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杆菌科(沙门菌属)

合集下载

第九章肠杆菌科

第九章肠杆菌科


检查方法:
(一)分离培养:选择培养基(麦康凯或伊红美蓝培养基) (二)生化试验:糖发酵、IMViC试验、H2S阴性。 (三)血清学试验:玻片凝集试验鉴定血清型
7.免疫防治:
目前国内外已有多种疫苗预防大肠杆菌 病,如全菌灭活苗、亚单位疫苗、类毒 素苗、基因工程疫苗等。


由于大肠杆菌极易产生耐药性,尤其是抗生素 的不合理应用,使耐药菌株不断增加,且通过 耐药质粒在细菌间传递,广泛蔓延。 为了减少药物的滥用和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 在 使用药物治疗大肠杆菌病时 , 有条件的应扩大 常规抗生素种类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药敏试验 结果, 选择敏感药物, 且应注意交替用药, 按疗 程投药, 这样才能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STEC)
引起猪水肿病,有两类毒力因子:

粘附素
粘附性菌毛F18,有助于细菌在肠粘膜上皮细胞定
居和繁殖。
• 志贺毒素,又称类志贺毒素、Vero毒素。 直接导致该病发生的主要毒力因子。
6.微生物学诊断

标本采集: 根据临床疾病类型的不同,采集适当的标
本。如败血症病例采集病变的内脏组织,腹泻病例采集小 肠内容物。
IMViC试验:-+-+;多数菌株H2S阳性。 三糖铁琼脂斜面:斜面为红色,底部变黑并产气。
麦康凯培养基:发酵乳糖(大肠杆菌); 不发酵乳糖(沙门氏菌)
三糖铁培养基
三糖铁培养基 阳性:斜面变红,底面是黄色或是黑色,有时产生气泡。 阴性:是斜面变黄,底面发黄,有时也有气泡。
三、抗原及血清型
(一)抗原 1 .菌体抗原(O抗原):其成分为LPS的多糖侧链。58种,耐


仔猪副伤寒: C500 弱毒菌苗使用方法: 于1月龄以上哺乳仔猪或断奶仔猪耳后浅 层肌肉注射1ml。 鸡白痢: 用已知鸡白痢平板抗原,对鸡 群进行检疫,逐年淘汰阳性鸡,达到净 化目的。

第9 10 11章肠杆菌科、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

第9 10 11章肠杆菌科、沙门菌属、变形杆菌属
❖ 1、传染源:人 ❖ 2、传播途径:粪-口途径 ❖ 3、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密切相关
大肠菌群:在37℃24小时内发酵乳糖产酸产气的肠道 杆菌,包括埃希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 及肠杆菌属等。 1ml饮用水:细菌总数<100个 1L饮用水:大肠菌群数<3个 100ml饮料:大肠菌群数<5个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所致疾病为细菌性痢疾,故又统称为 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um)。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 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 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一、种类
1、致病菌 2、机会致病菌 3、由正常菌群转变而来的致病菌
二、共性
1、形态与结构 ❖ 都是形态相类似的G—杆菌 ❖ 大多都有鞭毛(除痢疾杆菌外),大多都有菌
❖ 在胃粘膜粘液层中常呈鱼群样排列
❖ 微需氧菌,需5%~10%的CO2和5%O2,营养要求 高,还需一定湿度,培养3—6天可见细小、 针尖状、无色半透明的菌落
生化反应 ❖ 不活泼,不分解糖类 ❖ 触酶试验、氧化酶试验(+) ❖ 尿素酶丰富,可迅速分解尿素产氨,是鉴定
该细菌的主要依据之一
致病性
(Escherichia)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结构
G—杆菌,多数有周鞭毛
有普通菌毛和性菌毛
2、培养
普通平板培养 基上形成圆形, 凸起,灰白色的 S型菌落
SS琼脂平板、 麦康凯琼脂平板 中形成红色菌落
3、生化反应
❖ 可分解多种糖,并且产酸产气
(注:只有肠道的非致病菌才能分解乳糖且产酸 产气)
霍乱肠毒素(外毒素) 口腔

