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傅雷家书两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傅雷所说的“做人”的道理。
2.体会信中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父爱和期望,以及对国家、艺术的看法。
3.积累经典语句,用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教学重点:1.傅雷所说的“做人”的道理。
2.傅雷对儿子日常生活中具体的指导。
教学难点:1.傅雷在艺术修养方面对儿子的指导。
2.傅雷在理财方面对儿子的指导。
教学方法:1.诵读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篇文章是教子篇,是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适合学生反复诵读,认真体会。
2.联想想象法。
在反复诵读文本的基础之上,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知识积累,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力去理解文本的内容,尤其是有助于学生体会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
3.讨论点拨法。
对于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生哲理,可以由教师点拨;对于学习语文的方法,可以由教师示范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对于信中出现的朦胧的思想倾向,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交流。
4.比较法。
可以将本文与《背影》作比较阅读,体会两篇文章都用了“书信”体,有什么不同,这样有利于学生从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加强理性认识,提高鉴别欣赏能力。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命运》交响曲,由音乐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二、介绍作者及背景:1.作者: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翻译家、文艺评论家。
一生译著宏富,翻译作品达34部。
他翻译的巴尔扎克的《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等作品,受广泛欢迎。
(可以让学生从图书馆或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傅雷的资料,摘抄精彩片断并点评。
)2.背景:20世纪60年代初,正是中国知识分子遭受打击、饱受凌辱的年代。
傅聪去波兰参加第五届肖邦国际钢琴比赛获第三名并留在波兰教音乐。
由于“文革”开始,他身处异国7年之久,但始终热爱祖国,保持一颗赤子之心。
傅雷在如此艰难的环境里仍然谈音乐(可以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查找有关“文革”的资料),关心祖国的命运。
(可以让学生从互联网上查找有关傅聪的资料,摘抄精彩片断并点评。
)三、整体感知:1.抽读(个读、齐读)课文。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篇一: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2、理解父子之爱、朋友之谊、知己之情的交融。
3、能够领悟突破挫折和成功、以平和心态面对现实和过去、以积极心态迎接未来的人生境地。
4、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1、读懂两封家书,体会到其中不同的期望和情感。
2、能够准确而深刻地理解“坚强”的双层内涵。
3、认识到个人的成功、事业的胜利和国家的荣誉之间的关系。
【教学媒体】磁带、录音机。
【其他】学生预习课文,阅读《傅雷家书》。
【课时安排】〖教学内容〗1、整体感知两封信的情感。
2、研读第一封信。
教学过程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1、播放李春波的《一封家书》,学生谈感受。
2、在以前,通讯工具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书信则是沟通两地相思情感的最好使者。
著名的翻译家傅雷,在他的长子傅聪留学海外时,就在一封封家书中为儿子排忧解难,传达着自己的惦念之情。
写得多了,经过整理,一部《傅雷家书》就诞生了。
今天,我们就来阅读其中的两封信,感受父亲对孩子的牵挂。
创设情境。
二、整体感知1、检查“读一读,写一写”:庸碌凭吊谀词扶掖大惊小怪廓然无累重蹈覆辙涕泗横流自知之明气吞斗牛2、阅读课文,说说两封家书分别写于什么时候,有什么作用?明确:第一封信,从“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可以看出,这封家书应该是写在儿子精神消沉时。
从“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在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可知,傅雷此时写这封信想鼓励儿子振作起来,以平和心态去面对人生重点挫折,乐观地迎接情感的创伤,做一个勇敢的人。
第二封家书,是写与儿子成功之际。
家书二则主要内容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家书两则指的是中国翻译家、作家、教育家、美术评论家傅雷在1954年和1955年写给儿子傅聪的两封家书。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傅聪遭遇挫折和面对成功的不同时候,傅雷在家书中的谆谆教导,循循善诱,带着为人父的认真和期待,细致且严格地教导儿子傅聪该如何面对挫折,又该如何对待成功。
这是两封普通而又不普通的家书,傅雷通过家书教导儿子傅聪在精神消沉时,该学会泰然处之;在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时候,要学着保持谦卑,保持赤子之心,向着艺术的更高峰进发。
如今,这两封家书保留了下来,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让更多的人查阅,理解和体会,这不再只是傅雷对傅聪的教导,从更广阔地角度看,这两封家书教育了一代代少年人,鼓励也激励着新的一代人不畏挫折,也不会在鲜花掌声中迷失自己。
(完整版)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955年1月26日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梳的。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
九年级语文《傅雷家书两则》第一课时 课件

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新年“礼物”。表现出傅雷 夫妇对儿子音信的盼望和收到信后的喜悦。
2、当傅聪取得巨大的成功时,傅雷是怎样和儿子 一同分享的?
