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名师教案 1 认识图形(二) 第3课时 七巧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 七巧板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例3及“试一试”,完成P7“练习一”第6~8题。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七巧板的构成及拼摆七巧板,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并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用七巧板拼三角形。

【教学难点】
如何用七巧板拼出更多的三角形。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拼图(学生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七巧板
1.课件出示由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

师:你们知道这些漂亮的图案是用什么拼出来的吗?
同桌之间相互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2.介绍七巧板的历史。

师:同学们,这些美丽的图案都是由七巧板拼成的,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七巧板的由来。

(结合课件介绍七巧板的历史
)
【教学提示】 可以让知道的学生说一说有关七巧板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七巧板拼成的漂亮图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介绍七巧板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七巧板是中国人发明的一项智力游戏,使学生感到自豪并激发学生对七巧板的兴趣,为接下来新知识的教学打下基础。

3.揭示课题。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七巧板摆出有趣的图形。

(板书课题:七巧板)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1.认识七巧板。

(1)课件出示七巧板的构成,学生观察。

(2)请学生拿出手中的七巧板。

师:请大家观察,这套七巧板中都有什么图形?哪种图形的数量最多?
七巧板的由来
宋朝有个叫黄伯思的人,对几何图形很有研究。

他热情好客,发明了一种用6件长方形案几组成的“燕几”——请客吃饭的小桌子。

后又增设1件,以增加其变化,开启了拼图玩具的先河。

到了明朝,在燕几的基础上出现了可以拼合成形如蝶翅的几,故名蝶翅几。

蝶翅几传承了燕几的设计之妙,共有一定比例规格的三角形几和梯形几13件。

后来的七巧板就是在燕几和蝶翅几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大约在18世纪,七巧板流传到国外,在国外称之为“唐图”,意思是“中国的图板”。

之后,七巧板得以发展、改造和创新,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智力游戏。

【教学提示】
观察图形时,教
师适当指导学生有序
观察:先找找有几种图形,再看每种图形有多少个。

师:为了便于表述,我们将这七块板分别标上序号。

(课件出示)
【学情预设】预设1:这套七巧板中有三角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预设2:三角形的数量最多。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小结:七巧板中有三种图形。

其中三角形最多,有5个;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各有1个。

两个大的三角形一样大,两个小的三角形一样大,还有一个中等大小的三角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七巧板,了解它的构成,熟悉每一块板的特征,为后面的动手拼图积累经验。

2.动手拼图,自主探索。

课件出示教科书P4例3。

(1)引导学生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师:读一读题目,了解有哪些要求。

【学情预设】每人用教科书第101页的七巧板拼三角形。

(2)动手操作,拼一拼。

师:在动手操作之前,请大家先想一想要怎么拼。

【学情预设】引导学生思考:2块板能不能拼成三角形?怎样拼?3
块板能不能拼成三角形?怎样拼?……
学生独立活动,动手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学情预设】学生拼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尝试的过程,教师在巡视指导时,发现拼不成的,要问学生为什么不能拼成,引导学生发现边长相等的才能拼在一起。

(3)交流展示。

师:同学们都拼出来了吗?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你们拼的三角形。

(交流时,要求学生对照前面的序号,说清楚是用哪几块板拼成的三角形。

)
【学情预设】学生会有很多种不同的拼法,对于各种不同的拼法让学生进行评价。

预设1:只用2个三角形拼摆。

下面两种拼法虽然都是2个三角形拼成的,却用了七巧板中2种不同的三角形。

预设2:用3块图形拼摆。

边展示边说拼法。

(教师板书以上图形)
(4)小结拼法。

学生汇报后,教师小结:我们在拼的时候,既可以全部使用三角形的板去拼,还可以加入其他形状的板去拼。

拼的时候,从用2块板开始拼,拼出了所有2块板的情形后,再增加板的数量,就能拼出更多的三角形了。

3.小组合作,用七巧板拼长方形,拼成后展示交流。

【教学提示】 注意引导学生有序拼摆。

师:你能用一套七巧板拼出长方形吗?
(1)学生合作利用七巧板拼长方形。

(2)展示交流。

【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如下拼法:
【设计意图】通过用七巧板拼图,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操作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三、游戏活动,艺术欣赏
1.利用一套七巧板中所有的板拼摆图形。

(1)让学生按照教科书P4上的图形,将七巧板拼成一个正方形。

(2)让学生想办法,移动正方形中的2块板,把这个正方形变成一个三角形。

学生动手拼一拼,并展示拼法。

(3)移动三角形中的一块,把它变成一个长方形。

(4)移动长方形中的一块,把它变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七巧板真神奇!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多层次的拼摆活动,掌握用七巧板拼图形的基本方法,让学生经历探索问题的过程。

2.七巧板大比拼。

(1)学生自主创作,拼出自己喜欢的图案后展示交流。

(2)课件出示各种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欣赏。

师:说一说你是怎样知道的。

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2.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6题。

学生独立完成。

3.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7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既让学生清楚地看到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为学生后面的学习积累经验,又能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及空间观念。

4.完成教科书P7“练习一”第8题。

(1)猜一猜。

(2)动手折一折,展示所做成的正方体。

【设计意图】通过图形“折叠”,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想象力,可以使学生形成“面围成体”的基本认识。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呢?
【板书设计】
七巧板
【教学反思】
本节课要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所以在拼三角形、长方形时,让学生先思考一下再拼。

在游戏活动中,移动两块、一块七巧板后变成三角形、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时,也让学生先
想想,这样做主要是运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但是学生的差异性比较大,有的能直接说出怎么拼、怎么移,还有部分学生只有拿着图形对比看才能完成拼组。

【作业设计】
见“”对应课时作业。

认rèn识s h i七qī巧qiǎo板bǎn。

1.七巧板是由( )种图形组成的,其中( )号是
三角形,( )号是正方形,( )号是平行四边形。

2.④号和⑥号可以拼成一个( )形或( )形或
( )形。

参考答案
1.3①②④⑥⑦⑤③
2.三角正方平行四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