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六: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六章-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1. 识记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了解幼儿园教学常用的教学手段。
2. 了解幼儿园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原则和方法.3. 会运用幼儿园教学的设计和组织指导策略选择恰当的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指导方式和教学方法,设计和组织符合幼儿发展特点的教学活动,在活动中能与幼儿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
4. 会正确分析和评价幼儿园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原则、方法;幼儿园教学的组织与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学原则;15 课时1. 识记并理解幼儿园教学活动的含义.2. 把握幼儿园教学的特点以及原因。
.幼儿园教学的特点及原因案例分析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幼儿园教学与小学教学的实录;了解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情况.1 课时一、幼儿园教学的概念【案例陈述】大班,某个星期一早上,有个幼儿说到自己周末上超市购物的经历,即将引起其他孩子的共鸣,大家争相回顾起自己上超市的有关经历。
“超市有玩具卖吗?"有个幼儿若有所思地问. “有啊!”另一个孩子即将回答. “那超市里还有什么东西呢?"于是,从孩子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结合大班教育目标的需要,教师设计组织了以“超市”为主题的教学活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中,教师和孩子们一起到超市参观;每一个孩子尝试用一元钱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孩子们和教师一起津津有味地分享自己采购的食物、谈论自己在超市购物过程中的发现……当谈到各自购买的食物时,有个孩子说:“我买的酸奶最好喝 .因为这是我妈妈单位做出来的。
”(这个孩子的妈妈是某酸奶公司的)这一下,孩子们的新问题又来了:“我买的东西是从哪儿来的?"……面对幼儿的新问题,教师调整自己的方案,开始新的教学设计……【分析讨论】1. 幼儿园教学内容是由什么引起的?2. 幼儿园教学的设计与组织有怎样的特点?3. 幼儿园教学的目的是什么?4. 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是什么?【归纳小结】1. 幼儿园教学的内容是由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的。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组织与指导》第二章幼儿园保育与一日生活实践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组织与指导》第二章幼儿园保育与一日生活实践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组织与指导第二章幼儿园保育与一日生活实践1. 介绍幼儿园保育与一日生活实践是学前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章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组织幼儿园的保育工作,以及如何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实践。
通过这样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幼儿的需求,并提供适当的保育环境和指导,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2. 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组织幼儿园保育工作的组织是为了满足幼儿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提供一种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环境。
在组织保育工作时,幼儿园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2.1 幼儿的日常护理幼儿的日常护理包括给予幼儿足够的食物、清洁的水和适量的睡眠。
保育人员应该确保每个幼儿都得到了充足的营养和休息,并保持他们的个人卫生。
2.2 幼儿的安全保障幼儿的安全是幼儿园保育工作的首要任务。
幼儿园应该制定相应的安全规章制度和紧急预案,确保幼儿在幼儿园内的安全。
同时,保育人员应该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情况,确保他们远离危险。
2.3 幼儿的健康状况监测幼儿园应该定期进行幼儿的健康状况检查,并及时处理幼儿发生的疾病。
保育人员应该密切关注幼儿的健康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
3. 幼儿的一日生活实践指导一日生活实践指导包括幼儿的日常活动和生活技能培养。
在指导幼儿的一日生活实践时,保育人员应该关注以下几个方面:3.1 游戏与玩耍游戏是幼儿成长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在幼儿园中,保育人员应该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多样的游戏和玩耍机会。
通过游戏,幼儿可以锻炼大脑和身体,提高他们的协调能力和社交能力。
3.2 学习与教育幼儿园应该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学习与教育内容。
通过故事、歌曲、绘画等形式,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并培养他们的思维和创造力。
3.3 生活技能培养幼儿园应该帮助幼儿掌握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如自理能力、社交礼仪等。
通过培养幼儿的生活技能,可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为他们未来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是幼儿园教育过程的核心,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之一。
一、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特点幼儿园教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1.直观性: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注重直观性,多采用图片、实物、多媒体等手段进行教学。
2.游戏性: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注重游戏性,将游戏融入到教学活动中。
3.趣味性:幼儿兴趣广泛,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注重趣味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4.多样性:幼儿发展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幼儿园教育活动应注重多样性,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原则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应遵循以下原则:1.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应以幼儿发展为中心,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尊重幼儿个体差异: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应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
3.注重幼儿的直接经验: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应注重幼儿的直接经验,促进幼儿主动学习和探究。
