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质量记录管理规定 (15)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为了加强质量记录的管理,保证记录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产品质量,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所有部门和岗位的质量记录管理。
三、责任者1.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质量记录管理的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质量记录的管理工作。
3. 各岗位人员负责本岗位质量记录的填写、保管和提供。
四、质量记录管理内容1. 质量记录的分类和编号质量记录分为生产记录、检验记录、设备记录、培训记录等,每类记录应有一个明确的编号。
编号应包括记录类别、年份、流水号等信息。
2. 质量记录的填写(1)质量记录应由直接参与生产、检验、设备维护等工作的人员填写。
(2)填写质量记录时,应真实、准确、完整地记录相关信息,不得涂改、伪造或删除。
(3)质量记录应使用规范的书写工具和标准字体,字迹清晰、工整。
(4)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进行填写,不得擅自更改格式和内容。
3. 质量记录的保管(1)质量记录应由专人负责保管,保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保密意识和责任心。
(2)质量记录应按照记录类别、年份等进行整理和归档,便于查找和调阅。
(3)质量记录的保管期限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一般应保存五年以上。
(4)对于涉及产品召回、质量事故等特殊情况的质量记录,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进行长期保存。
4. 质量记录的提供和使用(1)质量记录应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在必要时提供给相关政府部门、认证机构等。
(2)质量记录的使用应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的相关规定进行,不得泄露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
(3)质量记录的使用应经过质量管理部门的批准,使用人应签署保密协议,确保质量记录的安全和保密。
五、质量记录管理的监督检查1.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质量记录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2. 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质量记录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责任心。
3. 质量管理部门应建立质量记录管理档案,记录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
质量管理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管理记录管理制度一、引言质量管理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基石,质量管理记录是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管理记录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有效执行,对于确保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质量管理记录的管理和运用,确保质量数据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可靠性,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效保障。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的生产、检验和质量管理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质量管理记录的管理。
三、质量管理记录的种类1. 生产过程记录:包括生产计划、生产日报、生产设备使用记录、生产工艺参数记录等。
2. 质量检验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半成品检验记录、成品检验记录等。
3. 质量管理文件:包括质量管理手册、程序文件、标准文件等。
4.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处置方案、处理过程、效果验证等。
四、质量管理记录的管理流程1. 生成记录:所有的质量管理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记录,记录人员要认真填写,并及时汇总整理。
2. 核对记录:生成记录后,应由质量管理部门核对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如有问题应及时整改。
3. 审核记录:审核人员对核对后的记录进行再次审核,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如有问题应提出修改意见。
4. 签字确认:审核通过后,有关人员对记录进行签字确认。
生产记录相关的签字必须包括负责人、操作人员等。
5. 存档管理:签字确认后的记录,应按照规定进行存档管理,确保记录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保留期限按照相关规定执行。
6. 利用管理:存档后的记录应能够及时调取使用,为生产管理、质量检验提供依据。
在利用记录时要注意保密、准确性和及时性。
五、质量管理记录管理的监督和检查1. 定期检查: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质量管理记录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确保制度的有效执行。
2. 抽查核查:公司质量管理部门可以随机抽查和核查记录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发现问题应及时整改。
3. 外部审核:公司要定期邀请外部专家对质量管理记录管理制度进行审核,确保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制度

