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第十章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课件
新疫苗研究
科研机构正在研究新型伤寒疫苗 ,以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和适用
范围。
疫苗接种策略
根据疫情和人群特点,制定合理 的疫苗接种策略,提高人群免疫
水平。
05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治疗
治疗原则
及时诊断
一旦怀疑患者感染肠杆菌科伤 寒沙门菌,应立即进行诊断,
以便尽早开始治疗。
足量足疗程
治疗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需要 足够的药物剂量和足够的治疗 周期,以确保完全清除病菌。
对于肠出血、肠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
06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耐药性研究
耐药机制研究
耐药基因的发现与鉴定
研究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的基因组,寻找与耐药性相关的基因, 并确定其功能。
耐药基因的传播机制பைடு நூலகம்
分析耐药基因如何在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中传播,包括水平基因转 移和垂直基因传递。
耐药性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研究耐药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揭示其分子生物学 机制。
耐药性监测与控制
耐药性监测方法
01
介绍用于监测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常用方法,如药敏
试验、基因检测等。
耐药性流行病学分析
02
分析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流行病学特征,包括地区分
布、时间趋势等。
耐药性控制策略
03
提出针对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耐药性的控制策略,如抗菌药物
由于肠道炎症导致肠道黏 膜出血,可能出现呕血、 黑便等症状。
肠穿孔
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道穿孔 ,引发弥漫性腹膜炎、感 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肝肾损害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感染 可能引起肝肾等器官功能 损害,导致相应症状。
医学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科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作用 部位 小肠
EIEC EPEC EHEC
大肠 小肠 大肠
EAggEC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 LT 和(或)ST 肠毒素,大
水样便,恶心,呕吐,腹 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痛,低热
水样便,少量血便,腹痛,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
发热
膜上皮细胞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
呕吐,发热
胞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 SLT-I 或 SLT-II,中断蛋白质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合成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婴儿持续性腹泻,呕吐,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
脱水,低热
液体吸收
二、微生物检查
1.标本: 肠外感染 : 尿、血等 肠内感染(腹泻): 粪便
切断:粪—口途径传播 加强卫生管理 注意饮食卫生
治疗病人、发现带菌者 药物治疗
第三节 沙门菌属(Salmonella)
寄生人或动物肠道中 少数仅对人致病:
伤寒、副伤寒甲等沙门菌,引起肠热症 多数对动物致病,偶可传染给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引起食物中毒
Vi抗原:
(4)无症状带菌者 细菌贮留在胆囊内
3、免疫性
可获特异性细胞免疫
伤寒或副伤寒病后有牢固免疫, 很少再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1)标本 第1周 : 血液 第2周 : 粪便或尿液 第3周: 尿液 1-3周全程 : 骨髓
SS培养基
生化反应及玻片凝集鉴定
2.血清学诊断 肥达试验
第十章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护理学
Thomson’s theories on typhoid, a major killer, were derided.
伤寒表现:
持续高热泳衣 伤寒病容 玫瑰疹 肝脾肿大 相对缓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
伤寒沙门菌
肠壁淋巴组织(吞噬细胞) ↓
血液(第一次菌血症) ↓
肠杆菌科
概述
一、肠杆菌科重要菌属及代表菌种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
甲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志贺菌属:痢疾志贺菌 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氏菌
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革兰阴性短杆菌, 无芽胞,多数有 周鞭毛,致病菌大都有菌毛。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肥达反应的结果判断
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病程、病 史,以及地区流行病学情况。