4.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应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建构知识和经验。
三、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步骤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一般分为以下步骤:1.活动目标的确定:幼儿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确定合理的活动目标。
2.活动内容的准备:幼儿园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精心准备活动内容,包括活动材料、活动环境等。
3.活动过程的组织:幼儿园教师应根据活动内容,组织好活动过程,包括活动导入、活动展开、活动结束等。
4.活动效果的评价:幼儿园教师应及时对活动效果进行评价,了解幼儿的学习情况,并为下一次活动提供依据。
四、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常见类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常见类型包括:1.游戏活动:游戏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也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组织与指导》教案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组织与指导》教案
感,启发幼儿积极地思考和创造。
在不同的教育情境中,教师的提问策略是灵活多变的,有时可以采用设问的方式,有时可以采用反问的方式,教师应当根据幼儿的发展实际情况、学习材料与性质特点、教育活动开展的需要,灵活开展提问。
提问时应具有启发性,激发幼儿积极思考,不断推进幼儿的学习活动。
回应是指教师在与幼儿的互动中,根据幼儿的需求及时给予的反馈。
高质量的提问与回应构成了教育活动中基本的师幼互动方式。
三、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教师提问类型与适用范围
四、集体教育活动中的教师回应类型与适用范围。
主题六: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主题六: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问题: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有几类?⏹四类: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
小主题一:学习活动⏹P155主要论述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集体学习活动。
⏹即幼儿园教学幼儿园教学⏹一、幼儿园教学的概念⏹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以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活动的实施。
⏹二、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1、粗浅的知识技能、动作训练、习惯培养,为可持续发展打基础,为入小学做准备。
⏹2、幼儿的学习与游戏分不开。
⏹3、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
⏹4、幼儿对学习目的和结果不感兴趣,重学习过程。
三、影响幼儿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一)内部因素⏹身体状况⏹智力因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自信心、坚持性)⏹过去的知识经验⏹(二)外部因素⏹环境因素⏹学习信号刺激的强度四、幼儿园教学的特点⏹1、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与启蒙性2、教学方法的游戏性、情境性与活动操作性3、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五、幼儿园教学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含义:⏹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A、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B、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C、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2、积极性原则⏹分析要点: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教师应提供条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XX者、XX者、XX者P160⏹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1)积极性原则的含义: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组织与指导》幼儿游戏与指导实践

学前教育指导实践教学评价
实践教学评价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 多种形式。
注重学生的实际表现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通过多角度的评价 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04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组织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组织形式
1 2 3
集中实践教学
由幼教机构组织安排,针对教育教学中的某个 方面或环节进行集中实践,如幼儿园环境创设 、幼儿园课程设计等。
分散实践教学
由幼儿教师自主安排,根据自身需要和实际情 况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如班级管理、教学策 略等。
现场实践教学
在真实的幼儿教育教学情境中进行实践,如观 摩优秀幼儿教师的教学、参加幼儿园半日活动 等。
评价方式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如学生自评、指导教师评价、同行评价和幼儿 园实习单位评价等。
05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指导
学前教育实践教学指导概述
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强调实践教学对于幼儿发展的重要性,以及对于学前教育专 业学生的培养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指导的目标
阐述实践教学指导的目标,例如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践思维等。
游戏内容是否符合幼儿身心发 展特点。
游戏规则是否合理、公正。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03
学前教育指导实践教学
学前教育指导实践教学的定义与特点
定义
学前教育指导实践教学是一种以实践为导向,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反思等 方式,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的教学方式。
特点
具有实践性、互动性、反思性和情境性。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通过与幼儿互 动、观察幼儿表现和反思自身实践等方式,获得实践经验和专业成长。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学前教育是指对幼儿进行全面的照料和教育,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而组织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在学前教育中,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十分重要的,它不仅影响幼儿的学习效果,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
因此,如何科学地组织与指导学前教育活动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一、活动组织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需要考虑到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合理安排时间和空间,提供适当的资源。
