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以及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

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全【篇一: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三)、区域空间结构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13、通过让学生阅读宁波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宁波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案

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案教案标题:探索湖南地理景观——湘教版必修三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湖南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和气候特点;2. 探索湖南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3. 理解湖南的人口分布和城乡发展差异;4. 了解湖南的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教材参考:湘教版必修三《地理》教案步骤:第一课时:湖南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1. 导入:通过展示湖南地理位置的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湖南位于中国的哪个地区,与周边省份的关系。

2. 概念解释:解释地形地貌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湖南的地形地貌特点。

3. 观察与讨论:展示湖南的地形地貌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湖南的山地、丘陵、平原等地貌特点。

4.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湖南的地貌特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湖南的地形地貌特点,并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

第二课时:湖南的气候特点与自然资源1. 导入:通过展示湖南的气候分布图,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气候特点。

2. 概念解释:解释自然资源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湖南的自然资源情况。

3. 观察与讨论:展示湖南的自然资源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湖南的矿产资源、水资源、植被资源等。

4. 小组活动:将学生继续保持小组合作,让他们选择一个湖南的自然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湖南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情况,并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

第三课时:湖南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分布1. 导入:通过展示湖南的经济发展图表,引导学生了解湖南的经济发展情况。

2. 概念解释:解释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的概念,并简要介绍湖南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情况。

3. 观察与讨论:展示湖南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相关数据,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湖南的经济发展差异和人口密集区。

4. 小组活动:将学生继续保持小组合作,让他们选择一个湖南的城市或乡村进行深入研究,并制作海报或PPT进行展示。

5. 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湖南的经济发展情况和人口分布特点,并进行简要的口头汇报。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二节 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第二节区域发展阶段(含答案)一、区域发展的衡量指标与空间结构演化1.衡量指标(1)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2)综合性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HDI),就是通过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三项指标来反映一个区域的总体发展水平。

2.空间结构的演化(1)影响因素: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

(2)发展趋势: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二、区域发展阶段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

(2)经济特点: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2.工业化阶段(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第三产业表现出加速发展的趋势。

(2)经济特点: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状态。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1)产业结构: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明显地超过第二产业。

(2)经济特点: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和信息商务网络逐步形成。

(3)区域发展状态:处于较高水平的均衡状态。

[教材P9活动]1.匹兹堡的位置特点:位于美国东北部地区,开发历史悠久;靠近五大湖区,水陆交通便利;位于阿巴拉契亚山地,煤炭资源丰富。

2.匹兹堡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是无烟煤,直到19世纪中叶以后,无烟煤炼铁技术才逐渐成熟。

3.在匹兹堡由毛皮贸易场所发展为钢铁中心的过程中,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由农业生产为主转变为非农业生产为主。

4.略[教材P11活动]1.芝加哥等城市的地理区位特点:位于五大湖沿岸,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灌溉便利,农业发达;水陆交通便利;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开发历史悠久。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湘教版地理必修三教案篇1?教学重点】①土壤的肥力特性;②土壤的形成?教学手段】土壤标本?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土壤是陆地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地理环境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土壤的含义是什么?(阅读教材“汉字‘土’的含义”示意图思考)什么是土壤?(板书)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阅读教材“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示意图思考)土壤在地理环境中能够起到什么作用?(板书)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承转)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体现了土壤的肥力特性,土壤肥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板书)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观察土壤标本或教材中“理想土壤的成分体积比例”示意图)土壤由哪几部分组成?这些组成物质有什么特点?属于什么物质形态?适宜农作物生长的理想土壤中各组成物质的比例是多少?物质组成与土壤肥力之间的关系是什么?(板书)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阅读教材中“土壤的形成和发育示意图”思考)土壤的四种物质组成与其形成之间有什么关系?哪种要素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人类活动对土壤的形成是否有影响?(板书)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2.生物的改造作用3.人类活动的影响?设计思想】由于学生对本节教材涉及的内容既熟悉又陌生,因此教学中教师尽可能利用学生对土壤的感性认识,并迁移已有的关于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等知识,使学生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认识,教学中通过对土壤标本的观察,或实地土壤剖面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中列举实例的目的可以使学生将所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认识人类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以及人类应如何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

