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2018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课时训练 湘教版选修3 精品
高中地理选修3【湘教版】2.1测试练习新版全册汇总

B.青海湖鸟岛
C.黄果树瀑布 D.秦皇岛日出
10.造成南、北方山水组合景观欣赏时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南、北方文化的差异
B.南、北方气候的差异
C.南、北方地质、地貌的差异
D.南、北方工作时间的差异
TB 搜:小初高题库
【湘教版】高中地理
解析:第 8 题,壶口瀑布与河流的径流量有关,而季风区河流的径流量存在季节变化和年际 变化。第 9 题,A、B、D 三项观赏时需要把握时机。第 10 题,山水组合景观与气候(气温、 降水)有密切联系。 答案:8.C 9.C 10.B 1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石窟艺术在我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人们在山崖上开凿洞穴,并进行绘画和雕塑,以 表达膜拜或宗教虔诚。下图为“三大石窟分布示意图”。
造型,应选择适当的位置观赏。对于山水有机组合的景观,乘船(筏)沿水路观赏两岸风景,水
流、船动、山移,方能体会“人在画中游”的佳境。总之,对全景的观赏需要距离远些,才能见
其全貌和整体美;要想看到局部的美,则需要近些。
Hale Waihona Puke 答案:2.B 3.C“断桥残雪”“平湖秋月”是西湖十景中的两项,结合下面两幅图,完成第 4~5 题。(导学号
6.图中最易出现雾凇美景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在雾凇的观赏胜地,当地人们有这样的说法:“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看落花。”这说明
( )
A.日出前后,大气逆温现象明显,气温较高,适宜人们在户外欣赏
B.观赏雾凇须选择观赏时机
C.正午时分,在美丽的阳光衬托之下树挂更美丽
D.只有有雾的夜晚才能形成雾凇
材料二 某石窟附近的景观。
材料三 莫高窟附近的胡杨林。
高中地理选修3【湘教版】第二章 第一节 课时跟踪训练测试练习新版全册汇总

TB:小初高题库
TB 搜:小初高题库
【湘教版】高中地理
[课时跟踪训练]
(满分 100 分 时间 3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
“罗布泊使我惊讶,罗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镜子一样,在和煦的阳光下,我乘舟而
主要措施之一。第 2 题,罗布泊深居内陆、气候干旱,导致其荒漠化的外力作用主要以风
蚀为主。第 3 题,“根本”是关键词,人口增加导致生产、生活用水增加,过度取水导致
地下水位下降、胡杨因缺水而死亡。第 4 题,封沙禁牧是防治荒漠化的措施,不是应坚持
的方针。
答案:1.B 2.A 3.A 4.A
荒漠化是当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全球在气候、地形、土地使用制度和
行,如神仙一般。在船的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湖面上玩耍,鱼鸥及其他小鸟欢娱地歌唱
着……”(斯文·赫定《亚洲腹地探险 8 年》)被斯文·赫定赞誉过的这片水域于 20 世纪 70 年
代完全消失, 罗布泊从此成了恐怖的地方。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完成 1~4 题。
1.罗布泊消失的主要原因是
(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退耕还草 ③盲目修建水库 ④掘堤引水
19[来源:学
1985 年
333
520
38
&科&网]
10
205
1995 年
10
478
450
42
35
135
9.上述资料表明,导致该地区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A.“退耕还牧”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严重 C.气候发生异常,出现水旱灾害 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10.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一课一练 学生训练手册-18

大的莫阿伊石像以及岛上文明的兴衰
大堡礁+拥位有于丰富的海东洋北物海种岸!!形是成世著界名上的面海积底最"大丛的林#景观海域
读某世界著名旅游景观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图片反映的景点名称是
!该景点位于
'国家($
'#(该景观是享誉世界的旅游资源!试说明其体现
出旅游资源的哪些价值$
,)
-还是保持神秘为好因为好奇是游客主要的旅游动机旅游景观保持神秘色彩对游客 具有更大的吸引力从而更有利于旅游业的发展
一选择题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的
字母代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欧洲有许多著名的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旅游业发达据此回答!,题
科谷罗 国拉 家多 公大 园峡位 是 暴于 世 露美 界 的国 上 地西 最 层部 展现的了峡数谷亿之高年一原的!全长,-%!千有米"!活最地大质深史度教约科!书.$#$的米美称
