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沙门杆菌

合集下载

伤寒确诊的金标准

伤寒确诊的金标准

伤寒确诊的金标准
伤寒的确诊金标准是通过分离和鉴定伤寒杆菌(细菌名为沙门氏
菌的一种)从患者的血液、骨髓、肠道、尿液或粪便等标本中。

以下
是伤寒的确诊金标准的参考方法:
1. 分离和鉴定伤寒杆菌:通过培养患者的血液、骨髓、肠道、
尿液或粪便等标本来分离出伤寒杆菌,并通过鉴定确定是否为伤寒杆菌。

2. 血清学检测:使用血清学方法来检测患者的血液中是否存在
伤寒相关的抗体,如抗O抗体、抗H抗体以及抗Vi抗体。

这些抗体的
存在可以提示伤寒的感染。

3. 分子生物学检测:使用PCR(聚合酶链反应)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来检测患者的血液、粪便等标本中是否存在伤寒杆菌的特异性基因
序列,从而确定是否存在伤寒感染。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的确诊方法通常是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
征以及流行病学资料等综合考虑的。

如果以上方法中任何一项呈阳性,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可以做出伤寒的诊断。

鼠伤寒沙门菌脓毒症的护理

鼠伤寒沙门菌脓毒症的护理

鼠伤寒沙门菌脓毒症的护理一、疾病概述鼠伤寒沙门菌脓毒症是一种由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引起的严重全身性疾病。

鼠伤寒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肠道致病菌,可通过污染的食物、水或接触受感染的动物传播给人类。

该疾病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

二、病因及发病机制(1)病因:主要病因是摄入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食物或水。

常见的污染源包括受污染的肉类、蛋类、奶制品、蔬菜水果等,以及被鼠伤寒沙门菌污染的水源。

此外,与感染动物接触或接触其排泄物也可能导致感染。

(2)发病机制:鼠伤寒沙门菌进入人体后,通过胃肠道黏膜侵入人体,随后进入血液循环,形成菌血症。

细菌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释放内毒素,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

内毒素还可激活凝血系统,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生。

三、临床表现(1)发热:常为高热,体温可达到39℃以上,部分患者可出现弛张热或稽留热。

(2)消化系统症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较为常见。

腹泻可为水样便或黏液脓血便,每天数次至数十次不等。

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

(3)神经系统症状:头痛、头晕、烦躁不安、嗜睡、昏迷等。

部分患者可出现脑膜刺激征,表现为颈项强直、克氏征和布氏征阳性。

(4)心血管系统症状:心率加快、血压下降,严重者可出现休克。

(5)皮肤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表现为斑丘疹、荨麻疹或瘀点、瘀斑等。

四、治疗要点(1)抗生素治疗:早期、足量、联合使用抗生素是治疗的关键。

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如第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等。

在药敏结果出来之前,可经验性选用抗生素。

(2)对症支持治疗:积极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对于休克患者,应及时给予抗休克治疗,如补充血容量、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等。

加强营养支持,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3)其他治疗:对于出现 DIC 的患者,应给予抗凝治疗;对于严重呼吸衰竭的患者,可给予机械通气支持。

五、实验室检查结果(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可升高或降低,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常伴有核左移。

沙门氏伤寒菌感染致肝脓肿1例报道_宋囡

沙门氏伤寒菌感染致肝脓肿1例报道_宋囡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1卷断、分期和预后方面有临床价值,而且癌肿侵犯肺动静脉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对肺癌的切除率、手术方式和难易程度有很大影响[3]。

SCTA是一种新型的无创检查方法,经周围静脉高速注入碘对比剂,在靶血管内对比剂充盈的高峰期,用螺旋CT进行快速体积数据采集,获得的图像经计算机处理技术,合成三维(3D)血管影像[2]。

SCTA 是各种图像处理技术的综合运用,包含了MPR、CPR、MIP、SSD、等,MIP由于只取CT值的最大值,故95%以上的原始数据将被丢失。

MPR用来观察解剖细节,可从多角度观察病变,能正确评价肺癌侵犯纵隔、肺门(包括血管)及气道的情况。

CPR解决了在横断面图像上对弯曲和斜行的血管不能连续观察的难题,它可在一个平面上对其与肿瘤的关系进行分析。

SSD图像在空间定位方面极具优势,能在较短时间内为临床医生提供结构的空间关系,而且图像可以旋转,便于分析血管与肿瘤的关系,单纯血管树像,可用于观察血管受肿瘤侵犯的部位及其外部特征,以帮助我们明确肺动、静脉受累的程度和范围,而血管与肿瘤共存像可提高肿瘤立体定位诊断的准确性,观察肿瘤与血管之间的空间关系,有助于在手术前制订详细的计划[4]。

本研究组中,无论以病理还是手术为标准,SCTA对血管和肿瘤关系的判断的正确率都高于单一的横断面CT,这是由于单一的横断面CT无法准确分析斜行和弯曲走行的血管与肿瘤的关系。

螺旋CT扫描结合血管重建技术,能明确地显示肿瘤与血管间的细节,肿瘤对血管的侵犯范围、程度以及肿瘤与血管间的空间立体关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资料,应成为中央型肺癌术前检查、确定手术方案的必要手段。

