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为何一定要替父从军
读花木兰的收获
![读花木兰的收获](https://img.taocdn.com/s3/m/e191e26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1.png)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一个经典故事,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最终成为忠孝两全的英雄。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关于战争和英勇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家庭、传统、荣誉和责任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以下几点:首先,家庭的力量是无穷的。
花木兰之所以决定替父从军,是因为她深知父亲年老体弱,无法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
她为了家庭的荣誉和安全,毅然决然地选择了挺身而出。
这种对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感,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庭的力量和重要性。
其次,传统价值观的坚守。
在古代社会,女子本应在家相夫教子,但花木兰却选择了违背传统,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
她在战场上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最终得到了皇帝的赏识和嘉奖。
这充分说明了,只要我们坚守传统价值观,勇于担当责任,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第三,荣誉和责任是人生的两大支柱。
花木兰在战场上表现出了顽强的战斗精神和出色的指挥能力,赢得了同袍们的尊重和敬意。
她不为名利,只为荣誉和责任。
这种精神品质,让我深感惭愧。
在现代社会,我们往往只看重名利和利益,而忽视了荣誉和责任。
我们应该向花木兰学习,时刻牢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为荣誉而奋斗。
最后,女性的力量不可小觑。
花木兰作为一个女性,在男性主导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她证明了女性同样可以胜任男性所做的一切事情。
我们应该尊重女性的地位和权利,给予她们更多的机会和舞台来展示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总之,《花木兰》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悟。
它教会了我家庭的重要性、传统价值观的坚守、荣誉和责任的担当以及女性的力量。
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将时刻铭记这些收获,努力成为一个有责任、有担当、有才华的人。
花木兰的现代教育意义
![花木兰的现代教育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8da10ca6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eb.png)
花木兰的现代教育意义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她代父从军的故事被广为传颂。
从现代教育的角度来看,花木兰的故事具有以下教育意义:
1. 勇敢面对困难:花木兰在面对家庭的困境和外敌入侵的危险时,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勇敢地站出来,代替父亲从军。
她的故事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坚定,不畏艰难。
2. 孝顺与责任:花木兰为了不让年老的父亲上战场,毅然决定代替他从军,充分体现了她对父亲的孝顺和对家庭的责任感。
这一品质提醒人们要关心和照顾家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3. 独立与自强:在从军过程中,花木兰展现出了独立和自强的精神。
她不仅在战场上表现出色,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赢得了同伴的尊重。
这教育人们要学会独立思考,培养自己的能力。
4. 性别平等:花木兰的故事打破了传统的性别观念,展示了女性在战争和其他领域同样能够取得成功。
这对推动性别平等的教育具有重要意义,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5. 民族精神:花木兰的故事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她的勇敢和坚韧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通过学习她的故事,
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总之,花木兰的故事在现代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激励学生培养勇敢、孝顺、独立、自强和民族精神等品质,成为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道理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道理](https://img.taocdn.com/s3/m/4d2b8ac2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18.png)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道理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道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
1. 为国家尽忠:花木兰代父从军是为了代替自己年迈的父亲参军,这表达了她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在古代社会,男子从军是一种光荣的行为,因此花木兰作为女性,为了不让父亲受到惩罚,主动决定代替他参军,表达了她对祖国的深深热爱和保护家人的责任心。
2. 直面困难与挑战:花木兰代替父亲从军是一项巨大的决策,她需要面对艰苦的军事生活、严格的纪律要求以及战场上的危险。
她没有退缩,勇敢地迎接挑战,这展示了她具有坚韧不拔、敢于面对困难和逆境的品质。
3. 追求平等与正义:在传统社会中,女性的地位和权力受到限制,她们难以参与男性主导的军事行动。
花木兰代父从军打破了性别界限,展示了女性的特殊能力和追求平等的精神。
她通过自己的行动证明,无论男女性别,只要有能力和勇气,就有权利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参与到建设国家的行动中。
4. 坚持真我与追求自由:在代替父亲从军的过程中,花木兰是为了表达自己真我和追求内心的自由。
她在军队中化名“花军”,展示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与众不同。
尽管在男性的军队中,她要面对各种艰难和不适应,但她坚持自己的信念和价值观,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和自我认同的成长。
综上所述,花木兰代父从军的行为展示了她对国家的忠诚、勇
敢面对困难的品质、追求平等和正义的精神,以及坚持真我与追求自由的决心。
这些价值观和品质,不仅在中国民间中广泛传扬,也在现代社会中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木兰为何要代父从军
