的现行法律规范划分为若干法律部门,由这些法律部门组成的具有内在联系的、互相协调的统一整体即为法律体系。
法律部门又称部门法,是根据一定标准和原则所划定的同类法律规范的总称。
我国现行法律体系划分为以下主要法律部门:1 .宪法及宪法相关法法律部门,如宪法、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国务院组织法、民族区域自治法、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等。
经济法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总论](https://img.taocdn.com/s3/m/9bcd965a91c69ec3d5bbfd0a79563c1ec5dad79e.png)
第一章 经济法总论(奠定理论基础,指导实务操作)第一节 概述(认识经济法)一、法的基础知识(一)法的概念和特征1、什么是法汉字“法”至少有三层意思:第一,“法”有神明裁判疑难案件之意第二,“法”有祛除不法行为之意第三,“法”有公平之意关于“律” :《说文解字》解释为“均布也”。
“均布”是古代调音的一种工具,引申为调整人们行为的规范。
“法”强调“平”、“正”、“直”。
“律”强调“人人必须遵守”、“范天下之不一而归于一”。
清未民初,把“法”和“律”连用,“法”逐渐由“法律”一词所替代。
我国当代法律制度中“法”的含义:狭义的法或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即特定或具体意义上的法律。
广义的法或法律:指法的整体,指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
包括全国人大及其常委制定的法律、国务院及其部委制定的行政规章、地方人大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地方法规、规章等在内的一切规范性文件。
2、法的基本特征(重点)(1)法是一种行为规范,具有规范性和概括性。
法的规范性:是指法规定了人们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做什么(授权性规范)、应当做什么(义务性规范),不能做什么(禁止性规范),从而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了一个行为标准。
法的概括性:又叫法的定型性,是指法的调整对象时一般的或抽象的、某一类的人和事,它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适用。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具有国家性和普遍性。
一个国家法律形成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制定法律,通过制定形式形成的法律被称为成文法、制定法;另一种是通过认可的方式形成法律,称为不成文法。
法律出自国家,具有国家性。
由于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所以派生出°普遍性”特征,即法律在一国全部地域范围内对一切人和组织发生效力。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具有强制性和程序性。
国家强制力是指国家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有组织的暴力。
国家强制力是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重要区别。
2024年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课件讲义
![2024年经济法基础第一章总论课件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d8c30279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a1.png)
提高企业法律意识
引导企业遵守法律法规,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加强人才培养
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专业技能的经济法人才。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一
某跨国公司在华投资遭遇法律问题的案例剖析。
案例分析二
一起跨境贸易争端案件的法律解读与启示。
案例分析三
某金融机构因违反跨境支付规定被处罚的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四
一起涉及税收协定的国际税收争议案件解析。
03
消费者与经营者
消费者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权利,承担遵守市场秩序、
维护消费者权益等义务;经营者享有自主经营权,承担提供合格商品和
服务、保障消费者权益等义务。
争议解决机制与程序规定
争议解决方式
包括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多 元化纠纷解决方式。
程序规定
根据争议性质和当事人约定,选择 相应的解决方式和程序,如民事诉 讼程序、仲裁程序等。
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企业虚假宣传案。该企业通过夸大产品 功效、虚构用户评价等手段进行虚假宣传, 误导消费者。经监管部门调查取证,依法 对该企业处以罚款、责令改正等处罚措施。
VS
案例二
某行业价格垄断案。该行业内多家企业达 成价格垄断协议,共同抬高产品价格,损 害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依法对涉案企业 进行调查处理,打破价格垄断,恢复市场 竞争秩序。
程序规定
监管程序应遵循法定、公正、公开、效率原则,确保监管行为的合法性、合理 性和有效性。具体包括立案、调查、取证、听证、告知、决定等环节。
违法行为认定与处罚措施
违法行为认定
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市场主体违反市场监管规定的行为进行 认定,如虚假宣传、价格欺诈、垄断经营等。
处罚措施
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82ef60ced630b1c59eeb5e2.png)
财会专业课经济法基础教案文化理论课教案教学步骤组织教学:(用时1分钟)询问学生出勤情况,及课堂应注意的细节问题,如手机的关闭等。
导入新课:(用时3分钟)由于是第一次课,故从宏观上让学生了解本课程对学生今后工作的影响及帮助,目的是让学生重视起来。
讲授新课及课堂练习:(用时70分钟)第一章经济法概论本章知识点简介本章介绍了法学中一些基本的概念与知识。
本章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法和经济法的概念。
二是经济纠纷的解决途径。
三是违反经济法的法律责任。
第一节法和经济法的概念一、法和法律(一)法的本质与特征1.法与法律的概念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
2.法的本质法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3.法的特征法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和社会规范,不仅具有行为规则、社会规范的一般共性。
还具有自己的特征。
(二)法的形式和分类1.法的形式(掌握内容)我国法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宪法。
宪法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2)法律。
法律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经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规范性文件。
