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作慢、怕电梯、易晕车,给前庭觉敏感宝宝15个减弱敏感小游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作慢、怕电梯、易晕车,给前庭觉敏感宝宝15个减弱敏感
小游戏
宝宝在家一条龙,一到户外就成了一条虫,
不敢像其他孩子一样跑跑跳跳?或是,一进电
梯就大哭,连搭手扶梯也不行,一群大人只好
抱着他走楼梯?每次乘车都会晕车、呕吐,更
别说是搭船或搭飞机?
如果您的孩子出现以上情形,很有可能就是「前庭觉敏感」的宝宝,本文将告诉您如何利用一些简单的游戏,来改善宝宝的敏感状况!
什么是「前庭觉敏感」
所谓的「前庭觉」,指的是我们对于速度的一种感觉,因为有了这种能力,我们才能感觉到速度的改变,例如:飞机起飞、下降过程中速度的变化等。

什么是「前庭觉」敏感
「敏感」指的是一个刺激传到大脑之后,大脑没有正常地依据刺激量来做出反应,而是把它放大、过度反应的情形。

因此前庭觉敏感的宝宝,对于一般人可以接受的移动刺激,像是搭乘电梯或手扶梯、荡秋千、溜滑梯…等,常常无法适应,进而产生一些比较负面的情绪,例如:逃避、毛躁、甚至大哭大闹。

前庭觉敏感的成因
根据临床门诊的观察,前庭觉过度敏感的孩子,在比例上有逐年
升高的趋势,可能是下列两个因素所导致:
1.先天神经系统问题
孩子一生下来,神经系统就对于前庭的刺激较为敏感,是一种先天上的特质,并非一种疾病。

事实上,「敏感」这种东西很有趣,只要经常「锻炼」,就会越来越习惯,逐渐趋近于正常;相对来说,如果因为害怕就避免这样的刺激,反而会使敏感的状况日益严重。

因此,后续我们将讨论如何透过游戏来达到减敏感的效果。

2.过度保护使孩子的发展受限
一些孩子则是由于后天环境上,父母给予过多的保护,使得他们成长过程里能够活动的范围太小,从小得到的前庭刺激不够,以至于后来在面临一些外来的新挑战时,便无法适应,尤其在都会区,这种情况更为严重。

举例来说,宝宝会翻身、开始在床上滚动时,爸比妈咪就担心他掉下床;宝宝开始会爬行、走动、爬高上低时,又担心他在家里发生意外,因而长时间把宝宝限制在婴儿床里,使他没办法自由活动。

等宝宝大了,真要他到户外跑跳,或是进入幼儿园,开始接受一些课程、玩一些游乐器材时,又会责怪宝宝为何犹豫不前、怎么那么胆小,其实是因为他没有接触过那样的移动速度刺激,大脑无法正确反应,自然容易感到害怕。

如何在安全与自由发展间取得平衡?
人类天生都有保护自己的本能,也会有探索世界的欲望,在肢体动作发展的过程里,一定会跌跌撞撞,对爸比妈咪来说,有以下两个
原则必须留意:
1.保护安全的方式并不是不让宝宝接触任何活动,若有必要时,可以提供宝宝安全帽、护肘、护膝等安全设备。

2.只要确定环境是孩子再怎么受伤都不会太严重,就要放心让宝宝自己去探索,宝宝会学到更多经验,日后能够用来保护自己。

我的宝宝有前庭觉敏感吗?
如何得知家中的宝宝有前庭觉敏感方面的问题?这类孩子的问题通常可以在1岁半、放手走路走得比较顺之后被发现,倘若宝宝有以下几种症状,建议爸比妈咪可以进一步请治疗师或医师为孩子做详细的评估。

症状1:对于移动小心翼翼
孩子一开始学走路时,都会有很强烈的动机、兴趣,所以这个问题不明显,但是当他们能够走得比稳之后,你会发现本来走得好好的,怎么一到不熟悉的环境(如逛百货公司时)他就不敢走了;或是动作特别缓慢、小心翼翼,害怕一些高低变化的路线(如斜坡、不平的路面);在游戏场所或户外也不敢像其他孩子一样跑跑跳跳。

症状2:不爱坐车、船或飞机,不敢搭电梯或手扶梯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这群孩子不敢搭电梯、手扶梯,可能一进入这样的载具就会大哭,也会比较排斥坐车,因为交通工具的速度是他无法控制的,没办法想慢就慢,所以他会更加害怕,不知道在这样的速度移动下会有什么后果。

