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舒城县晓天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
1.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A.放热的反应,不必加热就能发生反应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
2.下列过程中△H大于零的是()
A.碳的燃烧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也不相同
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A.H2(g)+Cl2(g)=2HCl(g)△H=﹣184.6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H=﹣571.6 kJ•mol﹣1
D.CO(g)+O2(g)=CO2(g)△H=﹣283 kJ•mol﹣1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 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
3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个水蒸气分子反应吸热131。
1kJ
7.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
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2CH4( g )+4O2(g )═2CO2(g )+4H2O (l )△H=+890 kJ/mol B.CH4+2O2═CO2+H2O△H=﹣890 kJ/mol
C.CH4(g )+2 O2(g )═CO2(g )+2 H2O (l )△H=﹣890 kJ/mol
D.CH4(g )+O2(g )═CO2(g )+H2O (l )△H=﹣890 kJ/mol
8.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H=﹣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
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至室温释放的热量为( )
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
9.已知Zn(s)+O2(g)═ZnO(s)△H=﹣350kJ/mol,则1g Zn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 )
A.5。
4 kJ B.350 kJ C.3。
5 kJ D.8.5 kJ
10.已知H+(aq)+OH﹣(aq)=H2O(l);△H=﹣57。
3kJ/mol 现有下列反应
(1)H2SO4(aq)+2NaOH (aq)=Na2SO4(aq)+2H2O(l);
(2)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
(3)HCl (aq)+NH3•H2O (aq)=NH4Cl (aq)+H2O(l);
(4)CH3COOH (aq)+NaOH (aq)=CH3COONa (aq)+H2O(l);
其中反应热符合△H=﹣57。
3kJ/mol的是( )
A.(1)(2) B.(2)(3)C.(3)(4)D.都不符合
1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C2H2(g)+O2(g)═2CO2(g)+H2O(l)△H1=﹣1301.0kJ•mol ﹣1
②C(s)+O2(g)═CO2(g)△H2=﹣393。
5kJ•mol﹣1
③H2(g)+O2(g)═H2O(1)△H3=﹣285.8kJ•mol﹣1
则反应④2C(s)+H2(g)═C2H2(g)的△H为()
A.+228。
2 kJ•mol﹣1 B.﹣228.2 kJ•mol﹣1
C.+1301。
0 kJ•mol﹣1D.+621。
7 kJ•mol﹣1
12.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得100g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A.0.5Q B.Q C.2Q D.5Q
13.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g)+B(g)=2C(g);△H=a(a>0)B.2A(g)+B(g)=2C (g);△H=a(a<0)
C.2A+B=2 C;△H=a(a<0) D.2C=2A+B;△H=a(a>0) 14.已知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1411。
0kJ•mol﹣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l)的△H为()
A.﹣44.2kJ•mol﹣1 B.+44.2kJ•mlo﹣1
C.﹣330kJ•mol﹣1D.+330kJ•mlo﹣1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氨分解反应:2NH3⇌N2+3H2.已知NH3起始浓度是2.6mol•L﹣1,4s末为1。
0mol•L﹣1,若用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的速率,则v(NH3)应为()
A.0.04 mol•L﹣1•s﹣1B.0.4 mol•L﹣1•s﹣1
C.1。
6 mol•L﹣1•s﹣1D.0.4 mol•L﹣1•min﹣1
1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17.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D)=0。
4 mol/(L•s)B.υ(C)=0。
5 mol/(L•s)C.υ(B)=0.6 mol/(L•s) D.υ(A)=0。
15 mol/(L•s)
18.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mol/L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58mol/L,c(B2)=0.16mol/L,c(C)=0。
84mol/L,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A.2A2+B2⇌2A2B B.A2+B2⇌2AB C.A2+B2⇌A2B2D.A2+2B2⇌2AB2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6分)
19.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 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热量,△H 0;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mol 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0.家用液化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在101kpa时,当10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2kJ,试写出丁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1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4kJ的热量,则1 mol丁烷完全燃烧可生成mol气态水,同时放出的热量为kJ.
21.1。
00L 1.00mol•L﹣1 H2SO4溶液与2。
00L 1.00mol•L﹣1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由此可推知H2SO4与NaOH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溶液状态用aq表示)
22.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 Cu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kJ热量(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95kJ热量.
