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三层次,构建化学专业主干课程新体系——湛师化学专业主干课程的改革方案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措施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f1f13a4008a1284ac85043ab.png)
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中的几点措施从化中学裴生林自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广大化学教师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努力构建新的教学观和学习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创设和优化教学环境,在推进化学新课程的改革实践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一些成果。
笔者通过几年实践,深感要使课改能顺利推进,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学习课程标准,转变教育理念化学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化学教育要关注学生的发展这样一个总目标上,全面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
化学课程标准对教学要求、教学建议、教学评价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和要求。
我们必须反复研读课程标准,对以往的教学进行反思,深刻领会课程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地驾驭和使用新教材。
为此,我们必须确立三个理念。
1.确立教学要面对全体学生的理念。
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注意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充分体验感受,自主形成知识,获得能力,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
2.确立在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发展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交流与表达能力。
3.确立化学教学要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理念。
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以获得科学知识为基础,提高技能为目标,精心设计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
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准确把握教学要求从必修模块自身的编排体系来看,不再以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为出发点,采用推理、演绎的方法学习化学,而改为以物质分类的思想来整合教学内容,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获得化学知识。
因此,同样的知识内容,在新、旧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教学要求也不相同。
如“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在必修模块中是作为化学反应的分类类型来介绍,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根据分类标准进行类别判断。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教师[1999]1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教师[1999]1号](https://img.taocdn.com/s3/m/1c307f11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2.png)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关于印发《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的通知(1999年3月16日教师〔1999〕1号)现将《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在执行过程中请将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及时反馈给我部师范教育司。
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半个世纪来,我国师范教育支撑了世界上最庞大的中小学教育,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面临21世纪,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迎接知识经济挑战的新形势下,师范教育发展不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教育要“三个面向”的需要,特别是与基础教育改革发展,提高质量要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主要表现为:师范教育适度超前、优先发展的方针尚未完全落实;高师院校总量不足,中师学校布点过多,办学层次重心偏低,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规模效益、质量不高和投入不足并存;教育思想,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手段不能完全适应教育现代化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步履艰难。
跨世纪的师范教育必须深化改革,为21世纪的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为基础教育的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和知识支持。
今后一段时期,重组师范教育资源,调整学校布局,逐步提高层次结构重心,提高教师培养培训质量和效益,是一项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工作。
为此,就当前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提出以下意见:一、工作目标1、从现在起,我国师范教育的发展趋势是:(1)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积极参与,中小学教师来源多样化;(2)师范教育层次结构重心逐步升高;(3)职前职后教育贯通,继续教育走上法制化轨道,以现代教育技术和信息传播技术为依托,开放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初步建立。
化学师范类专业教学技能课程改革与实践——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总结
![化学师范类专业教学技能课程改革与实践——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师范类专业教学改革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0c8cf12964bcf84b9d57b8a.png)
好的效果。在此 , 做一 总结和 回顾 , 以期交 流和提 高。
2 化学师范类专业技能课程改革的构想
2 1 课程与教 学改革 的重点应是 加强“ .— 8 期 20 — 4 2 [ 作者简介 ] 照格 申(93 , ( 16 一)男 蒙古族 )内蒙古科左后 旗人 , 教授 , , 副 硕士 , 主要从事 化学学科 教学论方 面的研
究。
1 5
维普资讯
对 于师范类学生来说 , 教师专业技能是他们走上教师 岗位的最基本专业素质 。教师的专业素质 包括教 师的专业知识 、 教师的专业技能和教师的专业态度三个方 面… 。专业知识 , 是教 师从事教育教 学工 作 的前 提条件 ; 专业技能 , 是教 师开 展 教育工作 的各种能力 ; 专业态度 , 是教师支撑教 学操作 的动力 。西方研究者诺尔 ・ 希勒及其 同事们对大学毕业 的中小学 教 师考察的结果表 明: 在达到一定必要的智力和知识水平之后 , 从事教师工作不可缺少 的思维能力 、 口头表达能力 、 组织教 学活动的能力 等“ 教学技能 ” 是影 响教育教学效果 的决定 因素 , 与其工作效 果有较高的正相关 。并提 出一旦达到或 超出一
