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_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c99ac57c77da26924c5b042.png)
共错性误与倾个向性,(一1)般把与哲个学别看,作抽是象“与科具学体之的科关学系”,认为哲学可以取代具体科学的看法是错误的(代替论) (2)任何轻视哲学、否认哲学对具体科学的指导作用的看法,都是错误的、有害的(轻视哲学论)
2021/1/4
10
5、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唯 心 主 义
客观唯心主义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客观精神”的 外化和表现
总体评价: 局限性:二者都把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其根本观点是错误的。 可取处:就其局部范围而言,它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1/1/4
20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
2021/1/4
13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对生活的影响
(1)原因1: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要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原因2:是一切哲学首先要回答和无法回避的问题。 (3)原因3:贯穿哲学发展始终。对它的回答决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哲学对其他哲学问题的 回答。
2021/1/4
24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 。
原因: (1) 它正确反映时代任务和要求; (2) 牢牢把握了时代脉博;
(3) 它正确总结和概括了时代实验 的经验和认识成果。
2021/1/4
25
3、哲学反作用于时代,影响社会变革,真正的哲学促进时代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2021/1/4
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伟大思想武器。
2021/1/4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专题复习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专题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f794a32bcd126fff6050b03.png)
误区:可知论都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都是不可知论。
• 所有的唯物主义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认为思维与存在具 有同一性,也就是说,他们都属于可知论。只不过,唯物 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唯心主义认为思维决定存在。绝 大部分的唯心主义都属于可知论者,只有少部分的唯心主 义者否认认识世界的可能性。
误区:凡唯物主义都是正确的,凡唯心主义都是错误的 • (1)唯物主义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与近 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虽然都坚持世界本原是物质的,但二者 都有一定的局限性,都是不彻底的、不科学的;只有辩证唯 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因而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 • (2)从根本观点上看唯物主义是正确的,唯心主义是错误的。 就局部的作用而言,唯心主义哲学对人们认识的发展有着或 多或少的借鉴意义。 • (3)既不能对所有的唯物主义一律提倡,也不能对所有的唯 心主义全盘否定。
5.(不定项)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 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说明( ) A.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哲学家只注重认识世界,忽视改造世界 B.哲学的任务只在改造世界 C.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D.哲学不仅要认识世界,而且更要改造世界 6.(不定项)哲学对社会变革的先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 A.它可以通过对社会的弊端、对旧制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 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B.培养了人们面向现实的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唤起了人们积 极进取的创造意识和科学实验精神 C.它可以预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 标 D.它可以指引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 化为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1)区别:
定义不同: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课堂PPT)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08d1a96867ec102de2bd89ee.png)
(3)世界观是零散的、朴素的,哲学是理论化、 系统化的
联 (1)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系 (3)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
高表现
3、小结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
定方法论,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金华八中政治
.
8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
区 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别 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 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
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 它问题的回答。
【思考】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金华八中政治
.
13
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1、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金华八中政治
.
11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何者 第一性
有无 同一性
《
金华八中政治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休谟、康德
12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联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 系 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 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 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判断】“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 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联 (1)哲学和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界 系 (3)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
高表现
3、小结 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又决
定方法论,哲学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金华八中政治
.
8
二、哲学与具体科学
区 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 别 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
第一,这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首先遇到并 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第二,这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 的问题。
第三,这一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决
定着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对哲学其 它问题的回答。
【思考】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金华八中政治
.
13
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1、哲学的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金华八中政治
.
11
一、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意识和物质的关系)
思维和存 在的关系
何者 第一性
有无 同一性
《
金华八中政治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思维不能正确反映存在
.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休谟、康德
12
二、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联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 系 总结和反思。因此,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只有坚 持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科学家才能在研究 活动中掌握正确的方向。
【判断】“哲学是具体科学知识的总和”、“哲学是科学之 科学”、“哲学是科学之母”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总结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总结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681ec95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3a.png)
②它把唯物辩证的观点贯穿社会历史研究领 域,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 有机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 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①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②唯物辨证
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使马克思主义哲 学成为彻底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 性和革命性的统一(从作用上说)
辩证法 形而上学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 唯物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从属”二字表明:哲学的基本派别只有唯物 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而不是“四军对垒 23
•注意区分哲学中的两个基本派别与两个对子
哲学上的两个基本派别(两大阵营)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上的两个对子(对立) 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
辩证唯 物主义
辩证的唯物论4、5课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课 唯物的辩证法7—10课
历史唯 物主义
社会历史观11课
人生观 价值观
12课
整体与部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单元线索】 本单元沿着“从一般到个别”的思路,先阐述
哲学的一般理论,再由此引出马克思主义哲学。 掌握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下基本问题:
一、哲学的一般知识
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本义、哲学的功能、哲 学的任务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总结和反思 4、哲学的基本问题、基本派别
考点突破 一、什么是哲学?