(3)行政法规。
行政法规是由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国务院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4)地方性法规。
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在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不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根据本地区情况制定、发布规范性文件即地方性法规。
(5)自治法规。
(6)特别行政区的法。
(7)行政规章。
行政规章是国务院各部委,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以及某些经济特区市的人民政府,在其职权范围内依法制定、发布的规范性文件。
课堂练习:提问二名学生回答【例题】(2004年)下列各项中,在我国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A.宪法B.民族自治地方条例C.国际条约D.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答案】A【解析】本题考核我国最高法律效力的法。
经济法基础知识学习教案
![经济法基础知识学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bd856e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a5.png)
经济法基础知识学习教案第一章:经济法概述1.1 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法的定义与特征2. 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 理解经济法的作用与地位1.2 教学内容1. 经济法的定义与特征2. 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 经济法的作用与地位1.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法的定义、特征、基本原则等基本概念2. 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案例,帮助学生理解经济法的作用与地位1.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法基本概念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应用能力的掌握第二章:经济法主体2.1 教学目标1. 掌握经济法主体的分类2. 理解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3. 掌握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2.2 教学内容1. 经济法主体的分类2. 经济法主体的权利与义务3. 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2.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法主体的分类、权利与义务等基本概念2. 小组讨论法:讨论经济法主体的法律责任,促进学生思考2.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法主体分类的理解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主体权利与义务、法律责任的掌握第三章:经济法行为3.1 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法行为的分类2. 掌握经济法行为的效力3. 理解经济法行为的法律责任3.2 教学内容1. 经济法行为的分类2. 经济法行为的效力3. 经济法行为的法律责任3.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法行为的分类、效力等基本概念2. 小组讨论法:讨论经济法行为的法律责任,促进学生思考3.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法行为分类的理解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行为效力、法律责任的掌握第四章:经济法关系4.1 教学目标1. 理解经济法关系的分类2. 掌握经济法关系的调整方法3. 理解经济法关系的法律责任4.2 教学内容1. 经济法关系的分类2. 经济法关系的调整方法3. 经济法关系的法律责任4.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法关系的分类、调整方法等基本概念2. 小组讨论法:讨论经济法关系的法律责任,促进学生思考4.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法关系分类的理解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关系调整方法、法律责任的掌握第五章:经济法渊源5.1 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法渊源的种类2. 掌握经济法渊源的效力等级3. 理解经济法渊源的适用规则5.2 教学内容1. 经济法渊源的种类2. 经济法渊源的效力等级3. 经济法渊源的适用规则5.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法渊源的种类、效力等级等基本概念2. 小组讨论法:讨论经济法渊源的适用规则,促进学生思考5.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法渊源种类的理解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渊源效力等级、适用规则的掌握第六章:经济法案例分析6.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案例分析能力2. 加深学生对经济法律知识的理解3. 提高学生的法律应用能力6.2 教学内容1.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经济法案例2. 分析案例中的法律问题3. 引导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问题6.3 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分析案例,引导学生思考2.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案例,提出解决方案3. 课堂报告: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6.4 教学评估1.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案例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案例中法律问题的理解第七章:经济法实践操作7.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经济法实践能力2. 培养学生的法律职业素养3. 加深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理解7.2 教学内容1. 经济法实践操作的基本流程2. 法律文件的起草与审查3. 法律咨询与诉讼实务7.3 教学方法1. 模拟教学法:模拟经济法实践操作流程2. 角色扮演法:学生扮演律师、企业代表等角色,进行实战演练3. 导师制:为学生提供实践指导,解答疑问7.4 教学评估1. 