国外名景欣赏美洲和大洋洲旅游景区复黄加活石'拉科节国帕隆岛家戈群国公斯岛家园群(公岛+景位园观于地位 火特充美位于球山征满国于上熔神西&动岩山秘部植喷谷色物发海%彩的堆岸中瀑的天积以部布岛堂而西的!%屿成!近属熔湖&拥的!火岩泊地有$$山高以理$#&岛原及千环$米上成境多的群的岛种太的封独平温闭有洋泉性物中和%种的喷居赤泉民道起附源近的神秘性%巨
&( 在下列的国家公园中有活地质史教科书美称的是
'( 肯尼亚山国家公园
)( 科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
*( 黄石国家公园
+( 复活节岛国家公园
/( 下列关于黄石国家公园的说法正确的是 Nhomakorabea
高中地理课时训练(二)认识地区湘教版必修3(2021年整理)

(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认识地区湘教版必修3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认识地区湘教版必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版)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课时跟踪检测(二)认识地区湘教版必修3的全部内容。
课时跟踪检测(二)认识地区一、选择题读图,回答1~2题.1.芬兰( )A.盛行西风,终年温和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重,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灌溉条件好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解析:1.D 2.B 第1题,芬兰纬度高,因此冬季漫长而寒冷,A项错误;当地森林覆盖率高,水土流失不严重,B项错误;大牧场放牧业一般在干旱或半干旱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经济较发达,因此不是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C项错误;由于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D 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燕麦种植北界呈西北-东南走向,说明西部比同纬度地区气温偏高。
该地纬度高,热量不足是影响农作物分布的重要因素,而水源不是制约因素,A项错误;从图中可知西部为平原,东部为丘陵,而且西部面临大西洋,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高,B项正确;若耕作技术高,东部燕麦的种植北界应更往北,与图中信息不符,C项错误;西北部受海洋影响较强,晴朗天气较少,D项错误.3.欧洲西部地区自然环境深受海洋影响,在河流水文特征方面表现为( )A.含沙量小、冰期短B.流量稳定、水量丰富C.水量丰富、落差小 D.流速缓慢、流量稳定解析:选B 欧洲西部地区为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气候特征全年温暖多雨,全年气温在0 ℃ 以上,受气候影响的水文特征表现:没有结冰期,流量稳定、水量丰富.如图为世界某区域图。
最新-2018高中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课时训练 湘教版选修3

一、选择题右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 )A.橡胶种植北界B.16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 )A.不确定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解析:第1题,A、B、C三项均为单一指标,分别以积温、降水量和温度为指标。
第2题,同一界线有多条,说明界线所处的区域地理特征不典型,在两区域间扮演了过渡角色。
答案:1.D 2.C读渝、黔、新、川人口及三次产业产值占西部十省区的比重表和渝、黔、新三次产业统计图,回答3~5题。
3.新疆发展第三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A.地广人稀B.地处内陆,气候干旱C.旅游资源丰富D.少数民族聚民区解析:选C。
新疆第三产业比重占36%,关键是因为新疆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4.人均第三产业产值最高的是( )A.新B.渝C.黔D.川解析:选A。
通过这几个地区的人口比重及第三产业比重就可以得出正确结论。
5.对渝、黔、新三地产业结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第一产业的比重均占末位B.第二产业的比重均高于第三产业C.第二产业的比重均不低于第三产业D.第三产业的比重均超过三分之一解析:选B。
从三省区的产业统计图找出信息即可。
6.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空间结构的空间网络系统就是指区域的各种交通运输线组成的网络状分布体系B.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是指区域核心以外的其他空间范围C.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的发展水平受区域核心的制约,受网络系统的影响不大D.区域的空间结构往往有固定的模式和范围,不随经济的发展而变化解析:选B。
