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树种病虫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毛白杨锈病
症状:春季病芽展开时呈黄色绣球花状。
正常芽展出的叶片受侵后, 形成黄色小斑点, 以后在叶片背面可见到散生的黄色粉堆, 即病菌的夏孢子堆。
有时在病落叶上见到赭色, 近圆形或多角形的疱状物, 为病菌的冬孢子堆。
病原菌:Melampsora magnusiana Wagner为担子菌亚门的一种锈菌,夏孢子椭圆形,橙黄色。
表面有疣状突起。
冬孢子长椭圆形,无柄。
在寄主角质层下排列成一层。
同时观测落叶松-杨锈病(M. larici-populina Kleb.) 和胡杨锈病(M. pruinosae Tranz.)
(三)梨桧锈病
症状:为害梨的叶片,有时果实,果柄及新梢也被害。
受害叶片首先出现桔红色近圆形的病斑,后病斑中密生橙黄色小点,并分泌粘液,粘液干后小点变成黑色的小粒点(性孢子器)。
在相应的叶背产生很多黄色毛状物(锈孢子器)。
而在转主寄主桧柏的小枝上生圆形小木瘤,或受害部位肿大,其上褐色楔状的冬孢子角遇水膨大,呈桔黄色胶状物。
病原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
本菌产生性、锈、冬、担4种孢子。
性孢子器烧瓶状,性孢子纺
锤形,无色。
锈孢子器为圆筒状,锈孢子圆形,橙黄色,表面有小点。
冬孢子为纺锤形,橙黄色双细胞构成,有长柄,外被以胶质膜。
担子孢子为卵圆形,干燥后呈黄色粉末状。
取制片观察性、锈孢子器,用水泡开桧柏小枝上的冬孢子角,用针挑取少许胶状物,在镜下观察冬孢子形态。
(四)梨黑星病
症状:叶片、果实、嫩梢及芽鳞均可受害。
叶片发病时, 多在叶背沿支脉和中脉发生圆形或不规则形病斑, 初为淡黄色, 后成暗色
污斑, 上面生有黑霉, 边缘呈星芒状辐射。
病原菌: Fusicladium pirinum(Lib.)Fuck..,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分生孢子梗丛生或单生,暗褐色,直立或弯曲,尖端钝状突起,分生孢子单细胞,纺锤形,呈淡褐色,着生在分生孢子梗的顶端,或在其上一端的旁边。
有性阶段为子囊菌亚门。
子囊壳近球形,壳壁暗褐色顶端有乳头状孔口,四周有针状刚毛,子囊棍棒状,无色,内含8个子囊孢子,长卵圆形,分为大小两个细胞,大细胞在上端,黄绿色。
(五)桃缩叶病
症状: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以危害新梢、幼果。
叶片肥厚绉缩, 发脆,夏初时病叶上出现一层灰白色粉霜。
病原菌: Taphrina deformans(Berk.)Tul.,属外子囊菌。
取制片观察,可见叶表裸生一层圆筒形子囊。
子囊无色,顶端截平。
子囊内生4-8个,多数为8个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圆形、无色,子囊基部有一基细胞。
(六)柿树角斑病
症状:为害叶片,果蒂。
病斑呈多角形, 褐色, 中央散生许多小黑点, 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
病原菌:Cercospora kak i Ell et Fr.,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
分生孢子梗丛生在子座上,子座球形或扁球形,淡褐色,分生孢子梗短杆状,不分枝,稍弯曲,尖端稍细不分隔,淡褐色,分生孢子线形至棍棒形,或稍弯曲,基部较宽,上端较细,无色或淡黄色。
取制片观察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七)苹果炭疽病
又称苦腐病,是果实成熟期的严重病害。
症状:病果上,初发现淡褐色圆形病斑,后逐渐扩大并略为下陷,斑上密生黑色小点粒(分生孢子盘),成同心轮纹状排列。
当空气潮湿时,分泌出粉红色粘液(分生孢子团),果肉变苦。
病原菌: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Spauld. Et Schrenk,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
无性阶段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z.,属于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
分生孢子盘埋于表皮下,后渐突破表皮,涌出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单胞,无色,栅状排列。
分生孢子无色,单胞,长圆柱形或长椭圆形, 两端含两个油球.观察制片,注意其分生孢子盘,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的形态特征。
(八)油茶炭疽病
症状:主要为害油茶果,亦常为害叶片。
最初果皮上生圆形褐色病斑,病斑边缘颜色较深,中央部分较淡。
后病斑上产生轮纹状排列的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
在较潮湿的条件下,分生孢子盘上产生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堆。
后期病斑处产生裂纹,并纵向开裂。
病果随即脱落。
病叶上的症状大体与果实相同,只是叶上病斑的轮纹不显著也不开裂。
病原菌:C. gloeosporioides Penz.,分生孢子盘生于表皮下,具暗色刚毛,顶端尖锐有横隔。
孢子梗无色棒状;分生孢子长圆形至肾脏形两端钝圆,单胞,略带粉红色。
同时观察杉木炭疽病.
