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b387c6d25022aaea998f0f40.png)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生物学特性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直杆菌,大小0.7~1.5μm×2.0~5.0μm,多具有周鞭毛,能运动,无芽胞无荚膜。
兼性厌氧,最适的生长温度为35~37℃,Ph6.8~7.8.它们对营养的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即可生长出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边缘整齐的菌落,但沙门菌经人工传代后会从光滑型菌落逐步过渡为粗燥型菌落。
不发酵乳糖,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的菌落中心呈黑色。
伤寒和副伤寒甲乙丙具有的抗原结构包括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及表面抗原。
O抗原具有耐热性,能耐受100℃2.5h,它是分群的依据,其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以IgM为主,能够与相应的抗血清反应表现出颗粒状凝集;H抗原为不稳定的蛋。
白质抗原,加热或用乙醇处理均会被破坏。
沙门菌的H抗原有两个相,第一相特异性较高,在种间不同。
第二相为非特异相,为沙门菌属共有。
H抗原是定型的依据,其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以IgG为主,与相应的抗血清反应表现为絮状沉淀;表面抗原包括Vi、M和5抗原三种,Vi抗原不耐热,加热60℃30min或经石炭酸处理即可破坏,经人工培养基传代后也易失活。
新分离的伤寒以及副伤寒丙沙门菌常带有此抗原,它位于菌体的最表层,有抗吞噬及保护细菌免受相应抗体补体的溶菌作用。
当Vi抗原存在时可用于分型,但它也可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必须在血清学鉴定时加以注意;M抗原又称粘液抗原,虽不能用于分型,但它的存在也可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凝集反应;5抗原可被1mol/L的盐酸所破坏,属于一种表面抗原。
沙门菌的抵抗力都不强,加热60℃15~20min即被杀死。
在水中可存活2~3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它们对胆盐和煌绿等染料有抵抗力,可以此制备选择性培养基。
伤寒沙门氏菌是怎么回事?
![伤寒沙门氏菌是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dd9a74c9b9f3f90f76c61bb3.png)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伤寒沙门氏菌是怎么回事?
导语:沙氏门菌是非常多种类的沙门氏菌的总裁,沙门氏菌是引起事物中毒的一大杀手,属于肠杆菌科,可以引起人类、家禽、老鼠和牲畜类的疾病,也会
沙氏门菌是非常多种类的沙门氏菌的总裁,沙门氏菌是引起事物中毒的一大杀手,属于肠杆菌科,可以引起人类、家禽、老鼠和牲畜类的疾病,也会污染人类的食物。
沙氏门菌可以大量的繁殖,污染食物的源头。
伤寒沙门氏菌只会感染人类,损伤人的肝脏、脾胃和骨髓。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伤寒沙门氏菌的具体内容。
伤寒沙门氏菌只感染人类,损害肝、脾和骨髓,每年导致1600万人生病,60万人死亡,由于越来越多菌株具有抗药性,情况可能变得更糟。
鼠伤寒沙门氏菌对生活环境不那么挑剔,几乎可感染一切地上走的或爬的活物,在人类身上造成的症状一般是食物中毒(爱吃生鸡蛋的人小心),听起来好像没有伤寒那么可怕。
但一些科学家认为它的威胁更大,由此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实际发生数目比报告数目可能多出30倍,每年有上亿人感染,死亡人数比伤寒沙门氏菌多出一倍,主要是婴幼儿和老人。
剑桥SANGER中心——还是这个中心,连项目的领导者也跟上面的鼠疫杆菌是同一人——从越南弄来了一种能够抵抗多种抗生素的伤寒沙门氏菌菌株。
测序发现,它的基因组里有200多个假基因。
它们一度起过作用,但在病菌适应人体生活环境的过程中被抛弃了——而这也可能把它逼上了进化的死角。
科学家希望,这种单一的口味会使它比较容易对付,只要阻断它感染人类的途径,就有希望根除这种疾病.