区域空间结构的外围空间是指区域核心以外的其他空间范围,要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组成及相关内容。
7.下列关于城镇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和区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②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③乡村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料④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解析:选C。
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一节同步测控 湘教版选修3

读下图,回答1~3题。
1.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 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 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2.这些新出现的沙漠化土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人类发展工农业生产所致C.是降水减少,蒸发加剧的结果D.是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地区推进的结果3.在这些沙漠化地区,人们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最为可取的方式是( )A.结合积蓄肥料,大力发展沼气B.结合植树造林,大力发展薪炭林C.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D.结合农田水利建设,开发利用小水电解析:我国沙漠化主要分布在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其形成原因是人类对土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在沙漠化地区解决生活燃料最为可取的方式是利用风能和太阳能等新能源。
答案:1.C 2.A 3.C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4~5题。
4.现已发现图中绿洲退化现象严重。
对这一现象成因的推测中,最不.可能成立的是( )A.人口增长迅速B.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C.水源污染严重且难以治理D.为争取区域内粮食自给,发展粮食生产解析:选C。
在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异常,人口增长及不合理开垦,导致绿洲退化、沙化现象严重。
5.与华北平原相比,图中绿洲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条件是( )A.太阳辐射强B.热量充足C.水源丰富D.土壤肥沃解析:选A。
内陆地区,由于气候干旱,云量少,故太阳辐射强。
6.(2009年高考宁夏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般而言,单位土地面积上植物的叶片总面积越大,生长速度和蒸腾量越大。
下图所示区域50多年来,年年植树,但因成活率低,目前森林覆盖率不到1%。
(1)根据干湿地区的划分,图示区域属于__________区。
导致该区域降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2018高中地理 第二章 章末综合学案 湘教版选修3

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湘教版选修3一、选择题(2分×25=50分)2018年6月17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World Day to Combat Desertification and Drought)。
2018年“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的主题是“荒漠化与气候变化——一个全球性的挑战”。
思考并完成1~3题。
1.为迎接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制作了四幅景观图片,其中属于土地荒漠化的是( )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2.导致①中现象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蚀B.水蚀C.冰川侵蚀D.海蚀3.导致②中现象出现的自然原因是( )A.气候干旱,大风频繁B.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C.人口增长迅速D.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解析:第1题,①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②是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导致土地沙化;③是兴修梯田,改造地形使之适合耕作;④是人类活动破坏植被后水土流失、土地退化的结果。