(九)杨黑斑病
症状:病斑主要在叶片的正面出现,小而圆形,呈黑褐色,后病斑中间有乳白色胶粘状分生孢子堆,严重时病斑密集,叶片变黑枯落。
病原菌:Marssonina brunnea (Ell. et Ev.) Magn, 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分生孢子盘生于叶片表皮下,稍突起,后突破表皮而外露。
分生孢子梗短,不分枝。
分生孢子无色,卵圆形或近卵圆形,双细胞,分隔处稍缢缩。
取制片观察病原形态。
(十)杨树灰斑病
症状:病害发生在叶片及幼梢上.病叶上初生水渍斑,很快变褐色,最后变灰白色,周边褐色.以后灰斑上生出很多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堆.嫩梢病后死亡变黑.
病原菌:Coryneum populinum Bres. 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分生孢子由4个细胞构成,上数第三个细胞最大且自此稍弯.(十一)苹果褐斑病
症状:主要为害叶片,亦能为害果实。
病斑褐色,边缘绿色不整齐,又称为绿缘褐斑病,病斑有三种类型。
1.同心轮纹型:病斑圆形,中央暗褐色,四周黄色,病斑周围有绿色晕,病斑中出现黑色小点(分生孢子盘),呈同心轮纹状排列,叶背病斑呈烟褐色。
2.针芒型:病斑似针芒状向外扩展,无明显边缘,病斑小,但数量多,常遍布叶片,病斑的背面为绿色。
3.混合型:病斑较大,近圆形,常数斑连在一起呈不规则形,其上有小黑粒点,病斑暗褐色,后期较老的病斑中央呈灰白色,外缘生有针芒状物,病斑边缘有的仍呈绿色,背面为暗褐色。
病原菌:Marssonina mali(P. Henn.)Ito., 属于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分生孢子盘埋在表皮下,成熟后突破表皮层外露,分生孢子盘较长,但较薄(2-3层菌丝细胞组成),分生孢子梗无色,棍棒状单胞,顶生分生孢子,孢子无色,双胞,上胞大而圆,下胞狭而尖,分隔处微收缩。
(十二)松落针病
症状:因树种不同而稍有差异。
在马尾松针叶上起初出现黄色斑点或段斑。
晚秋针叶全部变黄而落叶。
在油松针叶上看不见明显病斑。
针叶颜色由暗绿变为灰绿,后变为红褐色而脱落。
落下的病叶后变为灰褐色或灰黄色。
病叶在五月下旬开始脱落,至十二月初脱光。
落叶上出现黑色小点(为分生孢子器)及黑色横线。
此后产生较大的黑色长圆形、具光泽的突起小点,中央有一条纵裂缝,即为病菌的子囊盘。
病原菌:Lophodermium spp. 属子囊菌亚门星裂盘菌目,子囊盘为船形,子囊棍棒状,有短柄。
子囊孢子线形,排列甚密,侧丝线形,顶部弯曲钩状,通常比子囊稍长。
无性阶段产生分生孢子器,分生孢子单细胞,长椭圆体,无色。
(十三)松针锈病
症状:病针叶最初出现黄色段斑,其上生蜜黄色小点,后变黄褐色至黑褐色,即性孢子器。
随后病斑上出现橙黄色的,扁平似舌状的突起物,即锈孢子器。
锈孢子器成熟后不规则开裂,散出黄色粉末状锈孢子。
病原菌:Coleosporium solidaginis(Schw.)Thum. 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锈孢子器散生或数个连生,黄褐色,短圆锥形。
(十四)落叶松早期落叶病
症状:在落叶松针叶尖端或中部出现黄色小斑点,逐渐扩大为红褐色段斑,后在斑上生小黑点,即病菌的性孢子器。
病叶早期脱落,落地的针叶当年生长小黑点,此为病菌的子囊腔。
病原菌: Mycosphaerella laricileptolepis K.Ito et K.Sato,属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
