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ppt课件
沙门菌属细菌的抗原• 菌体抗原O:由数个成分组成– 伤寒沙门菌和副甲、肖氏沙门菌有交叉的抗 原成分。如 12抗原– 刺激机体产生IgM• 鞭毛抗原H:分第1相和第2相– 第1相特异性高– 刺激机体产生IgG
抗原性弱,刺激机体产生短暂低效价抗体 伴随活菌一起存在测定Vi抗体有助于检出带菌者
伤寒、希氏沙门菌的表面抗原 与毒力有关
1 、肥达试验
肥达试验的结果判断• 考虑正常人群抗体水平• 动态观察:恢复期效价增加≥4倍• O IgM, 出现早,维持时间短,特异性差H IgG, 出现迟,维持时间长,特异性强
肠热症可能性大排除早期或有交叉反应的其它沙门菌感染预防接种或曾患过伤寒
– O高 H高– O低 H低– O高 H低– O低 H高• 其他
5、抵抗力
6、易变异
不强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致病物质– 肠毒素enterotoxin•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定植因子(菌毛)
乳糖发酵试验初步鉴别肠道致病菌和肠道非致病菌肠道致病菌 不发酵乳糖肠道非致病菌 发酵乳糖
1、相似的形态染色 中等大小, G –杆菌,无芽胞,多数有 动力
2、简单的培养条件
3、活泼的生化反应
共同特性
菌体抗原(O)
4、抗原构造复应性变异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似菌痢样,有脓血便,有里急后重• 致病机理– 侵袭结肠粘膜上皮并繁殖– 细菌死亡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炎症
肠杆菌科和大肠菌群的关系
肠杆菌科和大肠菌群的关系肠杆菌科与大肠菌群的关系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革兰氏阴性菌,属于细菌门(Bacteria)中的变形菌纲(Enterobacterales)。
大肠菌群(coliform bacteria)则是肠杆菌科中的一部分,包括了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等菌种。
肠杆菌科与大肠菌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将对其关系进行详细介绍。
肠杆菌科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家族,包括了许多人类和动物的肠道菌种。
这些菌种具有革兰氏阴性菌的特征,其中一部分菌种是致病菌,例如沙门氏菌(Salmonella)、克雷伯菌(Klebsiella)等。
而大肠菌群则是肠杆菌科中的一部分,主要存在于人类和动物的肠道中,尤其是大肠。
大肠菌群中最具代表性的菌种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它是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属于肠杆菌科的一员。
大肠杆菌在人体的肠道中起着重要的生理功能,它能够帮助消化吸收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并合成一些必需的维生素,如维生素K和维生素B。
此外,大肠杆菌还可以抑制一些潜在的致病菌的生长,起到保护肠道健康的作用。
肠杆菌科中还有其他一些菌种,如奇异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等,它们也是大肠菌群的一部分。
这些菌种在人体的肠道中数量较少,但仍然起到一定的生态功能。
它们与大肠杆菌共同构成了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对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和健康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
肠杆菌科与大肠菌群的关系还体现在致病性方面。
肠杆菌科中的一些菌种具有致病性,例如沙门氏菌、克雷伯菌等,它们能够引起人类和动物的肠道感染和其他疾病。
大肠杆菌作为肠杆菌科中的一员,也可以产生一些毒力因子,引起尿路感染、食物中毒等疾病。
因此,肠杆菌科和大肠菌群在致病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关联。
总结起来,肠杆菌科与大肠菌群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肠杆菌科细菌归纳总结
肠杆菌科细菌归纳总结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它包括了许多与人类和动物相关的致病菌,同时也包括了许多与环境和食品卫生相关的菌株。
肠杆菌科细菌的特点是在普通培养基上能够产生气体,并且在革兰染色中呈现棒状。
1. 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个重要属,常见的菌株包括粪肠杆菌(Enterobacter cloacae)和黄色肠杆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等。
这些菌株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以及人及动物的肠道中,有些种类具备耐药性,并且可能引发医院感染。
2. 大肠杆菌属(Escherichia)大肠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属,其中最著名的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它一般存在于人和动物的肠道中。