23.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大烧杯,小烧杯,50mL量筒,,,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
(2)该实验常用0.50mol•L﹣1 HCl和0。
55mol•L﹣1的NaOH溶液各50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作用是.
(3)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次,若上述
HCl、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
18J/(g•℃),反应后温度升高了△t,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为kJ(填表达式),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H= kJ/mol(填表达式).
24.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I:C(s)+O2(g)═CO2(g)△H1<0 ①
途径II:先制成水煤气:C(s)+H2O(g)═CO(g)+H2(g)△H2>0 ②再燃烧水煤气:2CO(g)+O2(g)═2CO2(g)△H3<0 ③
2H2(g)+O2(g)═2H2O(g)△H4<0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I放出的热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途径II放出的热量.
(2)△H1、△H2、△H3、△H4的数学关系式是.
(3)12g炭粉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放出110。
35kJ 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2016-2017学年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晓天中学高二(上)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54分)
1.对下列化学反应热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
A.放热的反应,不必加热就能发生反应
B.化学反应一定有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中,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也能发生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热效应数值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多少有关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且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决定了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当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放热,反之吸热,反应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与是否加热无关,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A.铝热反应为放热反应,但需要在高温下才能进行,故A错误;
B.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旧键断裂吸收热量,形成新键放出热量,则化学反应一定伴有能量变化,故B正确;C.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如氢氧化钡结晶水合物和氯化铵反应是吸热反应,常温下可发生,故C正确;
D.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热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有
关,物质的量越多,反应热的绝对值越大,故D正确.
故选A.
2.下列过程中△H大于零的是( )
A.碳的燃烧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C.Ba(OH)2•8H2O与NH4Cl反应D.锌粒与稀H2SO4反应制取H2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H大于零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反应、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和铝热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绝大数分解反应,个别的化合反应(如C和CO2),少数分解反应以及某些复分解(如铵盐和强碱).
【解答】解:△H大于零的反应为吸热反应;
A、碳的燃烧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属于放热反应,故A错误;
B、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属于放热反应,故B 错误;
C、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固体反应在反应中吸收热量,则属于吸热反应,故C正确;
D、锌与硫酸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则属于放热反应,故D错误;
故选:C.
3.已知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C.Y的能量一定高于N
D.因为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反应就可发生
【考点】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分析】反应X+Y=M+N为放热反应,则反应物的总能量比生成物的总能量高,以此来解答.
【解答】解:A.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X的能量与Y 的能量关系无法确定,故A错误;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即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故B正确;
C.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Y的能量不一定高于N,故C错误;
D.反应的放热、吸热与反应条件(如加热)无关,某些放热反应也需要加热才能反应,如氢气和氧气的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不表示分子个数只代表物质的量
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标准状况下的数据
C.同一化学反应,化学计量数不同,△H不同,化学计量数相同而状态不同,△H也不相同
D.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只表示该物质的物质的量,不表示物质分子个数或原子个数,因此,它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热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反应已完成的数量.由于△H与反应完成物质的量有关,所以方程式中化学式前面的化学计量数必须与△H相对应,当反应逆向进行时,其反应热与正反应的反应热数值相等,符号相反.
【解答】解:A.热化学方程式各物质前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故A正确;
B.热化学方程式未注明温度和压强时,△H表示常温常压下的数据,故B错误;
C.物质的聚集状态不同,反应热不同,故C正确;
D.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物质的量越多,化学反应过程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越多,故D正确.
故选B.
5.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燃烧热的是( )
A.H2(g)+Cl2(g)=2HCl(g)△H=﹣184.6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H=﹣571。
6 kJ•mol﹣1
D.CO(g)+O2(g)=CO2(g)△H=﹣283 kJ•mol﹣1
【考点】燃烧热;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燃烧热表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所放出的热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中可燃物为1mol,产物为稳定氧化物.
【解答】解:A.燃烧热表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HCl不是氧化物,故不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故A错误;B.H2O的状态为气态,不是最稳定的氧化物,所以△H不代表燃烧热,故B错误;
C.H2化学计量数为2,所以△H不代表燃烧热,故C错误;D.CO系数为1,生成产物为二氧化碳,为稳定的氧化物,符合燃烧热的定义,所以△H代表燃烧热,故D正确;
故选:D.