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和加强质量记录文件的管理工作,保障质量记录文件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特制定本制度。
二、管理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质量管理相关部门的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工作。
三、管理要求1.质量记录文件的定义:质量记录文件是指记录和反映质量管理活动和结果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检验记录、试验报告、质量报告、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2.质量记录文件的分类:根据内容和用途不同,质量记录文件可分为检验记录、试验报告、质量报告等不同类别。
3.质量记录文件的编制和归档:(1)制定质量记录文件编制规范,明确质量记录文件的编制要求和流程。
(2)编制质量记录文件应当准确、清晰、完整。
必须确保记录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按照规定流程进行质量记录文件的归档,确保能够随时查阅和检索。
4.质量记录文件的保密性:质量记录文件属于公司的重要信息资料,必须严格保密,避免泄露和被篡改。
5.质量记录文件的备份:定期对重要的质量记录文件进行备份,以防丢失或损坏。
6.质量记录文件的管理责任:各质量管理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加强对质量记录文件的管理,确保符合制度要求。
7.违反规定行为的处理:对于故意破坏、篡改质量记录文件的行为,将依照公司相关管理制度予以处理。
四、工作流程1.质量记录文件的编制:(1)相关部门根据工作需要,按照质量记录文件编制规范进行编制。
(2)编制完成后,由制定人员核对确认,并交由质量管理部门审核。
(3)审核完成后,方可正式生效。
2.质量记录文件的归档:(1)生效的质量记录文件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归档。
(2)归档完毕后,做好归档记录,确保能够随时查阅。
3.质量记录文件的备份:(1)定期对重要的质量记录文件进行备份,确保信息的安全性。
(2)备份完毕后,应当做好备份记录,以备查验。
五、监督检查1.定期对各部门的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工作进行检查,核实质量记录文件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质量记录文件管理工作达到规定要求。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2篇)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一、目的:建立质量检验记录的管理制度,明确质量检验记录分类编号、书写、保管要求。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质量检验记录的管理。
三、管理内容:1、书写要求:1.1记录完整,无缺页损角。
1.2有检验数据、计算式。
1.3有检验者、审核者签字。
1.4字迹清楚,色调一致。
2、书写正确,无涂改。
3、错误处用横线划去,(划去后的字应可辨认)。
有判定依据,无漏项。
检查记录完成后,应由第二人进行复核。
复核内容:a.检验项目完整、不缺项;b.书写工整、正确,改错正确;c.检验依据正确;d.计算式、计算数值正确;e.记录填写完整、正确。
复核后的记录,属复核错误的,复核人要负责,属检验错误的复核人无责任。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2)是一个企业用来规范和管理质量记录的文件,通过明确质量记录的内容、要求、流程和管理责任,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完整和可追溯性。
下面是一个质量记录管理制度的示例:一、目的1. 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和管理企业的质量记录,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完整和可追溯性;2. 通过质量记录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需求,不断改进工作。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所有相关部门和人员。
三、定义1. 质量记录:指与产品或服务相关的记录,包括检验记录、测试记录、质量控制记录等;2. 质量记录管理:指质量记录的收集、存档、归档、检索和保护等管理活动。
四、质量记录管理责任1. 企业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质量记录管理制度,并监督其执行;2. 各部门负责质量记录的收集、归档和保护工作;3.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质量记录的准确和完整性;4. 企业质量部门负责对质量记录进行检查和审核,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5. 企业领导层负责对质量记录的管理工作进行监督和评审。
五、质量记录的管理流程1. 质量记录的收集:各部门按照规定的要求,及时收集相关的质量记录;2. 质量记录的归档和保护:质量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标准进行归档,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确保其完整和可追溯性;3. 质量记录的检索:质量记录应能够方便地进行检索和使用,各部门应保证质量记录的及时提供和查询;4. 质量记录的审查和审核:企业质量部门应对质量记录进行定期的审查和审核,确保其符合规定要求;5. 质量记录的改进:根据质量记录的情况,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不断改进工作。
质量记录保存期限管理规定

质量记录保存期限管理规定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1编制和适用范围本程序由品质部负责编制,适用于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记录的管理,包括来自供应商的记录。
2术语质量记录:指产品、过程和符合要求及有效性运作的证据,具有。
3职责品质部是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指导各部门建立、保存和管理有关的记录;负责质量记录表式的编号管理。
各部门负责按本程序规定的要求具体实施相关记录的控制。
4工作程序记录的控制范围与分类1)三层次支持性管理文件规定的质量记录表式及其它自用的质量记录表式,由部门自行编制(编号由品质部提供)、管理并监督实施。