板书设计第五节陆地环境的组成——土壤一、土壤及其作用1.土壤的概念2.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二、土壤的特性及其重要性1.土壤的组成——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2.土壤的肥力特性——提供水、养分、空气、热量3.土壤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三、土壤的形成过程1.形成过程①-露岩石风化→成土母质;②微生物和低等植物附着→原始土壤;③高等植物着生→成熟土壤。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完整版)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全套教案

1.1 区域的基本含义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区域的概念,掌握区域的基本特征(2)了解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和影响因素(3)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理解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性(3)了解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2、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2)通过对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的能力(3)通过模拟赴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和高山地区的旅行,开展研究性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撰写报告和制作PPT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乡土知识教育,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2)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的习惯二、授课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让学生当小导游展示自已制作的PPT,分别介绍四个不同的区域(热带雨林、热带沙漠、热带草原、高山地区),引入新课。

(二)、教师通过评价学生的区域介绍,归纳总结区域的特征。

1、区域主要特征(1)、具有一定的界线。

(2)、区域内部具有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

(3)、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

(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2、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宁波?各派一名成员作总结介绍,教师评比给分。

并总结归纳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区域,如:自然条件(地形、气候、植被、土壤)、社会经济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人口、文化水平)、历史的基础等(三)、区域空间结构1、提问学生什么是区域空间结构?主要有哪几部分组成?有哪些影响因素?(学生回答为主,教师补充)2、提问区域大致划分为哪两个?各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为主)123、通过让学生阅读宁波市轻轨发展规划图,讨论轻轨建设将给宁波的空间结构带来哪些变化?(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四)、区域产业结构1、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以学生看书回答为主2、区域产业结构的差异采用比较法教学方法,让学生比较传统农业区、工业区、经济较达区的产业结构差异。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

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全册完整版)导言这份文档是关于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的完整版。

它旨在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套全面的研究导引,以便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相关知识。

目标通过使用这份导学案,学生可以实现以下目标:- 理解地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掌握地理学中的常见术语和表达方式- 了解地球的构造和地壳运动的原理- 研究不同地理地区的特点和特征- 探索地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结构这份导学案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包含以下内容:1. 单元概述: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2. 关键概念:列出本单元中涉及的重要概念和定义3. 研究任务:指导学生完成相关的研究任务,如阅读教材、进行实地考察等4. 思考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5. 小结与复:总结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并提供相关的复资源和练题使用方法教师可以按照以下步骤使用这份导学案:1. 首先,教师应预先了解每个单元的内容,并熟悉相关的教材和资源。

2. 在每个单元开始之前,教师可以简要介绍本单元的主题和研究目标,以便学生能够对即将研究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3. 在研究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研究任务,并鼓励他们思考和讨论与本单元相关的问题。

4. 在单元结束时,教师可以对本单元的重要内容进行总结,并提供相关的复资源和练题,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注意事项在使用这份导学案时,教师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确保教材和资源的准备和使用符合学校和地方的教学要求。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研究活动,并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 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进展,适当调整教学进度和内容。

结束语这份2023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全套导学案的完整版将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个有序、系统和全面的学习框架。

希望通过使用这份导学案,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1根据预测,复习初中地理大约需要40个课时,每周为二个课时,加上晚自习,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但力争在13周时结束复习。

所使用的教材是在是《九年制义务教育教科书》编写的人教版地理老教材。

虽是老教材,但得按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进行教学,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为了培养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力争把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作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应对初中升学考试的.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顺利地通过升学考试。

二、具体工作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

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4、申请购置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软件。

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5、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6、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

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7、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8、参加听课评课活动。

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9、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10、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2一、学情分析:高二地理文理分科,这学期我担任高二一个理科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和文科班的教学工作。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