6.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 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kJ能量
B.1mol碳和1mol水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和氢气并吸收131。
3kJ热量C.1mol固态碳和1mol水蒸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气体和氢气,并吸热131。
3kJ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个水蒸气分子反应吸热131。
1kJ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A、相同物质的量的物质,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不同,在表述热化学方程式时,应表述出物质的状态;
B、物质的聚集状态影响到物质所具有的能量;
C、相同物质的量的物质,状态不同,所含的能量不同;
D、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
【解答】解:A、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A错误;
B、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B错误;
C、反应热量变化需要说明物质的聚集状态,物质状态不同,反应能量变化不同,故C正确;
D、热化学方程式的系数只表示物质的量不表示微粒个数,故D错误;
故选C.
7.沼气是一种能源,它的主要成分是CH4.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时,放出445kJ的热量.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2CH4(g )+4O2(g )═2CO2(g )+4H2O (l )△H=+890 kJ/mol B.CH4+2O2═CO2+H2O△H=﹣890 kJ/mol
C.CH4 ( g )+2 O2(g )═CO2(g )+2 H2O (l )△H=﹣890 kJ/mol
D.CH4(g )+O2(g )═CO2(g )+H2O (l )△H=﹣890 kJ/mol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可知,化学计量数与反应热成正比,并注意标明物质的聚集状态来解答.
【解答】解:0.5mol CH4完全燃烧生成CO2和水时,放出445KJ热量,
常温下水为液态,
1molCH4在氧气中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放出890kJ热量,△H为负值,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
故选C.
8.在一定条件下,CO和CH4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2CO(g)+O2(g)═2CO2(g)△H=﹣566kJ•mol﹣1
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
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恢复至室温释放的热量为()
A.2912kJ B.2953kJ C.3236kJ D.3867kJ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反应放出的热量成正比来解答.
【解答】解:由2CO(g)+O2(g)═2CO2(g)△H=﹣566kJ•mol﹣1可知,1molCO燃烧放出的热量为kJ=283kJ;
由CH4(g)+2O2(g)═CO2(g)+2H2O(l)△H=﹣890kJ•mol﹣1可知,3molCH4(g)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890kJ=2670kJ;
所以由1mol CO(g)和3mol CH4(g)组成的混合气体在上述条件下充分燃烧,
放出的热量为2670kJ+283kJ=2953kJ,
故选B.
9.已知Zn(s)+O2(g)═ZnO(s)△H=﹣350kJ/mol,则1g Zn 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约为( )
A.5。
4 kJ B.350 kJ C.3。
5 kJ D.8。
5 kJ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根据热化学方程式Zn(s)+O2(g)═ZnO(s)△H=﹣351kJ/mol,说明1mol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51kJ,由此计算1gZn 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根据热化学方程式Zn(s)+O2(g)═ZnO(s)△H=﹣351kJ/mol,说明1mol锌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351KJ,则1gZn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
4kJ,
故选:A.
10.已知H+(aq)+OH﹣(aq)=H2O(l);△H=﹣57。
3kJ/mol 现有下列反应
(1)H2SO4(aq)+2NaOH (aq)=Na2SO4(aq)+2H2O(l);
(2)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3)HCl (aq)+NH3•H2O (aq)=NH4Cl (aq)+H2O(l);(4)CH3COOH (aq)+NaOH (aq)=CH3COONa (aq)+H2O(l);其中反应热符合△H=﹣57.3kJ/mol的是()
A.(1)(2) B.(2)(3) C.(3)(4) D.都不符合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根据H+(aq)+OH﹣(aq)=H2O(l)△H=﹣57.3kJ/mol 可知,反应热符合△H=﹣57.3kJ/mol,生成水的计量数必须为1,酸
和碱溶液必须为稀的强酸和强碱溶液,生成物中只有水,没有其它沉淀、弱电解质生成,据此进行解答.
【解答】解:(1)H2SO4(aq)+2NaOH (aq)=Na2SO4(aq)+2H2O (l),该反应中生成水的物质的量为2mol,则其焓变△H=﹣114。
6kJ/mol,故(1)错误;
(2)H2SO4(aq)+Ba(OH)2(aq)=BaSO4(s)+2H2O(l),该反应中生成2mol水,且还生成了硫酸钡沉淀,则其焓变△H<﹣114.6kJ/mol,故(2)错误;
(3)HCl (aq)+NH3•H2O (aq)=NH4Cl (aq)+H2O(l),氨水为弱碱,一水合氨电离时吸热,则该反应放出热量减少,即△H>﹣57.3kJ/mol,故(3)错误;
(4)CH3COOH (aq)+NaOH (aq)=CH3COONa (aq)+H2O (l),醋酸为弱酸,醋酸电离吸热,则该反应生成1mol水放出热量小于57。
3kJ,故(4)错误;
故选D.