以上就是伤寒沙门氏菌的一些相关内容,有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课件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8104f9c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0.png)
新疫苗研究
科研机构正在研究新型伤寒疫苗 ,以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和适用
范围。
疫苗接种策略
根据疫情和人群特点,制定合理 的疫苗接种策略,提高人群免疫
水平。
05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治疗
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一旦怀疑患者感染肠杆菌科伤 寒沙门菌,应立即进行诊断,
以便尽早开始治疗。
足量足疗程
治疗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需要 足够的药物剂量和足够的治疗 周期,以确保完全清除病菌。
对于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06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研究
耐药机制研究
耐药基因的发现与鉴定
研究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寻找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 并确定其功能。
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耐药基因如何在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中传播,包括水平基因转 移和垂直基因传递。
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研究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揭示其分子生物学 机制。
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耐药性监测方法
01
介绍用于监测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常用方法,如药敏
试验、基因检测等。
耐药性流行病学分析
02
分析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地区分
布、时间趋势等。
耐药性控制策略
03
提出针对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如抗菌药物
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 膜出血,可能出现呕血、 黑便等症状。
肠穿孔
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道穿孔 ,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感 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肝肾损害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感染 可能引起肝肾等器官功能 损害,导致相应症状。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0c052b3ca36925c52cc58bd63186bceb19e8edad.png)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沙门菌属(Salmonella)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其中包括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
生化鉴定是通过对菌株在特定条件下的生化反应进行观察和测定,来确定细菌属种的一种方法。
以下是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的一些常见步骤和反应:
1.肠杆菌科的鉴定:通过常规方法,首先将细菌鉴定为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成员。
2.气体生成反应: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通常会在肠杆菌科的气体生
成反应中产生气体,例如在Triple Sugar Iron Agar(TSI)培养
基上,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产生气体的反应为气体产生、葡萄糖
发酵,而乳糖和蔗糖不发酵。
3.硫化物产生: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通常能够产生硫化物,这可以
在Kligler Iron Agar(KIA)培养基上观察到。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在KIA上的反应为气体产生、葡萄糖和乳糖发酵,并产生硫化
物,而蔗糖不发酵。
4.尿素分解:乙型副伤寒沙门菌通常不能分解尿素。
5.麦尔加亮蓝(Malachite Green)试验:这是一种用于检测沙
门菌的方法。
在该试验中,沙门菌产生麦尔加亮蓝的颜色反应。
请注意,生化鉴定方法可能因实验室和使用的培养基而有所不同。
此外,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如基因测序,也成为鉴定细菌属种的重要工具。
因此,在进行细菌鉴定时,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方法来确保准确性。
如果你有具体的实验室样品,建议向专业的微生物实验室寻求
帮助。
第十章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护理学
![第十章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护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9821f84b783e0912a2162a32.png)
Thomson’s theories on typhoid, a major killer, were derided.
伤寒表现:
持续高热泳衣 伤寒病容 玫瑰疹 肝脾肿大 相对缓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
伤寒沙门菌
肠壁淋巴组织(吞噬细胞) ↓
血液(第一次菌血症) ↓
肠杆菌科
概述
一、肠杆菌科重要菌属及代表菌种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
甲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志贺菌属:痢疾志贺菌 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氏菌
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革兰阴性短杆菌, 无芽胞,多数有 周鞭毛,致病菌大都有菌毛。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肥达反应的结果判断
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病程、病 史,以及地区流行病学情况。