![木兰为何要代父从军](https://img.taocdn.com/s3/m/da821410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41.png)
木兰为何要代父从军在中国古代,有一位名叫花木兰的女子,她代父从军的故事传颂千古,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传奇。
那么,木兰为何要做出这样勇敢而又艰难的决定呢?首先,家庭的责任是木兰代父从军的重要原因。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男子被视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和支柱,承担着保家卫国的义务。
然而,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衰弱,已经无法胜任从军打仗的重任。
作为家中的长女,木兰深知家庭的困境和父亲的无奈。
她心疼父亲,不愿看到他在年迈体弱之时还要奔赴战场,面临生死考验。
在这种情况下,木兰毅然挺身而出,决定代替父亲去履行这份沉重的责任,以维护家庭的安宁和尊严。
其次,木兰对父亲的深厚感情也是促使她代父从军的关键因素。
父亲在她的成长过程中,一直是她的依靠和榜样。
他辛勤劳作,默默付出,为家庭遮风挡雨。
木兰敬爱父亲,她不愿意让父亲在晚年还要遭受战争的折磨和痛苦。
这种父女之间的深厚情感,让木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为父亲分担,勇敢地踏上了从军之路。
再者,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国家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木兰的决定。
战争频繁,国家面临着外敌的入侵和威胁,需要大量的兵力来保卫疆土和人民。
在这种紧急的情况下,每个家庭都有可能被征召入伍。
木兰深知国家的安危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她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她认为,为国家效力,抵抗外敌,是每个子民应尽的义务。
因此,她决定放下女性的身份,投身到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去。
此外,木兰自身的勇敢和坚毅的性格也是她能够做出代父从军决定的重要原因。
她并非是一个柔弱、依赖他人的女子,而是有着坚定的信念和勇气,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她相信自己有能力在军队中生存下来,并且为战争的胜利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种自信和勇敢,让她有了代父从军的勇气和决心。
木兰代父从军的决定,并非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她在家庭责任、父女情感、国家需要以及自身性格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做出了这个令人钦佩的选择。
在从军的过程中,木兰面临着无数的困难和挑战。
花木兰替父从军读后感
![花木兰替父从军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f961ba19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1.png)
花木兰替父从军读后感故事中的木兰是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女孩,她不甘心看到自己的父亲受苦,就主动替父从军。
这种勇气和决心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她不仅要面对艰苦的军旅生活,还要克服身为女子的局限。
她在训练中付出了更多的努力,比其他人更加刻苦,终于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木兰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了坚强的意志和不怕困难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成功地实现自己的目标。
除了坚定的意志外,木兰还展现出了无私的奉献精神。
她替父从军的初衷是为了让家人免受战乱的伤害,这种牺牲个人利益保护家人的精神值得我们深思。
在军营中,木兰以她的勤劳、善良和乐观的性格,获得了战友的敬重和友谊。
她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团队的利益放在首位,尽自己最大努力完成任务,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的结尾,木兰成功地保卫了家园,最终平安回到了家乡。
这个结局告诉我们,坚定的意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最终会得到回报。
无论我们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
这个故事给了我很大的鼓舞和信心,让我相信只要去努力拼搏,就一定可以创造奇迹。
《花木兰》这个故事也给了我对于女性力量的新认识。
故事中的木兰是一个具有非凡智慧和勇气的女子,她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性的价值和力量。
在那个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中,木兰打破了常规,证明了女性也具备坚强和勇敢的品质。
故事中的木兰,她的勇气和智慧不逊于男性,甚至更胜一筹。
通过阅读《花木兰》,我也对“家国情怀”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木兰出于对家人的深情厚意,毅然替父从军,为的是避免他们受到战乱的伤害。
这种以家人和国家的利益为重的情怀让我深感敬佩。
无论何时何地,家族和国家永远是我们心中最重要的,我们应该永远保持对家乡和国家的热爱和奉献精神。
在我看来,《花木兰》这个故事并不仅仅是一部女性英雄的传奇,更是一部表达了坚定意志和无私奉献精神的作品。
故事中的木兰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对自己的梦想和目标有足够的信心,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价值。
花木兰为何一定要替父从军?军户无法摆脱的命运
![花木兰为何一定要替父从军?军户无法摆脱的命运](https://img.taocdn.com/s3/m/ae91ed6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cc.png)
花木兰为何一定要替父从军?军户无法摆脱的命运花木兰为何一定要替父从军?军户无法摆脱的命运高端时政品读 2016-10-08 14:04:31分享花木兰为何一定要替父从军?军户无法摆脱的命运“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即使没有读过《木兰辞》的年轻人,大概也看过《花木兰》的电影。
在这里首先设下疑问:花木兰是民族英雄吗?许多研究者都相信,历史上确有花木兰其人,并考证出花木兰为北朝女性,很可能是北魏的鲜卑族人,因为“木兰”是个鲜卑姓氏(花木兰并不姓花,花字是后人加上的);而《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句,“可汗”即为北魏皇帝的称呼。
花木兰到底有哪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让她成了民族英雄?好像也没有。
她只是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她有孝心和勇气,但离“民族英雄”还是有一段距离。
而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我更愿意与读者分享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为什么花木兰非得要代父从军?北朝民歌《木兰辞》:“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北魏皇帝(可汗)发下征兵令,花木兰父亲名列其中,必须应征。