1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
①C2H2(g)+O2(g)═2CO2(g)+H2O(l)△H1=﹣1301.0kJ•mol﹣1
②C(s)+O2(g)═CO2(g)△H2=﹣393。
5kJ•mol﹣1
③H2(g)+O2(g)═H2O(1)△H3=﹣285.8kJ•mol﹣1
则反应④2C(s)+H2(g)═C2H2(g)的△H为()
A.+228.2 kJ•mol﹣1B.﹣228。
2 kJ•mol﹣1
C.+1301.0 kJ•mol﹣1D.+621。
7 kJ•mol﹣1
【考点】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利用盖斯定律,将②×2+③﹣①即得到反应④,反应热为△H=2△H2+△H3﹣△H1,以此解答该题.
【解答】解:根据盖斯定律可知,②×2+③﹣①即得到反应④2C(s)+H2(g)═C2H2(g),所以该反应的△H=﹣393.5 kJ•mol﹣1×2﹣285。
8 kJ•mol﹣1+1301。
0 kJ•mol﹣1=+228。
2 kJ•mol﹣1,
故选A.
12.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为Q,它所生成的CO2用过量的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得100gCaCO3沉淀,则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是()
A.0.5Q B.Q C.2Q D.5Q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利用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克CaCO3沉淀可计算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即得出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与放出的热量的关系,再利用完全燃烧1摩尔无水乙醇生成2摩尔二氧化碳来分析放出的热量.
【解答】解:因生成的CO2用过量饱和石灰水完全吸收,可得100克CaCO3沉淀,
CaCO3的物质的量为:=1mol,
由碳元素守恒可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也为1mol,
即生成1mol二氧化碳放出的热量为Q,
而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生成2mol二氧化碳,
则完全燃烧1mol无水乙醇时放出的热量为:Q×2=2Q,
故选C.
13.分析右面的能量变化示意图,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g)+B(g)=2C(g);△H=a(a>0)B.2A(g)+B(g)=2C(g);△H=a(a<0)
C.2A+B=2 C;△H=a(a<0)D.2C=2A+B;△H=a(a>0)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能量守恒结合图象分析.
【解答】解:由图象知,2A+B的能量大于2C的能量,根据化学反应前后能量守恒,如果A、B为反应物,C为生成物,2A(g)+B(g)═2C(g)时该反应放出能量,△H=a<0;如果C为反应物,A、B为生成物,2C(g)═2A(g)+B(g)时该反应吸收能量,△H=a>0.反应的能量变化和物质的聚集状态有关,图象中物质是气体,所以要标注物质聚集状态,才能标注反应热;综上所述分析得到,B正确;故选B.
14.已知C2H4(g)和C2H5OH(1)的燃烧热分别是﹣1411。
0kJ•mol ﹣1和﹣1366.8kJ•mol﹣1,则由C2H4(g)和H2O(l)反应生成C2H5OH (l)的△H为( )
A.﹣44。
2kJ•mol﹣1B.+44。
2kJ•mlo﹣1
C.﹣330kJ•mol﹣1D.+330kJ•mlo﹣1
【考点】有关反应热的计算.
【分析】由燃烧热的概念写出各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利用盖斯定律来计算反应的焓变.
【解答】解:已知C2H4(g)和C2H5OH(l)的燃烧热分别是﹣1411.0kJ/mol和﹣1366.8kJ/mol,
则有:①C2H4(g)+3O2(g)=2H2O(l)+2CO2(g)△H=﹣1411.0kJ/mol;
②C2H5OH(l)+3O2(g)=3H2O(l)+2CO2 (g)△H=﹣1366。
8kJ/mol;根据盖斯定律①﹣②可得:C2H4(g)+H2O(l)=C2H5OH(l)△H=﹣44.2kJ/mol,
故选:A.
15.在一密闭容器内发生氨分解反应:2NH3⇌N2+3H2.已知NH3起始浓度是2。
6mol•L﹣1,4s末为1。
0mol•L﹣1,若用NH3的浓度变化来表示此反应的速率,则v(NH3)应为()
A.0.04 mol•L﹣1•s﹣1B.0.4 mol•L﹣1•s﹣1
C.1.6 mol•L﹣1•s﹣1 D.0.4 mol•L﹣1•min﹣1
【考点】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分析】计算氨气的浓度变化量,利用v=计算v(NH3),注意单位.