2)公司程序文件中规定的(或一些重要的)质量记录表式,由品质部组织编制、管理并监督实施。
记录的格式及内容由各负责部门根据记录的用途设计格式,提出内容要求,纳入各有关程序文件控制之中,设计时要注意确保能起到可追溯性的作用,并经部门领导审批后执行。
记录的填写按记录设置的项目逐项填写,不得缺项,某些项目不需要填写时,必须用“/”明示。
填写记录时,应用钢笔/签字笔/圆珠笔填写,填写时字迹要清晰、整齐、能准确识别,填写人员签名时必须签全名。
各项管理记录和各种报告要及时填写,各项操作记录、监视和测量记录应随时整理,不得后补、伪造。
“划改”形式进行更改,但应保留原有记录的可识别性。
凡涂、贴、刮方式改动的记录一律作废。
记录的标识WR-QP-01记录的归档、贮存和管理印件)。
各部门要将记录贮存在资料柜中,做好防火、防盗、防潮等工作。
文控专员定期按编号或日期装订成册,并建立台帐。
台帐标明每册编号、名称、保管日期等。
WR-QP-072<质量记录一览表>中的要求执行。
文控专员提供复印件,并办理借阅手续。
质量记录的处理每年末各部门对所有质量记录进行一次性清查,对超过保管期限的应列出清单,报部门领导审核签名认可后,填写WR-QP-073<质量记录处理审批单>,即可销毁。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生产、服务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库存管理、售后服务等。
三、责任与权限1.质量部门负责制定和修订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制定质量检查计划和检查方法,组织实施质量检查、记录管理工作。
2.各部门负责组织和落实本部门的质量检查和记录管理,做好质量问题的闭合处理。
3.各岗位人员应按照相应职责进行质量检查和记录管理,及时上报和处理质量问题。
四、质量检查与记录1.质量检查应包括对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的检验,生产流程的监控,以及产品外观、功能、包装等的全面检测。
2.检查内容应根据产品特点和客户要求确定,包括尺寸、重量、材质、硬度、化学成分等技术指标。
3.检查应按照检验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明确检查方法和检测设备,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质量检查记录应详细记录检验人员、检验日期、检验结果等信息,并做好记录保留和索引工作。
五、质量问题闭合管理1.定义质量问题的闭合标准和要求,包括问题处理时间、效果评估标准等。
2.对于质量问题,应进行溯源分析,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责任,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按照计划进行整改。
3.整改过程中应进行跟踪和监控,确保整改措施的有效性和实施进度。
4.整改完成后,应进行闭合验证,对整改效果进行评估,确保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5.质量问题的闭合管理应建立相应的记录与档案,包括问题发生的时间、整改方案和措施、闭合验证等信息。
六、质量检查与改进1.对质量检查、记录和闭合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检查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
2.开展质量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质量技能,增强全员参与质量管理的自觉性。
3.建立质量信息反馈机制,收集和整理客户投诉、质量问题反馈等信息,及时分析和处理,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
七、违纪与处罚对于不按照本制度要求进行质量检查、记录和闭合管理的人员,将依据公司有关纪律规定进行处罚,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一、背景介绍在现代企业管理中,质量记录是对产品或服务质量进行监控和评估的重要手段。
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质量记录的有效性和一致性,制定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是必要的。
二、目的和范围本文旨在规范质量记录的编制、管理和存档,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可追溯性和保密性。
适用于所有与质量相关的部门和岗位。
三、质量记录编制要求1. 质量记录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编制,确保内容准确、完整、可读性强。
2. 质量记录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产品或服务的基本信息、质量检验结果、质量控制措施、异常情况处理等。
3. 质量记录应使用统一的格式和模板,以确保一致性和易于管理。
4. 质量记录应及时编制和更新,确保与实际操作同步。
四、质量记录管理要求1. 质量记录应由专人负责管理,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2. 质量记录应进行分类和归档,便于查找和追溯。
3. 质量记录应进行定期审查和验证,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 质量记录的访问和使用应进行权限控制,确保保密性和防止篡改。
五、质量记录存档要求1. 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时间和方式进行存档,确保长期保存。
2. 质量记录的存档应标明存档日期、存档人员和存档位置。
3. 质量记录的存档位置应安全可靠,防止丢失和损坏。
4. 质量记录的存档期限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要求确定。
六、质量记录的使用1. 质量记录应作为质量管理的重要依据,用于评估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
2. 质量记录应用于质量改进和问题解决,为决策提供依据。
3. 质量记录应用于质量培训和知识传递,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七、质量记录的审计1. 质量记录应定期进行内部审计,以评估质量记录的合规性和有效性。
2. 质量记录的审计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审计结果客观和可靠。
3. 质量记录的审计结果应及时整理和反馈,为质量管理提供改进建议。