实践操作报告:评估学生对实践操作流程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角色扮演表现:评估学生在实战演练中的表现第八章:经济法与市场经济8.1 教学目标1. 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 掌握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3. 分析市场经济中的法律问题8.2 教学内容1.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2. 经济法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3. 市场经济中的法律问题分析8.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经济法的作用2. 案例分析法:分析市场经济中的法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8.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市场经济原理的理解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市场经济中法律问题的分析能力第九章:经济法与国际经济法9.1 教学目标1. 了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概念2. 掌握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 理解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的关系9.2 教学内容1.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概念2. 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3. 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的关系9.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国际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和原则2. 比较分析法:比较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的异同,引导学生思考9.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国际经济法基本概念的理解2. 比较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对国际经济法与经济法关系的理解第十章:经济法未来发展10.1 教学目标1. 了解经济法领域的发展动态2. 掌握经济法领域的前沿问题3. 培养学生对经济法发展的敏感度10.2 教学内容1. 经济法领域的发展动态2. 经济法领域的前沿问题3. 经济法发展的趋势分析10.3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法领域的发展动态和前沿问题2. 小组讨论法:讨论经济法发展的趋势,促进学生思考10.4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经济法发展动态的理解2. 小组报告:评估学生对经济法前沿问题和趋势的分析能力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设计:教案中详细列出了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这是教学活动的核心部分。
《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52aa297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d5.png)
《经济法基础》教案一、课程概述《经济法基础》是一门研究我国经济法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
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掌握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和规定,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为今后从事经济管理、法律事务等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概念、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掌握经济法的立法目的、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经济法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在经济活动中的法律风险防范意识。
3.素质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法治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
三、教学内容1.经济法概述:介绍经济法的概念、特征、调整对象和立法目的,使学生对我国经济法的基本框架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经济法基本原则:讲解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如公平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可持续发展等,使学生了解经济法的基本价值取向。
3.经济法主体:介绍经济法主体的分类、权利和义务,使学生掌握经济活动中的法律关系。
4.经济法制度:讲解经济法的主要制度,如市场准入制度、竞争政策、财税制度等,使学生了解我国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5.经济法律责任:介绍经济违法行为的种类、法律责任和处罚,使学生了解经济法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的作用。
6.经济法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典型案例,使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相结合,提高运用经济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经济法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
2.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经济法的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经济活动中感受经济法的作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五、教学评价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作业完成等方面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4cf426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0b.png)
教案(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
3)责任: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如果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