第2题,黄土高原地处半湿润气候区,水蚀是土地退化的主要外力作用。
第3题,“降水少,但有时强度大”导致水蚀;C、D两项均属于人为原因。
答案:1.A 2.B 3.A读“我国部分区域简图”,完成4~5题。
4.图例所示的某环境问题主要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荒漠化C.环境污染 D.湿地破坏5.治理该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 )A.退耕还林还草B.修建水电站C.增加灌溉面积D.大力发展耕作业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例所示的环境问题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为土地荒漠化。
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造成植被破坏,所以治理的根本措施是退耕还林还草。
答案:4.B 5.A武汉已总体规划了6大放射状楔形绿色生态走廊:①大东湖水系;②武湖水系;③府河水系;④后官湖水系;⑤青菱湖水系;⑥汤逊湖水系。
结合“武汉城市规划图”,完成6~8题。
最新-2018高中地理 第二章第三节课时训练 湘教版选修3

一、选择题截至2018年年底,中国政府已投入82.79亿元人民币用于塔里木河近期综合治理,经过10年治理,塔里木河下游河道连续断流三十多年的状况已成为历史。
据此回答1~2题。
1.塔里木河中下游地区能源十分丰富,这包括( )①太阳能②水能③石油④天然气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造成塔里木河下游多年断流的原因包括( )①该河为内流河,下游水量逐渐减少②流域内的人口不断增长③工农业用水大增,使下游的水量逐渐减少④流域水资源的合理配置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第1题,塔里木河下游水量较小,且河流落差小,因而水能资源不丰富。
第2题,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原因主要与下游水量小、流域内用水量不断增加和流域内水资源缺乏合理配置有关。
答案:1.C 2.A流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河流的利用方式和流域的开发方向。
田纳西河流域的地形、气候、水文、矿产等状况,决定了其综合开发利用的方向。
据此完成3~4题。
3.田纳西河的水系、水文特征是( )①水系发达,支流众多②河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③水量丰富,流量不稳定④矿产资源丰富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4.河流及其开发方向组合,正确的是( )A.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B.河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C.河谷平原——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保护D.河口——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答案:A5.田纳西河流域水能资源丰富,主要原因是( )①流域内降水丰富,年降水量达1320毫米②流域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457万千瓦③流域内地形起伏,河床比降大④田纳西河全长1600千米,面积10.5万km2 A.①② B.①③C.②③ D.②④解析:选B。
影响水能的因素有两个:一是河流的流量,二是流域地形,流经地区落差比较大。
6.下列有关田纳西河流域梯级开发的叙述,错误的是( )A.修建大坝,调节了径流量,改善了通航条件,利于航运发展B.大坝的建设,调节了径流量,有利于枯水期的发电C.大坝的建设,有利于雨季蓄洪,使流域内防洪标准达到千年一遇D.梯级开发、水库的修建、流域内环境的改善,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解析:选C。
高中地理第二章自然资源与国家安全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后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三册

第一节耕地资源与国家粮食安全课后篇巩固提升必备知识基础练读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图,完成1~2题。
1.上图主要反映了我国耕地资源( )A.人均耕地少B.空间分布不均C.质量总体欠佳D.水土资源配置不佳2.影响我国耕地资源集中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候、地质B.气候、河流C.地形、河流D.地形、气候1题,读图可知,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空间分布不均。
第2题,读图可知,我国耕地集中分布在气候湿润、地形平坦的地区,因此影响我国耕地资源集中分布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候和地形。
2.D粮食安全关乎国家大局,建设国家高标准农田是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