但花木兰父亲年岁已大,又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如何是好?可汗这次大点兵给木兰一家带来了愁苦,《木兰辞》开篇即写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花木兰想必辗转难眠,思量了一夜,才终于想到对策,下定了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府兵制既然“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北魏政府为何非要木兰家派丁入伍呢?而不应召从军就会违反北魏实行的府兵制,府兵制是朝廷将一部分民户划为“府户”(军户),免其“租调”(人口税),但军户必须世世代代服兵役,当朝廷需要士兵上战场时,每户要出一名男丁应召出征。
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不可逃役。
花木兰家无疑被划为军户,列入了军籍,所以可汗的“军帖”上才“卷卷有爷名”。
军令传下来,花木兰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让老父亲上阵,要么自己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府兵制度之下,军户不但有服兵役之义务,每次入伍所需盘缠、粮食、兵器、马匹都得自己解决。
关于木兰替父从军的民间故事
![关于木兰替父从军的民间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75ed742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46.png)
关于木兰替父从军的民间故事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流传着一则关于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这个故事既让人感
动又激励着无数人。
木兰是一个普通的农家女,她的父亲年事已高,而家中却没有儿子,所以当国家征兵时,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
这个故事以木兰的坚强和勇敢为主线,通过她的努力和智慧展现了女性的能力
和价值。
在装扮成男子的样子下,木兰参加了军队的训练,她在部队中表现出色,无论是射箭、马术还是战术,都能熟练应对。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兰在军队中赢得了同袍们的尊重和崇敬。
她聪明能干,勇
敢无畏,在战场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战斗力。
她不仅一次次击败敌军,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木兰的心中一直怀揣着一个秘密。
她知道,一旦真相曝光,她将失去在
军队中的地位,取消荣誉。
尽管如此,木兰仍然义无反顾地坚持了下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
这个故事中没有宏大的战役和华丽的场面,却通过木兰的一次次冒险和奋斗,
向人们传递出了一种坚定的信念和乐观向上的态度。
它告诉我们,无论男女,只要有决心和勇气,每个人都能够创造奇迹。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民间一代代口头传承,激励着无数人勇往直前,
勇敢面对困难。
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成为了一种象征,象征着女性的力量和毅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环境,我们都应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
正如木兰一样,她勇敢地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女性的价值和能力。
这个故事将继续激励着我们追求卓越,不畏困难,为了家庭和国家而努力奋斗。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60305f25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c22402b.png)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在古代中国,有一位名叫花木兰的女孩,她生活在一个小镇上,家境虽不富裕,但家人和睦,生活安定。
然而,就在这样平静的日子里,一场战争打破了这份宁静。
国家征兵,要求每个家庭都要派出一名男子去参军。
而花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身体又不好,无法背负战斗的重担。
面对这样的困境,花木兰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她要代替父亲从军。
花木兰是一个聪明勇敢的女孩,她知道如果不去代替父亲,他将面临生死存亡的危险。
于是,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花木兰剪去了自己的长发,换上了父亲的军装,悄悄地离开了家。
她知道,这是一条充满艰辛和危险的道路,但她决心要为家人和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在军营里,花木兰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她学会了驾驭战马,熟练地使用弓箭,还参加了多次激烈的战斗,展现出了出色的战斗技能和不屈的意志。
她的战绩赫赫,深受战友们的尊敬和爱戴。
然而,她始终隐藏着自己的身份,没有向任何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经过数年的战斗,国家终于取得了胜利,战争结束了。
在胜利的喜悦中,军队凯旋而归,人们欢呼雀跃。
这时,花木兰终于露出了真面目,她脱下了军装,换上了女装,站在父母面前。
父母泪如雨下,他们既惊讶又感动,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女儿竟然如此勇敢,竟然能够为国家做出如此伟大的贡献。
花木兰的事迹很快传遍了整个国家,人们为她的英勇行为所感动,称赞她是“女中豪杰”。
她的故事被传颂千古,成为了一代代人心中的英雄。
而花木兰也因此被封为“花木兰将军”,成为了军队中的一员。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创造奇迹,做出不平凡的事情。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展现了女性的坚韧和勇敢。
她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成为了中华民族的精神符号。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可以从花木兰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和启示。
无论面对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们都应该勇敢地面对,坚定地迈步向前。
正如花木兰一样,我们也可以用自己的行动,为家人、为国家、为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花木兰传花木兰顶替父亲从军奋勇敌
![花木兰传花木兰顶替父亲从军奋勇敌](https://img.taocdn.com/s3/m/7ee370aa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b4.png)
花木兰传花木兰顶替父亲从军奋勇敌花木兰传-花木兰顶替父亲从军奋勇敌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女英雄,也是一位具有勇敢和坚韧品质的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