对于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后患者观察中药治疗效果,也是必不可少的诊断措施。

由于中央型肺癌手术难度较大,对肺鳞癌、腺癌放疗、化疗又不敏感,我们一般术后的病人采用中药治疗为主。

中医认为肺癌的病机系由于平素嗜烟,情绪不宁,导致了机体的气机升降失调,肺的清肃、宣发功能失常,从而使痰浊内生、肺络瘀阻,形成肺内肿块。

伤寒沙门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

伤寒沙门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

伤寒沙门菌血清凝集试验结果伤寒沙门菌血清凝集试验听上去复杂,实际上就像是一个智力挑战游戏。

你提供血样,实验室的人会把这血样跟一种特定的抗体混合,看它们俩能不能“打个招呼”。

要是抗体和细菌的抗原碰面后,能发生凝集反应,嘿,那就意味着你中了招!如果没有反应,那就可以放心了,暂时不会被这个坏小子盯上。

当然了,这个试验不是什么万能的解药,它只是其中的一环,帮助医生做初步判断。

你也不能指望它一下子就能给你治病。

毕竟,医学可不像拍电影,什么事儿都能轻轻松松解决。

讲到伤寒,大家一定不陌生。

记得小时候,一听到“伤寒”这俩字,大家就会露出一副“小心哦,别生病”那种小心翼翼的表情。

说实话,伤寒沙门菌在过去可是让不少人苦不堪言的。

它常常通过不干净的水源传播,咳咳,最常见的就是吃到被污染的食物或者喝到不洁的水。

想想看,如果吃的东西或者喝的水里藏着一堆细菌,怎么可能不出问题?不过,幸运的是,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我们现在可以通过血清凝集试验这一小手段,给这些细菌一个“定个罪”,让医生早早发现。

伤寒沙门菌血清凝集试验这个名字听起来挺有技术含量的,但做起来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儿。

你只需要去医院抽个血,然后等着医生给你做个小小的“检测”。

很多时候,试验结果一出来,医生就可以根据你的血清凝集的情况,知道你有没有被伤寒沙门菌“钓”住。

再加上其他的症状和检查,医生就能判断出你是不是得了伤寒,或者是不是有类似的疾病。

可别小看了这个血清凝集试验,它是医生进行初步诊断的有力武器。

不过,事情总是不会那么简单。

人嘛,总喜欢把一切都想得很复杂,总是想着是不是会有个什么意外的变化。

可是,血清凝集试验结果也是有误差的。

嗯,别急,咱们接着说。

比如说,某些人可能在感染后的初期,血液里还没完全产生足够的抗体,这时候检测结果可能不明显,导致“假阴性”的情况。

所以,如果你觉得自己有伤寒的症状,而血清凝集试验又给你打上了“未感染”的标签,别急着松口气。

医生还会结合其他检查,做更全面的分析,来进一步确认你的健康状况。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

沙门氏菌基本知识及检测方法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的一个大属,有2000多个血清型,我国发现的约有100个。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猪、牛、羊、家禽、鸟类、鼠类等多种动物的肠道和内脏中.1880年Eberth首先发现伤寒杆菌,1885年Salmon分离到猪霍乱杆菌,由于Salmon发现本属细菌的时间较早,在研究中的贡献较大,遂定名为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 。

本属细菌绝大多数成员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能引起人和动物的败血症与胃肠炎,甚至流产,并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是人类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最主要病原菌之一。

根据沙门氏菌的致病范围,可将其分为三大类群。

第一类群:专门对人致病。

如伤寒沙门氏菌、副伤寒沙门氏菌(甲型、乙型、丙型)。

第二类群:能引起人类食物中毒--食物中毒沙门氏菌群,如鼠伤寒沙门氏菌、猪霍乱沙门氏菌、肠炎沙门氏菌、纽波特沙门氏菌等。

第三类群:专门对动物致病,很少感染人,如马流产沙门氏菌、鸡白痢沙门氏菌。

致病性最强的是猪霍乱沙门氏菌(Salmonella cholerae),其次是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和肠炎沙门氏菌(Salmonella enteritidis)。

一、沙门氏菌属的生物学特征:1。

形态染色特性:G-无芽孢杆菌。

大小通常为 0。

7~1.5μm ×2.0~5。

0μm,菌端钝圆,散在,偶有短丝状,无荚膜,除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外均有周身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菌株有菌毛。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

8~7。

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2。

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0~42℃,最适生长温度为37℃;适宜pH为6.8~7。

8;对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中生长旺盛;胆盐可促进其生长。

§普通琼脂:圆形、光滑、无色半透明、边缘整齐或不太整齐的中等大小(2 ~ 4mm)菌落。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生化鉴定摘要:一、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简介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三、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方法四、鉴定结果及应用正文:乙型副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para-typhi B)是一种常见的细菌,属于沙门氏菌属。

它可引起乙型副伤寒,是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下面将从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鉴定方法和鉴定结果及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简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简称乙副沙门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

其菌落呈红色、湿润、光滑,无臭味。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可以通过食物、水、接触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二、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生化特性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在生化试验中,有以下特点:1.发酵葡萄糖、乳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

2.发酵蔗糖、阿拉伯糖、木糖,产酸,不产气。

3.产氨,靛基质试验阳性。

4.甲基红试验阳性。

5.V-P 试验阴性。

6.柠檬酸盐利用试验阳性。

7.硝酸盐还原试验阴性。

三、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方法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方法主要包括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

其中,生化试验是最常用的方法。

如上所述,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在生化试验中具有独特的特点,通过观察这些特点,可以初步鉴定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血清学试验则可以进一步确认鉴定结果。

四、鉴定结果及应用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结果对于临床诊断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鉴定,可以及时发现患者感染乙型副伤寒沙门菌,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此外,对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鉴定也有助于食品安全监测和动物疫病的诊断。

沙门氏杆菌是什么

沙门氏杆菌是什么

沙门氏杆菌是什么大家对沙门氏杆菌也许不会很了解,但是这个细菌在我们生活中却扮演者很大的角色。

今天就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沙门氏杆菌包括的内容以及如何去防范和它的危害性,我们生活中不长提到的这种毛病是因为它特别微小,一般情况下我们用肉眼是无法看到的,可是他的危害却是致命的.人们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一、沙门氏杆菌的范围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为幼狐和禽类常发的疾病。