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5篇时间如白驹过隙般流逝,我们又将学习新的知识,有新的感受,何不为即将开展的教学工作做一个计划呢?教师应该怎么开展地理教学计划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湘教版高二地理必修三教案1教学目标设计知识与技能:1.了解电子通信的发展和影响。

2.了解电子通信带来的社会变革。

过程与方法:能够通过实例说明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1.能够辩证地认识网络带来的影响;2.培养努力学习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1.电子通信的影响和作用。

2.互联网带来的社会变革。

难点:信息化与数字化以及信息高速公路与国际互联网的理解。

教学方法归纳法和个案分析法。

教学过程设计承转过渡:在“人类活动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一课中我们对通信的有关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子通信,电子通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呢?为此这节课着重讲述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向──电子通信。

一、电子通信利用电作为通信手段是19世纪30年代以来的事,电信起步晚于邮政,但发展速度异常迅猛。

在信息时代,信息传输的主要途径是电信,特别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使用,使信息传播更加快捷,而电子通信是电信领域的“排头兵”。

多媒体投影图7.24,教师提问:电子邮件和普通邮件有何差异?学生阅读教材:学生思考讨论:教师引导学生:1.传递的网络不同。

电子邮件通过电信网络(数字网);普通邮件通过邮政网络(邮局)。

2.通信方式不同。

电子邮件是一种人到人的通信方式,收件人无论走到何处,只要有一台网络连接的电脑,便可打开自己的邮箱,收到由网络传来的邮件;普通邮件是场所到场所的通信,收件人离开特定的场所就无法完成通信。

3.邮件传递的时间不同。

电子邮件快,普通邮件慢。

继续引导学生:可以得出电子通信的特点,即信息化和数字化。

启发学生思维:电子通信对我们的经济和生活方面有何作用?主要有几种形式?学生思考讨论:主要的作用在于改变交往形式、加快社会运转节奏。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

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英文版Xiang Jiaoban Geography Selective Compulsory Three Teaching PlanGeography is a subject that helps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world around them, from the physical features of the Earth to the human activities that shape our environment. In the Xiang Jiaoban Geography Selective Compulsory Three Teaching Plan, students will explore a variety of topics that will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y and its relevance to their lives.The first unit in the teaching plan focuses on physical geography, including the study of landforms, climate, and natural resources.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processes that shape the Earth's surface, such as erosion, weathering, and plate tectonics. They will also examine the impact of human activities on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deforestation, pollution, and climate change.The second unit in the teaching plan explores human geography, including the study of population, culture, and economic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distribution of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as well as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population growth and migration. They will also examine the diversity of cultures and languages, and the waysin which people interact with their environment to meet their needs.The final unit in the teaching plan focuses on regional geography, including the study of different regions around the world. Students will learn about the phys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various regions, as well as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they face. They will also explore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regions, such as trade, migration, and communication.Overall, the Xiang Jiaoban Geography Selective Compulsory Three Teaching Plan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comprehensive understanding of geography and its importance in today's world. By exploring a wide range of topics, students will develop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cultural awareness, and a global perspective that will serve them well in their future studies and careers.湘教版地理选择性必修三教学计划地理是一个帮助学生了解周围世界的学科,从地球的物理特征到塑造我们环境的人类活动。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案:第一章 第三节 区域发展差异(含答案)一、四大地区的差异 1.四大地区(1)划分依据: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2)具体划分⎩⎪⎨⎪⎧东部:11个省(直辖市)东北:3个省中部:6个省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区)2.四大地区的发展差异东部地区 东北地区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产业结构差异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工业结构以轻型或综合型产业为主以重化工业为主导,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特征农业经济占较大比重,工业结构以重型工业为主工业化差异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 工业化进程快,工业产值相对较低,以传统工业为主 工业化进程相对滞后,工业产值低,以传统工业为主城市化差异城市化水平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较高,城市分布密度大城市化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城市化水平相对较低,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低,城市分布密度小对外开放的区域差异 对外开放程度高,吸纳外资的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比较低二、南方与北方1.图中地理区域区C 为北方,D 为南方。

