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筑的《易经》
余秋雨散文集摘抄
![余秋雨散文集摘抄](https://img.taocdn.com/s3/m/1a2882f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75.png)
余秋⾬散⽂集摘抄余秋⾬散⽂集摘抄 在当代的散⽂创作上,余秋⾬为中国散⽂的发展开创了⼀条光明⼤道。
从《⽂化苦旅》的诞⽣,到《⼭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叹》《⾏者⽆疆》等作品横空出世,“余式”散⽂的受众度不断提⾼正是因为“余式”散⽂成功的背后蕴含着⽆穷魅⼒。
下⾯我们为⼤家带来余秋⾬散⽂集摘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家。
余秋⾬散⽂集摘抄 1 1、第⼀根⽩发把⽣命的起点和终点连成了⼀条绵长的逻辑线,⼈⽣得任何⼀段都与它相连。
2、进⼊年⽼也是⼀种美好的况味,⽤不着吃⼒的搬种夏天的繁枝来遮盖晚秋的云天,什么季节观什么景,什么时令赏什么花,这才完整和⾃然。
3、错选了⼀种可能也便失落了其他可能。
——《关于年龄》 4、拒绝衰⽼和病痛,⼀个⼈就不会幸福。
——《最后的课程》 5、李⽩时代的诗⼈,既炽恋着四川的风⼟⼈物,⼜向往着下江的开阔⽂明,长江于是就成了他们⽣命的便道,不必下太⼤的决⼼就解缆问桨。
脚在何处,故乡就在何处,⽔在哪⾥,道路就在那⾥。
——《三峡》 6、与没有责任感的男⼈谈恋爱,就像与朝雾和晚霞厮磨,再美好也没有着落。
他们是男⼈,是已经长⼤的男⼈,再多情也不应该把⼥友的⽿畔当作他们唯⼀的讲台,男⼈的讲台理应在更⼤的空间。
——《这样的男⼈》 7、⼈们容易发现⼀⽬了然的⼩偷⼩盗,⽽对于⼀个分解开来的巨⼤骗局,却很艰难在各个局部上发现,反⽽实利的诱惑下⼋⽅⽤⼒,把荒唐推向更⼤的荒唐。
——《⼤桥的寓⾔》 8、在这个世界上,众⼝喧腾的可能是虚假;万⼈耻笑的可能是真实;长久期盼的可能是虚假,猝不及防的可能是真实;叠床架屋的可能是虚假,单薄瘦削的可能是真实。
9、其实,世间的⼀切平庸和杰出的界限也就在这⾥。
何谓平庸?做加法,层层叠叠的⼈云亦云;何伟杰出?做减法,⼒求简单的直奔事实。
10、真实⽼被嗤笑,因此杰出者总是数量不⼤。
⼈们总想躲开遗憾,因此,更⼤的遗憾总是紧紧跟随。
——《遗憾的真实》 11、与谬误辩论,很可能获得真理;与⽆聊辩论,只可能⼀起⽆聊。
语用预设理论在文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
![语用预设理论在文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3396c60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21.png)
2332019年45期总第485期ENGLISH ON CAMPUS语用预设理论在文学文本翻译中的应用文/王美懿面意义,或是预设触发语在出发语文化中的语用含义与其在目标语文化中的语用含义相同或相似的情形。
众所周知,巴伐利亚水晶杯,波兰茶杯,以及银器都是西方国家用来接待尊贵客人的器具,所以在这里采用直译,如例1所示。
例1:We were taken immediately to a small building inthe back garden, where two long tables had been set for 21 with matching china and silver, Bavarian crystal tumblers and teacups from Poland.我们被直接带到后花园的一幢小楼里,那里有两张可以款待二十一人用餐的长桌子,每一张桌面上都整齐摆放着相称的陶瓷器物和银器,还有巴伐利亚水晶的玻璃杯和来自波兰的茶杯。
直译法还得被广泛使用于这种情况:当原文的作者有意堆砌了一系列意向或是文中有着紧密的,难以分割的逻辑结构,而其内容也不存在跨文化理解的硬伤,我们选择使用直译法,不仅可以表达原汁原味,更有助于译入语国家读者品味作者行文时的心境,达到最佳的传播效果。
如例2所示:例2: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国这么大,组成这么复杂,各个方言系统这么强悍,地域观念、族群观念、门阀观念这么浓烈,连农具、器用、口音、饮食都统一不了,要统一文字又是何等艰难!With different dialect systems in different regions andstrong regionalism, ethnic concept and the distinguishedfamily concept, China is so big and complicated that it can’t even unify agriculture implements, instruments, accents anddiets. How difficult it is for China to unify text!Georgia On My Mind一文按照情节发展顺序记录了作者一行人,从美国来到格鲁吉亚参加异常极具当地特色的晚宴的过程,其描写细腻,充满着字里行间的严密逻辑性。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20d1714eb84ae45c3b358ced.png)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第一讲乾卦乾卦象征天,天的四种本质特征是:元、亨、利、贞。
1、天之阳气是始生万物的本原,称为"元"。
2、天能使万物流布成形,无不亨通,为"亨"。
3、天能使万物和谐,各得其利,称为"利"4、天能使万物,正固持久地存在,称为"贞"。
总之,天之阳气是万物资生之本,又制约,主宰着整个世界。
天有开创万物并使之亨通,正固的"功德",元、亨、利、贞被称为乾之"四德"。
《彖》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意译:天的运行刚劲强健,君子因此不停息地发愤图强。
乾卦六爻的爻辞初九,潜龙勿用。
意译:龙潜在水中,暂时不能发挥作用。
《彖》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意译:初期阶段,应暂行潜藏。
乾卦的卦辞以天为象征,六爻的爻辞以龙为象征。
龙是善变之物,能够潜水,行地,飞天,海陆空三栖,取龙为象,可以达到假象喻意,以明变化的目的。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意译:龙出现在田间,有利于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乾乾:健行不息。
若:语助词。
厉:危险。
意译:君子整天勤奋不息,甚至夜间时时警惕,虽然面临危险也无祸害。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意译:相机而动,跃起上进,无咎害。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意译:飞龙上天,有利大德大才之人出现。
九五在所有卦里都是最吉之爻,此爻为"君位"。
皇帝通称"九五之尊",就是这么来的。
乾卦九五,刚健中正,纯粹而精,最为可贵。
上九,亢龙有悔。
意译:龙高飞到了极点,必有过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意译:出现一群龙,都不以首领自居,吉祥。
常用占断用语1、亨:通达,顺利。
2、利:有利,适宜。
3、吝:遗憾,麻烦,艰难。