不过,因为每个人无可避免都必须经历这样的过程,因此大多数的宝宝慢慢地都可以接受,但碰到一些不常接触的刺激还是容易感到害怕,例如:搭飞机或搭船,因为船不单只是平面移动,还会摇摇晃晃,飞机甚至还有高度上的改变。

症状3:该动时不动,不该动时一直乱动
这群孩子在进入校园后常有的现象是,在一些动态课程里因为动作缓慢或害怕,往往跟不上其他同学而喜欢待在角落独自尝试,因此容易受到同侪的排挤或忽略。

然而,在一些静态的课程里却又给人「静不下来」的印象,常有摇椅子、踢椅子,或是摇头、甩头…等现
象,也有部分孩子喜欢自行原地旋转。

这是由于他们的大脑意识到移动刺激的不足,判断这样下去不行,因此便下达「动」的指令给身体,但是一下子过于猛烈的移动刺激又会使大脑无法承受,因此他们常常是动一下、静一下,来使大脑获得微量的刺激。

用进废退!越早弥补影响越小
虽然我们知道「3岁定终生」是个不正确的说法,但以大脑神经的发展来说,3岁之前,大脑神经正在密集地做连结,同时间也在密集地做破坏,越常使用的神经就会连结得越稳固,相对的,很少使用的神经连结就会慢慢地脱落,这是因为神经连结需要耗费能量,大脑的神经连结如果过多,就会消耗太多能量,所以才会有「用进废退」的现象。

因此,越早发觉孩子的前庭觉问题,也就能越早去弥补不足的刺激,从而降低对孩子的负面影响;相对来说,倘若早期没有提供孩子足够的刺激,将来就得花上更多的时间或提供更大的刺激量来弥补。

一些飚车族的出现,或是成人喜欢玩云霄飞车、大怒神…等刺激性的游乐设施的现象,都有可能是在弥补从小缺乏的移动及速度刺激。

好,现在我们来分享15个减张宝宝前庭觉敏感小游戏
由于前庭觉敏感主要是因缺乏移动及速度刺激所造成,因此,我们可以藉由一些游戏或活动来帮助孩子「减敏感」。

据研究指出,孩子的大脑对于刺激进行处理的先决条件,在于这个刺激是否能够为孩子带来乐趣。

温馨提示:以下将依据孩子的不同年龄,
整理出15种提供前庭觉刺激与乐趣的游戏与
活动,也提醒您,这些过程可都需要爸比妈咪
在旁陪伴与协助唷!
给0?1岁的宝宝
1.轻摇哄睡
最早可以开始进行的前庭觉活动,就是爸比妈咪抱着宝宝轻轻摇晃,哄他入睡,如果孩子有办法顺利入睡,就表示这个刺激对他来说是适当、舒服的,这是一种最棒、最简单的前庭觉刺激。

进行这项活动时必须注意,倘若发现孩子出现表情呆滞、脸色发白、嘴唇发紫,甚至是呕吐、如同晕车一样的症状时,就表示刺激过度,必须调整力道及摇晃的程度才行。

2.带孩子出门走走
到了宝宝3、4个月大后,可以经常带他出门,这时孩子可能还不会坐,但是在婴儿车里、有安全带的辅助之下,可以让孩子稍微采斜躺的方式,每次不超过5分钟,使他可以看得到前方的景物,而不再只是看着天空。

另一个更简单的方法是抱着孩子逛街,也可以用背带辅助,但重点是别让孩子看着你,而是和自己面朝同一个方向,一边走、一边跟孩子说话:「你看前面有车车喔!」,这样的过程不但能刺激前庭觉,也能同时发展视觉以及认知等能力。

3.小飞机
约莫在孩子3个月以上、趴着时头部可以抬高时,就可以开始玩这个游戏。

最好的方式是,爸比或妈咪躺下,从孩子的腋下把他抱得高高的,并且轻轻地上下、前后、左右摇晃,这么一来即使孩子不小心掉下来,也还有爸比妈咪的身体作为缓冲,较为安全。

可以一边跟孩子说话:「手手举高高,像小飞机一样飞呀飞」,一面模仿飞机降落、起飞,改变三度空间里的位置,就能提供前庭觉刺激,这个游戏特别适合爸比跟孩子一起玩。

给1?2岁的宝宝
1.跨越障碍
这时孩子开始会走路了,可以自由地在空间中移动。

爸比妈咪可以准备几条毛巾和一些泡棉积木,将毛巾卷起来,放在地上模仿铁道上的枕木,再将泡棉积木随意放置在其间,让孩子在这个空间里到处行走。

爸比妈咪可以丢一颗球请孩子跨越障碍去帮忙拿回来,或是把玩偶放置于某个定点请孩子过去救他,透过引导,增加孩子在障碍中移动的动机,训练孩子的平衡感,平衡感也和前庭觉有关。