八、质量记录的持续改进1. 根据质量记录的使用和审计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
质量记录控制管理规定

1 目的对质量记录的填写、标识、贮存、检索、保护、保存期限和处置进行控制,以提供产品、过程符合要求及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同时也为产品的可追溯性及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提供信息,特制订本管理规定。
2 范围本规定适用于管理体系运行中形成的各种质量记录。
3 职责3.1质检部是质量记录(包括质量记录清单)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策划、运行所需求的记录,如管理评审、内部审核、有关数据分析及纠正和预防措施等有关记录。
负责产品实现过程、监视和测量、质量管理等有关记录,如外来材料及部件检查记录、不合格项报告及产品合格证等,负责以上记录的收集、整理、保存和向行政人力资源部归档。
3.2 职能部门质量记录样表由各部门组织编制,质检部审核,总工程师批准。
3.3 职能部门负责本部门范围内的专业性记录的填写、保管、整理和向行政人力资源部归档。
3.4质量记录的填写人对所填写记录的真实、准确、清晰和完整性负责。
4 定义4.1 记录:阐明所取得的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的文件。
4.2使用寿命: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从规定时刻开始,到故障间隔变得不可接受或产品的故障被认为不可修理时为止的期限。
5 工作程序5.1填写要求5.1.1 质量记录要及时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内容真实、准确、全面。
5.1.2 所有质量记录都应注明日期并有责任人员签字或盖章方可生效、存档。
5.1.3 质量记录不得随意更改,因笔误确需要更改时,应采取杠改的方式,并在更改处签名或盖章,记录更改必须是相关记录人员,其他人员无权更改。
5.1.4质量记录必须使用钢笔、碳素笔书写,不准用圆珠笔、铅笔等书写。
5.1.5网络记录的填写和确认5.1.5.1网络记录的填写必须要准确、内容真实有效。
5.1.5.2网络记录需要传递时,填写部门应与接收部门确认,如果未收到记录应立即重新发送。
5.1.5.3用于指导工作的网络记录在发布前,填写部门对其修改权限进行限定,确保其他部门无法对其进行修改。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1 目的对质量记录进行有效控制,确保质量记录的完整、准确和真实,为产品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和质量体系有效运行提供证据。
2 合用范围本程序合用于本公司全部产品质量记录(包含供货方质量记录) 和质量体系运行记录的控制。
3 职责3.1 办公室是质量记录的归口管理部门。
3.2 各部门按程序规定负责本职能范围内的质量记录管理。
4 工作程序4.1 按合同体系文件的要求产品在生产、交付和服务中均有质量记录,保证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
4.2 质量记录的编制质量记录表式由各使用部门编制,综合办公室统一编号,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可使用。
4.3 质量记录的填写4.3.1 质量记录的填写应字迹清晰、数据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4.3.2 质量记录不能随意涂改,如需更改,应对原数据进行划“∕”杠改,并加盖更改人印章。
4.4 质量记录的采集、贮存、保管4.4.1 各部门应按质量记录分类的范围进行质量记录的采集、整理,并将整理好的记录填写在《质量记录清单》内。
4.4.2 填表人应将整理好的质量记录装订成册,交部门兼职资料员分类存贮。
4.4.3 各部门兼职资料员应妥善保管质量记录,防止损坏、变质或者丢失,保管方式应便于查询。
5 相关记录《质量记录清单》《质量记录销毁申请单》《质量记录查阅申请单》《质量记录销毁清单》附表:责任部门办公室销售部生产部质检部分类名称文件和资料控制记录不合格品控制记录纠正和预防措施活动记录内部质量审核记录采购记录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记录(成品)服务记录可追溯性场合特定标识记录过程和设备鉴定记录人员鉴定记录搬运、贮存、包装、防护和交付记录(在制品)培训记录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记录保存期3 年3 年3 年3 年3 年3 年3 年3 年3 年长期3 年长期3 年原材料、产品检验记录检验和试验状态记录3 年3 年。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一、导言质量记录是对质量管理活动实施的记录和证明,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在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档主要介绍质量记录管理制度的内容和要求。
二、质量记录的定义1.质量记录是对质量管理活动实施的记录和证明;2.质量记录包括生产、检验、试验、控制、监测、评价、纠正和预防活动的记录。
三、质量记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管理阶段和质量保证体系要求,质量记录可分为以下几类:1.过程记录:生产、检验、试验、控制、监测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数据和记录;2.评价记录:对产品、过程、设备、材料等进行定量和定性的评价结果;3.现场记录:在生产现场指导、检验、控制等过程中产生的记录;4.内部审核记录:对企业内部质量体系进行审核产生的记录;5.外部审核记录:对企业质量体系的认证或审计产生的记录;6.不符合处理记录:对不符合质量体系要求的处理记录;7.改进记录:对企业质量体系进行改进的记录。
四、质量记录的要求质量记录的编制应符合以下要求:1.具有明确的目的、内容、形式和适用范围;2.包括必要的记录项和格式;3.符合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和要求;4.具有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可追溯性和保密性;5.应按时编制、审核、批准和归档,并保持完好;6.应遵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7.应提供必要的培训、指导和监督。