4、厉:危险。
5、悔:忧虑,困厄。
6、咎:过错。
第二讲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易经》原文完整版
![《易经》原文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68d3ca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6f.png)
《易经》原文完整版《易经》易经,是一部阐述天地万物、宇宙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谐和辩证思想的哲学典籍,是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握自然运行的规律,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总纲领,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他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他博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其内容涉及哲学、生命、自然、科学、政治、天文、地理、文学、艺术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简介《易经》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周易》相传是周文王被囚羑里时,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
对于《周易》的成书,《汉书·艺文志》曰:“《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
《周易乾凿度》有云:“垂皇策者羲,益卦德者文,成名者孔也”。
“三圣”、“三古”之说简而言之,即:上古时代,通天之黄河现神兽“龙马”,背上布满神奇的图案,圣人伏羲将其临摹下来,并仰观天文、俯查地理,而做“八卦”;中古时代,姬昌被纣囚禁于羑里,遂体察天道人伦阴阳消息之理,重八卦为六十四卦,并作卦爻辞,即“文王拘而演《周易》”;下古时代,孔子喜“易”,感叹礼崩乐坏,故撰写《易传》十篇。
《周易》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预测之用。
《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为孔子所撰。
周易,所谓周者:一为“周代”,二为“周普”。
西周所用之书则冠以“周”字,名为《周易》。
后者则取郑玄《易赞》,“'连山’者,象山之出云,连连不绝。
'归藏’者,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周易’者,言易道周普,无所不备。
”“易”者,“日月为易”,象征阴阳。
《周易乾凿度》云“'易’一字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即简易、变化、不变三层含义。
读书伴我成长话题作文900字10篇
![读书伴我成长话题作文900字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daf462964bcf84b8d57b14.png)
读书伴我成长话题作文900字10篇我喜爱书,更喜爱书中散发出独特诱人的香气,那书香伴随着我们成长,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读书伴我成长!下面是橙子为大家整理的读书伴我成长话题作文900字10篇,以供大家参考借鉴!读书伴我成长范文一在成长过程中,有诸多乐趣一直伴随着我们的读书生活。
在读书的时候,我好像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的,只是想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在书中畅饮生活。
俗话说,“书籍是人类的朋友。
”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书籍能给予我们许多许多,其中不仅仅是一点一滴的知识。
它们有的能为我们带来快乐,有的能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还有的告诉我们要懂得感恩。
所以,我觉得读书就是一种享受。
每当我读完一本书,便感觉收获非常大。
我们能够读的书数不胜数,其中,四大名著《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西游记》当然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安徒生童话》、《伊索寓言》让你在一篇篇童话中增长一个又一个知识;《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则让你明白了大自然中的奥秘。
当然,这当中肯定少不了我们小学生必读的作文书啦!它可是提高我们写作水平最厉害的“师傅”呢!可见,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博学多才的老师,每一位“老师”都有丰富的知识要传授给你。
要知道,它们教给你的大多数是课本上学不到的哦!每当上了一天的课,做完一天的作业后,我感到很疲劳时,翻开一本图书,便会被一幅幅精美的图画与一句句优美的语言所吸引。
渐渐地,我开始陶醉了,陶醉于一个个精美的故事。
一整天的疲倦被我忘却了,我感到很轻松,同时,我也忘记了吃饭、忘记了我想要看电视的欲望。
这时,我估计绝对没有人能叫醒我了。
这天,我做完了一天的家庭作业后,翻开一本《安徒生童话》,津津有味地读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写字的右手不酸了,我仿佛进入了一个美丽的童话世界:在那里,一年四季都百花齐放,生机勃勃。
小动物们与人类和谐共处。
果园里,猴子帮主人摘果子;大海中,鲸鱼驮着人们过海;江面上,鱼儿们一起拉着满载货物的小船。
余秋雨散文集
![余秋雨散文集](https://img.taocdn.com/s3/m/1d469c578762caaedc33d49a.png)
余秋雨散文集余秋雨散文集作者简介:余秋雨,一九四六年生,浙江余姚人。
中国大陆著名的文化史论学者、作家。
在海内外出版过史论专著多部,曾被授予”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上海市十大高教精英”等荣誉称号。
上海写作协会会长、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复旦大学、交通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东南大学、宁波大学客座教授。
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先后获上海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台湾联合报读书最佳书奖、金石堂最具影响力的书奖、上海市出版一等奖。
《山居笔记》《霜冷长河》《千年一叹》《行者无疆》均位居全球华文书籍排行榜前列,是目前全球个华人社区中最具影响力作家之一。