肥达试验(Widal test)
鞭毛凝集
四、防治原则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提高人群免疫力
减毒口服活疫苗是研究方向。 不同地区伤寒沙门菌有其不同 耐药谱。常用喹诺酮类等治疗。
伤寒沙门菌
伤寒
俗称肠热病、大热病,是由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传染性强,夏秋季多见。
中医的“伤寒”
我国古代医学将多种急性发热 的疾病统称为伤寒。东汉张仲景著 有《伤寒论》。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 有周鞭毛及菌毛。
一、生物学性状
2. 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 3. 血清学反应:主要有O和 H两种抗原。伤寒沙门菌还有Vi 抗原(包膜抗原)。对沙门菌属 的型和亚型鉴定有重要意义。
病情共同点:发病初起时多在 38℃左右,但4~5d后持续高热; 食欲缺乏;相对缓脉(体温增高, 脉搏不增加);脾脏肿大;皮肤玫 瑰疹。白细胞减少。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https://img.taocdn.com/s3/m/4963473e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d1.png)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概述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
这一科菌是许多病原菌的重要成员,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致病性鲍曼不动杆菌等。
肠杆菌科菌还可以在医院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肠杆菌科中分离出的细菌通常具有类似的表型和基因组学,其中包括特殊的粘附因子和毒素。
肠杆菌科菌是通常生活在动物和人体内肠道内的一类细菌。
一个人的肠内生态系统通常由自身宿主免疫系统和居住在肠道内的微生物组成。
肠内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是肠道内大约400种细菌群落的总称。
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菌株是正常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分,它们可以分解食物并生成维生素和其他重要物质,同时还可以抑制潜在的病原体。
分类肠杆菌科菌包括24个属和近200种细菌,其中大多数为人和动物病原体。
这些属包括:Escherichia、Salmonella、Klebsiella、Citrobacter、Erwinia、Enterobacter、Hafnia、Morganella、Proteus、Providencia、Serratia、Shigella、Yersinia等。
这些菌株的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各种菌株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许多肠杆菌属菌株都是优良的益生菌,可以帮助人体对抗潜在的病原菌,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有些菌株也可能是病原体,可以引起感染和疾病。
特征肠杆菌科菌通常是革兰氏阴性的、非芽孢形成的杆状菌,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胞内和胞外的纤毛;•有专门的表面粘附结构,如菌毛和赖氨酸胶囊;•具有多种代谢途径和酶的活性,包括糖、酒精、氨基酸、脂肪酸等代谢途径;•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不同的生理条件;•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包括肠毒素、细胞外蛋白酶和溶血素等。
病原性与疾病许多肠杆菌科菌株都是潜在的病原体,其中一些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
各个菌属所引起的病症、感染路径和病原生物学特征都不一样,但都具有类似的生理和生化特征。
沙氏门菌
![沙氏门菌](https://img.taocdn.com/s3/m/717438828762caaedc33d404.png)
沙氏门菌属是肠杆菌科的一大属.该菌属种类繁多,约有2000个血清型,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是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鸭沙门菌.沙氏门菌的生命力较强,对外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食物中可存活数日至数月.但不耐热,加热至100度立即死亡.潜伏期为12-14H,主要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黄绿色水样便,有恶臭,有时带有脓血和黏液;多数患者体温升高,可达38度以上;严重者出现抽搐,寒战,惊厥,昏迷.病程3-5,预后良好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各种沙门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简称沙门菌感染。
其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
近十余年来沙门菌感染明显增加,多见于婴幼儿。
【病原学】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族。
菌型繁多,迄今世界已发现2000个以上的血清型。
沙门氏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具有鞭毛,能运动。
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生长繁殖。
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物中能生存数月。
加热60℃30分钟可灭活,5%石炭酸或1:500升汞于5分钟内即可将其杀灭。
沙门氏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
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分为A、B、C、D、E……等34个组,再根据鞭毛抗原的不同鉴别组内的各菌种或血清型。
在沙门氏菌中,有些仅对人类有致病性,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和丙)等;有些是动物和人类的共同致病菌,如副伤寒乙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有些仅对动物有致病性如鸡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属于A、B、C、D、E5组,其中除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外,以B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的猪霍乱沙门氏菌、D 组的肠炎沙门氏菌及E组的鸭沙门氏菌等10多个型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的肉类、禽蛋类等食物或水传播给人;医院内可因被污染的被服、医疗用具、工作人员的手、玩具、公用的水管、门把柄等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严重时甚至造成病房内暴发流行。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与特性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与特性](https://img.taocdn.com/s3/m/d0da2bf3ee06eff9aef807e5.png)