首先在傅聪成功之际,傅雷倾情相贺,为儿子感到高 兴和自豪。
其次表达了欣赏艺术的喜悦,同时告诫儿子在成功时 要保持冷静谦卑,永葆一颗赤子之心。
语言特色
㈠语气平易近人,情感真挚深切 ㈡语言含蓄生动、饱含哲理
傅雷善用比喻和故事。
家书一小结
第一封家书从内容上看是傅雷在傅聪遭遇坎 坷,精神消沉时,安慰并鼓励儿子敢于正视现实, 正视错误,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 起伏。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 训,引以为戒。学会坚强地面对生活和艺术上的 挫折。
从形式上看,傅雷借助比喻、故事和自己深 厚的生活、翻译和创作累积将款款舐犊深情融入 字里行间。
阅读家书二: 1、傅聪在新年之际给家里写了一封信,这封信写在他获 奖之后。当傅雷收到这封信时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 达了怎样的感情? 2、当傅聪取得巨大的成功时,傅雷是怎样和儿子一同分 享的? 3、傅雷在儿子大获成功时是怎样表达父爱深情的?举例 说明 。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创伤、覆 灭〕,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 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 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这一比喻形象地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 对待感情的创伤就像古战场被黄沙掩埋只 留苍凉平静,沉郁超然,头脑一定要冷静, 心态一定要平和。
“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河, 莱茵,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 到了“复旦”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 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七课《傅雷家书两则》

抓住文眼,领悟主旨
• 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胜不骄,败不馁
谈谈你对“赤子之心”的理解
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 远离欲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 挚的感情,所以“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 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的现实生活 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 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 想,是相通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 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就是这些心灵的朋 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博大宽 广的精神世界。
在1966年的一个晴初霜旦,翻译 巨匠傅雷愤然辞世。9月3日凌晨, 58岁的翻译大师因不堪忍受红卫兵 的殴打、凌辱,坐在自己的躺椅上 吞服了巨量毒药,辗转而亡。两小 时后,他的夫人朱梅馥从一块浦东 土布做成的被单上撕下两条长结, 打圈,系在铁窗横框上,尾随夫君 而去。
在遗嘱中,逐件交代欠保姆的菜金多 少,借某人的书放在哪里之类。 傅聪收到父亲的最后赠言是:“第一 做人,第二做艺术家,第三做音乐家, 最后才是钢琴家。”
• 由于父亲的“问题”,傅聪 被迫于1958年底移居英国伦 敦,当时这被称为 “叛国 投敌”。 • 在遭受冤屈20多年后,傅雷 夫妇1979年4月得以平反昭 雪。傅聪也应邀回国参加父 母的平反大会和骨灰安放仪 式。
傅聪护送父母的骨灰前往龙华革命公墓
傅雷作为一个翻译家,别人说“没有 他,就没有巴尔扎克在中国”,他译 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 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作为音乐鉴 赏家,他写下了对贝多芬、莫扎特和 肖邦的赏析;作为文学评论家,他对 张爱玲小说的精湛点评,为学界作出 了文本批评深入浅出的典范;他写给 长子傅聪的家书《傅雷家书》自80年 代出版至今,已经感动了数百万读者。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 傅雷家书》两则 课件(共36张PPT)

字形
1、庸碌 “碌”不能写成“禄”。
2、覆灭
3、启发 4、扶掖
“覆”不能写成“复”。
“启”不能写成“起”。 “掖”不能写成“腋”。 “萧萧”不
5、无边落木萧萧下 能写成“潇潇”。
6、惦念
7、灰烬
“惦”不能写成“掂”。
“烬”不能写成“尽”。
◎词语
1、廓然无累:廓,空阔。超然物外,不被世事所累。 2、重蹈覆辙:蹈:踏上。指重犯过去的错误。 3、涕泗横流:涕,眼泪。泗:鼻涕。本文指因激流而泪流 满面。 4、谀词:奉承人的话。 5、凭吊:对遗迹缅怀先人或往事。 6、扶掖:扶持,提携。 7、垂手:表示无所事事,无为。 8、发扬光大:光大,使显赫盛大。使在原来基础上更加发 展壮大。 9、颓废:意志衰退,精神不振。 10、舐犊之情:像老牛舔小牛那样深情。比喻疼爱子 女的深情。
傅雷家书两则
一、作者简介: 傅雷(1908—1966),文 学翻译家。字怒安,号怒庵。 上海市南汇县人。20年代初曾 在上海天主教创办的徐汇公学 读书,因反迷信反宗教,言论 激烈,被学校开除。“五卅” 运动时,他参加在街头的讲演 游行。北伐战争时他又参加大 同大学附中学潮,在国民党反 动派逮捕的威胁和恐吓之下, 被寡母强迫避离乡下。
此外还译有苏卜的《夏洛外 传》,杜哈曼的《文明》,丹 纳的《艺术哲学》,英国罗素 的《幸福之路》和牛顿的《英 国绘画》等书。60年代初,傅 雷因在翻译巴尔扎克作品方面 的卓越贡献,被法国巴尔扎克 研究会吸收为会员。他的全部 译作,现经家属编定,交由安 徽人民出版社编成《傅雷译文 集》,从1981年起分15卷出 版,现已出齐。
第一封家书写于什么时候,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 样的一个人? 战胜挫折 泰然处之
精神消 沉苦闷
九年级语文 傅雷家书》两则

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的称呼是 什么? 2、傅雷是如何劝解安慰儿 子的?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 谷、庄稼的比喻和克里斯朵夫 的故事,他的用意何在? 4、傅雷运用古战场的比喻 目的是什么?
傅雷家书两则
傅雷
宠辱不惊
坚强
情绪上的消沉和低落 成功后的掌声和鲜花
赤子之心