目录:文化苦旅1 道士塔6 贵池傩11 江南小镇22 寂寞天柱山30 西湖梦37 上海人51 五城记58 夜雨诗意62 藏书忧68 漂泊者们79 这里真安静87 阳关雪90 都江堰95 风雨天一阁105 老屋窗口111 废墟山居笔记115 一个王朝的背影130 流放者的土地144 脆弱的都城156 千年庭院171 天涯故事188 历史的暗角203 苏东坡突围215 乡关何处233 十万进士265 遥远的绝响霜冷长河283 琉璃286 垂钓288 老师293 壮士296 中秋298 长者314 文化敏感带319 遗憾的真实321 氢弹的部件324 乱世流浪女328 褪色的疑问331 膨胀的雪球334 绑匪的纸条337 智能的梦魇339 最后的课程千年一叹348 荷马的迈锡尼352 我一定复活355 石筑的《易经》357 我们不哭359 文字外的文明362 人生的最后智慧365 你们的`祖先368 河畔烤鱼379 阔气的近邻373 黑袍飘飘376 玄奘和法显379 远行的人们382 国门奇观385 甘地遗言388 我拒绝说它美丽391 没有例外的衰落394 远征和失序398 迷昧和保守401 面向自然行者无疆404 罗马假日410 寻常威尼斯417 稀释但丁420 大师与小人424 流浪的本义431 只因它特别忠厚433 小巷老门436 古老的窄街438 他们的麻烦440 仁者乐山445 追询德国448 墓地荒荒452 有口难辩455 盔甲里的善良457 学生监狱460 盈缩空间464 跳荡联想467 闹市草莽469 另一种贫富。
余秋雨千年走一回
![余秋雨千年走一回](https://img.taocdn.com/s3/m/a43acc370722192e4536f63b.png)
“千禧之旅”线路
希腊 :苏尼翁角海峡 迈锡尼 奥林匹克遗址 巴 特农神庙 埃及 :金子塔 红海 尼罗河 太阳神殿 撒哈拉沙 巴以 :耶路撒冷哭墙 戈兰高地 拉宾广场 清真 寺 约旦 :约旦河 安曼 佩特拉山 伊拉克 :底格里斯河,幼发拉低河 巴比伦博物 馆 古巴比伦城 伊朗 :德黑兰 巴列维国王的陵墓 星期五清真 寺 居鲁士陵墓 大流士宫殿札黑丹 巴基斯坦 :伊斯兰堡 印度 :新德里 恒河 尼泊尔 中国
巴比伦之囚
公元前597~前538年,犹太王国两度被新巴比 伦王国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征服,公元前587 年,尼布甲尼撒二世第二次进军巴勒斯坦,并 将犹太王国大批民众、工匠、祭司和王室成员 被掳往巴比伦。 公元前53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不战 而胜,轻而易举地攻占了千古名城巴比伦。他 发布文告,释放犹太人回归故国,并让他们在 耶路撒冷重建圣殿。这次共有42000多犹太人 返回耶路撒冷。居鲁士还把新巴比伦王国国王 尼布甲尼撤二世从耶路撒冷耶和华圣殿里掠夺 来放在巴比伦神庙中的金银器皿5400件交给犹 太人的首领带回。 这段历史对犹太教改革产生了巨大影响。
伊拉克 我的大河 如何下脚 一屋悲怆 奇怪的巴比伦 你们的祖先 中国有茶吗 河畔烤鱼 忽闪的眼睛 过关 且听下回分解
伊朗 白胡子、黑胡子 翻开伊朗史 阔气的近邻 黑袍飘飘 再凿西域 荆天棘地 丝路旅栈 中国人为他打灯 一代霸主 西风夕阳 再闯险境 札黑丹话别
远方有多远?
请你告诉我!
林小卫 104176223 10汉语言文学
废墟
余秋雨
1946年生,浙江余姚市桥头 镇人,艺术理论家,中国 文化史学者,散文作家。 1968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 戏剧文学系。 199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系列散文集《文化苦 旅》《山居笔记》《霜冷 长河》《千年一叹》《行 者无疆》《摩挲大地》 《寻觅中华》等。 现任《书城》杂志荣誉主编
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3622d659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1c.png)
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易经》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书包括了卦辞、爻辞和系辞三部分内容,其中卦辞为每一卦的简短说明,爻辞是对六十四卦中的每一爻的阐释,而系辞则对易经的整体思想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阐述。
下面是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易经全文《易经》的全文共分为卦序、系辞、卦辞、彖、象、文言六部分,具体如下:一、卦序部分:天地初开,万物始生。
天地有以示人者,语则出声,文则载志。
二、系辞部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太阳、太阴、风、雨,与日、月、星辰相应而运行;所生者,与其相守而不相悖。
亲则爱之,不亲则远之,不亲则厌之,故以见善也。
三、卦辞部分:以天地之道,顺时而行,因顺时而变。
不得已而言,故毋自大焉。
四、彖部分:观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应,施之乃成。
五、象部分:天高地下,雷电交加,雷电众,震动天地。
六、文言部分:目视其援纳之象,守常任法,乘时候便欤,虽神圣之领袖,亦不能逾常行事。
易经译文注解一、卦序部分:天地初开,万物始生。
天地有以示人者,语则出声,文则载志。
注解:这部分内容为《易经》的简介以及对易经的功用的介绍。
天地所示人者,是指天地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可以作为人们行事的依据和参考。
语言和文字是人类交流和传承知识的工具,也可以表达人们的志向和志愿。
二、系辞部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以太阳、太阴、风、雨,与日、月、星辰相应而运行;所生者,与其相守而不相悖。
亲则爱之,不亲则远之,不亲则厌之,故以见善也。
注解:这部分内容强调了天地与人的密切关系,万物与人的共同体。
天地和万物都是与人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有相应的关系。
这也告诉人们,要去亲近、爱护自然界的万物,才能与它们和谐相处,得到善的结果。
三、卦辞部分:以天地之道,顺时而行,因顺时而变。
不得已而言,故毋自大焉。
注解:这部分内容是对易经核心思想的阐述。
以天地之道,就是按照自然界的规律来处理事物。
顺时而行是指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
石筑的《易经》
![石筑的《易经》](https://img.taocdn.com/s3/m/be1dbd21915f804d2b16c1ec.png)
得 懂就 读 ,读 不懂 就 独 处一 隅 ,等 书 ,那 么 第二 件 事正 恰 与秦 始皇 相 待着 更遥远 的后 人。 反 , 因为 秦始 皇统 一 了中国 文字 , 当~切 不 可 能 已绎 变成 事 实矗 相 当于建 立 了- 种覆 盖神 州 大地 的“ 通码 “ ,古代 历 史不再 因无 人解读 而 立 在 眼前 ,那 么不 妨说 金 字塔 对
现 代 文 阅 读
还 是金 字塔 。 现代 有 学 者根 据 金 字塔 所 包 含
那部 有名 的 《 埃及 史 》。
第 二 件 事 更 坏 , 四 百 多 年 之