幼狐感染本为急性经过,发热,下痢,体重迅速减轻,脾脏显著增大,肝脏发生病变异地方性流行。

主要包括猪沙门氏菌病、马沙门氏菌病、牛沙门氏菌病、羊沙门氏菌病、禽沙门氏菌病等等。

二、沙门氏杆菌的病原本病菌为且短杆菌,长一至三微米,两端钝圆,不形成荚膜和芽孢,具有鞭毛,有运动性,为革兰氏阴性菌。

本菌在变通培养基中能生长,为需氧兼厌氧性菌。

在肉汤培养基中变混浊,而后沉淀,在琼脂培养基上二十四小时后生成光滑、微隆起、圆形、半透明的灰白色小菌落。

沙门氏菌能发酵葡萄糖、单奶糖、甘露醇、山梨醇、麦芽糖、产酸产气。

不能发酵乳糖和蔗糖,因此,从此可与其他肠道菌相区别。

本菌能抵抗力较强,六十摄氏度经一小时,七十摄氏度经二十分钟,七十五摄氏度经五分钟死亡。

三、该疾病的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八至二十天,平均十四天;人工感染的潜伏期为二至五天。

急性经过的病狐,表现拒食,先兴奋后沉郁,体温升高到四十一至四十二摄氏度,轻微波动于整个病期,只有在死前体温才有所下降,大多数,病狐躺卧于小室内,走动时多拱腰,两眼流泪,笼子缓缓移动。

发生下痢、呕吐,在昏迷状态下死亡。

一般需五至十小时或延长至二至三天死亡。

亚急性经过后病狐,主要表现胃肠机能高度紊乱,体温升高至四十至四十一摄氏度,精神沉郁,呼吸浅表频数,食欲丧失。

病狐被毛蓬乱无光,眼窝下陷无神,有时出现化脓性结膜炎。

少数病例有粘液鼻漏或咳嗽。

病狐很快消瘦,下痢,个别的有呕吐。

粪便变为液状或水样,混有大量胶状粘液,个别混有血液,四肢软弱无力,特别是后肢常呈海豹式拖地,起立时后肢不支,时停时蹲,似睡状。

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

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

伤寒、副伤寒防治知识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为沙门氏菌属,革兰氏阴性杆菌,长约1~3μm,宽约0.4~0.9μm,无芽孢,无荚膜,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即能生长,最适温度为37℃,pH为6.8~7.8。

不分解乳糖、蔗糖、侧金盏花醇和水杨苷。

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杆菌不产气),形成H2S,不产靛基质,不溶化明胶,不分解尿素,不产生乙酰甲基醇,能利用枸橼酸盐,还原硝酸盐,无苯丙氨酸酰氢酶,在氰化钾培养基上不生长。

其抵抗力:在水中活2~3周,粪便生存1~2月,在水中冻土地可生存半年,加热60℃15分钟即死亡,5%石灰酸5分钟可杀死,其抗原构造,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Vi)三种。

分型根据抗原构造,参考生化反应,如根据O抗原分型,伤寒杆菌在D群含O抗原9,12,和Vi;甲型副伤寒为A群含O抗原1,2,12,乙型副伤寒为B群,含O抗原6,7,和Vi。

沙门氏菌属可发生自发性突变,其中有S-R变异其结果为O抗原消失。

H-O变异:失去H抗原。

V-W变异,Vi抗原消失,这三种变异较稳定,其他还有相位变异是可逆的。

其致病性:不产生外毒素,能产生毒力较强的内毒素,其他还决定细菌的侵袭力,如Vi抗原。

临床症状伤寒、副伤寒细菌经口进入肠腔,侵入肠壁淋巴进入淋巴系,再进入血流引起菌血症、出血、坏死并形成溃疡。

伤寒潜伏期为1~2周,发病缓慢,体温上升,有持续性高热、无力、皮疹、肝脾肿大,中性颗粒细胞减少等中毒症状,典型病例可出现玫瑰疹,病程为3~4周,有的病愈后继续排菌3周~3个月,主要合并症为肠出血与肠穿孔。

副伤寒与伤寒临床不易区别,副伤寒症状较轻,病程短,1~3周即愈。

丙型副伤寒可引起食物中毒。

病后均可获得较强的细胞免疫。

控制措施(一)控制措施1、深入开展卫生健康教育;2、免疫接种:以往使用的伤寒、副伤寒甲、乙三联菌苗国内已不供应,现在各生研所提供伤寒Vi多糖菌苗(单价,不包括副伤寒甲、乙)已试制成功,保护率为70%左右,反应轻微。

沙氏门菌

沙氏门菌

沙氏门菌属是肠杆菌科的一大属.该菌属种类繁多,约有2000个血清型,引起食物中毒最多的是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肠炎沙门菌和鸭沙门菌.沙氏门菌的生命力较强,对外环境有一定的抵抗力,在食物中可存活数日至数月.但不耐热,加热至100度立即死亡.潜伏期为12-14H,主要症状有呕吐,腹痛,腹泻,大便呈黄绿色水样便,有恶臭,有时带有脓血和黏液;多数患者体温升高,可达38度以上;严重者出现抽搐,寒战,惊厥,昏迷.病程3-5,预后良好非伤寒沙门氏菌感染(nontyphoidal salmonellosis)是指伤寒、副伤寒以外的各种沙门菌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简称沙门菌感染。