大肠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致病菌,可以引起腹泻、尿路感染等疾病。
此外,某些大肠杆菌菌株还产生毒素,如致命的肠毒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可以引起严重的食物中毒。
3. 鲍曼不动杆菌属(Klebsiella)鲍曼不动杆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另一个重要属,常见的菌株包括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等。
这类菌株是常见的医院感染病原菌,可以引起肺炎、尿路感染以及败血症等严重疾病。
而产超强粘多糖的黏质性肺炎克雷伯菌更是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是医疗环境中的重要威胁之一。
4. 沙门氏菌属(Salmonella)沙门氏菌属是肠杆菌科中的一类重要致病菌,它包括众多血清型,其中一些血清型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和沙门氏菌感染。
这些菌株主要存在于动物及其产品中,比如家禽、牛奶和蛋等。
如果不注意食品的卫生状况,摄入被污染的食物可能导致人体感染引起胃肠炎等症状。
5. 艰难梭菌属(Clostridium)虽然肠杆菌科主要是指肠道相关的菌属,但在其中也包括一些与人体肠道无关或者少数与肠道关联不紧密的菌株。
艰难梭菌属是其中之一,该属的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和水体中。
肠杆菌科知识点思维导图
(3)败血症
(4)无症状带菌者
指症状消失后1年仍可在粪便中检出沙门菌者 细菌多停留在胆囊内
第1周,取外周血
8.微生物学检查法
(1)肠热症,根据不同病程采取不同标本
第2周,取粪便、尿液 第1-3周,取骨髓液
(2)肥达试验
9.防治原则
预防:可用伤寒Vi荚膜多糖疫苗 治疗:早期使用氯霉素,如耐药使用氨苄西林、增效磺胺和环丙沙星
①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ETEC)
产生肠毒素
通过肠毒素、定植因子(即黏附素,菌毛)等致病物质→轻度腹泻或严重霍乱样腹泻
少见,主要侵犯较大儿童、成人
7.所致疾病
②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EIEC)
不产生肠毒素
(2)腹泻
侵袭肠黏膜上皮细胞→里急后重、腹泻、脓血便等细菌性痢疾样症状 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常在医院中暴发流行
及时诊断→隔离→彻底治疗
9.防治原则
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水源、粪便、食品卫生监控管理
该菌多重耐药,治疗前应通过药敏试验选择最有效的抗生素
(1)形态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 杆菌
1.生物学特性
(2)特殊结构
鞭毛:周身鞭毛,鸡沙门菌、雏沙门菌除外 荚膜:无 菌毛:有
芽胞:无
(1)营养要求不高
(2)气体:兼性厌氧
(3)温度:无特殊要求
(3)内毒素(之前讲过)
(4)荚膜(之前讲过)
(5)载铁蛋白:从宿主获取铁离子,致病
(6)III型分泌系统:细菌接触宿主细胞后,帮助细菌向宿主细胞内输送毒性基因产物
①泌尿系统感染
(1)肠道外感染
②化脓性感染
③菌血症、败血症等
能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称为“肠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或致病性大肠埃希菌”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概述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杆状革兰氏阴性菌的一种。
这一科菌是许多病原菌的重要成员,包括沙门氏菌、大肠杆菌、鼠伤寒沙门菌和致病性鲍曼不动杆菌等。
肠杆菌科菌还可以在医院感染中发挥重要作用。
从肠杆菌科中分离出的细菌通常具有类似的表型和基因组学,其中包括特殊的粘附因子和毒素。
肠杆菌科菌是通常生活在动物和人体内肠道内的一类细菌。
一个人的肠内生态系统通常由自身宿主免疫系统和居住在肠道内的微生物组成。
肠内微生物群落(肠道菌群)是肠道内大约400种细菌群落的总称。
大肠杆菌和其他肠道菌株是正常肠道菌群的重要成分,它们可以分解食物并生成维生素和其他重要物质,同时还可以抑制潜在的病原体。
分类肠杆菌科菌包括24个属和近200种细菌,其中大多数为人和动物病原体。
这些属包括:Escherichia、Salmonella、Klebsiella、Citrobacter、Erwinia、Enterobacter、Hafnia、Morganella、Proteus、Providencia、Serratia、Shigella、Yersinia等。
这些菌株的生态系统是复杂的,各种菌株之间存在交互作用。
许多肠杆菌属菌株都是优良的益生菌,可以帮助人体对抗潜在的病原菌,从而保持身体健康。
另一方面,有些菌株也可能是病原体,可以引起感染和疾病。
特征肠杆菌科菌通常是革兰氏阴性的、非芽孢形成的杆状菌,一般具有以下特征:•具有胞内和胞外的纤毛;•有专门的表面粘附结构,如菌毛和赖氨酸胶囊;•具有多种代谢途径和酶的活性,包括糖、酒精、氨基酸、脂肪酸等代谢途径;•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中生长,包括温度、pH值、氧气含量等不同的生理条件;•可以产生多种毒素和酶,包括肠毒素、细胞外蛋白酶和溶血素等。
