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溥仪

合集下载

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今天在这里为大家介绍这个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欢迎大家阅读!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耀之,号浩然。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

醇亲王奕譞之孙,载沣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

1909年到1912年、1917年7月1日到1917年7月12日两次在位。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年2月12日被迫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

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

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学习、改造。

1959年12月4日接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溥仪一生四次结婚,娶过五个女人,最后一次婚姻是在1962年与李淑贤结婚。

溥仪著有自传《我的前半生》,于1964年4月由群众出版社出版。

其独特的富有戏剧性的经历,多次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其中电影《末代皇帝》,曾荣获1987年奥斯卡金像奖等众多奖项。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肾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岁。

先葬于八宝山,后迁于清西陵内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

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溥仪陵寝墓地1967年10月17日,溥仪在北京逝世,遗体于1967年10月19日火化。

对于骨灰如何处理,周恩来当时作了明确指示:一是可由爱新觉罗家族决定;二是可由家属选择在革命公墓、万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

20日家属聚会进行了讨论,经家族一致商定,将溥仪的骨灰寄存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

1980年5月29日下午,在全国政协礼堂为溥仪、王耀武、廖耀湘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的坎坷命运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的坎坷命运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的坎坷命运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爱新觉罗溥仪作为其末代皇帝,经历了一系列坎坷的命运。

溥仪出生在1884年,他是光绪帝的弟弟。

由于历史的变迁,他成为了光绪帝的继任者,并在濒临崩溃的清朝时期执掌权力。

然而,溥仪的命运却充满了曲折和困难。

一、皇位的即位与动荡的时代背景溥仪在两岁时即被立为光绪帝的继承人,成为了清朝的未来皇帝。

然而,在他年幼的时候,清朝已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

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义和团运动等一系列的动乱,使得整个国家岌岌可危。

而溥仪在这个动荡的背景下成为了年幼的皇帝。

二、戊戌政变与溥仪的退位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清朝面临着空前的危机。

中国各地人民纷纷起义,反对清朝的统治。

在这个危急关头,溥仪被迫在1908年退位,清朝被迫改革,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溥仪的退位,象征着中国封建王朝的终结。

三、中国社会的剧变与溥仪的新生活溥仪的退位并不意味着他的生活将会安逸。

相反,他经历了一系列社会剧变,中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进入了全新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成功的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的统治,溥仪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生活。

他远离了紫禁城,来到民国的都城北京,开始了与常人相似的平凡生活。

四、溥仪的政治参与与失败尽管溥仪已经退位,但他对政治的追求并未停止。

他曾试图参与政局,成为当时政治游戏中的一员。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他无法适应新政治土壤的变化,也没有得到民众和政治精英们的认同。

溥仪的政治参与最终以失败告终,他被迫离开政坛,转而从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活动。

五、溥仪的困顿与流亡在中国社会动荡的时期,溥仪经历了一段困顿和流亡的岁月。

由于政治失败,他在中国的生活变得艰难。

他曾在天津、上海等地流亡,与一些复杂的政治势力有过接触。

随后,他被安排去日本生活。

而在日本,他也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待遇,生活条件艰苦。

六、溥仪的晚年与历史评价溥仪在日本度过了大部分的晚年生活,直至1967年去世。

他坚持写作,记录清朝的历史。

溥仪简介

溥仪简介

从这段简短的介绍,我们可以得知 溥仪的一生是十分跌宕起伏的。
溥仪从小朝廷中无所事事,大部分时间花在吃喝玩乐上。 他的玩法是土洋结合,除传统的骄奢享乐外,还引进若干洋玩 意,如辟场地打网球、受洋教师庄士敦影响弹钢琴、养百余条 洋狗、为骑自行车方便而砍掉宫内的门槛、用重价购买玩具 和小太监们玩等等。在饮食上非常讲究,甚至超过慈禧当年的 排场。平日菜肴两桌,冬天加一桌火锅。还有各种点心、米饭、 粥品三桌和咸菜一小桌,一共大小七桌。据一份晚膳的菜单记 录有菜肴二十余品,蒸食十余种。另外还设有吃西餐的地方, 侍应西餐。在衣着方面,毫无限制,据一份旧账单所记,逊帝溥 仪在某年十月至十一月间的一个月内就做了皮袄十一件,皮袍 褂六件,皮紧身二件,棉衣裤和紧身三十件,共计五十余件。本 腐朽的宫廷生活,使溥仪养成了性格暴躁的脾气。 身工料不说,就算贴边、兜布、子母扣和针线等零星物品,就 花费了2100多元。1922年12月,溥仪与婉容大婚,民国政府派 步骑兵2000人作为仪仗队,以增声威,婚礼的费用达40万元,如 以当时面粉二元一袋的市价计,可购面粉20万袋,足供十万户 三口之家一个月的口粮。 小朝廷如此浩繁的消费,又不事生产,民国政府的400万元 优待费,虽数目巨大,但也入不敷出,缺额较多,其惟一的生财 之道,只有盗运典卖内廷的珍宝文物。
皇位,这一幕在1945年结束。第四次当皇帝,是在前年。我 成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获得了选举和被选举的全部 权利。现在我同其他中国人民一样,是一个‘集体皇帝’。”
婉 容
文 绣
谭 玉 龄
琴李 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李 淑 贤
婉容(1906年-1946年):达斡尔族旗人。1922年,她17岁跟溥仪结 婚,为皇后。父亲荣源为内务府大臣。起初夫妻关系尚好,溥仪在婉容与 文绣中明显偏向婉容,生性多疑的溥仪曾表现对婉容的信任,后天津时期 文绣出走后,溥仪迁怒婉容,婉容开始遭到溥仪冷落,染上鸦片烟瘾,满 洲国时期婉容并不愿去东北,却被日本关东军强行带去,常年不堪忍受日 本人暴行而发疯。日本投降后,婉容被中共游击队俘虏,最后释放。烟瘾 发作,卒于中国吉林省延吉,葬地不明。 文绣(1909年-1953年):满洲鄂尔德特氏旗人。1922年,她跟16岁 的溥仪结婚。溥仪首选的第一位妃子是文绣,但是父亲逝世后端康太妃为 首的四大太妃们,皆认为文绣家境贫寒、长相不好,让王公劝溥仪重选。 文绣被册封为淑妃。1931年文绣与溥仪离婚。 谭玉龄(1920年-1942年):北京满洲人,老姓他他拉氏。1937年, 经贝勒毓朗之女介绍下与溥仪结婚,封为“祥贵人”。六年后病故,由溥 仪追谥“明贤贵妃”。 李玉琴(1928年-2001年):吉林长春汉人。1943年,被日本官员挑 选入宫,封为“福贵人”。1957年5月,正式与溥仪离婚,后再嫁。文化大 革命期间,她因为曾作过溥仪的贵人而受到迫害。2001年,因肝硬化病故。 李淑贤(1925年-1997年):汉族护士。1962年在周恩来的安排下与 溥仪结婚。未育有任何子女。