(一)哲学的起源、本义、功能、任务。
1、哲学的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 ①它是 的思想智慧。
。 ②是 的 的世界观和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1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71adccffb14e852458fb57ae.png)
2、哲学、世界观、方法论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 同步练习
(单)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和和根本 观点 ②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 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CD
重点问题把握
(三)哲学的社会作用
6、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的三大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 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 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C
同步练习
(不定选)2006年6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 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哲学 社会科学。上述要求的依据在于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理论 B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C哲学社会科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影 响 D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
哲学总复习——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哲学的一般知识,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具有什么社会作用?
知识归纳和例题分析 (一)基本概念
1、哲学(全面把握) 2、世界观 3、方法论 4、具体科学 5、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7、真正的哲学
(二)八对关系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P2-5)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4、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以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关系(P14) 8、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与时代的一般关系(P10-11)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单)关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①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和和根本 观点 ②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世界观就是哲学 ③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④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不等于哲 学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CD
重点问题把握
(三)哲学的社会作用
6、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1)产生的三大历史条件 ①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②自然科学基础:19世纪自然科学的巨大进步,最具代表性的 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三大发现 ③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 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BC
同步练习
(不定选)2006年6月14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 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繁荣发展哲学 社会科学。上述要求的依据在于 A哲学是关于方法论的科学理论 B哲学社会科学决定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进程 C哲学社会科学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具有重大影 响 D真正的哲学能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
《生活与哲学》期末复习——
哲学总复习——
【主要内容】
主要介绍哲学的一般知识,主要回答三个问题: 哲学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具有什么社会作用?
知识归纳和例题分析 (一)基本概念
1、哲学(全面把握) 2、世界观 3、方法论 4、具体科学 5、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7、真正的哲学
(二)八对关系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P2-5) 2、哲学与世界观、方法论的关系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4、哲学与具体科学知识的关系(区别和联系)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 6、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7、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以及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关系(P14) 8、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1)、哲学与时代的一般关系(P10-11)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复习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89a19c2d0d233d4b14e695c.png)
-
7
第二框
自学提纲:
1.哲学与世界观
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1)世界观的含义 (2)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3)方法论的含义(请看书) (4)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
(1)具体知识的类别
(2)哲学与具体知识 的关系
-
区别:
联系:
8
1、恩格斯说:“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
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1、观点P11 ①物质=物的具体形态质 2、局限性 ②具有猜测性
唯主 物义 主
③不系统
3、代表者
1、观点P12
①把自然科学上的物质 概念混同于哲学上的物
义 与
表现形式
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质概念
2、局限性 ②缺少辨证思想(机械的
唯
3、代表者 ③在社会历史观上是唯
心
心的(不彻底的)
-
18
课堂练习:
• 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 未被认识的事物。“这种观点属于
A、怀疑论 B、可知论 C、不可知论 D、唯心主义
-
19
1.(不定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与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 B.存在和思 维的关系问题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问题
D.唯物主义与
2.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
①是否信仰宗教
②对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
③对物质和精神哪个是世界的本原的不同回答
④世界可否认识的问题
A.②③ B.②③④ C.- ②④ D.①③④ 20
3.否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的哲学是( )
最新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最新复习课件---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https://img.taocdn.com/s3/m/4a13e5f7bcd126fff6050b74.png)
4、哲学与时代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
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 精神 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 时代的精神 上的精华。
因为它正确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 的脉搏,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3)真正的哲学是 社会变革 的先导。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3、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它可以通过对旧制
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可以预 见和指明社会的前进方向,提出社会发展的理想目标,指引 人们追求美好的未来;动员和掌握群众,从而转化为变革社 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
一、 哲学是什么?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源于生活 ①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是一种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其 本义就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 和改造世界 。
界观和方法论,是人生的根本指南,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的理论基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 确的“三观”,帮助我们培养正确的思维方法,为我们的生 活和实践提供有益的指导。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是什么?