病原性与疾病许多肠杆菌科菌株都是潜在的病原体,其中一些可以引起严重的疾病。
各个菌属所引起的病症、感染路径和病原生物学特征都不一样,但都具有类似的生理和生化特征。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细菌鉴定
• 生长特性:
培养基,环境,染色,同肠杆菌科特点;
菌落形态:
BAP:圆,光,湿,灰白,某些菌株溶血;
选择培养基:通常,发酵乳糖,有色菌落,EMB 上有金属光泽。
• 实验室鉴定:
初步鉴定; KIA:A/A,产气,H2S(-); IMVC:+ + - -
特殊病程: 标本采集:未使用抗生素前提下 第一周分离阳性 血液90% 粪便10% 第三周分离阳性 血液50% 粪便85% 尿25%
使用抗生素后:骨髓,玫瑰疹
• 生长特性(growth characteristic)
染色:G-,直杆,较细长,周鞭毛
菌落形态:
普通培养基:光滑型,粗糙型
选择培养基:略小,乳糖不发酵, 多数可产H2S(SS上菌落中央黑色)
治疗用药:碳青酶烯、抑制剂复合类或头霉 素
AmpC -内酰胺酶:
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
特点:染色体、质粒编码,诱导酶,非边界 耐药(青霉素类,头孢菌素1,2,3代,头霉素) 对抑制剂不敏感。
治疗用药:碳青酶烯,头孢4代
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
• 分类
肠杆菌科,埃希氏菌属,5个种,大肠埃希氏 (E.coli)最为常见,以下主要叙述。
• 重要性:
肠外感染:泌尿系统最常见的病原菌,以及其他各类 感染包括菌血症、肺部感染、腹膜炎、腹部手术继 发感染等。
肠内感染:
肠毒素性大肠杆菌(ETEC):质粒介导,LT、ST
肠致病性大肠杆菌(EPEC):O55、O111等血清 型
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溶原噬菌体编码 Vero毒素(VT-1,VT-2),常致溶血尿毒综合症 (HUS)。代表菌O157:H7。
肠杆菌科细菌分群的依据
肠杆菌科细菌分群的依据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包含多种常见的肠道细菌,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沙门氏菌(Salmonella)、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等。
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群主要是根据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和遗传关系。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分群依据:
基因组分析:通过对细菌基因组的序列分析,可以比较细菌之间的遗传关系。
例如,使用多重序列比对和构建系统发育树等方法,可以确定细菌的亲缘关系和进化关系。
生理和生化特性:肠杆菌科细菌可以通过对它们的生理和生化特性进行比较来进行分群。
这些特性包括代谢途径、酶的产生、对特定物质的利用能力等。
表型特征:细菌的形态、生长速度、产生的色素等表型特征也可以作为分群的依据。
例如,一些肠杆菌科细菌在不同的培养基上会产生不同的形态和色素。
抗生素敏感性:肠杆菌科细菌对不同抗生素的敏感性也可以用来分群。
通过对细菌进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可以确定它们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性模式,从而进行分群。
综合利用以上的依据,可以对肠杆菌科细菌进行分群和分类,以更好地了解它们的特性和进行相关研究。
需要注意的是,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类和分群是一个复杂的领域,不同的研究者和分类系统可能采用不同的方法和依据进行分类。
肠杆菌科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染色:G-杆菌,周鞭毛,致病菌有菌毛 2、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不高 3、生化反应:活泼 可分解多种糖,I M Vi C + + - 4、抗原结构:有O、H、K三种抗原,血清型以 O: K:H表示 5、抵抗力 :胆盐、煌绿对其有抑菌作用;易产生 耐药性
大肠埃希菌 鞭毛和菌毛 (透射电镜 ×42500)
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病原菌的分离和鉴定
标本
分离培养(S-S培养基)
涂片染色镜检 初步鉴定(生化反应) 药敏实验
可疑菌落
血清学鉴定
2、快速诊断法
(1)荧光菌球检查法 (2)协同凝集试验
四、防治原则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链霉素依赖株活疫苗(Sd) 治疗:易引起耐药性,联合用药
沙门菌属(Salmonella)
在鉴别培养基上发酵乳糖,出现有色菌落。普通培养基上 形成的菌落较大,呈灰白色粘液状。菌落在平板上互相融合, 以接种环挑之易拉成丝状。此特点有助于鉴别此菌。 该菌易形成耐药性,尤其易形成多重耐药性。临床分离株 多数菌株对羧苄青霉素高度耐药,其MIC>200μg/ml,而对头 孢噻肟酯、丁胺卡那霉素,尤其环丙沙星敏感。
