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导学案课件(0618105829)

合集下载

《琵琶行》ppt课件29张

《琵琶行》ppt课件29张
全文以人物为线索,一明一暗,一实一虚,使情节波澜起伏。它所叙述的故 事曲折感人,抒发的情感能引起人的共鸣,语言美而不浮华,精而不晦涩,内 容贴近生活而又有广阔的社会性,雅俗共赏。
译:夜晚我到浔阳江头送别客人,枫树、 芦荻被秋风吹 得发出飒飒声响。我和客人下马在船上饯别设宴,举起 酒杯想要饮酒却无助兴的音乐。酒喝得不痛快更伤心将 要分别,临别时茫茫江水中浸着一轮冷月。
思考:“主人下马客在船”此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互文
译:主人和客人都下了马,登上船。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古文中对它 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互 辞形式: 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 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时间地点 故事人物
写作缘由 名字由来
奠定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2.正文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内容?尝试自己概括一下。 ① 江头送客秋瑟瑟 ② 江上聆听琵琶曲 ③ 歌女倾诉身世苦 ④ 同病相怜伤迁谪 ⑤ 重闻琵琶青衫湿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年老色衰

贬谪放逐


沉沦憔悴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 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译:被我的话所感动她站立了好久,回身坐下再转紧琴弦拨出 急声。凄凄切切不似刚才奏过的单调,在座的人重听都掩面哭 泣不停。要问在座之中谁流的眼泪最多?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 泪水浸湿!
写作背景
白居易任左拾遗官职后,由于得罪了官僚及皇帝,43岁被改职任 太子左赞善大夫,次年由于上书皇帝,言辞急切,被加上越职奏事的 罪名,先被贬为江州刺史,又被贬为江州司马,《琵琶行》就写于第 二年秋天。诗人正是借琵琶女的遭遇,共鸣自身天涯沦落的不幸。

《琵琶行》ppt课件

《琵琶行》ppt课件
作用?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左迁:贬官。
明年:第二年。今指今年下 一年。 委身:托身。嫁的意思。 命酒:叫(手下人)摆酒。 命,叫;酒,名词作动词。
作用:
因为:古义:于是写成; 今义:连词,表原因。 命:命名,题名。
1、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2、概述琵琶女身世; 3、点明写作动机; 4、 定下全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 突出: • 古义:突然爆发出; • 今义:鼓出来,或者超出一般
地显露出来
• 颜色: • 古义:容貌; • 今义:色彩
• 整顿:
• 古义:整理;
• 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 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 作风等)
• 去来: • 古义:走了以后,“来”,语气助词;
• 今义:去了又来
• 老大: • 古义:年纪大 • 今义:兄弟排序第一 • 向前: • 古义:刚才; • 今义:动词,向前方
(互 文)
醉不成欢惨将别, “惨”!(离愁、沦落)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音乐的
美,琴技高超
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 “寻”“问”……这一系列 的动词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
何答?:急切、欣喜。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第一 乐曲
急切愉悦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第二 幽愁暗恨
乐曲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琵琶行》(公开课课件)PPT课件

《琵琶行》(公开课课件)PPT课件
第40页/共60页
•2.晚年沦落
第41页/共60页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兄弟从了军,阿姨辞别了人世, 无情的时光,使容貌衰老。
第42页/共60页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 门前的车马,越来越稀少,年纪大了嫁给 一个商人,跟他到这里。 • 商人只看重利,哪在乎别离,上个月又到 浮梁,去买茶做生意。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凄凉愁惨
“别时茫茫江浸月” “唯见江心秋月白”
离愁别绪 寂静 ,烘托了音乐效果
“绕船明月江水寒”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一枝一叶总关情
第16页/共60页
•二.江上聆听琵琶曲
•1.邀见弹奏琵琶的女子
第17页/共60页
第28页/共60页
悲愤曲
• 诗句:银瓶乍破水浆迸,……,四弦一声如裂帛。 • 明确: • 这段音乐情绪高涨起来,但绝非柳暗花明,重见天日,而是以刚劲急促、震撼人心的节奏,
表达琵琶女对命运的不平之感与愤懑之情。故而音乐之声如“银瓶……刀枪鸣”。高亢激 越的旋律正是她的愤怒控诉。 • 收拨一划,“四弦一声如裂帛”,是愤激的哀号,更是对不公平社会现实和命运的抗争!
第1页/共60页
•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 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也是继杜甫之后唐代最伟大的现实 主义诗人。
•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琵琶行》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长篇叙事诗,与《长恨歌》 一起均是白居易的代表作品。
第2页/共60页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琵琶行》导学案(最新)

《琵琶行》导学案(最新)

《琵琶行》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作品,归纳文言现象。

(2)熟悉课文,联系时代与背景及作家的创作风格,在朗读背诵中提升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