沙门菌属

沙门菌属
.
MIU试验
• 为动力、吲哚及脲酶复合试验 • 原理:培养基为含尿素、蛋白胨的半固体
培养基,指示剂为酚红。具色氨酸酶的细 菌能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加入吲哚试剂 后,培养基上层的吲哚会变红;具脲酶的 细菌能分解尿素产氨,使整个培养基变碱 呈红色;有动力的细菌沿穿刺线扩散生长。 • 作用:常用于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
.
IMVIC试验
• I:吲哚(indol)试验 • M:甲基红(methyl red)试验 • V:V.P(Voges-Proskauer)试验 • C:柠檬酸(citrate utilization)实验(枸橼酸
盐) • 作用:这4个试验主要是用来快速鉴别大肠
杆菌和产气肠杆菌,多用于水的细菌检查。
.
• (四)抗原构造
• 沙门菌的抗原结构较复杂,主要包括菌体O 抗原,鞭毛H抗原,少数的菌种有表面Vi抗 原,均具有分类鉴定的意义。
.
• 1.菌体抗原(O抗原) • 化学成分是脂多糖,耐热,它刺激机体产
生的抗体以IgM为主,与相应的抗体结合出 现颗粒状凝集。 • 是沙门菌分群的依据,每个沙门菌的血清 型可具有一种或树种O抗原,将具有共同O 抗原成分的归为一个群。临床上常见的是 A~F群。
.
• 在SS平板上形成中心为黑褐色的菌落
.
• 在HE琼脂平板上菌落呈蓝色或蓝绿色,大 部分菌落中央呈黑色。
• 在XLD琼脂平板上菌落呈红色或中央黑色 • 在液体培养基中均匀混浊生长。
.
• (三)生化特性
• 可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甘露醇,除伤寒 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外,其余沙门菌均产酸 产气;
• 不发酵乳糖和蔗糖(亚利桑那菌除外); • 不分解尿素; • 大多可产生H2S; • 动力阳性; • IMVIC试验结果为++--,MIU试验为+--。

肠杆菌科细菌归纳总结

肠杆菌科细菌归纳总结

肠杆菌科细菌归纳总结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它包括了许多与人类和动物相关的致病菌,同时也包括了许多与环境和食品卫生相关的菌株。

肠杆菌科细菌的特点是在普通培养基上能够产生气体,并且在革兰染色中呈现棒状。

1.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属,常见的菌株包括粪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黄色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等。

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以及人及动物的肠道中,有些种类具备耐药性,并且可能引发医院感染。

2. 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大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属,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它一般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腹泻、尿路感染等疾病。

此外,某些大肠杆菌菌株还产生毒素,如致命的肠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

3. 鲍曼不动杆菌属(Klebsiella)鲍曼不动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属,常见的菌株包括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等。

这类菌株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可以引起肺炎、尿路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而产超强粘多糖的黏质性肺炎克雷伯菌更是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是医疗环境中的重要威胁之一。

4.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类重要致病菌,它包括众多血清型,其中一些血清型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沙门氏菌感染。

这些菌株主要存在于动物及其产品中,比如家禽、牛奶和蛋等。

如果不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人体感染引起胃肠炎等症状。

5. 艰难梭菌属(Clostridium)虽然肠杆菌科主要是指肠道相关的菌属,但在其中也包括一些与人体肠道无关或者少数与肠道关联不紧密的菌株。

艰难梭菌属是其中之一,该属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讲义

临床医学检验考试辅导《微生物检验》肠杆菌科及检验讲义

肠杆菌科及检验● 考点概述概念;命名与分类原则;共同特点;自然与人体内的分布;微生物学检查方法;临床意义。

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变形杆菌属、耶尔森菌属及其他肠杆菌科细菌。

生物学性状;微生物学检验;临床意义。

【内容讲解】一、概述(共性)肠杆菌科是由多个菌属组成,G-杆菌,生物学性状相似。

大多数肠道杆菌属于正常菌群。

当机体免疫力降低或侵入肠道外组织时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

部分为致病性细菌。

(一)分类肠杆菌科细菌的种类繁多。

主要根据细菌的形态、生化反应、抗原性质以及核酸相关性进行分类。

根据《伯杰系统细菌学手册》(1984年)将肠杆菌科的细菌分为20个属即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哈夫尼亚菌属、爱德华菌属、普罗威登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耶尔森菌属等。

(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染色G-,杆菌,大小为(1.0~6.0)μm×(0.3~1.0)μm。