【解答】解:4s内NH3的浓度变化量为:2.6mol/L﹣1mol/L=1。
6mol/L,
所以4s内用NH3表示的反应速率v(NH3)==0。
4mol/(L•s)=24mol/(L•min),
故选B.
16.在温度不变的条件下,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叙述能够说明反应已经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容器中SO2、O2、SO3共存
B.SO2与SO3的浓度相等
C.容器中SO2、O2、S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2
D.反应容器中压强不随时间变化
【考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分析】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由此衍生的一些物理量也不变,以此进行判断,
A、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三种物质共存;
B、各物质的浓度大小关系取决于起始量与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的依据;
C、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取决于起始量与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的依据;
D、SO2与SO3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
【解答】解: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各物质的浓度不再改变,
A.该反应为可逆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都存在三种物质共存的特点,故A错误;
B.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大小关系取决于起始量与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的依据,故B错误;
C.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的多少取决于起始量与转化的程度,不能作为判断达到平衡的依据,故C错误;
D.SO2与SO3的浓度不再变化,说明正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17.反应A(g)+3B(g)⇌2C(g)+2D(g),在不同情况下测得反应速率如下,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υ(D)=0.4 mol/(L•s) B.υ(C)=0.5 mol/(L•s)
C.υ(B)=0。
6 mol/(L•s) D.υ(A)=0。
15 mol/(L•s)
【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计量数的关系.
【分析】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解答】解: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用各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A、υ(D)/2=0。
2 mol/(L•s)
B、v(C)/2=0。
25mol/(L•s),
C、v(B)/3=0。
2mol/(L•s),
D、v(A)/1=0.15mol/(L•s),
所以反应速率v(C)>v(B)v(D)>v(A).
故选:B.
18.一定温度下,浓度均为1mol/L的A2和B2两种气体,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58mol/L,c(B2)=0。
16mol/L,c(C)=0。
84mol/L,则该反应的正确表达式为( )A.2A2+B2⇌2A2B B.A2+B2⇌2AB C.A2+B2⇌A2B2D.A2+2B2⇌
2AB2
【考点】化学平衡的计算.
【分析】计算各物质的浓度变化量,利用浓度变化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确定各物质的系数,再利用原子守恒确定生成物C组成,据此书写.
【解答】解:开始A2和B2两种气体的浓度均为1mol/L,在密闭容器内反应生成气体C,达平衡后,测得:c(A2)=0。
58mol/L,c(B2)=0。
16mol/L,c(C)=0.84mol/L,
故△c(A2)=1mol/L﹣0。
58mol/L=0。
42mol/L,
△c(B2)=1mol/L﹣0.16mol/L=0。
84mol/L,
△c(C)=0。
84mol/L,
故A2、B2、C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0。
42mol/L:0。
84mol/L:0。
84mol/L=1:2:2,
故该反应可表示为A2+2B2⇌2C,根据原子守恒可知,C为AB2,即表达式为A2+2B2⇌2AB2,
故选D.
二、解答题(共6小题,满分46分)
19.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放出热量,△H 小于0;反之,如果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H 大于0;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 1 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考点】反应热和焓变.
【分析】焓变=生成物能量和﹣反反应物能量和,△H<0时反应放热,反之吸热,结合中和反应的定义解答该题.
【解答】解:该反应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焓变=生成物能量和﹣反反应物能量和<0,△H<0时反应放热,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反应物转化为生成物时吸收热量,焓变大于零,即△H>0,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故答案为:放出;小于;小于;吸收;大于;1.
20.家用液化气中的主要成分之一是丁烷(C4H10),在101kpa时,当10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2kJ,
试写出丁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1.
已知1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4kJ的热量,则1 mol丁烷完全燃烧可生成 4 mol气态水,同时放出的热量为2680 kJ.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当10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2kJ,则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2。
9×103kJ,结合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燃烧反应的焓变为负及盖斯定律来解答.