肥达试验(Widal test)
鞭毛凝集
四、防治原则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提高人群免疫力
减毒口服活疫苗是研究方向。 不同地区伤寒沙门菌有其不同 耐药谱。常用喹诺酮类等治疗。
伤寒沙门菌
伤寒
俗称肠热病、大热病,是由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传染性强,夏秋季多见。
中医的“伤寒”
我国古代医学将多种急性发热 的疾病统称为伤寒。东汉张仲景著 有《伤寒论》。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 有周鞭毛及菌毛。
一、生物学性状
2. 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 3. 血清学反应:主要有O和 H两种抗原。伤寒沙门菌还有Vi 抗原(包膜抗原)。对沙门菌属 的型和亚型鉴定有重要意义。
病情共同点:发病初起时多在 38℃左右,但4~5d后持续高热; 食欲缺乏;相对缓脉(体温增高, 脉搏不增加);脾脏肿大;皮肤玫 瑰疹。白细胞减少。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章肠杆菌科复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章肠杆菌科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肠道杆菌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所有肠道杆菌都不形成芽胞B.肠道杆菌均为G- 杆菌C.肠道杆菌中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D.肠道杆菌中非致病菌一般可分解乳糖E.肠道杆菌中少数致病菌可迟缓分解乳糖2.肠道杆菌所没有的一种抗原是:A. M抗原B. H抗原C. O抗原D. K抗原E. Vi抗原3.伤寒杆菌Vi抗原变异属于:A.毒力变异B.耐药性变异C.菌落变异D.形态排列变异E.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变异4.与立克次体有交叉抗原的肠道杆菌是:A.沙门菌的某些菌株B.志贺菌的某些菌株C.埃希菌的某些菌株D.变形杆菌的某些菌株E.克雷伯菌的某些菌株S(-)的肠道杆菌是:5.生化反应为分解乳糖产酸产气,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动力(+),H2A.变形杆菌B.副伤寒沙门菌C.伤寒沙门菌D.志贺菌E.大肠杆菌6.初步鉴定肠道致病菌与非致病菌常用的试验是:A.IMViC试验B.甘露醇分解试验C.乳糖发酵试验D.胆汁溶菌试验E.葡萄糖发酵试验S + ,动力 +,尿素酶-,在下列肠道杆菌中7.生化反应为葡萄分解产酸产气.乳糖不分解-,产生H2可能是:A.大肠埃希菌B.志贺菌C.伤寒杆菌D.乙型副伤寒沙门菌E.变形杆菌8.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的O血清型是:A.O6B.O25C.O157D.O111E.01589.致病性大肠杆菌肠毒素的致病机理是:A.抑制蛋白质合成中的延长因子2B.抑制内毒素脱毒C.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D.激活腺苷酸环化酶E.封闭乙酰胆碱的释放10.致病性大肠杆菌致病特点是:A.只引起肠道感染B.不引起泌尿生殖器感染C.内.外毒素同时致病D.外毒素可引起严重的毒血症E.不引起败血症11.大肠杆菌能引起尿路感染的主要原因是:A.膀胱内正常菌群B.分解尿素C.可利用CO作为碳源2D.具有特殊鞭毛E.抵抗尿道中抗菌物质12.感染后临床表现很象细菌性痢疾的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是:A.ETECB.EIECC.EPECD.EHECE.EAEC13.我国城市水饮用卫生标准是:A.每1000ml 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杆菌B.每1000ml水中不得超过10个大肠杆菌C.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5个大肠杆菌D.每100ml水中不得超过30个大肠杆菌E.每500ml水中不得超过3个大肠杆菌14.我国卫生标准规定瓶装汽水、果汁等饮料每100ml中大肠杆菌不得超过A.3个B.5个C.10个D.50个E.100个15.引起肠道疾病的无动力细菌是:A.沙门菌B.霍乱弧菌C.副溶血性弧菌D.痢疾杆菌E.肠产毒性大肠杆菌16.志贺菌属的分群依据是:A.产生色素不同B.能否产生血浆凝固酶C.溶血现象不同D.产生毒素不同E.抗原结构和生化反应不同17.目前我国引起细菌性痢疾第一位的病原菌是:A.痢疾志贺菌1型B.痢疾志贺菌2型C.福氏志贺菌D.鲍氏志贺菌E.宋内志贺菌18.志贺菌的志贺毒素不具有以下生物学毒性:A.有肾毒性B.有肝毒性C.有神经毒性D.有心肌毒性E.有肠毒性19.志贺菌的抗感染免疫在消化道粘膜表面主要的抗体类型是:A. IgMB.IgGC.IgDD.分泌型IgAE.IgE20.可迟缓发酵乳糖的志贺菌是:A.福氏志贺菌B.宋内志贺菌C.鲍氏志贺菌D.痢疾志贺菌E.B群志贺菌Y变种21.痢疾志贺菌在人体内产生侵袭力,还产生:A.肠毒素B.外毒素C.内毒素D.内毒素和外毒素E.霍乱样毒素22.急性中毒性菌痢的主要临床表现:A.全身中毒症状B.剧烈呕吐C.腹泻.腹痛D.相对缓脉E.脓血便23.初步将志贺菌从肠道杆菌中鉴别出来的生化反应方法是:A.培养基中加亚碲酸钾B.菊糖发酵试验C.尿素分解试验D.胆汁溶解试验E.克氏双糖铁培养基接种试验24.对细菌性痢疾来说,下列正确的一项是:A.病变部位主要在直肠及乙状结肠B.抗菌治疗可延长带菌状态C.结肠和小肠和均有炎症D.粪便直接涂片可检出细菌E.粪便中有大量单核细胞25.对志贺痢疾菌而言不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是A.青霉素B.链霉素C.庆大酶素D.红霉素E.黄连素26.对痢疾病人做微生物学检查,下列各项错误的是:A.分离培养细菌作生化鉴定B.取粘液性或脓血便涂片,革兰染色镜检C.取粪便标本增菌培养D.取标本接种于肠道选择培养基培养E.最后进行血清学鉴定27.决定志贺菌分类的抗原是:A.H抗原B.O抗原C.K抗原D.荚膜抗原E.Vi抗原28.无动力的肠道杆菌是:A.伤寒沙门菌B.志贺菌C.大肠杆菌D.变形杆菌E.肠炎沙门菌29.伤寒杆菌患者的肠道淋巴组织炎症反应和单核细胞浸润引起肠壁坏死和溃疡的机理是A.定居因子(CFA)B.伤寒菌裂解后释出的强烈内毒素C.伤寒菌释放的强烈的外毒素D.伤寒菌释出肠毒素E.伤寒菌具有的侵袭力30.感染过程中不通过血流散播的细菌是:A.结核杆菌B.普氏立克次体C.伤寒沙门菌D.志贺菌E.