知识 的教学 占去 了绝 大部分教学时间 , 技能训练或实践练习课 程却寥寥无几 , 的职业技 能和实践能力得 不到足够 的发 学生 展 。( ) 3 课程 内容 陈旧 、 专业化程度不够 。如 , 化学学科教学论作为- t化 学师范类学生 的专业课程 , - l 在教学 内容 上更 多的 重复着教育学 和心理 学的理论和规律 , 始终建 立不了 自己独立的 内容体 系 , 学 内容 停 留在一般化水 平上 , 教 从而 满足不 了 化学师范类学生专业教 师技能发展的需要 。()教学模式单一 、 学方 法不灵 活。 由于长期 以来 传统灌 输式 的教学模式 4 教 占据主 导地位 , 空对空的理论讲授 , 一成不变的讲 与听 , 死板无 味 的课 堂重 复 , 学生 接触不 到实 际教 学情景 的熏 陶, 使 在教 学技能上得不到有效 的训 练和发展 , 面对教 育实 习或走上 中学课堂的时候却感到非 常突然 和不适应 。 等到 根据以上分析 , 我们感觉到对我校化学师范类专业 学生 的课 程 体系 和教学 内容进 行改革 势在必行 。为 此 , 20 年 从 01 开始 , 以我校化 学师 范类 专业学生为对象 , 对当前在师范教育 中存 在 的技能课 程薄 弱等 问题 , 针 以提 高化 学师范类 学生的
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技能劳动者的全面发展
![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技能劳动者的全面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d1f34d5e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35.png)
积极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技能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作者:***来源:《职业》2024年第03期工学一体化是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及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培育德技并修、技艺精湛的技能劳动者和能工巧匠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技工教育的特色。
2022年3月,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撒下了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种子。
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积极响应,19个专业陆续进入建设阶段,占学院常设专业数的63%,20门课程落地实施。
其中,2个专业已搭建完整的“三维”目标体系,5门课程完成国标转化并开展了一轮教学实践,平均每门课程配套12类共30份一体化教学资源,让工学一体化这颗种子扎下了根。
学院自2009年开始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对接产业需求,课程内容对接职业标准,学习过程对接工作过程,教学场地对接企业环境、行动导向教学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从工学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到推进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这对学院来说是一次战略升级。
(一)制定工学一体化发展战略2022年3月,学院领导班子集体研究决定:将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模式推进,作为学院未来五年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主题之一,目标是用该战略主题撬动学院教育、教学和其他一系列与人才培养相关的工作,进而形成学院的核心竞争力。
学院制定实施方案,包括目标、路径、保障、机制等关键内容,组建“项目执行人+专业带头人+课程责任人+校内指导专家+企业专家”的项目团队,并于2022年5月正式启动学院新一轮工学一体化工作。
2023年8月,学院新一轮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开始实施,用2个专业带动并辐射17个专业,是启动该项工作较早的院校之一。
(二)营造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氛围以学院书记和院长为代表的决策层重视工学一体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促进学院价值认同发挥了巨大作用。
学院书记和院长在学期初教职工大会、期末总结大会、教师节表彰大会、校内教师培训等学院教师参加的重要场合上,亲自介绍工作推进进度、表扬团队、展示成果等。
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
![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5f412202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26.png)
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化学类专业已经成为了高校中一个备受青睐的专业方向。
在化学类专业中,实验教学一直被视为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手段。
为了更好地满足当前化学类专业学生的实验教学需求,许多高校在实验教学改革上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其中“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备受青睐。
一、“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内涵“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是指将实验教学作为化学类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到各门专业课程之中,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通过实验教学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培养起来,形成了一个“三层次”的实验教学模式。
具体来说,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是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实验中能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知识。
实验教学和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相结合,使得学生在实验教学中能够培养出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而“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则是指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设置不同的实验内容和实验要求,从而达到循序渐进,循循善诱的教学目的。
在实施“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时,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首先是优化实验室建设。
要想实施好“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必须要有良好的实验条件和设备。
高校可以适当增加实验室的投入,更新实验设备,提高实验室的安全性和舒适度,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实验条件。
其次是改革实验教学内容。
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学的核心,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学习进程和本科阶段的实际需求进行合理安排。
可以根据教学大纲和专业课程设置,安排合理、有序、系统的实验课程,着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再次是优化实验教学方法。