多数有周鞭毛(除志贺菌属、克雷伯菌属、鼠疫耶尔森菌和EIEC),无芽胞,少数菌属细菌可形成荚膜。

2.培养需氧或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普皿和麦康凯培养基:中等大小、表面光滑的菌落;液体培养基:混浊生长。

3.生化反应发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乳糖发酵试验:非致病菌 +,致病菌 -(除外变形杆菌)。

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4.抗原构造表面抗原(如Vi抗原、K抗原):包绕在O抗原外的不耐热的多糖抗原,可阻断O抗原与相应抗体之间的反应,加热处理能破坏其阻断作用。

5.变异菌落S~R变异鞭毛H~O变异耐药性变异生化反应性质的改变6.抵抗力不强。

加热60℃,30分钟即被杀死。

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

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

7.肠杆菌科的初步分类(三)致病性1.致病性肠道杆菌:以肠内感染为主,腹泻为共显症状,引起急慢性肠道感染、食物中毒、旅游者腹泻及肠热症等。

2.条件致病菌:为医院感染主要病原菌,出现移位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第10章肠杆菌科
阻断蛋白合成,肠上皮细胞死亡, 肠道出血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作用 部位 小肠
EIEC EPEC EHEC
大肠 小肠 大肠
EAggEC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 LT 和(或)ST 肠毒素,大
水样便,恶心,呕吐,腹 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痛,低热
水样便,少量血便,腹痛,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
发热
膜上皮细胞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
呕吐,发热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 SLT-I 或 SLT-II,中断蛋白质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合成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婴儿持续性腹泻,呕吐,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
脱水,低热
液体吸收
二、微生物检查
1.标本: 肠外感染 : 尿、血等 肠内感染(腹泻): 粪便
切断:粪—口途径传播 加强卫生管理 注意饮食卫生
治疗病人、发现带菌者 药物治疗
第三节 沙门菌属(Salmonella)
寄生人或动物肠道中 少数仅对人致病:
伤寒、副伤寒甲等沙门菌,引起肠热症 多数对动物致病,偶可传染给人:
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引起食物中毒
Vi抗原:
(4)无症状带菌者 细菌贮留在胆囊内
3、免疫性
可获特异性细胞免疫
伤寒或副伤寒病后有牢固免疫, 很少再感染。
三、微生物学检查
1、沙门菌的分离鉴定
(1)标本 第1周 : 血液 第2周 : 粪便或尿液 第3周: 尿液 1-3周全程 : 骨髓
SS培养基
生化反应及玻片凝集鉴定
2.血清学诊断 肥达试验

4.肠杆菌科

4.肠杆菌科

分离培养
标本接种血琼脂和(或)MAC培养 基,37℃孵育过夜,挑选血琼脂上 灰白色、大而粘的菌落和,MAC上红 色、大而肥厚、粘液型光亮且形成 菌丝的菌落。
肠杆菌科
2020年5月28日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相似 的革兰阴性杆菌,长栖居在人和动 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水、土壤和 腐败的物质中。肠杆菌科细菌种类 繁多,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 核酸序列分析,目前确定的有44个 属,170多个种,临床标本中约有 40个种可以检出。
肠杆菌科
共同特性 埃希菌属 沙门菌属 志贺菌属 克雷伯菌属 变形杆菌属
抵抗力
肠杆菌科细菌抵抗力不强,加热 60℃、30min既被杀死,不耐干燥, 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酚、 甲醛和戊二醛等均敏感。对低温有 耐受力。能耐胆盐,并在一定程度 上能抵抗染料的抑菌作用,次特性 已被用于制作肠道选择培养基。
变异性
1.S-R变异:自标本中初次分离的细 菌,菌体抗原上都有特异性多糖链, 菌落为光滑型。在人工培养基中反 复传代或保存日久时,其细胞壁上 的特异性多糖链消失而核心多糖仍 保留,菌落变为粗糙型。
D群为宋内志贺菌(S.sonnei)而沿 用至今。但在最近的CDC分类系统 (1989)中将生化性状相近的A、B、 C群归为一群,统称为志贺菌A、B、 C血清群;而将生化特征与之相异, 鸟氨酸脱羧酶和β-半乳糖苷酶均阳 性的宋内志贺菌单列出来。志贺菌 属的DNA G+Cmol%为49~53.
以福氏志贺菌为例
革兰阴性直短杆 状,1.1~1.5μm ×2.0~6.0μm, 多数有鞭毛,能 运动,某些菌株 尤其是引起肠外 感染的菌株有荚 膜(微荚膜)和 周身菌毛
培养特性
在血琼脂平 板上菌落呈 圆形,直径 为2~3mm, 稍凸,边缘 整齐,灰白 色,不透明, 少数菌株产 生β溶血环;