子囊腔小,子囊孢子双细胞,无色,梭形,遇湿后表面产生一层胶质物。
(十五)松赤枯病
症状:针叶初为黄色段斑,渐变褐色,稍缢缩,最后呈灰白色或暗灰色,稍凹陷或不凹陷的病斑。
病斑与健康组织交界处常有一暗红色环圈。
病部散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分生孢子盘。
潮湿时分生孢子盘吸湿长出褐色或黑褐色的丝状或卷发状的分生孢子角。
病原菌: Pestalotia funerea Desm.,属于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
分生孢子盘初埋于表皮下,后外露,黑色,粒点状,分生孢子长方梭形,一般为5个细胞,中间3个细胞暗褐色,两端细胞无色,顶端有3根刚毛,孢子基部有小柄。
(十六)松针褐斑病
症状:病斑褐色,子实体埋生于表皮下,外观初为灰褐色小疱状,长1毫米左右。
病叶常明显地分为3段,上段变褐色枯死,中段褐色病斑与绿色健康组织相间,下端仍为绿色。
病菌: Lecanosticta acicola(Thum.) Syd. et Petrak,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
分生孢子座生叶肉组织中,块状或钮扣状,子座上方平展或呈浅盘状。
分生孢子圆筒形、镰刀形或稍不规则弯曲。
两端较狭窄,先端钝尖,下端略平截,茶褐色或烟褐色,1-6隔膜,大多数3隔膜。
(十七)云杉球果锈病
症状和病原菌:病害由两种锈菌所致,其症状表现各异。
一种为Thekopsora areolata (Fr.) Magn.所致,受害果鳞向外翻转,在鳞片之内侧生有米粒大小虫卵状物,为锈孢子器。
另一种为Chrysomyxa pyrolae(DC) Kostr.所致,锈孢子器成对生在鳞片之外侧面,而鳞片不翻转下垂。
取两种病原菌切片,比较锈孢子器及锈孢子的形态差异。
(十八)油桐黑斑病
症状: 病斑出现在叶片、叶柄和果实上。
病叶初期出现褐色小点, 逐渐扩大成圆形或多角形的病斑, 潮湿时病斑上出现灰黑色霉状物,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束和分生孢子。
病原菌:为Cercospora aleuritidis Miyake,属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
孢子梗丛生在一孢子座上,分生孢子无色,线状略弯具分隔。
有性世代属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Mycosphaerella aleuritidis (Miyake) Ou,子囊腔黑色球形,子囊棍棒状,子囊孢子双行排列,椭圆形,双胞,无色。
(十九)核桃细菌性黑斑病
症状:病害发生在叶新稍及果实上。
首先在叶脉附近出现圆形或角形小褐点。
严重时也可互相愈合为大病斑。
在较老叶片的病斑边缘常呈黑褐色,而中央呈灰色至灰褐色。
严重时可形成穿孔的病斑,病斑的外围有时可见晕圈。
果实受害后先呈小而隆起的软斑,后扩大并下陷、变黑,并在外围形成水渍状晕纹,严重时可深达核壳及核仁,老果受害时只达外果皮。
病原菌:为细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Juglandis(Pierce) Dyes,菌体短棒状,端生单鞭毛。
(二十)板栗实腐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种仁上,果皮、栗苞上也可产生症状,但不显著。
主要发生在采后贮运期。
