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教案 湘教版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气压带与风带doc
![高考一轮复习教案--气压带与风带doc](https://img.taocdn.com/s3/m/942f200f31126edb6f1a1061.png)
气压带与风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三圈环流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认识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理解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了解1月、7月北半球海陆气压形势。
3、掌握季风环流的成因及影响。
4、了解大气环流与水热输送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5、培养科学思辩能力,学会抓住问题的本质与重点●教学重点: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成因、对气候的影响。
三圈环流形成的动态过程;季风环流形成。
●教学方法:课件材料引导、教师讲解●课时:2●过程:【引入】瑞典国内大气污染严重工业并不多,但是却经常降酸雨,这是为什么呢?【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常称为大气环流。
大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主要形式,它对高低纬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对全球的热量平衡和水量平衡有重要作用,也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本节课主要讲述大气环流的两种主要形式: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
【三圈环流】单圈环流:假如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始终直射赤道,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赤道和极地之间应该形成如右图所示环流圈。
三圈环流:由于地球自转产生了地转偏向力,全球性的大气运动要比单圈环流复杂得多:板图结合演示:(1)近地面气压带的形成: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赤道低压带和极地高压带由动力原因形成的副热带高压带(空气在30゜纬线上空的积聚与被迫下沉)和副极地低压带(冷暖气流相遇,暖气流的爬升)(2)近地面风带的形成:信风、中纬西风、极地东风(3)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课堂活动]学生画出南半球的气压带和风带图。
教师重点交代风向的画法。
[练习]读北半球中高纬度环流示意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0°N 附近 B 30°NCD 风赤道与极地间的闭合环流图由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由热力原因形成的气压带分布位置具有季节变化,从而引起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由于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导致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作周期性的季节移动(读图2.15)。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讲课文档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气压带和风带讲课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95cc2ae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33.png)
(2)图中 M、N 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可能是( ) A.M 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 7 月份 B.M 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 12 月份 C.N 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 7 月份 D.N 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是 1 月份
第三十一页,共52页。
(1)D (2)C [第(1)题,根据纬度位置和南北两侧的风向,可以推断 M 气压 带为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D 正确。第(2)题,M 气压带向南移动,可知太 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应该为 1 月份的图。N 气压带为赤道低气压带,向北移动, 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为 7 月份的图。]
第二十五页,共52页。
(1)若该图为北半球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且甲地纬度较乙地低,则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
A.该环流圈为高纬环流
B.该环流圈为低纬环流
C.甲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D.乙地为赤道低气压带
第二十六页,共52页。
(2)若南半球出现类似上图的环流,下列模拟绘制的甲气压带两侧风带的分 布,正确的是( )
第三十九页,共52页。
3.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季节
冬季
夏季
风向
西北风
东南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
冬季
夏季
东北风
西南风
蒙古、西伯利亚 (亚欧大陆内部)
印度洋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
带的季节移动
第四十页,共52页。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温暖干燥
高温高湿
气候类型
成因
特征温带海洋性气候 Nhomakorabea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气压带、风带和气候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 气压带、风带和气候](https://img.taocdn.com/s3/m/06936268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1c.png)
A.北京风速大,风向偏东南 B.甲地可能出现强降水天气 C.极地气温低,气压值最高 D.热带太平洋洋面生成台风
8.依据气压分布,该日最接近 A
A.冬至 B.小满 C.夏至 D.立秋
一、气压带和风带 3. 季风
(1)1月份(冬季风) 成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
亚洲高压 阿留申低压
东北季风
有利影响: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不利影响: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水旱灾害频发;冬 季冷高压势力强盛,冬季风强劲,频繁南下,造成寒潮、低温冻害。
对策:兴修水利工程,加强监测与预报,发展农业技术。
(2)季风与航海
