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复习资料_八上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

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知识点一.《三峡》1、文学常识:①作者:郦道元,北魏著名地理学家、散文家。
②《三峡》一文出自《水经注》这是记叙我国古代水道的一部地理书。
2、实词:自:从。
阙:通:“缺”,断缺。
嶂:像屏障一样的山峰。
自非:如果不是。
曦:阳光,这里指太阳。
襄:漫上。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或:有时奔:飞奔的马。
御:驾着。
以:认为。
疾:快。
素湍:白色的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绝:极。
飞漱:急流冲荡。
清荣峻茂:水清、树荣、山高、草茂。
良:实在。
肃:寂静。
属:连续。
引:延长。
属引:接连不断。
绝:消失。
3、重点句翻译: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③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④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⑤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4、理解性背诵:1)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2)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写夏水的句子:(1)写水势凶险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2)写水流湍急的句子: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4)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5)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6)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5、中心内容及结构:文章先写三峡地貌,(总写)(第一段)再写三峡四季壮丽景色,表现作者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分写)6、运用:(1)2003 年6 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的三峡秋日的凄异景象将一去不复返。
(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7、探讨:(1)文章为何先写夏而后写春冬、秋,春冬为何放在一起写?(2)文章第一段写山,第二段写水,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写山的特点,为写水设置了条件或为下文作铺垫,山高水的落差大,水速自然急速。
中考复习专题: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

中考复习专题:八上文言文复习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组别组号:___________ 第二课时同学们,昨天在字词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全面的复习,对于句子的翻译,你在预习时有遇到什么困难,请写下来,和同学一起讨论吧!翻译篇(一)《桃花源记》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二)《短文两则》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三)《三峡》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四)《短文两篇》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答案】【翻译篇】(一)《桃花源记》1.明确:老人和孩子们个个都安闲而快乐.2.明确:带领妻子和儿女及同乡的人来到这与世隔绝的地方,再也没有出去3.明确:(桃花源人)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二)《短文两则》1.明确: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简陋了)。
2.明确: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3.明确:(与我)谈笑的是学问渊博的人,和我交往的没有粗鄙的人。
4.明确:我只喜爱莲花从淤泥中伸长出来却不受沾染(三)《三峡》1.明确: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看不到太阳和月亮。
2.明确:即使是乘着飞奔的快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3.明确:声音连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四)《短文两篇》1.明确: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2.明确: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明确: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总6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八年级上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桃花源记基础知识【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â)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
今:食物味道好。
[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
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
[交通]古:交错相通。
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妻子]古:妻子儿女。
今: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没有出路的境地。
[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
[如此]古:像这样。
今:这样。
[不足]古:不值得。
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
[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
[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
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