思考家书
1、假如你就是当时的傅聪,在你消 沉苦闷或者欣喜成功时,你收到父亲的这 两封信,你心里的感受如何?你会对父亲 说些什么?
学习目标:
1、掌握书信的格式
2、理解傅雷家书的内涵 3、体会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对 儿子的殷切期望
傅雷(1908—1966), 我国著名文学翻译家、文艺评 论家。毕生翻译巴尔扎克、罗 曼· 罗兰、伏尔泰等作家的文学 名著,翻译作品达34部。 他多艺兼通,在绘画、音 乐、文学等方面有独特高超的 艺术鉴赏力。1957年被打成 右派,但仍然坚持自己的立场。 因不堪忍受污辱,与夫人朱梅 馥双双含冤自杀,实妈 : 你们好吗 ? 现在工作很忙吧 ? 身体好吗? 我现在广 州挺好的, 爸爸妈妈不要太牵挂,虽然我很少写信,其实 我很想家。 爸爸每天都上班吗?管得不严就不要去了,干了一辈 子革命工作,也该歇歇了。 我买了一件毛衣给妈妈,别舍不得穿上吧,以前儿子 不太听话,现在懂事他长大了。哥哥姐姐常回来吧?替我 问候他们吧!有什么活儿就让他们干,自己孩子有什么客 气。 爸爸妈妈多保重身体,不要让儿子放心不下。今年春节 我一定回家,好了先写到这吧。 此致 敬礼 儿春波敬上 一九九三年十月十八日
思考:在这两则书信中,傅雷对儿子 傅聪到底说了些什么?分别概括两则 书信的内容。
合作探究
第一封家书
理解家书
第二封家书
1、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了 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2、傅雷对儿子成功的激动 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3、傅聪的成功,傅雷异常激 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停 留在这种喜悦之中,他还写 了什么? 4、结合课文,你认为“坚 强”一词该如何理解?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傅雷家书两则》课文原文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封信,很高兴,我们并没有为你前封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会有的。
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没有谁可诉苦。
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唯有庸庸碌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才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我们只求心理相对平衡,不至于受伤害而已。
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
我预料在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生也有很大帮助。
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的;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舞你。
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地你会养成另一种心情对付过去的事: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以客观的现实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唯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
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
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955年1月26日早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地等着。
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
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梳的。
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7篇)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精选17篇)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到底应如何写读书笔记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傅雷家书》读书笔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傅雷家书》读书笔记篇1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选编了《傅雷家书》两则,在这两则信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儿子的爱。
第一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精神消沉的时候,第二封家书写作的时间是当儿子欣喜成功的时候。
这两封家书从两个方面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那一份动人的舐犊之情。
傅雷和傅聪两父子不仅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上的知音。
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道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颂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
《博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也是现代中国影响最大的家训。
傅雷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把自己人生的智慧,生活的经验,艺术的感悟,毫无保留地贡献出来。
“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
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
”这真是知子莫如父,傅雷似乎早就预料到儿子的这种情绪了。
紧接着又说“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
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
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安慰儿子,向父母诉苦是人之常情,遭遇挫折是人生的必修课,谁也难免的。