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大多是以教师为中心的,学生的参与度不高。
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学习、实践性培养和创新性培养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增加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湛江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湛江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https://img.taocdn.com/s3/m/60c6059db0717fd5360cdc71.png)
附件1:湛江师范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为提高我校教师的素质和教学能力,建设一支专业结构及年龄结构合理的高水平教师队伍,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规划》和教育部《关于组织2007年国家级教学团队评审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7]136号)、广东省《关于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粤教高[2007]182号)以及《湛江师范学院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湛师院[2008]79号)等文件精神,制订本办法。
第一条指导思想实施教学团队建设工程,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教育部、广东省及我校关于教育教学改革质量工程的相关文件精神,推进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校教学团队的建设将坚持“分类指导、注重特色”的原则,加大教学投入,强化教学管理,深化教学改革,切实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
第二条教学团队教学团队是指以学科、专业或专业方向、课程(公共基础课、专业课)、系列课程(课程群)、教学改革项目为平台,以二级学院、教学系(教研室)、研究所、实验室(中心)、教学基地、实训中心等为单位,整合教师力量,形成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以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为核心任务的教学业务组织。
教学团队的组建允许打破原有的教学行政组织(如院、系、教研室),实行跨专业或跨学院组合。
第三条建设目标我校教学团队建设工程的目标是:以公共基础课程、专业类课程群(组)或本科专业的建设为纽带,推动各教学单位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二级学院的教学系或教研室、研究中心(所)、实验室、实训中心等为基础,围绕课程、教材、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以教师梯队建设为支撑,设立专项资金,分期、分类建设特色鲜明、凝聚力强、有创新精神和整体力量的教学团队。
初中化学野层次化冶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
![初中化学野层次化冶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https://img.taocdn.com/s3/m/fb2838c055270722182ef700.png)
初中化学野层次化冶课堂教学改革新思路作者:史宏国来源:《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第3期(巴东县野三关镇民族实验初级中学湖北巴东444324)我国是最早重视分层教学的国家,大教育家孔子,早在春秋时代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即根据受教育者的能力、特长、性格、原有基础等情况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给予不同的教育。
教师只有采取不同层次的教学,才能促进有差异的学生得到合理发展,摈弃那些不切实际无效的教学,尽可能的做到因材施教。
根据大纲和教材的要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
通过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促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已有的认知水平基础上获得数据、知识信息,从而让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学生在知识储备、学习策略、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差异是可以改变的,考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信心,尊重学生意愿和选择进行分层。
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深切体会到采取层次化教学是化学教学取得成就的有效途径。
一、中学化学有效教学目标层次化根据学生情况分层制定教学目标和要求,即改变教学任务的性质:A级初层目标:能辨认、认知和知道知识要点和所给素材B级中层目标:能领会重要的化学术语和定律的基本含义,能说明、判断、搜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C级高层目标:能以化学的视角观察分析和理解源自学生生活或社会生产或科学研究等所涉及到的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能从给出的情景中总结出一些规律。
例如:在确定“酸和碱的反应”这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时,分成这样三个层次:A标: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含义、pH变化和热量变化,知道复分解反应类型。
B标:在A层的基础上能通过实验探究,练习实验基本操作,会用图像理解中和反应。
C标:在前两层的基础上掌握酸碱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复分解反应的实质。
从分层目标可看出,体现学生认知规律的递进性,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逐层深入,让每位学生都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并向之努力着。
003-华中师范大学-05-万坚-“四维三全两类一核心”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研究与实践
![003-华中师范大学-05-万坚-“四维三全两类一核心”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研究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d2f7156e52d380eb63946d1c.png)
第八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申请简表推荐学校(盖章):华中师范大学 成果科类:理学 申报等次:一等奖成果名称:“四维三全两类一核心”的高等师范院校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研究与实践完成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成果主要完成人:万坚、张文华、涂海洋、邓阳、郭能、张礼知、吴正舜、李永健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所在单位近三年年均教学工作量在该成果中承担的工作万坚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15 全面负责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与总结张文华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57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数字化卓越化学教师”人才培养工作涂海洋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74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化学英才实验班”人才培养、国家级化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工作邓阳 讲师 华中师范大学 380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化学(师范类)”人才培养工作郭能 六级职员华中师范大学 平均工作量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教学运行管理张礼知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12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化学-物理学/生物学”人才培养工作吴正舜 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80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应用化学”人才培养工作李永健 副教授 华中师范大学 406 协助完成项目设计、论证、理论与实践研究,负责主干课程建设一、成果主要创新点(1)维度创新。