种仁局部或全部变色,产生多种颜色的病斑,斑上生菌丝或霉层。
病原菌:由多种病原真菌引起。
三、作业
绘病原菌形态图。
第三章枝干病害观察
一、目的
认识枝干部位的主要病害及病原菌的形态特点。
二、内容与方法
(一) 杨树腐烂病
症状:树干受害处最初发生水肿状病斑,后病斑因失水而下陷,呈现溃疡症状,不久病斑上生出许多黑色小突起,为针尖大小,雨后在小突起上生桔红色胶质丝(分生孢子角),病斑在有利环境下不断扩大,上下方比左右扩展快,成长椭圆形,腐烂部分最后包围树干,使其上部枯死,韧皮部腐烂深至形成层,有时达木质部边材部分。
病原菌:Valsa sordida Nit.,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有性阶段不常见, 多在干枯已久的枯枝上出现。
子囊壳呈长颈烧瓶状,子囊
棍棒状,中部略膨大,内生8个子囊孢子,子囊腊肠形,双行排列,无色,单细胞。
无性阶段为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Fr.,分生孢子器深埋于子座中。
长颈伸出子座而开口寄主组织表面。
分生孢子器形状不规则,分为多室。
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肾形。
取制片仔细观察病原菌形态特点。
同时观察苹果腐烂病。
(二)杨树溃疡病
症状:①溃疡型: 树皮上先出现褐色圆斑,水肿状隆起,呈水泡。
用手压之后有褐色臭水流出,后病斑下陷呈深褐色,并很快扩展成长椭圆形,无明显的病斑边缘,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分生孢子器),后病斑停止扩展,在周围形成隆起的愈伤组织,中间裂开,形成典型的溃疡症状。
老病斑处出现的粗黑点为子座及子囊腔。
②枯梢型: 枝干先出现红褐色小斑,病斑迅速包围主干,使上部稍头枯死。
病原菌:Botryosphaeria ribis (Tode)Gross et Dugg,属子囊菌亚门座囊菌目.子座埋生于表皮下,后突破表皮外露,黑色,扁圆形,一至数个子囊腔集生其内。
子囊腔扁圆形,暗黑色,具有乳头状孔口。
子囊束生,棍棒状,具无色的双层壁,顶壁较厚,有假侧丝。
子囊孢子8枚,单胞,无色,椭圆形。
无性世代为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属半知菌亚门球壳孢目,分生孢子器一至数个集生于黑色子
座内,近圆形,有明显孔口。
分生孢子单细胞,无色,长椭圆形至纺锤形。
(三)松枝枯病
症状:多为害枝干,被害枝上针叶开始发黄,后逐渐变成褐色,并脱落。
枝条回枯,下部枝条下垂,枝条皮层上出小碗状黄色的子囊盘,后变成黑褐色。
病原菌:Cenangium ferruginosum Fr.,属子囊菌亚门柔膜菌目。
子囊盘初生在表皮下,表皮破后伸到表面上。
子囊棍棒状,无色。
内单行排列子囊孢子8个,无色,单胞,椭圆形。
侧丝无色, 顶端膨大。
(四)落叶松枯梢病
症状: 未木质化的新梢嫩茎褪绿, 由淡褐色变为暗褐色或黑色, 微收缩变细,常有树脂流出, 从病部弯曲下垂呈钩状, 叶枯萎脱落, 只有顶部残留一丛针叶. 残存针叶背面密生小黑点, 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和少量未成熟的子囊腔.
病原菌:Botryosphaeria laricina (Sawada) Shang, 属子囊菌亚门隔孢腔菌目, 子囊腔球形或扁球形, 单个或几个一起丛生与表
皮下. 子囊孢子无色, 单胞, 椭圆形至纺锤形。
(五) 落叶松癌肿病
症状:枝干病部肿大呈梭形, 表面常渗出大量树脂, 后期出现橙黄色至黄色小盘状物(子囊盘) 。
.