作为父亲不能教条主义地说,这不能,那不能,连用了几个形象的比喻,告诫儿子,不要过分悲伤、消沉。
如“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
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这就是朋友式的父亲,对儿子的爱,比山还高大,比海还宽阔。
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2年九年级语文上册《傅雷家书两则》学案人教新课标版7.傅雷家书两则快乐晨读秋思张籍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赏析】本诗寓情于事,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片段——寄家书时的思想活动和行为细节,真切而又细腻地表达了羁旅之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合作探究一、走近作者傅雷(1908-1966),我国著名_______家、______家,一代翻译巨匠。
翻译作品达34部,要有罗曼·罗兰获诺贝尔文学奖的长篇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传记《贝多芬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巴尔扎克的《______________》欧也妮·葛朗台》等。
二、追溯背景本文所选的两封家书,一封是1954年10月2日雷写给儿子的信,当时儿子正处于精神消沉期。
二封是1955年1月26日写给儿子的信,当时正值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
三、字词积累1.读准字音庸.碌( yōng) 谀.词( ) 扶掖.( ) 廓.然无累( )涕泗..( ) 禁.不住( ) 颓.废( ) ..横流( ) 枘凿挫.折( ) 相契.( )2.辨清字形3.理解词义庸碌刻骨铭心扶掖惊心动魄重蹈覆辙自知之明枘凿涕泗横流庸碌:平庸而无所作为。
________:搀扶,提携。
________:方榫头,圆榫眼,二者合不到一起,比喻两不相容。
________: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________:再走翻过车的老路。
比喻不重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再犯以前犯过的错误。
________:指牢记心底。
________:能正确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
________:眼泪鼻涕满脸乱淌,形容极度悲伤。
合作探究四、初步感知1.本文两封家书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这两封家书中,贯穿了一种怎样的内在精神?如何理解这种内在精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一封家书开头的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文本探究1.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课文的两封信来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子”是怎样的人?孤独的赤子能创造怎样的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品读鉴赏六、鉴赏点谆谆人世语,悠悠父子情——值得细读的《傅雷家书两则》本文所选的两封家书,第一封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儿子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封写于儿子取得巨大成功、被鲜花和掌声簇拥的时候,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傅雷家书》两则 教案

《傅雷家书》两则学生特点分析:九年级处在十五六岁的学生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从小便受到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的各个方面的关注,形成了很强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模式,特别是在家庭中。
缺少与人相处交流的正确的方式。
总是单方面的接受来自父母的呵护,长久以来,把父母的爱当成了理所当然的付出,而恰恰又处在青春期的他们,又有很强的自我成长的意识,对父母全方位的“爱”看成是对自己的过多干涉,把与家人相处的不愉快更多的放到父母的身上,忽略了父母的爱。
通过本文的学习,还应该让学生体会父母与子女之间更为深刻的爱,领悟爱的更高境界,以引导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自己的人生态度作一番新的思考,若能点燃他们心灵的一丝火花,那将是他们一生的幸事。
教学内容分析:《傅雷家书两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7课。
位于第二单元的中心。
本文所选的两封信,表现了一位父亲对儿子的舐犊之情,文章随处可见的父亲对儿子的尊重,向儿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方法,潜移默化的为人方式,这些是同于以往我们见到或读到的,她体现了一种更适合现在家庭成员之间的相处方式,它同样适应于家庭成员以外人的相处。
这正是我们这些处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期的学生们应该学习的。
因此,在学习时不仅应引导学生感悟亲情,更应引导学生注意作者向我们传达出的教育思想,从小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与他人相处的态度和技巧,同时为他们教育下一代做好准备,这对他们将来的人生有着更为长远的积极意义。
由停留在单纯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更为深层的理性思考是本文不同于其他同类文章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本节课在教学设计上的一个亮点。
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把握融汇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
2、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坚强”、“赤子之心”等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的含义。
3.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感知文中浓浓的父爱,做一个有感恩之心的人。