组织学前教育活动时,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措施:1.目标明确:每个学前教育活动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比如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社交能力培养等。
活动组织者需要在制定活动计划时,明确具体的目标,并根据目标合理地安排活动内容。
2.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学前教育活动应该具有足够的多样性,以满足幼儿的多元化需求。
可以设置游戏、歌唱、手工制作、故事讲解等不同类型的活动,使幼儿在参与中获得愉悦和成长。
3.时间安排合理:学前教育活动的时间安排既要考虑幼儿的注意力和生理特点,也要充分利用和安排各种资源。
比如早晨是幼儿注意力集中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要求较高的活动;午后是幼儿需要休息的时候,可以安排一些放松和娱乐性的活动。
4.空间布置舒适:学前教育活动的场所布置需要舒适、安全、有利于幼儿参与的条件。
可以设置舒适的坐垫、幼儿专用的桌椅,合理划分活动区域,保持活动场所整洁清爽。
二、活动指导有效的活动指导有助于幼儿的参与和发展,通过提供适当的引导和支持,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前教育活动的指导中,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1.培养幼儿的自主能力:在活动指导中,可以给予幼儿一定的自主选择权,鼓励他们独立思考和行动。
比如,在手工制作活动中,可以提供多样的材料和工具,让幼儿自由选择并创作,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供适当的引导:在组织学前教育活动时,指导者可以给予幼儿适当的引导,让他们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
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学前教育主题班会的组织与实施

学前教育主题班会的组织与实施学前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和良好习惯的关键阶段。
主题班会是学前教育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活动形式。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主题班会的组织与实施。
一、主题选择在组织学前教育主题班会时,首先需要确定适宜的主题。
主题应与学前教育内容相关,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例如,可以选择关于友谊、家庭、环境保护等与孩子生活密切相关的主题。
二、准备工作在主题班会之前,教师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收集与主题相关的教育资源,如故事书、图片、视频等。
其次,设计教育活动,包括游戏、讨论、表演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孩子们的参与和思考。
最后,准备必要的道具、背景板等,以打造适宜的活动环境。
三、活动形式主题班会可以采用多种活动形式,以满足孩子们的不同需求和兴趣。
例如,可以组织集体游戏,让孩子们通过游戏了解主题内容。
还可以组织小组讨论,鼓励孩子们分享思考和观点。
此外,还可以进行音乐、舞蹈、手工等活动,以培养孩子们的艺术和动手能力。
四、实施步骤主题班会的实施步骤应该具体明确,以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首先,教师需要进行活动导入,介绍本次班会的主题,并激发孩子们的兴趣。
其次,进行主题内容的教育讲解,可以通过故事讲述、小视频播放等形式进行。
在讲解的过程中,鼓励孩子们提问,促进思考。
然后,组织活动互动环节,如游戏、小组讨论等,以增强孩子们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和体验。
最后,进行总结和反思,概括本次班会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孩子们分享感受和收获。
五、评估与展示学前教育主题班会的实施后,教师需要进行评估与展示。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孩子们参与活动的表现,收集他们的作品和口头表达等方式进行。
展示可以通过班级墙报、家长会等形式,让孩子们的成果得到更广泛的展示和认可。
六、家园共育学前教育主题班会可以促进家园共育的有效沟通和合作。
教师可以通过班级微信群、家访等形式,向家长介绍主题班会的内容和目的,并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和支持。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共同探讨主题班会的内容,加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联系,共同培养孩子的综合素质。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

学前儿童科学活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前儿童科学活动是培养幼儿科学思维和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科学活动,幼儿可以主动探索、实践和发现,培养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提高观察、思维、解决问题等科学能力。
因此,设计和组织好科学活动对于幼儿的科学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一、活动设计1.确定活动主题活动主题可以与季节、生活经验、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等相关,尽量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确定活动目标活动目标要明确具体,可以包括认知、体验和操作几个方面,例如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能力、科学思维等。
3.选择适合的方法与材料科学活动可以采用观察、实验、探究等多种方法进行,而材料则要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安全要求相匹配。
4.设计具体活动步骤根据活动主题和目标,设计具体的活动步骤和流程。
步骤要清晰简单,便于幼儿理解和操作。
5.设计活动评价与反思设计好活动后,要考虑如何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和学习表现进行评价与反思,以便进一步优化和改进活动设计。
二、活动组织指导1.创设情境和引发兴趣在活动开始之前,可以通过引发一些问题、现象或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创设活动的情境。
2.组织活动准备根据活动的需要,组织好相关的材料和设备,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3.引导幼儿参与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实践、探究等操作,帮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科学能力。
4.及时反馈和引导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及时对幼儿的问题和表现进行反馈和引导,帮助幼儿克服困难,加深学习的理解。
5.组织活动总结和分享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总结和分享,让幼儿将自己的学习和发现与他人分享,从中获得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机会。
通过精心设计与组织的科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科学兴趣和科学能力,提高他们的观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科学活动也让幼儿有机会亲身参与实践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因此,学前儿童科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对于幼儿的科学教育发展至关重要。
幼儿园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教学活动