爱新觉罗溥仪末代清帝帝制的终结者

爱新觉罗溥仪末代清帝帝制的终结者

爱新觉罗溥仪末代清帝帝制的终结者清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个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帝制朝代。

而作为清朝末代皇帝的爱新觉罗·溥仪,扮演了终结封建帝制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通过溥仪的执政经历和相关事件的引发,探讨他在历史进程中扮演的终结者角色。

一、青少年登基,权势旁落1898年,爱新觉罗·溥仪年仅两岁就继承了清朝皇位。

然而,溥仪即位之初,革新气氛正盛,自强运动和百日维新的势头使得朝野间充满着变革的呼声。

而溥仪尚且年幼,无法真正参与国家政务,权势旁落。

这种情况下,清朝的统治基础和朝廷的权威逐渐削弱。

二、战败与列强勾结,清帝日益沦落辛亥革命后,清朝陷入了一系列战乱,作为清帝的溥仪被迫退位。

然而,在北洋政府成立后,溥仪就被袁世凯拥立为“中华帝国”的君主,仅提名的圣旨一度便使溥仪执掌了一些权力。

然而,这并没有改变溥仪处于列强与清朝权臣的掌控之下的境地。

列强勾结,割地赔款等耻辱事件无情地冲击着清朝皇权的威望。

溥仪作为清帝,面对列强侵略的时刻,不得不无奈地成为列强势力的傀儡。

三、辛亥后的政治动荡,溥仪再度辞位辛亥革命打破了清朝封建国家的格局,推翻了帝制统治。

随着中华民国的成立,真正的共和政治走入中国历史的舞台。

在这个历史转折点上,溥仪再度无法抵抗历史的潮流,他在宣统三年(1911年)正式退位,结束了爱新觉罗王朝的统治。

溥仪的辞位,意味着清朝帝制正式终结。

四、民国后的政治角色裁减辛亥革命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政府并未真正实现民主制度,而是将溥仪安置在北京紫禁城内,形成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政府配合统治的复杂局面。

然而,在袁世凯称帝失败后,溥仪再次陷入危境。

对于革命党人而言,清朝帝制的复辟已经成为最后的阻碍,为了建立真正的共和国,他们必须摒弃帝制。

最终,溥仪被迫离开紫禁城,政治角色被裁减至最低。

五、历史评价与家族传承的断裂对于历史来说,溥仪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

一方面,清朝的统治已经不可避免地走到了尽头,溥仪的统治只是形式上的象征,他无法挽回清朝的命运。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

国际评价和影响
溥仪被描述为具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改革者 他在国际上受到尊重和赞誉 他的影响力在清朝末年达到了顶峰 他的政治遗产对国际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XXX
父亲:摄政王载 沣
母亲:苏完瓜尔 佳·幼兰
童年教育和成长环境
家庭背景:出 生在清朝末期, 是清朝最后一
位皇帝
教育经历:接 受传统的皇家 教育,学习儒 家经典和满蒙
文化
成长环境:在 紫禁城中度过 了童年和少年 时期,受到宫 廷规矩和传统
观念的束缚
对溥仪的影响: 培养了溥仪的 皇家气派和传 统观念,同时 也限制了他的
思想和视野
继承皇位和早期统治
第二章
溥仪的统治和政治生 涯
政治立场和统治手段
政治立场:在清朝末年, 溥仪支持维新变法,试图 改革政治体制,但最终失 败。
统治手段:溥仪在位期间,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 自己的统治,包括加强官 僚制度、推行新政、整顿 军队等。
内政改革和外交政策
内政改革:尝试 推行新政,加强 中央集权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溥仪作为清朝末代皇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更迭,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历史借鉴和启 示。
溥仪的经历揭示了封建社会的弊端和落后,促使现代社会不断反思和改进。
溥仪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对现代社会的文化和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现代艺术家提 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和灵感。
溥仪的命运和人生历程,对现代社会提供了关于人性和命运的深刻思考,促使人们更加珍视 和关注历史的传承和发展。
外交政策:与外 国列强周旋,维 护国家利益
政治生涯:从皇 帝到公民的转变
统治时期:清朝 末期的重要历史 时期
退位和流亡海外

溥仪

溥仪

从皇帝到平民,简单却很幸福
• 皇后2:李淑贤(925年-1997年):
汉族(有对她的称呼为‚孝 睿愍皇后‛,但并非实际认定的 谥号,其本人并不认同,就这一 基于新中国溥仪得到改造之后的 婚姻来看,该称谓是对于李淑贤 本人的不尊重)。1962年,她37 岁跟溥仪结婚,她那时还是一名 小护士,但溥仪并没有因为她是 一名护士而嫌弃她。在这之前, 李淑贤有过两次婚姻。溥仪那时 很想再婚,于是,两人结成姻缘。 两人婚后恩爱有加,彼此呵护, 是一对少有的夫妻。 就是这个 平凡温暖的女子,陪着溥仪走完 了他平静地晚年生活。
集体皇帝的生活
1964年对于溥仪而言是最快乐的一年。这一年, 他的著作《我的前半生》几经删改终于付梓出版; 他携妻子参加了全国政协组织的参观团,亲眼看 到了新中国成立十年的建设成果;更重要的是, 他成为了一名全国政协委员。1964年12月30日, 溥仪手持红色封皮印着烫金字的出席证,出现在 全国政协四届一次会议的大厅里。这是他第一次 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参加会议。会上,溥仪做 了发言,通过现存的发言稿可以看出他的激动之 情溢于言表。他说:‚今天,我能够作为全国政 治协商会议的一个成员在这里发言,心情非常激 动……有许多外国记者访问我,他们觉得像我这 样的人,能够在新中国存在,是个奇迹:把战争 罪犯改造成新人。
• • • • • • • • • • • • • • •
本 名:爱新觉罗· 溥仪 别 称:宣统帝或清废帝 字 号:字耀之,号浩然 所处时代:清末、民国、共和国时期 民族族群:满族 出生地:北京醇亲王府 出生时间:1906年2月7日 去世时间:1967年10月17日 主要作品《我的前半生》 主要成就:丁巳复辟、担任满洲国执政、“皇帝” 父 亲:爱新觉罗· 载沣 兄 弟:爱新觉罗· 溥杰 配 偶:婉容 李淑贤 谭玉玲 李玉琴 文绣 年 号:宣统、大同、康德 墓 地:华龙皇家陵园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