一、生物学性状
1、形态与结构:G-杆菌,有菌毛,有周鞭毛 2、生化反应与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不高 不发酵乳糖 发酵葡萄糖、麦芽糖、甘露醇产酸产气 (伤寒沙门菌外)
伤寒沙门菌 鞭毛 (鞭毛染色 ×1824)
3、抗原构造:
o抗原 :即LPS,耐热 --每个沙门菌带有1种至数种o抗原; 不同种的细菌可有共同的o抗原。 将具有共同抗原的沙门菌归为一组(group),现有 42个组。引起人类沙门菌病的细菌多属A—E组 --刺激机体产生IgM H抗原 :鞭毛蛋白 --分第1相(特异相)和第2相(非特异相) --刺激机体产生IgG
9 肠杆菌科
肠道条件致病菌
4、复杂的抗原构造
鞭毛抗原(H)
荚膜抗原(K)
菌体抗原(O)
5、抵抗力弱
无芽胞,故不强。致病菌对 胆盐与煌绿有较强的抵抗力,该
物质为选择培养基中抑制物。
6、易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耐药性变异(最易)
引起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7.很多肠杆菌科细菌能产生细菌素 8.致病作用相似。内毒素是主要致病物
引起胃肠炎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作用部 位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ETEC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水 质粒介导LT和ST肠毒素,大量分泌 样便,恶心,呕吐,腹痛,低 液体和电解质;黏附素 热
脓血便,腹痛,发热,里急后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膜上皮 重 细胞 质粒介导 A/E 组织病理变化,伴上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呕 皮细胞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 吐,发热 损和腹泻 水样便,继以大量出血,剧烈 溶原性噬菌体编码 Stx-I 或 Stx-II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HUS ,中断蛋白质合成 ; A/E 损伤,伴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小肠绒毛结构破坏,导致吸收受损 质粒介导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伴 婴儿腹泻;持续性水样便,呕 绒毛变短,单核细胞浸润和出血, 吐,脱水,低热 液体吸收下降
质,有些菌种尚可产生外毒素。
9.传播方式通过污染的饮水和食物经消 化道传播
10.最常采取标本为粪便,最常用的鉴别
培养基是SS培养基
第一节
埃希菌属(Escherichia)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⑴致病物质:
定植因子抗原Ⅰ、Ⅱ、Ⅲ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1. 引言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常见的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包括土壤、水体、动物和人体内。
肠杆菌科细菌对人类和动物的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包括胃肠道感染、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因此,准确鉴定肠杆菌科细菌对于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方法、常见的鉴定技术以及其在临床和环境领域中的应用。
2. 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方法2.1 形态学特征肠杆菌科细菌通常为革兰氏阴性,呈杆状或梭形,并且具有运动性。
它们在营养琼脂平板上形成灰白色至粉红色的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的菌落。
2.2 生理生化特性肠杆菌科细菌具有一系列特殊的生理生化特性,可以通过对其代谢产物和酶活性的检测来进行鉴定。
常见的生理生化特性检测包括氧需求、产气、发酵糖类、蛋白质分解等。
2.3 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PCR和DNA测序等方法在肠杆菌科细菌鉴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通过特定基因序列的扩增和比对,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细菌的种属和亚种。
3. 肠杆菌科细菌鉴定技术3.1 常规培养法常规培养法是最常用的肠杆菌科细菌鉴定技术之一。
它包括对细菌进行纯培养、观察形态学特征和进行一系列生理生化试验。
这些试验可以通过使用不同培养基和指示剂来检测氧需求、发酵糖类、产气等特征。
3.2 快速鉴定方法为了提高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速度和准确性,快速鉴定方法逐渐得到广泛应用。
其中包括基于生化反应的API系统、基于荧光的VITEK 2系统和基于质谱的MALDI-TOF技术。