2.推大球
准备海滩球或大笼球,直径约是孩子手伸直、往下约15度左右的高度。

引导孩子以手推球,例如:推过去撞墙壁、推过来撞爸爸…等。

推球的过程中减少了前方的视觉,孩子必须学习和其他物体互动时的观察能力,知道球没掉下去表示前方还是平的。

球对孩子来说很有吸引力,他可能会越推越快,这也同时训练到孩子行走的速度、平衡能力及稳定度,当然,速度越快得到的前庭刺激也越多,孩子还得学习控制速度,否则球滚远了他也会追赶不上。

3.纸箱山洞
大家都知道爬行很重要,但不是在孩子学习爬行的阶段一直要孩子爬,爬行应该随时随地变成一个游戏。

爸比妈咪可以搜集各种大小的纸箱,只要孩子身体可以穿过去的就行,把纸箱的两端打通,变成各式各样的山洞,每隔一段距离放置一个山洞,让孩子当起小火车,在每个山洞间穿梭。

穿过小山洞时,孩子要身体贴地匍匐前进,过了之后他又得站起来行走;走到大山洞时则可能只要弯着腰就可以通过,藉由这样的过程不停改变姿势和头部的高度,就是一种能够训练前庭觉的3度空间移动。

给2?3岁的宝宝
1.阶梯任务
此时宝宝的行走能力更强、在空间中的移动能力和速度也越快了!爸比妈咪可以寻找有阶梯、且较干净的地方,和孩子进行上下楼梯捡
积木的游戏。

准备宝宝单手可以抓握的泡棉积木,随机摆放于阶梯靠两侧的位置上(以免妨碍宝宝通行)。

先练习上楼梯捡积木,过程中尽量鼓励孩子不要扶着爸比妈咪或墙壁,放手自己走上去,爸比妈咪则跟在后面留意宝宝的安全。

如果一开始孩子过于恐惧,爸比妈咪可以调整积木摆放的位置,让孩子至少先自己跨上一阶去拿积木,慢慢再做高度上的改变。

等孩子上楼梯没问题后,再练习下楼梯,需特别注意的是,下楼梯的玩法必须是宝宝往下超越积木1?2阶之后,再回头捡上方的积木,而非在积木之前蹲下来捡,否则相当危险。

2.磁砖跳远
陪宝宝练习跳远,但可不是像一般小学体育课时两脚并拢式的跳远喔,而是配合宝宝的发展阶段,让他用「跨跳」的方式来进行。

爸比妈咪平常走在路上可以观察路面上不同颜色的瓷砖,然后发挥想象力引导孩子,例如:「你看,前面有一条小河流,我们一起跳过去吧」,如果距离较远,可以引导孩子助跑之后再进行跳跃。

3.卷卷毛巾
准备大毛巾,让宝宝躺在毛巾的一端,手脚伸直,爸比妈咪则协助他侧滚,连同毛巾一起滚到另一侧,把整个身体卷进毛巾里。

接着,再请他想办法自己滚回来。

这个游戏最适合在刚洗完澡的时候玩,因为宝宝通常不喜欢爸比妈咪帮他们擦身体,这种侧滚游戏一方面可以擦干身体,另一方面又能提供前庭觉刺激和亲子互动的欢乐时光。

等宝宝已经能够自己滚得很好之后,可以准备纸球,再放一个大篮子,爸比妈咪负责传球给宝宝,让他自己滚到篮子前方进行投篮,这么一来,孩子为了要投球,就会乐于重复侧滚的动作。

其实侧滚对孩子来说是相当不简单的任务,因为人的身体并非标准的圆柱体,一定会有方向偏斜的问题,宝宝一边滚,一边要透过视觉检查方向有没有歪掉、进行调整,对他来说是很好的训练。