何者
存在决定思维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 是本原
于
哲 四、哲学的两大派别:唯物、唯心(划分的依据、基本观点、基本形态、
学
局限性和优点)
五、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哲学与一定时代经济、政治的关系? 什么是真正的哲学?为什么? 哲学对社会的作用<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与生活复习课件
![哲学与生活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b156fef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6117e45.png)
生活对哲学的启示
80%
实践经验丰富哲学理论
生活中的经验和实践为哲学理论 提供实证和例证,帮助我们验证 和修正哲学观点。
100%
激发哲学思考的灵感
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激发我们对 哲学问题的思考,推动哲学的发 展和创新。
80%
实际应用检验哲学价值
将哲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检验其价值和意义,促进哲学与 实践的结合。
哲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人生规划与职业发展
运用哲学思考规划人生和职业 发展,明确目标和方向,实现 个人价值。
人际关系与沟通交流
借鉴哲学中的沟通技巧和人际 关系理论,改善人际交往,建 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心理健康与情绪管理
通过哲学思考培养积极心态和 情绪调节能力,应对生活中的 压力和挑战。
03
哲学思想与人生观
生活对哲学思考的促进
哲学与生活的互动关系
哲学与生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哲 学思考能够指导我们的生活,而生活 中的经验和观察也可以推动哲学思考 的深入。
生活中的经验和观察可以成为哲学思 考的素材和启示,推动我们深入探究 世界的本质和意义。
对个人启示的思考
自我认知与成长
通过哲学思考,我们可以更深入 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持续探究与学习
未来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对哲学和 生活的探究和学习,不断深入思
考和理解世界的本质和意义。
实践与应用
将哲学思考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和解决 问题,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共同进
步。
跨学科交流与融合
未来应加强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 流和融合,推动跨学科的研究和 发展,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出更
哲学的基本问题
总结词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哲学与生活第一单元复习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823323da67ec102de3bd895b.png)
3.1真正 的哲学都 是自己时 代的精神 上的精华
1、时代 精神的总 结和升华
(1)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 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2)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 的精神上的精华的原因
(1)哲学可以通过对旧制 度和旧思想的批判,更新人 2、社会 的观念,解放人的思想 变革的先 导(体现) (2) 哲学可以预见未来、指 明方向,动员和掌握群众,转 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7、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 唯心主义区分不清。
8、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 神上精华。
9、旧哲学是唯心论,马克 思主义哲学是唯物论; 旧哲学是形而上学,马 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法。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 本特征和本质特征
1.1生活处处有哲学
1.2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认识世界
人与自然界的关系
(个性)
人
处 (两项基本活动) 理
现了西藏社会稳定、民族团结、人民幸福、各族人 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好现实。这体现了( )
A.思维可以决定存在 B.思维和存在是不可分割的 C.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D.思维是存在的本原
恩格斯指出,任何哲学只不过是在思想 上反映出来的时代内容。这说明了( ) A.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 治的构成部分 B.哲学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 神上的反映 C.哲学对一定形态的经济和政治有反作用 D.哲学对社会变革有先导作用
5、关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中国哲学 ②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③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符合中国国情 ④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也是中国化的马 克思主义哲学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6、(2010黄岗模拟)在大型工程的建设中,工程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哲 学 与 时 代
哲学来源 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 于时代
批判功能:对旧制度和旧 思想的批判,更新观念、 解放人们的思想 社会变革 的先导 塑造功能:能预见和指明 社会前进的方向;转化为 变革社会的巨大物质力量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注意:哲学与真正的哲学 (1)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 代的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 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 映,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只有真正的哲学才能正确地 反映世界,才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 精华。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 、 哲 学 与 具 体 科 学 的 关 系
研究范围与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 区别 世界某一特定领域中的事物的性质和规律 ( 个 性);而哲学研究的是万事万物的 共同性质和共同规律( 共性)。
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 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联系
②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 指导。
1、哲学与生活
哲学的作 用和任务
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作用 哲学的任务
2、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
世界观 区别 哲学 ①含义不同 ②世界观人人都有;哲学并非人人都有 ③世界观通常是自发形成的;哲学则是哲学家自 觉研究的结果 ④世界观是零散的、不系统的;哲学是系统化、 理论化的
联系
①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 世界观。②哲学与世界观的研究对象都是整个世 界。③哲学与世界观都有科学和非科学之分
辩证法
世界的本 原是什么
世界的 状态是 怎么样
唯心主义
辨证的
形而上学
辨证的 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的
形而上学的
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二 哲 学 基 本 问 题
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唯物主义
思维和存在何者第一性 内容 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从生活实践看:首先遇到且无法回避 原因 从哲学研究看:不能回避且必须回答 从哲学发展看:贯彻哲学发展的始终
哲学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 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 观和方法论的统一;而马克思主义 作为哲学的形式之一,是科学的世 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关于整个 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是人类 智慧的结晶,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 造世界的强有力的工具。