第十章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护理学

第十章肠杆菌科伤寒沙门菌-护理学

Thomson’s theories on typhoid, a major killer, were derided.
伤寒表现:
持续高热泳衣 伤寒病容 玫瑰疹 肝脾肿大 相对缓脉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
伤寒沙门菌
肠壁淋巴组织(吞噬细胞) ↓
血液(第一次菌血症) ↓
肠杆菌科
概述
一、肠杆菌科重要菌属及代表菌种
埃希菌属: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属:伤寒沙门菌
甲型、乙型副伤寒沙门菌 志贺菌属:痢疾志贺菌 变形杆菌属:变形杆菌 克雷伯菌属:肺炎克氏菌
概述
二、生物学特性
1. 形态与结构:革兰阴性短杆菌, 无芽胞,多数有 周鞭毛,致病菌大都有菌毛。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肥达反应的结果判断
必须结合临床表现、病程、病 史,以及地区流行病学情况。
肥达试验(Widal test)
鞭毛凝集
四、防治原则
1、控制传染源 2、切断传播途径 3、提高人群免疫力
减毒口服活疫苗是研究方向。 不同地区伤寒沙门菌有其不同 耐药谱。常用喹诺酮类等治疗。
伤寒沙门菌
伤寒
俗称肠热病、大热病,是由 伤寒沙门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传染性强,夏秋季多见。
中医的“伤寒”
我国古代医学将多种急性发热 的疾病统称为伤寒。东汉张仲景著 有《伤寒论》。
一、生物学性状
1. 形态与染色:革兰阴性杆菌, 有周鞭毛及菌毛。
一、生物学性状
2. 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 3. 血清学反应:主要有O和 H两种抗原。伤寒沙门菌还有Vi 抗原(包膜抗原)。对沙门菌属 的型和亚型鉴定有重要意义。
病情共同点:发病初起时多在 38℃左右,但4~5d后持续高热; 食欲缺乏;相对缓脉(体温增高, 脉搏不增加);脾脏肿大;皮肤玫 瑰疹。白细胞减少。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耐药性 (五)结果分析与报告
志贺菌检验程序

在抗生素使用前采集新鲜粪便中脓、血、 黏液部分,床边接种或立即送检,不能及 时接种者可用卡-布运送培养基送检,昏迷 不能排便病人可用肛拭取样。
返回
第五节 耶尔森菌属
一、分类 二、鼠疫耶尔森菌 三、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四、其他耶尔森菌


甲类烈性传染病——鼠疫
常见临床类型: 腺鼠疫 败血型鼠疫 肺鼠疫
微生物学检验
(一)检验程序 (二)标本采集 (三)检验方法 (四)结果分析与报告
一旦疑为本菌,应立即向本地区疾病控 制中心等部门报告,并将菌种送检验 中心或专业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诊 断确立后除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外, 对疫区及有关人员须采取有效的预防 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大肠埃希菌检验程序
检验方法
1.显微镜检查 2.分离培养 3.鉴定 ETEC EPEC EIEC EHEC EaggEC
O157:H7菌落特征(MAC)
O157:H7菌落特征(山梨醇麦康凯琼脂平板)
返回
第三节 沙门菌属
一、分类 二、细菌特性 三、临床意义 四、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特性