花木兰的故事在中国历史上广为传诵,她顶替父亲从军的勇气和决心成为了后世传诵的佳话。
本文将通过对花木兰传故事的重新讲述,展现她在顶替父亲从军的过程中展现出的勇敢和坚忍,以及她成功击败敌人的故事。
花木兰生于北魏时期,是一位热爱家族和国家的女子。
她的父亲原本是一位退伍老兵,但年老体衰,无法顶替皇上征召大军的任务。
为了保家卫国,保护家族的荣誉,花木兰决定顶替父亲从军,在战场上奋勇杀敌。
花木兰决心顶替父亲从军,为了能够顺利通过选拔阶段,她经过长时间的自我训练和苦苦修炼。
她注重身体锻炼,提高自己的体力和战斗力。
同时,她还学习武术技能,熟练使用刀剑。
经过不懈努力,花木兰终于在选拔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各项艰难的考验,成功进入军队。
在部队中,花木兰军事技能出众,勇敢果敢,深得将士们的敬佩。
经过连番艰苦的训练,她的战斗能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她也收获了一群真诚而铁血的兄弟,大家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成为一支铁血战斗的团队。
在与敌人的战斗中,花木兰展现出了非凡的英勇和决心,她带领战友们冲锋陷阵,决不退缩。
在一次次激烈的厮杀中,花木兰用自己的实力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她运用巧妙的战术,灵活地应对敌人的进攻,创造了一次次的胜利。
她用弓箭射倒了许多敌人,用敢于牺牲的精神保住了队友们的生命,更是一次次成功地阻止了敌人的进攻。
在花木兰的带领下,她的军队逐渐消灭了敌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她们保卫了家园,守护了她们心中的国家和家族。
花木兰用她的力量和智慧,为家人和国家带来了真正的和平与安宁。
通过花木兰的故事,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她顶替父亲从军的勇气和决心,更可以看到她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英勇和坚毅。
她的故事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勇于面对困难和挑战。
无论是在军队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像花木兰一样,坚持自己的理想和目标,勇往直前,无畏困难,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为家族和国家做出贡献。
花木兰女扮男装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
![花木兰女扮男装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https://img.taocdn.com/s3/m/b9c907f9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b4.png)
花木兰女扮男装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下赫赫战功古时候有位勇敢无畏的女子,她就是花木兰。
故事中,花木兰为了替代生病的父亲从军,化名为男子,并成功地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个传奇故事至今仍然激励着人们,成为一个经典的形象,下面将从花木兰女扮男装的原因、她的表现和她的战功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故事。
首先,花木兰女扮男装的原因是出于家庭责任和爱。
在古代,家庭是至高无上的。
当花木兰的父亲生病无法从军时,作为独生女儿的她决定挺身而出。
虽然女性被视为柔弱的群体,但她并没有被性别束缚住,而是选择了冒险,为了家族的荣誉和父亲的安危。
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表达了她对家庭的责任和无私的爱。
其次,花木兰女扮男装的表现展现了她的勇敢和坚定。
作为一个女孩子,要扮装成男子并通过严苛的军事训练绝非易事,但花木兰却毫不退缩。
她忍受了许多艰辛和痛苦,却从未退却过。
在部队中,她严格遵守纪律,勤奋训练,深得同袍的尊敬。
她凭借自身的才华和努力博得了上级的赏识,并成功立下了赫赫战功。
花木兰的表现展现了她内心的坚毅和勇敢,她的故事鼓舞了无数人。
最后,花木兰女扮男装立下了赫赫战功。
战争是考验一个人勇气和实力的时刻,而花木兰用她的才智和勇气所带给战友们的力量不可忽视。
在一次又一次的战斗中,她表现出了无与伦比的战斗技巧和战略眼光。
克服了重重困难后,她成功地击退了敌人,立下了赫赫战功。
这也使她成为了一支军队中的传奇人物,被史书记载下来,永远流传下去。
总之,花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立下了赫赫战功。
她的故事通过她的家庭责任和爱,她的勇敢和坚定,以及她的战功,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真正的英雄形象。
这个故事也告诉了我们,无论男女,只要有勇气和决心,就能超越自我,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
花木兰的故事将激励我们勇敢地面对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成为真正的英雄。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a67239aa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a896976.png)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在中国古代,有一个女子名叫花木兰,她是一位勇敢的女孩,也是一位孝顺的女儿。
木兰的父亲年迈体弱,无法再去战场上为国家效力,而木兰却义无反顾地替父从军,展开了一段惊心动魄的军旅生涯。
木兰的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当时北魏正面临着匈奴的入侵,国家急需有人去征战。
木兰的父亲是一位老兵,但由于年事已高,身体已经不堪战斗之用。
为了保护家乡,木兰毅然决定代替父亲从军,她割掉了长发,换上了男装,化名花云。
她用自己的行动展现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家庭的责任。
木兰从小就喜欢习武,她的武艺了得,军事知识也颇为丰富。
在军营中,她用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赢得了同袍们的尊重。
她不畏艰险,勇敢无畏,一次次的出色表现让她成为了军中的佼佼者。
在战场上,她更是英勇无畏,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木兰的带领下,北魏军队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匈奴人节节败退。
木兰的勇敢和智慧成为了军队中的楷模,她的事迹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然而,就在军队即将迎来最后的胜利时,木兰却受了重伤,她的身体已经无法再战斗下去。
木兰的事迹传遍了整个北魏国家,皇帝得知真相后非常感动,他亲自前来探望木兰,赐予了她丰厚的奖赏。
木兰也借着这次机会,向皇帝请愿,希望能够为父亲赎罪。
皇帝听后深为感动,立即下令赦免了木兰的父亲,并且还将木兰封为将军,赐予了她一匹千里马,以示对她的崇敬和敬意。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不仅是一段感人的传奇,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
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孝道、忠义和勇敢,她的事迹也一直激励着后人。