读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成规模(单位:千万亩,1亩=1/15公顷)示意图,完成3~4题。
3.我国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其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水热充足,气候条件优越B.地形平坦,无旱涝灾害C.人少地多,机械化水平高D.土地广阔,黑土肥沃4.下列有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叙述,正确的是( )A.建成规模大的省级行政区集中于东北地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不适合建设高标准农田C.浙江多低山丘陵,应因地制宜修建梯田D.贵州岩溶地貌广泛发育,应全面回填客土3题,读图可知,我国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规模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是黑龙江,其有利自然条件是土地广阔,黑土肥沃,D正确。
第4题,建成规模大的省级行政区有黑龙江、河南、山东,A错误;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也有建设高标准农田,只是规模较小,B错误;浙江多低山丘陵,应因地制宜修建梯田,C正确;贵州岩溶地貌广泛发育,土地平整区耕作层土壤厚度达不到作物生长所需土层厚度时,应进行客土回填,不能全面回填客土,D错误。
4.C下图为2005—2013年江苏省人口变化与粮食增产关系图。
读图,完成5~6题。
5.2005—2013年江苏省粮食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耕地面积扩大B.农业灌溉条件的改善C.农业科技投入增加D.粮食主产区人口减少6.苏州市粮食增产较其他城市低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展快,农业劳动力少B.地势起伏较大,耕地面积少C.农业重视程度差,投入不足D.城镇化进程快,农业结构调整5题,农业科技投入增加,能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因此江苏省粮食增产。
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章末复习导学案湘教版选修3(2021年整理)

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章末复习导学案湘教版选修3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章末复习导学案湘教版选修3)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章末复习导学案湘教版选修3的全部内容。
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章末复习预习案一、预习目标1.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2。
了解中国各类名景的景观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 描述若干国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并从地理角度说明其形成原因。
二、预习要点1。
重点: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
了解中国各类名景的景观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2。
难点:选择观赏位置,把握观赏时机.三、预习问题1.在观赏黄果树瀑布等景观时,怎样才能取得最佳的观赏效果?2.“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黄山与泰山、华山、衡山在成因上有何不同?3.溶洞与溶洞内石笋、石幔等微地貌成因分析。
4.东非大裂谷带是怎样形成的?5.欧洲为什么是世界上最活跃的旅游区?四、预习检测某地有座山酷似一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
该地主管部门在2003年9月16日隆重推出“卧佛含丹”节,这个时段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奇观。
据此回答1~2题。
1.下列时段,还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的是( )A.春分前后B.夏至前后C.冬至前后D.立秋前后2.观赏“卧佛含丹"景观,应遵循的原则有( )①选择适当位置②把握观赏时机③置身其中近观④发挥想象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 D.②③④3.北方皇家园林建筑以红黄为主色调,是为了()①显示园主的荣华富贵②迎合园主追求闲适宁静的需要③与水乡风光、湿润气候融为一体④与宽阔整齐的地形、多蓝天白云的气候相辉映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美妙的自然景观;数千年的沧桑历史,遗留下雄奇的人文胜迹。
湘教高中地理选修三同步课后强化演练:第2章 旅游景观的欣赏单元综合测评2 含解析

单元综合测评二第二章旅游景观的欣赏(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温馨提示:1.第Ⅰ卷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第Ⅱ卷书写在试卷上;交卷前请核对班级、姓名、考号。