2. 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
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1. 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①投资人决定解散;②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③被依法吊销营业执照;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①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
②投资人自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15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
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申报其债权。
③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财产应当按照下列顺序清偿:①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②所欠税款;③其他债务。
个人独资企业财产不足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注: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担偿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五.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课堂案例分析课堂小结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4 合伙企业法一.合伙企业法概述1. 合伙企业的相关概念:1)合伙:2)合伙企业:2. 合伙企业的法律特征:3. 合伙企业法的概念二.合伙企业的设立1. 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2. 合伙企业的设立程序三.合伙企业财产1. 合伙企业财产的构成2. 合伙企业财产的转让四.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1. 合伙事务执行的形式2. 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3. 合伙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分配4. 债务清偿:五.入伙与退伙1. 入伙2. 退伙1)自愿退伙2)法定退伙六.合伙企业解散与清算1. 合伙企业解散2. 合伙企业清算复习1. 个人投资企业的特征2. 个人投资企业的事务管理§4 合伙企业法一.合伙企业法概述1. 合伙企业的相关概念:1)合伙:指两个以上的人为着共同目的,相互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自愿联合。
(完整word)经济法基础教案第一讲-概论
![(完整word)经济法基础教案第一讲-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a8c03eb9c850ad02df804151.png)
题呢?看看中国的足球市场可以让我们了解一
二。
思考回答
感知兴趣 自述经历 交通探索
体验理解
感悟说出 自己对交 通的认识
回答思考 感悟体验 弄清原因
(完整 word)经济法基础教案第一讲-概论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 学 环 节 通过 讨论
导出 下一 知识 点
课堂 认知
通过 提问 分析 第二 个知 识点
教学内容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第二节 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提醒注意
一、经济法的概念
克服避免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
产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产
生源于国家对经济运行管理和协调的必要性,
它通过确立国家管理、协调经济运行的方式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
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为实现市场机制和宏 组织训练
观调空的有机结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在经济 指导体验
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1、国民经济管理关系。指各级国家机关之
间,国家机关与经济组织、公民之间在国民经
济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协作关系.指法人、其他经济组织
济”,对经济生活、甚至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控制, 案例引入
在此基础上的经济法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 介绍原因
法,对此问题还得存疑。然后,随着中国经济体
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才开始得以起步。也就是说,中国的“市场”
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计划”或“控制”的色
彩。由此而形成的经济法是否也有着一定的问
《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ba7e110f705cc1754270960.png)
教案( 学年第学期)专业名称课程名称授课教师授课班级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课堂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安排其有关权利可以依法进行转让或继承。
3〕责任:个人独资企业财产缺乏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如果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在申请企业设立登记时明确以其家庭共有财产作为个人出资的,应当依法以家庭共有财产对企业债务承当无限责任。
2. 个人独资企业的事务管理个人独资企业投资人可以自行管理企业事务,也可以委托或者聘用其他具有民事行为能力的人负责企业的事务管理。
四.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和清算1. 个人独资企业的解散①投资人决定解散;②投资人死亡或者被宣告死亡,无继承人或者继承人决定放弃继承;③被依法撤消营业执照;④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2. 个人独资企业的清算①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由投资人自行清算或者由债权人申请人民法院指定清算人进行清算。
②投资人自行清算的,应当在清算前15日内书面通知债权人,无法通知的,应当予以公告。
债权人应当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0日内,未接到通知的应当在公告之日起60日内,向申报其债权。
③个人独资企业解散的,财产应当按照以下顺序清偿:①所欠职工工资和社会保险费用;②所欠税款;③其他债务。
