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
开环控制系统方框图
输入量 控制装置 被控对象
输出量
13
开环控制的特点

由于开环控制的特点是控制装置只按照给定的 输入信号对被控制量进行单向控制,而不对控 制量进行测量并反向影响控制作用。这样,当 炉温偏离希望值时,开关 K 的接通或断开时间 不会相应改变。因此,开环控制不具有修正由 于扰动(使被控制量偏离希望值的因素)而出 现的被控制量与希望值之间偏差的能力,即抗 干扰能力差。
开环系统主要问题:无法自动减小或消除由于扰 动而产生的(实际液位与设定液位之间)误差。
14
2).闭环控制
闭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与控
制作用之间存在着反馈的控制方式。采用闭环控制
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或反馈控制系统。闭环控
制是一切生物控制自身运动的基本规律。人本身就 是一个具有高度复杂控制能力的闭环系统。(例如 图1-4)手是被控对象,手的位置为被控量。
智能控制
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控制技术,是人工智能在控制上 的应用。智能控制的概念和原理主要是针对被控对象、环境、控 制目标或任务的复杂性提出来的,它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人的思维 方式和处理问题的技巧,解决那些目前需要人的智能才能解决的 复杂的控制问题。被控对象的复杂性体现为 : 模型的不确定性, 高度非线性,分布式的传感器和执行器,动态突变,多时间标度, 复杂的信息模式,庞大的数据量,以及严格的特性指标等。智能 控制是驱动智能机器自主地实现其目标的过程,对自主机器人的 控制就是典型的例子而环境的复杂性则表现为变化的不确定性和 难以辨识。 智能控制是从“仿人”的概念出发的。一般认为,其方法包 括学习控制、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控制、和专家控制等方法。
图1-1
9
开环控制系统例2
如图1-2所示,为一个 典型的液位控制系统,H为 液面高度(又称液位),控制 的目的在于保持液面高度不 变。 如果由于阀门V1的开度 变化而引起输出流量发生变 化时,必然引起液位H的变 化,为了保持H不变必需人 为地控制阀门V2的开度来改 变输入的流量,以维持液面 高度H不变。

29

主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上图是主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系统由冷却器、蝶阀机 构和温度计组成。循环冷却水由主机流出后,在冷却器内 用海水冷却,其进入冷却器的流量由蝶阀控制。冷却水 还有一个旁通管路,其流量由另一蝶阀控制。两个蝶阀联 动,当一个蝶阀开大时另一个关小。
30


主机入口处冷却水的温度是通过冷却器和旁通管路混合 的冷却水温度,故使蝶阀开度增大(即旁通蝶阀关小)时, 主机入口冷却水温度下降,反之温度上升。 如果轮机值班人员用肉眼观察主机入口处温度计上的温 度,再不断地手操蝶阀的开度,使主机入口冷却水温度保 持在规定范围内,这种控制方式,称为人工控制,如下图 所示。

22
闭环控制的电加热炉方框图
23
开环控制直流电动机速度调节系统示意图
图1-8
24
闭环控制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
图1-9
25
闭环控制系统典型方框图
26
3).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特点

开环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好,容易设计和 调整以及成本较低的优点,对那些负载恒定, 扰动小,控制精度要求不高的实际系统,是有 效的控制方式。 闭环系统:由于增加了检测装置和反馈环节, 结构较复杂,成本有所增加;但它提高了系统 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同时负反馈对系统 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1.3. 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自动控制理论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 术科学。既是一门古老的、已臻成熟的学科,又是 一门正在发展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兴学科。从 1868 年马克斯威尔( J.C.Maxwell )提出低阶系统 稳定性判据至今一百多年里,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 可分为四个主要阶段:
第一阶段:经典控制理论(或古典控制理论)的产生、 发展和成熟;
电动仪表控制的主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示意图
32