2.本场考试时间为90分钟,注意把握好答题时间。
3.认真审题,仔细作答,永远不要以粗心为借口原谅自己。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一、单项选择题(共44分,每个选择题2分)1.下列著名旅游景点与其相对应国家的连线,正确的是()A.泰姬陵——泰国B.吴哥窟——印度C.曼谷佛塔——老挝D.特洛伊考古遗址——土耳其解析:印度的泰姬陵,柬埔寨的吴哥窟,泰国曼谷的佛塔。
答案:D2.下列世界遗产与其所在省区的连线,对应正确的是()A.大足石刻——重庆B.黄龙——安徽C.龙门石窟——山西D.丽江古城——广西解析:四川黄龙、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云南丽江古城。
答案:A3.下列国外名景与所在大洲对应正确的是()A.吴哥窟——美洲B.加拉帕戈斯群岛——非洲C.阿波罗神庙——欧洲D.特洛伊考古遗址——欧洲解析:吴哥窟在亚洲,加拉帕戈斯群岛在美洲,特洛伊考古遗址在亚洲。
答案:C4.下列属于世界地质公园的是()①广东丹霞山②湖南张家界③云南路南石林④河南嵩山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截至2010年10月,我国世界地质公园数量已达24处,成为世界地质公园数量最多、增长最快的国家。
题中四处均属于世界地质公园,且为我国第一批入选的世界地质公园。
答案:D5.马尔代夫的领土绝大部分位于印度洋赤道与10°N之间,到马尔代夫旅游,游客观赏到的旅游资源可能是()①热带雨林风光②美丽的珊瑚礁景观③火山景观④热带草原景观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解析:马尔代夫位于南亚,是由珊瑚礁组成的热带群岛国家,因此到马尔代夫旅游,游客可观赏到热带雨林风光和美丽的珊瑚礁景观。
答案:B6.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大洲是()A.亚洲B.欧洲C.非洲D.美洲解析:欧洲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均很丰富,再加上其经济发达,旅游设施和地区接待能力强,使其成为了世界旅游业最发达的大洲。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章末复习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3(1)

8.B【解析】①④为北方皇家园林的特点;②③为江南园林的特点。
9.B【解析】阿波罗神庙属于希腊,复活节岛属于智利,孟斐斯遗址位于埃及。
10.A【解析】黄石国家公园的间歇喷泉最著名。
二、综合题
11.(1)漓江风光 庐山三叠泉瀑布
①钱塘江大潮 ②青海湖的候鸟 ③泰山日出 ④武陵源群峰 ⑤庙会 ⑥桂林山水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 ①②③⑤ D. ②③④⑤
某地有座山酷似一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该地主管部门在20xx年9月16日隆重推出“卧佛含丹”节,这个时段可以观赏到“卧佛含丹”奇观。据此回答6~7题。
——教学资料参考参考范本——
最新高中地理第2章旅游景观的欣赏章末复习同步练习湘教版选修3(1)
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____________________部门
一、选择题
1.下图为我国几个省区轮廓示意图,其旅游资源与所在省区搭配正确的是( )
A.路南石林、承德避暑山庄、敦煌石窟、 苏州园林
图甲
图乙
(1)自然景观的美学价值包括形式美、色彩美、动态美和听觉美等。图甲中,既有形态美又有色彩美的是________,既有形态美又有动态美的是________。
(2)图甲中能够体现“山无水不活,水无山不转”的景观是________。
(3)图甲的四处景观中,属于断块山体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属于石灰岩形成的景观是________。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美妙的自然景观;数千年的沧桑历史,遗留下雄奇的人文胜迹。据此回答9~10题。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3课后练习第二章:训练2 中国名景欣赏

训练2 中国名景欣赏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曾赞黄山“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
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读右图,完成第1题。
1.黄山风景秀丽,“黄山四绝”闻名于世。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黄山地处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地区,降水丰富,植被茂盛,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都比较显著B.由于海拔较高,空气湿度大,经常出现云海缥缈、烟雾朦胧的壮美景观C.黄山是一座花岗岩断块山,节理发育明显,造就了地貌多姿多彩的形象美D.黄山自古成云海,但只有夏、秋两季才能观察到读图,回答2~3题。
2.上图反映了哪种景观( )A.峰林景观B.丹霞地貌景观C.溶洞景观D.石窟景观3.下列不属于溶洞地貌形态的是( )A.石柱B.峰丛C.石笋D.石幔读下图,回答第4题。