九年级语文傅雷家书两则2(PPT)5-2

教学目标 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 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 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 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 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 的两种方式。
年国际上以国际协议原点()作为地极原点,经度起点实际上不变。 【本岛】名几个岛屿中的主要岛屿,其名称和这几个岛屿总体的名称相同。例如我国的 湾湾包括湾湾本岛和澎湖列岛、绿岛、兰屿等许多岛屿。 【本地】名人、物所在的地区;叙事时特指的某个地区:~人|~口音|~特产。 【本分】①名本 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守~|~的工作。②形安; 国学加盟 国学加盟 ;于所处的地位和环境:~人|这个人很~。 【本固枝荣】ī树木主 干强固,枝叶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础巩固了,其他部分才能发展。 【本行】名①个人一贯从事的或长期已经熟习的行业:他原来是医生,还是让他干 老~吧。②现在从事的工作:三句话不离~|熟悉~业务。 【本纪】名纪传体史书中帝王的传记,一般按年月编排重要史实,列在全书的前面,对全书起总 纲的作用。 【本家】名同宗族的人:~兄弟|他们俩住在一个村,是~。 【本家儿】〈方〉名指当事人:~不来,别人不好替他做主。 【本金】ī名①存款 者或放款者拿出的钱(区别于“利息”)。②经营工商业的本钱;营业的资本。 【本科】名大学或学院的基本组成部分(区别于“预科、专科”等)。 【本 来】①形属性词。原有的:~面貌|~的颜色。②副原先;先前:他~身体很瘦弱,现在很结实了|我~不知道,到了这里才听说有这么回事。③副表示理 所当然:~就该这样办。 【本利】名本金和利息。 【本领】名技能;能力:有~|~高强。 【本名】名①本来的名字;原来的名字(区别于“别号、官衔” 等)。②给本人起的名儿:有些外国人的全名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第二部分是父名,第三部分是姓。 【本命年】名我国习惯用十二生肖记人的出生年, 每十二年轮转一次。如子年出生的人属鼠,再遇子年,就是这个人的本命年。参看页〖生肖〗。 【本末】名①树的下部和上部,东西的底部和顶部,比喻事 情从头到尾的经过:详述~|纪事~。②比喻主要的与次要的:不辨~|~颠倒。 【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 颠倒了。 【本能】①名人类和动物不学就会的本领,如初生的婴儿会哭会吃奶,蜂酿蜜等都是本能的表现。②副机体对外界刺激不知不觉地、无意识地(做 出反应):他看见红光一闪,~地闭上了眼睛。 【本票】名出票人签发的,并承诺在见票时向收款人或持票人无条件支付确定金额的票据。 【本钱】名①用 来营利、生息、等的钱财:做买卖得有~。②比喻可以凭借的资历、能力、条件等:强壮的身体是做好工作的~。 【本人】代人称代词。①说话人指自己: 这
湖南省益阳市六中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七课 傅雷家书》两则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7傅雷家书两则教学目标1.学习庸碌、凭吊、扶掖、谀词等字词,读准字音,理解含义。
2.理解傅雷所说的“坚强”的含义,认识到敢于面对现实、勇于回顾历史、理智地对待成功并继续奋斗,才是真正的“坚强”。
3.体会信中讲述道理和抒发感情的两种方式。
重点难点:重点: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难点:对于“坚强”完整而深刻地理解。
教学方法:朗读法、探究讨论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预习导学1、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含义:庸碌、凭吊、扶掖、谀词2、复习书信的格式3.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
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它们的主题各是什么?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第二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二、交流探究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傅聪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的爱。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提示:注意课文中运用的比喻和引用的故事。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的用意是什么?以上问题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要学会保有平和的心态,控制情绪的起伏。
然后,要保持冷静的头脑,理智地分析,吸取教训,引以为戒。
(太阳、雨水、五谷和庄稼的比喻,是说明任何事情都要掌握分寸。
4.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
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提示: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
表现了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信后的喜悦。
5.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提示:结合奥运冠军的感受,体会傅雷作为父亲,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喜悦之情。
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福;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而激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傅雷,我国著名 文学翻译家。傅雷先生 为人坦荡,禀性刚毅, “文革”之初即受迫害, 于一九六六年九月三日 凌晨,与夫人朱梅馥双 双愤而弃世,悲壮的走 完了一生。
傅聪——早于 六十年代已被 赞誉为“中国 当今最伟大的 音乐家之一”, 是华人音乐家 扬名国际乐坛 的典范。
是傅雷及夫人写给 傅聪、傅敏的家信 摘编,是一部充满 着父爱的苦心孤诣, 呕心沥血的教子篇。 也是现代中国影响 最大的家训。
课后一、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 样一个人?