形态特征
培养特性 生化反应
肺炎克雷伯菌革兰染色
肺炎克雷伯菌电镜图
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染色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血琼脂平板)
肺炎克雷伯菌的菌落特征(MAC)
肺炎克雷伯菌粘丝试验
肺炎克雷伯菌KIA(A A++ )、MIU(--+)
肺炎克雷伯菌IMViC试验(--++)
临床意义
返回
泛菌属与哈夫尼亚菌属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与特性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与特性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和特性
3. 其中鼠疫耶尔森菌、伤寒沙门菌对 人致病性较强。此外,许多细菌既 是正常菌群,也是条件致病菌。在 机体抵抗力下降,寄居部位的改变 或菌群失调时能引起机会感染。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和特性
二、临床意义
占临床分离菌总数的50%和G-总数的 80%, 将近50%的败血症70%以上的泌尿 道感染和大量的肠道感染是由肠杆菌科 细菌引起的。 1. 人类肠道外感染 除志贺菌较少引起肠外 感染,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 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产气肠杆 菌、阴沟肠杆菌、粘质沙雷菌等均可引 起泌尿道、呼吸道、伤口和中枢神经系 统的感染;
⑵ 内毒素 具有发热、休克、DIC等病理作用。
⑶ 肠毒素 产生不耐热和耐热肠毒素两种肠 毒素:均可使肠道细胞中cAMP 的水平升高,引起肠液大量分泌 而导致腹泻。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和特性
二、临床意义 ⑵ 2. 所致疾病 ⑴ 肠道外感染 是临床分离的G-杆菌中最常见的 菌种,可引起泌尿系等各种类型的感染。 引起泌尿系感染的菌株以血清型01、 2、6为多见,本菌还可引起菌血症、 胆囊炎、肺炎及新生儿脑膜炎等。 常 见于腹腔内脓肿、肠穿孔继发腹膜炎、 肠道手术后继发感染或大面积灼伤创面 感染。
肠杆菌科概述、分类和特性
4. 培养和生化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
良好;兼性厌氧,主要生化特性包括发 酵葡萄糖(产酸或产酸产气),触酶阳性, 氧化酶阴性,可将硝酸盐还原至亚硝酸 盐。 5. 抵抗力
抵抗力不强,加热60℃30min即被杀 死,不耐干燥,对一般化学消毒剂均敏 感。对低温有耐受力。能耐胆盐,能抵 抗染料的抑菌作用。
毛,能运动。致病性菌株有菌毛。 2. 抗原成分
⑴O抗原是细胞壁成分脂多糖。以核 心多糖为中心的三层结构,内侧是脂类 A, 为内毒素的毒性成分。外侧是由重复 的特异多糖,决定O抗原的特异性。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

第九章肠杆菌科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是一大群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阴性杆菌,常寄居在人和动物的肠道内,亦存在于土壤、水和腐物中。

其中大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但当宿主免疫力降低或细菌移位至肠外部位时可成为条件致病菌而引起疾病;少数为病原菌,例如伤寒杆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等。

肠杆菌科细菌种类繁多。

根据生化反应、抗原结构、核酸杂交和序列分析,目前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与医学有关的有埃希菌属、志贺菌属、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摩根菌属、枸橼酸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和耶尔森菌属10个菌属,包括25个菌种。

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下列共同生物学特性:1.形态与结构0.3-1.0×1-6um中等大小的革兰阴性杆菌。

无芽孢。

多数为周毛菌。

少数有荚膜或包膜。

大多有菌毛。

2.培养兼性厌氧或需氧。

营养要求不高,在普通琼脂平板上生长繁殖后形成湿润、光滑、灰白色的直径2-3mm中等大小菌落。

在血琼脂平板上,有些菌可产生溶血圈。

在液体培养基中,呈均匀浑浊生长。

3.生化反应活泼,分解多种糖类和蛋白质,形成不同代谢产物,常用以区别不同菌属和菌种。

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杆菌科中致病菌和非致病菌上有重要价值,一般非致病菌能分解乳糖,而致病菌多数不能。

4.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荚膜(K)或包膜抗原。

其他尚有菌毛抗原。

(1). O抗原:存在于细胞壁脂多糖(LPS)层,具有属、种特异性。

其特异性取决于LPS分子末端重复结构多糖链的糖残基种类的排列。

O抗原耐热,100℃不被破坏。

从病人新分离菌株的菌落大多呈光滑(S)型,在人工培养基上多次传代移种保存日久后,LPS失去外层O特异性侧链,此时菌落变成粗糙(R)型,是为S-R型变异。

R型菌株的毒力显著低于S型株。

(2).H抗原:存在于鞭毛蛋白。

不耐热,60℃30分钟即被破坏。

H 抗原的特异性决定于多肽链上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

临床常见细菌 肠杆菌科

临床常见细菌 肠杆菌科

--
苯丙氨酸试验(+) 变形杆菌
摩根菌等
葡萄糖酸盐试验(+) 克雷伯菌 肠杆菌 沙雷菌等
埃希菌 沙门菌 志贺菌 耶尔森菌等
KIA、MIU、IMVC试验等 血清学试验分型
✓食物中毒:粪便、呕吐物、可疑食物 ✓败血症:血 ✓带菌者:粪便
➢分离鉴定
✓增菌(血、骨髓)→EMB、SS→生化反应→血清鉴 定