2、过程与方法(1)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时代与作者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

(2)涵咏诗歌语言,体会作品情感和艺术特点。

(3)理解叙述与抒情相结合的艺术手法,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天涯沦落的感伤和内涵;认识封建社会造成琵琶女悲凉身世和诗人失意谪居的黑暗现实;提高文学趣味,感受作品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

教学重点:1、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写声音的高超技法。

2、引导学生从对人物身世命运的分析中解读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涵咏诗歌形象和语言。

3、背诵诗歌,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教学难点:品味作者对音乐的精湛描写,学习象声摹音、设喻作比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学法指导:1、强化预习,正音顺句,对照注释,初解文本;诵读入境,感知诗意;潜心涵咏,体悟情感。

2、学诗三步走:“读”,倾情诵读,整体感知;“悟”,体味意境,感受形象;“品”,咀嚼涵咏,品味语言。

【课前热身】1、了解与课文有关的知识:“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南宋王灼《碧鸡漫志》解释说:“古诗或名曰乐府,谓诗之可歌也。

故乐府中有歌有谣,有吟有引,有行有曲。

”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序说》云:“体如行书曰行。

”明朝胡震亨《唐吉癸签》说,“歌”是曲的总称,“行”是“衍其事而歌之”,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从唐人歌行体的风格来看,所谓“行”,是指那些流走自然、可歌可唱的诗篇。

2、走进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

生于河南新郑。

少年时期,避乱江南。

贞元十六年(800)进士,任翰林学士、左拾遗。

《琵琶行》(完整)完整版ppt课件

《琵琶行》(完整)完整版ppt课件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 示范、练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积极性
教学环节及步骤设计
导入:播放琵琶曲,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情境。
新课导入:介绍琵琶的起源、发展及演 奏技巧。
精讲示范:选取经典曲目,进行现场演 奏,并讲解曲目背后的故事和文化内涵。
互动交流:邀请学生上前尝试演奏,并 就出现的问题进行纠正和指导。
唐朝开放包容,吸 引了大量外来文化
唐代文化对后世影 响深远,如唐诗成 为经典文化代表
唐代文化对周边国 家产生了广泛影响
唐代文学及艺术风格
唐代诗歌的繁荣:唐 代是诗歌发展的黄金 时期,出现了众多优 秀的诗人和作品
唐代散文的成就:唐代 散文在文学史上也占有 重要地位,出现了很多 优秀的散文家和作品
唐代艺术的特色:唐代 艺术风格独特,具有很 高的艺术价值,如唐三 彩、唐代绘画等
增强文化自信心:通过欣赏和学习琵琶行,可以激发人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增强文化自信心。
拓展知识视野:琵琶行涉及到古代音乐、历史、文化等多个领域,学习它可以拓展人 们的知识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议教 学 策 略 及 建
教学重点及难点分析
难点:理解琵琶曲中所表达 的情感和意境
重点:掌握琵琶的演奏技巧 和表现手法
被誉为“古今第一 首文字兼美”的诗 文
对后世的文学创作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成为了中国文学史 上的经典之作
教育价值及推广意义
传承传统文化:琵琶行是中国古代音乐的经典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 意义,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培养审美意识:琵琶行具有独特的音乐风格和优美的旋律,有助于培养人们的音乐审 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目的:通过琵 琶女的悲惨身 世,表现自己 与琵琶女的同 病相怜、同声 相应的感情。

《琵琶行》 课件(完整)

《琵琶行》 课件(完整)

读《琵琶行》有感
——毛泽东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 伯牙操琴遇子期,高山流水韵依依。 乐天浔阳闻琵琶,相逢何必曾相识。 寄语天涯沦落人,莫愁前路无知己。
秋江夜送客
明线
月夜弹琵琶 凄凉话身世 暗线 月夜听琵琶 移船邀相见
更坐弹一曲
明线:歌女身世
翻作《琵琶行》
暗线:诗人的感受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李忱《吊白居易》
歌、行都称歌行体,属于古 体诗。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句法长 短不一,富于变化。唐以后,歌行 一般用五、七言古诗体裁。 可叙 事,可抒情、议论。例如《白雪歌 送武判官归京》,《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兵车行》都是歌行体。
本诗作于元和十年(815年) 白居易因上书言事,触犯权贵, 被 贬为江洲司马,此年秋天于 浔阳江上闻人弹琵琶,伤感不已, 因此作诗。 作者通过塑造一位 备受侮辱、玩弄的琵琶女的典形 象抒自己的感受,表达了 “ 同 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 识 ”的主旨。
5.送客(于)湓浦口 省略句,于,在 6. 沉吟放拨插(于)弦中。 省略句,于,被
1.醉不成欢惨将别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4.嘈嘈切切错杂弹
1.醉不成欢惨将别 2.弦弦掩抑声声思 3.低眉信手续续弹 4.嘈嘈切切错杂弹 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水下难。
琵琶女
自言本是京城女 名满京都的艺人 老大嫁作商人妇
白居易
我从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诗人 谪居卧病浔阳城 往往取酒还独倾
去来江口守空船
琵琶女倾诉身世苦,白居易同病相怜伤迁谪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学生用导学案)