个人独资企业财产缺乏以清偿债务的,投资人应当以其个人的其他财产予以清偿。
注:个人独资企业解散后,原投资人对个人独资企业存续期间的债务仍应承当归还责任,但债权人在5年内未向债务人提出偿债请求的,该责任消灭。
五.违反个人独资企业法的法律责任课堂案例分析课堂小结授课主要内容或板书设计§4 合伙企业法一.合伙企业法概述1. 合伙企业的相关概念:1〕合伙:2〕合伙企业:2. 合伙企业的法律特征:3. 合伙企业法的概念二.合伙企业的设立1. 合伙企业的设立条件2. 合伙企业的设立程序三.合伙企业财产1. 合伙企业财产的构成2. 合伙企业财产的转让四.合伙企业的事务执行1. 合伙事务执行的形式2. 合伙人在执行合伙事务中的权利和义务3. 合伙企业的利润或亏损分配4. 债务清偿:五.入伙与退伙1. 入伙2. 退伙1〕自愿退伙2〕法定退伙六.合伙企业解散与清算1. 合伙企业解散2. 合伙企业清算课堂教学安排复习1. 个人投资企业的特征2. 个人投资企业的事务管理§4 合伙企业法一.合伙企业法概述1. 合伙企业的相关概念:1〕合伙:指两个以上的人为着共同目的,相互约定共同出资、共同经营、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的自愿联合。
经济法基础教案
![经济法基础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f08d95d5bbfd0a79567389.png)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
——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经济法基础教案
授课教师:韩磊
授课班级:2014会计12389班
专业:会计
所在院部:财政学院
学期:2015-2016-1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单元二教学设计
经济法基础知识授课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矛盾及其失灵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与爆发。
于是,资本主义国家从“守夜人”转变为“经
济警察”,开始实行国家干预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经
济政策。经济法由此而开始产生、发展、兴盛。
体验理解
二、中国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讲授提问
中国经济法的存在基础是中国的公有制经济性
质,要求国家对整个社会经济活动进行管理。这从
中国经济法的诞生、成长的历程可以观之。(它随新
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等。
2、宏观调控法律制度。主要包括:计划和统计法律
制度、固定资产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银行法
律制度、价格法律制度以及自然资源和能源法律制
度等。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环节 教学
总结
教学内容
3、市场规制法律制度。主要有: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 反垄断法律制度、证券法律制度、产品质量法律制度、消费 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和房地产法律制度等。 4、社会保障法律制度。主要有: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社会 福利法律制度、优抚安置法律制度和社会救济法律制度等。 第三节 经济法律关系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教学 环节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内容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课外作业或复习题
1)经济法概论习题集第一页至第三页
2)重点为习题集上第六题:复习思考题内容。 3)
第1讲
组长审阅 年月日
任课教师
黄雪松
2017 年 9 月 1 日
本课小结与改进措施 本门课程虽然讲过,但第二次针对中职学生讲授,发现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包括
感悟体验
是否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法,对此问题还得存疑。 案例引入
弄清原因
然后,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 介绍原因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才开始得以起步。也就是
说,中国的“市场”一开始就带有浓重的“计划”
或“控制”的色彩。由此而形成的经济法是否也有
着一定的问题呢?看看中国的足球市场可以让我们
家对经济运行管理和协调的必要性,它通过确立国
家管理、协调经济运行的方式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社会的发展尤其是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二、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为实现市场机制和宏观调
空的有机结合,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在经济管理和 组织训练
积极参与
经济协作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指导体验
体验反思
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享有的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权利——可以 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资格;义务——必须为或不为 一定行为的资格。 三、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客体是指经济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 经济权利和承担的经济义务所共同指向的对象,包 括物、行为和无形资产等。又称为载体、标的等。 四、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 经济法律关系的保护是通过法律手段确保经济法律 关系主体的经济权利实现,确保经济义务得到履行, 以保护主体的合法权益。主要手段有: 1、奖励。是国家行政机关或其他单位依法对贯彻执 行经济法、履行经济义务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或个 人采取的鼓励措施。分为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
经济法律关系是由经济法确认和调整的在经济管理和 经济协作过程中所产生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有主体、客体和 内容三要素构成。 一、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
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是指参与经济管理、经济协作和经 济组织内部活动,并依法享有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当 事人。