梅毒螺旋体31.目前筛查伤寒带菌者的方法是检测血清的是:A.O抗体B.H抗体C.K抗体D.Vi抗体E.O加Vi抗体32.肠热症发病1周内,检出伤寒沙门菌最高阳性率的方法是:A.血培养B.尿培养C.粪便培养D.痰培养E.胆汁培养33.肥达反应阳性开始于病程的A.第一周B.第二周C.第三周D.第四周E.第五周34.伤寒病人进行粪培养致病菌的最佳时间是:A.潜伏期末B.发病1~4天C.发病5~10天D.发病2~3周 E .发病4周之后35.肥达反应有诊断价值的抗体效价,通常是:A.O凝集价≥1:40,H凝集价≥1:40B.O凝集价≥1:80,H凝集价≥1:160C.O凝集价≥1:40, H凝集价≥1;160D.O凝集价≥1:160,H凝集价≥1:80E.O凝集价≥1:80,H凝集价≥1:8036.肥达试验可协助诊断的疾病是:A.风湿热B.猩红热C.肠热症D.感染性心内膜炎E.立克次体病37.可从尿中排出病原体的疾病是A.痢疾B.霍乱C.伤寒D.流脑E.急性肾小球肾炎38.伤寒不同于副伤寒沙门菌致病特点是:A.于潜伏期,可在肠道淋巴组织内繁殖B.不引起败血症C.在发病2周内没有第二次菌血症D.不侵犯肝.脾.肾等器官E.可引起内脏化脓性感染39.关于伤寒及副伤寒沙门菌感染的免疫性,正确的描述是A.病愈后可重复感染同一型细菌B.血清抗体量的高低与病情轻重成正比C.血清抗体对此菌无杀伤作用D.因体液免疫获得较牢固免疫力E.因细胞免疫可获得较牢固免疫力40.伤寒沙门菌Vi抗体的检查可用于A.早期诊断B.判断预后C.调查带菌者D.检查免疫力E.观察超敏反应41.产气杆菌的IMViC试验结果是A. + + - -B. - - + +C. + - + -D. - + - +E. + + + -42.对变形杆菌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A.个别菌株发酵乳糖B.不产生溶血因子C.作为条件致病菌可引起脓毒症D.可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E.其鞭毛可作为细菌的动力部分43.引起志贺菌感染的最小数量是A.几个B.几千个C.几十万个D.几百万个E.几亿个44.引起肠炎沙门菌感染的最小数量是A.几个B.几千个C.几十万个D.几百万个E.几亿个45.鉴定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依据是A.定居于胃粘膜层中B.运动活波.生化反应活波C.产生大量尿素酶,分解尿素为氨D.革兰阴性无芽孢菌E.以上都不是46.关于幽门螺杆菌的特性正确的是A.归属于弯曲菌属B.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C.专性需养生长,营养要求高D.耐干燥E.与B型胃炎.消化道溃疡及胃癌有关47.区别幽门螺杆菌与弯曲菌的主要依据是A.染色性特性B.形态特点C.尿素酶试验D.动力试验E.氧化酶试验二、多项选择题1.沙门氏菌属有下列的特点:A.在鉴别培养基上形成带色的菌落B.在鉴别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C.能分解乳糖产酸产气D.不能分解乳糖E.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呈弥漫性生长2.痢疾杆菌在培养过程中有下列表现:A.在鉴别培养基上形成带色的菌落B.在鉴别培养基上形成无色透明菌落C.在半固体培养基中呈弥漫性生长D.在半固体培养基中不是弥漫性生长E.一般不分解乳糖3.大肠杆菌是:A.属于人体正常菌群B.某些情况下成为条件致病菌C.某些菌株可以是致病菌D.可以作为卫生细菌学检查指标E.大肠杆菌在肠道中占绝对优势4.对痢疾患者作病原菌分离培养时需注意:A.早期取血液作分离培养B.取新鲜脓血粘液粪便及作分离培养C.将取材立即送检D.必要时将标本放30%甘油缓冲液保存送检E.在肠道鉴别培养基中形成紫色菌落5.不产生肠毒素的大肠埃希菌有:A.ETECB.EIECC.EPECD.EHECE.EAEC6.伤寒.副伤寒患者都可取下列样品进行检查:A.早期取血液B.病后2—3周取粪.尿C.取胆汁D.早期.晚期取血清E.骨髓亦可7.幽门螺杆菌对对胃酸敏感,但扔能在胃中生长的原因是:A.寄居在有一定厚度的胃粘膜层B.尿素酶分解尿素产生氨,缓冲酸性pHC.有荚膜,抵抗酸性环境D.借鞭毛运动至最适pH值部位E.该菌感染与宿主胃酸过低有关8.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有关的可能机制是:A.幽门螺杆菌感染造成胃内环境改变B. .幽门螺杆菌感染加速了细胞增殖C.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了胃粘膜细胞DNA损伤D.幽门螺杆菌感染导致癌基因表达异常E.幽门螺杆菌感染增加胃内亚硝基化合物的堆积三、名词解释1.widal test2.V-W variation3.swarming growth phenomenon四、问答题1.简述人类沙门菌引起第一次菌血症和第二次菌血症产生过程及病情变化。
《医学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科练习题及答案
《医学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科练习题及答案【知识要点】1.掌握:(1)大肠埃希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
(2)志贺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原则。
(3)沙门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微生物学检查法原则;血清学诊断和肥达试验。
2. 熟悉:(1)大肠埃希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2)志贺菌和沙门菌感染的防治原则;3.了解:(1)大肠埃希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意义。
(2)志贺菌感染的免疫性;(3)沙门菌的分类及其感染的免疫性;(4)其他菌属的致病性。
【课程内容】第一节埃希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二)培养特性(三)生化反应(四)抗原结构(五)分类(六)抵抗力二、致病性与免疫性(一)致病物质(二)所致疾病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临床标本的检查(二)卫生细菌学检查四、防治原则。