其临床表现复杂,可分为胃肠炎型、类伤寒型、败血症型、局部化脓感染型,亦可表现为无症状感染。

近十余年来沙门菌感染明显增加,多见于婴幼儿。

【病原学】沙门氏菌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族。

菌型繁多,迄今世界已发现2000个以上的血清型。

沙门氏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具有鞭毛,能运动。

在普通培养基中易生长繁殖。

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在水、乳类及肉类食物中能生存数月。

加热60℃30分钟可灭活,5%石炭酸或1:500升汞于5分钟内即可将其杀灭。

沙门氏菌有菌体抗原“O”和鞭毛抗原“H”。

根据菌体抗原结构分为A、B、C、D、E……等34个组,再根据鞭毛抗原的不同鉴别组内的各菌种或血清型。

在沙门氏菌中,有些仅对人类有致病性,如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甲和丙)等;有些是动物和人类的共同致病菌,如副伤寒乙沙门氏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等;有些仅对动物有致病性如鸡痢沙门氏菌、鸡伤寒沙门氏菌等。

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氏菌主要属于A、B、C、D、E5组,其中除伤寒和副伤寒沙门氏菌外,以B组的鼠伤寒沙门氏菌、C组的猪霍乱沙门氏菌、D 组的肠炎沙门氏菌及E组的鸭沙门氏菌等10多个型最为常见。

【流行病学】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被污染的肉类、禽蛋类等食物或水传播给人;医院内可因被污染的被服、医疗用具、工作人员的手、玩具、公用的水管、门把柄等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严重时甚至造成病房内暴发流行。

伤寒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伤寒沙门氏菌鉴定流程

伤寒沙门氏菌鉴定流程1. 标本采集。

- 可采集血液、粪便、尿液、骨髓等标本。

血液在病程第1 - 2周采集,粪便在病程第2周后采集,尿液在病程第3 - 4周采集,骨髓穿刺液可在病程各期采集。

2. 初步检查。

- 涂片染色。

- 取粪便或离心后的尿沉渣、骨髓穿刺液等标本直接涂片,革兰染色后镜检。

伤寒沙门氏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无芽孢,有周身鞭毛能运动。

- 分离培养。

- 将标本接种于增菌培养基(如胆汁肉汤),血液标本需先接种于血培养瓶中增菌。

- 增菌后转种至选择性培养基,如SS琼脂平板、麦康凯琼脂平板等。

在SS琼脂平板上,伤寒沙门氏菌形成无色透明、中等大小、边缘整齐的菌落,因不发酵乳糖而与乳糖发酵菌相区别。

3. 生化鉴定。

- 挑取可疑菌落进行生化试验。

- 糖发酵试验:伤寒沙门氏菌发酵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发酵乳糖、蔗糖等。

- 吲哚试验:阴性,不产生吲哚。

- 甲基红试验:阳性。

- V - P试验:阴性。

- 枸橼酸盐利用试验:阳性。

- 硫化氢试验:阳性,可产生黑色硫化亚铁沉淀。

4. 血清学鉴定。

- 玻片凝集试验。

- 用已知的伤寒沙门氏菌O、H、Vi抗原的诊断血清与待检菌进行玻片凝集试验。

如果与O抗原血清凝集,再用H抗原血清进行凝集试验,确定血清型别。

Vi抗原的检测有助于发现带菌者。

5. 分子生物学鉴定。

- 对于一些难以鉴定的菌株,可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

- 设计针对伤寒沙门氏菌特异性基因(如鞭毛蛋白基因等)的引物,进行PCR扩增。

若扩增出特异性条带,则可判定为伤寒沙门氏菌。

伤寒沙门菌实验报告

伤寒沙门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伤寒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方法。

2. 培养实验室微生物检测技能,提高对传染病病原菌的识别能力。

3. 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是一种革兰氏阴性菌,是引起伤寒的主要病原菌。

伤寒沙门菌具有特定的菌落特征和生化反应,通过这些特征可以对其进行鉴定。

本实验采用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对疑似伤寒沙门菌样本进行检测。

三、实验材料1. 样本:疑似伤寒沙门菌感染患者粪便、血液等。

2. 培养基:SS琼脂、MAC琼脂、营养肉汤、胆盐乳糖发酵管、糖发酵管等。

3. 试剂:革兰氏染色液、吖啶橙染色液、酚红指示剂、氯化钠、葡萄糖、乳糖等。

4. 仪器:恒温培养箱、显微镜、无菌操作台、离心机、酒精灯等。

四、实验方法1. 样本处理:将疑似伤寒沙门菌样本进行稀释,取适量加入SS琼脂平板中,进行分离培养。

2. 观察菌落特征:将培养皿在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观察菌落生长情况,记录菌落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3. 革兰氏染色:取少量分离得到的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观察细菌的革兰氏染色特征。

4. 生化鉴定: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生化反应,包括胆盐乳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等。

5. 结果分析:根据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和生化反应结果,对疑似伤寒沙门菌进行鉴定。

五、实验结果1. 菌落特征:分离得到的菌株在SS琼脂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呈圆形、光滑、湿润、无色,边缘整齐。

2. 革兰氏染色:革兰氏染色结果显示,分离得到的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

3. 生化鉴定:胆盐乳糖发酵试验结果为阳性,糖发酵试验结果显示,菌株能发酵葡萄糖、乳糖、蔗糖等。

六、实验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分离得到的菌株符合伤寒沙门菌的菌落特征、革兰氏染色和生化反应,初步判断为伤寒沙门菌。

七、实验讨论1. 伤寒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病原菌,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途径。

本实验通过对疑似伤寒沙门菌样本的分离与鉴定,为临床诊断提供了有力依据。

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什么类型的传染病

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什么类型的传染病

伤寒沙门氏菌引起什么类型的传染病一、概述伤寒沙门氏菌属于沙门氏菌属里的一类。

沙门氏菌有的能够只对动物致病,有的却能在人与动物之间传播。

它们也都是属于肠杆菌科。

主要包含有:副伤寒甲杆菌、副伤寒乙杆菌、鼠伤寒杆菌、副伤寒丙杆菌、猪霍乱杆菌、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等。