这些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大量样品进行鉴定,并且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3 分子生物学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在肠杆菌科细菌鉴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通过PCR扩增特定基因序列,如16S rRNA基因,可以快速确定菌株的种属和亚种。
此外,DNA测序技术可以提供更详细的遗传信息,帮助进一步确定细菌的亲缘关系和种类。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验
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验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是一类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许
多人类和动物肠道中常见的细菌。
肠杆菌科的生化鉴定实验是通过
一系列生化反应来确定细菌属的方法。
以下是肠杆菌科生化鉴定实
验的详细步骤:
1. 外观观察:观察菌落形态和颜色,以及菌液的浑浊度和颜色。
2. 革兰染色:将细菌制备的涂片进行革兰染色,观察细菌的形态和
染色反应。
3. 氧需求:通过培养细菌在氧气条件下的生长来确定其氧需求。
肠
杆菌科中的许多细菌是好氧菌,可以在氧气存在下生长。
4. 糖发酵:使用糖盐培养基,如肉汤糖盐琼脂培养基(TSI)或亚
硝酸盐葡萄糖琼脂培养基(GNB)等,观察细菌对不同糖类的发酵情况。
常用的糖类包括葡萄糖、乳糖、蔗糖等。
5. 气体产生:观察细菌在糖盐培养基中是否产生气体,如二氧化碳
和氢气等。
6. 硫代硫酸盐还原:使用含有硫代硫酸盐的培养基,观察细菌是否
能够还原硫代硫酸盐,产生黑色沉淀。
7. 非糖类物质利用:观察细菌对非糖类物质的利用情况,如酪蛋白、尿素等。
8. 酸碱产生:使用酸碱指示剂,观察细菌在糖盐培养基中是否产生
酸碱。
9. 氧化还原酶:使用氧化还原酶试剂,观察细菌是否具有氧化还原
酶的活性。
通过以上步骤,可以根据细菌的生化反应特点来确定其属于肠杆菌科中的哪个属。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种初步的鉴定方法,最终的确定还需要进一步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肠杆菌科
(二)所致疾病 1.肠道外感染-内源性 泌尿系统感染:常见,上行感染。 化脓性感染:腹膜炎、胆囊炎、阑尾炎等; 败血症;
脑膜炎;
肠道外感染以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 2.胃肠炎-外源性 某些血清型可引起人类胃肠炎,与食入污染的食品 和饮水有关,为外源性感染。 ETEC EIEC EPEC EHEC EAEC
一、生物学性状
G-杆菌。多数菌株有周身鞭毛,有菌毛,无芽胞。
兼性厌氧。 能发酵葡萄糖等多种糖类,产酸并产气。绝大多数菌株 发酵乳糖。IMViC试验结果为“++--”。 有O、H和K三种抗原。
能产生大肠菌素(colicine)。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一)致病物质 Ⅰ.侵袭力 黏附素
荚膜
1.黏附素(adhesine):特异性高,黏着泌尿道、肠道 包括定植因子抗原(CFA)、集聚黏附菌毛(AAF)、 束形成菌毛(bundle forming pili, Bfp)、紧密粘附 素(intimin)、P菌毛、I型菌毛和侵袭质粒抗原 (invasion plasmid antigen, Ipa)蛋白等。 2.外毒素 志贺毒素(Stx)、耐热肠毒素(ST)、不耐热肠毒 素(LT);还有内毒素、荚膜、载铁蛋白和III型分泌系 统(type III secretion systems)等。
肥达试验(Widal test) 定义: 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H鞭 毛抗原、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 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H鞭毛抗原的诊 断菌液与受检血清做试管或微孔板定量 凝集试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 体及其效价的试验。 辅助诊断伤寒、副伤寒。
大肠埃希菌(大肠杆菌,E.coli)
①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群; ②在宿主免疫力下降或细菌侵入肠外组织器官后即可成 ⑤ 为机会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 ③一些血清型的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导致人类胃 肠炎; ④在环境卫生和食品卫生学中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卫生 学检测指标。 ⑤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研究中重要的实验材料
医学微生物学-肠杆菌科
3. 带菌者检查 初筛—ViAb 确诊—分离培养
四. 防治原则
1. 一般预防:即控制传染病的三个环节。 2. 特异性预防 3. 治疗:敏感抗生素
思考题:
肠道杆菌的共性? 常见肠道杆菌的鉴别特点? 肠道杆菌的致病物质?所致疾病? 肥达试验原理?意义?
