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二轮复习系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阶段特征概述》三样资料
前221年 220年
589年 907年
隋唐时期:

必修一:政治


必修二:经济


必修三:文化
三省六部制度 科举制度
全面梳理 重点突出
农业:曲辕犁 手工业:制瓷业:南青北白两大系统,瓷器外销 商业:商业城市(4);市和草市;市舶司;飞钱和柜房
思想:—— 科技:印刷术、火药 文学:唐诗 艺术:书法(行书、楷书);绘画

经济上:自由资本主义阶段。

政治上:资产阶级统治地位在各国确立(俄、日、德、

意)即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

思想上: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阶级关系上:工业资产阶级与工业无产阶级的对立斗争
(巴黎公社)
对外关系上:殖民扩张,商品输出为主要形式,世界市
场形成。
通 史 简 表 式 样
通史阶段史实归纳简表(一)
B.渡江战役的胜利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初中历史教材虽然是通史,但是由于内容少,衔接困难, 而且对历史事件、现象的分析要求不高。高中教材是专 题史,没有时序,很多学生云里雾里,一团浆糊,在做 题过程明显的体现出三个方面的不足,而这三个方面恰 恰是高考最要求具备的:
(1)对时间信息不敏感、
例2、(2008年江苏卷17)右图是中国艺术家创作 的一幅画,它最可能创作于 A.18世纪末期 B.19世纪中期 C.19世纪后期
例3(2008年江苏卷18)下列四幅作品,从创作风格判断, 出现最晚的应该是
A.《格尔尼卡》
B.《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
(2)利用时间暗示的阶段性特点解题的
南京市二轮复习系列之一
高三历史“二轮通史复习”的思考
一、为什么要通史(时序)复习
1、考试说明是按通史顺序编排的 2、高考试卷也是按通史顺序编排的
高考的考试说明编写是通史体例。但是历史教 材的编排,却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学习模 块,包括25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一般来说,专题学习一般到大学或研究生阶段才 可以进行,在高中应该以通史形式学习为主。在 新高考试卷命制中,历史科目试题的呈现方式还 是按照通史编制的。
年 代
(2)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轴 (3)启蒙运动
式 样
(4)经典力学
核心内容:
(构想理性王国,革命时代,科学诞生)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

中国 先秦(远古——公元前221年)
外国
年 表 式
距今七八千 原始农业已经相当发达,刀

耕火种

商周时期
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原始瓷出现,甲骨文
公元前1046 武王伐纣灭商,建立西周。
(2)对历史事物的先后顺序不清楚
(3)对历史阶段性特征不透彻
二、怎样帮助学生形成通史知识体系:
(两个阶段实施)
1、高二上或高二下(三本书或者五本书教学内容完成), 按老教材的目录结构过一遍。 形式:(1) 动员学生借老教材 (2)印发粗线条的通史讲义
2、高三下2月---4月底,二轮通史复习 (现在正在做)
例3、(2008年广东卷)1960年,法国总统戴高乐听到法国首先成功试验原 子弹的消息后高呼:“法国万岁!从今天早上起,她更加强大了,更加骄傲 了……”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 A.世界政治的多级格局最终形成 B.西欧国家的复兴和两级格局的削弱 C.欧共体形成和经济全球化加强 D.西欧国家的衰落和美国霸权的稳固

民主政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共领导多党合作民主

协商政治制度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确立。
经济建设:建国初经济恢复时期(49—52年)。有计划
的经济建设时期(53—57年)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一五计划的制定,一化三改造。
外交方面:建国外交政策及成果。50年代中期的外交政
策成熟及其成果。


(2)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大 事
元末明初 《三国演义》《水浒传》
明朝
王阳明发展心学
年 14——16 文艺复兴运动
世纪
但丁
彼特拉克

1376年明太祖废行中书省, 设立三司。1380年废除宰相。
明成祖时,内阁制形成
1487年
薄伽丘、

样 拉菲尔
迪亚士到好望角。
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 1492年 和杭州是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15——19 明后期,江南出现了资本主 世纪 义萌芽。