从“人才培养整体格局、课程体系与内容、课程教学过程、本科教学运行与管理”四个维度开展系统的化学类专业深度改革,理论基础扎实,实践体系完整,既探索了有效的策略和方法,又建立了扎实的机制和规范。
(2)深度创新。
“全方位”突出了各教育要素及其协同作用机制的重要性。
“全覆盖”凸显了“全员教育”与“全人关怀”,保证全体师生都能受益和发展。
“全过程”确保了改革能关注各个环节,实现立德树人、教学有道、管理规范。
(3)对象创新。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7012c355960590c69fc37622.png)
高职高专药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整合的探索与实践我院药学类各专业化学基础课主要包括无机、有机、分化、仪分、生化五门课程,是动物药品生产与营销、中药制药、药品生产与质量检测、动物医药等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近年来,随着改革的深入,课程整合已成为课程改革的一大趋势。
我院也将分化和仪分两门课程合并入药物分析,同时考虑到另外三门化学基础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更好地服务于专业课程,本着“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将无机、有机、生化三门化学基础课程整合为一门课程——《药用化学基础》。
近年来,我们对新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整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1]课程整合的原则和指导思想是:满足专业课要求,以必需、够用为度;突出实用原则,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习专业课打基础;突出实验课的地位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
为此,药学类专业化学基础课程内容的整合,应以后续专业课和生产过程的需要为目标,把化学基础课程的相关理论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而将与生产过程、专业课无关的内容简化,使整合后的新课程教学有针对性地为生产过程服务。
二、课程整合的过程首先我们对三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综合分析,找出其相互重复的部分和衔接点,并联系专业教师对后续专业课程进行调研,了解相关专业、岗位及后续课程对三门化学知识的需求情况,在此基础上确定新的课程标准,建立了《药用化学基础》学科新体系,编制了校本教材,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三、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见表1)由于无机和后两门课程有机、生化之间联系较少,故保持了相对的独立。
有机和生化之间联系较多,故三门课程的融合主要是后两门的融合。
由于对药学专业学生而言,有机部分较生化部分更为重要,且物质代谢过程中涉及的生化反应都是有机反应,代谢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也都是有机物,因此,整个章节的编排上仍以有机物为主线。
首先让学生在初步了解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特点、表示方法后,分别介绍各类有机物的结构,使学生熟练识别各种类型的有机物,并举例说明生化部分常见的有机物,以及和专业相关的药物结构,使学生知道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有机物往往具有较复杂的结构,含有多个相同或不同官能团,学习时要注重识别其中包含的官能团。
2021年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程结构及必修课程内容》(北师大王磊)
![2021年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修订解读《课程结构及必修课程内容》(北师大王磊)](https://img.taocdn.com/s3/m/e7c74bffbd64783e08122b3e.png)
物质结构基础和化学反应规律、化学与社会发展
新课程结构方案的实施建议
(1)必修化学可以以学年为单位进行整体安排 (2)必修化学可以进行分类分班教学 (3)合理安排选必化学三个模块的学习顺序 (4)统筹安排时间完成选必课程的修习 (5)每周固定时间平行开设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
课程内容的修订
学科核心素养导向 学科大概念统领 明确主题的学习内容和学业要求 删减、调整、整合部分内容 规定学生必做实验 提供主题教学策略、学习活动和情景素材建议
A3 说明论证 A2 概括关联 A1 辨识记忆
学生发展层级:无机物核心知识、认识发展和能力表现的学习进阶
学段
认识发展
基于结构和价健认识物质世界
核心知识
化学键、物质结构、性质等
能力表现
解释、论证 比较、预测
基于反应原理认识物质性质 基于位构性认识物质性质 基于原子结构认识元素性质
电化学、平衡、电离、水解等 解释、预测
• 学科知识是学科能力的必要经验基础,但并不充分,能否 成为学科能力还依赖于知识能否转化为学生自觉主动的认 识角度、认识思路和相应的认识方式。
王磊,教育研究,2016.9
学科能力活动是知识转化为素养的途径
• 学科素养是学生经过学科学习逐渐形成的,面对陌 生不确定的问题情境所表现出的关键能力和必备品 格,对应知识经验的迁移创新能力表现水平。
质。
领域中的重要应用。
物质结构
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
以第三周期的钠、镁、铝、硅、氯为例了
实认识元素周期律。
解金属、非金属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
质的递变规律
知道分子存在一定的空间结构。 增加对空间结构的认识
必修课程的内容主题
主题一:认识化学科学与科学探究 主题二:常见无机物的性质和应用 主题三:物质结构基础与化学反应规律 主题四:简单的有机化合物 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
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
![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32f3be3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27.png)
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实践作者:林洁心来源:《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24年第02期在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多新型教育理念出现,“教、学、评”一体化就是其中之一,将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课堂评价等活动相统一,展现教学要素之间的融合性和促进性,为学生营造多元化的学习空间。
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评”一体化模式,需要教师根据需求设定教学目标,确定评价标准,将“教、学、评”三个要素有机融合,共同作用提高化学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为践行课程改革要求,探索“教、学、评”的一体化应用思路十分必要。