给3?4岁的宝宝
1.爬行追球
到了3岁之后,我们建议爸比妈咪,回过头来陪宝宝玩爬行的游
戏,因为此时孩子的体重增加了,爬行时对于手脚承重力量的训练效果会提高。

准备一颗容易滚动的球,把球丢出去,让宝宝以爬行的方式去追球,把球传回爸妈这里。

游戏里唯一的规则是,不能用手掌抓球,但可以用身体任何部位顶球或拨球。

追球的过程中,孩子会越玩越高兴,速度也会越来越快。

爸比妈咪可以观察宝宝玩了几颗球之后就不想玩了,代表他的前庭觉刺激量已经足够,此时就要让他好好休息。

当你发现孩子可以追回的球数越来越多,表示他的前庭处理能力越来越好,体力也越来越棒了。

2.地垫接龙
准备两个巧拼垫,让孩子先站在其中一个巧拼垫上,另一片不要放太远。

接着请孩子跳上去,再回过头拿后面的巧拼垫,自己放到前面来,然后继续往前跳。

爸比妈咪可以预先设定好一个终点,并且在中途设计一些障碍,请宝宝用地垫接龙的方式自己想办法移动过去。

过程中不但有跳跃的动作,还有转身及改变方向,各式各样的速度和空间位置改变,对宝宝来说都是很好的前庭刺激。

3.音乐停看听
请爸比妈咪准备快节奏的音乐,不限于儿歌,快节奏的音乐不但会使心情较为愉快,也会让动作的速度加快一些,得到的速度刺激也就比较多。

另外,准备几张椅子,按下音乐,孩子听到音乐就要开始奔跑,音乐停了则要赶快坐上椅子。

可以邀请其他同侪当成竞赛,或者爸比妈咪也可以加入抢椅子的行列。

但重点不在于输赢,而在于如何增加游戏的乐趣,使大脑可以得到更多的速度刺激。

给4?5岁的宝宝
1.高铁电车
4?5岁时,孩子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能力,因此,可以将认知方面的刺激加入游戏当中。

很多孩子喜欢高铁电车,爸比妈咪可以陪孩子一起,在家里的各个空间用泡棉积木堆栈出几个台湾不同地方的高铁站,并协助孩子命名,如:台北站、台中站、高雄站…等,每个高
铁站可以有不同的外型来作为区别。

接下来由爸比妈咪发号施令,告诉孩子今天的客人必须到哪几站,孩子则扮演高铁驾驶员,按照不同的顺序让列车进站。

在此过程中,孩子必须记忆爸比妈咪说出的高铁站名及停靠顺序,并且控制自己的速度,一方面让高铁跑得快,快要进站时又要减速以免把车站撞毁,学习如何减速以及加速。

2.飞吧气球
准备一颗气球,让孩子往上拍,因为6岁前的孩子还不太能够控制方向,因此他们必须不停追着气球跑,此时爸比妈咪要注意的是空间的安全性,地面上不能有障碍物,才能让孩子可以安全顺利地玩。

假如孩子完全拍不到,也可以由爸比妈咪来拍气球控制远近,再让孩子去把气球抓住,孩子会玩得比较轻松。

3.旋转咖啡杯
旋转咖啡杯不一定要到游乐场去玩,家里的办公椅就可以拿来使用!一开始建议爸比妈咪先抱着孩子在椅子上旋转,速度从2秒钟一圈开始,再慢慢加快速度,观察孩子可否接受。

如果孩子可以接受旋转的速度,下一步再将椅子的高度调低,使孩子的脚能够着地,接着让孩子反坐,手抱着椅背,靠着自己双脚的移动来控制旋转速度和方向。

另外,也可以结合投篮的游戏,由爸比妈咪帮忙控制椅子、转到篮框前,再让孩子适时地把球丢进框框里,接着再滚回原地拿球。

如何玩,才能玩出效果?
玩得快乐,才有进步
以上游戏只要爸比妈咪有空,都可以随时陪孩子玩,主要是让孩子愿意去玩、乐在其中,才会有良好的进步,所以这些游戏不要刻意安排在哪一天、固定玩什么游戏,可以多准备一些道具放在家中,让孩子需要刺激时,自己也可以随时玩起来。

多点变化,累了就休息
孩子累了也不要勉强他玩,我们要做的不是体能训练,目标在于「前庭觉」的刺激,当孩子累的时候,多余的刺激也就没有意义了。

此外,我们提供刺激给孩子千万不是同一种游戏一直不断地玩下去,因为玩久了、疲乏后也会没有感觉,大脑就不去做处理,所以在游戏的安排上要留意多点变化。

出现类似晕车现象=过度刺激
在提供孩子各种前庭觉刺激时,必须留意刺激过度的问题,如果发现孩子有紧张、全身肌肉紧绷,或是呆住、反应变慢,甚至脸色发白、盗汗、嘴唇发紫…等类似「晕车」的现象,这就代表给予的刺激量过大,此时最好请他坐下来休息,不建议马上躺下,以免发生呕吐的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