的各 种 建造 数 据 与 天体 运行 规 则 的 后 ,公 元三 九 。年 ,罗马 皇帝 攀异 对应 性 、预 见 性 ,断 言 这是 古 人对 教 ,驱 散 了唯一 能读 古 代文 字 的埃 后人 的~种智 能遗 嘱。 像 用 巨石 筑 建 的 《 经 ,后 入读 易 及 祭 司阶 层 ,结 果所 有 的古 籍 、古 如果 说 第一 件 事近 似秦 始皇 焚 这用 我 的话 来 说就 是 ,它 们就 碑很 ’ 没有人能 解读 了。 决就
下 ,多 么叫人敬 畏。 拙。
金宇塔 禁 止人 攀 援 ,但 底 下
一九九九年 十月九 日下午,埃
的八 九级 ,去爬 也 没 有 人 阻止 。 我 及 开 罗 ,夜 宿L s ya ie 馆 e P r ds 3 m 旅 爬上 几级 ,贴 身抬 头 ,长 久地 仰 望
世界上最难得到,和最容易得到的东西 ,都是快乐。 }5
性原 因。 初… 看 文字 只 是工 具 ,但
中 国这 么 大 占竣 及 时播 亚 历 山 城 图 书 方言 系统 么强 悍 ,地 域观 念 、族 包 括 群 观 念 、¨ 阍观 念 这么 浓 烈 ,连 农
《易经》第一课
![《易经》第一课](https://img.taocdn.com/s3/m/79fc86ce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06.png)
《易经》第一课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典籍。
它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被誉为“中华文化的奠基石”。
《易经》第一课为我们打开了这本古老智慧之书的大门,让我们一同探索其中蕴含的深奥道理。
第一节:易经的起源与背景易经起源于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
据史书记载,伏羲是易经的创立者,他借助观察自然现象和人类社会发展的经验,总结了图形和八卦的形式,构建了一套观察宇宙和人事的系统。
同时,周文王和周武王也对易经进行了深入的发展和解读。
第二节:易经的核心理念易经的核心理念是“阴阳哲学”和“五行学说”。
阴阳哲学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组成的,阳代表阳刚、阳性、积极,阴代表阴柔、阴性、消极。
五行学说则是指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生克,并在宇宙、自然、人事中起着重要作用。
第三节:易经的基本概念易经中有一些基本概念需要我们了解。
其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是“卦”。
卦由爻组成,爻分为阳爻和阴爻,阳爻用阳线(Yang line)表示,阴爻用阴线(Yin line)表示。
每个卦代表着一种特定的组合和象征意义。
此外,易经还有诸多其他概念,如六十四卦、变卦、爻辞等。
第四节:易经的应用价值易经在中国古代被广泛应用于占卜、预测、决策等领域,具有重大的实用价值。
在商业领域,易经可以帮助企业家预测市场走势,决策战略方向。
在个人生活中,易经可以提供人们思考人生道路、人际关系等方面的指导。
此外,易经也被视为一种哲学思考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思考宇宙间的庞大而深邃的问题。
第五节:易经的现代解读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对易经进行了现代化的解读。
现代的易经研究将其与心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相结合,提出了更多实践的观点和方法。
同时,易经也开始在国际间广泛流传,受到了不同文化的关注和研究。
总结:《易经》第一课是我们走进这本古老智慧之书的第一步。
通过了解易经的起源与背景、核心理念、基本概念、应用价值以及现代解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易经的思想。
石筑的易经阅读练习及答案
![石筑的易经阅读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1c63ccdc281e53a5902ff6d.png)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石筑的《易经》余秋雨还是金字塔。
现代有学者根据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断言这是古人对后人的一种智能遗嘱。
这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它们就像用巨石筑建的《易经》,后人读得懂就读,读不懂它们还独处一隅,等待着更遥远的后人。
当一切不可能已经变成事实矗立在眼前,那么不妨说,金字塔对于我们长久津津乐道的文史常识有一种局部的颠覆能量。
至少,它指点我们对文明奥义的解读应该多几种语法,而不能仅止于在一种语法下词汇的增加。
本来也许能够解读一部分,可惜欧洲人做了两件不可饶恕的坏事。
第一件事是,公元前四十七年,恺撒攻占埃及时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七十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包括那部有名的《埃及史》。
第二件事更坏,四百多年之后,公元三九○年,罗马皇帝禁异教,驱散了唯一能读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阶层,结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就没有人能解读了。
如果说第一件事近似秦始皇焚书,那么第二件事恰与秦始皇相反,因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相当于建立了一种覆盖神州大地的“通码”,古代历史不再因无人解读而局部湮灭。
须知,最大的湮灭不是书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对其文字的解读能力。
.在这里我至少看到了埃及文明中断、中华文明延续的一个技术性原因。
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国这么大,组成这么复杂,各个方言系统这么强悍,地域观念、族群观念、门阀观念这么浓烈,连农具、器用、口音、饮食都统一不了,要统一文字又是何等艰难!在其他文明故地,近代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是花费几十年才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
我想,所谓文明的断残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完全不知何意。
为此,站在尼罗河边,对秦始皇都有点想念。
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
我们现在读几千年的古书,就像读几个喜欢文言文的朋友刚刚寄来的信件,这是其他几种文明都不敢想象的。
《易经》全文翻译
![《易经》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3c7828f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7f.png)
《易经》全文翻译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
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