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爱新觉罗·溥仪,字耀之,号浩然,是清朝第十二位、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同时也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皇帝。

祖父为醇亲王奕譞,其父是光绪帝的同父异母弟爱新觉罗·载沣。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溥仪的生平简介溥仪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

是清朝最后一位摄政王载沣的儿子,被称为宣统帝。

1908年的时候,光绪帝病重,慈禧就下令把载沣的儿子溥仪养在了宫中,载沣府中一阵大乱。

不久之后光绪皇帝就去世了,溥仪也被慈禧下令过继给了同治帝。

次日,叱咤半生的慈禧太后也就去世了。

同年十二月,溥仪就登基为帝,裕隆皇后和载沣摄政。

1911年爆发了武昌起义,消息传到了宫中,清廷大为震惊。

于是就派北洋军前去镇压,但是袁世凯一直都注意着朝中的一举一动。

武昌起义胜利之后,各国公使都要求清廷要启用袁世凯,但是袁世凯却故作推搡,最后和清廷做好协议要溥仪退位。

民国元年,裕隆太后颁布了溥仪的退位诏书,民国政府同意让溥仪暂时居住在紫禁城。

后来溥仪就在宫中学习、生活,宫中还是和以前一样,却不知外面的世界已经截然不同了。

北京政变发生之后,溥仪就搬到了之前载沣的住处居住,而后又逃到了日本公馆。

不久之后,溥仪就被日本人送到了天津。

1932年,溥仪在日本人的扶持之下建立了伪满洲国,溥仪成为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

公元1945年,前苏联对日本宣战并进攻伪满洲国,日本投降之后,溥仪准备潜逃去日本,但是却被苏联红军给抓住了。

后来溥仪被作为战犯,被送到了抚顺战犯管理所劳改。

后溥仪经过全国人大的讨论和商议被特赦出了监狱,被分配到了北京植物园担任园丁和卖票的工作。

1967年的时候,溥仪身患尿毒症,尽管周恩来总理著名的医生诊治,但是最后还是因病情危重去世了。

溥仪的死因六岁登基的溥仪,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与太监一起长大。

因为知道他是注定要成为皇帝的人,身边的太监们对这位小皇帝极尽讨好。

溥仪的一生

溥仪的一生

21岁时的决定,他以为自己可以复辟,
供万人敬仰,实际上仍然是一个傀儡, 没有任何宏图伟略的心胸,也没有任
何才华,注定一生只能做一个平庸和
任人摆布的人。
历史评价
结局最好的末代皇帝 溥仪一生经历三朝更迭, 内忧外患,风云变幻,但 能够全身而退,不在于他 有多么的聪明,能够呼风 唤雨,而在于人们知道他 是一个庸人,成不了气候。
溥仪出庭作证
1950年8月1日,溥仪与其他满洲国263名“战犯”在绥芬河由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 府,送抚顺战犯管理所受到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劳动改造。此时,他的编号是981。
获 得 特 赦
1959年12月4日上午,抚顺战犯管理所首批特赦战犯大会隆重召开。由辽宁省高级人民 法院的代表宣读给特赦人员的通知书。溥仪怎么也不会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 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1959年度赦字001号”
北京政变
津门风雨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直军第三军总司令冯玉祥突然倒戈回京,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 溥仪离宫并获得大量宫中财物,历史上称这为“北京政变”日本公使芳泽谦吉对外界宣 布“容留”溥仪。民国十四年1925年二月,溥仪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
溥仪在静园(1925)
溥仪の后半生
傀儡皇帝
溥仪自是年三月一日至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二月二十 八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改国号为伪“满洲帝国”,改称 “皇帝”,改元“康德”。三月一日登基。还兼任伪“满 洲帝国”陆海空军大元帅、“满洲帝国”协和会名誉总裁。 日本关东军司令官率日本200多名官员出席仪式, 并与出任 “满洲帝国”总理大臣的郑孝胥换文,表示当场予以承认。 溥仪作为当时亚洲一个政治人物两次登上《时代》周刊。
但往往正是这种庸人,才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而爱新觉罗溥仪则是这个朝代的末代皇帝。

他的身份不仅仅是皇帝,同时也是一位文化名人,对中国的文化与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本文将介绍爱新觉罗溥仪的背景以及他在清朝末代皇帝和文化名人的双重身份中所扮演的角色。

一、爱新觉罗溥仪的背景爱新觉罗溥仪于1871年出生在北京,是清朝的第十一代皇帝慈禧太后的皇孙。

他的祖父是清朝的道光皇帝,而溥仪的父亲则是辅政大臣奕劻。

由于出生在皇室家族,溥仪从小就生活在封建社会的世界里,接受了严格的教育和训练。

然而,溥仪的童年并不像一般的皇子那样优越和幸福,他经历了清朝的兴衰和西方列强的入侵,对中国的未来感到忧虑和困扰。

二、清朝末代皇帝的角色1898年,慈禧太后退位,溥仪登基为皇帝,成为清朝的第十二位皇帝,但他的统治时期并不长。

清朝末期,国内外形势紧张,国力衰退,社会动荡不安。

溥仪在这样的环境下成为了一个被动的统治者,失去了真正的权力。

尽管如此,他仍然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力推动政治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他试图通过改良政策来改善清朝的局势。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溥仪的改革举措未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1908年,慈禧太后去世,溥仪只有三岁。

他的叔叔载湉成为临时摄政王,执掌朝政。

1912年,溥仪被迫退位,清朝宣告结束。

从皇帝到庶民,溥仪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三、爱新觉罗溥仪的文化名人身份自退位后,溥仪开始了他新的人生旅程。

他离开北京,移居天津,开始了与封建王朝迥然不同的生活。

在天津,溥仪开始对艺术、文化和文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他学习了国内外的文化知识,尤其对于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理解和研究。

作为一位文化名人,溥仪活跃在社交圈和文化界,并广交文人墨客。

他与大批文化名人如梁启超、郭沫若、周作人等人保持联系,并积极参与文艺活动。

他撰写了大量的书信、诗歌和文章,表达了自己对社会、文学和历史的思考和感悟。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位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位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1967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清朝的末代皇帝。