琵琶行(学生用导学案)

琵琶行(并序)教学目标一、知识和能力1.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及其作品。

了解歌行体的特点。

熟记名句,丰富积累。

2.体会诗人感情,鉴赏诗歌艺术手法,品味音乐描写艺术,训练朗读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诵读、感悟、理解、鉴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好音乐的向往与热爱,领会作者情感里的人性美。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描摹音乐的妙处,进而领会作者的感情。

理会“同是天涯沦落人”之“同”。

解决办法1.反复诵读,增强感性认识。

2.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学生活动学生重点阅读琵琶音乐声调由低到高再到低的抑扬疾徐变化的全过程,领略品评作者形象化的表现手法,体味蕴含其中的思想感情。

预习案预习:1.对照注释,积累文言词,疏通文意;2.课前预习中认真阅读诗前小序,并与诗对照,把彼此对应的部分找出来,例如序文中第二句(“明年秋……铮铮然有京都声”)跟诗的第一段对应;第六句(“予出官二年……有迁谪意”)跟诗的第四段对应。

由此了解故事的梗概,这对整体感知这首诗是十分必要的,必须切实完成。

一、文学常识(1)关于“行”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与歌、引、吟、曲无严格的区别。

这种体裁的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和杂言。

(2)关于作者白居易,中唐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青年时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的接触和了解。

二十九岁中进士,官至左拾遗(谏官)。

有“兼济天下”的理想,屡次上书针砭时弊。

写下了《新乐府》、《秦中吟》为代表的“讽喻诗”,反映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揭露统治阶级的腐朽和罪恶。

由于得罪了宪宗和官僚集团,被贬为江州司马。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今存诗近三千首。

在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和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嘲风月,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作品以通俗流丽著称。

琵琶行优秀课件(公开课)ppt课件

琵琶行优秀课件(公开课)ppt课件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琵琶行原文朗读及注释
01
原文朗读
通过音频或视频形式,展示《琵琶行》的原文朗 读,帮助学生熟悉文本内容和语音语调。
02
注释解读
对原文中的生僻字、难词、典故等进行详细注释 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文本含义。
文本结构分析与主题思想探讨
结构分析
引导学生分析《琵琶行》的文本结构,包括起承 转合、前后呼应等,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谋篇 布局。
03
艺术手法与表现技巧
琵琶行中音乐描写技巧
01 细腻入微的音乐描绘
通过生动的词语和形象的比喻,将琵琶的音色、 节奏等细节展现得淋漓尽致。
02 以声传情
通过音乐的变化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波动,使 音乐成为情感的载体。
03 音乐与环境的融合
将音乐与自然景物、社会环境等相结合,营造出 独特的艺术氛围。
人物形象塑造及其特点
鲜明的人物形象
通过生动的描绘和细腻的 心理刻画,塑造出各具特 色的人物形象。
人物命运的悲剧性
通过人物的遭遇和经历, 揭示出社会的黑暗面和人 生的无奈。
人物性格的多样性
展现出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和复杂性,使人物形象更 加立体、真实。
情感表达与意境营造
01
02
03
深沉的情感表达
通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等手法,将人物的内心情 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唐代音乐作品,并阐述喜 欢的原因。
互动交流
其他同学可以就分享的音乐作品提出问题或发表 看法,进行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
教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总结,引导学生了解唐代 音乐的特点和魅力。
06
课程总结与回顾
关键知识点总结

《琵琶行》ppt课件29张

《琵琶行》ppt课件29张

音乐与情感共鸣关系探讨
音乐与情感的内在联系
01
琵琶声能够唤起人们内心的情感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
诗人的内心世界。
音乐对情感的表达
02
通过琵琶声的起伏变化,诗人将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复杂情感淋
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情感共鸣的普遍性
03
琵琶声所引发的情感共鸣不仅局限于诗人自身,而是具有普遍
性的,能够引起广大读者的共鸣。
白居易与琵琶行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卓越的艺术成就 而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琵琶行创作背景
创作时间
《琵琶行》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年)秋,白居易四十五岁,任江州司马。白居 易在元和十年以前先是任左拾遗,后又任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唐朝藩镇势力派刺 客在长安街头刺死了宰相武元衡,刺伤了御史中丞裴度,朝野大哗。
白居易生平及成就
01
白居易的生平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
作品以清新自然、明快流畅而著称,被誉为“诗魔”。
02 03
白居易的文学成就
白居易的诗歌作品数量巨大,题材广泛,从政治、历史、人生到自然风 景等都有涉及。他的诗歌风格独特,语言简练生动,形象鲜明,感情真 挚,深受后人喜爱。
“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通过反问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强调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感伤和共鸣,使读者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03 琵琶女形象塑造及其意义
琵琶女外貌特征描写
琵琶女的年龄和外貌
琵琶女的神态
通过诗中“十三学得琵琶成”、“妆 成每被秋娘妒”等描写,可以推断出 琵琶女正值青春年少,容貌出众。
对古代叙事诗的影