沙门菌检验程序
血清学诊断——肥达反应(Widal)
➢ 原理 用已知伤寒沙门氏菌O抗原及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 的沙门氏菌H抗原与待检血清作凝集试验,测定待检血 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TO、TH、PA、PB)
➢抵抗力不强
✓ 耐受胆盐,抵抗多种染料的抑菌作用
➢易出现各种变异
✓ 耐药性 ✓ H-O变异 ✓ S-R变异 ✓ 毒力变异
一、埃希菌属( Escherichia)
(一)生物学特性
➢ 形态染色 ✓ 符合肠杆菌特点,周鞭毛菌,有菌毛
➢ 培养特性:符合肠杆菌特点 ✓EMB平板——紫黑色有金属光泽 ✓S-S平板——桃红色
➢培养特性
✓肠道鉴别培养基上的无色透明
➢生化反应
✓乳糖(-)(宋内志贺菌迟缓发酵乳糖)、甲基 红(+)、动力(-)
乳糖发酵试验
志贺菌KIA(K A--) MIU(---)
志贺菌IMViC试验(-+--)
➢抗原分类——根据O抗原分4群,40余型
✓A群——痢疾志贺菌(10) ✓B群——福氏志贺菌(13) ✓C群——鲍氏志贺菌(18) ✓D群——宋氏志贺菌(1)
、乙型伤寒沙门菌、丙型伤寒沙门菌 食物中毒——鼠伤寒沙门菌、猪霍乱沙门菌
、肠炎沙门菌 败血症——猪霍乱沙门菌最常见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1.肠杆菌科:①是一大群寄居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的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40种), 常随人与动物粪便排出,广泛分布于水、土壤或腐物中。

②大多为正常菌群或条件致病菌,部分强致病菌。

2 分类:(1)埃希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耶尔森菌属:胃肠道感染、增殖、引起症状(2)枸橼酸杆菌属、克雷伯菌属、肠杆菌属、沙雷菌属、变形杆菌属、普罗威登菌属、摩根菌属、欧文菌属、哈夫尼菌属、爱德华菌属(3)其它:肥杆菌属、致病杆菌属、克吕沃尔菌属、拉恩菌属、西地西菌属、塔特姆菌属3. 肠道杆菌的共同特性(1)形态与结构:G-杆菌,多数有鞭毛,大多有菌毛,少数有荚膜或包膜,无芽胞。

(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在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常用肠道选择培养基分离培养。

(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乳糖发酵试验在初步鉴别肠道致病和非致病菌时有重要意义,生化反应与致病性成反比。

(4)Ag构造:菌体(O)Ag、鞭毛(H)Ag、表面(K、Vi)Ag、粘附因子(F)Ag (5)变异现象:S-R、H-O、Ag、耐药性、毒素产生、生化反应等(6)传播方式:污染的饮水及食物、经消化道传播。

(7)致病性:菌毛、表面Ag、内毒素、肠毒素等,以肠道症状为主。

(8)抵抗力:不强,加热60℃经30分钟即死亡。

4. 肠道杆菌分离鉴定程序5.肠道选择鉴别培养基(2)其他选择鉴别培养基A. EMB(伊红美兰): 含乳糖,伊红和美蓝是抑菌剂和pH指示剂,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在酸性条件下产生沉淀,形成紫黑色菌落或具黑色中心的外围无色透明的菌落。

B. HE培养基:含乳糖、蔗糖和水杨素,胆盐、去氧胆酸钠、溴麝香草酚兰和酸性复红可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硫代硫酸钠和柠檬酸铁铵用于检测硫化氢的产生,使菌落中心呈黑色;溴麝香草酚兰和酸性复红为pH指示剂,发酵糖产酸的菌落呈红色,不发酵糖的菌落为蓝色。