请根据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的 规律,论述幼儿园教育为什么不能“小学化”。
参考答案:1)幼儿园教育“小学化”是指幼儿园采用小学的方式 开展教育活动或提前教授小学教育的内容。如拼音、汉字、书面 作业等。 2)因为幼儿身心发展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有所不同,如身体发育 不够成熟、思维直观形象、有意注意发展不够、注意时间不长等, 所以不能“小学化”。又因为幼儿园的教和学和小学相比,有综 合性、生活化、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以及通过游戏、操作、直接 体验等方式进行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习的特点,所以不能“小学化”。 3)“小学化”是当前我国学前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它违背了 幼儿园教育的特点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加重了幼儿负担,严重 影响幼儿身心和谐、健康发展。
(二)类型
1.根据组织形式 集体教学、分组教学、个别教学 2.根据活动领域分
综合教学、分科教学
简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主要区别 (2013上)
参考答案: 1.教学内容。幼儿园教学主要是在生活
中开展的启蒙教育,而小学教育强调学 习的系统性。
2.教学形式。幼儿园的主要通过活动和 游戏开展的,而小学教育主要是课堂教 学。
简述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利与弊(2014上)
参考答案: 利:1)高效经济。教师能在同一时间指导多名幼儿。
2)便于梳理幼儿的零散的经验,使其系统化。 3)有助于培养幼儿的集体感。
弊:1)教师较难关注到每一个幼儿。 2)幼儿选择的自由度不够。
二、幼儿园的教学特点
1. 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与启蒙性 2. 教学方法的游戏性、情境性与活动操作性 3. 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4. 以口头言语进行教学
二 、幼儿园教学的原则及贯彻
主题六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主题六: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引言:学前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发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提升幼儿的个人能力和社交能力。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重要性,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和指导学前教育活动。
一、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的重要性学前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是幼儿园教师的重要职责。
以下是几个重要原因:1.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设计和组织,可以促进幼儿的身体、智力、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学前教育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2.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学前教育活动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参与和体验,通过创造性的活动形式和丰富多样的教具,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其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
3. 培养幼儿创造力:学前教育活动注重培养幼儿的创造能力和想象力,通过自由创作和解决问题的活动,鼓励幼儿独立思考和表达,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4. 提高幼儿的个人能力和社交能力:通过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可以提高幼儿的个人能力和社交能力。
例如,通过角色扮演活动,幼儿能够学会合作、分享和交流,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
二、有效组织学前教育活动的原则和方法为了有效组织学前教育活动,教师需要遵循一些原则和方法:1. 知己知彼,因材施教:教师应了解每个幼儿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根据幼儿的差异性进行活动设计和组织,因材施教,以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 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学前教育活动的核心是幼儿,活动应以幼儿的参与和体验为中心,注重幼儿的主动学习和主动思考,通过亲身体验和自主探索,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多样化活动形式,灵活组织:学前教育活动的形式应多样化,灵活组织。
可以通过游戏、音乐、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进行活动。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大组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体活动,以满足幼儿的需要。
4. 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和指导需要在良好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
学前教育教研活动指导(3篇)

第1篇一、引言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下一代的身心健康、智力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学前教育教研活动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旨在为学前教育教研活动提供指导,以期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二、学前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性1. 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学前教育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理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从而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2.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学前教育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提升自我的平台。
通过参与教研活动,教师可以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实现专业成长。
3. 加强学前教育队伍建设学前教育教研活动有助于加强学前教育队伍的凝聚力,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通过教研活动,教师可以共同探讨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共同寻求解决方案,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4. 丰富学前教育理论体系学前教育教研活动有助于推动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
通过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教师可以为学前教育理论体系的完善提供有益的借鉴。
三、学前教育教研活动指导1. 明确教研目标教研活动应根据学前教育的发展需求和教师专业成长需求,明确教研目标。
教研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可行性和针对性,以确保教研活动的有效开展。