3. 其中鼠疫耶尔森菌、伤寒沙门菌对 人致病性较强。此外,许多细菌既 是正常菌群,也是条件致病菌。在 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部位的改变 或菌群失调时能引起机会感染。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和特性
二、临床意义
占临床分离菌总数的50%和G-总数的 80%, 将近50%的败血症70%以上的泌尿 道感染和大量的肠道感染是由肠杆菌科 细菌引起的。 1. 人类肠道外感染 除志贺菌较少引起肠外 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 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 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等均可引 起泌尿道、呼吸道、伤口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感染;
⑵ 内毒素 具有发热、休克、DIC等病理作用。
⑶ 肠毒素 产生不耐热和耐热肠毒素两种肠 毒素:均可使肠道细胞中cAMP 的水平升高,引起肠液大量分泌 而导致腹泻。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和特性
二、临床意义 ⑵ 2. 所致疾病 ⑴ 肠道外感染 是临床分离的G-杆菌中最常见的 菌种,可引起泌尿系等各种类型的感染。 引起泌尿系感染的菌株以血清型01、 2、6为多见,本菌还可引起菌血症、 胆囊炎、肺炎及新生儿脑膜炎等。 常 见于腹腔内脓肿、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肠道手术后继发感染或大面积灼伤创面 感染。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和特性
4. 培养和生化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良好;兼性厌氧,主要生化特性包括发 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触酶阳性, 氧化酶阴性,可将硝酸盐还原至亚硝酸 盐。 5. 抵抗力
抵抗力不强,加热60℃30min即被杀 死,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均敏 感。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能抵 抗染料的抑菌作用。
毛,能运动。致病性菌株有菌毛。 2. 抗原成分
⑴O抗原是细胞壁成分脂多糖。以核 心多糖为中心的三层结构,内侧是脂类 A, 为内毒素的毒性成分。外侧是由重复 的特异多糖,决定O抗原的特异性。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课件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dde66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0.png)
餐饮服务环节
加强餐饮服务单位的卫生管理, 确保餐饮服务符合卫生标准,防 止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污染和
传播。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与预防
1 2
医护人员培训
加强医护人员的感染控制培训,提高医护人员对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患者管理
加强患者管理,对疑似感染肠杆菌科(沙门菌属) 的患者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疾病传播。
REPORTING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诊断方法
01
02
03
临床诊断
根据患者症状、体征及流 行病学资料进行初步诊断 。
实验室诊断
采集患者血液、粪便等标 本进行培养、分离、鉴定 ,以确诊沙门菌感染。
分子生物学诊断
利用基因检测技术,如 PCR、基因测序等,快速 准确地检测沙门菌。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治疗方法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的感染还可能引发免疫反应,导致肠道炎症和肠道外 感染。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引起的疾病类型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是引起食物中毒和胃肠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引发的症状包括 腹泻、腹痛、发热等。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还可引起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等肠道外感染,严重时可导 致死亡。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感染的高危人群包括儿童、老年人、身体虚弱和免疫缺陷者。
3
环境消毒
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消毒处理,消灭肠杆菌科( 沙门菌属)的传播途径,防止医院感染的发生。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勤洗手、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 被污染的食物和水。
疫苗接种
针对高风险人群,可考虑接种沙门 菌疫苗,提高免疫力。
兽医微生物学-肠杆菌科(埃希菌属+沙门氏菌属)
![兽医微生物学-肠杆菌科(埃希菌属+沙门氏菌属)](https://img.taocdn.com/s3/m/b9d07bd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76.png)
根据生化反应、血清学试验、DNA同源性研究 本科至少包括28个菌属,110个以上的菌种
1 .布德维斯菌 Budvicia (1)
2 .布特奥克斯菌 Buttiauxella (1)
3 .西地西菌属 Cedeccea (5)
对大肠杆菌的正确认识
1.人和温血动物肠道内正常菌群成员之一,
人和动物出生后数小时即可经口就进入消化道后段,大量 繁殖而定居,并终生伴随。并经粪便不断散播于周围环境
2.某些血清型可引起畜禽疾病 3.大肠杆菌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 用作粪便直接或间接污染的检测指标。 4.本菌还是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中重要的实 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素大肠杆
E.coli菌多,(种1血0清0
EHEC),
型
4)侵袭型大肠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5)肠聚集型大肠杆菌(Enteroaggregative E.coli ,