豁然,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
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理解探究(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

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八年级语文文言文知识点一一、词语: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
明年:第二年。
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乃:于是。
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属:通“嘱”,嘱托。
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夫:那。
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涯:边。
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述:描述。
备:详尽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然则:既然这样,那么……。
极:尽。
12) 迁客骚人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薄:迫近。
去:离开。
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景:日光。
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
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宠:荣耀。
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把:持。
临:面对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求:探求。
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或:或许。
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
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在……之前。
后:在……之后24) 微斯人,吾谁与归微:没有;斯:这。
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以:因为。
心旷神怡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文言文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在语言文字方面还是在文化内涵方面都有着独特的价值。
八年级上册语文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文言文的篇章和知识点。
本文将对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旨在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文言文。
一、文言文的词句概念1. 通假字:指古代汉字的音韵变化,如“文”通“闻”。
2. 借代:用一个字代替一个意思相近的字,如“兹”代替“斯”。
3. 借用典故:引用典故来表示特定含义或情感,如“履霜坚冰至”。
4. 形容词性补语:用形容词或动词的过去分词作为补语,如“深思熟虑”、“才华横溢”。
二、文言文的常见句式与结构1. 倒装句:将句子的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调换,如“王子君明月”。
2. 并列句:两个或多个句子并列在一起,用逗号或者分号隔开,如“奋笔疾书,妙手回春”。
3. 状语从句:用来修饰句子的状语,表示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如“当你失落的时候,他会陪在你身边”。
4. 定语从句:用来修饰名词或代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或限定,如“我喜欢三国时期的历史,那个时代充满了英雄豪杰”。
三、文言文的修辞手法1. 夸张:夸大事物的程度或作品的效果,以增加表现力,如“明日复明日”的反复。
2. 对仗:句中的词语或句子对应或呼应,形成对比的修辞手法,如“舟遥遥兮楫轻飘,哀我童贞兮未有所娱”。
3.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形容另外一个事物,以突出其共同特征,如“月白风清”。
4. 排比句:将几个相同句式的句子并列在一起,以增强修辞效果,如“兴,百姓苦其薄;亡,百姓苦其扬”。
四、文言文的阅读技巧1. 注意字词的解读:文言文中有许多生僻字和古代用法,要注意通过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2. 理解句子结构:文言文的句子结构通常较长,要逐步分析句子的主干和修饰部分。
3. 掌握上下文关联:文言文篇章往往存在着前后联系,通过推测上下文的关联可以更好地理解文意。
4. 注重词语搭配:文言文中有许多词语搭配固定,了解这些搭配可以更好地理解句子的含义。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文言文》复习资料考点梳理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文章思想内容1.通过对天时、地利、人和三个条件的比较,论证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条件是人心向背,而决定人心向背的根本条件为是否施行“仁政”,从而阐明施行“仁政”的重要性。
2. 文章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二、重点字词1.通假字(1)亲戚畔之:畔通叛,背叛2.古今异义(1)三里之城(古义:内城,今义:城市)(2)池非不深也(古义:护城河,今义:池塘)(3)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古义:国防,今义:国家)(4)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古义:限制,今义:地域)(5)亲戚畔之(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今义:和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词类活用(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名词用作动词,限制)(2)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形容词用作动词,巩固)(3)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形容词用作动词,威慑)4.一词多义利:天时不如地利(有利条件)兵革非不坚利(锐利)城:三里之城(内城)城非不高也(城墙)之:三里之城:(的,助词)多助之至(到)天下顺之(代词,指得道者。