《琵琶行》导学案课件

《琵琶行》导学案课件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运用了丰富的表现 手法,如用典、象征、暗示等。这些手法不 仅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还为读者提供了一 种更加深入的理解方式。例如,“银瓶乍破 水浆迸”这句诗,通过用典的手法,形象地
描绘出琵琶女内心的激情和情感的爆发。
04 《琵琶行》的影响与评价
后世影响
文学影响
学术研究
作为白居易的代表作之一,《琵琶行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 誉为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瑰宝。
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人物形象分析
琵琶女
一个美丽、才华横溢的年轻女子 ,因命运的捉弄而沦落为流浪艺 人,她的命运充满了悲凉和无奈

白居易
一位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诗人, 通过与琵琶女的对话,深入了解了 她的命运,并引发了自己对人生的 思考。
其他人物
诗中出现了一些其他人物,如船夫 、商人等,他们的形象描绘生动, 丰富了故事情节。
03 《琵琶行》的艺术特色
语言特点
总结词:平实、简练、传神
白居易的诗歌以平实、简练的语言风格著称,而《琵琶行》更是其中的代表。诗 人运用平实、简练的语言,将琵琶女的琴声和自己的情感融为一体,传神地表达 出音乐的魅力和情感的深度。
语言特点
总结词:用词精准、刻画细腻
在《琵琶行》中,白居易用词极为精准,对琵琶女的动作、神态和情感都进行了细腻的刻画。例如,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么”这句诗,用简洁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琵琶女的演奏技巧和情感 变化。
02 《琵琶行》的内容解析
整体内容概述
琵琶行是一首长篇叙事诗,通过 描述琵琶女的人生经历,展现了 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悲惨和无
奈。
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 法,将琵琶女的情感与人生经历 融为一体,形成了一幅生动的历

《琵琶行》导学案46页PPT

《琵琶行》导学案46页PPT
舒适的,否则就不是奢侈 。——CocoCha nel 6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 ,如日 中之光 ;志而 好学, 如炳烛 之光。 ——刘 向 63、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 丘 64、人生就是学校。在那里,与其说好 的教师 是幸福 ,不如 说好的 教师是 不幸。 ——海 贝尔 65、接受挑战,就可以享受胜利的喜悦 。——杰纳勒 尔·乔治·S·巴顿
谢谢!
《琵琶行》导学案
21、没有人陪你走一辈子,所以你要 适应孤 独,没 有人会 帮你一 辈子, 所以你 要奋斗 一生。 22、当眼泪流尽的时候,留下的应该 是坚强 。 23、要改变命运,首先改变自己。
24、勇气很有理由被当作人类德性之 首,因 为这种 德性保 证了所 有其余 的德性 。--温 斯顿. 丘吉尔 。 25、梯子的梯阶从来不是用来搁脚的 ,它只 是让人 们的脚 放上一 段时间 ,以便 让别一 只脚能 够再往 上登。

琵琶行超完整PPT学习教案

琵琶行超完整PPT学习教案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 方法。即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 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 的是一件事。由上下文义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 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方法。
这类句子比较特殊,文字上只交代一方,而意义 彼此互见。理解时,要瞻前顾后,不能偏向哪一方, 也不能把它割裂开来理解。只有如此,才能正确、完 整,全面的掌握这类句子的真正意思。
第27页/共49页
A 借助语言的音韵,兼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加强其形象性。 ——好处:把抽象无形的音乐变成形象可感的实体。 B 叠词 叠词:弦弦、声声、续续、嘈嘈、切切 ——使音节琅琅上口,文章音乐形象生动。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
第1页/共49页
白居易
6岁学作诗 9岁熟悉声韵 29岁进士及第 32岁拔萃登科
怀得 才罪 不权 遇贵
35岁授翰林学士
36岁授左拾遗
44岁上书批评朝政,被贬为江州司马

第2页/共49页
吊白居易(唐宣宗李忱)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 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第18页/共49页
一闻琵琶邀相见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 文)
“ 惨 ” ! ( 离愁、 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第19页/共49页
知道 认得
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