他在年幼时即被推举为皇帝,却在短暂的统治后被推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本文将探讨爱新觉罗溥仪及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一部分:爱新觉罗溥仪的早年爱新觉罗溥仪于1906年2月7日出生在北京紫禁城内,是奕詝(宣统帝)和孝仪文定皇后嫡长子。

在他四岁的时候,清朝即被推翻,他被迫离开紫禁城,开始了他流亡的生活。

在流亡期间,他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挫折,家族财富也逐渐消耗殆尽。

然而,爱新觉罗溥仪的学识和才华逐渐为人所知,并受到了一些知识分子的赏识。

第二部分:爱新觉罗溥仪的登基与统治1924年,爱新觉罗溥仪回到北京,并在一些知识分子的支持下,被推举为清朝傀儡政权的皇帝。

然而,他的统治并没有获得人民的广泛认可,许多民众对他持怀疑态度。

此外,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也给爱新觉罗溥仪的统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1927年,北洋政府军队发动“反对权阉政策”,并成功推翻了爱新觉罗溥仪的傀儡政权。

从此之后,爱新觉罗溥仪被软禁,并开始了他的漫长流亡岁月。

第三部分:爱新觉罗溥仪的晚年生活被推翻后,爱新觉罗溥仪随即被软禁在宁夏银川,直到1945年日本投降。

之后,他又被转移到了石家庄,继续度过他的晚年。

然而,社会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让爱新觉罗溥仪感到无所适从。

1967年,爱新觉罗溥仪心灰意冷,离世于石家庄。

结论爱新觉罗溥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在他时代的政治环境下长期受制于外力,没有实际的掌权权力。

尽管如此,他的傀儡统治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体现了清朝的传统,维护了中国皇权的象征。

爱新觉罗溥仪的命运也是封建帝制终结的象征,他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主义历史。

他的经历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对中国近代史的深刻思考,也警示着我们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珍惜今天的和平与发展。

末代皇帝溥仪

末代皇帝溥仪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 总理闻讯,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 一定要把溥仪的病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 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在病情最危 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去 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 因医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 分与世长辞。

1924年,溥仪在天津张园和他的弟 妹们。
庄士敦(1874-1938),1898年,作 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 派往香港,以学者兼 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 生活了三十四年。 1919年2月,赴京,开 始了“帝师”生涯。 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 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 最后一位具有“帝师” 头衔的外国人。
福贵人李玉琴(1957年离婚)




李玉琴(1928.7.15~2001.4.24) 祖籍山东的李玉琴生于长春市一 户普通人家,1942年考入伪满新京南 岭女子优级学校。第二年,年仅15岁 的李玉琴被选入伪满洲国的“皇宫” 中,并被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封” 为“福贵人”,这是溥仪的第四位妻 子。 1945年8月,李玉琴随溥仪出逃 到通化临江县大栗子沟,此后,李玉 琴经历10个月的辗转迁徙,于1946年 6月落脚于破落皇族溥修在天津的家 中,直到1953年回到长春娘家,继续 寻找溥仪下落。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教 育、帮助下,李玉琴摆脱封建家庭的 控制,开始参加社会活动。1956年, 李玉琴被安排在长春市图书馆工作。 1955年夏,李玉琴前往抚顺战犯 管理所见到了分别10年的溥仪,1957 年5月与溥仪离婚。

1922年从婉容被册封为皇后 婉容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而这个悲剧又 是无法避免的,是万恶的封建王朝和日本 侵略者将她推向了历史的深渊,她是历史 的牺牲品。

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

爱新觉罗·溥仪清逊帝,名爱新觉罗· 溥仪(公元1906-1967年),道光皇帝曾孙,醇亲王载丰长子。

光绪死后继位,是清朝和中国历史上的末代皇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经过改造成为新人,患肾癌而死,终年62岁。

火葬,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总理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陵园。

宣统帝溥仪,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

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弟载沣的长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

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

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

大臣将此事告知光绪皇帝后,因为溥仪是自己的亲侄子,又让自己的亲弟弟监国,光绪皇帝十分满意。

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

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即位,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

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宝座。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暴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溥仪退居紫禁城中的养心殿,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结束。

1917年6月,张勋带领辨子军入京,和康有为等保皇党一起,在7月1日宣布溥仪复辟。

12月,在全国一片声讨中,溥仪再次宣告退位。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逼宫事件”。

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王爷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公使馆。

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

1932年3月1日,日本扶持溥仪为日本傀儡政权“满洲国”的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1934年改国号为“满洲帝国”,改称皇帝,改年号为“康德”。

1945年8月15日,日本战败投降。

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被带到苏联。

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

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

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养浩然之气”之意。

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之孙、祖母为奕譞侧福晋刘佳氏,载沣(第二代醇亲王)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荣禄之女)。

溥仪在光绪(溥仪的伯父)死后继位,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是清朝末代傀儡皇帝。

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

后经日本帝国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当皇帝,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

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个傀儡和侵略中国的工具。

抗战结束后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释并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

爱新觉罗·溥仪的一生充满了苦涩与传奇,这与他的性格密不可分。

溥仪的出生就是一场预谋,慈禧为了维护其名誉地位,强硬的给载沣指婚,以便产下继承人取代光绪,这也注定了溥仪的悲惨一生。

1908年12月2日,年仅3岁的溥仪登基,成为大清的第十位皇帝。

一个没有亲情的童年造就了他多疑无知冷情的性格。

在溥仪十一岁那年,因为“会亲”溥仪的二弟溥杰与大妹进宫陪溥仪玩,一开始,他们玩得挺热乎,可是当溥仪看到溥杰袖口里的衣服是明黄色的,他立马沉下脸,摆了皇帝架子训斥了溥杰,顿时小兄弟间俨然是臣仆的身份。

①为何亲兄弟还会如此见外?事实确是如此。

《溥杰自传》中写道:我和溥仪名为兄弟,实际上是君臣,我叫他“皇上”(背后也是这样称呼的)他叫我“溥杰”。

(在北京、天津、伪满时代,一直到抗日,战争结束,来到苏联,都是这样叫的)。

经过了抚顺战犯管理所的十年改造,我才改叫他“哥哥”,这种情况,他也叫我“弟弟”。

溥仪六岁时才认识自己的父亲载沣,十一岁时才认识自己的祖母与母亲。

父亲载沣作为一个统治者是失败的,作为一个父亲更是失败的。

据溥仪回忆,载沣每月来一次书房,不管溥仪念得如何,载沣总是不断地点头嘴里说着:好好好念得好,好好念。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爱新觉罗溥仪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废 帝 生 活
4
1914 11
2 22