傅雷希望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无 论遭受了怎样的起伏跌宕,矛盾孤 独,都要坚持对艺术的不懈追求, 永怀一颗赤子之心。
傅雷在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 说过:“我高兴的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 儿子变成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 以和这种幸福相比?”从这两封信来看, 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
(3)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 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这种喜 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他并没有只停留在这种喜悦之情中。 他还称赞了傅聪面对掌声、赞美的 冷静。
(4)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 是”起到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从对儿子艺术成功的喜悦之情 延伸到对儿子思想成熟的欣慰之情。
问题探讨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 一种情绪?)
这句话意在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对于感情 的创伤,要“当做心灵的灰烬看”,就“像对着 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凭吊古战场时, 烈火硝烟散尽,只余断壁残垣,金戈铁马、血肉 厮杀都已被岁月的黄沙掩埋。只余下万千感慨, 苍凉而平静,沉郁而超然。这就是我们对待往事 应有的心态。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 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挫折其实就是迈向成功所应缴的学费。 只有千锤百炼,才能成为好钢。 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首先是宽慰,不必为父母担心。 其次肯定 两点:一是父母永远都是孩子倾诉苦闷的 对象;二是人的一生就是在情绪的起伏中 渡过。 最后以过来人的身份,给予傅聪如 何面对情绪跌宕的建议。
(3)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 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他 的用意是什么? 比喻说明控制情绪的必要性,否则只会 适得其反 。 克利斯朵夫的故事鼓励儿子,凡是成 功的人,都要经历许多曲折,关键 在于勇于面对,学会解决问题。
三、拓展延伸
1、从全文看,这封信的写作目的是 劝慰儿子面对创伤学会泰然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父亲对儿子的忠告可以概括成两句话: 一、保持心理平衡;
正视错误,冷静对待,彻底感悟, 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引为借鉴。
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 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比喻成什么? 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比喻成新年中的“礼物”。表现了 傅雷夫妇对儿子的信的盼望和接到 信后的喜悦。
(2)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 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毫不矜持地直抒胸臆,表达对儿子成功的 喜悦之情。傅雷把自己的激动和喜悦,分 为三个层面:父母对孩子的成功感到幸 福; 欣赏艺术的喜悦;为了祖国的荣誉 而 激动。
(课后二)
“朋友”的意义,首先在于感情上、精神上 的互相理解与慰藉。当傅聪情绪消沉时,可以毫 无顾虑地向父亲倾诉,而父亲并没有高高在上、
横加训斥,或者说些教条式的训诫。相反,他能
够充分理解儿子的痛苦,首先尽力地安慰他,让 儿子觉得温暖、放心;然后娓娓而谈,以十分平
等的口气给他提出一些人生的忠告。朋友的境界,
“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 多心灵的朋友”。请举例加深理解。 贝多芬、梵高、托尔斯泰、陶渊明 ……赤子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 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他孤独;但人类 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和思想,是相通而 永存的,普天下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 友。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与艰难的遭遇里百折 不挠。--贝多芬 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梁启超 什么叫作失败?失败是到达较佳境地的第一步。— 菲里浦斯 对于不屈不挠的人来说,没有失败这回事。 —— 俾斯麦 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对我一样有价值。 — —爱迪生 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拓展延伸
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 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 面的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请你也试着 就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式的 通信交流。
1. 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 词,如“敬爱的”。
2. 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 等。独立成段,不可直接接下文。 3. 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几段来写。 4. 祝颂语。以最一般的“此致”、“敬礼”为例,在 正文之下另起一行空两格书写。“敬礼”写在“此 致”的下一行,顶格书写。后应该加上一个惊叹号, 以表示祝颂的诚意和强度。 5. 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 下方空一至二行的右侧。最好还要在写信人姓名之 前写上与收信人的关系,如儿×××、父×××、 你的朋友×××等。再下一行写日期。
苦心孤诣的教子篇
第一封
消沉、 低落时
理解挫折
平衡心理、泰然处之
正视错误
坚强
理智分析
祝贺
第二封
欣喜 成功时
艺术无止境
从民族文化中吸氧
怀有赤子之心
(五)2、从文中找出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并体会其含义。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 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 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做任何事都要掌握 分寸。
还在于志同道合,互为知音。傅雷与傅聪对音乐
艺术有许多共同的感受可以交流,可以互相补充、
互相借鉴,这也是“父子如朋友”的体现。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到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 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 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怎样 一种情绪?) 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 灵的朋友! (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 灵的朋友!