工作原理是:当主机负载变化时,冷却 水温度随着变化。1.主机冷却水入口处热 电阻测量温度,变送器将测量值转换成电 信号;2.控制器接受变送器输入的电信号, 将其与给定值(电信号表示)相比较;3.所 得的偏差信号经放大、运算后输出一个电 信号,驱动电动执行器;4.执行器,改变蝶 阀的开度,使主机冷却水入口处的冷却水 温度恢复至原来的给定温度。
1.4 控制系统的计算机辅助设计
1.控制系统的数字化特点 含有大量的矩阵运算 Fortan /C 科学计算 频域、时域分析 控制模型图形化 2.开发平台: 以计算机为工具,进行控制系统的设计与仿真分析 Matatlab软件为代表 1).控制系统工具箱—m文件 算法分析 2).Simulink仿真—建模、分析和仿真
15
人作为闭环系统的方框图
16
反馈的概念

反馈:把输出量送回到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入信
号比较的过程。若反馈信号是与输入信号相减而 使偏差值越来越小,则称为负反馈;反之,则称 为正反馈。显然,负反馈控制是一个利用偏差进 行控制并最后消除偏差的过程,又称偏差控制。 同时,由于有反馈的存在,整个控制过程是闭合 的,故也称为闭环控制。
输入液面Hi 比较控制 驱动 阀
检测
水槽
输出液面Ho
闭环控制框图
21
输入液面Hi
比较控制
驱动

检测
水槽
输出液面Ho
闭环控制框图
如上图所示:闭环控制系统的控制信号沿前向 通道和反馈通道闭路不断传送,往复循环,所以 又称反馈控制系统。 同样的例子有:船舶主机的冷却水和润滑油的温 度控制系统,船舶锅炉中蒸汽压力和液位控制系 统,船舶发电机的频率控制系统等均是这种系统。
图1-2 液位控制系统示意图
10

但是液位H的变化却不会自动使阀门V2开度发生变 化,也就是说系统的输出量(液面高度)对系统的 控制作用(输入流量)没有任何影响 。

这种输出量对控制作用没有任何影响,或者说控
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只有单向作用而没有反向作 用的控制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框图如图1-3所 示。
第二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兴起和发展; 第三阶段:大系统控制理论兴起和发展阶段; 第四阶段:智能控制发展阶段。
1
经典控制理论
控制理论的发展初期,是以反馈理论为基础的自动调节原 理,主要用于工业控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设计和制 造飞机及船用自动驾驶仪、火炮定位系统、雷达跟踪系统等基 于反馈原理的军用装备,进一步促进和完善了自动控制理论的 发展。
输入液面HiΒιβλιοθήκη 输出液面Ho 驱动控制 阀 水槽
图1-3 开环控制系统框图
11
方框图的有关概念
输入信号
方框
信号线 信号线
输出信号

方框 控制装置和被控对象分别用方框表示 信号线 方框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接用带箭头的信
号线表示 输入信号 进入方框的信号 输出信号 离开方框的信号 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就是被控量 , 它的希望值一般是系统 输入信号的函数。
7
1.5 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1.开环控制与闭环控制
1).开环控制 开环控制是指系统的被控制量(输出量) 只受控于控制作用,而对控制作用不能 反施任何影响的控制方式。采用开环控 制的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例如 : 图 1-1 电加热炉
8
开环控制系统例1
被控制对象:炉子 被控制量(输出量):炉温 控制装置:开关K和电热丝,对 被控制量起控制作用。

可以看到:控制系统的输出量对系统的控制作 用有影响,或控制器与控制对象之间既有顺 向作用又有反向联系,故这种控制系统称为 闭环控制系统。说明的是:输出量对系统的 控制作用的影响称为“反馈” 。
20