木兰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男女老少,只要心中有爱国之心,就能够有所作为,为国家、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
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至今仍然被人们传颂,她的英勇事迹激励着无数人。
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敢、忠诚和孝顺是永恒的价值观,而这种精神也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愿木兰的精神永存人心,激励着更多的人为国家、为家庭做出自己的贡献。
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
![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https://img.taocdn.com/s3/m/0879a9c4ccbff121dc3683ba.png)
花木兰为什么替父从军因为“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北魏皇帝发下征兵令,花木兰父亲名列其中,必须应征。
但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如何是好?花木兰想必辗转难眠,思量了一夜,才终于想到了对策,下定了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诗》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木兰诗》翻译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对着房门织布。
听不见织布机织布梭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
问木兰在想什么?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在想什么,也没在惦记什么。
昨天晚上看见了征兵的文书,君主在大规模征兵,征兵的名册有很多卷,每一卷上都有我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大儿子,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从此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骏马、马鞍、鞍下的垫子、马嚼子、缰绳和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黄河水奔腾流淌的声音。
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叫女儿的声音,只听见胡人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木兰为何要选择从军这条路
![木兰为何要选择从军这条路](https://img.taocdn.com/s3/m/e5b187b7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83.png)
木兰为何要选择从军这条路在中国古代,女子的社会地位相对较低,生活的重心往往围绕着家庭。
然而,花木兰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代父从军。
这一选择并非偶然,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促成的。
首先,木兰的家庭情况是促使她从军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时,朝廷下达了征兵令,而木兰的父亲年老体弱,家中又没有年长的兄长能够应征。
作为女儿,木兰深知父亲一旦出征,很可能有去无回。
在这种情况下,她内心深处的孝道促使她挺身而出,决定代替父亲奔赴战场。
她不愿看到父亲在战场上受苦,甚至失去生命,为了保护家庭的完整和父亲的安危,木兰勇敢地承担起了这份责任。
其次,木兰自身的性格特点也是她选择从军的关键因素。
从故事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木兰是一个勇敢、坚毅且有主见的女子。
她并非那种安于深闺、只懂针织女红的传统女性。
相反,她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爱国情怀。
面对国家的危难,她内心的责任感被激发出来,认为自己有义务为国家的安宁贡献一份力量。
这种勇敢和担当的精神,使她能够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毅然决然地选择从军之路。
再者,当时的社会背景也为木兰的选择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战争频繁,国家需要大量的兵力来保卫疆土。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参军入伍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可能改变命运的机会。
虽然女子从军极为罕见,但在特殊的情况下,也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木兰正是抓住了这个机会,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女子也能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为国家立下功勋。
此外,木兰的成长环境也对她的选择产生了影响。
也许她从小就听闻了许多英雄的故事,对那些保家卫国的战士充满了敬佩之情。
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她内心深处早已埋下了勇敢和正义的种子。
当面临家庭和国家的双重困境时,这些种子迅速发芽,促使她做出了从军的决定。
木兰选择从军,还可能是出于对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在封建社会,女子受到诸多限制和束缚。
而军队这个相对特殊的环境,或许能够为她提供一个暂时摆脱传统束缚、展现自我价值的空间。
在战场上,她可以凭借自己的能力和勇气获得尊重和认可,不再仅仅因为性别而被轻视。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2941d5202768e9951e738bf.png)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
花木兰,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巾帼英雄。
她为了让年迈的父亲安享晚年,不至于战死沙场,毅然决定女扮男装,替父出征。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世人所传扬。
她对父亲的孝心和慨然参军的英勇气概,让无数的热血为之沸腾。
花木兰是南北朝时代的北魏宋州人,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不断侵犯北魏边境,致使边境的百姓流离失所,朝廷也不堪其扰。
因此北魏政府决定出兵抗击侵略,于是规定北魏子民每家每户均出一名男丁入伍,赶往前线迎敌,花木兰的父亲也在征兵之列。
但木兰感念父亲年迈,弟弟年幼,所以她决定代父出征。
花木兰身着男装,果断前往边关,开始了长期的军旅生涯。
花木兰因自幼在父亲的指导下练习骑射,加上她酷爱兵法,于是在与柔然的战争中屡立奇勋。
虽然边关的生活很艰苦,虽然战场上危机重重,但她始终没有退缩。
经过北魏将士多年的浴血奋战和奋勇杀敌,柔然终于被彻底击败了。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当花木兰凯旋而归时,朝廷欲对其大加封赏。
她却谢绝赏赐,选择了卸甲归田,与自己朝思暮想的家人团聚。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感恩励志故事早已是名扬四海。