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西周
实行井田制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东迁洛邑,建立东周。公元前8—6世 希腊城邦出现。
分封制和宗法制遭到破坏。 纪
它是孕育古代希
腊民主的摇篮。
公元前6世纪 初
公元前6世纪 末
梭伦改革,为雅 典民主政治奠定 基础。
克利斯提尼改革 ,确立雅典民主
明清前期(1368——1840年鸦片战争前)
主革命(三次国 内革命战争和抗 日战争四时期)
———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
一、为什么要通史(时序)复习
3、新课程高考卷直接考查时间或者利用时间信息解题 的试题很多
粗略统计
试卷 2007年广东卷
总体量 25
涉及时间的题 量
17(68%)
2008年广东卷
25
13(52%)
2008年江苏卷
20
14(70%)
(1)直接考时间的
例1、(2008年广东卷11 )“人间处处倡民主,天 上谁人奉玉皇。一朵红云旗五色,惊传飞艇上天 堂。”这一情景最早可能出现于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新文化运动时期 D.抗日战争时期
中国近代史知识归类和联系
时期 近代史前期 (1840— 1919)
近代史后期 (1919— 1949)
政治
经济 思想
②列强侵略与人 ②近代 ③近代中国
民的斗争(五次 中国经 的思想解放 侵华战争比较); 济结构 潮流;(六
太平天国运动; 的变动 次列表比较)
辛亥革命
与资本
③近代中国的民 主义的 毛泽东思想
A、主要目的:强化时序 牢记关联 把握特征 厚积薄发 B、铺垫:
(1)根据新说明,编制知识梳理材料和填空训练,把必修 三本书过一遍
(2)默写教材章节目三级结构,教材的框架不动摇。 C、主要形式
(1)按时间划定历史发展的阶段,突出社会的转型时期 (2)在黑板上划年代轴,根据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块N
类别,想教材、翻教材落实处理同一时期的史实。 (3)配备《中外历史大事年表》《通史阶段简表》
第二 次工 业革 命时
思想
人文 主义 的发 展
经济
世界 市场 开始 形成
世界 市场 初步 形成
世界 市场 最终
政治
英美 率先 确立 民主 政治 制度
法德 民主 政治 制度
工人 运动
马克 思主 义诞 生
巴黎 公社
科技 文艺
经典 力学
文艺 复兴 时期 的文 学
蒸汽 机的 发明
浪漫 主义 文学、 美术
进化 现实 论、 主义 电气 文学、 技术 美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例4、(2008年广东卷16)19世纪,西方宗教信仰的虔
诚度降低。与这一趋势形成无关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达尔文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例5、(2008年广东卷23)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共同纲领》不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例4、(2008年江苏卷)右图是一本连环画的封面,该书讲述了孙家庄农民孙
志刚的故事,图中的“社”指的是
A.农业生产的合作组织
B.公私合营的生产组织
C.人民公社的生产组织
D.包产到组的生产组织
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1953年4月出版
例1.(2007年广东卷1)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商朝 农耕生产的是
例2、(2008年江苏卷6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 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 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至善也!”材料反映出当 时的中国
A.确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标志着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C.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 D.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法律保证
4、学生历史学习最害怕的时间,只要靠时间或者和 时间有关的内容,错误率会很高。 例1、(08年南京一模卷)图片承载着历史,它往往反映着一个 时代的特征。下列图片表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各个不同时期的历史 风貌,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时期 先秦
政治
西周时期 的政治制 度及特点
中国史
经济
文化
选修
政治
农业:刀耕火种到铁犁 牛耕耕,土地私有制的 确立,小农经济的含义, 农业特点;官营手工业, 夏商周青铜铸造成就、 铁器的出现与推广,商 朝烧制出原始瓷,商代 至战国丝织业成就;商 业的兴起。
百家争鸣,儒 家思想的形成; 司南;《诗 经》、楚辞, 汉字的起源、 演变,绘画的 起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 习俗的变化
近代以来服饰变化及其原因
毛泽东思想的发展
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方面的论著以及思想 主张;对近现代中国的深远影响
现代科技发展的主要
近代世界部分考点一览
时期
14-18世纪
18-19世纪上半 期
19世纪下半期20世纪初期
阶段
工业 革命 前的 世界
工业 革命 时期
北洋军阀
北洋军阀的统治(袁世凯专制和军阀分裂) 新文化运动(1915)和中国共产党诞生(1921)
(1912---1927) 国民革命运动发展和失败(1924---1927)
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
国民政府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1937---1945)
(1927---1949) 人民解放战争(1946---1949)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表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

治制度的建设
样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
立与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 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实践
过渡时期总路线 “一五计划” 三大改造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 新中国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例5、(2008年江苏卷)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 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 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 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 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战的 是
阶段性特征: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1、15-16世纪的世界:

特征:资本主义兴起
代 轴
政治:————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

文化: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核心内容:人的解放,世界的解放)
15世纪
16世纪
17世纪 18世纪
2、17——18世纪 手工工场时期
(1)英国君主立宪制和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哥伦布到美洲 黑奴贸易
离经叛道的李贽
1519— 1522年
麦哲伦环球航行
明末清初 徽商和晋商是最有实力的商 16世纪 帮
马丁·路德 宗教改革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对 17世纪初 伽利略发现自由落体
理学的批判
定律
清(鸦片 清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1640年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阶 段
中国现代史
特 征
(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思想继续发展 六、统一的多民族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明清,强调
明清农耕经济繁盛和政治、思想、外交衰落
中国近代史时序
晚清政府 (1840---1912)
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860) “两半”社会的形成和近代探索(1860--1901)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清朝覆亡(1901—1911)
中国古代史时序
一、 祖国历史的开篇-先秦,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 变革,春秋战国的社会大变革(政治、经济、思想)
二、封建社会初步发展-秦汉,强调国家大一统(政治、思想) 三、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魏晋南北朝,强调社会经济
的发展(南方经济发展) 四、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强调制度革新和全面繁荣 五、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宋元,强调经济、
①合作社的农民 ②全民炼钢铁 ③走进新时代 ④“东方红”1 号
例2.(09年南京期末卷)毛泽东指出:“凡属于 思想性质的问题,凡属于人民内部的争论问题, 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只能用讨论的方法、 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去解决,而不能用 强制的、压服的方法去解决。”这一观点提出的 前提是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商鞅 变法; 孔子; 秦始 皇。
雅典民主政 治;罗马成 文法的形成, 罗马公民法。
外国史
经济
文化
欧洲人文思想的萌 芽,智者学派,苏 格拉底。
选修
梭伦改 革;柏 拉图, 亚里斯 多德。
类别
政治
经济
外交 社会生 活 指导思 想
新中国1949-1956年过渡时期(核心知识点整理)

考点
考点提示

新中国成立与民主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