基本分类为:自然人(公民、侨民等)、法人、国家及 其政府机关。在市场经济中的法律主体,主要有以下几类: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
教师课时授课计划
授课日期 授课班级
城轨 1601 班 城轨 1602 班 城轨 1603 班
课题
第一讲 经济法概论
课堂类型
理论教学法
本次授课目的与要求:
1、了解经济法的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 2、掌握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体系
3、上课参与的方式方法训练、课堂发言规范。
第1讲
新课的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感悟说出
中国的诞生、成长而产生和发展)。
补充矫正
自己对交
这显然与西方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极大的
通的认识
不同。西方是先有了市场的充分发展,而后出现市
场失灵,才有了国家的介入和干预,经济法产生;
而中国是先有无所不包的“计划经济”,对经济生活、
回答思考
甚至社会生活进行全面控制,在此基础上的经济法 提问回答
了解一二。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环节 通过讨 论
导出下 一知识 点
课堂 认知
通过提 问 分析第 二个知 识点
第1讲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第二节 经济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主要内容
提醒注意
感知认同
一、经济法的概念
克服避免
引起重视
经济法是调整经济管理和经济协作过程中产生
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经济法产生源于国
部机构相互之间的组织管理关系,另一方面是经济
组织内部贯彻实行经济责任制过程中产生的经济管
理和经济协作关系。
4、涉外经济关系。包括涉外经济管理关系和涉外经 归纳总结
感悟提升
济协作关系。
三、经济法的主要内容
1、市场主体法律制度。主要有:公司法律制度、合
伙企业法律制度、个人独资企业法律制度、外商投
资企业法律制度、全民所有制企业法律制度、集体
(一) 国家经济管理机关 (二) 法人
1、 企业法人 2、 非企业法人 (三) 自然人 1、 个人 2、 个人独资企业 3、 合伙企业
1、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民所有制财产(包括 土地)所有权的惟一主体,又是国民经济的领导者、 组织者、管理者,在宏观调控、协调国民经济运行 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 2、国家机关。直接行使国家经济管理职能的经济管 理机关是经济法律关系的重要主体。 3、企业等法人。机关法人和企业法人是经济法律关 系中最为活跃、最为重要的主体。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环节 Βιβλιοθήκη 学总结教学内容2、制裁。是对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管理义务、 经济协作义务和其他违反经济法的行为给予惩治和 处罚。 3、经济法律关系保护的监督管理机构:行政机关和 司法机关。 第四节 中国经济法的重要作用 一、经济法有利于培育真正合格的、活跃的市场主 体,从而奠定发展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二、经济法有助于培育完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 系。 三、经济法有助于保证国家对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四、经济法对市场经济的运行进行有效的管理。 五、经济法有助于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应用。 六、经济法保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国际经 济技术合作。 第五节 中国经济法的未来发展 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二、知识经济与中国经济法的发展。 1、中国经济法应将促进和保障科技进步作为重要任 务。 2、中国经济法应研究解决知识经济带来的新问题。 三、WTO 与中国经济法的完善 1、加入 WTO 对中国经济法发展的影响。 2、WTO 与中国经济法的完善。
1、国民经济管理关系。指各级国家机关之间,
国家机关与经济组织、公民之间在国民经济管理活
动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2、经济协作关系。指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以及
公民相互之间在经济往来中产生的经济关系。
3、市场经济主体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生的经济
关系。指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在内部经济管理中产
生的经济关系,这种经济关系一方面是经济组织内
讲授方法和内容。学生总体表现比较积极,对于问题思考的多,相对知识懂得也较少, 为以后我讲授方法的探索提供很多依据。
第1讲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4、非法人经济组织。指依法取得营业执照,具有生 产经营资格的非法人组织。主要包括:合伙企业、 分公司、个人独资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的中外合 作经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等。 5、个体工商户。公民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依法经 核准登记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为个体工商户。雇工 在 8 人以下。包括个人经营的个体工商户和家庭经 营的个体工商户。 6、农村承包经营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城 镇科技人员、企业家等,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 照承包合同规定从事商品经营的,为农村承包经营 户。 7、公民。指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自然人。 8、外国经营者。指与我国进行经济技术合作和往来 的外国公司、其他经济组织及个人。 二、经济法律关系的内容
并结合简单提
一、西方国家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
问,导出第一
“经济法”一词最早于 1775 年由摩莱里在其著 个知识点:
作《自然法典》中提出。但其“经济法”一词的含
义与今天自有很大的区别。
感知兴趣
经济法在西方的产生时间:自由资本主义向垄
自述经历
断资本主义过渡的时期。
提出问题
交通探索
经济法在西方的产生原因:市场调节手段固有
【重难点】: 1、经济法的概念 2、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解决措施】:
视频、讲解、看书
教具、挂图及参考书
参考书: 《当代经济法》
《经济法总论》
《经济法理论问题》 《民法学》
成都市工业职业技术学校教案用纸
教学 环节
新课 引入
新课 教学
第1讲
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
教师
学生
第一章 绪论
通过经济实例 思考回答
第一节 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