在古代以风力为航海主要动力的时代,选择航线方向与风向一致,可以提供动力, 节省航行时间;现代航海也要考虑风向,顺风可以节省燃料,同时风也是洋流形 成的主要动力,顺风往往顺水,同样可以节省燃料,缩短时间。
说出①地1月和7月的风向,并从大气环流角度说明7月风向成因。
1月东北风;(1分)7月西南风。(1分) 7月风向的成因:东南信风越过赤道转向为西南风。(1分)
二、世界气候类型 1. 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纬度(太阳辐射)
大气环流 影响气候的因素
下垫面
人类活动
三圈环流 季风环流
全球的热压带风带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自然地理景观形成 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的影响。
地理实践力:观察周边环境的景观变化,感受气
候的季节特征,归纳季风气候的特点
一、气压带和风带 1.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形成过程
高纬环流 10 极锋
5
极地高压带
中纬环流 9 8 6 37
24 低纬环流
1
极地东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https://img.taocdn.com/s3/m/2350597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d2.png)
风带对气候影响机制
低纬度信风带
位于赤道低气压带与副热带高气 压带之间,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 向赤道低气压带,北半球为东北
风,南半球为东南风。
中纬度西风带
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 压带之间,由副热带高气压带吹向 副极地低气压带,北半球为西南风 ,南半球为西北风。
极地东风带
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与极地高气压 带之间,由极地高气压带吹向副极 地低气压带,北半球为东北风,南 半球为东南风。
分布区域
了解季风气候在亚洲、非洲和澳大利亚等地的分布,以及不同区 域的季风气候特点。
季节变化
掌握季风气候的季节变化规律,包括风向、气温、降水和天气现 象等方面的变化。
对农业的影响
了解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包括雨季和旱季的划分以及相 应的农业措施。
自然灾害与异常天气现象
热带气旋(台风、飓风)
了解其形成、移动路径、强度变 化及对沿海地区的影响。
风向
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 为东南风。
气候影响
信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一 般降水较少,会形成热带 沙漠气候(如撒哈拉沙漠 )或热带草原气候。
西风带特点
分布范围
一般分布在南北纬35°~65°之间 。
风向
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 风。
气候影响
西风带控制下的地区,一般降水 较多,会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如西欧)或地中海气候(如地中
海沿岸)。
极地东风带特点
分布范围
分布在极地附近的高纬度 地区。
风向
北半球为东北风,南半球 为东南风。
气候影响
极地东风带控制下的地区 ,气候寒冷干燥,降水稀 少,会形成极地苔原气候 或冰原气候。
季风环流及其影响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压带和风带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压带和风带](https://img.taocdn.com/s3/m/82044b135901020207409cfd.png)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气压带和风带
3.季节移动:随的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在北
半球,与两分日相比大致夏季偏,冬季偏。
2.分布:全球分为个气压带、个风带,存在着、中纬度和三个环流圈。
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成因:高低纬度间因而产生差异。
太阳辐射七六低纬度热量高纬度太阳直射点北南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和季风环流
1.气压中心
(1)形成原因:的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2)影响北①半球
②南半球
特点:状分布表现冬季夏季亚欧大陆:(蒙古、西伯利
亚高压)
太平洋、大西洋:低气压(副极地低压)
亚欧大陆:亚洲低压( )
太平洋、大西洋:高气压(副热带高压)
特点:状分布
原因:海洋面积广阔,陆地面积小
亚洲高压。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 湘教版(1)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课时作业 湘教版(1)](https://img.taocdn.com/s3/m/8c5029b8ba0d4a7303763a0b.png)
(八)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一、单项选择题(2014·南通模拟)下图为气压带风带移动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甲图所示季节各纬度带气流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A.0°~10°N盛行下沉气流B.10°N~20°N盛行东南风C.20°N~30°N盛行西北风D.30°N~40°N盛行西南风2.甲、乙两图反映的时间与季节正确的是( )A.甲表示3月份、春季B.乙表示7月份、夏季C.甲表示9月份、秋季D.乙表示1月份、冬季解析:从甲图中可以看出20°N~30°N被副热带高压带控制,说明气压带风带南移,所以30°N~40°N应受西南风控制。
甲图中30°N~40°N受西风带控制应为1月(冬季),乙图30°N~40°N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应为7月(夏季)。
答案: 1.D 2.B(2014·济南质检)右图为某月近地面气压沿两条纬线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3~4题。
3.该月Ⅰ、Ⅱ两区域平均风力相比较( )A.Ⅰ风力大B.Ⅱ风力大C.风力相当D.无法比较4.该季节,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 )A.赤道低气压带B.副热带高气压带C.副极地低气压带D.极地高气压带解析:本题组考查风力大小判定、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
第3题,图示Ⅱ处气压差比Ⅰ处大,故风力也较大。
第4题,图中(50°N,90°E)处为亚洲高压,应为北半球冬季,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切断。
答案: 3.B 4.C下图为沿30°纬线某月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此时该纬度上海陆气压差值为一年中最大。
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图中①②两地气压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①地冬季位于气压中心B.②地冬季气压高于夏季C.①地夏季气压较②地高D.②地气压季节波动较①地小6.关于③④两地年降水量差异及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③主要受寒流影响,降水少B.④主要受季风影响,降水多C.③主要受低气压控制,降水多D.④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该纬线上气压值高低起伏较大,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有密切关系,符合30°N纬线上夏季气压分布特点。