这里面大部分的仅仅只能引起家禽类等动物的疾病,但有时也可以通过污染人类的食物从而导致食物中毒。

二、步骤/方法:1、经过研究发现,沙门氏菌通常情况下在水中不易繁殖,能够在水中生存2-3周左右,在冰箱中能够生存3-4个月,如果是在自然环境的粪便中存活1-2个月。

沙门氏菌不喜水,且在20摄氏度以上能加快繁殖。

所以说,通常食物想避免沙门氏菌的繁殖,可以进行低温储存来防护。

2、关于沙门氏菌的传播来说,主要有肉的传播,这就是为何沙门氏菌的数量检测也作为肉制食品的重要检测标准之一。

其次,还有蛋类传播、环境污染等因素。

通常来说,经历灭菌后,在运输途中也会导致食品感染沙门氏菌,因此在食物食用过程中,最好进行加热熟制处理。

3、沙门氏菌有很多种,其中伤寒沙门氏菌只感染人类,特别是对人体的肝、脾和骨髓有严重的损害,每年都会有大量的人群,因为饮食或污染等原因导致伤寒沙门氏菌的感染,轻则只是中毒,重则死亡。

每年因这个感染死亡人数也不在少数。

因此,也开始逐步受到了许多人的关注。

三、注意事项:虽然说沙门氏菌感染后很严重,但是可以防患于未然,日常生活多注意细节,特别是病从口入。

食品,特别是肉制品以及蛋类食品,都需要进行加热烹调后再食用,这样能保障所有的沙门氏菌被杀死。

另外,多吃青菜水果,多喝水,有助于排毒,多运动健身。

伤寒沙门菌形态特征

伤寒沙门菌形态特征

伤寒沙门菌形态特征伤寒沙门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引起伤寒病的主要病原体。

它的形态特征对于识别和研究伤寒病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对伤寒沙门菌的形态特征进行详细介绍。

1. 形态特征伤寒沙门菌是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杆状的形态。

其长度约为2-3微米,直径约为0.5微米。

伤寒沙门菌的外形呈细长的杆状,两端略尖,呈直立或弯曲形态。

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伤寒沙门菌的形态特征。

2. 群体特征伤寒沙门菌通常以单胞或短链的方式存在。

当细菌数量较多时,它们可以形成菌落,呈灰白色或乳白色,凸起于培养基表面。

伤寒沙门菌的菌落通常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边缘清晰。

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菌落表面有细小的颗粒状结构,这是伤寒沙门菌的特征之一。

3. 运动性伤寒沙门菌具有较好的运动性,其主要通过鞭毛进行游动。

鞭毛分布在菌体的一端,通过快速摆动产生推进力,使细菌能够在液体中迅速移动。

这种运动性有助于伤寒沙门菌在寄主体内扩散和侵入组织。

4. 胶囊伤寒沙门菌有时会产生胶囊,这是一种黏性的外层结构。

胶囊可以保护细菌免受宿主的免疫攻击,增加其致病性。

在显微镜下观察,胶囊呈透明或浅色,围绕在细菌周围。

5. 生长条件伤寒沙门菌通常在温度为37°C的环境中生长最佳。

它可以在寄主体内生长繁殖,也可以在适宜的培养基上进行人工培养。

伤寒沙门菌对酸性环境和高温敏感,它的生长需要适宜的pH值和温度条件。

伤寒沙门菌具有杆状的形态特征,常以单胞或短链的方式存在。

它的菌落呈灰白色或乳白色,表面有细小的颗粒状结构。

伤寒沙门菌具有较好的运动性,通过鞭毛进行游动。

有时会产生黏性的胶囊,增加其致病性。

它在温度为37°C的环境中生长最佳。

对于伤寒病的诊断和治疗,了解伤寒沙门菌的形态特征十分重要。

伤寒与副伤寒

伤寒与副伤寒

龚戬芳
6、复发
少数患者退热后1-3周,临床症状再现,血培养再度阳
性,称为复发。
原因:免疫能力低,潜伏在病灶中巨噬细胞内的伤寒杆菌 繁殖活跃,再次侵入血流而致。
多见于抗菌治疗不彻底的患者。
6/14/2015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再 燃
病者在病后2~3周体温开始下降但尚未恢复正常时,
体温又再次上升,持续5-7d后才回到正常,血培养在这段

体再度出现。 ⑥ 动态观察:间隔5-7天重复采血试验,如凝集效价随病程延 长而逐周增高,特别是超过4倍的升高,对诊断更有帮助。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6/14/2015
(2)肥达反应假阴性:
① 早期第一周,抗体尚未产生。
② 全身情况差,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球蛋白缺乏者,而影响
抗体产生。
③ 早期应用有效抗菌药物,病原菌清除早、抗体效价可能不
6/14/2015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2、致病因素 伤寒杆菌内毒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
持续发热的发生机制主要是内源性致热原所致
6/14/2015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3、病理: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增生反应。其中以肠 道淋巴组织,特别回肠下段的集合淋巴结及孤立淋巴滤 泡病变最显著。 根据这一病理特点,按肠道淋巴组织病变的进程各 阶段与产生相应临床表现来讨论。 伤寒整个病程为五周四期:
6/14/2015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龚戬芳
二、流行病学
呈散发,偶有流行。
1、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病人:从潜伏期即由粪便排菌,起病后2~4周排菌量多,
传染性最大。
6/14/2015
浙江海洋学院医学院

鼠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败血症(septicemia)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希氏 沙门菌
无症状带菌者(asymptomatic carrier)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的致病机制
穿越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到达肠壁固有层淋巴结
病后终身免疫
在吞噬细胞内繁殖
污染的食物或水
外源性E. coli的传染源
污染的食物(foodborne) -半生不熟的肉制品(特别是牛肉) -未经高温消毒的果汁或牛奶
污染的水(waterborne) -饮用水 -公共游泳池
The “life cycle” of E. coli O157:H7
5-10% prevalence in animals 40% prevalence in farms
葡萄糖 乳糖 甘露醇 硫化氢 动力



