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诗二首用ppt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像青苍的大海之中明月 映照着寂寂流泪的遗珠, 象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 丝缕缕可望而不可及的 青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 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 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 更何从追寻呢?
■诗的首联运用了何种传统的表现 手法?有何作用?
借物起兴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瑟之 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 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 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则 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 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 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 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 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
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 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 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 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 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 的思念和追求。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天宝十五年(756年)6 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 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 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 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 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 妻,躬自哀悼。
3.政治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 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 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 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 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 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 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 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 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 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 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 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 抱负成空。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对比手法。“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 “当时”指玄宗
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七夕曾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
只
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
不
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
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
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瑶瑟的清怨回荡在漫漫长夜,绕弦的风雨 声入耳生哀。孤灯下传来凄凉的楚角,一 钩残月沉下了章台。芳草天涯春光已暮, 故人迟迟不见前来。要寄家书无从投寄, 行行秋雁又已南回。
①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
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
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 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 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
■诗中共用了哪些典故? ①庄周梦蝶
③鲛人泣泪
②望帝啼鹃
④暖玉生烟
■诗中用典的作用? 身世遭逢如梦似幻
思年华: 才而见弃似沧海遗珠
追求向往烟云漂渺
凄迷 哀怨 寂寥 怅惘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 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 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 么竟有五十根弦,那弦弦 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不 由自主地思忆起那逝去的 盛岁年华。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像庄子梦化蝴蝶,变幻迷 离,晓梦醒来,转眼成空; 象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 春情春恨,都托于泣血悲
啼的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 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 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 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丰富 了批判的内容。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 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 的誓言,有何用意?
再续前缘,无异于痴心妄想。 讽刺唐玄宗想法太不切合实际。
朕只爱美人不 爱江山!
海他 外生 徒未 闻卜 更此 九生 州休 ,。
空无 闻复 虎鸡 旅人 传报 宵晓 柝筹 ,。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观点?
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 “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 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 然纸上。 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 现杨、李二人想要重享昔日安 适的宫廷生活的希望已幻灭。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今河南 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早期,李商隐 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 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王 氏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 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 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 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 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 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 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 杜”。