)环而攻之而不胜(代指这座城)而: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转折)委而去之(连词,表顺承)环而攻之而不胜(连词,表修饰)5.其他重点字词(1)环而攻之(包围)。
(2)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凭借)。
(3)多助之至(极点)。
(4)天下之所顺(归顺,服从)。
三、翻译句子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时令,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其他的地方去),不能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器的锐利。
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3.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2024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解析(复习必背) (2)

2024年中考语文复习知识清单专题。
3文言文:八上知识梳理【郦道元】字善长。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北魏时的地理学家,散文作家。
他的著作很多,最有名的是《水经注》四十卷。
《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
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文长江三峡,西起四川省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县南津关,全长133公里。
是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的合称。
长江在四川盆地东面,横切巫山山脉,在万山丛中汹涌奔腾而下,形成了闻名中外的长江三峡大峡谷。
三峡群峰夹峙,悬崖千丈,风光雄伟壮丽,风景如画。
《水经注》,意思是给《水经》这本书做注释。
在郦道元的补充发展下,《水经注》已经成为一部巨著。
全书共4Q卷,记载了一千多条河流的发源地、流经地区、支渠分布、古河道变迁等情况,同时还记载了大量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资料,以及城郭、风俗、土产、人物等。
不仅是一部具有重大科学价值的地理巨著,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水经》是一部记载我国水系的地理书,经清代学者考证,可能是三国时的著作。
原书非常简单,郦道元对《水经》中的记载加以详细阐明和补充,遂成《水经注》一书。
字音字形"略无阙q词处重岩叠嶂力以八g隐天蔽舞日不见曦xr月沿溯SU阻绝夏水襄K\av^Q陵乘奔施八御g心风不以疾j了也飞漱sR心其间悬泉瀑ph布素湍tuav\绿潭绝爆gd八多生怪柏bai清荣峻j/八茂晴初霜s/i履八g旦林寒涧jian肃su局猿长啸属心引凄异空谷g心传响哀转z/u(在八久绝巴东三峡巫WU峡长泪沾裳cMmg朗读节奏。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贝〃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读音字义例句出处要——邀yāo邀请便要还家《桃花源记》具——俱jù详尽具答之《桃花源记》有——又yòu用来连接整数和零八分有奇《核舟记》数诎——屈qū弯曲诎右臂支船《核舟记》衡——横héng横着的左手倚一衡木《核舟记》甫——父fǔ男子美称,多附于虞山王毅叔远《核舟记》字之后甫刻简——拣jiǎn挑选盖简桃核修狭《核舟记》者为之与——举jǔ选拔选贤与能《大道之行也》矜——鳏guān老而无妻的人矜、寡、孤、《大道之行独也》曾——层céng重叠荡胸生曾云《望岳》阙——缺quē中断略无阙处《三峡》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例句出处解释类型渔人甚异之《桃花源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记》语复前行、听妇前致《桃花源往前、上前名词作状词记》形容词作动词欲穷其林《桃花源穷尽,走到头记》名词作动词有仙则名《陋室铭》有名气名词作动词有龙则灵《陋室铭》有灵性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使⋯⋯杂乱使动用法无案牍之劳形《陋室铭》使⋯⋯劳累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不蔓不枝《爱莲说》长枝蔓、长枝节语箬蓬覆之《核舟记》用箬蓬名词作状语石青糁之《核舟记》用石青名词作状胡名词作动词中峨冠而多髯者为《核舟记》戴着高帽、长满东坡须名词作动词居右者椎髻仰面《核舟记》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其色墨《核舟记》黑的以⋯⋯为亲人、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意动用法不独子其子也》以⋯⋯为子女使老有所终,壮有《大道之行老年人、中年人、形容词作名词所用,幼有所长也》幼童形容词作名词造化钟神秀《望岳》神奇、秀丽的景色意动用法一览众山小《望岳》认为⋯⋯小恨别鸟惊心《春望》使⋯⋯受惊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虽乘奔御风《三峡》飞奔的马形容词作名词空谷传响《三峡》回声形容词作动词夕日欲颓《答谢中书坠落书》散步名词作动词相与步于中庭《记承天寺夜游》名词作状语海涌银为郭,江横《观潮》用银、用玉玉系腰形容词作动词既而尽奔腾分合五《观潮》穷尽阵之势名词作动词皆披发文身《观潮》画着文彩形容词作动词上下一白《湖心亭看变白雪》名词作动词客此《湖心亭看客居雪》名词作状语拄杖无时夜叩门《游山西在夜里村》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e. 天与云与山与水:连词,和
a. 仅如银线:几乎,将近
a. 势极雄豪:来势,气势
仅 b. 仅有“敌船”为火所焚:只 势 b.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有
a. 是日更定:古代夜间的计时
a. 上下一白:副词,全
更 单位
一
b.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10)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状语后置) (11)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状语后置) (12)出没于鲸波万仞中。(状语后置) 文言句式的类型:判断句、被动句、否定句、倒装句(主谓倒置、宾语
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
系的连词 夜游》
耳朵 《记承天寺
夜游》
肥沃
《观潮》
外城
指一种姓氏 《观潮》
马
骑马
《观潮》
举枪 指一种体育器材 《观潮》
人和物 岸,边 撑,划 火炉
爱
文学和艺术作品 《观潮》
中所描写的人
干燥
《湖心亭看
雪》
用手或其他方式 《湖心亭看
抓起
雪》
炉子和火/炉子 《湖心亭看
中的火
雪》
可怜
《渡荆门送
别》
古今异义的类型:词义缩小、词义扩大、词义转移、色彩变化、词义 消失。 (五) 文言句式 1、 判断句: (1)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