幼 全 派由 人 母砂 狗 年 读 统 仍 出。 风 ;犯 处 民 抵 仪案 国 人慎 府 王的 打 , 书 伊 在 卖即 。 小 罪 分 只 触 提” 鉴 下 给刑 、 溥 焦油 架 有 外 克 他 紫溥 宫使 溥 朝 、案 ; 能 行 出, 于 半 溥司 慎 仪 氏糕 之 许 就 坦 在 禁仪 中这 仪 廷 裁件 赐 为 要 溥 旗 仪处 刑 退 教给 外 多 是 教 大 城虽 古样 不 内 内, 、 物 ; 条求 仪 致 拜治 司 位 了太 , 古 恶 导 学 过然 物, 得 部 务执 皇 , “政 放 哀 年。 , 仍 他监 更 怪 作 下 士 小退 ,有 不 机 府事 室 不 、 善府 肆 。 ,袁 有 在 一吃 大 的 剧 学 陆 朝位 如限 加 构 慎、 人 能 用 后对 , 隆世 内 宫 些, 的 嗜 了 习 润 廷, 金的 以 臃 刑太 员 赐 民 办小 参 裕凯 监 中 做用 乐 好 。 满 庠 生但 器经 整 肿 司监 用 谥 国 法朝 政 太对 , 的 人铅 趣 , 他 文 和 活根 、费 顿 , 。违 民 ; 纪 ”廷 院 后小 故 时 的弹 是 除 在 , 侍 。据 名还 , 用 规 国 年 :予 于 于朝 臣 候 道向 恶 了 《 在 郎 优 画是 遣 费 由 服 、 ; 、以 廷 赠 仍 理太 作 玩 我 庄 陈 待 月 皇 装 等难 散 浩 专 仍 谥 用 。监 剧 骆 的 士 宝 条 、 尊管 室 ; 。以 内 繁 任 然,宣 窗。驼前敦琛 件 赏 重制 年 机 日 维 监 , 内 、 赐 中。 效不统 户”、半指辅 “ 关 去 持 , 太 廷 由 只 华袁 月 忠改纪 打譬喂生导导 皇 不 世 小 裁 监 警 民 能 民世 提 ,衣年 。如蚂》下下 帝 能 , 朝 撤 为 卫 国 用 国凯 出 于冠, 是他蚁中学学 ” 对 袁 廷 机 非 的 司 于 ,不 “ 民。有 贫曾、说习习 尊 人 世 , 构 作 护 法 家 废得 维 国触内 苦想养:英汉 号 民 凯 溥 , 歹 军 厅 庭 止不 持 二犯务 出用蚯“文文 仍 发 通 仪 削 , 长 办 和 与派 国 年王府 身藏蚓我。, 存 告 电 乃 减 盗 官 理 家 国人 体 元法、 的有、在除在 不 示 吊 大 官 窃 处 宫 族 法向 建 旦者宗 乳铁看童了都 废 , 唁 ; , , 7 5 6 7 1 2 3

逊帝

逊帝
溥仪于1967年10月17日因癌症逝世于北京。溥仪的遗体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有关法规火化,而不是他的祖先的遗体所采取的的土葬。火化后骨灰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995年,他的遗孀获准将他的骨灰葬于北京西南120千米的河北省易县华龙皇家陵园。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中国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即清逊帝。爱新觉罗氏,名溥仪,在位时年号“宣统”,又称宣统帝。
家世
溥仪的祖父为道光帝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伯父为光绪帝,父亲爱新觉罗载沣继承醇亲王爵位,后因辅政为摄政王战中失败后,满洲国解体。溥仪被苏联执政官员带到苏联境内,最后把溥仪移交给了中国共产党。溥仪在被苏联拘押期间,曾做为证人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其证言中,声称自己在任满洲国皇帝期间,完全为日本占领当局摆布,没有人身自由,也没有做为满洲国元首相应的权力和尊严。溥仪还声称自己是被日本方面胁持到东北的。但是在被转交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后,溥仪承认由于惧怕日后被中国政府追究,作证时他将部分责任推卸给日本方面(包括如何到达东北),而在部分涉及双方责任的地方他有所保留。
醇亲王之子,1908年12月2日初次即位,即位时仅3岁。清宣统三年(公元1911年),孙中山在武昌起义中获得了胜利,宣布了中华民国的成立,也推翻了大清政权。溥仪也被迫在1912年2月12日离位,但保留非统治皇帝的名义继续住在紫禁城内。
1917年,溥仪来到天津。当年,他曾获得张勋支持而自7月1日至7月12日复辟。复辟期间遭到共和势力的反对与袭击,其中一架共和飞机在紫禁城上空投下小炸弹而导致建筑轻度损坏的事件更成为东亚第一次空袭轰炸。在反对势力的压力下,复辟很快失败。
满洲国皇帝溥仪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二战后,溥仪被定性为战犯。受到了约十年的“革命教育”与“思想改造”。溥仪于1959年12月4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根据特赦令予以释放。1964年,溥仪成了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近代史名人:溥仪

中国近代史名人:溥仪

改造后: 生活自理
忏悔改过
立志新生
made by Jinhui L 从登基到退位,溥仪是慈禧势力 的傀儡和封建时代的殉葬者 • 从退位到驱宫,溥仪是清朝遗老 的傀儡和民国捧摔的愚弄者 • 从天津到长春,溥仪是日本侵略
者傀儡和中华民族的叛国者
made by Jinhui Li
溥仪的逝世为中国的最后一位皇帝以及 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化画上了永远的句号。
made by Jinhui Li
爱 新 觉 罗 溥 仪 ·
‚我这一世,当过皇帝也当过公民,归宿还好, 现在总算走到尽头。改造我这样一个人不容易, 把一个封建统治者变成一个公民,无论什么国 家都很难做到,中国共产党做到了。‛
made by Jinhui Li
爱 新 觉 罗 溥 仪 ·
历史的诸多真相早已在岁月的长河中被淹没 真正的是非功过难以评定 但是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所认定的溥仪
made by Jinhui Li
前苏联,开始了5年的异域囚途
made by Jinhui Li
爱 新 觉 罗 溥 仪 ·
溥仪被押往前苏联
made by Jinhui Li
爱 新 觉 罗 溥 仪 ·
1946年8月,作为证人出席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为日本 侵华提供了有力证据。
made by Jinhui Li
爱 新 觉 罗 溥 仪 ·
1950年8月1日,溥仪由前 苏联政府移交给中国政府, 接受约十年的思想再教育与
劳动改造。
made by Jinhui Li
爱 新 觉 罗 溥 仪 ·
接受改造的溥仪
made by Jinhui Li
爱 新 觉 罗 溥 仪 ·
改造前: 提心吊胆 自暴自弃 生活白痴