五、质量记录的管理企业应建立质量记录管理制度,对质量记录进行管理,具体要求如下:1.质量记录的编制、审核、批准和归档应按规定执行;2.应设置质量记录的责任人和管理人,并做好其培训和管理工作;3.应制定质量记录管理手册,对质量记录管理作出详细规定;4.应按规定对质量记录进行定期审核,监督其有效性和真实性,并及时处理不符合要求的情况;5.应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保密性和信息化。
六、质量记录的归档1.质量记录应归档在质量记录室或质量管理系统中;2.归档时应按照质量记录的分类、时间、编号、文件名称、批次号等进行归档,并制作索引和目录;3.应对归档的质量记录进行保密,防止泄露和丢失;4.应保存至产品生命周期结束期限后至少五年以上。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4篇)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质量记录的管理,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合格率,制定本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从事质量管理工作的人员。
第三条质量记录是指记录、存储和管理与质量管理相关的数据、资料和信息的活动。
第四条质量记录应当真实、准确、完整、可靠,不得造假、遗漏和篡改。
第五条质量记录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和要求进行填写、存储和归档,以便后续的质量评估、追溯和改进。
第六条质量记录的保密性应当得到保护,未经授权不得泄露。
第七条违反本制度的行为将受到相应的处理,严重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章质量记录的分类和要求第八条质量记录分为以下几类:首检记录、巡检记录、抽检记录、修正和纠正措施记录、验证记录、培训记录、客户投诉记录等。
第九条首检记录是指对新产品、新工艺或新设备进行首次检查的记录。
首检记录应包含检查时间、检查人员、检查项目、检查结果等信息。
第十条巡检记录是指对生产现场进行定期巡检的记录。
巡检记录应包含巡检时间、巡检人员、巡检项目、巡检结果等信息。
第十一条抽检记录是指对产品进行随机抽样检查的记录。
抽检记录应包含抽检时间、抽检人员、抽检项目、抽检结果等信息。
第十二条修正和纠正措施记录是指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和改进的记录。
修正和纠正措施记录应包含问题描述、处理措施、改进效果等信息。
第十三条验证记录是指对修正和纠正措施进行效果验证的记录。
验证记录应包含验证时间、验证人员、验证项目、验证结果等信息。
第十四条培训记录是指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培训的记录。
培训记录应包含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对象、培训效果等信息。
第十五条客户投诉记录是指对客户投诉进行处理和跟踪的记录。
客户投诉记录应包含投诉时间、投诉内容、处理人员、处理结果等信息。
第三章质量记录的管理流程第十六条质量记录的填写、存储和归档应按照以下流程进行:(一)质量记录的填写1. 质量记录应当由专人负责填写,填写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知识和技能。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是一套规范和规定了企业内部质量记录管理的制度和流程。
这种制度的目的是确保企业按照一定的标准和方法记录和管理质量相关的数据和信息,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并提供质量追溯的能力,同时满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
下面是一个质量记录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和要点:
1. 质量记录的定义和范围:明确了哪些数据和信息属于质量记录范畴,如质量检测报告、不合格品记录、质量事故报告等。
2. 质量记录的分类和命名规则:规定了质量记录的分类和命名规则,以便于组织和检索。
3. 质量记录的创建和填写:明确了质量记录的创建和填写的要求和方法,包括必填项和可选项。
4. 质量记录的审核和批准:规定了质量记录的审核和批准的流程和责任,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质量记录的存储和保管:明确了质量记录的存储和保管的要求,包括纸质记录和电子记录的管理。
6. 质量记录的访问和使用:规定了质量记录的访问和使用的权限和流程,以保证记录的安全和机密性。
7. 质量记录的保留和销毁:规定了质量记录的保留和销毁的期限和方法,以满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
8. 质量记录的追溯和应急响应:规定了质量记录的追溯和应急响应的流程和要求,以应对质量问题和事故。
9. 质量记录的评估和改进:规定了质量记录的评估和改进的方法和程序,以不断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质量记录管理制度的要点,具体的制度内容和流程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进行详细制定和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一、目的和适用范围1.1目的本质量记录控制规定的目的是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记录可靠、准确、完整,并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客户要求。
1.2适用范围本质量记录控制规定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和员工。
二、质量记录的定义2.1质量记录是指以书面、电子或其他形式记录下来的与产品或服务质量相关的数据、报告、文章等。
三、质量记录的分类3.1按照记录目的分类(1)管理类记录: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文件、财务管理文件等;(2)工程类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记录、生产记录等;(3)质量控制类记录:包括产品检验记录、过程记录等。
3.2按照记录形式分类(1)书面记录:包括纸质文件、文件夹、文件盒等;(2)电子记录:包括电子文档、电子表格、电子数据库等;(3)其他形式的记录:包括录像、照片、声音等。
4.1质量记录的编制(1)质量记录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人员编制;(2)质量记录应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进行编制,确保准确、完整、可追溯;(3)质量记录应按照一定的格式和规范进行编制。