2. 制定教研计划教研活动应根据教研目标,制定详细的教研计划。
教研计划应包括教研内容、时间安排、参与人员、预期成果等,以确保教研活动的有序进行。
3. 丰富教研形式学前教育教研活动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专题讲座、案例分析、教学观摩、研讨交流等。
多样化的教研形式有助于提高教师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 加强教研团队建设教研团队是学前教育教研活动的重要支撑。
应注重教研团队的建设,选拔具备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具备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形成良好的教研团队氛围。
5. 强化教研成果转化教研成果是学前教育教研活动的最终目标。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概述

(二)幼儿 幼儿是独立的、自主的 幼儿是真实的、师:
幼儿园教育活动 的组织与指导
1.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 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2.教育活动组织与指导的基 本原则
PART 01 教育活动组织与实施
过程中的基本要素
(一)教师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与实施的重要因素。
1、教师的教育观念 《纲要》提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和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 者。”
2.教师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两对关系:
● 首先,正确处理好教师权威和儿童权威的关系
《纲要》提出: “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 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管理他们大 胆探索与 表达。”
教师要自觉地减少权威意识,张扬“儿童权威”。
● 其次,正确处理好教师主体和幼儿主体的关系
3、教师的教育能力 (1)观察了解幼儿的能力 (2)与幼儿积极互动的能力 (3)及时转变角色的能力 (4)不断评价与反思的能力
例:《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 2012.5.18
4.专业能力 (九)一日生活的组织与保育
(1.)合理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将 教育灵活地 (2.) 渗透到一日生活中。 科学照料幼儿日常生活,指导和协助保育员做 好班级
(3.)常规保育和卫生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教育契机,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
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学前教育是指为3-6岁幼儿提供的教育活动,是儿童从家庭环境中走向学校环境的过渡阶段。
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是确保幼儿能够在学前教育中获得全面的发展和良好的学习经验的关键。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浅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首先,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该以幼儿为中心。
幼儿是学前教育的主体,他们的兴趣、需求和发展特点应该是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出发点和依据。
教师应该通过观察和了解幼儿,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提供适宜的学习活动。
例如,对于喜欢绘画的幼儿可以设计绘画比赛,对于喜欢动手的幼儿可以提供拼图、手工制作等活动。
通过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该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学前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包括语言、认知、社交、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活动设计应该涵盖这些方面,使幼儿在多个层面上得到全面发展。
例如,可以通过游戏和互动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通过综合素质的培养,可以帮助幼儿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
再次,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该注重情感与生活教育。
幼儿时期是情感和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学前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能力和生活技能。
教师可以通过情感交流、故事讲解等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能力,通过生活技能培训来提高他们的自理能力。
例如,通过亲子活动来增强幼儿与家长之间的感情,通过角色扮演来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通过游戏和体验活动来提高幼儿的生活技能。
通过情感与生活教育的设计与组织,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和自信心。
最后,学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应该注重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学前教育是家庭与学校的连接点,家庭和学校的合作对于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与家长进行定期的沟通与交流,分享幼儿的学习情况和进展,了解家庭的期望与需求。
学前教育社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学前教育社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学前教育是培养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阶段,而社会活动则是学前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社会活动有助于幼儿的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因此其组织与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社会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策略,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开展幼儿社会活动。
一、确定活动目标和主题首先,在组织学前教育社会活动之前,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和主题。
活动目标可以是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创造力等,而主题可以是动物、自然、节日等。
通过确定目标和主题,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活动内容和方式,使活动更具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筹备活动所需资源在组织学前教育社会活动时,需要提前准备各种资源。
资源可以包括图片、游戏道具、音乐、书籍等。
准备资源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发展需求和兴趣,选择适合他们年龄和能力水平的资源。
同时,还要确保资源的质量和安全性,以营造良好的学习和游戏环境。
三、安排合适的活动时间和地点选择合适的活动时间和地点对于学前教育社会活动的顺利开展至关重要。
活动时间应尽量与幼儿的作息时间相符,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时间段。
活动地点可以是教室、户外场地或社区内的公共场所等,根据活动内容和目标进行选择。