甫——父 fǔ 男子美称,多附于 虞山王毅叔远甫 《核舟记》
字之后
刻
简——拣 jiǎn
挑选
盖简桃核修狭者 《核舟记》
为之
与——举 jǔ
八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桃花源记陶渊明【人物介绍】陶渊明〔约365年-427年〕,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世称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汉族,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今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全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假设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穿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及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缺乏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到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翻译】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打渔为生。
〔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遗忘了路程的远近。
突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的两岸,长达几百步,中间没有别的树,花草遍地,鲜嫩而漂亮,落花纷纷。
他特别惊异,接着往前走,想走到林子的终点。
桃林的终点正是溪水的发源地,便出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洞里仿佛有点光亮。
渔人于是下了船,从洞口进去。
起初,洞口很狭窄,只容一个人通过。
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呈如今他眼前的是〕一片平坦宽广的土地,一排排整齐的房舍,还有肥沃的田地、漂亮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28 八年级上册语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1.《三峡》郦道元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课文分析:《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夏天,江水漫上丘陵,来往的船只都被阻绝了。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雪白的激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的清波,美丽的倒影,使作者禁不住赞叹“良多趣味”。
而到了秋天,则“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那凄异的叫声持续不断,在空旷的山谷里“哀转久绝”。
三峡的奇异景象,被描绘得淋漓尽致。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
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
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
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一、指出加横线词的含义1、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2、夏水襄陵襄:上3、乘奔御风奔:这里指快跑的马4、素湍绿潭湍:急流5、不见曦月曦:阳光,这里指太阳6、霜旦下霜的早晨7、飞漱其间飞漱:冲刷8、属引凄异属:连接;引:延长9、或王命急宣或:有时10、虽乘奔御风虽:即使11、良多趣味真,实在12、绝巘多生怪柏绝巘:极高的山峰13、略无阙处略:无、毫无;阙:通“缺”,断开、缺口14、自非亭午夜分亭午:正午;夜分:半夜15、沿溯阻绝沿:顺流而下溯:逆流而上。
八年级上下学期语文文言文归纳整理

八年级上下学期语文文言文归纳整理八(上)21《桃花源记》一、通假字要——邀yāo 邀请便要还家具——俱jù详尽具答之二、一词多义[中] ①年间。
(晋太元中)②中间。
(中无杂树)[志] ①标记。
(寻向所志)②做标记。
(处处志之)[为] ①(wã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âi)对,向。
(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
(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
(寻病终)[闻]①听说。
(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
(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
(便舍船)②(shâ)房舍。
(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
(其中往来种作)②做。
(设酒杀鸡作食)三、词类活用渔人甚异之:意动用法,对……感到诧异; 复前行、听妇前致词:名词作状语,往前、上前; 欲穷其林:形容词作动词,穷尽,走到头.22、《短文两篇》(《爱莲说》+《陋室铭》三、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长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23、核舟记24、大道之行也26、《三峡》一、通假字[阙]通“缺”,空缺。
二、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三、词类活用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27、《短文两篇》(《记承天寺夜游》+《答谢中书书》)四、实词解释月色入户门内念无与为乐者想遂至承天寺就怀民亦未寝睡相与步于中庭一同,共同庭积水空明清澈透明但少闲人只28、观潮29、湖心亭看雪八(下)21、与朱元思书一、通假字:蝉则千转不穷:“转”通“啭”,鸟叫声。
窥谷忘返:“反”通“返”,返回。
二、一词多义:①绝:独一无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停,断,猿则白叫无绝。
②上:向上,负势竞上;上面,横柯上蔽。
直:一直,直视无碍;笔直,争高直指。
③百:数词,十的十倍,一百许里;数词,极言其多,猿则百叫无绝。
三、词类活用:①负势竞上:动词“竞”作“上”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争着。
八上语文版必考文言文梳理