EAEC)
• 此外,较常见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还有
– 败血性大肠杆菌 (Septicaemic E.coli ,
➢1.大肠杆菌抗原主要有O、K和H三种, 均为菌体表面抗原。
➢是本菌血清型鉴定的物质基础。 ➢已确定的O抗原有173种,K抗原有80
种,H抗原有56种 ➢因此,自然界中存在高达数万种大肠
杆菌血清型可,但致病性大肠杆菌的 血清型数量是有限的。
(1)菌体抗原(O抗原)
➢化学本质——脂多糖(LPS)的多糖 侧链。 ➢耐热——121 ℃加热2h不破坏其抗原 性。 ➢173种,1个菌株仅含1种。其种类以 阿拉伯数字表示,可用抗O单因子血 清做玻板或试管凝集试验鉴定之。
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什么类型的传染病
![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什么类型的传染病](https://img.taocdn.com/s3/m/11647e4e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26.png)
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什么类型的传染病一、概述伤寒沙门氏菌属于沙门氏菌属里的一类。
沙门氏菌有的能够只对动物致病,有的却能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它们也都是属于肠杆菌科。
主要包含有: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鼠伤寒杆菌、副伤寒丙杆菌、猪霍乱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
这里面大部分的仅仅只能引起家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以通过污染人类的食物从而导致食物中毒。
二、步骤/方法:1、经过研究发现,沙门氏菌通常情况下在水中不易繁殖,能够在水中生存2-3周左右,在冰箱中能够生存3-4个月,如果是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存活1-2个月。
沙门氏菌不喜水,且在20摄氏度以上能加快繁殖。
所以说,通常食物想避免沙门氏菌的繁殖,可以进行低温储存来防护。
2、关于沙门氏菌的传播来说,主要有肉的传播,这就是为何沙门氏菌的数量检测也作为肉制食品的重要检测标准之一。
其次,还有蛋类传播、环境污染等因素。
通常来说,经历灭菌后,在运输途中也会导致食品感染沙门氏菌,因此在食物食用过程中,最好进行加热熟制处理。
3、沙门氏菌有很多种,其中伤寒沙门氏菌只感染人类,特别是对人体的肝、脾和骨髓有严重的损害,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群,因为饮食或污染等原因导致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轻则只是中毒,重则死亡。
每年因这个感染死亡人数也不在少数。
因此,也开始逐步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三、注意事项:虽然说沙门氏菌感染后很严重,但是可以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多注意细节,特别是病从口入。
食品,特别是肉制品以及蛋类食品,都需要进行加热烹调后再食用,这样能保障所有的沙门氏菌被杀死。
另外,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有助于排毒,多运动健身。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b0b5e526529647d272852dc.png)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
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
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
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
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
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一、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学特征:1.形态染色特性:G-无芽孢杆菌。
大小通常为0.7~1.5μm ×2.0~5.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 ~4mm)菌落。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章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章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https://img.taocdn.com/s3/m/1b73d3c16294dd88d0d26bcf.png)
大肠杆菌
形态与染色:G-无芽孢杆 菌,有鞭毛、菌毛。
Escherichia coli. 革兰氏染色
大肠杆菌
生化反应:迅速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吲哚形成(I): + 甲基红反应(M): + VP反应(Vi): 枸橼酸盐利用(C):IMViC试验是卫生细菌学中常用的检测指标 抗原构造:O、 K 、 H 三种。
所致疾病: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轻度或霍乱样腹泻。
大肠杆菌
肠侵袭型大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菌(EIEC)
致病物质:
侵袭力:结肠
内毒素 所致疾病: 菌痢样腹泻,较大儿童、 成人(注意与菌痢区别)
大肠杆菌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PEC) 粘附素(非菌毛) 十二指肠、空 肠、回肠上段
肠上皮细胞功能受损(A/E损伤) 婴儿腹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胃肠炎(食物中毒):
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3、败血症 4、无症状携带者
1-5%,细菌位于胆囊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标本的采集与病程的关系:第
1周取外周血,第1-3周取骨髓液,
第2周以后取粪便和尿液。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血液和骨髓液先增菌培养,然
常见为耐药性转移。
概 述
三、致病性
大多数是正常菌群,但可转化 为条件致病菌,少数为致病菌。
概 述
主要由带菌者或患者的分泌物 和排泄物污染饮水及食物,经消化 道引起传染病(粪-口途径传播)。 多有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
大肠杆菌
病例
1994年5月11日,无锡市扬名豆奶厂如往 常一样,陆续向订货的26所小学发送前一 天下午生产的豆奶。上午7时半左右, 8000多包豆奶发送完毕。上午11时左右, 很多学生饮用了这批豆奶后,感到肚子不 舒服,继而恶心、呕吐、痢疾样腹泻、发 烧,先后有1300多人到医院观察治疗,其 中有40多人住院接受治疗。