第二节志贺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二)培养特性(三)生化反应(四)抗原结构及分群(五)抵抗力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一)致病物(二)所致疾病(三)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标本(二)分离培养与鉴定(三)毒力试验(四)快速诊断法四、防治原则第三节沙门菌属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二)生化反应与培养特性(三)抗原结构(四)抵抗力二、致病性和免疫性(一)致病物质(二)所致疾病(三)免疫性三、微生物学检查法(一)标本(二)分离培养与鉴定(三)血清学诊断(四)伤寒带菌者的检出四、防治原则第四节其他菌属一、雷伯菌属二、变形杆菌属三、肠杆菌属四、沙雷菌属五、枸橼酸杆菌属六、莫根菌属【应试习题】一、名词解释1.肠热症2.肥达试验(Widal test)3.Vi抗原4.S-R变异5.人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定居因子6.S.S培养基二、填空题1.肠杆菌科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的革兰染色____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
2.大多数肠杆菌科细菌是______菌群的成员,在特定条件下也可引起疾病,故称为______。
第10章 肠杆菌科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
弧形或逗点状 革兰染色阴性 有一根单鞭毛,细菌运动非常活泼 “米泔水”样便或培养物悬滴观察:穿梭样或
流星状运动 粪便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呈“鱼群”状排列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耐碱不耐酸,在pH8.8~9.0的碱性 蛋白胨水中生长良好,可在无盐环境中生长
形态与染色:中等大小G-杆菌,具有周鞭毛,有菌毛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SS平板上无色半透明菌落
生化反应:在克氏双糖管,葡萄糖⊕,乳糖-,动力+,
H2S -/+,可与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区别
抗原构造:O抗原,为LPS,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
H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抗体 Vi抗原,与毒力有关
抵抗力: 较弱
志贺毒素
婴儿水样腹泻 集聚性黏附上皮细胞
LT致病机制:
B亚单位与肠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结合 A亚单位穿越细胞膜后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细胞内ATP——cAMP 胞质内cAMP水平增加
肠粘膜细胞内H2O、Na+、Cl-、KHCO3等过度分泌至肠腔 腹泻
ST致病机制:
通过激活肠粘膜细胞上的鸟 苷 酸 环 化 酶 , 使 胞 内 CGMP 增 加 , 肠液分泌增加,导致腹泻。
衰竭
(三) 免疫性
感染后机体可获得牢固的免疫力,再感染少见 肠道黏膜局部免疫为主 感染O1群获得的免疫对O139群感染无交叉保
护作用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霍乱是烈性传染病,对首例病人的病原学诊断 应快速、准确,并及时作出疫情报告
标本采集: 病人粪便,肛拭 流行病学调查还包括水样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 菌毛 III型分泌系统
医学微生物学第十章 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
大肠杆菌
形态与染色:G-无芽孢杆 菌,有鞭毛、菌毛。
Escherichia coli. 革兰氏染色
大肠杆菌
生化反应:迅速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吲哚形成(I): + 甲基红反应(M): + VP反应(Vi): 枸橼酸盐利用(C):IMViC试验是卫生细菌学中常用的检测指标 抗原构造:O、 K 、 H 三种。
所致疾病: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轻度或霍乱样腹泻。
大肠杆菌
肠侵袭型大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菌(EIEC)
致病物质:
侵袭力:结肠
内毒素 所致疾病: 菌痢样腹泻,较大儿童、 成人(注意与菌痢区别)
大肠杆菌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PEC) 粘附素(非菌毛) 十二指肠、空 肠、回肠上段
肠上皮细胞功能受损(A/E损伤) 婴儿腹泻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2、胃肠炎(食物中毒):
鼠伤寒沙门菌 猪霍乱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3、败血症 4、无症状携带者
1-5%,细菌位于胆囊内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原菌的分离培养
标本的采集与病程的关系:第
1周取外周血,第1-3周取骨髓液,
第2周以后取粪便和尿液。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血液和骨髓液先增菌培养,然
常见为耐药性转移。
概 述
三、致病性
大多数是正常菌群,但可转化 为条件致病菌,少数为致病菌。
概 述
主要由带菌者或患者的分泌物 和排泄物污染饮水及食物,经消化 道引起传染病(粪-口途径传播)。 多有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
大肠杆菌
病例
1994年5月11日,无锡市扬名豆奶厂如往 常一样,陆续向订货的26所小学发送前一 天下午生产的豆奶。上午7时半左右, 8000多包豆奶发送完毕。上午11时左右, 很多学生饮用了这批豆奶后,感到肚子不 舒服,继而恶心、呕吐、痢疾样腹泻、发 烧,先后有1300多人到医院观察治疗,其 中有40多人住院接受治疗。
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讲义:第10单元肠道杆菌.doc
熟悉肠道杆1的生物学特性,引起人类疾病的沙门菌种类和所致疾病临床助理医师考试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讲义:第10单元肠道杆菌第10单元肠道杆菌重点提示本单元2000-2009年约考过5题,考查内容为肠道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志贺菌属的微生物学检查。