在古代诗歌中,“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 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 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思乡、怀人之悲联结 在一起。如: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 胜清怨却飞来”,是说瑟的音乐魅力使雁不胜清怨 飞来了。
章台夜思 唐.韦庄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种感慨岂待现在回 顾追忆?它发生的当时 我已经惘然失意,事后 更何从追寻呢?
■诗的首联运用了何种传统的表现 手法?有何作用?
借物起兴
锦瑟的五十根弦,象征诗人将近五十岁的人生。瑟之 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以示伤感。“一弦一柱”, 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 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则 兴寄遥深,感情凝重;“思华年”为全篇主唱,以下文 字皆因此生发出来。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压卷之作。 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千百年来聚讼纷纭, 莫衷一是。这首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 就和具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代 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发出这样的
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 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论 诗三十首》)意思是说,像《锦瑟》(以及受李 商隐影响的宋初的西昆体诗)这样的诗固然好, 可是就算东汉的大训诂学家郑玄再世,也只能 望之兴叹,无力为它作注。
6.理想诗。认为此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 的思念和追求。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飘渺间。
天宝十五年(756年)6 月,安史之乱爆发玄宗逃往 四川,至马嵬(陕西兴坪), 随行将士不前,杀了杨国忠, 并坚决要求处死杨贵妃。不 得已令其自缢而死。 史称“马嵬之变”。
2.悼亡诗。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 妻,躬自哀悼。
3.政治诗。还有很多学者把它当做政治诗 来读。并从诗人的经历中寻找蛛丝马迹,阐 幽发微。
4.爱情诗。认为《锦瑟》是一首写恋情 的诗,是一个垂暮老人回首锦瑟华年所 唱出的一曲哀婉凄美的歌。
5.伤世诗。认为此诗的主旨是“怅触人生,情 怀历乱”。它向读者传达的是一种人生的感受、 感悟和迷惘之情。诗歌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 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 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 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 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 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 抱负成空。
此日六军同驻马, 当时七夕笑牵牛。
颈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对比手法。“此日”指杨贵妃的死日。 “当时”指玄宗
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七夕曾与杨贵妃“密相誓心”,讥笑牵牛、织女一年
只
能相见一次,而他们两人则要“世世为夫妇”,永远
不
分离,可在遇上“六军不发”的时候,
结果又如何?两相映衬,杨贵妃“赐”
死的结局,就不难言外得之,而玄宗
清瑟怨遥夜,绕弦风雨哀。 孤灯闻楚角,残月下章台。 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 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
瑶瑟的清怨回荡在漫漫长夜,绕弦的风雨 声入耳生哀。孤灯下传来凄凉的楚角,一 钩残月沉下了章台。芳草天涯春光已暮, 故人迟迟不见前来。要寄家书无从投寄, 行行秋雁又已南回。
①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虚伪、自私的精神面貌,也被暴露
无遗。同时,“七夕笑牵牛”是对玄宗
迷恋女色、荒废政事的典型概括。
如何四纪为天子, 不及卢家有莫愁。
尾联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
对比。一方面是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保不住 自己的宠妃,另一方面是作为普通百姓的卢家能够 保住既善“织绮”、又能“采桑”的妻子莫愁。诗人由此发出冷峻
■诗中共用了哪些典故? ①庄周梦蝶
③鲛人泣泪
②望帝啼鹃
④暖玉生烟
■诗中用典的作用? 身世遭逢如梦似幻
思年华: 才而见弃似沧海遗珠
追求向往烟云漂渺
凄迷 哀怨 寂寥 怅惘
1.咏瑟诗。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 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 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 么竟有五十根弦,那弦弦 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不 由自主地思忆起那逝去的 盛岁年华。
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像庄子梦化蝴蝶,变幻迷 离,晓梦醒来,转眼成空; 象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 春情春恨,都托于泣血悲
啼的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诘问:为什么当了四十多年皇帝的唐玄宗还不 如普通百姓能保住自己的妻子呢?前六句诗, 其批判的锋芒都是指向唐玄宗的。用需要作许 多探索才能作出全面回答的疑问作结,更丰富 了批判的内容。
首联中用典,玄宗听术士说杨贵 妃在仙山上还记着“世世为夫妇” 的誓言,有何用意?
再续前缘,无异于痴心妄想。 讽刺唐玄宗想法太不切合实际。
朕只爱美人不 爱江山!
海他 外生 徒未 闻卜 更此 九生 州休 ,。
空无 闻复 虎鸡 旅人 传报 宵晓 柝筹 ,。
颔联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 怎样的观点?
反衬手法,“鸡人报晓筹” 反衬 “虎旅传宵柝”,昔乐今苦,昔 安今危的不同处境和心情已跃 然纸上。 用“空闻”和“无复”相呼应,表 现杨、李二人想要重享昔日安 适的宫廷生活的希望已幻灭。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夜雨寄北》
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诗人。今河南 人,出身小官僚家庭。早期,李商隐 因文才而深得牛党要员令狐楚的赏识, 后因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而将女儿王 氏嫁给他,他因此而遭到牛党的排斥。 此后,李商隐便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 缝中求生存,辗转于各藩镇幕僚当幕 僚,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晚 唐唐诗在前辈的光芒照耀下大有大不 如前的趋势,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 向了又一次高峰,是晚唐最著名的诗 人,杜牧与他齐名。两人并称“小李 杜”。
在古代诗歌中,“瑟”是古代的一种弹拨乐器,其声 悲怨。相传“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 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汉书·郊祀志》)。 在古代诗歌中,它常和别离、思乡、怀人之悲联结 在一起。如:钱起《归雁》“二十五弦弹夜月,不 胜清怨却飞来”,是说瑟的音乐魅力使雁不胜清怨 飞来了。
章台夜思 唐.韦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