我们当从她的感恩励志故事中有所感悟,精忠报国,孝敬父母,做一个忠于祖国、孝敬父母的励志青年。
木兰诗中木兰的心愿
![木兰诗中木兰的心愿](https://img.taocdn.com/s3/m/9963be40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8e8ed4b.png)
木兰诗中木兰的心愿引言木兰诗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闻名的民谣,讲述了一个女子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
在这首动人的诗中,木兰体现了她坚韧的品质和对家国的无私奉献精神。
本文将深入探讨木兰的心愿,探寻她内心深处的渴望。
木兰的心愿是什么?木兰的心愿,首要的是为了家国大义,她主动代父从军,冒险投身战场。
然而,除了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木兰的内心还存在其他各种各样的愿望和渴望。
1. 保护家人作为家中的独生女,木兰心系着她的家人。
她担心战争会带来伤害和麻烦,因此她决定代父从军,以保护她的家人免于受伤。
她的心愿是能够将家人带给一个安全和幸福的环境。
2. 追求自由和平等军旅生活困苦而残酷,但木兰并不向命运低头。
她渴望自由,希望能够亲身感受到与男性平等的机会。
在军队中,她忍受痛苦,克服困难,证明自己的实力和勇气。
她的心愿是能够在男权社会中展现自己的价值,并为女性争取平等的权益。
3. 实现自我价值木兰在传统观念中是女子,她被束缚在家庭和婚姻中。
然而,她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才华。
通过代父从军,木兰得以机会证明自己的能力和智慧。
她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成就。
木兰的心愿是如何实现的?为了追寻她的心愿,木兰采取了多种行动和策略。
她用智慧和勇气战胜了困境,实现了她的愿望。
1. 勇敢面对困境木兰进入军队后,面临了各种困境和考验。
她需要忍受严苛的训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同时还要隐藏自己的真实性别。
她勇敢地接受这些挑战,始终保持着乐观和坚定的心态。
她的勇气和毅力帮助她成功地完成每一项任务。
2. 善于应对危机在战场上,木兰展现了出色的战术才能和头脑灵活性。
她迅速做出决策,应对危机,保护自己和同伴的安全。
她的机智和敢于冒险的精神使她成为战场上的一员精英。
3. 发挥团队精神木兰在军队中培养了强烈的团队精神。
她与同伴紧密合作,互相帮助和支持。
她懂得团结的力量,而不是孤军奋战。
通过与他人携手合作,她更容易实现她的心愿。
木兰的心愿对现代社会的启示木兰的心愿不仅仅是一个古代诗歌中的故事,它对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
![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27b11bd3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da.png)
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① 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北魏时期,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
但是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又体弱多病,无法上战场,家中弟弟年龄尚幼,所以,木兰决定替父从军,从此开始了她长达十几年的军旅生活。
去边关打仗,对于很多男子来说都是艰苦的事情,而木兰既要隐瞒身份,又要与伙伴们一起杀敌,这就比一般从军的人更加艰难!可喜的是花木兰最终还是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在数十年后凯旋回家。
皇帝因为她的功劳之大,赦免其欺君之罪,同时认为她有能力在朝廷效力,任得一官半职.然而,花木兰因家有老父需要照顾拒绝了,请求皇帝能让自己返乡,去补偿和孝敬父母。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
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木兰诗》被列入中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人世代诵颂。
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
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1)你认为木兰替父从军千百年来这一故事在民间广为流传的原因是什么扩展阅读:花木兰(412年-502年),花木兰的事迹流传至今,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花木兰故事的流传,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但花木兰的姓氏、籍贯等,史书并无确载。
花木兰事迹被多种文艺作品所表现,电影、电视剧、歌舞豫剧等。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传说的四大巾帼英雄之一,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
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该诗约作于南北朝的北魏,最初收录于南朝陈的《古今乐录》。
僧人智匠在《古今乐录》称:“木兰不知名。
”长300余字,后经隋唐文人润色。
明代文学家徐渭将《木兰诗》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剧中自称“妾身姓花名木兰,祖上在西汉时,以六郡良家子,世住河北魏郡。
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
![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https://img.taocdn.com/s3/m/e1514d57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e8.png)
木兰从军原因的诗句一、引言木兰从军是中国古代民族英雄故事《木兰诗》中的主人公,她为了替父从军,放弃了女儿身份,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木兰从军的原因,并通过诗句的分析,揭示出木兰从军的内在动机和价值观。
二、木兰从军的原因1. 家国情怀木兰出自军人世家,她深深热爱自己的家国,对抵抗外敌有着强烈的意愿。
诗中“家藏恩师”这一句表达了木兰对父亲军中将领的尊敬和感激之情。
她愿意替父从军,是为了维护家国安宁,保卫家乡。
2. 替父从军父亲年老体弱,面对强敌入侵,无法抵御外敌的侵略,木兰深感自己的责任和使命。
诗中“父闻女来车”这一句揭示了木兰替父从军的原因之一。
她深知父亲无力出征,为了保护家族的荣誉与尊严,她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征程。
3. 志向高远木兰从小机智聪颖,有勇有谋,她渴望有所作为,希望在军队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才能。
诗中“若不闻爷王”这一句透露出木兰不愿受到父亲和王侯的制约,她希望凭借自己的实力和努力,争取到应有的荣耀和地位。
三、诗句的分析1. “默默无闻”、“无人知”这两句诗描绘了木兰从军的过程中隐藏身份的形象,她不愿意以女性身份被人所知,而是希望以男性身份参军,靠实力取得成就。
2. “男儿事长征”这句诗凸显出木兰的坚定和勇敢。
她决心承担男子的责任和使命,为国家而战,为家族的荣誉而战。
3. “云长在青云”这一句表达了木兰对将来卓越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她希望能够在军队中脱颖而出,成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赢得荣耀和尊重。