一、“教、学、评”一体化概念所谓教学评一体化是指教学过程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教学评价三项活动的整合,突出教学目标、学习目标、评价目标之间的一致性。
简而言之,应用教学评一体化展开教学,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要求,从化学教学实际出发,考虑学生需求,明确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预测教学效果。
要达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给予其充足的学习空间。
为了准确对教学目标进行设定,分析教学效果是否能够完美呈现,需要依托评价工具完成。
教学评价并非独立于教学活动以外,而是要与教学活动相融合,教师要巧妙将评价镶嵌在教学活动当中,对于学生学习情况进行测评。
也可以说教学评价决定教学效果,通过评价作为驱动教学方法优化的有力保障。
二、初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构建思路(一)制定教学目标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材出发,根据学科内容特点,先设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并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变为具体课时教学目标。
目标设定要以教学活动作为出发点,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选择,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
比如酸碱盐内容教学,可以将科学探究作为教学主线,按照教学内容的知识节点,对于知识进行整体规划。
讲解溶液酸碱性、常见酸和碱、几种重要的盐、溶液酸碱性、酸与碱化学性质等内容时,要将教学目标的导教、导学和导评等功能充分发挥,通过学生能否提出问题、猜想假设、设计方案、进行实验、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完成各个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工科大学化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
![工科大学化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071118319b89680202d8255b.png)
工科大学化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化学化工学院关鲁雄一、工科大学化学教学体系的改革化学科学在物质(元素、化合物)与概念(原子论、原子分子论学说等)形成化学理论的基础上,一个多世纪以来大致上形成了无机化学、有机(包括高分子)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四个二级分支学科。
近代化学发展迅速,知识量迅猛增加,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形成了能源化学、材料化学、环境化学和化学生物学等许多新的交叉学科。
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化学作为中心学科的地位逐渐得到认同。
化学也已经从实验科学转变为实验与理论并重的科学。
为了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强调现代工程技术人才化学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我们将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和《物理化学实验》四门实验课融合为一门新的实验课程——《工科大学化学实验》。
该课程以物质制备(含无机合成和有机合成)为龙头,将化学基本操作,物理化学实验研究方法和现代分析手段有机地融合,呈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工科化学实验知识体系。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创新能力培养中不可取代的作用,体现了化学实验自身的系统性与规律性。
二、《工科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1、工科大学化学教学内容的改革将传统的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等理论课程合并为一门新课程,其内容体系按“模块”与“网络”相结合的思维框架构筑。
以化学的三级学科和四级学科为“模块”单元,理顺彼此间的“网络”关系,合并原“四大化学”中相互重复的内容,保留其相对独立的内容,增加反映学科前沿的知识,形成一个包含了化学科学的必要知识点,能反映现代化学知识的课程体系。
这是一个“大化学”的概念,是在学生能力的培养上将“四大化学”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的。
在构筑新的《工科大学化学》课程体系时,我们将该课程划分为“理论化学”和“反应化学”两大部分。
在教学过程中,提倡“理论化学”以讲授为主、“反应化学”以自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实施先“理论化学”后“反应化学”的“一段式化学教学”模式,使反应化学(元素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的教学起点提高、信息量加大。
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
![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e988cb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6c.png)
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的相关内容。
在概述了该实验教学模式的重要性。
接着在详细分析了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三层次教学体系构建、实验教学手段的多样性、实验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实验教学评价与反馈。
结论部分总结了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的意义,并探讨了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可以深入了解这种实验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在化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教学模式,教学体系,教学手段,教学内容,评价,反馈,意义,未来发展,总结,展望1. 引言1.1 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概述“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通过整合传统的实验教学、探究式实验教学和创新实验教学,实现实验教学的全面提升。
这种模式突破了传统实验教学的框架,深化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探索和创新的能力发展。
通过“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学生可以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经验和知识,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化学类专业“一体化,三层次”实验教学模式的具体内容和特点,分析其意义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实验教学的深化和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是化学类专业实验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实习教学相结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旨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