4.图中a、b、c是溶洞内的堆积形态,其名称分别是( )A.石钟乳、石笋、石柱B.石钟乳、石柱、石笋C.石笋、石钟乳、石柱D.石笋、石柱、石钟乳5.敦煌、泰山、五台山作为旅游区,具有的共同优势条件是( )。
A.都有上山的索道B.游客的承载量大C.绮丽的自然风光D.丰富的文化景观6.下列旅游景点从西向东依次排列的是( )。
A.九寨沟、苏州园林、张家界B.峨眉山、黄鹤楼、杭州西湖C.泰山、敦煌莫高窟、秦陵兵马俑D.武夷山、桂林山水、路南石林下图所示的世界遗产,自左至右自上至下依次为安徽黄山、甘肃莫高窟、福建武夷山和福建永定土楼。
读图,回答7~8题。
7.图示的四处世界遗产,历史文化价值最突出的是( )A.aB.bC.cD.d8.福建永定土楼反映出的中国传统地域文化的特点是( )A.外向B.张扬C.内敛D.开放阅读材料,完成9~10题。
材料一“江北第一溶洞——沂水地下画廊”是山东省内著名的旅游景点,该景区以百万年绘就的天然地下画廊为主的“沂蒙生态第一谷”闻名省内外,溶洞自然天成的“北国风光”“宇宙奇观”“南国风情”“海底世界”四幅各具特色的巨幅画卷,令人惊叹,被誉为“天然地下画廊,岩溶梦幻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
1.(2018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关于土地荒漠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中国南方土地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尤为脆弱
B.自然因素引起的土地荒漠化速率比人类活动引起的要快
C.三江平原过度垦殖,土地荒漠化更为严重
D.西北地区风蚀强烈,风沙灾害比较普遍
解析:选D。
我国土地荒漠化最为严重的地区是西北地区。
人为因素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因素,三江平原为沼泽地,由于过度垦殖,生态破坏严重。
西北内陆地区气候干旱,风力强,风蚀作用强烈,风沙灾害严重。
读全球荒漠分布示意图,回答2~5题。
2.全球荒漠分布地区主要受哪几种气候类型的控制( )
①热带季风气候②热带沙漠气候③温带大陆性气候④亚热带季风气候
A.①②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B。
气候干旱是形成荒漠的基础条件,特别是多年持续的干旱,导致地表植被受损,就会加剧荒漠化的进程。
读图可知有荒漠分布的地区主要有两种气候类型,一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二是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热带沙漠气候。
3.目前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积约为3600万平方千米,而且呈扩大和加剧的趋势,其影响因素有( )
①地震、火山、泥石流频发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乱垦滥伐,砍伐森林④全球CO2排放量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选B。
目前全球荒漠化扩大和加剧的趋势,不仅与人类活动有关,也与气候异常变化有关。
4.中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冬春沙尘暴天气频发,下列受沙尘暴天气危害较重的一组城市是( )
A.乌鲁木齐、呼和浩特、银川
B.成都、武汉、南京
C.沈阳、天津、青岛
D.贵阳、昆明、重庆
解析:选A。
沙尘暴以内陆干旱的荒漠地区最多发,位于内陆地区的城市只有A选项。
5.中国的荒漠带比世界上的荒漠带纬度位置明显偏高,其原因主要是( )
A.人类活动的影响强烈
B.地处亚欧大陆腹地的位置和山岭的层层阻挡
C.季风现象显著
D.副高位置明显偏北
解析:选B。
中国的荒漠位置主要是由西北所处的特殊位置和地形造成的。
沙柳必须每隔3~5年平茬才能生长的更好,否则就会死亡。
结合下图,回答6~7题。
6.该造纸厂所在地的环境问题主要是( )
A.土地沙漠化B.水土流失
C.土地盐碱化D.环境污染
7.造纸产业链条( )
A.实现了无废弃物排放
B.生产重点转向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C.植被遭更大规模的破坏
D.将一、二产业纳入有机循环之中
解析:沙柳生长在干旱地区,故造纸厂所在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土地沙漠化。
从图中可知将第一产业(农业)和第二产业(造纸厂)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了清洁生产。
答案:6.A 7.D
以下材料是20世纪下半叶我国强沙尘暴发生频率与土地沙化速度统计表,据此回答
A.我国气候有变干的趋势
B.南方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出现沙化地区
C.长江中上游地区毁林现象严重
D.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解析:选D。
西北干旱地区生态环境的恶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的扩张。
9.为了制止强沙尘暴次数增多和沙化速度加快的趋势,我们应采取的积极有效的措施是( )
A.开采地下水灌溉,变沙地为耕地和草地
B.在干旱地区减少耕地,扩大牧场,发展畜牧业