4. “军乐何时终”这句诗道出了木兰对军旅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她愿意长期从军,追寻自己的梦想和快乐。
四、木兰从军的价值观1. 忠诚和奉献木兰深爱家国,她将忠诚和奉献作为自己的价值观,愿意为了国家和家族的利益而奋斗和牺牲。
2. 勇敢和坚强木兰在男子世界中追求梦想,她展现出勇敢和坚强的品质。
她不怕困难和艰险,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3. 自主和追求木兰追求独立和自主,她不愿受到传统女性角色的限制,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力,实现个人的价值和理想。
花木兰的爱国事迹
![花木兰的爱国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d56c8106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0b.png)
花木兰的爱国事迹花木兰是中国古代一位传奇的女英雄,她以她的勇敢和爱国精神成为了历史中的传奇。
本文将详细介绍花木兰的爱国事迹,展示她对祖国的无私奉献和价值观。
一、忠诚于祖国的呼唤花木兰的爱国事迹源自她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和对家国的忠诚。
据记载,当时中国正面临来自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每个家庭都需要提供壮丁参军保家卫国。
然而,花木兰的父亲因儿子年幼而无法应召入伍,面对这种局面,花木兰决定顶替父亲去参军。
花木兰的决定体现了她对家国的牵挂,她不顾个人风险,放弃了女性传统在家中照顾家庭的角色,而是选择了奉献自己的力量来保卫国家。
这种无私的爱国精神使得花木兰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女性英雄。
二、奋发图强的历程花木兰参军后,她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作为女性入伍,她必须隐瞒自己的真实身份,并且要适应艰苦的军队生活。
她不畏困难,通过不断努力,很快在军中展现了出色的军事天赋和领导才能。
在一次次的军事行动中,花木兰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
她带领队员们勇敢地与敌人作战,保护疆土安全。
她善于观察,能够迅速做出正确的决策,并且不畏艰难。
三、爱国精神的诠释花木兰的爱国事迹是对爱国精神的生动诠释。
她不仅仅是为了家人和亲友而参战,更重要的是她将个人命运置于国家民族之上,用自己的行动宣扬了爱国的价值观。
花木兰的爱国事迹启发了无数的后代,她展示了一个普通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和行动可以为国家做出卓越贡献的榜样。
她的故事已经成为了中国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激励着更多的人们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
四、花木兰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花木兰的爱国精神不仅限于古代,它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花木兰的故事被改编成了电影、戏剧和音乐剧,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
花木兰的传奇故事激励了现代女性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和前进的勇气。
她的故事显示了女性在男性主导的社会中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以通过她们自己的努力获得尊重和认可。
五、结论花木兰的爱国事迹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传说。
木兰从军的故事启示
![木兰从军的故事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739e787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2.png)
木兰从军的故事启示木兰从军的故事是中国古代著名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女子为了替父从军,最终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战士的故事。
这个故事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传说,更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男女,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叫木兰的女子,她的父亲年老体弱,无法应征入伍,但是国家却要求每个家庭都要派出一名男子参军。
为了不让家族失去荣誉,木兰决定代替父亲从军。
她剪短了头发,穿上男装,化身为一名男子,加入了军队。
在军队中,木兰表现出色,勇敢无畏,最终成为了一名英勇的战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木兰从军的故事启示我们,无论男女,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首先,木兰的故事告诉我们,信念是成功的关键。
木兰为了替父从军,不惜剪短头发,穿上男装,化身为一名男子,这是因为她有坚定的信念,她相信自己能够完成这个任务,为家族和国家争光。
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有坚定的信念,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木兰的故事告诉我们,勇气是成功的基础。
木兰从军的过程中,面临着很多困难和挑战,但是她没有退缩,而是勇敢地面对,最终取得了胜利。
同样,我们在生活中也需要有勇气,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才能够取得成功。
木兰的故事告诉我们,性别不应该成为限制个人发展的因素。
在古代,女性的地位很低,很少有女性能够像木兰一样勇敢地从军。
但是,木兰的故事告诉我们,无论男女,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现代社会,男女平等已经成为了普遍的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选择,不应该因为性别而限制个人的发展。
木兰从军的故事是一种精神的象征,它告诉我们,无论男女,只要有信念和勇气,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习木兰的精神,坚定自己的信念,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挑战,不让性别成为限制个人发展的因素,实现自己的梦想,为社会做出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木兰为何一定要替父从军?
“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即使没有读过《木兰辞》的年轻人,大概也看过《花木兰》的电影。
在这里首先设下疑问:花木兰是民族英雄吗?
许多研究者都相信,历史上确有花木兰其人,并考证出花木兰为北朝女性,很可能是北魏的鲜卑族人,因为“木兰”是个鲜卑姓氏(花木兰并不姓花,花字是后人加上的);而《木兰辞》中有“可汗大点兵”句,“可汗”即为北魏皇帝的称呼。
花木兰到底有哪些可歌可泣的历史功绩让她成了民族英雄?好像也没有。
她只是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她有孝心和勇气,但离“民族英雄”还是有一段距离。
而作为一名历史研究者,我更愿意与读者分享一个知识性的问题:为什么花木兰非得要代父从军?