无论选择何种地点,都要确保幼儿的安全和舒适,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和游戏环境。
四、制定活动计划和方案在组织学前教育社会活动时,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和方案是必不可少的。
活动计划可以包括活动的具体内容、时间安排、资源准备、教育目标等,方案则是对活动步骤和流程的详细规划。
制定计划和方案时,应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和兴趣需求,以及教育者的指导能力和实施条件。
五、创造积极的活动氛围在组织学前教育社会活动时,教育者需要营造积极的活动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参与热情。
可以通过播放音乐、开展游戏等方式,为幼儿创造欢乐、放松的氛围。
同时,教育者还可以使用肢体语言和表情,与幼儿进行互动和沟通,增强活动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六、引导幼儿参与和合作在组织学前教育社会活动时,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和合作是至关重要的。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活动策划与组织

学前教育中的幼儿园活动策划与组织学前教育是为了帮助幼儿全面发展和提供适宜的学习环境,其中幼儿园活动策划与组织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通过系统性和有计划性的活动,幼儿能够全面发展各项能力和素质。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中幼儿园活动的策划与组织,以及如何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1. 活动策划1.1 目标设定在策划幼儿园活动时,首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应与幼儿园教育目标相一致,例如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能力、社交能力、动手能力等。
目标设定应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需求。
1.2 活动类型活动类型可以多样化,如游戏、手工制作、音乐、戏剧等。
活动类型应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和年龄来选择,以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3 活动内容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际需求,能够培养幼儿的各项能力。
内容可以包括认知训练、语言表达、艺术创作、运动发展等方面。
1.4 活动时间和地点安排确定活动的时间和地点是策划活动的重要环节。
活动时间要合理安排在幼儿的活跃时段,并确保时间充足。
活动地点要提供安全和舒适的环境,满足幼儿参与活动的需求。
2. 活动组织2.1 人员配置在幼儿园活动组织中,需要合理配置人员。
活动主持人应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幼儿教育经验,能够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同时,还需要配备足够的教师和保育员,确保活动的安全和有效进行。
2.2 活动流程活动流程应有清晰的安排,包括开场白、活动内容介绍、示范或指导操作、活动结束等环节。
流程设计要有条理,确保幼儿能够按照规定的步骤参与活动。
2.3 活动资源准备活动所需的资源包括教具、材料、音响设备等。
在活动组织前,需要提前准备好所需资源,并确保资源的充足和质量。
2.4 活动评估和反馈活动结束后,要进行评估和反馈。
评估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表现以及对活动内容的掌握情况来进行。
反馈可以向幼儿提供积极的鼓励和建议,以促进幼儿的进一步发展。
3. 活动顺利进行的保障3.1 安全防护幼儿园活动中,安全是首要保障。
主题六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主题六: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引言
学前教育是培养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活动是学前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
学前教育活动旨在通过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合理的指导,促进儿童的综合能力发展。
本文将探讨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并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
1.确定活动目标
在组织学前教育活动之前,首先需要明确活动的目标。
活动目标应与儿童的发展需要相一致。
例如,通过游戏活动促进儿童的社交能力发展,通过绘画活动培养儿童的创造力等。
2.选择活动主题
活动主题的选择应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年龄特点进行。
主题可以围绕季节、节日、动物等内容展开。
例如,在春天可以选择“春天的花儿开了”为主题,通过观察花朵的生长变化,培养儿童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热爱。
3.设计活动内容
活动内容应包含寓教于乐的要素,既能满足儿童的学习需求,
又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内容可以包括游戏、绘画、手工
制作、音乐等多种形式,以丰富儿童的经验和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
4.制定活动计划
在组织学前教育活动时,需要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
计划应包
括活动的具体时间安排、人员分工和物资准备等方面。
制定合理的
计划能够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并节省时间和人力资源。
二、学前教育活动的指导
1.提供示范
在学前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提供示范,展示活动的正确方法和
技巧。
例如,在绘画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儿童展示如何握笔、调色
和构图等。
示范可以帮助儿童理解活动的要求,提高他们的实际操
作能力。
2.引导与激励。
第六章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六章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三节 生活活动
三、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一)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原则
(二)保教结合的原则 (三)教育的活动性与活动的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五)整体、协调、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章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三节 生活活动
四、生活活动的指导方法
第三节 生活活动
二、一日活动的安排与要求
(一)一日活动的安排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内容十分丰富广泛,主要包括入 园、晨检、早点、早操、教育活动(有组织的集体或小 组活动)、间隙活动、自选游戏、进餐、午睡、午点、
游戏与体育活动、离园等内容。
第六章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第三节 生活活动
二、一日活动的安排与要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表演游戏及指导
第六章
第一节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游戏活动
四、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
(二)表演游戏及指导 3、 表演游戏的指导 (1)选择适合表演的文艺作品。 (2)激发儿童对表演游戏的兴趣。 (3)为儿童准备简单的表演服装和道具。 (4)帮助儿童组织表演活动。
第六章
第一节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游戏活动