考生应当熟练掌握大肠埃希菌的医学意义和大肠埃希菌的生化反应特征、志贺菌的分类、致病因素及所致疾病。
及肥达试验的做法和结果的判断。
考点串讲一、肠道杆菌的共同特征(一)形态染色杆状,有菌毛和鞭毛,不形成芽胞,革兰阴性。
(二)抗原结构1.菌体抗原(0抗原)2.鞭毛抗原(H抗原)3.包膜抗原(K、Vi抗原)(三)生化反应的特点肠道杆菌能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其中致病菌一般不分解乳糖,而非致病菌大多分解乳糖,用以初步鉴别(2001)o二、埃希菌属(%1)生物学性状1.形态结构多数菌株冇周鞭毛和菌毛。
2.培养特性发酵乳糖,在鉴别培养基上形成有色菌落。
3.抗原结构0、H和K三种抗原是血清学分型的基础,英中0>170,H>56种,K>100种。
大肠埃希菌血清型表示方式按0: K:H 排列,如0111: K58(B4): H2o(%1)致病性1.致病物质黏附素和外毒素。
2.所致疾病⑴肠外感染:病变以化脓性炎症最为常见。
①败血症:埃希菌是最常见的革兰阴性菌(占45%)。
②新生儿脑膜炎:是I岁以内婴幼儿屮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主要致病因子。
③泌尿道感染:常见的冇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等。
(2)胃肠炎:某些血清型可引起肠内感染,为外源性感染,根据致病机制不同,主要有五种类型。
①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致病物质为肠毒素和菌毛。
②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致病物质为质粒和内毒素。
③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茵(EPEC):致病物质为质粒介导黏附和破坏肠黏膜细胞。
④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致病物质主耍有菌毛、毒素。
医学微生物学球菌及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球菌及肠杆菌科第九章球菌球菌(coccus):指个体形状呈球形或椭圆形的一大类细菌。
病原性球菌:球菌中对人类有致病性的球菌。
包括四个属的一些球菌:①葡萄球菌属:G+球菌②链球菌属:G+球菌③肠球菌属:G+球菌④奈瑟菌属:G-球菌(脑膜炎、淋病奈瑟菌)化脓性球菌(pyogenic coccus):引起机体化脓性炎症的球菌。
第一节葡萄球菌属一、金黄色葡萄球菌(一)生物学性状1.形态与染色球形,无鞭毛,无芽胞,葡萄串状,革兰染色阳性(G+)2.培养特性易培养:普通平板血平板产色素:金黄色白色柠檬色。
有些菌溶血,产生溶血环: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于血琼脂平板上生长后,在菌落周围还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β溶血)。
3.生化反应多数菌分解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
产酸不产气。
致病性球菌分解甘露醇。
触酶阳性(与链球菌区分标准)4.抗原构造1)葡萄球菌A蛋白:细胞壁表面蛋白质,完全抗原。
2)荚膜多糖:有利于细菌粘附。
(3)多糖抗原:存在于细胞壁,有群特异性。
5.分类1)据色素、生化反应: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2)根据有无凝固酶分型:凝固酶阴性菌和凝固酶阳性菌两大型。
继而依据噬菌体分为4个噬菌体群和23个噬菌体型。
III群引起葡萄球菌肠毒素食物中毒。
3)根据核酸分析的遗传学分型:DNA脉冲电泳分型、PCR分型等方法。
依16S rRNA不同,葡萄球菌属分48个种和亚种。
6.抵抗力对外界因素的抵抗力强于其他无芽胞菌对碱性染料(龙胆紫)敏感易产生耐药性,特别对青霉素(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二)致病性与免疫性葡萄球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毒力最强,通过在宿主体内增殖、扩散和产生有害的胞外物质(酶和毒素)引起宿主疾病。
葡萄球菌的毒力因子(致病物质)包括:1.致病物质①酶;凝固酶:血浆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使血浆凝固。
使含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类:游离凝固酶结合凝固酶意义:鉴别有无致病性的重要指标致病机理: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病菌不受血清中杀菌物质的破坏;使感染局限化和形成血栓。
医学微生物学10.肠道细菌
2、培养特性: S-S平板上:中等大小,半透明,S型 3、生化反应:对鉴定本菌属有重要参考价值。 4、抗原构造: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主要有O和H两种抗原,少数有Vi抗原。
OAg:可将菌分为42组,产生IgM类Ab;
常见沙门菌的主要生化特性
菌 名 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动 力 葡 萄 糖 乳 糖 麦 芽 糖 甘 露 醇 蔗 糖 硫 化 氢 吲 哚 甲 基 红 VP 枸 橼 酸 盐
二、致病性 (一)致病物质: 1、侵袭力:菌毛能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
肠的上皮细胞,穿入固有层生长繁殖,引
起炎症。入血罕见
2、内毒素(endotoxin):作用于肠壁,使 其通
透性增高,促进内毒素的吸收;破坏肠粘膜,
形成炎症、溃疡,呈现典型的脓血粘液便; 作用于肠壁植物神经,使肠蠕动共济失调, 肠功能紊乱。 3、外毒素:志贺毒素(shiga toxin, Stx)
一种特殊的菌毛
(2)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侵犯较大儿童和成人,症状类似菌痢。
侵袭力与含编码侵袭性 pINV 基因的一种
大质粒(120~140MD)有关。
(3)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菌,病菌在小肠粘
膜表面大量繁殖,致细胞结构破坏,导致
严重腹泻。
步骤:1. Bfp介导菌与细胞的疏松粘附
20%急性菌痢患者可转为慢性,症状常不典
型,易误诊。 食物中毒!