北朝民歌《木兰辞》:“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北魏皇帝(可汗)发下征兵令,花木兰父亲名列其中,必须应征。
但花木兰父亲年岁已大,又是“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如何是好?可汗这次大点兵给木兰一家带来了愁苦,《木兰辞》开篇即写道:“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花木兰想必辗转难眠,思量了一夜,才终于想到对策,下定了决心,“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府兵制
既然“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北魏政府为何非要木兰家派丁入伍呢?而不应召从军就会违反北魏实行的府兵制,府兵制是朝廷将一部分民户划为“府户”(军户),免其“租调”(人口税),但军户必须世世代代服兵役,当朝廷需要士兵上战场时,每户要出一名男丁应召出征。
父死子替,兄亡弟代,不可逃役。
花木兰家无疑被划为军户,列入了军籍,所以可汗的“军帖”上才“卷卷有爷名”。
军令传下来,花木兰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让老父亲上阵,要么自己女扮男装代父从军。
府兵制度之下,军户不但有服兵役之义务,每次入伍所需盘缠、粮食、兵器、马匹都得自己解决。
《木兰辞》中,花木兰出征之前,自己先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然后才“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募兵制
北魏这一极富中世纪色彩的府兵制,一直延续到隋唐,中晚唐之后才瓦解消亡;
随后募兵制兴起,当兵成为了一种基于自愿选择的职业,入伍不再是臣民必须履行的义务——宋代实行的就是募兵制,换言之,宋朝人不用服兵役。
既然是募兵制,国家当然需要给入伍的士兵支付薪水。
大致而言,一名普通士兵每月可
领钱三百文至一千文不等,大米二石左右(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半年的口粮),以及若干春冬衣物。
俸钱、粮食与衣物都是定期发放的,此外又有各种名目的补助。
如下:招刺利物:即新兵入伍刺字之后领到的第一笔“衣屦缗钱”;
郊祀赏赐;
特支钱:类似节日补贴;
银鞋钱:是戍边士卒获得的特别补助;
这口券:出戍时计口发放的钱粮补助;
柴碳钱:冬季发放的薪炭补贴,等等。
毫无疑问,这样的募兵制只能建立在庞大的军费开销之上,也唯有宋朝发达的商品经济与扩张型的财税制度,才能支撑得起。
但军费开销还是给宋朝带来沉重的负担,“天下六分之物,五分养兵,一分给郊庙之奉、国家之费,国何得不究?民何得不困?”此说虽有夸大,也足可见养兵的成本确实制造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尽管如此,笔者还是要承认,募兵制更具现代性——以致放在一千年前的宋代,可能显得有些超前——它使平民摆脱了服兵役之苦。
宋朝大臣曾有过“议养兵之弊”的辩论,大臣韩琦坚决不同意废除募兵制,他说:“养兵虽非古,然积习已久,势不可废。
非但不可废,然自有利民处不少。
古者(强行征兵制)发百姓戍边无虚岁,父子、兄弟、夫妇常有生死离别之忧。
论者但云(募兵制)不如汉、唐调兵于民,独不见杜甫诗中《石壕吏》一首,读之殆可悲泣,调兵之害乃至此。
”在府兵制下,服兵役为强制之义务,这才会发生《石壕吏》那样的荒唐剧,也才会出现花木兰这样的代父从军之人。
募兵制则可以避免这些不正常状况的发生。
不过宋朝之后,元、明、清都未能推动募兵制的发展,反而退回到北魏—隋唐的府兵制。
以明代为例,朱元璋继承元统,延用军户制度,一批平民被划入军籍,世代承担起服兵役的义务,子子孙孙都必须入伍当兵。
每一家军户的男丁,都要分好正丁、次丁、余丁、继丁等名次,正丁必须到官府指定的卫所(通常很遥远)服兵役,如果死亡,则由次丁、余丁、继丁依次递补。
军饷则由军户屯种自给,不取于赋税。
朱元璋曾因此而自夸:“吾养兵百万,不费民间一粒。
”其实,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朱元璋养兵的经济成本只是被嫁接到军户身上去了。
况且,军户制的社会成本更加巨大——它只能依靠落后的中世纪制度来维持:身份社会、人身与户籍控制、强制服役、实物征调与自给自足的供给系统。
它不需要市场,不需要货币化,更不允许有人身自由。
这么说来,花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可以发生在北魏,也可以发生在隋唐,当然也可以
发生在明朝的朱元璋时代——如果明朝的女子有如北朝女性那么强悍的话。
但不可能发生在推行募兵制的宋代。
木兰从军故事背后的制度变迁到此便已叙述完,我们可以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多角度看待花木兰的孝、忠、“巾帼不让须眉”的女性觉悟等等,但是,笔者想告诉读者的是,凡此种种美德,都是建立在花木兰以及她的军户家庭无从选择的“不自由”之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