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
![地理一轮复习讲义: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9967dcf4a7302768f993926.png)
3-4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及影响一、选择题读“某区域对流层大气运动理想模式图”,回答1~2题。
1.关于a、c两点的近地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c点近地面可能接近刚果河河口B.a点近地面可能接近亚马孙河河口C.c点近地面肯定是海洋D.a点附近海域受巴西暖流影响解析从图中经纬度可以判断此处为南美洲0°~30°S大陆东岸地区。
答案B2.关于a、b两点近地面空气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a点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B.a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C.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干燥D.b点近地面空气低温湿润解析a点亚马孙河河口,位于(0°,50°W)附近,地处赤道低压区,近地面空气高温湿润。
答案A3.下图所示环流形势出现的时间及a地降水的主要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冬季、锋面雨B.北半球夏季、对流雨C.南半球夏季、对流雨D.南半球夏季、地形雨解析从图中可判断出赤道低气压带移到了北半球,是北半球的夏季。
在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下形成的降水类型是对流雨。
答案B读“风带示意图”,完成4~5题。
4.对撒哈拉沙漠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的风带是()。
A.A图B.B图C.C图D.D图解析撒哈拉沙漠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东北信风的影响,C图为东北信风带。
答案C5.下列有关四个风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夏季,A风带对地中海气候影响显著B.B风带控制下的洋流为暖流C.C、D间的气压带为副热带高压带D.D风带越过赤道后可形成南亚夏季风解析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在夏季越过赤道,向右偏转形成西南风,影响南亚地区。
答案D读下图,完成6~8题。
6.若此图表示热力环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处气压比甲处高B.甲处气压比乙处高C.丙处气压比丁处高D.甲处气温比乙处低7.若此图代表“三圈环流”中的中纬环流图圈,则正确的是()。
A.③气流比较湿润B.乙处多锋面雨C.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D.④气流由于热力上升8.若此图为东亚夏季季风环流图,则图中所示情况是()。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运动之气压带、风带
![202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大气的运动之气压带、风带](https://img.taocdn.com/s3/m/df2e8806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fb.png)
(1)推测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对印度半岛季风环流的影响。 【提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印度半岛的高压势力范围较小。 【答案】 西南季风减弱。 (2)说明夏季亚洲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导致中亚降水增加的原因。 【提示】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低压势力强盛,根据低压的相关知识回 答即可。 【答案】 副热带西风急流偏南时,中亚低压势 力强盛,中心气流上升,西南风势力强盛,使阿 拉伯海的水汽输送量增加,中亚降水增多。
(2)推测“秋老虎”“独爱”重庆的原因。 【提示】“秋老虎”为持续高温、晴朗的天 气,因此“秋老虎”最怕冷空气和降水。
【答案】 受地形影响,冷空气不易进入;距海 较远,受台风影响小。
情境2 卡卡杜国家公园 卡卡杜国家公园位于澳大利亚北部,受气候影响,景观多样,一年中不断更换
着自己的“容颜”。下表示意当地原住居民对一年内季节的划分。
(2)分析“咆哮西风带”海况恶劣的主要原因。 【提示】根据西风带的特征和位置推断海况恶劣的原因。 【答案】 西风带位于温带地区,常年以西风为主,风速较大,且雨雪天气变化频 繁,常出现狂风巨浪的情况,因此海况恶劣。
情境2 副热带急流 副热带急流是对流层上层强而窄的高速气流带。副热带天气系统是动力成因下
4. 图示高空西风( A ) A. 向南移动最远到30°N附近 B. 南北移动是地球自转引起的 C. 不受地转偏向力影响 D. 南侧是副极地低压
【解题思路】 图示高空西风为中纬度地区上空的气流,随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 最远可到30°N附近,A对;全球气压带、风带南北移动是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影响 的结果,而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是地球公转引起的,B错;高空西风的形成主要受 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影响,C错;中纬西风南侧是副热带高压带,D错。
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63张
![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和风带63张](https://img.taocdn.com/s3/m/df0fcc09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df.png)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利用三圈环流模式 图认识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形成; 利用气压中心分布图,认识北半球海 陆气压中心的分布状况。 2.综合思维:运用气压带、风带 分布图分析全球气候类型的成因、分 布和特点。理解北半球冬、夏季气压 中心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而成。 3.地理实践力:绘制气压带、风 带图,绘画北半球海陆冬、夏季气压 中心。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动力原因
90N 60N 30N
热力原因 极地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来自赤道地区的气流源源不断在南北纬30°上空集 聚迫使气流下沉,导致近地面形成副热带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较冷的极地东风与较暖的盛行西风在南北纬60°附近 相遇,形成锋面(极锋)。暖而轻的盛行西风爬升到冷而重 的极地东风之上,形成了副极地上升气流,由于副极地上 升气流到高空便向南北流出,致使近地面的气压降低,形 成副极地低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极 锋
热力原 因
动力原因 动力原因 热力原因