闭环系统:控制的是控制对象的输出量 (被控量),测量的是输出量与给定值之间 的偏差。

因此只要出现偏差,就能自动纠偏,用 它可以实现准确的控制,因此,它是自动控 制系统工作的主要方式。
经典控制理论的基本特征
(1)主要用于线性定常系统的研究,即用于常系数线性微 分方程描述的系统的分析与综合;
(2)只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反馈控制系统;
(3)只讨论系统输入与输出之间的关系,而忽视系统的内 部状态,是一种对系统的外部描述方法。
应该指出的是,反馈控制是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控制 方式,引入反馈信号后,系统对来自内部和外部干扰的响 应变得十分迟钝,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控制精 度。与此同时,反馈作用又带来了系统稳定性问题,正是 这个曾一度困扰人们的系统稳定性问题激发了人们对反馈 控制系统进行深入研究的热情,推动了自动控制理论的发 展与完善。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古典控制理论是伴随着 反馈控制技术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完善和成熟起来的。 3
现代控制理论
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只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的线性定常系统, 只注重系统的外部描述而忽视系统的内部状态。因而在实际应用 中有很大局限性。 随着航天事业和计算机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初,在经典控 制理论的基础上,以线性代数理论和状态空间分析法为基础的现 代控制理论迅速发展起来。
1954年贝尔曼(R.Belman)提出动态规划理论 1956年庞特里雅金(L.S.Pontryagin)提出极大值原理 1960 年卡尔曼( R.K.Kalman) 提出多变量最优控制和最优滤波理
实际温度 (温度表) 大脑 神经系统 运动系统 蝶阀 冷却器
要求温度
眼睛
人工控制示意图
31


在人工控制方式下,轮机人员十分劳累,而且控制精度也 不高。 如果把肉眼的观察、大脑的判断和手工的操作,用自动化 仪表与设备来代替,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反馈自动控制系统。 如下图所示,为电动仪表组成的主机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 系统
27

4).开环控制+闭环控制的复合系 统

第一级直角坐标位 置控制(开环) 第二级关节坐标位 置控制(闭环)
28
2.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名词术语和定义
(1 )
反馈控制系统的概念 反馈是控制系统中一个最基本、最重要的 概念。下面以船舶主机冷却水温度的自动控制 为例说明反馈控制系统的一些基本概念。 船舶主机缸套与活塞需要冷却,冷却水温度必 须控制在某个范围内(一般缸套冷却水温度为 50℃一60℃,活塞冷却水温度为40℃~50℃), 方能保证主机的正常运行。
17
开环向闭环控制的转换例1
18
开环向闭环控制的转换例2
在上述 图1-2的开 环液位控制 系统中,加 上一个液位 的自动测量 与比较装置, 如右图所示.
液位控制闭环系统示意图
19
那么,阀门V1开度变化引起输出流量和液位变 化时,该装置通过测量和比较,得到实际液位 与给定值的偏差,这个偏差信号通过执行部件 (图中的伺服电动机)反过来使控制输入流量的 阀门V2开度自动作相应的变化,把液位又调整 到原来的高度。
论 在数学工具、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上不仅能提供系统的外部 信息(输出量和输入量),而且还能提供系统内部状态变量的信 息。它无论对线性系统或非线性系统,定常系统或时变系统,单 变量系统或多变量系统,都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方法。
4
大系统理论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现代控制理论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出 现了一些新的控制方法和理论。如( 1 )现代频域方法 以传递函 数矩阵为数学模型,研究线性定常多变量系统;(2)自适应控制 理论和方法 以系统辨识和参数估计为基础,在实时辨识基础上在 线确定最优控制规律;(3 )鲁棒控制方法 在保证系统稳定性和 其它性能基础上,设计不变的鲁棒控制器,以处理数学模型的不 确定性。 随着控制理论应用范围的扩大,从个别小系统的控制,发展到 若干个相互关联的子系统组成的大系统进行整体控制,从传统的 工程控制领域推广到包括经济管理、生物工程、能源、运输、环 境等大型系统以及社会科学领域。 大系统理论是过程控制与信息处理相结合的系统工程理论,具 有规模庞大、结构复杂、功能综合、目标多样、因素众多等特点。 它是一个多输入、多输出、多干扰、多变量的系统。大系统理论 目前仍处于发展和开创性阶段。

1868年,马克斯威尔(J.C.Maxwell)提出了低阶系统的 稳定性代数判据 。 1895年,数学家劳斯(Routh)和赫尔威茨(Hurwitz) 分别独立地提出了高阶系统的稳定性判据,即Routh和 Hurwitz判据。


二战期间( 1938-1945 年)奈奎斯特( H.Nyquist )提出 了频率响应理论 1948 年,伊万斯( W.R.Evans )提出了 根轨迹法。至此,控制理论发展的第一阶段基本完成, 形成了以频率法和根轨迹法为主要方法的经典控制理论 。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