病原菌: Lachnellula willkommii (Hart.) Dannis, 属子囊菌亚门. 成熟的子囊盘浅漏斗状, 子囊孢子单胞, 无色, 椭圆形或梭形。
(六)板栗干枯病
症状:在枝、干上形成水渍状病斑,病部继续扩展,渐肿大,树皮纵向开裂。
春季,在病树皮上见到许多桔黄色疣状子座。
潮湿时能见到黄色卷丝状孢子角。
秋后,子座变红褐色,其中逐渐形成子囊壳,在皮层下可见扇形菌丝层。
病原菌:Cryphonectria parasitica(Murr.)Barr.,属子囊菌亚门球壳菌目。
在子座深处有1至数个子囊壳,黑色,烧瓶状,有长颈伸出子座顶部。
子囊无色,棍棒状,内含8个孢子。
子囊孢子无色,椭圆形,双细胞,分隔处明显收缩。
分生孢子器也产生在子座中,形状不规则。
分生孢子无色,单细胞,长椭圆形。
(七) 核桃枝枯病
症状:发病初期枝条皮层颜色改变, 开始呈暗灰褐色, 之后呈浅红褐色, 最后变成深灰色. 在死亡的枝条上不久形成黑色突起, 此
即病菌的分生孢子盘.
病原菌: Melanconium oblongum Berk, 属半知菌亚门黑盘孢目, 分生孢子盘破表皮或皮层外露. 分生孢子长圆形或卵圆形, 初无色, 后呈褐色.
(八) 松瘤锈病
症状:本病为害油松、马尾松等松类枝干,及麻栎、栓皮栎等栎类树种的叶片,主要特征是松枝干上增生树瘤。
瘤上裂缝处出现枯黄色分泌粘汁的小点,即性孢子器。
约一年后由木瘤皮层穿出泡状突起,即锈孢子器。
成熟后散布黄粉,即锈孢子。
由风吹到栎叶上,发芽侵入。
夏季在栎叶背面出现黄色小点,即夏孢子堆; 后产生黑色毛状细丝,即冬孢子柱。
病原菌: Cronartium quercuum ( Berk.) Miyabe,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
本病菌产生性孢子(无色), 锈孢子(球形或椭圆形,孢子壁无色,内含物桔黄色), 夏孢子(卵形至椭圆形,有刺,内含物黄色), 冬孢子(单细胞,黄褐色,梭形,互相密集排列成柱状)及担子孢子(无色,单细胞,圆形)。
(九)红松疱锈病
症状:枝干病部长出桔黄色疱囊。
囊破散放出黄粉,为锈孢子;病皮厚,病部稍显粗肿。
转主寄主返顾马先蒿之叶背面有红褐色粉堆即夏孢子堆。
还可见到红褐色的毛状物即冬孢子堆。
再观察另一转主寄主茶镳子叶之背面的冬孢子堆。
病原菌: Cronartium ribicola Fischer,属担子菌亚门锈菌目。
锈孢子器桔黄色, 锈孢子球形,表面有平顶柱形的疣,鲜黄色。
夏孢子椭圆形,表面有细刺,鲜黄色。
冬孢子褐色,梭形,多数冬孢子连结成柱形。
( 十) 松材线虫病
症状: 早期病株针叶失去原有光泽, 松脂分泌开始减少; 接着, 针叶开始变色, 松脂分泌停止; 然后, 大部针叶变黄褐色, 萎蔫,
全株枯死。
病原: Bursaphelenchus xylophillus(Steiner et Buhrer) Nikle, 属圆虫动物门线虫纲, 雌雄线虫都呈蠕虫状, 成虫长约1mm。
松墨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 为主要传播媒介。
(十一)泡桐从枝病
症状:多出现在枝条顶稍幼嫩部分。
被害枝梢形成很多瘦小而柔
嫩的小枝,丛生状,外观似鸟巢;丛枝上叶形变小,叶色淡黄,呈不明显花叶状,病株逐渐枯死。
病原:植物菌原体(Phytoplasma)
同时观察枣疯病.