临床表现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典型:发热、腹痛、脓血粘液便 急性非典型:小儿—中毒型 成人—易误漏诊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二月以上
三、免疫性
以消化道粘膜表面的SIgA为主。病后免疫期短。 四、微生物学检查 1. 细菌的分离鉴定: 取脓血粘液便及时送检或保存于甘油缓冲盐水中。 脓血粘液便 S-S平板 鉴定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2. 快速诊断法: 荧光菌球法; 协同凝集试验。
(人卫7版微生物)chapter10 肠杆菌科
EPEC: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HEC: enterohemorrhagic E. coli
EAEC: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nterotoxigenic (ETEC)
Pathogenic substances ★
A.
Enterotoxins
Morphology
Gram-negative Rod shaped (bacilli) Most form pili and peritrichous flagella (周鞭毛) Do not form endospores
2.
Culture characteristics
Gram-negative rod-shaped bacilli
Ingredients: Nutrient agar 100ml Lactose (乳糖) 1.00g Bile salts 0.85g Sodium citrate 0.85g Sodium thiosulfate 0.85g 10% ferric citrate 1ml 1% Neutral red 0.25ml 1%brilliant green 0.033ml
- UPEC, urophathogenic E. coli(尿路致病性大
肠埃希菌)
2.
Intestinal infections(胃肠炎)
- Diarrhea-causing E. coli
Diarrhea-causing E. coli
1.
ETEC: enterotoxigenic E. coli
Semisolid medium
医学微生物学(山东大学)~10 肠杆菌属
(1) 肠产毒素型大肠埃希菌 (ETEC)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致病物质 黏附素(定植因子):使细菌黏附到小肠上皮细 胞上 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LT)和耐热肠毒素(ST)
致病机制:
不耐热肠毒素(LT) 激活腺苷酸环化酶 cAMP浓度升高 过度分泌小肠液 腹泻 耐热肠毒素(ST) 激活鸟苷酸环化酶 cGMP浓度升高
(三)免疫性
抗感染免疫主要是消化道粘膜表面的sIgA。 病后免疫期短暂。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一)标本 取粪便脓血或黏液部分 (二)分离培养与鉴定 (三)毒力试验 (四)快速诊断法 协同凝集试验
四、防治原则
及时治疗、隔离病人;水、食物、牛奶卫生监测 易出现 多重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 菌株。 现致力于减毒活疫苗的研究,例如链霉素依赖株(Sd) 活疫苗。
侵袭过程:
(3)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EPEC) 致病因子:无肠毒素及其他外毒素,无侵袭力。 致病机理: 病菌黏附于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上段的上皮细胞并 大量繁殖,破坏刷状缘,导致微绒毛的萎缩和变平 (A/E组织病理损伤)、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和功能受损, 造成严重水样腹泻。 所致疾病:婴幼儿腹泻,严重可致死
(4)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EHEC) 所致疾病:出血性结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剧烈腹痛,血便 致病因子:外毒素,即志贺毒素 Stx-Ⅰ,Stx-Ⅱ 致病机制:终止蛋白质合成
肠绒毛和肾上皮细胞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位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ETEC
小肠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样 质粒介导LT和ST肠毒素,大量分泌液体 便,恶心,呕吐,腹痛,低热 和电解质;黏附素 水样便,继以少量血便,腹痛,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细胞 发热 婴 儿 腹 泻 ; 水 样 便 , 恶 心 , 呕 质粒介导A/E组织病理变化,伴上皮细 吐,发热 胞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和腹泻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细菌共同生物学特性
1.形态与构造:中等大小,1-3um×0.4-1.0um, G-杆菌,有菌毛,周鞭毛,少数有荚膜,不产 生芽胞。
2.培养: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2-3mm灰白 色不透明菌落,液体培养均匀浑浊。
3.生化反响:触媒阳性,氧化酶阴性,复原硝酸 盐。志贺菌,沙门菌不发酵乳糖;非致病肠 道杆菌能发酵乳糖,重要鉴别试验。
菌株 ETEC EIEC EPEC
EHEC
EAEC
作用部 位
小肠 大肠 小肠
大肠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旅水低热行样者便,腹恶泻心;,婴呕幼吐儿,腹腹泻痛;,质分泌粒液介体导和LT电和解ST质肠;毒黏素附,素大 量
水样便,继以少量血便,腹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
痛,发热
上皮细胞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 呕吐,发热
抗原组分的分为一组,致病菌大多在A-E组; H抗原 进一步将组内菌分成不同菌型; ▪ Vi抗原 外表抗原,新别离菌株,毒力抗原。 ▪ 4.抵抗力差,消毒剂敏感,65℃30’杀死,粪 便中存活1-2月,低温可长期存活。
▪ 治疗:多重抗生素耐药〔multiple drug resistance〕菌株。
第三节 沙门菌属 Salmonella
伤寒沙门菌
伤寒沙门菌
*沙门菌属是一群寄生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 化反响和抗原构造相关的G-杆菌,血清型有 2500多种。
*沙门菌属中少数血清型是人的病原菌,引起 肠热症-伤寒。
污染的水和食品是ETEC最重要的传染媒 介;EHEC则常由污染的肉类和未消毒的牛奶 引起,充分的烹饪可减少感染的危险。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 人类细菌性痢疾病原菌,肠道传染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例讨论
校方立即向卫生防疫部门报告 疫情,将患者送往医院。 病情共同点:发病初起时多在 38℃左右,但4~5d后持续高热; 食欲缺乏;相对缓脉(体温增高, 脉搏不增加);脾脏肿大;皮肤玫 瑰疹。白细胞减少。
病例讨论
问 题 1、患者最有可能患有何种疾病?