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
“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
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
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
第一卦:《乾卦》乾:元,亨,利,贞。
【白话】《乾卦》象征天:元始,亨通,和谐,贞正。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白话】《象辞》说:天道运行周而复始,永无止息,谁也不能阻挡,君子应效法天道,自立自强,不停地奋斗下去。
初九,潜龙勿用。
【白话】初九,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白话】《象辞》说:龙象征阳。
'龙尚潜伏在水中,养精蓄锐,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是因为此爻位置最低,阳气不能散发出来的缘故。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白话】九二,龙已出现在地上,利于出现德高势隆的大人物。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白话】《象辞》说:'龙已出现在地上',犹如阳光普照,天下人普遍得到恩惠。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白话】九三,君子整天自强不息,晚上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样即使遇到危险也会逢凶化吉。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白话】《象辞》说:'整天自强不息',是因为要避免出现反复,不敢有丝毫大意。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谈小学古文教学
![谈小学古文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46e1eb29ccbff121dd368351.png)
谈小学古文教学作者:孙永富来源:《中国校外教育·基教(中旬)》2014年第02期文言文作为汉语言的典范和精华,其节奏感和韵律感,其语言的凝练含蓄,是现代的文章难以企及的,对小学生语言水平的影响不可估量。
小学文言文的学习,关键是动之以趣、晓之以情、践之以行,把读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同时做到古今参照,带领学生理解、积累,持之以恒地训练,一定收到很好的效果。
小学文言文教学手段《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要“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
在第四学段(初中)7~9年级的阶段目标中这样要求:“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对小学文言文教学要求没有提及。
这样,小学文言文教学就显得很尴尬:要求不明确,难以把握教学目标。
因为我们不能和初中文言文教学混为一谈,任意拔高,所以,准确把握小学文言文教学目标是十分必要的。
基于课标,我认为应该达到这样的目标:一是让学生初步感知文言文的语言特点,了解我国悠久灿烂的语言文化,认识到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厚博大;二是培养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三是借助注释及教师的点拨,能理解大意,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一、为何要学古文大力倡导小古文教学的朱文君老师说过:“第一,文言,让白话的表达更精妙。
第二,文言能让白话的表达更有节奏和音韵。
第三,文言,是我们不能拒领的文化遗产。
第四,为了初中和高中的文言学习能够有个台阶,有个预备,小学也应该学一点浅易的文言,积累一定的语汇,培养文言的语感。
”文言文作为汉语言的典范和精华,其节奏感和韵律感,其语言的凝练含蓄,是现代的文章难以兼备,难以企及的,因此,对小学生语言水平的影响不可估量的。
它可以让这种语言的感觉内在于孩子们的内心深处,内化为一种无意识,但又是确确实实存在的能力。
钱梦龙先生曾经说过“我主张中学里不但要教文言文,而且要适量多教一些,但不是像现在这样的教法。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b30e7ad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ec.png)
(完整)《易经》原文及解释《易经》原文及解释《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誉为“变通天地之道,立德成行之法”。
下面将为您呈现《易经》的原文及其解释。
第一章:乾卦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
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解释:这一卦是由六爻组成的,上面的阳爻表示刚健,代表乾;下面的阳爻表示忍让,代表乾。
整体上呈现出至高无上的形态。
这是一个吉利的卦象,它预示着成功和吉祥的时机。
乾卦告诫我们要谨慎行事,时机虽好,但仍需谨守正道,遵循天道。
第二章:坤卦坤,元亨利牝马之贞。
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
利西南得朋,东北丧朋。
安贞吉。
解释:坤卦是由两个阴爻组成,上面的阴爻表示顺从,代表坤;下面的阴爻表示贞定,代表坤。
整体上呈现出包容和稳定的形态。
坤卦预示着大地的形象,代表着顺从和坚实。
它提醒我们在行动之前要谨慎思考,迷失后才能找到主要方向。
只有安定的心态和正确的决策才能获得成功。
第三章:屯卦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解释:这一卦是由上下两个阴爻和一个阳爻组成,上面的阴爻表示遇难,代表屯;下面的阴爻表示困难,代表屯;中间的阳爻表示进取,代表屯。
整体上呈现出初刚后柔的形态。
屯卦意味着采取行动是必要的,但需要等待时机,不要急于施展。
它告诫我们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要遵循正确的道路,并提醒我们谨慎选择领导者。
第四章:蒙卦蒙,亨。
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
初噬告,再三吉。
蒙。
利贞。
解释:这一卦是由上下两个阳爻和一个阴爻组成,上面的阳爻表示启蒙,代表蒙;下面的阳爻表示新生,代表蒙;中间的阴爻表示谦逊,代表蒙。
整体上呈现出接受指导的形态。
蒙卦象征着启蒙和教育,表明一个人在成长中需要从他人那里获得指导和教诲。
它提醒我们要保持虚心,愿意接受他人的建议,并在成功后回报给他人。