选择鉴别培养基C. 麦康凯琼脂MacConkey:含乳糖,牛胆盐可抑制G+菌,中性红是pH指示剂,细菌发酵乳糖产酸时菌落呈粉红色,并在菌落周围出现胆盐沉淀的浑浊圈。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总结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总结
感染灶局限于肠粘膜层,细菌一般不入血 病后免疫期短,也不巩固,免疫主要
是消化道粘膜的SIgA
临床表现
急性细菌性痢疾 症状典型:发热、腹痛、里急后重,伴脓血粘液便 症状不典型:小儿—中毒性菌痢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内毒素引起DIC
成人—易误、漏诊 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迁延两个月以上
中毒性痢疾病人
免疫性
30 肠杆菌科
(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中与医学有关的常见菌族和菌属
菌族
菌属(菌种数)
代表种
埃希菌族 爱德华菌族 沙门菌族 克雷伯菌族
变形杆菌族
耶尔森菌族 欧文菌族本
埃希菌属 志贺菌属 爱德华菌属 沙门菌属 枸橼酸菌属 克雷伯菌属 肠杆菌属 哈夫尼亚菌属 沙雷菌属 变形杆菌属 摩根菌属 普罗威登斯菌属 耶尔森菌属 欧文菌属
亚型 8a,8b,8c 1a,1b等
致病物质
1、侵袭力(主要致病因素): 菌毛:粘附因子 侵袭性质粒蛋白:穿透上皮细胞
2、内毒素: 作用于肠粘膜细胞(通透性增加、粘膜炎症、溃疡) 肠壁自主神经(肠蠕动失调并痉挛)
3、外毒素: 志贺毒素:具有细胞毒性、神经毒性、肠毒性
所致疾病
仅人和灵长类对该菌易感,无动物宿主 粪—口途径传播
1、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genic E. coli, ETEC):
感染对象:婴幼儿和旅游者;
临床症状:从轻度腹泻至严重的霍乱样腹泻;
致病物质:肠毒素和定居因子
肠毒素:不耐热肠毒素(LT),cAMP 耐热肠毒素(ST),cGMP
定居因子:菌毛,有利于细菌在小肠粘膜上 皮细胞的定植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菌(E. coli)最为重要