四、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
(三)结构游戏及指导 结构游戏是利用各种结构材料和结构玩具进行构造活动 的游戏。 例如用积木搭房子,用雪花片插飞机,用沙垒山、挖地 沟等均属于结构游戏。
第六章
第一节
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游戏活动
四、学前儿童游戏的指导
1、 结构游戏的特点 (1)结构游戏是幼儿的创造性活动 (2)结构游戏是幼儿的操作性活动 (3)结构游戏是幼儿的造型艺术活动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奇趣”组织与个性化指导艺术在那个童真无暇、充满想象的世界——幼儿园里,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无疑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儿童剧”。
这个舞台上的导演和引导者们,既要扮演着播种智慧的角色,又要化身为激发创意的魔法师。
他们如何巧妙地编织这场寓教于乐的盛宴呢?且让我们一同探寻其中的奥秘与乐趣。
首先,我们要明确,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绝非简单的堆砌游戏和课程,而是一种艺术化的编排。
就如同创作一幅色彩斑斓的拼贴画,每一项活动都是一颗闪耀的星星,需精心布局,既要有科学合理的知识启蒙,也要有情感培育的温暖互动。
比如,“小手绘世界”的美术活动与“我是小小科学家”的探索实验,一静一动,一艺一科,相得益彰,让孩子们在实践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
其次,个性化指导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小宇宙,他们的兴趣、特长各异,这就要求教师们具备一双慧眼,能够捕捉到孩子们的独特闪光点,并据此提供差异化的指导策略。
如面对热衷于建构的孩子,我们可以创设丰富的积木角,鼓励他们发挥空间想象力;对于热爱讲故事的小朋友,则可以开设故事剧场,让他们通过角色扮演锻炼表达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一声由衷的赞叹:“哎呀,你的城堡搭得真棒!”或是“哇塞,你讲的故事好生动哦!”都能给予孩子莫大的肯定和鼓励。
再者,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还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
成语故事、儿歌律动、趣味运动会……这些形式多样、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方式,不仅能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收获知识,更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技巧。
与此同时,教师们还要学会做一名耐心的倾听者和贴心的引导者,用一句句亲切的过渡词,诸如“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刚刚大家做得都很不错,现在换个角度尝试一下……”,帮助孩子们在不同的学习环节间自如切换,使教育活动顺畅进行。
总而言之,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是一门需要爱心、智慧与创新的艺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六: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问题:根据《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幼儿园一日活动中的主要活动有几类?
⏹四类:生活活动、运动、学习活动、游戏活动。
小主题一:学习活动
⏹P155主要论述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所进行的集体学习活动。
⏹即幼儿园教学
幼儿园教学
⏹一、幼儿园教学的概念
⏹幼儿园教学是指教师从幼儿的兴趣和实际水平出发,根据幼儿园教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以获取有利于其身心发展的经验的教育活动的实施。
⏹二、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
⏹1、粗浅的知识技能、动作训练、习惯培养,为可持续发展打基础,为入小学做准备。
⏹2、幼儿的学习与游戏分不开。
⏹3、通过各种活动来实现。
⏹4、幼儿对学习目的和结果不感兴趣,重学习过程。
三、影响幼儿学习的因素
⏹内部因素
⏹外部因素
⏹(一)内部因素
⏹身体状况
⏹智力因素(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自信心、坚持性)
⏹过去的知识经验
⏹(二)外部因素
⏹环境因素
⏹学习信号刺激的强度
四、幼儿园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的生活性与启蒙性
2、教学方法的游戏性、情境性与活动操作性
3、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五、幼儿园教学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1)科学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含义:
⏹教学的科学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向幼儿传授的知识技能应该正确、符合客观规律,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应符合幼儿的认识特点。
⏹教学的思想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实施德育,促进幼儿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
⏹(2)贯彻这一原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教师加强学习,以保障教给幼儿科学的知识,引导幼儿获得正确的经验。
⏹B、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科学回答幼儿的提问,帮助幼儿形成对待科学的正确态度。
⏹C、注重情感渗透,切忌说教。
2、积极性原则
⏹分析要点: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教师应提供条件引导幼儿积极探索,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XX者、XX者、XX者P160
⏹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
⏹(1)积极性原则的含义:积极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愿望,引发和促进幼儿积极地与环境相互作用,得到发展。
3、发展性原则
⏹(1)发展性原则的含义:发展性原则是指教学要能使每一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4、直观性原则
⏹(1)直观性原则的含义: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利用实物或教具材料,充分调动幼儿的各种感官,丰富其感性经验,使他们获得直接具体的感知。
5、活动性原则
⏹(1)活动性原则的含义:活动性原则是指教学时应保证幼儿充分地活动,以使他们在主动的活动中来学习并获得发展。
六、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
⏹(一)、幼儿园常用的教学手段
⏹1、目前在幼儿园普遍使用的教学手段主要有实物,图书,挂图、图片、照片,幻灯片、录像带,以及自制教具等。
⏹2、在现代社会中,教师应努力学习使用电脑、投影仪、幻灯机、录音机、录像机等电化教具,尤其是利用电脑从网上下载大量的图片和信息,自制多媒体课件,既方便快捷又经济,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有效手段。
七、幼儿园教学的设计、组织
⏹(一)、幼儿园教学的设计
⏹1、教案书写的基本格式:
⏹活动目标:
⏹活动准备:
⏹活动过程:
⏹活动延伸:
(二)、组织形式多样化
⏹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
⏹个别活动
主题六: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指导—生活活动
一、生活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一)生活活动是幼儿的第一需要
⏹(二)生活活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
二、一日活动的安排与要求
⏹(一)一日活动的安排
⏹根据见习的了解,幼儿一日活动的内容包括哪些?