......(这里以此类推,对其他章节进行解释)通过对《易经》中若干章节的原文与解释,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指导原则。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关联与应用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关联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d3a7f74c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cd.png)
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关联与应用在中国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易经与建筑艺术一直有着密切的关联。
易经作为一本古代经典文献,它不仅是中国古代哲学和文化的瑰宝,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布局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探讨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间的关系,并介绍易经在古代建筑中的应用。
一、易经的基本概念易经,又称《易经》或《周易》,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六十四卦组成,每一卦由六个爻线组成。
易经中所蕴含的哲学原理和智慧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包括建筑艺术领域。
1.1 易经的基本原理易经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卦象变化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二气构成,存在着相互转化的关系。
五行学说则认为宇宙万物都与五种基本元素,即木、火、土、金、水,相关联。
卦象变化则是指根据卦爻的变动,推演出一种情况或者外在现象。
1.2 易经的哲学思想易经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天人合一”、“万物归一”、“无极而太极”等。
其中,“天人合一”是指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统一,认为人应顺应自然规律;“万物归一”则是强调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共同的规律;“无极而太极”则是关于太极图的思想,表达了宇宙由无极而有极的演进变化过程。
二、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关联易经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古代中国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布局过程中,往往参考和运用了易经的理念与原则。
2.1 建筑朝向与方位在古代中国建筑中,朝向与方位被认为是十分重要的。
根据易经的理念,人应顺应自然的规律,而自然的规律包括朝向和方位。
人们在选址时会考虑周围的山水气场和地形地势,以寻找一个与自然和谐的位置。
同时,根据易经的五行学说,不同方位的能量也会对人的生活产生影响。
因此,在建筑的设计和布局中,易经对于建筑朝向和方位的选择起到了指导作用。
2.2 动静结合与空间布局易经中关于动静结合的原理,也在古代建筑的空间布局中得到了应用。
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https://img.taocdn.com/s3/m/58898ed5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cd.png)
易经全文及译文注解《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被誉为"中华文化的根本经典"。
它是一部以卜筮为特色的经典著作,被许多人视为卜筮研究的指南。
《易经》包含了64个卦辞和象辞,每个卦辞都代表着一种特定的卦象,象征着不同的事物和现象。
以下是《易经》的全文及译文注解。
第一章乾上坤下乾为天,坤为地。
天地之间,万物生长。
《易经》的开始是由两个卦组成的。
乾代表天,象征着刚强、强大与进取;坤代表地,象征着柔顺、温和与静止。
天地相结合,是一种自然的平衡。
第二章坤上坤下坤象征着土地,而土地是稳定和温和的。
这个卦象告诉人们要保持平衡和稳定的生活。
这也象征着大地的力量,它能够承载万物。
第三章屯上坤下这个卦象代表着动乱和困难。
它告诉人们要在困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坚持下去。
这个卦象也是表示人们的心灵深处隐藏着许多问题和障碍。
第四章蒙上坤下这个卦象代表着蒙昧和迷惑。
它告诉人们要摆脱迷惑,去追求真理和智慧。
只有通过努力和学习,才能突破困境,获得成功。
第五章需上震下坤这个卦象代表着需要和渴望。
它告诉人们要满足自己的需求,同时也要关注他人的需求。
这是一种相互依存和相互支持的关系。
第六章讼上坤下乾这个卦象代表着争论和官司。
它是告诉人们要处理冲突和争端的方法,通过公正和公平解决问题。
第七章师上坎下乾这个卦象代表着军队和领导者的力量。
它告诉人们在面临困难和挑战时,要保持坚定的信念和勇气,去战胜困难。
第八章比上乾下坎这个卦象代表着比较和竞争。
它告诉人们不要将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与他人相比较,而是要关注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第九章小畜上坤下震这个卦象代表着积累和渐进。
它告诉人们要通过积累和努力,逐渐实现目标和愿望。
第十章履上坤下离这个卦象代表着行动和前进。
它告诉人们要积极行动,迈出第一步,走向成功。
第十一章泰上坤下乾这个卦象代表着和谐与平衡。
它告诉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平衡,以实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
第十二章否上天下地这个卦象代表着坚定的信念和决心。
《易经》版本及历代注释
![《易经》版本及历代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96c631c7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37.png)
《易经》版本及历代注释
《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之一,据传起源于周文王,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多个版本和注释。
以下是《易经》的版本及历代注释:
版本:
1. 今文《易经》:由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所创,共三卷,以阴阳五行解释天地万物。
2. 古文《易经》:由汉代孔安国等人所传,亦称“费氏易”,据传存于孔子宅中,但已佚。
3. 帛书《易经》:即帛书版《周易》,于西汉帛书出土后被发现,与今文《易经》有所不同。
历代注释:
1. 汉代:《易经》的第一个重要注释家是东汉的郑玄,他以爻辰说的方式解释《易经》,将卦爻与天文、历法、气象等相联系,为《易经》的注释开创了新局面。
2. 魏晋时期:王弼是魏晋时期的著名注释家,他对《易经》的注释注重义理,阐发了《易经》中的哲学思想。