(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
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它剔除私心杂念,远离欲 望纷争,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所以 “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赤子 的现实生活也许境遇不佳、缺少知音,身边的世界让 他孤独;但人类最纯洁最美好的感情与思想,是相通 而永存的,普天下的赤子都将成为他的知音和朋友。 就是这些心灵的朋友和美好的情感,成为赤子创造的 博大宽广的精神世界。
自知之明
气吞斗牛
(1)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他 们的主题各是什么? (2)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分别有有何作 用? (3)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4)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 的? (5)傅雷运用太阳、雨水、五谷、庄稼的比喻和克利斯朵夫的故事, 他的用意是什么? (6)第二封信,写在傅聪获奖之后。在信的开头,傅雷把儿子的信 比喻成什么?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7)第二封信中,傅雷是如何表达对儿子成功的激动的? (8)傅聪的成功,使傅雷异常激动,但是他在信中是否只是停留在 这种喜悦之情中?他还写了什么? (9)傅雷用“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起到什么作用? (10)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旋律的一个词。 (11)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他对于“坚强”的理解 是什么?你能够找 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说吗? (12)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这两封信是傅雷接到傅聪的信后的回 信。请浏览这两封信,说说他们的主 题各是什么?
第一封信,如何面对挫折。 第二 封信,如何对待成功。
比较阅读
这两封家书,分别是针对 儿子什么境遇而写的?分别有 有何作用?
第一封:消沉苦闷之时。
劝慰儿子如何正确地面对感情的创伤,战胜 挫折,泰然处之。
第二封:欣喜成功之时。
激励儿子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 至境,正确对待成功。
பைடு நூலகம்
1、(1)第一封家书的开头称呼 是什么?为什么要这么称呼?
称呼是“聪,亲爱的孩子”,因为 傅聪 当时正是精神消沉的时候,这 样温情的称呼,会给傅聪带去父母 的爱。 (或:宽慰儿子,给他以感 情上的慰藉)
(2)在儿子面对挫折和心灵的苦闷 时,作为父亲,傅雷是如何劝解的?
从文中找出能贯穿两封信主 旋律的一个词。
(5)在两封信中,傅雷都提到了“坚强”。 他对于“坚强”的理解是什么?你能够 找 到两封信中,对“坚强”内涵的直接解 说吗? 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得失泰然。
(6)在傅雷看来,坚强的最高境界 是什么?
拥有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 (“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
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 朋友!”赤子能够保持心灵的纯洁,能 够无惧孤独,才是人性中最可贵的无坚 不摧的坚强。)
抓住文眼,领悟主旨
你认为傅雷希望儿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傅雷希望儿 子成为坚强, 胜不骄、败 不馁,有赤 胜不骄,败不馁 子之心的人。
6、傅雷是一个怎样的父亲?
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培养孩子, 把艺术与人生的尊严看得至高无 上的父亲。
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作用:这个比喻,十分真切地表达出所 有 “过来人”回首“过来事”的心情 ——苍凉 而平静,沉郁而超然。
这两封家书,分别写于儿子 消沉苦闷和欣喜成功的时候,从 两个方面表达了傅雷对人生的深 刻体悟、对儿子的殷殷期望;以 两种不同的风格展现了傅雷对儿 子的舐犊深情,以及对音乐艺术 的真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