末代皇帝溥仪

末代皇帝溥仪

1908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溥仪继承皇统,尊 慈禧太后为太皇太后。11月15日,慈禧病逝。12月2日, 溥仪在太和殿即位,改年号为“宣统”。这一年,溥 仪只有三岁。重于泰山的桂冠落在了他的头上,不知 这是恩赐还是苦难。
宣统三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清朝廷一片慌乱。次年2月12日,清朝廷颁布《退位诏 书》,溥仪在位三年后退位。
谢谢 大家
1962年4月30日,溥仪结实了护士李淑贤,两 人结成姻缘,婚后恩爱有加。
1967年10月17日,溥仪因患尿毒症离世。 溥仪作为中国最后一位皇帝,一生的功过是非 众说纷纭,有说他是不幸的,有说他是传奇的,也有 人说他是罪行累累的,但其实,作为旁人的我们又如 何能够对这段历史,对这个人给出正确的评价呢!
1945年,日本投降,溥仪被苏军逮捕,于1950年移 交中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关押了近十年。
被关押在战犯管理所里的日子,溥仪逐步学会 系鞋带、自己洗衣服等生活常识,参加简单劳动,还 写了我的前半生自传。
1959年秋,溥仪获得特赦。他终于自由了,并 且还获得了一个普通公民的身份,他得到了一份植物 园的工作,从此可以为自己而活。
溥仪虽然已为退位,他仍然被允许住在紫禁城内, 照旧过着皇帝的辟大清朝,成 了溥仪重要的人生目标。1917年7月,封建军阀张勋拥立 溥仪复辟,这个11岁的少年第一次尝到了当皇帝的兴奋, 却在11天后被赶下台。
此后,溥仪和日本侵略者联手,希望借助日本人的 力量恢复清王朝。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日本在东北 地区建立伪满洲国,溥仪第三次登基。但,日本人却未 兑现帮助其恢复“大清”的许诺,溥仪成为了日本人的 傀儡皇帝。
末代帝王
——溥仪
历史的大河奔流不息,王朝一个 个建立,又一个个覆灭。与秦皇汉武 不同,溥仪的出名,是因为他为封建 王朝的历史画上了句号。

【别样的皇帝】末代皇帝溥仪

【别样的皇帝】末代皇帝溥仪

末代皇帝溥仪末代皇帝——溥仪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

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

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

溥仪,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入关后的第十任皇帝;也是中国的末代皇帝。

通称宣统皇帝,也被称为清逊帝。

字浩然,取自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

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之孙、祖母为奕譞侧福晋刘佳氏,载沣(第二代醇亲王)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幼兰(荣禄之女)。

光绪(溥仪的伯父)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傀儡皇帝。

后经日本帝国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当皇帝,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个傀儡和侵略中国的工具。

抗战结束后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释并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著作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是重要的史料。

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2岁。

火葬后骨灰安放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时任总理周恩来指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宣统帝名爱新觉罗·溥仪,光绪三十二年正月十四日生于北京什刹海边的醇王府。

是道光皇帝的曾孙,光绪皇帝胞弟载沣的长子。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慈禧太后和光绪同时生了重病。

在光绪皇帝临死前一天,慈禧太后也行将不起,由于光绪皇帝无后,慈禧太后在中南海召见军机大臣,商量立储人选。

军机大臣认为内忧外患之际,当立年长之人。

慈禧太后听后勃然大怒,最后议定,立三岁的溥仪为帝,并让溥仪的亲生父亲载沣监国。

接着,光绪、慈禧在两天中相继死去。

半个月后,溥仪在太和殿正式登基,由光绪皇后隆裕和载沣摄政。

第二年改年号为宣统,就这样溥仪初次登上了大清王朝末代皇帝的宝座,即位时年仅3岁。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次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被迫代溥仪颁布了《退位诏书》,宣告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君主封建帝制的结束。

溥仪介绍

溥仪介绍


1967年,溥仪因患尿毒症病倒。周恩来总理闻讯, 亲自打电话指示政协工作人员,一定要把溥仪的病 治好。后指示将他安排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 在病情最危急时,周总理又指派著名老中医蒲辅周 去给他看病,并转达周总理对他的问候。后因医治 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与世长辞。
我先后有过四个妻子,按当时的说法,就是一个皇 后,一个妃,两个贵人。如果从实质上说,她们谁 也不是我的妻子,我根本就没有一个妻子,我有的 只是摆设,为了解决不同问题的摆设。虽然她们每 人的具体遭遇不同,她们都是同一个制度的牺牲品。
婉容 皇后
1922年从婉容被册封为皇后 婉容的一生是悲剧的一生,而这个悲剧又是无法避 免的,是万恶的封建王朝和日本侵略者将她推向了 历史的深渊,她是历史的牺牲品。
溥仪介绍
爱新觉罗〃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 17日),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其为清朝皇帝 在位时年号‚宣统‛,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 -1912年,1917年7月1日—12日)。其在大满 洲帝国皇帝位时年号‚康德‛,又称康德皇 帝(1934年—1945年)。
溥仪,是清朝第十一个皇帝,入关后的第 十任皇帝;也是中国的末代皇帝。通称宣统 皇帝,也被尊为清逊帝。字浩然,取自孟子 ‚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之意。
1924年,溥仪在天津张园和他的弟妹们。
庄士敦(1874-1938),1898年,作 为一名东方见习生被 派往香港,以学者兼 官员的身份在华工作 生活了三十四年。 1919年2月,赴京,开 始了‚帝师‛生涯。 庄士敦是中国几千年 帝王史上第一位也是 最后一位具有‚帝师‛ 头衔的外国人。
母亲: 苏完瓜尔 佳〃幼兰
同胞兄弟溥杰 同胞姊妹韫媖、韫和、韫颖 异母兄弟溥倛、溥任 异母姊妹韫娴、韫馨、韫娱、韫欢

溥仪对爱新觉罗的看法

溥仪对爱新觉罗的看法

溥仪对爱新觉罗的看法溥仪(1906年-1967年),是清朝末代皇帝,也是满洲爱新觉罗氏族人。

他在六岁时被立为清朝皇帝,但在1912年辛亥革命后,清朝被废除,溥仪失去了皇位。

随后,他被安排居住在北京的紫禁城内,并在1924年被迫离开紫禁城。

溥仪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和转折点,对于爱新觉罗家族和自己的身份也有着独特的看法。