⏹入园、晨检、早点、早操、教育活动、间隙活动、自选游戏、进餐、午睡、午点、游戏与体育活动、离园等。
(二)一日活动的要求
⏹“教师要科学、合理地安排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第三部分第九条
⏹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别差异P171
⏹2、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3、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4、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课程教材改革委员会办公室组编《幼儿园教师成长手册》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三、生活活动的组织原则
⏹(一)寓教育于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原则
⏹(二)保教结合的原则
⏹保教结合是我国幼儿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幼儿园一贯坚持的原则
⏹(三)教育的活动性与活动的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活动”是幼儿心理发展的基础和源泉。
幼儿是通过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动手操作物体、实际接触环境中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等等,去体验、观察、发现、思考、积累和整理自己的经验。
离开活动就没有幼儿的发展。
而且不同的活动在幼儿发展中具有不同的价值,因此幼儿园的活动形式必须多样化。
⏹(四)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
⏹游戏最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活动能力,最能有效地满足幼儿的需要。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也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与各项活动之中。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必须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幼儿进行游戏,教师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实际经验及兴趣,创设游戏的条件,并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的指导,保持幼儿愉快的情绪,促进幼儿的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
⏹(五)整体、协调、个性化发展相结合的原则
全面发展的教育所促进的发展是以整体性、协调性和个性化为特征的。
⏹各方面的发展有其规律和特点,但相互联系、制约,共同构成儿童个体的整体特征,并共同决定这一整体特征的发展质量。
儿童各方面的发展不能仅某方面孤立突进或某方面偏废,而要协调发展。
教育除让每个儿童达到标准的发展之外,还能让他们按其自身的特点和可能性去实现与众不同的发展。
⏹四、生活活动的指导方法
⏹(一)感知讨论
⏹(二)讲解示范
⏹(三)行为练习
⏹五、幼儿园生活活动教师有效指导策略
⏹指导策略一:因人施保施教,满足幼儿在生活上的不同需要
⏹指导策略二:优化环境,引发和支持幼儿的生活活动
⏹1、运用图示标记。
⏹在盥洗室里为小班幼儿准备了洗手流程图,起到了环境暗示教育的作用,让孩子了解了正确的洗手方法;张贴节约用水的卡通图让孩子们养成洗完手后拧紧水龙头的好习惯……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
⏹2、创设生活活动区
⏹生活区角的创设与生活内容相结合,孩子们通过在活动区操作材料,逐步掌握生活活动技能,激发自我服务的兴趣。
⏹指导策略三:利用丰富多彩的游戏,使幼儿乐于掌握各项生活技能
⏹生活活动游戏化,在游戏中掌握或巩固生活活动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对幼儿来说,游戏不仅是一种玩耍,而也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生活,游戏是幼儿基于内在动机的选择,没有固定模式的主动参与活动的快乐过程。
将游戏融入幼儿的生活活动之中,不仅可以获得发展,而且使幼儿度过的最快乐的时光,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指导策略四:以有趣的形式激励,使幼儿感受成功与进步的快乐
⏹兴趣是行动的动力。
幼儿园生活活动每天离不开午点、盥洗、睡眠、劳动、入厕……如果周而复始,重复进行,幼儿就会失去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因此我们要在生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都添加一些幼儿感兴趣的事,使幼儿的一日生活富有情趣和积极的意义。
⏹指导策略五:拓展生活活动空间,使幼儿体验自主活动的乐趣。
⏹教师的支持是儿童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教师要坚持“以幼儿为本”,帮助幼儿成为发展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而不能以成人的经验和认识去塑造和改变幼儿。
提供开放的实践活动空间,使其成为活动的主人,成为生活活动的主体,是愉快而不是被迫地接受教育,这样的教育才是完善和富有创造性的教育,而只有这样教育幼儿,幼儿才会有幸福感。
⏹1、拓展生活活动内容:自助点心
⏹2、尝试生活上的自我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