4.2质量记录的保管(1)质量记录应设置相应的编号,便于识别和查询;(2)质量记录应存放在安全、防火、防潮、温度适宜的地方;(3)质量记录应定期备份,并做好防丢失和损坏的措施。
五、质量记录的检查和评审5.1质量记录的检查(1)质量记录应进行内部检查和外部检查;(2)内部检查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并记录检查结果;(3)外部检查可以由客户、监管部门等进行,并记录检查结果。
5.2质量记录的评审(1)质量记录应进行定期评审,以确保其有效性和适用性;(2)评审应由具备评审资质的人员进行,并记录评审结果;(3)评审结果应及时整理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6.1质量记录的保密(1)质量记录应按照相关法律和公司规定保密;(2)未经授权,任何人员不得私自复制、泄露质量记录。
6.2质量记录的使用(1)质量记录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使用;(2)质量记录可以用于产品追溯、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

质量检查、记录、闭合管理制度一、引言质量管理是现代企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质量检查、记录和闭合管理是质量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同时,也对企业的持续改进起到了关键作用。
本文旨在探讨质量检查、记录和闭合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应用,为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二、质量检查制度1.制定质量检查方案在进行质量检查工作之前,需要制定一份详细的质量检查方案,明确检查的目的、范围、方法和要求,以及相关的检查标准和流程。
该方案应由专业人员编写,并通过内部审查和评审,确保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组织检查人员质量检查需要有专业的人员进行,因此需要组织一支具备相关技能和经验的检查队伍。
检查人员应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考核,以提高其检查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3.严格执行检查标准质量检查需要依据一定的标准进行,这些标准可以是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企业内部标准。
检查人员应严格按照这些标准进行检查,确保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记录检查结果在进行质量检查过程中,需要对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包括检查的时间、地点、人员、发现的问题等内容。
这些记录可以作为后续改进工作的参考依据,也可以用于对检查人员进行绩效评估。
三、质量记录管理制度1.建立质量记录档案企业需要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记录档案,包括各类质量记录的存档和管理。
这些记录可分为产品质量记录、过程质量记录和管理质量记录等,每个记录都应有明确的编号和索引,便于查找和管理。
2.规范记录填写在进行质量记录填写时,需要严格按照规定的格式和要求进行,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记录填写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能和背景知识,能够正确理解记录内容并进行填写。
3.记录的存储和保护质量记录需要进行妥善的存储和保护,以防止记录的丢失或损坏。
可以采用电子存储和实物存档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记录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4.记录的定期检查和评估质量记录需要经常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以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审核制度,对记录进行定期抽查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和改进。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管理制度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加强工程质量管理,提高工程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质量检查记录管理的原则1. 依法依规。
质量检查记录管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做到合法合规。
2. 全面性。
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检查,确保每个环节都经过检查记录。
3. 及时性。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必须及时记录、及时整理、及时报送。
4. 可靠性。
检查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完整,确保数据的可靠性。
第三章质量检查记录的要求1.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必须采用统一的格式和规范,确保记录的一致性和规范性。
2. 质量检查记录主要包括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各个环节的检查情况及处理意见、整改措施等。
3. 质量检查记录必须由专门的质量检查员进行记录,经过复核后方可报送。
4. 质量检查记录必须保留备查,存档一年以上。
第四章质量检查记录的管理流程1.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的管理机构由工程质量部门负责。
2.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的管理流程包括检查、监督、复核和报送等环节。
3.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的管理流程必须依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不得擅自更改。
第五章质量检查记录的具体内容1.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内容包括检查时间、检查地点、检查内容、检查结果和整改情况等。