1. 爱新觉罗家族的历史地位爱新觉罗家族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室家族,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具有极高的地位和权力。

作为这个家族的一员,溥仪对爱新觉罗家族感到自豪和认同。

他深知自己作为清朝最后一位皇帝的责任和使命,并且努力维护着这个家族的荣誉。

2. 清朝灭亡与个人遭遇清朝灭亡给溥仪带来了巨大的打击和困惑。

作为一个年幼的孩子,他没有能力改变历史的潮流,也无法阻止革命浪潮的到来。

他被迫离开紫禁城,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流亡生涯。

这段经历使得溥仪对自己的身份和爱新觉罗家族的未来感到忧虑和迷茫。

3. 对爱新觉罗家族的责任感尽管清朝已经灭亡,但溥仪对爱新觉罗家族的责任感从未消失。

他努力寻找机会恢复皇位,并且在流亡期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试图重建爱新觉罗家族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

虽然这些努力最终没有成功,但溥仪对于自己作为家族一员的责任感始终如一。

4. 对个人身份认同的挣扎溥仪在流亡期间曾多次改名换姓,试图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

这种行为反映了他内心深处对于个人身份认同的挣扎。

尽管他是满洲爱新觉罗氏族人,但在中国社会中,他的身份却备受质疑和批评。

这种挣扎使得溥仪对自己的家族和身份产生了复杂而矛盾的情感。

5. 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溥仪在流亡期间有大量时间用于反思自己和爱新觉罗家族在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他通过阅读、思考和与他人交流,不断深化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

这些反思使得他逐渐意识到爱新觉罗家族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反思自己作为最后一位皇帝的责任。