(十二)菟丝子害
菟丝子主要危害幼苗及幼嫩的枝干,在果园及林带内也可为害较大果树及林木,平原沙地尤为严重。
被菟丝子缠绕之后使林木生长受阻。
常见的受害树种有杨、柳、枣、洋槐、苹果、榆等。
取日本菟丝子(Cuscuta japanica Choisy.)和中国菟丝子(C. chinensis Lam.)标本比较,可见前者茎粗壮多分枝,在黄白色的茎上可见明显的微突起的紫斑。
花萼成碗状,有红紫色瘤状斑点的花冠管状,白色,有裂片5片,蒴果卵圆形种子1-2粒。
取日本菟丝子茎横切面切片,观察吸器伸入寄主皮层内的情况。
(十三)槲寄生害及桑寄生害
桑寄生属(Loranthus)植物在南北方各林区分布甚广。
受害林木枝干上常丛生寄生物的植株,非常明显。
受害处常呈瘤状。
由于吸根延伸在枝干上可形成鸡腿状长瘤,并伴有木质部开裂现象。
取槲寄生属(Viscum)标本观察侵害部位的横切面,吸盘及侵入寄生木质部吸根。
比较桑寄生、樟寄生等几种半寄生植物的形态特征。
三、作业
列表比较各类枝干病害症状。
第四章根部病害观察
一、目的
认识几种主要的林木根部病害的症状特点及病原菌形态。
二、内容与方法
(一)松苗猝倒病
病菌多危害针叶树,也危害枫杨,刺槐等阔叶树的幼苗。
发病部位以幼苗基部为主。
症状:该病症状表现多种类型。
1.种芽腐烂:种芽出土前被病菌侵入,引起腐烂。
造成苗床缺苗断垄现象。
2.茎叶腐烂:指幼苗出土期,苗木密集或揭除复盖物过迟,被病菌侵染,幼苗茎叶不能正常展开,使茎叶腐烂。
3.猝倒:幼苗出土后颈部出现水渍状腐烂的褐色环痕,后缢缩,幼苗即倒伏。
4.立枯:苗木茎木质化后,根茎部发病腐烂,病苗枯死,但不倒伏。
病原菌:引起猝倒病的侵染性病原有好几种。
主要是丝核菌属(Rhizoctonia)(半知菌亚门无孢目)、镰刀菌属(Fusarium)(半知菌亚门瘤座孢目)及腐霉菌属(Pythium)(鞭毛菌亚门霜霉目)的真菌。
丝核菌:菌丝分隔,幼嫩菌丝分枝多成锐角,无色。
老菌丝分枝成直角,分枝处明显缢缩,淡黄褐色。
菌丝可交织成疏松的菌核。
镰刀菌:分生孢子镰刀状,具有3至5分隔。
腐霉菌:菌丝无色,无分隔。
产生游动孢子和卵孢子。
观察切片注意病原菌的形态。
(二)银杏茎腐病
症状:菌木受害后开始在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病斑,扩大后包围全茎,并迅速向上发展,直至全株枯死,叶片下垂不脱落。
病苗茎部皮层稍皱缩,内层组织腐烂呈海绵状,灰白色。
皮层组织中生许多黑色小粒(即菌核)。
木质部髓心变褐色中空,也有小菌核产生。
病原菌:为Macrophomina phaseolina (Tassi) Gold.,属半知亚门球壳孢目。
菌核黑褐色,扁球形或椭圆形。
分生孢子器埋生于寄主组织中,孔口开于表皮外。
分生孢子椭圆形,无色,单细胞。
(三)杨树、果树根癌病
症状:此病主要发生在干基部,但有时也发生在根茎上或侧根上,受害处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同的瘤。
初生的小瘤,呈灰白色或肉色,质地柔软,表面光滑,随着瘤的长大,逐渐变为褐色至深褐色,质地坚硬,表面粗糙,并龟裂。
病原菌:为Agrobaterium tumefaciens (Smith & Towns.) Conn,属于细菌,是一种短杆菌,通常具有几根周生的短鞭毛。
(四)根瘤线虫病
症状:受害苗木的主根和侧根上形成大小不等,表面粗糙的圆形瘤状物。
切开瘤,可见瘤中有白色粒状物存在,即线虫雌虫。
病原:Meloidogyne spp.。
根瘤线虫的生活史,分为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