通关密钥 判断气压带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北极点俯视图
南极点俯视图
用风向判断南北半球
判断风带名称、所在半球
下图为“以极地为中心的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读图, 完成1~2题。
1.代表高气压带的数码是( C )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大陆西岸容易形成降水的
气压带、风带是( D )
A.①⑤
B.②⑥
C.④⑦
D.③⑥
右图为“大气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习题。
3.关于①②③④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
![高考地理自然地理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https://img.taocdn.com/s3/m/16f37c09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fe.png)
第八讲全世界性的气压带和风带以最新地理时事为背景考查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2020·江苏单科)图甲为北非简图,图乙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不同是____________。
试从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不同的缘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描述降水不同要从总降水量与降水季节分派两方面结合图中信息进行描述。
气温要从气温高低与气温年较差两方面描述其不同。
读图知,甲地位于地中海气候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操纵,冬季多雨,年降水量较大,气温年较差较小。
乙地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常年受副高或信风操纵,全年降水少,气温年较差大且全年温度都较高。
答案:降水:甲地降水多,要紧在冬半年;乙地全年降水少。
气温: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甲地夏日受副热带高压操纵,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带阻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压、信风操纵从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带、风带分布的影响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2)题。
(1)甲地现在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西南风D.东北风(2)关于图中气压状况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M地周围空气冷却下沉形成低压B.M地同纬度的东部海洋上空气受热上升形成高压C.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热低压切断D.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形成的冷高压切断解析:第(1)题,依照甲地双侧等压线数值作出甲处的气压梯度力,然后向右偏,即可判定风向。
第(2)题,M地为低压中心,应为气流上升而形成;与M同纬度的海洋上形成高压中心,依照轮廓图能够判定此为太平洋高压,应是北半球夏日,陆地上的热低压切断了副热带高压,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讲义(经典打印版)](https://img.taocdn.com/s3/m/785591054afe04a1b171de06.png)
高考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讲义(经典打印版)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考纲】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考点一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一、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与移动规律1.大气环流概念:地球上大范围、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包括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
2.三圈环流的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影响⇒三圈环流⎩⎪⎨⎪⎧①低纬度环流圈②中纬度环流圈③高纬度环流圈 (1)单圈环流。
假设地球不自转(不考虑地转偏向力),在赤道与极地的热力差异作用下,将形成赤道与极地之间的单圈闭合环流,近地面将只有一个风向。
具体如下图1所示:(2)三圈环流的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以北半球为例)。
考虑地球自转,大气在运动过程中还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气流发生偏向,将形③若各气压带位置偏南(赤道低气压带全部位于赤道以南,副热带高气压带全部位于30°纬线以南,副极地低气压带全部位于60°纬线以南),则为北半球冬至。
2019年12月15日,中国南极科考内陆队车队38名科考队员分两路向南极内陆进发。
这是我国第32次南极科考,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月中,克服种种考验,完成预定科考任务。
据此回答第1题。
1.下图中能正确显示此季节气压带和风带分布情况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下图是以极地为中心的某半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风向)2.图中风带⑥是()A.北半球西风带 B.南半球西风带C.北半球信风带 D.南半球信风带3.当①气压带在此半球分布面积最小时,可能发生的地理现象是()A.地球公转速度较慢 B.昼长上海大于广州C.巴西高原上草木茂盛 D.恒河流域正值丰水期(高考福建卷)下图示意1月、7月北半球纬向风的平均风向及风速(单位:m/s)随纬度和高度的变化。
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风向和风速季节变化最大的点是( ) A.① B.② C.③ D.④5.下列地理现象与图中风向、风速纬度分布规律相似的是( )A.气温分布 B.降水分布C.地势起伏 D.洋流分布考点二北半球气压中心与季风环流1.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若陆地上为高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冬季;若陆地上为低压中心,说明该大陆所在半球为夏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讲 全球性的气压带和风带
一、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与移动
1.形成地球上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的主要因素
(1)热力因素:赤道附近因受热较多,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 (“高”或“低”)气压带,高空形成高气压带;两极地区寒冷低温,空气收缩,密度增大,近地面形成高(“高”或“低”)气压带,上空为低气压带。
(2)动力因素:受地球自转偏向力的影响,赤道上空向南北分流的气流,在南北纬30°附近的高空集聚,空气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高”或“低”)气压带。