一体化实验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将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理论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观察、实验、分析,培养实验思维和动手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学生可以学习相关知识,形成完整的学习体系。
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一体两翼”的三全育人机制实现路径
![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一体两翼”的三全育人机制实现路径](https://img.taocdn.com/s3/m/09c99f1c856a561253d36fe6.png)
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一体两翼”的三全育人机制实现路径作者:唐海莲梁军来源:《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年第03期[摘要]在落实三全育人工作过程中,面对化学化工类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文章提出建立“一体两翼”的三全育人机制,从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构建一体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本、推进科研育人,联动“一体两翼”、形成教育合力这四方面对化学化工类研究生的三全育人工作进行了探讨,为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三全育人工作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一体两翼”;三全育人;路径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层次的学历教育,其主要任务就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人才[1],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国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随着三全育人工作的不断推进,高校对于研究生的德育工作也在逐步加强,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一体两翼”的三全育人机制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
一、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一体两翼”三全育人机制的内涵三全育人是把立德树人工作融入到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而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一体两翼”的三全育人机制正是紧抓“德育”这一核心,结合化学化工类研究生教育现状,以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为核心,抓住学生课程学习和科研两大活动主线,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学生活动当中。
(一)一体:加强党对化学化工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担当社会主义建设重任的人才。
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一体两翼”的三全育人机制正是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通过加强教师党支部以及研究生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进一步加强党对化学化工类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
化学化工类研究生教学中注重“专业知识+实验”教学,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有利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使化學化工类研究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从而全面提升教师党员和研究生党员的思想觉悟。
(二)两翼:联动“课程+科研”教育活动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化学化工类研究生“一体两翼”的三全育人机制要求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细落实,通过课程和科研这两大主线联动三全育人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设计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1fb35bc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13.png)
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有效设计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第二中学(362801)施惠英[摘要]“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包含教学、学习、评价三个环节,不仅明确教师的教学方向、学生的学习方法,还通过引导式评价、总结式评价等,促进学生学习水平与核心素养的提升。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基于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把握教学目标、完善任务设计、落实多元评价,以确保高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序实施。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有效设计[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23)05-0080-03在高中课程中,化学属于主要课程之一,更是新课标背景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
如何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高中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而“教、学、评”一体化教学可以保障教学的完整性,关注学生“如何学”“学什么”“学到何种程度”,确保化学教学目标的达成。
因此,教师有必要将“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于化学课堂中,以提升学生的化学学习水平和学科核心素养。
一、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原则(一)教学目标设计原则“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旨在将教学评价贯穿于教学活动全过程,引导学生朝着教学目标不断实现的方向发展。
而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首先要明确整体目标,以保证学生基于学习实现发展。
其次要强调对学生个体的重视,在兼顾全体学生的同时重视学生的个体表现,进而针对学生学习现状(认知水平、学习规律、学情表现等),从学生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设计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即根据学生水平预设应如何开展教学以达成目标,避免“为设计目标而设计目标”的情况出现。
最后应考量学生的个体差异,在目标的设计上面向不同学生,使学生均可通过学习达成目标,于学习中产生成就感,形成“认知—学习—掌握”的良性循环。
(二)学习行为分析原则“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下的学习过程并非只是学生的主观学习过程,还包括教师基于学生的情况分析引导学生从认知角度和思维角度了解并理解知识、内化并应用知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