模拟粪便中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模拟粪便中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f4bbee54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59.png)
模拟粪便中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于人及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1]。
多数是非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少数为致病菌。
其生物学性状相似,但生化反应,抗原构造有差异,故可据此将它们进行分类、鉴定。
粪便中肠道菌的分离与鉴定对于临床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 材料1.1.1模拟粪便、普通琼脂平板培养基、SS平板培养基、葡萄糖微量发酵管、乳糖微量发酵管、尿素酶微量管、醋酸铅培养基微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剂、半固体培养基、伤寒诊断血清、37℃恒温培养箱等。
1.2 方法1.2.1细菌分离培养取模拟粪便标本分区划种于SS平板培养基,置37℃培养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并对分离所获的菌落的细菌进一步鉴定。
1.2.2 细菌的生化反应挑取可疑菌落(无色菌落)的细菌,分别接种于葡萄糖微量发酵管、乳糖微量发酵管、尿素酶微量发酵管、醋酸铅培养基微量管、蛋白胨水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置37℃培养箱培养18~24h后观察结果。
1.2.3 血清学鉴定取伤寒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滴于玻片上,再取可疑菌分别与伤寒诊断血清和生理盐水混匀,观察有无凝集现象。
2.结果2.1细菌分离培养 SS平板上分离出两种不同性状菌落,一种为圆形、凸起、湿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无色透明菌落,直径约1~2mm,另一种为圆形凸起、湿润、边缘整齐、表面光滑的红色菌落,直径约2~3mm。
2.2 细菌生化反应和血清学鉴定所分到的两种不同性状菌落的生化反应、动力学试验、血清学鉴定结果见表1表1可疑菌的生化反应、动力试验和血清学检查结果双糖铁葡萄糖乳糖尿素 H2S 靛基质动力血清学可疑菌—/+ H2S+ + —— + — + +3.结果分析和讨论在肠杆菌科中,志贺菌、沙门菌等致病菌不发酵乳糖,其他大部分非致病肠道杆菌可分解乳糖,故在SS平板上无色半透明小菌落为可疑致病菌落[2]。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
![肠杆菌科(沙门菌属)](https://img.taocdn.com/s3/m/3248ecb5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65.png)
一、生物学形状
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有周 鞭毛,多数菌株有菌毛
一、生物学形状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菌落与志贺菌菌落相似
SS平板--无色菌落,产H2S菌株,菌落中心呈 黑色 Mac平板--无色菌落 EMB平板--无色菌落 XLD培养基—红色或中央为黑色的菌落
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
伤寒沙门和甲型副伤寒杆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
小肠上部粘膜 固有层淋巴结
胆囊-----肠道-------粪排菌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肾-----尿 肝脾-----肿大 骨髓
肠系膜淋巴结
进入血液 再次进入血液
第一卫生,切断 传播途径
可进行噬菌体分型(标准的Vi噬菌体有33型)。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 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带菌者
抗原变异
S-R变异 H-O变异 位相变异 V-W变异 耐药性变异
二、临床意义
1、致病物质: 侵袭力:Vi-Ag 、菌毛 内毒素 肠毒素
2、所致疾病:
•伤寒、副伤寒----肠热症 •菌血症(或败血症) •胃肠炎(食物中毒) •(无症状带菌者)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血平板)
一、生物学形状
生化反应
1. 氧化酶 - , O/F F型
2. 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外)
3. 动力 H2S 气体 沙+ + +
志-
--
4. KIA和MIU
5.其他:如赖氨酸脱羧、鸟氨酸脱羧:+
伤寒沙门菌KIA(K A-+)MIU(+--)
沙门菌IMViC试验(-+--)
伤寒沙门氏菌怎么回事
![伤寒沙门氏菌怎么回事](https://img.taocdn.com/s3/m/ecb6e63c227916888486d790.png)
伤寒沙门氏菌怎么回事
医学上很多名词人们都不是很了解,很多人都是遇到了才开始去了解。
伤寒沙门氏菌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伤寒沙门氏菌是一种人类和动物都能得的。
会引起食物中毒,对人的身体有非常大的伤害,也是很多人困扰的一个问题。
沙门氏菌还能对食物造成污染。
下面就给大家说说关于伤寒沙门氏菌的内容。
沙门氏菌病的病原体。
属肠杆菌科,革兰氏阴性肠道杆菌。
已发现的近一千种(或菌株)。
按其抗原成分,可分为甲、乙、丙、丁、戊等基本菌组。
其中与人体疾病有关的主要有甲组的副伤寒甲杆菌,乙组的副伤寒乙杆菌和鼠伤寒杆菌,丙组的副伤寒丙杆菌和猪霍乱杆菌,丁组的伤寒杆菌和肠炎杆菌等。
除伤寒杆菌、副伤寒甲杆菌和副伤寒乙杆菌引起人类的疾病外,大多数仅能目引起家畜、鼠类和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污染人类的食物而引起食物中毒。
沙门氏菌在水中不易繁殖,但可生存2-3周,冰箱中可生存3-4个月,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
沙门氏
菌最适繁殖温度为37℃,在20℃以上即能大量繁殖,因此,低温储存食品是一项重要预防措施。
以上就是关于伤寒沙门氏菌的相关内容,通过以上内容相信大家都已经了解沙门氏菌是具有繁殖性的,只是在水中不容易繁殖,如果沙门氏菌污染了人们的食物,会引起食物中毒,所以大家平时吃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卫生,食物有剩,存放在冰箱中可以使用保鲜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枸橼酸盐利用(-)
致病性
大肠杆菌是人体消化道的正常菌群, 一般不致病。 1、肠道外感染: 抵抗力下降、烧伤、外科手术等, 进入腹腔或泌尿道,引起腹膜炎或泌尿 道感染。 化脓性炎症多见。婴儿和老年人可 见败血症。
致病性
2、肠道内感染:
(1) 肠毒素型大肠埃希菌(ETEC): 引起儿童腹泻和旅行者腹泻,类似轻型 霍乱样腹泻。 该菌有定居因子和肠毒素:耐热肠毒素 (ST)和不耐热肠毒素(LT)。
一个4岁女孩随母亲旅游中,吃小 吃店的汉堡包,回家后 3 天,出现剧烈 腹部痉挛性疼痛和多次血便,伴发热、 呕吐。入院检查有溶血性贫血及血小板 减少等溶血性尿毒综合症,粪便培养有 革兰氏阴性杆菌,有动力。
病例分析
问 题 1、患者最有可能患有何种疾病?