2.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必须真实、准确地反映当时的情况,不能虚假造假。
3.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中的问题必须及时整改,整改情况必须有记录。
第六章质量检查记录的报送要求1.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必须按照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报送。
2. 报送的工程质量检查记录必须经过审核和签字确认后才能报送。
3. 报送的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要求必须符合标准规范,不得出现遗漏、错误等情况。
第七章质量检查记录的整改和追踪1. 工程质量检查记录中的问题必须及时整改,整改情况必须有记录。
2. 对于整改不到位的问题,必须进行追踪,直到问题完全解决为止。
3. 整改和追踪的过程必须有专门负责人负责监督和指导。
第八章质量检查记录的评价和总结1. 对工程质量检查记录进行定期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

质量记录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企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质量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保证企业的良好声誉和经济效益,需要建立一套全面、可行的质量管理制度,其中质量记录管理制度是质量管理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目的质量记录管理制度旨在规范质量记录的收集、保存、管理、使用等过程,确保质量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为企业精细化管理、持续提高质量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和保障。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所有与质量记录相关的部门、岗位和人员。
四、管理要求(一)质量记录的分类和分级按照质量管理的需要和要求,将质量记录划分为以下三类:1.类别一:产品过程记录,包括原材料检验报告、生产过程记录、检验过程记录等,是产品生产、过程监控和质量检验的依据。
2.类别二:客户服务记录,包括客户投诉、技术支持、售后服务等,是企业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的反映。
3.类别三:质量体系文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规程文件等,是企业实施质量管理的基础文件。
在三类记录中,根据质量管理的要求和重要性,设置相应的分级标准,分为A 级、B级和C级三个等级。
其中A级记录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基础,必须高度重视。
(二)质量记录的收集和审核收集质量记录的主要途径包括:内部检验、外部检验、委托检验、自检;其中,内部检验是主要的质量记录来源。
将收集到的质量记录进行初审,对不合格的记录及时进行纠正或说明,保证质量记录的真实、准确、完整和可追溯。
同时,对于类别一和类别二的记录,应按时向相关部门或客户报送,并定期汇总成报告,以便于质量管理的决策和分析。
(三)质量记录的保存和管理质量记录的保存应遵循以下原则:1.杜绝虚假记录,保证记录的真实性。
2.质量记录应明确日期、时间、记录人、审核人等必要信息。
3.质量记录按类别、分级、时间和文件编号等方式进行分类、整理、编码和存档。
4.质量记录的保存时间应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规定和执行。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引言:质量记录控制规定是一项重要的质量管理工具,用于规范质量记录的生成、管理、查阅、保管和审计等方面的操作,确保产品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促进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
本文将详细阐述质量记录控制规定的各个方面,为企业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实施质量记录控制提供专业指导。
一、目的和适用范围目的:明确规定质量记录控制的目的,即通过规范质量记录的管理,提高产品质量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质量改进提供依据。
适用范围:明确规定质量记录控制规定的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内与产品质量相关的所有部门和过程的质量记录控制。
二、记录要求准确性:要求质量记录的数据准确,信息真实,能够客观反映产品质量情况。
完整性:要求质量记录的内容全面,不遗漏任何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信息。
规范性:要求质量记录的格式统一,填写规范,方便查阅和整理。
时效性:要求及时生成和传递质量记录,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安全性:要求质量记录的存储和传输安全可靠,防止信息泄露和损坏。
三、记录分类生产过程记录:包括原材料入库检验记录、生产过程检验记录、成品出厂检验记录等。
质量控制记录:包括质量控制计划、质量控制标准、质量控制数据等。
客户反馈记录:包括客户投诉处理记录、客户满意度调查记录等。
不合格品处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评审记录、不合格品处理记录等。
纠正和预防措施记录:包括纠正措施实施记录、预防措施实施记录等。
四、记录标识统一标识:采用统一的标识方式,如颜色、字体、编号等,对不同类别的质量记录进行区分。
唯一性标识:为每个质量记录赋予唯一的标识符,方便检索和管理。
版本控制:对质量记录的版本进行控制,确保不同版本的质量记录能够清晰区分。
标识清晰:要求质量记录的标识清晰可见,易于识别和阅读。
可追溯性:确保质量记录的标识具有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相关的产品和过程。
五、记录保管和查阅保管责任:明确规定各相关部门在质量记录保管中的责任,确保质量记录的安全和完整。
存放环境:要求质量记录存放在干燥、通风良好、防尘防霉的场所,确保其长期保存的可行性。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