同时还有韩康伯、阮籍等人的注释。
3. 唐代:孔颖达是唐代的著名经学家,他对《易经》的注释以象数为主,注重卦象和爻象的解释。
同时还有李鼎祚、刘禹锡等人的注释。
4. 宋代:程颐是宋代的著名哲学家和经学家,他对《易经》的注释以义理为主,注重对卦辞和爻辞的哲学解释。
同时还有朱熹、陆九渊等人的注释。
5. 元明时期:注家主要有吴澄、来知德等人,他们注重对卦象和爻象的解释,同时也加入了自己的心得体会。
6. 清代:清代注家较多,其中以惠栋、王夫之、毛奇龄等人较为著名,他们的注释多以考据为主,注重对经文的还原和解释。
以上是《易经》的版本及历代注释的大致情况,由于《易经》是中国古代经典的代表之一,其版本和注释非常丰富,这里仅列举了一些较为重要和知名的版本及注释。
汉石经《周易》阙文述臆
![汉石经《周易》阙文述臆](https://img.taocdn.com/s3/m/78b8e2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ad.png)
汉石经《周易》阙文述臆蔡飞舟【摘要】汉熹平石经《周易》系最早官方定本,然屡遭兵燹,今则十不存一.学者多留意残碑存字与今本之异同,而于阙文则多恝置,文献不足故也.案考乎汉石经《周易》可知,原碑每行字数以七十三字为准,故同一残石之相邻二行残字,足资推考二行残字间石经阙文字数也.今稽核汉石经《周易》阙文与今本字数出入处,结合出土文献及传世经传异文,试图对部分阙文原貌作出推考.【期刊名称】《闽江学院学报》【年(卷),期】2016(037)003【总页数】9页(P83-91)【关键词】汉石经;《周易》;阙文【作者】蔡飞舟【作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福建福州3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B222.2《周易》经传,近二万字。
而汉熹平石经,屡遭兵燹,今所存《周易》残碑,不足一千五百字耳。
虽然吉光片羽,亦足以窥其梗概。
以汉石经《周易》残碑视之,文字行款斩然整饬,每碑行数虽有出入,然每行字数则以七十三字①屈万里《汉石经之刊刻及经数碑数》:“汉石经碑两面刻字。
各碑行数,颇不一律。
每行字数,亦颇参差。
以今本经文计之,大抵每行以七十三字为常;亦有少至六十八九字,而多至一百四十余字者。
按之石经,每碑文字,横视竖视,皆行列整齐。
然则甲碑每行字数,与乙碑或不相同;而在同一碑中,每行字数,则不应有多寡之异。
而所以有此现象者,盖由今本与古本经文字数之不同也。
”屈万里:《汉石经周易残字集证》卷一,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99年,第4页。
为准。
盖先于石上画栏,而后上书付刻也。
是以同一残石之相邻二行残字,足资推考此二行残字间石经阙文之字数也。
而阙文与今本字数不合处,又常启人疑窦。
前人偶有论及者,虽欲推考,病其不能,文献不足故也。
今重检汉石经《周易》残石,参以上海博物馆藏楚简、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阜阳双古堆汉简②案,楚简、汉帛书、汉简《周易》所用版本为:马承源主编:《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廖名春释文:《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释文》,《续修四库全书》第1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韩自强:《阜阳汉简周易研究·阜阳汉简周易释文》,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易经》电子版
![《易经》电子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cda1d1360cba1aa811dac4.png)
作者:伏羲氏目录目录 (2)《上经》 (5)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 (5)第二卦坤坤为地坤上坤下 (6)第三卦屯水雷屯坎上震下 (7)第四卦蒙山水蒙艮上坎下 (7)第五卦需水天需坎上乾下 (7)第六卦讼天水讼乾上坎下 (8)第七卦师地水师坤上坎下 (8)第八卦比水地比坎上下坤 (8)第九卦小畜风天小畜巽上乾下 (9)第十卦履天泽履乾上兑下 (9)第十一卦泰天地泰坤上乾下 (10)第十二卦否地天否乾上坤下 (10)第十三卦同人天火同人乾上离下 (10)第十四卦大有火天大有离上乾下 (11)第十五卦谦地山谦坤上艮下 (11)第十六卦豫雷地豫震上坤下 (12)第十七卦随泽雷随兑上震下 (12)第十八卦蛊山风蛊艮上巽下 (13)第十九卦临地泽临坤上兑下 (13)第二十卦观风地观巽上坤下 (13)第二十一卦噬嗑火雷噬嗑离上震下 (14)第二十二卦贲山火贲艮上离下 (14)第二十三卦剥山地剥艮上坤下 (15)第二十四卦复地雷复坤上震下 (15)第二十五卦无妄天雷无妄乾上震下 (15)第二十六卦大畜山天大畜艮上乾下 (16)第二十八卦大过泽风大过兑上巽下 (17)第二十九卦坎坎为水坎上坎下 (17)第三十卦离离为火离上离下 (18)第三十一卦咸泽山咸兑上艮下 (18)第三十二卦恒雷风恒震上巽下 (18)第三十三卦□天山□乾上艮下 (19)第三十四卦大壮雷天大壮震上乾下 (19)第三十五卦晋火地晋离上坤下 (20)第三十七卦家人风火家人巽上离下 (21)第三十八卦睽火泽睽离上兑下 (21)第三十九卦蹇水山蹇坎上艮下 (21)第四十卦解雷水解震上坎下 (22)第四十一卦损山泽损艮上兑下 (22)第四十二卦益风雷益巽上震下 (23)第四十三卦□①泽天□①兑上乾下 (23)第四十四卦□①天风□①乾上巽下 (23)第四十五卦萃泽地萃兑上坤下 (24)第四十六卦升地风升坤上巽下 (24)第四十七卦困泽水困兑上坎下 (25)第四十八卦井水风井坎上巽下 (25)第四十九卦革泽火革兑上离下 (26)第五十卦鼎火风鼎离上巽下 (26)第五十一卦震震为雷震上震下 (27)第五十二卦艮艮为山艮上艮下 (27)第五十三卦渐风山渐巽上艮下 (27)第五十五卦丰雷火丰震上离下 (28)第五十六卦旅火山旅离上艮下 (29)第五十七卦巽巽为风巽上巽下 (29)第五十八卦兑兑为泽兑上兑下 (30)第五十九卦涣风水涣巽上坎下 (30)第六十卦节水泽节坎上兑下 (30)第六十一卦中孚风泽中孚巽上兑下 (31)第六十二卦小过雷山小过震上艮下 (31)第六十三卦既济水火既济坎上离下 (32)第六十四卦未济火水未济离上坎下 (32)《易经.系辞上传》 (33)第一章 (33)第二章 (33)第三章 (33)第四章 (33)第五章 (33)第六章 (33)第七章 (34)第八章 (34)第九章 (34)第十章 (34)第十一章 (35)第十二章 (35)《易经.系辞下传》 (36)第一章 (36)第二章 (36)第三章 (36)第四章 (36)第五章 (36)第六章 (37)第七章 (37)第八章 (37)第九章 (37)第十章 (38)第十一章 (38)第十二章 (38)《易经.说卦传》 (39)第一章 (39)第二章 (39)第三章 (39)第四章 (39)第五章 (39)第六章 (39)第七章 (39)第八章 (39)第九章 (39)第十章 (39)第十一章 (40)《易经.序卦传》 (41)《易经.杂卦传》 (42)《上经》第一卦乾乾为天乾上乾下乾:元,亨,利,贞。
名家写的思乡散文