九二班八年级上册必考文言文梳理一.【小石潭记】1.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山西河东郡(今山西省永济县人)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本文是《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2.重点字词清冽:清凉,冽:寒冷。
可百许头:可,表估计.大约;许,表数目不确定。
澈:穿过,透。
佁然:愣住的样子。
俶尔:忽然。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凄神:使......凄凉寒骨:使......寒冷悄怆:寂静的让人感到忧伤。
过清:凄清,冷清。
心乐之:乐,以......为乐。
无所依:依,依托。
3.句子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青葱的树林,翠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晃.连结,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译: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游到远处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溪流)曲曲折折,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溪岸的形势像犬牙般相互交错,无法看到水的源头。
4.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译:坐在潭边,四周被竹子和树木环抱着,寂静寥落没有来往的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得让人感到忧伤,幽深极了。
5. 文章前面“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答:不矛盾,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作者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他的主调,寄托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这种快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三.【记承天寺夜游】1.作者简介:《记承天寺夜游》选自《苏轼文集》,作者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书画家、文学家。
和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文言文知识点

《三峡》一、文章原文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二、文学常识1.《水经注》介绍《水经注》,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广为补充发展,自成巨著。
全书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由于当时南北分裂,此书记北方河流,综合运用了文献资料与作者实地考察的成果;涉及南方江河,则博采他人记述,精心选择,细致加工,融汇成文。
2.作者介绍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三、文章主旨作者沿着江水奔腾的方向,以凝练生动的笔墨描写了三峡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同时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四、知识点汇总1.重点实词【一词多义】绝:①沿溯阻绝:阻断。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高) 、非常 (高) 。
③哀转久绝:消失自:①自三峡七百里中:在。
②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词类活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动词用作名词,飞奔的马。
晴初霜旦:名词用作动词,降霜。
【通假字】略无阙处:同“缺” ,空隙、缺口。
【古今异义】(1) 或王命急宣(古义:有时今义: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或者)(2) 良多趣味 (古义:甚,很今义:良好)2.书下注释自:于,这里是“在”的意思。
略无:完全没有。
阙:同“缺” ,空隙、缺口。
自非:如果不是。
亭午:正午。
夜分:半夜。
曦月:日月。
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襄陵:水漫上山陵。
襄,冲上、漫上。
陵,山陵。
沿溯阻绝:上行和下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沿,顺流而下。
溯,逆流而上。
江陵:古城名,在今湖北荆州。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不以疾:没有那么快。
素湍:激起白色浪花的急流。
湍,急流。
回清:回旋的清波。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初二语文八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一一、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解说1.《晏子使楚》选自《晏子春秋杂下》。
《晏子春秋》是后人搜集齐国大夫晏婴的言行编辑而成。
晏子,名婴,字平仲,春秋后期著名的政治家,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这则故事通过晏子出使楚国,挫败楚王诬齐人为盗的故事,表现了晏子的机智善辩和对祖国的热爱。
2.《人琴俱亡》选自《世说新语伤逝》,作者刘义庆,彭城人,南朝宋文学家。
这则故事写了王子猷对弟弟子敬独特的悼念方式,表现了他对弟弟深厚的情谊。
出自《世说新语》的成语有望梅止渴、口若悬河、一往情深、别无长物、新亭对泣等。
3.《小石潭记》选自《全唐文》,作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本文生动地描写了小石潭环境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4.《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
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
本文把作者的思想感情与美妙的月色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宁静清滢、离尘脱俗的美好意境,表达了作者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
5.《治水必躬亲》选自《履园丛话水学》,作者钱泳,清代江苏金匮人。
工诗,善书画,著有《履园丛话》、《履园谭诗》等。
本文论述躬亲是治水的必要条件,强调亲自登山涉水察看水情的重要性,通过正反对比深刻地指出治水利和义的关系。
二、通假字1.荡胸生曾云(曾通层)2.缚者曷为者也(曷通何,什么)3.人非所与熙也(熙通嬉,开玩笑)三、一词多义1.坐①口技人坐屏障中(坐在)②满坐寂然(通“座”,座位)③何坐?曰:坐盗。