C.采取适当办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以减轻生态环境的压力
D.禁止干旱地区任何经济活动的开展,以保护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
解析:选C。
西北地区过度放牧、过度开垦、过度樵采是产生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所以应该调整当地产业结构。
10.土地荒漠化是逐渐发展的过程,以下可能用以指示荒漠化的迹象的是( )
①受暴风雪的影响,内蒙古地区牲畜数量下降②新疆原有的野马、野骆驼和野黄羊等生物物种消失③地表反射率增强,植被覆盖率下降④土壤紧实度降低,生物生产力下降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选D。
物种消失、植被覆盖率下降能显示土地荒漠化现象。
二、综合题
11.阅读下列材料和两幅图,分析回答问题。
中央气象台报道:2018年3月20日白天,甘肃西部偏北地区、内蒙古中西部、宁夏中北部、陕西北部以及南疆盆地等地有扬沙或浮尘天气,其中南疆盆地、内蒙古中西部的局部地区有能见度小于1000米的沙尘暴。
(1)近两年像这样受沙尘暴影响的还有________、陕西、山西等省。
其根据是这些省区位于强劲的________风的下风向。
(2)按干湿地区划分,我国沙漠主要分布在________区和________区。
(3)我国沙漠地区的气候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冬季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气温要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地的沙漠名称是________,B地沙漠所在区的外围是四大牧区之一的________牧区。
纬度最低的沙漠是________,其形成的最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沙漠区不断扩大的原因有: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6)在上图右侧沙丘上方的风向画上箭头。
(7)图中显示的固沙措施有: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
具体而言,我国为防止这一地区沙漠的南侵已营造了“三北”防护林带,该防护林带的生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熟悉我国西北地区主要沙漠名称及分布地区,理解我国各地区气候成因及影响因素,并掌握沙丘的形成、发展及治理的措施。
沙丘迎风坡是缓坡,固沙的根本措施是植树种草。
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范围比世界同类地区纬度偏高、面积要大的原因是:从位置来看,我国西北地区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属于35°N~50°N的中纬度地区,是西风带所在地区,但经长途跋涉的西风,受天山、阿尔泰山的阻挡,而来自东南的湿润季风又被大兴安岭、贺兰山、秦岭及青藏高原所阻隔;相反,北部地形虽较开阔,但受到的是来自西伯利亚、蒙古的干冷气流的影响,导致气候异常,致使西北地区在极端干燥的情况下荒漠广布。
答案:(1)河北西北(2)干旱半干旱(3)气温的日较差、年较差大,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低距冬季风源地近,受其影响大(4)塔克拉玛干沙漠内蒙古毛乌素沙地过度开垦、过度放牧(5)过度放牧过度垦殖(6)略(箭头向左)。
(7)营造防护林育草封沙和工程防沙防风固沙、减少风沙危害
12.沙尘暴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沙尘,使大气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特殊天气现
象。
图1示意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和强沙尘暴多发区;图2、图3依次表示1464~1913年华北地区沙尘暴按月份累计次数和逐年统计次数。
分析图1、图2、图3,回答下列问题。
(1)西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两大盆地是________盆地和________盆地。
(2)西北路沙尘暴先后影响的地理区域有________盆地、河西走廊、内蒙古高原、________高原和________平原。
(3)说明图1中强沙尘暴多发区的地表环境特点。
(4)指出图2所示沙尘暴的季节分布特点,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5)在图3显示的450年间,沙尘暴发生次数的变化呈现出________的规律。
解析:我国各地形区分布是地理学的基础知识,应熟练掌握。
对照已掌握的知识与题目要求相结合,可以判断出西路、西北路沙尘暴经过的主要地形区。
沙尘暴的发生有两个条件:①是动力条件,即风大;②是沙源条件,既有气候、地面方面的原因,也有植被方面的原因,可根据以上分析解答。
沙尘暴在我国集中的季节可从图2中分析出来,而自然原因也可以从沙尘暴发生条件进行分析。
答案:(1)塔里木柴达木(2)准噶尔黄土华北(3)干旱、半干旱(缺水),沙漠(荒漠和黄土)广布,植被稀疏。
(4)沙尘暴主要集中在(冬末和)春季,(地表)增温快,表土(或地表)疏松(和植被稀疏),降水少,大风天气较多。
(5)(一定的)周期性(起伏、节律、振荡、波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