质量记录控制规定一、引言质量记录是指记录和保存与产品质量相关的信息,旨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性和持续改进。
本文旨在制定质量记录控制规定,规范质量记录的创建、管理和使用,以确保质量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质量记录的定义质量记录是指记录产品质量相关信息的文件、表格、报告等形式的记录。
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 检验报告:记录产品的检验结果、合格率等信息;2. 抽样记录:记录产品抽样检验的过程和结果;3. 测试记录:记录产品的各项测试结果;4. 不合格品记录:记录不合格品的处理过程和结果;5. 计量记录:记录产品的计量过程和结果;6. 安全记录:记录产品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情况;7. 过程记录:记录产品生产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参数。
三、质量记录的创建1. 质量记录应由具备相应资质和技能的人员创建;2. 创建质量记录前,应明确记录的目的、要求和格式;3. 在创建质量记录时,应准确记录相关信息,包括日期、时间、操作人员等;4. 质量记录应使用清晰、易读的文字和图表,以便于后续的查阅和分析;5. 创建质量记录后,应及时进行审核和批准,确保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质量记录的管理1. 质量记录应按照一定的分类和编号规则进行管理,以便于查找和追溯;2. 质量记录应存放在指定的位置,保证其安全性和完整性;3. 质量记录应进行定期的备份和归档,以防止数据丢失;4. 质量记录应进行定期的审查和更新,确保其与实际情况的一致性;5. 质量记录的访问权限应进行合理的控制,以确保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五、质量记录的使用1. 质量记录应根据需要进行查询和分析,以评估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改进的方向;2. 质量记录应作为产品质量问题分析和解决的依据,以推动质量持续改进;3. 质量记录应作为产品质量认证和客户投诉处理的证据;4. 质量记录的使用应遵循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公司的规定,确保合规性和可靠性。
六、质量记录的保留期限1. 质量记录的保留期限应根据产品的生命周期和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确定;2. 质量记录的保留期限一般不少于产品保修期限;3. 质量记录的保留期限过期后,应按照规定进行销毁或归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记录的管理规定
1.目的:
为提供符合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保证质量记录的真实性、规范性、可追溯性,有效控制质量记录和凭证,特制定本规定。
2.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产品涉及检验记录和生产记录的管理。
3.职责:
总经理/副总经理:负责本规定的批准。
质量部:负责本规定的编制及修订;负责产品有关的检验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生产部:负责产品有关的生产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技术部:负责产品有关的工艺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财务部:负责产品有关财务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销售部:负责产品有关的订单及销售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设备部:负责产品有关的仪器设备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资料室:负责各部门质量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综合管理部:负责本部门记录的管理和保存。
4.质量记录的设计:
各部门负责本部门所需质量记录的设计。
4.1记录的内容包括:检验记录、生产记录、工艺记录、财务记录、订单及销售记录、
仪器设备保养记录以及其它记录。
4.2质量记录的分类:
检验记录包括进料检验记录、生产过程产品检验记录,统称为检验记录。
生产记录包括产品有关的生产过程记录及生产过程工艺记录,统称为生产记录。
4.3记录的管理
4.3.1质量记录的填写:
质量记录的填写要及时、真实、内容完整、字迹清晰,不能随意涂改、乱画,有关记录人员应签全名。
4.3.2记录更改的管理:
记录填写发生错误需要更改时,应用“——”划去原内容,写上更改后的内容,并在更改处由更改人签名,内容应清晰可辩;
4.3.3记录收回的管理:
检验记录、生产记录,按批次、按工序进行管理,即每一工序生产的一个批次的产品完成转入下一工序后,当工序、当批次的检验记录、生产记录必须上交各部门负责人保管。
检验记录由检验员上交质量部管理,生产记录由操作员上交生产部管理,各部门负责人监督执行。
4.3.4记录标识的管理:
从生产排产单开始,排产单上所要生产的产品必须有“军品”、“民品”、“贯标产品”以及有其它要求的标识,统一在备注栏上标识。
生产及检验过程中依据排产单的标识,在生产记录及检验记录统一在右上角做相应的标识。
如“军品”、“民品”、“贯标产品”以及有其它要求的标识,标识必须清晰可见。
4.3.5记录的审查:
检验员和操作员将检验记录、生产记录上交至部门负责人,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查,发现有记录有问题时,由检验员或操作员对记录进行确认并更改,更改的具体事项见4.3.1。
4.3.6记录的归档管理:
检验记录及生产记录的归档,按照工序名称分类,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归档,同一工序有“军品”、“民品”、“贯标产品”等记录的,按表单右上角的标识分类后,
依工序名称建档管理。
如顾客有特殊要求时,需要按批次进行归档的,将各工序的记录以批号为主轴,合并成一份,按产品批号建档标识管理。
4.4质量记录的保存:
记录的保存以月为单位进行分档,保存在各部门,超出一年的检验记录、生产记录由质量部、生产部交给资料室统一保管,存放在资料室的记录必须明确标识分类保存,记录应妥善保管,防止损坏、变质、蛀蚀、发霉、遗失。
4.5质量记录的处置:
对已经超过保存期限的质量记录,要统一进行处置。
统一处置的记录要经过企业质量负责人(主要负责人)进行审批。
质量记录的处置要有专人负责,可采用粉碎、烧毁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