(犯罪)2.都①何以都不闻消息(总,竟)②都不哭(全、都)3.乐①心乐之(以…为乐)②似与游者相乐(逗乐)4.清①水尤清冽(清澈)②以其境过清(凄清)5.曰①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说)②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叫做)6.从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自、由)②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跟从,跟随)7.闻①闻水声《小石潭记》(听说)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花源记》(听到的)8.道①策之不以其道《马说》(正确的方法)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说)③伐竹取道《小石潭记》(道路)9.见①明灭可见《小石潭记》(看见)②才美不外见《马说》(通“现”,显现)10.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上下、左右,表估计)②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五柳先生传》(处所)11.可①潭中鱼可百许头《小石潭记》(大约)②明灭可见《小石潭记》(可以)12.居①不可久居《小石潭记》(停留)②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岳阳楼记》(处在)四、古今异义1.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文言文知识点归结

回声
坠落
用银、用玉
穷尽
画着文彩
变白
客居
在夜里
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句尾语气助词,不译。 焉
c.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哪里,怎么
a. 处处志之:动词,做标记 志
b.寻向所志:名词,标记
a.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奇特 奇
b. 八分有奇:指零数
a.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说 云
b. 盖大苏泛赤壁云:句尾语气助词,不译。
《春望》
《三峡》
解释
对……感到诧异
往前、上前
穷尽,走到头
有名气
有灵性
使……杂乱
使……劳累
长枝蔓、长枝节
用箬蓬
用石青
出处
《桃花源记》
《桃花源记》
《核舟记》
《核舟记》
《核舟记》
《核舟记》
《核舟记》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
《望岳》
《三峡》
戴着高帽、长满胡须
梳着椎型发髻
黑的
以……为亲人、 以……为子女
老年人、中年人、幼童
神奇、秀丽的景色
认为……小
使……受惊
飞奔的马
1
形容词作名词 空谷传响
形容词作动词 夕日欲颓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相与步于中庭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形容词作动词 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
名词作动词
形容词作动词 上下一白
名词作动词
名词作状语
(三) 一词多义:
之
皆披发文身
客此
拄杖无时夜叩门
a. 渔人甚异之:代词,指桃花林的美景
(一) 通假字:(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
通假
要——邀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七 文言文知识梳理

八年级语文上册专项七文言文知识梳理第10课三峡一、文本译注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天空和太阳。
如果不是在正午,就看不见太阳,不是在半夜,就看不见月亮。
【文本解读】总写三峡山的特点:连绵高峻。
本段采用正面、侧面结合的手法,写出了三峡山的高峻雄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等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丘时,下行和上行的航道都被阻断,不能通航。
有时皇帝的命令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要紧急传达,有时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马,御风,不以疾也。
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文本解读】本段描写夏季湍急的水流。
夏季水流最盛,因而在前——用“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正面描写水势之险恶、水位之高、水流之急;“朝发白帝……不以疾也”通过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从侧面突出了夏季江水暴涨后的水流之疾。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在春冬的时候,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极高的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山峰上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柏树,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速冲荡。
水清树荣,山高草盛,有很多趣味。
【文本解读】本段描写春冬之水。
“素湍”“绿潭”,两种色彩、两种情态,动静交织,对比鲜明;“怪柏”“悬泉”“瀑布”,有静有动、有声有色,山水树木交汇其中,可谓奇观。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之间一片清寒肃杀,经常有高处的猿猴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拉长声音啼叫,声音接连不断,凄惨悲凉,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凉婉转,很久才消失。