拓展深化:哲学的作用
(1)哲学与生活: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 明的学问,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2)哲学的功能: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 能,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具有帮助人们确立人生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 功能。
客观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孟子:万物皆备于我 王守仁:心外无物 慧能: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 陆象山: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康德: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休谟:我们的知觉是我们的唯一对象 普罗泰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叔本华:万物是我们的表象 杜威: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何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谁决定谁)
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能不能正确认识存在)
存在决定思维
思维决定存在
能
不能
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
可知论
不可知论
唯物 3、 主义
基本观点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基本 形式
哲 学 的 两 个 派 别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基本观点
唯心 主义
基本 形式
主观唯心主义
3、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关系
世 界 观 与 方 法 论 的 关 系
二者的内涵不同 区别 世界观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是什么? 方法论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是 什么?即怎么看,怎么做?
联系
①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 面。两者是统一的。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 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 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 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 • • • • • • • •
考点展示: 1、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2、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3、哲学与时代的关系 4、哲学的作用 5、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 6、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三种基本历史形态 7、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两种基本形态 8、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 基础和理论来源 •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
(3)哲学与具体科学:哲学为具体科学 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的 研究活动都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在某种世 界观的指导下进行的。 (4)哲学与时代: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 革的先导。 (5)马哲的具体作用P25。
三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
阶级基础
产生条件
自然科学基础
直接理论来源 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是时代发展 的必然产物 统一于 实 践 的基础 马克思主 义哲学是 发展的与统一 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中 国 化
“ 三个代表”重要思 想 科学发展观
A.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 B.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C.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D.是现时代的思想智慧
唯心主义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
基本观点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 的、意志、感觉、心灵等)夸大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第一性的东 西,认为客观事物以至整个世界, 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 绝对精神等)看作世界的主宰和 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 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客观唯心主义
三种形态 古代朴素 唯物主义
合理性
局限性
唯 物 主 义
否认世界是神创的,认 A.具有猜测性,没 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 有科学依据; 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B.把物质归结为物 本质上是正确的 质的具体形态
近代形而上 学唯物主义 辨证唯物主 义和历史唯 物主义
丰富和发展 了唯物主义
A.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 学意义上的原子; B.具有机械性、形而上 学性; C.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地说,就是意识 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注意:
A、“思维”和“存在”相搭配,“意 识”和“物质”相搭配,不要混淆使 用。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不同于“物 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哲学基本问题的两方面内容
思维(意识)和存在(物质)的关系问题
【全书基本框架】 辩证的唯物论 辩证唯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物主义 (第6课)
(第2~3单元) (第4~5课)
唯物的辩证法
(第7~10课)
哲学
(第1单元)
马克思 主义哲学
(第2~4单元)
社会历史观
(第11课)
历史唯 物主义
(第4单元)
价值观
(第12课)
一般到个别
人生观 整体与部分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基础知识】
客观唯心主义的经典观点: 中外“神创论”(盘古开天地、上帝创世纪) 生死由命,富贵在天。 柏拉图:理念论 黑格尔:绝对精神论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朱熹:理在事先 生活中的客观唯心主义(神秘主义): “8”就是发,喜鹊报喜,慧星出现乃不祥之兆, 指纹、手相、星座、生肖、风水决定人的命运
4、 唯物主义、唯心主义和辩证法、形而上 学的关系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辩证法: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哲学上两个对子
形而上学: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否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两个对子的关系 唯物主义
本单元知识框架图
哲学的含义
哲 学 的 基 础 知 识 哲学的基本问题
马克思哲学
指导生活 哲学与世界 区别 观的关系 联系 世界观与方 法论的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 学知识的关系 哲学与时 代的关系 区别 联系 区别 联系
哲学与生 活的关系
产生于生活
来源于时代 社会变革的先导
哲学的产生
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 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 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