快速诊断
荧光菌球试验 协同凝集试验
分离培养 鉴别培养基(无色透明小菌落) 生化反应 血清学试验
标本采集注意事项
① 取新鲜标本 ② 取粘液脓血处 ③ 使用抗生素前采标本 ④ 及时送检: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可放在 30%甘油缓冲盐水中保存。
四. 防治原则
以一般预防为主 特异预防: 口服减毒活疫苗 治疗: 敏感抗菌素 注意耐药性
3. 外毒素: 多数A群志贺菌可产生外毒素—志 贺毒素
(二)所致疾病—细菌性痢疾 1、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典型菌痢:表现为发热、腹痛、 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
急性中毒性菌痢:小儿多见,主要表现 为内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
2、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超过2月。
三. 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 及时送检/暂用30%甘油缓冲盐水保存
三. 微生物学检查
1. 分离培养
标本
伤寒和付伤寒 第1周取静脉血 第1-3周取骨髓液
第2周起取粪、尿
食物中毒 可疑食物 呕吐物
粪
败血症 血
SS平板
双糖发酵等
玻片凝集试验
生化反应
血清学鉴定
2. 血清学试验
肥达试验(Widal test)
(1)含义: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
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H抗 原的诊断菌液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以 辅助诊断伤寒和副伤寒的试管凝集试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 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 定植因子(菌毛)
2020/10/8
肠侵袭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invasive E.coli, EIEC)
• 似菌痢样,有脓血便,有里急后重 • 致病机理
2020/10/8
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jnejcl xh 试验为+ + - • 大肠杆菌血清型以O:K:H表示
2020/10/8
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
两大原因可以致病
1、条件致病 细菌居住部位改变引起的肠外感染: 尿路感染最常见
2、致病菌株 某些带有致病基因的血清型,引起肠道感染
2020/10/8
引起腹泻的大肠埃希菌
菌株 ETEC
作用 部位 小肠
• 亦称为Vero毒素大肠埃希菌 • 血清型为 O157:H7 • 临床表现
– 轻重不一 – 10%小于十岁患儿,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高
• 致病因子
– 菌毛 – 毒素 Vero毒素 – 内毒素与溶血素
2020/10/8
肠集聚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aggregative E.coli, EAggEC)
1、侵袭力: 2、毒 素:
菌毛—有利于菌粘附至肠粘膜
局部
(肠壁)
内毒素
肠粘膜通透性升高→毒素吸收→发热、神志障碍、休克 破坏肠粘膜→炎症、溃疡、脓血粘液便 肠壁植物神经→肠蠕动失调、痉挛→腹痛、里急后重
全身 内毒素血症
外毒素(A群Ⅰ、Ⅱ型) 志贺毒素 ST(VT) 有3种毒性,与内毒素协同作用,加重局部和全身症状
– 侵袭结肠粘膜上皮并繁殖 – 细菌死亡后释放内毒素,引起炎症
2020/10/8
肠致病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pathogenic E.coli, EPEC)
• 婴幼儿腹泻 • 致病机理
– 粘附和破坏肠粘膜微绒毛 – 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功能受损,导致腹泻
2020/10/8
肠出血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hemorrhagic E.coli, EHEC)
2020/10/8