–/+
+



+++
+



+++
+



+
+



+/–
+
+

+
–/+
+



+++
+
抵抗力
较差 水中能存活2-3W 粪便中可活1-2个月 冰冻土壤中可过冬 耐受胆盐、煌绿及其他染料 对热耐力差
致病物质
侵袭力
菌毛、O和Vi抗原抗吞噬
制备

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

2.蛋的污染
中国蛋及其制品沙门氏菌检出率为3.9%-43.7%,由于吃蛋引 起鼠伤寒病的病例报告逐渐有增加的趋势。 食品在加工、运输、出售过程中往往被沙门氏菌污染。沙门 氏菌在粪便、土壤、食品、水中可生存5个月至2年之久。 恢复期患者和无症状的带菌者也是常见的传染源
3.环境污染
4.传播问题
所致疾病
事件举例
【2014年桶装水事件】
豆豆厨豆腐被检出沙门氏菌多批次桶装水不合格 北京圣水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生产的“怡宝”牌饮用纯净水(桶装水)被 检 出菌落总数超标1450倍。
抵抗力
对热抵抗力不强,在60℃15分 钟可被杀死。在水中存活2~3 周。在5%的石炭酸中,5分钟 死亡。
防治原则
做好水源和食品的卫生管理,防止被 沙门菌感染的人和动物的粪便污染,控制 繁殖。感染动物的肉类、蛋等制品要彻底 烹饪。 发现、确诊和治疗带菌者。带菌期间 不能从事饮食行业的工作。 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新一代疫苗是伤寒 Vi荚膜多糖疫苗,我国也以正式批准使用。 肠热症的治疗目前使用的有效药物主 要是环丙氟哌酸(Ciprogloxacin)。
沙门菌败血症
病原菌:猪霍乱沙门菌 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鼠伤寒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易感者
儿童、免疫力低下者
症状重,细菌入血可导致脑膜炎等
免疫性
细胞内寄生菌,主要是细胞免疫
肠热症后可获牢固免疫力
事件举例
【2013.6食物中毒事件】
2013年6月以来,在高温的助威下,沙门氏菌连续“作案”:10日,
肠热症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典型伤寒的病程约3~4周。病愈后部分患者可自 粪便或尿液继续排菌3周至3个月,称恢复期带菌者。 约有3%的伤寒患者成为慢性带菌者。 副伤寒病与伤寒病症状相似,但一般较轻,病程

伤寒沙门菌的鉴定要点

伤寒沙门菌的鉴定要点

伤寒沙门菌的鉴定要点1. 形态特点可不能忘呀!伤寒沙门菌它就像是个小小的“逗号”形状,你想想看,是不是很特别?就像你看到一个独特的标志一样,一下子就能记住它呢!比如在显微镜下观察到这样的形态,那可就要多留意啦。

2. 生化反应很关键哦!它能分解葡萄糖但不分解乳糖,这就像有些人只喜欢吃苹果不喜欢吃香蕉一样,很有特点吧!要是做生化实验看到这种情况,嘿嘿,伤寒沙门菌的可能性就大增啦。

比如在培养基中看到这样的现象,那可别忽视。

3. 抗原结构要清楚哟!伤寒沙门菌有独特的抗原,这就好像是它的身份证一样特别。

就如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身份标识一样,这是识别它的重要一点呀。

像检测到特定的抗原,那很可能就是它啦。

4. 培养特性要知道哇!它在普通培养基上就能生长得很好呢,就好像一个很容易适应环境的人。

比如培养出光滑湿润的菌落,可就得多想想是不是伤寒沙门菌啦。

5. 抵抗力也得注意呀!伤寒沙门菌可不算很强壮呢,容易被消灭,这和那些厉害的病菌比起来,它可有点“弱不禁风”。

就好像面对困难时胆小的人一样。

像在一些常规消毒下,它就可能扛不住啦。

6. 它的致病性不能小瞧呢!能让人生病,这可不是开玩笑的呀,就像一个捣乱的小坏蛋。

比如导致人发烧、腹泻等,这可不是闹着玩的。

7. 流行病学特点很重要嘞!伤寒沙门菌在某些地方比较常见,就好像有些人总是出现在特定的地方一样。

像是在一些卫生条件不太好的区域,它就可能冒出来捣乱呢。

8. 检测方法得掌握呀!有了合适的方法,才能准确找到它,这就如同有了钥匙才能打开锁一样。

比如通过一些专门的实验检测,就能把它给揪出来啦。

总之,要想准确鉴定伤寒沙门菌,这些要点都得牢记于心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伤寒、副伤寒沙门菌感染主要就是通过消化道传播,少部分也可通过微生物或感染性材料得胃肠道外接种传播、伤寒由伤寒沙门菌引起,副伤寒由副伤寒甲、乙、丙沙门菌引起。

沙门菌还可引起胃肠炎与败血症。

伤寒沙门菌进入消化道后,未被胃酸杀灭得细菌进入小肠,在肠腔内碱性环境、胆汁与营养物质得适宜条件下繁殖、伤寒沙门菌入侵肠黏膜,经淋巴管进入肠道淋因组织及肠系膜淋巴结继续繁殖,再由胸导管进入血流,引起第一次菌血症。

此阶段属潜伏期,患者无症状。

伤寒沙门菌随血流进入肝脾、胆囊、骨髓等组织器官内继续大量繁殖,再次进入血流引起第二次菌血症,释放内毒素,产生临床症状(相当于初期)。

(腹痛)病程第2~3 周,伤寒沙门菌继续随血流播散全身,经胆囊进入肠道,大量细菌从粪便排出。

来自胆囊得伤寒沙门菌,部分通过小肠黏膜,再次入侵肠道淋巴组织,使原已致敏得肠道淋巴组织产生严重炎症反应,加重肠道病变、在所有肠道病原感染中,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typhi)感染就是最严重得,伤寒沙门菌内毒素就是重要得致病因素。