肠杆菌科

肠杆菌科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内源性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上行感染。 化脓性感染: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 败血症;
脑膜炎;
肠道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 2.胃肠炎-外源性 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胃肠炎,与食入污染的食品 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感染。 ETEC EIEC EPEC EHEC EAEC
一、生物学性状
G-杆菌。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
兼性厌氧。 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绝大多数菌株 发酵乳糖。IMViC试验结果为“++--”。 有O、H和K三种抗原。
能产生大肠菌素(colicine)。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Ⅰ.侵袭力 黏附素
荚膜
1.黏附素(adhesine):特异性高,黏着泌尿道、肠道 包括定植因子抗原(CFA)、集聚黏附菌毛(AAF)、 束形成菌毛(bundle forming pili, Bfp)、紧密粘附 素(intimin)、P菌毛、I型菌毛和侵袭质粒抗原 (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Ipa)蛋白等。 2.外毒素 志贺毒素(Stx)、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 素(LT);还有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和III型分泌系 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s)等。
肥达试验(Widal test) 定义: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H鞭 毛抗原、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鞭毛抗原的诊 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定量 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 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
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E.coli)
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②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器官后即可成 ⑤ 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③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致人类胃 肠炎; ④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 学检测指标。 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整理版
13
• Vi抗原
Vi抗原
本 质
酸性多糖聚合体,不耐热。
常见于新分离的伤寒、丙型副伤寒沙门菌
作 抗吞噬、抗体、补体,与毒力有关; 用 能阻止O抗原与相应抗体的凝集;
可进行噬菌体分型(标准的Vi噬菌体有33型)。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 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带菌者
鞭毛抗原H:成分为蛋白质;分型依据;分第1相 和第2相(第1相特异性高);刺激机体产生IgG
整理版
10
整理版
11
沙门诊断血清的使用
一、原则: 二、步骤:
1. 定A-F群:以A-F-O多价血清确定是否在A-F六个 O群内
2. 定具体群:O2、O4、O9等 3. 定H抗原第一相:Ha、Hb、Hc等 4. 定H抗原第二相: H1、H2、H3等
整理版
14
抗原变异
S-R变异 H-O变异 位相变异 V-W变异 耐药性变异
整理版
15
二、临床意义
1、致病物质: 侵袭力:Vi-Ag 、菌毛 内毒素 肠毒素
2、所致疾病:
•伤寒、副伤寒----肠热症 •菌血症(或败血症) •胃肠炎(食物中毒) •(无症状带菌者)
整理版
16
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
第三节 沙门菌属(Salmonella)
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仅少数对人致病 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整理版
1
整理版
2
一、生物学形状
形态染色:
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无荚膜、有周 鞭毛,多数菌株有菌毛
整理版
3
一、生物学形状
培养特性
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在肠道选择培养基上菌落与志贺菌菌落相似
整理版
26
沙门菌鉴定依据
1、形态 2、肠道选择平板上无色半透明菌落 3、生化反应:KIA(K A-+)MIU(+--) 4、血清学诊断
与A-F多价O诊断血清和相应O因子血清、H因子血 清凝集
注意Vi抗原的存在;注意抗原结构相同的菌株,应 加做生化反应进行鉴别
整理版
27
沙门菌血清学鉴定
整理版
28
用途: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
整理版
22
肥达试验的结果判断
• 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
• 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
• O IgM,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 H IgG,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 – O高 H高 肠热症可能性大 – O低 H低 排除 – O高 H低 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 – O低 H高 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
SS平板--无色菌落,产H2S菌株,菌落中心呈 黑色 Mac平板--无色菌落 EMB平板--无色菌落 XLD培养基—红色或中央为黑色的菌落
整理版
4
沙门菌菌落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SS)
整理版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MAC)
5
伤寒沙门菌菌落特征(血平板)
整理版
6
一、生物学形状
生化反应
1. 氧化酶 - , O/F F型
2. 不分解乳糖、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伤寒沙门菌外)
3. 动力 H2S 气体 沙+ + +
志-
--
4. KIA和MIU
5.其他:如赖氨酸脱羧、鸟氨酸脱羧:+
整理版
7
伤寒沙门菌KIA(K A-+)MIU(+--)
整理版
8
沙门菌IMViC试验(-+--)
整理版
9
一、生物学形状
抗原结构
菌体抗原O: 耐热;分群依据;刺激机体产生IgM;由数个成 分组成 ( 伤寒沙门菌和副甲、肖氏沙门菌有交叉的抗原 成分。如 12抗原)
整理版
12
注意事项
A. 沙门菌生化反应符合,而与A-F-O多价不凝 的原因及处理:
A. 1.有Vi抗原和K抗原存在 (Vi血清凝集;加热破 坏)
B. 2. Vi血清凝集为- (A-F以外的沙门菌;新种;抗 原变异;非沙门菌等)
B. 能与A-F-O多价血清凝集,但生化反应不典 型:
C.
交叉凝集;生化反应不典型
发现并及时隔离病人 接种伤寒和副伤寒沙
门菌疫苗进行特异性 预防
整理版
18
三、微生物学检验
标本采集:根据不同疾病采集不同标本 肠热症的标本采集
※发病第1~2周:血液 ※发病第2~3周:粪便、尿液 ※肠热症全程:骨髓
整理版
19

沙门菌检验程序
整理版
20
肠热症不同标本细菌培养情况
100 血标本 90
伤寒沙门和甲型副伤寒杆菌、肖氏沙门菌、希氏沙门菌
小肠上部粘膜 固有层淋巴结
胆囊-----肠道-------粪排菌 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 肾-----尿 肝脾-----肿大 骨髓
肠系膜淋巴结
进入血液 再次进入血液
第一次菌血症
整理版
第二次菌血症
17
沙门菌感染的预防
加强饮食卫生,切断 传播途径
• 其他
整理版
23
肠热症病人血清抗体出现情况
100
90
阳 80
性 70
检 出 率
60 50
40
30
20
10
12345678
发病周数
整理版
24
O凝集
(1:20~1:1280,效价1:80)
H凝集
(1:20~1:1280,效价1:320)
肥达反应(Widal test)
整理版
25
带菌者检查
从标本中分离出病原菌 血清中检出Vi抗体,效价≥1:10
阳 80
性 70
检 除 率
60 50
40
30
20
10
粪便标本 尿标本
12345678
发病周数
整理版
21
血清学诊断-肥达试验
原理: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H抗原,以及引 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 希氏沙门菌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定 量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 其效价的试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