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在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实验中 也是重要的实验材料和研究对象
2020/10/8
第二节 志贺菌属 shigella
是人类细菌性痢疾最为常见的病原菌, 通称痢疾杆菌dysentery bacteria
形态 无鞭毛,有菌毛 生化反应 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不分解乳糖,除宋内志贺菌 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 低于其他肠道杆菌,对酸敏感
2020/10/8
生物学性状
• 生化反应:不发酵乳糖 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
(伤寒沙门菌外)
2020/10/8
沙门菌属细菌的抗原
• 菌体抗原O:由数个成分组成 – 伤寒沙门菌和副甲、肖氏沙门菌有交叉的抗 原成分。如 12抗原 – 刺激机体产生IgM
2020/10/8
所致疾病
急性细菌性痢疾 •急性典型:发热、腹痛、脓血粘液便、里急后重 •急性非典型:易误诊,导致带菌和慢性 •中毒性痢疾:小儿
慢性细菌性痢疾:病程迁移两个月以上
带菌者
2020/10/8
新鲜脓血便/肛拭
微生物学检查
及时送检/暂用30同凝集试验
引起
耐药性变异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2020/10/8
第一节 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a
• 是人类和动物肠道中的正常菌群 • 以大肠埃希氏菌(E.coli)最为重要 • 出生后数小时就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
2020/10/8
生物学性状
• 革兰阴性杆菌,有周身鞭毛。 • 发酵多种糖类,多数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
EIEC EPEC EHEC
大肠 小肠 大肠
EAggEC 小肠
疾病与症状
致病机制
旅行者腹泻,婴幼儿腹泻, LT 和(或)ST 肠毒素,大
水样便,恶心,呕吐,腹 量分泌液体和电解质
痛,低热
水样便,少量血便,腹痛, 质粒介导侵袭和破坏结肠粘
发热
膜上皮细胞
婴儿腹泻,水样便,恶心, 质粒介导粘附和破坏上皮细
2020/10/8
抗原与分类
根据O抗原分类
菌种 痢疾志贺菌 福氏志贺菌 鲍氏志贺菌 宋内志贺菌
群型
亚型
A 1~10
B
1~6,X,Y变种
C 1~15
D1
2020/10/8
致病性 传染源:患者和带菌者 粪—口传播 感染灶局限于结肠粘膜层,一般不入血 病后免疫期短,也不巩固
2020/10/8
致病物质
• 婴儿持续性腹泻 • 致病因子
– 肠集聚耐热毒素(EAST) – 菌毛 – α溶血素
2020/10/8
卫生学指标
在环境和食品卫生学上,常被用作粪便污染的检测指标
大肠菌群指数 细菌总数
每1000ml水中大肠菌群数 每1ml或1g样品中细菌总数
我国的卫生标准:
≤ 3个大肠菌群/1L饮水 ≤ 100个细菌总数/1ml饮水
呕吐,发热
胞
水样便,大量出血,剧烈 SLT-I 或 SLT-II,中断蛋白质 腹痛,低热或无,可并发 合成
HUS、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婴儿持续性腹泻,呕吐, 集聚性粘附上皮细胞,阻止
脱水,低热
液体吸收
2020/10/8
肠产毒型大肠埃希菌 (enterotoxigenic E.coli, ETEC)
• 婴幼儿和旅游者腹泻 • 致病物质
2020/10/8
分离培养 SS平板(无色透明小菌落) 双糖培养基(生化反应) 血清学反应(玻片凝集) 最后诊断
预防: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链霉素依赖株活疫苗(Sd)
治疗:易引起耐药性,联合用药
2020/10/8
第三节 沙门菌属(Salmonella)
一大群人与动物肠道中的寄生菌 菌群菌型甚多,仅少数对人致病 其中许多为人畜共患病
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
• 一大群居住在人和动物肠道中生物学性状近似的革兰 阴性杆菌
• 属于肠杆菌科,至少有30个菌属,120个以上的菌种 • ,多数是肠道的正常菌群 • 少数为致病菌,是人类肠传染病的最重要病原菌
2020/10/8
5、抵抗力 不强
6、易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