2、如何确诊?
大肠埃希菌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染色:G-短杆菌, 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2、生化反应:吲哚试验(+) 甲基红试验(+) VP试验(-)
1)正常值:一般是伤寒沙门菌O 抗体的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 效价≥1:160,副伤寒沙门菌H抗体凝
集效价≥1:80才有诊断价值。 2)动态观察:若效价逐次递增 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4倍者才有意义。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
伤寒和付伤寒 第1周取静脉血 第1-3周取骨髓液 第2周起取粪、尿
食物中毒 可疑食物 呕吐物 粪
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 有周鞭毛及菌毛。
一、生物学性状
2. 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 3. 血清学反应:主要有O和
H两种抗原。伤寒沙门菌还有Vi
抗原。对沙门菌属的型和亚型鉴
定有重要意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 可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 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 菌而传播。
防治原则
家畜中,用菌毛疫苗防治新生仔畜 腹泻已取得成功。
当前,我国饮用水污染严重,加强 水源、粪便管理十分重要。
病例讨论
一名5岁女孩因高热、意识模糊 而入院,查体发现病孩面色苍白,昏 迷,时有惊厥,两瞳孔不等大,呼吸 微弱,粪检有脓细胞4个,白细胞数 16×109/L,脑脊液正常,常规粪便 培养发现有革兰氏阴性杆菌,无动力。
二、致病性
2、致病物质: 菌毛:黏附小肠上皮细胞; 内毒素:增加肠壁通透性-病初水样腹泻;
局部炎症,溃疡、出血-脓血便;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里急后重;
毒素:志贺毒素(ST)/Vero毒素;
(肠毒素、细胞毒素和神经毒素)
三、所致疾病
急性痢疾:起病急,腹痛、腹泻,日数次; 慢性痢疾:急性痢疾超过2月仍未愈者,重
概 述
2. 人类肠道感染 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 和耶尔森菌属。主要引起各种急、 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行者 腹泻及肠热症等。
概 述
一、肠杆菌科重要菌属及代表菌种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
甲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志贺菌属:痢疾志贺菌 变型杆菌属:变形杆菌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氏菌
病例讨论
问 题 1、患者最有可能患有何种疾病?
2、患者通过什么途径感染该病?
3、如何确诊?