在热力因素和动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地球表面形成了相间分布的四个高气压带和三个低气压带(以北半球为例)。
[特别提示] (1)全球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以赤道低气压带为轴南北对称,高、低气压带相间分布,气压带中间为风带。
(2)风带风向的确定方法:首先由高气压带向低气压带作出水平气压梯度力,然后按照
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所得的风向即为风带的风向。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规律
(1)原因: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
(2)规律: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二、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1.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大气活动中心
(1)原因: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北半球纬向的气压带被分隔成一系列的高、低气压中心。
(2)分布
②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带状分布。
(3)对气候的影响:大气活动中心的位置和强度一旦异常,会造成世界各地天气、气候的异常。
2.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与季风环流
(1)季风环流成因⎩
⎪⎨⎪⎧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2)典型地区:亚洲东部和南部。
3.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地区形成不同的气候
(1)不同气压带和风带控制下的气候特点
赤道低气压带——湿热,低纬信风带——干热,副热带高气压带——干热,中纬西风带——温湿,副极地低气压带——温湿,极地东风带——干冷,极地高气压带——干冷。
(2)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对气候的影响
南北纬10°~20°之间,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干湿季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部受西风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的交替控制,形成冬湿夏干的地中海气候。
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及对气候的影响
1.形成(以北半球为例)
2.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不同表现形式
气压带和风带在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
3.图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
如下图所示:
[关键提示] 气压带、风带的移动规律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大体是一致的。
(1)就北半球夏季而言,大致是气压带和风带北移,冬季南移。
(2)就南半球夏季而言,大致是气压带和风带南移,冬季北移。
(3)可以说,南、北半球均为其夏季气压带和风带向高纬移动,冬季相反。
(4)气压带和风带移动的幅度大致是5~10个纬度。
4.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为气流上升区,降水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为气流下沉区,降水少;极地东风由高纬吹向低纬,性质干燥;西风由低纬吹向高纬,性质湿润;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西部和中部地区一般为晴朗干燥天气,受信风带影响的大陆东岸,降水则较多。
北半球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及季节形成
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
1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等影响,大气由亚洲高压区吹向阿留申低压区和赤道低压区,在东亚季风区表现为西北季风,南亚季风区表现为东北季风。
如图所示:
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
7月份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及地转偏向力影响,大气由夏威夷高压流向亚洲大陆,在东亚形成东南季风。
在南亚由于太阳直射点北移,位于赤道以南的东南信风跨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右偏,形成西南季风。
如图所示:
3.递进法推导大气环流的形成及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第一步:“冷热不均使其动”。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不自转的情况下,在极地与赤道之间形成单圈闭合环流,如下图:
第二步:“地球自转使其偏”。
地表性质均一,地球自转的情况下,形成“三圈环流”,如下图:
各气压带的高低、性质主要取决于各气压带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方向,即上升和下沉,凡盛行下沉气流的区域,必定为高气压带,而盛行上升气流的地区,则必定为低气压带。
第三步:“地球公转使其移”。
地球公转使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南北移动,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情况下,形成气压带、风带随季节有规律地移动,如下图所示:
第四步:“海陆分布使其断”。
由于地球表面不均一,有海陆之分,特别是北半球,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和风带的完整性,使气压带形成了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
[学法点击] 运用规律巧记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主要特征
从降水形成的原因分析,总结出一般规律,再去记忆各气压带或风带,以及季风环流的特点,即容易理解,又容易记。
降水形成的两个前提条件是:①气温下降,使水汽达到饱和凝结。
②有充足的水汽。
依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总结出以下规律:
⎭
⎪⎬⎪⎫
⎭⎪⎬⎪⎫气流上升 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 赤道低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
⎭
⎪⎬⎪⎫风由低纬向高纬吹 气温降低,水汽容易凝结 西风带 ⎭⎪⎬⎪⎫风由海洋吹向大陆 水汽充足,容易凝结降水 夏季风 降水较多
⎭⎪⎬⎪⎫ ⎭⎪⎬⎪⎫气流下沉 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副热带高气压带, 极地高气压带 ⎭⎪⎬⎪⎫风由高纬吹向低纬 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 极地东风带、信风带 ⎭⎪⎬⎪⎫风由大陆吹向海洋 水汽少,不易凝结降水 冬季风 降水稀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