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所以渔民们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一)通假字:通假要邀具俱有又诎屈衡横甫父简拣与举矜鳏曾层阙缺读音yāojùyòuqūhéngfǔjiǎnjǔguāncéngquē字义邀请详尽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弯曲横着的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挑选选拔老而无妻的人重叠中断例句便要还家具答之八分有奇诎右臂支船左手倚一衡木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选贤与能矜、寡、孤、独荡胸生曾云略无阙处出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核舟记》《核舟记》《核舟记》《核舟记》《核舟记》《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望岳》《三峡》通假的类型:(1)音近通假;(2)形近通假(二)词类活用:类型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例句渔人甚异之复前行、听妇前致词欲穷其林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不蔓不枝箬蓬覆之石青糁之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居右者椎髻仰面出处《桃花源记》《桃花源记》《桃花源记》《陋室铭》《陋室铭》《陋室铭》《陋室铭》《爱莲说》《核舟记》《核舟记》《核舟记》《核舟记》解释对感到诧异往前、上前穷尽,走到头有名气有灵性使杂乱使劳累长枝蔓、长枝节用箬蓬用石青戴着高帽、长满胡须梳着椎型发髻名词作形容词意动用法其色墨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核舟记》《大道之行也》黑的以为亲人、以为子女形容词作名词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形容词作名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形容词作动词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造化钟神秀一览众山小恨别鸟惊心虽乘奔御风空谷传响夕日欲颓相与步于中庭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皆披发文身上下一白客此拄杖无时夜叩门《大道之行也》《望岳》《望岳》《春望》《三峡》《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观潮》《观潮》《观潮》《湖心亭看雪》《湖心亭看雪》《游山西村》老年人、中年人、幼童神奇、秀丽的景色认为小使受惊飞奔的马回声坠落散步用银、用玉穷尽画着文彩变白客居在夜里词类活用的类型:名词作动词、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作动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梳理《小石潭记》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傲尔远逝。
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义。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影:(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悄怆:2.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有横线两处句子的意思。
(1)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请用第④段中的两个四字短语,完成填空。
小石潭流水淙淙,树蔓青翠,鱼儿在清澈的潭水中畅游,面对如此美景,遭贬而游历于此处的柳宗元却道,。
4.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体会其表达效果。
5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6作者为什么说小溪“明灭可见”?7作者开头说“心乐之”,为什么在第四段又写“悄怆..幽邃”?8如果你能经“时空隧道”返回到唐朝,并与柳宗元在小石潭相见,听他倾诉内心的郁闷悲怆之情后,说几句劝慰的话。
其中要恰当引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或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相关名句。
(限在40字以内)9.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文章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石潭的景色幽静,在作者的精彩描述中,一个个优美的镜头闪现在我们的眼前。
假如我是一个个不同职业的人,你将怎样去挖掘、开发这美景?试写出你的职业创意。
我的职业创意:11下面两题难度各异,分值不同,请任选一题作答。
(两题都答,只按第①题计分)①我们学过不少描写山水的古代诗文,试着把其中写水之清的句子摘录下来并作点赏析。
我的积累:我的赏析:②郦道元在给《水经》作注时,亦不乏优美的描绘山水的文章,我们学过他的《三峡》;柳宗元的山水之作更为后人称绝,请你试从我们学过的二人的作品,谈一谈他们的山水文章的各自特点。
我的看法: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但.少闲人如吾二人者()③怀民亦未寝.()④水中藻荇交横..()2.从文中的句子中找出记叙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②相与步于中庭4.你如何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一句的含义。
5 全文没有一处直接写友情,但可以从字里行间看出来。
请找出能表现苏轼与张怀明友情的句子写出两句,并以其中一句为例,请说明理由。
体现友情的句子:理由:6画线的句子是全文的点睛之笔,请参考下面背景材料,说说为什么作者称自己是“闲人”,这体现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境。
背景材料:苏轼才华横溢,有济世之志,力主政治改革,但对王安石变法的激进之处持有不同意见,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如同流放。
本文就是写于此时。
满井游记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
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
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
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1.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①一室之内②郊田之外 C.①如倩女之靧面②髻鬟之始掠也B.①脱笼之鹄②曝沙之鸟 D.①城居者未之知也②山石草木之间者2.选出“而”字用法不同的一项()A.①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C.③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B.②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D.④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3.翻译。
①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研明媚。
②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4.按要求列举文中内容。