2、患者通过什么途径感染该病?
3、如何确诊?
大肠杆菌
致病物质
粘附素:定植因子抗原ⅠⅡ Ⅲ colonization factor antigen, CFA 集聚粘附菌毛Ⅰ Ⅲ aggregative adherence fimbriae,AAF 束形成菌毛bundle forming pili,Bfp 紧密粘附素 intimin 外毒素:志贺毒素Stx,肠毒素ST,LT Ⅲ型分泌系统
志贺菌属 大肠杆菌
生物学性状
形态与染色:G-杆菌,有菌毛,
无荚膜、鞭毛。
抗原构造:O、K 两种。
Shigella
志贺菌属
分类 (O抗原) 痢疾志贺菌 福氏 A1-12 B1-6,X、Y变型
鲍氏
宋氏
C1-18
D1
抵抗力:较其他肠道杆菌的抵抗力为
弱,尤其对酸敏感。
志贺菌属
致病物质: 侵袭力:菌毛粘附于回肠末端和结肠上皮细
胞, 继而穿入,罕见入血。
毒素:内毒素—强烈。
肠壁:通透性、毒素吸收 肠粘膜:溃疡、炎症 植物神经:腹痛,里急后重 外毒素—肠毒素:水样泻 细胞毒素:肝、肾细胞 神经毒素:中枢神经系统
志贺菌属
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免疫力不长久) 传染源:病人、带菌者 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途径) 临床特征: 急性菌痢:潜伏期1-3天,发热、腹痛、里 急后重,脓血便等,及时治疗, 预后良好。 慢性菌痢:病程大于 2 个月。 中毒性菌痢:儿童多见,无明显消化道症 状,对内毒素尤为敏感。
Bfp(束形成菌毛):疏松粘附 Ⅲ型分泌系统:转位紧密素受体(与紧密 粘附素结合)
大肠杆菌
肠出血型大肠杆菌(EHEC) 致病物质:
菌毛
志贺样毒素(裂解28sRNA)
所致疾病:出血性结肠炎,严重腹痛、
血便,好发于 5 岁以下儿童。
部分发生溶血性尿毒综合征
大肠杆菌
肠集聚型大肠杆菌(EaggEC)
致病物质:
粘附素 肠集聚耐热毒素:在细胞表面 自动集聚成砖样结构
所致疾病:婴儿持续性腹泻
大肠杆菌
微生物学检查
1、临床细菌学检查
视病状采取不同标本,尿路感 染还应计数中段尿细菌总数,每 ml 尿含菌超过 10 万时,才有诊断价值。
大肠杆菌
微生物学检查 2、卫生细菌学检查
细菌总数:每 ml 或每克样品中所含细菌数。 (少于 100 个/ml) 大肠菌群指数:每 1000 ml 液体中的大肠菌 群数.(饮水不超过 3 个/1000ml, 瓶装汽水、果汁等每 100 ml 不 超过 5 个) 大肠菌群:37 ℃ 24h发酵乳糖产酸产气者。
伤寒沙门菌
伤寒
俗称肠热病、大热病,是由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传染性强,夏秋季多见。
中医的“伤寒” 我国古代医学将多种急性发热 的疾病统称为伤寒。东汉张仲景著 有《伤寒论》。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 有周鞭毛及菌毛。
一、生物学性状
2. 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 3. 血清学反应:主要有O和
大肠杆菌
形态与染色:G-无芽孢杆 菌,有鞭毛、菌毛。
Escherichia coli. 革兰氏染色
大肠杆菌
生化反应:迅速分解乳糖,产酸产气 吲哚形成(I): + 甲基红反应(M): + VP反应(Vi): 枸橼酸盐利用(C):IMViC试验是卫生细菌学中常用的检测指标 抗原构造:O、 K 、 H 三种。
大肠杆菌
所致疾病:
肠道外感染—条件致病,以化脓性炎症多
见,尤以泌尿系统为甚,新
生儿脑膜炎,在婴儿及老年
人可引起败血症。
肠道内感染—部分有毒力的大肠杆菌
所致。
大肠杆菌
肠产毒型大肠杆菌(ETEC)
致病物质:
定植因子(粘附素):特殊菌毛,强粘附性、 抗原性 肠毒素: 不耐热肠毒素(LT): 类似霍乱毒素 激活 cAMP 酶 耐热肠毒素(ST):激活 cGMP 酶
肠杆菌科
概 述
一、肠杆菌科重要菌属及代表菌种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 甲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志贺菌属:痢疾志贺菌 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氏菌
概 述
二、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革兰阴性短杆菌, 无芽胞,多数有周鞭毛,致病菌大都 有菌毛。
概 述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活跃,分解多种糖
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代谢产物,用
于菌间鉴别。如乳糖发酵试验,致病
菌多为阴性,非致病菌多为阳性。
概 述
4.抗原结构:复杂
荚膜或包膜抗原,如 Vi抗原、K抗原
O抗原(菌体抗原)
H抗原(鞭毛抗原)
概 述
5.抵抗力:不强。60℃30min 即死亡。胆盐、煌绿等染料可选择 性抑制大肠杆菌等非致病菌。 6.变异:易出现变异菌株,最
所致疾病: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轻度或霍乱样腹泻。
大肠杆菌