6. 对未来的展望溥仪对于爱新觉罗家族和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望和希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光绪(溥仪的伯父)死后继位,是清朝的末代傀 儡皇帝。后经日本帝国扶持建立伪满洲国当皇帝, 但实际上只不过是日本人的一个傀儡和侵略中国 的工具。抗战结束后被判决有期徒刑15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获释并经过改造成为新公民, 著作有《我的前半生》等作品,是重要的史料。 后因患肾癌而去世,享年62岁。火葬后骨灰安放 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侧室,时任总理周恩来指 示移放于正室,后又移葬华龙皇家陵园。
五.满洲皇帝
粉墨登场
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在侵华日军将领土 肥原贤二等人的策划下被扶持到沦陷区东北。 1932年3月,日本扶持溥仪在东北建立日本的 傀儡政权“满洲国”,企图分裂中国。1932年 9月与日本签订了《日满议定书》,日本政府正 式承认满洲国,而满洲国承认日本在中国东北 的特殊利益。溥仪自1932年3月9日至1934 年2月28日任满洲国执政,建年号为“大同”。 定都长春,改名为“新京”。
《大清宣统皇帝退位诏书》
奉旨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 前因民军起事,各省相应,九夏沸腾,生灵涂 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 会、公决政体。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南北暌 隔,彼此相持。商辍于涂,士露于野。国体一日不 决,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 南中各省,既倡义于前,北方将领,亦主张于后。 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拂 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 定为立宪共和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 天下为公之义。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为总理大臣,当兹 新旧代谢之际,宜为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以全权 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总期人民安 堵,海宇乂安,仍合满、蒙、汉、回、藏五族完全领土 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安闲,优游岁月, 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宣统三年(旧历)十二月二十五日
1943年12月1日公布的《开罗宣言》中, 规定中美英“三国之宗旨,在于剥夺日本自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在太平洋所夺 得的或占领之一切岛屿;在于使日本所窃取于 中国之领土,例如满洲、台湾、澎湖群岛等, 归还中华民国。日本亦将被驱逐出其以暴力或 贪欲所攫取治所有土地”。作为苏联对日宣战 的条件,在1945年2月8日的雅尔塔会议 罗斯 福—斯大林会谈中,确定了将大连作为国际化 自由港转交给苏联,并由苏联使用满洲铁路。
修正清室优待条件 今因大清皇帝欲贯彻五族共和之精神,不愿违反民国 之各种制度仍存于今日,特将清室优待条件修正如下: 第一条、大清宣统帝即日起永远废除皇帝尊号,与中 华民国国民在法律上享有同等一切之权利; 第二条、自本条件修正后,民国政府每年补助清室家 用五十万元,并特支出二百万元开办北京贫民工厂,尽先 收容旗籍贫民; 第三条、清室应按照原优待条件第三条,即日移出官 禁,以后得自由选择住居,但民国政府仍负保护责任; 第四条、清室之宗庙陵寝永远奉祀,由民国酌设卫兵 妥为保护; 第五条、清室私产归清室完全享有,民国政府当为特 别保护,其一切公产应归民国政府所有。
1917年7月1日,正式让溥仪登基后召致 全国反对,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于 是组成讨逆军讨伐,‘辫子兵’战败,张 勋逃入东交民巷荷兰使馆。溥仪再次宣告 退位,复辟仅12天破产。
宣统二次退位诏书
前据张勋等奏称,国本动摇,人心思 旧,恳请听政等语。朕以幼冲,深居宫禁, 民生国计,久未与闻。我孝定景皇后逊政 恤民,深仁至德,仰念遗训,本无丝毫私 天下之心,惟据以救国救民为词,故不得 已而九如请,临朝听政。乃昨又据张勋奏 陈,各省纷纷称兵,是又将以政权之争致 开兵衅。年来我民疾苦,己如火热水深, 何堪再罹干戈重兹困累。
1.登极与退位
2.逊帝生活
3.丁巳复辟
4.大婚与离宫 5.满洲皇帝 6.二战后 7.中华公民 8.附加内容
爱新觉罗· 溥仪
一.登基与退位
宣统三年(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次年 2月12日,隆裕太后 被迫代溥仪颁布了 《退位诏书》,宣告 了清王朝的灭亡和延 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 帝制的结束。
言念及此,辗转难安。朕断不肯私此政权, 而使生灵有涂炭之虞,致负孝定景皇 后之 盛德。著王士珍会同徐世昌,迅速通牒段 祺瑞,商办一切交接善后事 宜,以靖人心,而弭兵祸。 钦此! 宣统九年五月二十日
大总统令 据内务部呈称;准清室内务府函称;本 日内务府奉谕;前于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 日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因全国人民倾心 共和,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 民国共和,并议定优待皇室条件,永资遵 守,等因;六载以来,备极优待,本无私 政之心,岂有食言之理。
六.二战后
溥仪被苏联军队俘虏后,被定性为 战犯。在苏联赤塔和伯力的收容所被监 禁了五年。 1946年8月在苏军的引渡 下曾返回日本东京在“远东国际军事法 庭”上作证。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 国,在抚顺战犯管理所交待罪行、学习、 改造,受到了约十年的“革命教育”与 “思想改造”。
七.中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特赦通知书 遵照一九五九年九月十七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特赦令,本院对在押的伪满洲国战争罪犯爱新觉罗· 溥 仪进行了审查。 罪犯爱新觉罗· 溥仪,男性,五十四岁,满族,北 京市人。该犯关押已经满十年,在关押期问,经过劳 动改造和思想教育,已经有确实改恶从善的表现,符 合特赦令第一条的规定,予以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 一九五九年十二月四日
没落天朝的皇帝——宣统帝· 爱新觉罗溥仪
主讲﹕查会江 主讲:叶渊
生平简介
爱新觉罗· ,(1906年2月7日- 溥仪
1967年10月17日是清朝第十二位君主,入关后 的第十任皇帝.其为清朝皇帝在位时年号“宣统”, 通称宣统皇帝(1909年-1912年,1917年7 月1日—12日)。其在伪满洲国皇帝位时年号 “康德”,又称康德皇帝(1934年—1945年)。 也是中国的末代皇帝,也被称为清逊帝。字浩然, 醇亲王奕譞(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之弟醇贤亲王) 之孙、祖母为奕譞侧福晋刘佳氏,载沣(第二代醇 亲王)长子,母亲苏完瓜尔佳· 幼兰(荣禄之女)。
1924年11月5日,冯玉祥派鹿钟麟带兵入紫 禁城,逼溥仪离宫,历史上称这为“北京事变”。 溥仪搬进北府(载沣的居处),继而又逃进日本 公使馆。第二年2月移居天津租界张园和静园,与 清朝遗老遗少以及张作霖、段祺瑞、吴佩孚等往 来。溥仪被逼宫后,日本各大报章都刊登出同情 溥仪的文章,为以后建立伪“满洲国”造势,具 有讽刺意味的是,八国联军的时候派兵最多,打 得最狠的就是日本。不久,被日本人护送到天津。 1931年11月,在日本驻屯军司令官的帮助下潜 赴旅顺,不久到沈阳。
伪满洲国行政区在1934年划为14个省和两个特别市: 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吉林省;热河省;间岛省; 黑河省;三江省;龙江省;滨江省;兴安东省;兴安 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新京特别市;哈尔滨特 别市。 1939年更改为19个省和一个特别市: 安东省;奉天省;锦州省;吉林省;热河省;间岛省; 黑河省;三江省;龙江省;滨江省;兴安东省;兴安 西省;兴安南省;兴安北省;牡丹江省;通化省;东 安省;北安省;四平省;新京特别市。
伪满洲国国旗
伪满洲国领土包括中国辽宁、吉 林和黑龙江三省全境、内蒙古东 部及河北承德市(热河省)。根 据1932年的《日满议定书》, 关东州之主权由满洲国所有;满 洲国承认清朝将旅顺、大连一带 的关东州租借予日本的条约,故 关东州继续由日本直接管辖,不 属满洲国行政区划。
执政宣言
人类必重道德,然有种族之见,则抑 人扬己,而道德薄矣。人类必重仁爱, 然有国际之争,则报人利己,而仁爱 薄矣。今立吾国,以道德仁爱为主, 除去种族之见,国际之争,王道乐土, 当可见诸实事。凡我国人,望其勉之。
伪满洲国康 德皇帝溥仪
1934年,改改国号为 “满洲帝国”,改称皇 帝,改年号为“康德”。 3月1日登基,“康德” 是康熙和德宗光绪的缩 称,意在纪念,并寄托 了继承清朝基业之愿。
1934年3月1日 溥仪登极祭天情 景
1934年3月1日,在长春郊外 杏花村,在用土垒起的“天坛” 上,我穿着龙袍行了告天即位 的古礼。然后,回来换了所谓 大元帅正装,举行了“登极” 典礼。这时执政府改称为“宫 内府”,我住的地方因要避开 日本天皇的“皇宫”称呼,称 为“帝宫”。其中的房屋后来 除增建了一所“同德殿”之外, 其余的只是修缮了一下,楼名 依旧未变。登极典礼是在勤民 楼举行的。
四.大婚与离宫
婉容
郭布罗· 婉容,字慕鸿,号 植莲,生于清光绪三十二 年九月二十七日(公历 1906年11月13日)。 原籍黑龙江省讷河市龙河 乡满乃屯,达斡尔族,后 编入满族正白旗。高祖郭 布罗· 阿尔景,是咸丰年间 的副都统,并封为武显将 军、建威将军。
文绣
额尔德特· 文绣,又名傅玉 芳,1909年12月20日, 生于满洲镶黄旗的贵族官 僚人家。清代末代皇帝爱 新觉罗•溥仪的淑妃,为 满族额尔德特氏端恭之女。 因为掀起了轰动全国的 “皇帝离婚案”而被世人 熟知。
二.逊帝生活
溥仪在自传《我的前半生》 中说道:
“我在童年,有许多古怪的嗜 好,除了玩骆驼、喂蚂蚁、养 蚯蚓、看狗打架之外,更大的 乐趣是恶作剧。譬如他曾想用 藏有铁砂的鸡蛋糕给太监吃, 用铅弹向太监窗户打。是贫苦 出身的乳母王焦氏教了他一些 做人的道理” 。
宣统四年二月糙卷单”(即民国元年三月 的一份菜单草稿),上面记载的一次宣统 帝“早膳” :
三.丁巳复辟
1917年 (民国六 年) 7月 1日张勋 兵变,溥 仪复辟时 在乾清宫 登极的情 景

张勋
张勋,字少轩。江西奉新人。1854年 (清咸丰四年)生。1895年(清光绪二 十一年)投靠袁世凯任管带,后任副将、 总兵等职。1911年升为江南提督,率 巡防营驻南京。武昌起义后,在南京残 杀民众数千人,顽抗革命军,败后退至 徐州一带。清帝退位以后,所部改称武 卫前军,禁剪辫子,以示效忠清王朝, 时称‘辫子兵’。1913年奉袁世凯命 进攻革命军,重占南京,后调徐州任长 江巡阅使。袁死后,在徐州成立北洋7 省同盟,不久任安徽督军,扩充至13 省同盟,图谋为清室复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