①写景之美:②写人之美:③写物之美:④写情之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选出词的用法相同的一项()A.于:困于心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B.其:苦其心志帝感其诚C.者:无故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 D.之:畎亩之中孔子云:“何陋之有?”2.选出词义相同的一项()A.将: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 C.敌:出则无故国外患者恐前后受其敌B.间:举于版筑之间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D.发: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3.《孟子》是____________家的经典之一。
4.简答。
①文中强调人才的主观因素是:②文中表明全文主旨的一句话是:5.第一段“曾益其所不能”中的“曾”的意思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6.谈你对“人恒过,然后能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7文中列举的六个历史人物,他们经历上的共同点是:8.第四段为什么独立成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9.《论语》中孔子曾称赞他的弟子颜回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结合本文,谈谈颜回的故事能说明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10.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警示人们要有忧患意识。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名言能引起你什么样的共鸣?11“缺乏苦难,人生将剥夺全部光彩,幸福更无从谈起”你怎样看待苦难?《小石潭记》答案;1.(1)鱼的影子。
(2)忧伤(的样子)。
2.(1)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流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中为之一乐。
(2)向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每小题只要意思表达基本符合原意,语句通顺,即可得分。
)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4.略5清、澄。
侧面描写,通过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
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6因为小溪是曲折的,所以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看得见的一段水面反映着天光云影,所以明亮;看不见的一段光亮就灭了。
一明一灭。
非常精确地写出了作者所看到的景色的特征。
7因为作者参加改革失败后被贬,心中愤懑不平,因而凄苦是感情主调。
寄情山水是为了摆脱这种心情,但欢乐是短暂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8所写的句子含有劝勉安慰之意,能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等名句中的其中一句恰当地融合于内容之中。
9小石潭位于小丘西面120步,这里石奇水清,游鱼相戏,四周竹木环抱,环境优美,是观光旅游,愉悦心情的好去处,唐朝文学家柳宗元曾来过这里,写下了千古传诵的优美散文《小石潭记》小石潭由此闻名遐迩。
10考:假如我是一位画家,我就要画一幅长卷,把小石潭的美景一一描绘,把她的美展示给每一个爱美的人。
假如我是一个企业家,我就要投资小石潭,把她建成一个旅游胜地,让更多喜爱游历山水的人来这里观光。
11如:《与朱元思书》中的“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②郦道元侧重为《水经》作注,客观上体现山水的特点;柳宗元被贬,以山水之美排遣抑郁的心情。
《记承天寺夜游》 1.①考虑②只是③睡觉④交错纵横 2.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地点:承天寺人物:我(苏轼)与张怀民起因:我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经过: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结果:我与张怀民相与步天庭中 3.①哪里的夜没有月亮啊!哪儿没有竹子和松柏树啊②同张怀民一同走到院里 4.惋惜无人赏月,更暗示世人大都醉心于功名利禄,为俗务所累,无暇及此,表现作者和张怀民超凡脱俗,摒弃一切凡尘事物的拖累,淡泊宁静的情怀5①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理由:唯张怀民可以同乐。
②怀民亦未寝。
理由:心境相同,欣赏趣味相同。
③相与步于中庭,理由:关系亲密。
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理由:志同道合,志趣相投,命运相同。
6①苏轼才华横溢,素有大志,但不被朝廷重用,②仕途失意的落寞③自我排遣的旷达。
《满井游记》答案1.D 2.D 3.①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纯净新鲜,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明媚②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飘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 4.课文的写景之美:写了春水之美:写了春山之美:写了春柳之美.还写了麦苗之美。
写人之美:作者写了游人的几种情态,如“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课文的写物之美:曝沙.写鸟的安闲恬静;呷浪,写鱼的自由天真。
课文的写情之美:作者的情,表现在出游之际。
来到野外,看到堤岸两旁高高的柳树,闻到滋润的泥土的芳香,他快乐的心情就像脱笼之鸟一样,飞向那辽阔的春天原野。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答案:1.B 2.D3儒家4.①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5“增加”或“增”。
答出其中一点即可给满分。
6 围绕“成才离不开主观努力”来答即可;能写出原句的意思亦可。
7在经历了艰难困苦之后才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8.这是警策之语,这样可以突出中心论点 9围绕“物质生活优裕了,仍然需要忧患意识”或“因有忧患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来答即可。
10.围绕“痛苦和磨难可以造就人才”来答即可;答“生于忧患”亦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