伤寒沙门菌
伤寒
俗称肠热病、大热病,是由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传染性强,夏秋季多见。
中医的“伤寒” 我国古代医学将多种急性发热 的疾病统称为伤寒。东汉张仲景著 有《伤寒论》。
伤寒沙门菌
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
尚无疫苗;
病例讨论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但是, 某市一所中等专科学校,却因病魔 光临而笼罩着愁云。十多天时间, 接连有20多个学生病倒在床上。 患者持续发热,精神萎糜,厌 食。有的还发生消化道出血,有的 出现狂燥乱语......情况十分严重。
病例讨论
校方立即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疫情,将患者送往医院。 病情共同点:发病初起时多在 38℃左右,但4~5d后持续高热; 食欲缺乏;相对缓脉(体温增高, 脉搏不增加);脾脏肿大;皮肤玫 瑰疹。白细胞减少。
3、只需百个甚至是几个细菌即可发病;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四、微生物学检查
新鲜脓血便/肛拭 及时送检/暂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快速诊断
分离培养 SS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
荧光菌球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 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 最后诊断
五、防治原则
早期诊断; 药敏试验;
↓
全身的吞噬细胞
↓
小肠 粪便 肠壁淋巴组织
↓ ↓
血液(第二次菌血症)
迟发型超敏反应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伤寒的变化特点:
1、菌株变异:呈多重耐药,难以跟臵;
2 、临床表现不典型:不规则发热,白细 胞正常或稍增加,病情重,病程长,复 发率高,慢性带菌者多,并发症多;
3 、流行病学特点:发病季节的改变,水 型爆发较多,易误诊;
+
-
+
-
+
+
概 述
肠道杆菌生化反应
乳糖 大肠杆菌 葡萄糖 动力 + 硫化氢 尿素酶 -
痢疾杆菌
伤寒杆菌
-
+
+
+
+/-
-
副伤寒杆菌
变形杆菌
-
+
+
+
+
+
概 述
4.抗原结构:复杂
鞭毛抗原(H)
K或Vi抗原
菌体抗原(O)
概 述
5.抵抗力:不强。60℃30min 即死亡。胆盐、煌绿等染料可选择 性抑制大肠杆菌等非致病菌。
病例讨论
问 题 1、患者最有可能患有何种疾病?
2、如何确诊?
痢疾志贺菌
细菌性痢疾
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 的。发病时,出现畏寒、发热、腹 痛、腹泻等症状,其中以腹泻最具 有特征。先为稀水、粘液样大便 (白痢),1-2天后变为脓血便 (赤痢),每日数次,多达 10 - 20 次,甚至更多。“里急后重”
微生物学检查
1、临床细菌学检查:
视病症采不同的标本,尿路感染应 取中段尿,每 ml 尿中细菌数超过 10 万 个,才有诊断学意义。
微生物学检查
微生物学检查
ETEC:生化反应+血清型分型+测毒素 EPEC:生化反应+血清型分型 EIEC:生化反应+血清型分型+测毒力
EHEC:生化反应+血清型分型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标本的采集与病程的关系:第
1周取外周血,第1-3周取骨髓液,
第2周以后取粪便和尿液。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血液和骨髓液先增菌培养,然
后再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粪便可直
接接种于选择鉴别培养基。
挑取可疑菌落作生化反应和血
清学鉴定。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概 述
临床意义 占临床分离菌总数的50%和G-总数的 80%,将近50%的败血症、70%以上的泌 尿道感染和大量的肠道感染是由肠杆菌科 细菌引起的。
概 述
1. 人类肠道外感染 除志贺菌较少引起肠外感染,大肠埃希 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 形杆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 雷菌等均可引起泌尿道、呼吸道、伤口和中 枢神经系统的感染;且往往为医院感染。
致病性
(2) 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引起婴幼儿肠道感染, 产生黏附素导致严 重腹泻,是婴儿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3)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类似于志贺菌,侵犯肠粘膜细胞,引起 菌痢样症状,出现脓血粘液便。
致病性
(4)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多为食源性感染,通过粪-口途径传 播。致病因子是菌毛和 Vero 毒素,血 清型是 0157 : H7 ,可引起出血性结肠 炎,有 2 %~ 7 %发展成溶血性尿毒综 合征,出现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 性紫癜和急性肾衰竭,死亡率为3%~ 10%。
败血症 血
SS平板
双糖发酵等
血清学鉴定 生化反应 玻片凝 集试验
四、防治原则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提高人群免疫力 减毒口服活疫苗是研究方向。
致病性
EIEC can invade the mucosa of the distal small bowel and colon causing acute enterocolitis.
致病性
EPEC appear to be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pathogenic E.coli and can cause both acute and chronic diarrhoea.
概 述
二、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革兰阴性短杆菌, 无芽胞,多数有周鞭毛,致病菌大都 有菌毛。
概 述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活跃,分解多种糖
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代谢产物,用
于菌间鉴别。如乳糖发酵试验,致病
菌多为阴性,非致病菌多为阳性。
概 述
如:
大肠埃希菌
产气杆菌 I M Vi C试验
肠杆菌科
概 述
肠杆菌科包括25个与医学有关的菌属, G+Cmol%39-59。 1. 四类引起人类腹泻和肠道感染的细菌:埃 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耶尔森菌 属。 2. 八种与医院感染有关的条件致病菌:枸橼 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多源 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 菌属和摩根菌属;
概 述
6.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引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