但伤寒持续发热得发生机制则主要就是由于病灶中得单核-吞噬细胞与中性粒细胞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所致、随着机体免疫反应,尤其就是细胞免疫作用得发展,细胞内伤寒沙门菌逐渐被消灭,病变亦逐渐愈合,患者随之恢复健康。

少数患者在病愈后,由于胆囊长期保留病菌而成为慢性带菌者、副伤寒致病机制与伤寒类似。

从临床表现上瞧伤寒得潜伏期为7~23d,一般为10~14d、病程第1周,起病大多缓慢。

发热,常伴全身不适、乏力、食欲减退、咽痛与咳嗽等。

病情逐渐加重,体温呈梯形上升,可在5~7d内高达39~40℃、病程第2~3周常出现伤寒得典型表现,如高热、稽留热持续10~14d;出现明显食欲不振、腹部不适、腹胀、便秘、腹泻等消化道症状;尚可出现精神恍惚、表情淡漠、呆滞、反应迟钝、听力减退等神经系统症状,重者可出现谵妄、昏迷、病理反射等中毒性脑病表现;常有相对缓脉或有重脉;肝脾肿大;部分患者于病程7~13d皮肤出现淡红色玫瑰疹。

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较多在本期出现、病程第3~4周体温出现波动,并开始逐步下降、病程第5周体温恢复正常,食欲好转,通常在1个月左右完全康复。

副伤寒甲、乙潜伏期为2~15d,一般在8~10d、起病时可有急性胃肠炎症状,如腹痛、呕吐、腹泻等、2~3d后出现发热等伤寒临床表现,胃肠炎症状减轻。

弛张型发热较多见,每天波动大,热程较短(副伤寒甲平均3周,副伤寒乙2 周),毒血症状较轻,但胃肠症状明显(副伤寒乙尤为多见)。

玫瑰疹出现转早、较多、较大,颜色较深。

副伤寒丙临床表现复杂,起病急,体温上升快,不规则热型,常伴寒战。

主要表现为败血症型,其次为伤寒或胃肠炎型。

热程一般约2~3周、二、细菌得生物学特性伤寒、副伤寒甲乙丙均属于肠杆菌科、沙门菌属,为革兰氏阴性直杆菌,大小0、7~1、5μm×2、0~5.0μm,多具有周鞭毛,能运动,无芽胞无荚膜、兼性厌氧,最适得生长温度为35~37℃,Ph6。

8~7。

8。

它们对营养得要求不高,普通培养基即可生长出圆形、光滑、湿润、半透明边缘整齐得菌落,但沙门菌经人工传代后会从光滑型菌落逐步过渡为粗燥型菌落。

不发酵乳糖,在SS琼脂平板上形成得菌落中心呈黑色。

伤寒与副伤寒甲乙丙具有得抗原结构包括菌体抗原(O)、鞭毛抗原(H)及表面抗原。

O抗原具有耐热性,能耐受100℃2、5h,它就是分群得依据,其刺激机体产生得抗体以IgM 为主,能够与相应得抗血清反应表现出颗粒状凝集;H抗原为不稳定得蛋白质抗原,加热或用乙醇处理均会被破坏、沙门菌得H抗原有两个相,第一相特异性较高,在种间不同、第二相为非特异相,为沙门菌属共有。

H抗原就是定型得依据,其刺激机体产生得抗体以IgG为主,与相应得抗血清反应表现为絮状沉淀;表面抗原包括Vi、M与5抗原三种,Vi抗原不耐热,加热60℃30min或经石炭酸处理即可破坏,经人工培养基传代后也易失活。

新分离得伤寒以及副伤寒丙沙门菌常带有此抗原,它位于菌体得最表层,有抗吞噬及保护细菌免受相应抗体补体得溶菌作用,当Vi抗原存在时可用于分型,但它也可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得凝集反应,必须在血清学鉴定时加以注意;M抗原又称粘液抗原,虽不能用于分型,但它得存在也可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得凝集反应;5抗原可被1mol/L得盐酸所破坏,属于一种表面抗原。

沙门菌得抵抗力都不强,加热60℃15~20min即被杀死。

在水中可存活2~3周,粪便中可存活1~2个月,它们对胆盐与煌绿等染料有抵抗力,可以此制备选择性培养基。

三、细菌得实验室检查及其它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数一般在(3~5)×109/L,中性粒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或消失、嗜酸性粒细胞计数随病情好转而恢复正常,对伤寒得诊断与病情评估有一定参考价值、2、病原菌培养血培养为最常用得确诊依据、伤寒病程第1~2周得阳性率最高(80%~90%),第3周约为50%,第4周后不易检出。

由于骨髓中巨噬细胞丰富,含菌多,骨髓培养阳性率高于血培养,阳性持续时间亦较长、粪便培养于伤寒第3~4周得阳性率较高。

尿培养早期常为阴性,伤寒病程第3~4周有时可获阳性结果。

十二指肠引流胆汁培养操作不便,病者不适,很少应用、玫瑰疹吸取物培养亦可获伤寒沙门菌,但不作为常规。

3。

肥达(Widal)反应通常在病后1周左右出现抗体,第3~4周得阳性率可达70%以上,效价亦较高,并可维持数月。

有少数患者抗体阳性较迟出现,或者抗体效价水平较低、约有10%~30%患者肥达反应始终为阴性。

“O"抗原为伤寒沙门菌4、与副伤寒甲、乙、丙杆菌得共同抗原,血清中检出高效价“O”抗体不能区别四种不同得病原菌感染,但四者得鞭毛抗原(“H”、“A”、“B”、“C")不同,可从四者得特异性抗体效价上升来判断感染得菌种、对未经免疫者,“O"抗体得凝集效价在1:80及“H”、“A”、“B”、“C”抗体在1:160或以上时,可确定为阳性,有辅助诊断价值、通过每5~7日复检1次,若效价逐渐上升,价值较大。