![名家写的思乡散文](https://img.taocdn.com/s3/m/206d853da417866fb84a8e8c.png)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名家写的思乡散文篇一:名家散文欣赏李健吾《雨中登泰山》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来有好些次了,每次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就觉得过而不登,像是欠下悠久的文化传统一笔债似的。
杜甫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我也一样有,惜乎来去匆匆,每次都当面错过了。
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天是灰的,心是沉的。
我们约好了清晨出发,人齐了,雨却越下越大。
等天晴吗?想着这渺茫的“等”字,先是憋闷。
盼到十一点半钟,天色转白,我不由喊了一句:“走吧!”带动年轻人,挎起背包,兴致勃勃,朝岱宗坊出发了。
是烟是雾,我们辨认不清,只见灰蒙蒙一片,把老大一座高山,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实。
古老的泰山越发显得崔嵬了。
我们才过岱宗坊,震天的吼声就把我们吸引到虎山水库的大坝前面。
七股大水,从水库的桥孔跃出,仿佛七幅闪光黄锦,直铺下去,碰着嶙嶙的乱石,激起一片雪白水珠,脱线一般,撒在洄漩的水面。
这里叫作虬在湾:据说虬早已被吕洞宾渡上天了,可是望过去,跳掷翻腾,像又回到了故居。
我们绕过虎山,站到坝桥上,一边是平静的湖水,迎着斜风细雨,懒洋洋只是欲步不前,一边却暗恶叱咤,似有千军万马,躲在绮丽的黄锦底下。
黄锦是方便的比喻,其实是一幅细纱,护着一幅没有经纬的精致图案,透明的白纱轻轻压着透明的米黄花纹。
——也许只有织女才能织出这种瑰奇的景色。
雨大起来了,我们拐进王母庙后的七真祠。
这里供奉着七尊塑像,正面当中是吕洞宾,两旁是他的朋友李铁拐和何仙姑,东西两侧是他的四个弟子,所以叫作七真祠。
吕洞宾和他的两位朋友倒也还罢了,站在龛里的两个小童和柳树精对面的老人,实在是少见的传神之作。
一般庙宇的塑像,往往不是平板,就是怪诞,造型偶尔美的,又不像中国人,跟不上这位老人这样逼真、亲切。
无名的雕塑家对年龄和面貌的差异有很深的认识,形象才会这样栩栩如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筑的《易经》
作者:余秋雨
来源:《中学生百科·学习》2015年第07期
“不动笔不读书”,要知道语文老师阅读一篇文章的方法,奥秘就藏在他们的读书笔记之中。
这里有他们原始阅读状态的直观呈现,你可尽情地从他们的视野中汲取养分。
还是金字塔。
现代有学者根据金字塔所包含的各种建造数据与天体运行规则的对应性、预见性,断言这是古人对后人的一种智能遗嘱。
这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它们就像用巨石筑建的《易经》,后人读得懂就读,读不懂就独处一隅,等待着更遥远的后人。
当一切不可能已经变成事实并立在眼前,那么不妨说,金字塔对于我们长久津津乐道的文史常识有一种局部的颠覆能量。
至少,它指点我们对文明奥义的解读应该多几种语法,而不能仅止于在一种语法下词汇的增加。
本来也许能够解读一部分,可惜欧洲人做了两件不可饶恕的坏事。
第一件是,公元前四十七年,恺撒攻占埃及时将亚历山大城图书馆的七十万卷图书付之一炬,包括那部有名的《埃及史》。
第二件事更坏,四百多年之后,公元三九○年,罗马皇帝禁异教,驱散了唯一能读古代文字的埃及祭司阶层,结果所有的古籍、古碑很快就没有人能解读了。
如果说第一件事近似秦始皇焚书,那么第二件事正恰与秦始皇相反,因为秦始皇统一了中国文字,相当于建立了一种覆盖神州大地的“通码”,古代历史不再因无人解读而湮灭。
须知,最大的湮灭不是书籍的亡佚,而是失去对其文字的解读能力。
在这里我至少看到了埃及文明中断、中华文明延续的一个技术性原因。
初一看文字只是工具,但中国这么大,组成这么复杂,各个方言系统这么强悍,地域观念、族群观念、门阀观念这么浓烈,连农具、器用、口音、饮食都统一不了,要统一文字又是何等艰难!在其他文明故地,近代考古学家遇到最大的麻烦就是古代文字的识别,常常是花费几十年才猜出几个,有的到今天还基本上无法读通,但这种情况在中国没有发生,就连甲骨文也很快被释读通了。
我想,所谓文明的断残首先不是古代城郭的废弛,而是一大片一大片黑黝黝的古文字完全不知何意。
为此,站在尼罗河边,对秦始皇都有点想念。
当法老们把自己的遗体做成木乃伊的时候,埃及的历史也成了木乃伊,而秦始皇却让中国历史活了下来。
我们现在读几千年前的古书,就像读几个喜欢文言文的朋友刚刚寄来的信件,这是其他几种文明都不敢想象的。
站在金字塔前。
我对埃及文化的最大感慨是:我只知道它如何衰落,却不知道它如何构建;我只知道它如何离开,却不知道它如何到来。
就像一个不知从何而来的巨人。
默默无声地表演了几个精彩的大动作之后轰然倒地,摸他的口袋,连姓名、籍贯、遗嘱都没有留下,多么叫人敬畏。
金字塔禁止人攀援,但底下的八九级,去爬也没有人阻止。
我爬上几级,贴身抬头,长久地仰望着它。
它经过几千年“作旧”,已经失去任何细部的整齐,一切直角变成了圆钝,一切直线变成了颤笔,因此很像一种天造地设的自然生成物,但在总体上,细部的嶙峋仍然综合成直笔。
金字塔在不声不响之中也就撑开了两笔,写了中国的一个“人”字。
两笔陡峭得干净利落,顶部直指太阳,让人睁不开眼,只有白云在半坡上殷勤地衬托。
听到许戈辉在摄像机前说“永久”,仿佛提道,再过五千年,它们还会是这个样子。
这便启发了我的一个想法。
金字塔至今不肯坦示为什么要如此永久,却透露了永久是什么。
永久是简单,永久是糙砺,永久是毫不弯曲的憨直,永久是对荒漠和水草交接线的占据,永久是对千年风沙的接受和滑落。
无法解读是埃及文明的悲剧,但对金字塔本身而言,它比那些容易解读的文明遗物显得永久。
通俗是他人侵凌的通道,逻辑是后人踩踏的阶梯,而它干脆来一个漠然无声,也就筑起了一道障壁。
因此还可以补充一句永久是对意图的掩埋。
是把复杂的逻辑化作了朴拙。
遗嘱而智能,“继承”亦成挑战。
中外文明,皆有其神秘之处。
语法应有多种,文明何尝不然!
两件坏事,“异曲同工”,或许都是基于文明惟我独尊,而对其他文明抱以傲慢和偏见。
放在世界文明的大视野中,一代始皇自有其英明处。
文明的中断和延续与文字有关,文明的分割和统一亦然。
有学者言,欧洲小国林立,基于欧洲拼音文字的开枝散叶;而中国始终有着“分久必合”的大一统情结,则源于其象形字的“书同文”。
作为中华文明传承的千古功臣,始皇自当让后人感念!
对秦始皇,我们不必文过饰非。
但置身于世界的大历史中,或许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其功过是非。
文明成迷局,因神秘而增其魅力,何如文明传承有序,让后人可以逆流而上,破解祖先的密码。
沧海桑田,再伟大的建筑,终归钝去人力的锋芒;圆融或嶙峋,都化入天地。
或许,金字塔就是一位巨人,顶天立地,睥睨时空。
对于地球文明而言,还有谁对“永久”的表达比金字塔的“永久”来得“永久”!
拒绝解读,就此远离了亵渎,立成一座座无言的永恒之塔。
“逆行”的解释其实有多种,我取的是“逆流而行”。
空间的“逆行”或许更易理解:逆着众人如潮的涌动,执着行进,需要面对的,除了纷纷对视的责难或不解的目光,其实是有自己内心的犹疑和软弱。
而余秋雨先生是在进行时间的“逆行”;逆着奔流不息的时间之河,回溯人类文明的源头。
这种“逆行”唯一的障碍似乎只有时间的阻隔,但不然,忙碌于当世的悲欢荣辱的人会不屑于此——那是一个无论是物质或精神都太过贫乏和幼稚的时代!
好在余秋雨先生不作如此想,因而才会在十多年前,有过这样一次“逆行”,作《千年一叹》,带我们站立于金字塔的脚下,感受源自五千年前的悠远的时光!
或许,当你读过“石筑的《易经》”,再回归滚滚红尘,心中会少些张皇,多些无言的淡定?
文何飞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