肠侵袭型大肠杆菌(EIEC)
致病物质:
侵袭力:结肠
内毒素 所致疾病: 菌痢样腹泻,较大儿童、 成人(注意与菌痢区别)
大肠杆菌
肠致病型大肠杆菌(EPEC) 粘附素(非菌毛) 十二指肠、空 肠、回肠上段
肠上皮细胞功能受损(A/E损伤) 婴儿腹泻
四、防治原则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提高人群免疫力 减毒口服活疫苗是研究方向。
不同地区伤寒沙门菌有其不同 耐药谱。常用喹诺酮类等治疗。
常见为耐药性转移。
概 述
三、致病性
大多数是正常菌群,但可转化 为条件致病菌,少数为致病菌。
概 述
主要由带菌者或患者的分泌物 和排泄物污染饮水及食物,经消化 道引起传染病(粪-口途径传播)。 多有内毒素,为主要致病因素。
大肠杆菌
病例
1994年5月11日,无锡市扬名豆奶厂如往 常一样,陆续向订货的26所小学发送前一 天下午生产的豆奶。上午7时半左右, 8000多包豆奶发送完毕。上午11时左右, 很多学生饮用了这批豆奶后,感到肚子不 舒服,继而恶心、呕吐、痢疾样腹泻、发 烧,先后有1300多人到医院观察治疗,其 中有40多人住院接受治疗。
大肠杆菌
防治原则
防:菌毛疫苗 + 敏感抗菌素 加强水源、粪便管理 7 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 2/3 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中; 全国城市粪便无害化处理率少于 5%; 97% 城市污水流入江河湖海或用于农 田灌溉 蔬菜病原体检出率大于 40%
志贺菌属 (痢疾杆菌)
志贺菌属
菌痢(细菌性痢疾)
患者发病时,出现畏寒、发热、腹痛、腹泻 等症状,其中又以腹泻最具特色。 多数患者先为稀水、粘液样大便(白痢), 1-2天后变成脓、血便(赤痢),每日数 次,多达10-20次,甚至更多。每次大便量 少,有时纯为脓血,没有一点粪质。 每当腹痛加剧就有便意感,排便后腹痛稍减 轻,但刚解好大便就又有腹痛、便意感,如 此反复。肛门处有下坠感,医学上称之为 “里急后重” 。
H两种抗原。伤寒沙门菌还有Vi
抗原。对沙门菌属的型和亚型鉴
定有重要意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1、传染源 患者和带菌者 2、传播途径 可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日常 生活接触、苍蝇与蟑螂等传递病原 菌而传播。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3. 致病物质
1)侵袭力:菌毛粘附派伊尔淋
巴结M细胞。Ⅲ型分泌系统产生的 侵袭蛋白Sips参与穿入M细胞。Vi 抗原抗吞噬。 2)内毒素 3)肠毒素
志贺菌属
微生物学检查
用药前取粪便标本,置 30% 甘油 缓冲盐水中保存,及时送检。
志贺菌属
防治原则
早期诊治; 药敏试验; 疫苗尚处实验阶段。
病例讨论
秋高气爽,万里无云。但是, 某市一所中等专科学校,却因病魔 光临而笼罩着愁云。十多天时间, 接连有20多个学生病倒在床上。 患者持续发热,精神萎糜,厌 食。有的还发生消化道出血,有的 出现狂燥乱语......情况十分严重。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伤寒沙门菌
肠壁淋巴组织(吞噬细胞)
血液(第一次菌血症)
↓
皮肤毛细血管 内脏器官(肝、脾、胆囊、肾)
↓
全身的吞噬细胞
↓
小肠 粪便 肠壁淋巴组织
↓ ↓
血液(第二次菌血症)
迟发型超敏反应
病例讨论
十多天时间,接连有20多个学 生病倒在床上。患者持续发热,精 神萎糜,厌食。有的还发生消化道 出血,有的出现狂燥乱语...... 病情共同点:发病初起时多在 38℃左右,但4~5d后持续高热; 食欲缺乏;相对缓脉(体温增高, 脉搏不增加);脾脏肿大;皮肤玫 瑰疹。白细胞减少。
后再接种于血琼脂平板;粪便可直
接接种于选择鉴别培养基。
挑取可疑菌落作生化反应和血
清学鉴定。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2、血清学检查(肥达反应)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 抗原、鞭毛(H)抗原和甲、乙型 副伤寒菌H抗原与受检血清作定量 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 应抗体及其效价,以辅助诊断伤寒 或副伤寒。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肥达反应的结果判断
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病程、病 史,以及地区流行病学情况。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正常值:一般是伤寒沙门菌O 抗体的凝集效价≥1:80,H抗体凝集 效价≥1:160,副伤寒沙门菌H抗体凝
集效价≥1:80才有诊断价值。 2)动态观察:若效价逐次递增 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4倍者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