切开病瘤,用针挑取瘤内少量线虫观察,注意雌、雄虫在形态上的差别。
(五)洋槐紫纹羽病
症状:病株根部及茎基部皮层受害,变褐腐烂,病根表面生有紫红色的厚菌丝层, 线状菌索和突起状菌核。
病原菌:为Helicobasidium purpureum (Tul.) Pat.,属于担子菌亚门木耳目。
夏季紫褐色菌丝层上产生担子与担孢子。
担子圆筒形,无色,向一方弯曲。
(六)苹果白绢病
症状:根部皮层腐烂。
根颈表面产生白色菌索,并蔓延至附近的土壤中。
后期在根颈表面形成油菜籽似的圆形菌核。
病原菌:为Sclerotium rolfsii Sacc.,属半知菌亚门无孢目. 菌丝白色棉絮状,菌核球形棕褐色,光滑, 与油菜籽相似。
三、作业
绘几种根病病原菌的形态图。
第五章立木及木材腐朽症状观察
一、目的
认识立木及木材腐朽的主要类型,了解常见的木腐菌的形态特征。
二、内容与方法
(一)立木和木材腐朽类型
立木及木材腐朽基本上可分两大类:即白色腐朽及褐色腐朽。
观察各种腐朽类型的标本:白色片状腐朽,白色海绵状腐朽,白色环状腐朽,白色杂斑状腐朽,褐色块状腐朽,褐色环状腐朽等,注意两大类型腐朽的基本区别。
(二)识别下列常见的重要木腐菌
1.松白腐菌(Phellinus pini (Thore ex Fr.) Ames)
子实体多年生,蹄形,木质,边缘薄而利,菌盖上表面暗褐色,有浅凹槽及辐射状裂纹。
菌孔大而形状不规则,圆或椭圆形。
菌髓黄褐色,子实体中有大而尖的褐色刚毛。
孢子椭圆形,无色,腹面黄褐色。
本菌侵害针叶树种,以红松、落叶松、冷杉等为主,引起活立木干基或主干心材白色蜂窝状腐朽。
2.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 (Bull. ex Fr.) Pers.)
子实体一年生,肉质。
新鲜时白色,干后浅黄褐色,形似猴头,上面生头发状绒毛。
子实体下方生有齿状的细长刺。
孢子无色,圆形。
本菌为害栎属树木,引起白色海绵状腐朽。
3.扁菌(Elfvingia applanatum (Vers. ex Gvay) Karst)
子实体多年生,木质,半圆形。
具有同心轮纹,皮壳脆,紫灰色,菌肉浅栗色,菌管长且整齐。
孢子双层壁,一头平截。
本菌为害椴、榆等阔叶树及马尾松等针叶树,引起白色海绵状腐朽。
4.木紫芝(Fomes fomentarius (L. ex Fr.) Kickx)
子实体多年生,蹄形,木质。
菌盖灰白色,光滑,有深灰色同心圆的凹沟,不开裂。
菌孔圆而小,菌肉黄棕色。
孢子无色,长椭圆形。
多危害阔叶树。
通常生在枯立木和倒木上,引起白色海绵状或白色杂斑腐朽。
5.桦多孔菌(Polyporus betulinus Fr.)
子实体一年生,馒头状,肉质至木栓质。
菌盖表面光滑,灰白色边缘薄并向内弯曲。
菌肉白色,菌管短,色稍深,菌孔小而整齐。
孢子圆柱形,弯曲。
本菌寄生在桦木上。
枯立木,倒木上为多。
引起褐色块状腐朽。
6.硫磺菌(Polyporus sulphrous (Bull.:Fr.) Fr.
子实体一年生,肉质。
多个集生呈复瓦状,干后变脆。
菌盖上表面及腹面均呈硫磺色。
菌管短,管孔小。
孢子卵形,无色。
本菌多为害椴、榆、桦、蒙古栎等,引起心材褐色块状腐朽。
7.桦革裥菌(Lenzites betulina (L.) Fr.)
子实体一年生,菌盖革质,半圆形,灰色或灰黄色,有柔而密的绒毛,排列成同心轮纹,菌肉白色,很薄。
子实层体灰黄色褶状,呈辐射排列。
孢子圆筒形,稍弯曲。
本菌为害阔叶树木材,引起白色海绵状腐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