若只有“O”抗体上升,而“H”、“A”、“B”、“C”抗体不上升,可能就是发病早期;若相反,只有“H"、“A"、“B”、“C”抗体上升而“O”抗体不增高可能就是因其她发热性疾患所致得非特异性回忆反应、沙门菌D群与A群有部分得共同抗原,后者得感染可产生“O”与“H”抗体得交叉反应。

5、其它检查:一些新得免疫学诊断方法检测伤寒沙门菌抗原、抗体,有助于早期诊断、PCR 技术检测伤寒沙门菌核酸,快速、敏感,但临床常规应用还有很多问题有待解决。

四、细菌得防治重点就是加强饮食,饮水卫生与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

病人与带菌者按肠道传染病隔离,直至停药后一周,每周作粪培养,连续两次阴性为止。

沿用已久得死菌疫苗保护作用不理想,口服减毒菌苗还在试用中。

1。

一般治疗患者应严格隔离,严格卧床休息,排泄物应彻底消毒。

注意观察体温、脉搏、血压、腹部情况及大便性状得变化。

注意保持口腔及皮肤清洁,还要注意变换体位,预防褥疮与肺部感染。

应给予易消化、少纤维得营养丰富饮食。

发热期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进水份,必要时静脉输液以维持足够得热量与水电解质平衡、恢复期患者食欲好转明显,可开始进食稀饭或软饭,然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饮食恢复必须循序渐进,切忌过急。

饮食不当,有可能诱发肠出血、穿孔。

高热时酌用冰敷、酒精拭浴等物理降温方法。

烦躁不安者可用安定等镇静剂。

便秘时以生理盐水低压灌肠,或开塞露人肛,禁用泻药、腹胀时给予少糖低脂肪饮食。

毒血症状严重得患者,在足量、有效得抗菌治疗同时,可加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减轻毒血症状,如地塞米松静脉滴注,2~4mg, 每日一次,疗程1—3d,腹胀明显者慎用。

2。

病原治疗喹诺酮类对伤寒沙门窗(包括耐氯霉素株)均有强大得抗菌作用,敏感率高,应列为首选药物。

氧氟沙星(ofloxacin)得用法为每次剂量200mg,每日3次口服;左旋氧氟沙星每次0.2g,每日2次口服;或环丙沙星(ciprofloxacin),每次0。

25g,每日3~4次。

亦可使用诺氟沙星(norfloxacin),每次口服400mg,每日3~4次。

体温正常后应继续服用10~14d。

孕妇不宜应用。

氯霉素对氯霉素敏感得非多重耐药伤寒沙门菌株仍为有效药物。

用法为每天1。

5~2克,分3~4次口服,退热后减半,再用10~14d,总疗程约为2~3周。

氯霉素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血象得变化,尤其就是粒细胞减少症得发生、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体外有强大得抗伤寒沙门菌作用,临床应用也有良好得效果,孕妇亦可选用。

头孢哌酮或头孢她啶每日剂量2~4g,分2次静脉注射,疗程10~14d、ⅲ、并发症治疗肠出血者应严格卧床休息,暂禁饮食或只给少量流质。

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神态变化及便血情况、适当输液并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使用一般止血剂,视出血量之多少,适量输入新鲜全血。

肠穿孔应早期诊断,及早处理。

禁食,经鼻胃管减压,静脉输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与热量供应、加强抗菌药物治疗,控制腹膜炎。

视具体情况及时手术治疗。

便秘与食欲不振:肠道得病变流行病学本病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经被污染得肉类、禽蛋类等食物或水传播给人;医院内可因被污染得被服、医疗用具、工作人员得手、玩具、公用得水管、门把柄等造成院内交叉感染,严重时甚至造成病房内暴发流行。

任何年龄均可患病。

(一)传染源沙门氏菌主要以动物为其储存宿主,家禽如鸡、鸭、鹅,家畜如猪、牛、羊、马等;野生动物如鼠类、兽类均可带菌。

感染动物得肉、血、内脏可含有大量沙门氏菌。

也存在于蛋类(鸡蛋、鸭蛋等)与其它食物(腌肉、腊肉、火腿、香肠等)中。

因此,本病得主要传染源就是家畜、家畜及鼠类。

病人及无症状带菌者亦可作为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1。

食物传播为引起人类沙门氏菌感染得主要途径。

沙门氏菌在食物内可以大量繁殖,因此进食被病菌污染而未煮透得食品如肉类、内脏、蛋类等即可引起感染;牛奶、羊奶也可被沙门氏菌污染,故食用未消毒得牛、羊奶亦可感染、2、水源传播沙门氏菌通过动物与人得粪便污染水源,饮用此种污水可发生感染、供水系统被污染,亦可引起流行。

3、直接接触或通过污染用具传播沙门氏菌可因与病人直接接触或通过染菌用具传播。

此种传播方式可见于医院中,以婴儿室、儿科病房较为常见。

感染可通过医务人员得手带菌或污染得医疗用具传播,也可以由老鼠、螳螂等通过偷吃食品污染环境造成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沙门氏菌普遍易感,感染后结果与菌种毒力及宿主免疫状态有关。

一般幼儿与老年以及慢性疾病患者,感染严重,尤其一岁以内婴幼儿由于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所以易于感染、而老年人与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淋巴瘤、肝硬化等,发病率高,症状严重、(四)流行特征本病呈全球性分布,近年来发病率明显上升,加之沙门氏菌特别就是鼠伤寒杆菌,可通过质粒介导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已成为流行病学中一个值得重视得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