【解答】解:当10g丁烷完全燃烧并生成二氧化碳和液态水时,放出热量为5×102kJ,则1mol丁烷完全燃烧放出热量为=2.9×
103kJ,则丁烷燃烧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1,
1mol液态水汽化时需要吸收44kJ的热量,则5H2O(l)=5H2O(g)△H=+220kJ/mol,
两反应式相加得到C4H10(g)+O2(g)═4CO2(g)+5H2O(l)△H=﹣2680kJ•mol﹣1,
可知1 mol丁烷完全燃烧可生成4mol气态水,同时放出的热量为2680kJ,
故答案为:C4H10(g)+O2(g)═4CO2(g)+5H2O(l)△H=﹣2900kJ•mol ﹣1;4;2680.
21.1.00L 1。
00mol•L﹣1 H2SO4溶液与2。
00L 1。
00mol•L﹣1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
6kJ的热量,由此可推知H2SO4与NaOH 发生中和反应的中和热为﹣57。
3kJ/mol ,表示该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3kJ/mol .(溶液状态用aq表示)
【考点】中和热;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根据中和热的概念:稀的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mol水所放出的热量求出中和热以及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解答】解:1.00L 1.00mol/L H2SO4溶液与2.00L 1.00mol/L NaOH 溶液完全反应,放出114.6kJ的热量,即生成2mol水放出114.6kJ的热量,反应的反应热为﹣11。
46kJ/mol,中和热为﹣57.3kJ/mol,则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NaOH(aq)+H2SO4(aq)=Na2SO4(aq)+H2O (l)△H=﹣57。
3kJ/mol,
故答案为:﹣57。
3kJ/mol;NaOH(aq)+H2SO4(aq)=Na2SO4(aq)+H2O(l)△H=﹣57。
3kJ/mol;
22.依据事实,写出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1)1mol Cu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kJ热量Cu (s)+O2(g)═CuO(s)△H=﹣157kJ•mol﹣1
(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
95kJ 热量N2(g)+O2(g)=NO2(g)△H=+33.9kJ•mol﹣1.
【考点】热化学方程式.
【分析】热化学方程式中应注明物质的状态,且物质的量与热量成正比,放热反应的焓变为负,吸热反应的焓变为正,以此来解答.【解答】解:(1)1mol Cu与适量O2(g)起反应生成CuO(s),放出157kJ热量,则热化学方程式为Cu(s)+O2(g)═CuO(s)△H=﹣157kJ•mol﹣1,
故答案为:Cu(s)+O2(g)═CuO(s)△H=﹣157kJ•mol﹣1;(2)若适量的N2和O2完全反应,每生成23克NO2需要吸收16。
95kJ热量,n(NO2)==0。
5mol,则生成1molNO2需要吸收热量为16.95kJ×2=33.9kJ,则热化学方程式为N2(g)+O2(g)=NO2(g)△H=+33。
9kJ•mol﹣1,
故答案为:N2(g)+O2(g)=NO2(g)△H=+33.9kJ•mol﹣1.
23.中和热的测定实验的关键是要比较准确地配制一定的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量热器要尽量做到绝热;在量热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热量的散失,要求比较准确地测量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回
答下列问题:
(1)中学化学实验中的中和热的测定所需的玻璃仪器有:大烧杯,小烧杯,50mL量筒,温度计,胶头滴管, 环形玻璃搅拌棒,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或纸条)其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热量的损失.
(2)该实验常用0。
50mol•L﹣1 HCl和0.55mol•L﹣1的NaOH溶液各50mL.NaOH的浓度大于HCl的浓度作用是保证盐酸完全被中和.
(3)做一次完整的中和热实验,温度计需要使用 3 次,若上述HCl、NaOH溶液的密度都近似为1g/cm3,中和后生成的溶液的比热容C=4.18J/(g•℃),反应后温度升高了△t,则该中和反应放出热量为100×4。
18×△t×10﹣3kJ(填表达式),生成1mol水时的反应热△H= ﹣kJ/mol(填表达式).
【考点】中和热的测定.
【分析】(1)根据量热计的构造和实验步骤来确定实验的仪器;中和热测定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保温工作;
(2)为了保证HCl完全反应,碱应过量;
(3)中和热的测定中,需要测出反应前酸溶液的温度,测反应前碱溶液的温度,混合反应后测最高温度;先根据Q=m•c•△T计算反应放出的热量,然后根据△H=﹣QkJ/mol计算出反应热;
【解答】解:(1)中和热测定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大烧杯、小烧杯、温度计、量筒、胶头滴管,环形玻璃搅拌棒;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泡沫塑料的作用是: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