二者的界线是A 秦岭—B 淮河一线。

2.南方与北方的差异北方南方自然条件温度带跨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跨亚热带及少部分热带地区有利条件平原面积广阔,森林、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热量丰富,水分充足,有色金属矿产、生物资源、水力资源丰富限制因素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丘陵区地形破碎社会经济条件①工业地位: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地区和能源基地;②当前任务: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改善生态环境①成就:南方沿海地区积极对外开放,外向型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②问题: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人地关系日趋紧张三、西部大开发1.范围:新、甘、A内蒙古、陕、宁、青、藏、云、贵、B桂、渝、川。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最新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课程标准:以某流域为例,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1、结合教材内容与学生情况,以课程标准为依据,定下教学目标:(1)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基础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掌握区域分析的思路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区域分析的应用第三章第一节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与本节课可以合并归类为区域优势与区域发展问题,学习思路上具有相似性。

学生在学习前面内容时均有进行看图、用图能力的训练。

2、课堂前的准备——养成教育要求上课前必须准备好地图、书本、笔记(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观察地图,建立流域和水系的概念,并总结归纳流域的基本特点,特殊性和整体性。

过程与方法:1、结合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自然背景和社会经济背景。

2、通过了解田纳西河流域不同时期的开发措施和后果,分析流域综合开发的意义。

3、运用资料,分析其他流域的开发。

如长江流域的综合治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开发,体会人类如何正确认识自然,进行流域的开发为人类带来利益,避开灾害的科学研究精神。

2、根据学生的基础和课程标准,得出本课的重难点:(1)根据课标要求,得出本节课重点:1、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以及田纳西河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

2、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分析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2)根据学生基础,确定本节课难点:1、由于学生距离学习必修一气候的时间较长,对气候相关知识有所遗忘,且对学生而言气候成因,特点,分布难以理解和记忆。

难点一定为:分析田纳西河流域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田纳西河开发的地理条件之一)的成因。

2、基于学生目前的知识水平,以及没有更多迁移分析的能力训练的前提下:难点二定为:以田纳西河流域综合开发的分析思路为模板,迁移到其他流域的开发。

3、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定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多媒体为工具采用组织教学和情景模拟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

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以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高山地区等地的旅行,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的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学时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教学活动【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来学习必修三的区域地理。

什么是区域呢?请先来看看四幅图。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请同学们说明这些景观所反映的环境特征,如果让你在地球上寻找图中的地方,你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吗?(生):依次为热带草原: 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败的景象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高山地区: 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可以在非洲找到它们。

师:同学们判断的非常正确。

除了在非洲,其他大洲或大陆上能否看到这样的景观呢?生:可以的。

师:这些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以非洲为例,我们看看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生相互讨论,归纳总结;⑴在地理纬度上有差异。

⑵热量和降水条件变化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⑶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不足的教师启发引导,使其完整。

)教师承转: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的区域的集合。

你能否就此说出区域的含义和特点呢?1.区域的含义:通常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

高中地理必修三(湘教版)教案打包下载Word版(共7套)第一节区域的基本含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区域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过程与方法.⑴、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图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和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

⑵、通过以教材中相关探究活动的分析,引导学生研究有关区域差异的比较方法,使学生认识形成区域差异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⑶、通过模拟热带雨林、热带草原、热带沙漠和高山地区等地的旅行,开展探究性研究活动,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资料、撰写考察报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结合学校的地理环境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分析区域,培养学生研究地理的兴趣。

⑵在探究活动中,使学生逐步养成自主研究的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的意识和与人共事的能力。

教学重点区域的主要特征;学时难点区域的主要特征;教学活动【导入新课】今天开始,我们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上,来研究必修三的区域地理。

什么是区域呢?请先来看看四幅图。

一、区域的主要特征请同学们说明这些景观所反映的环境特征,如果让你在地球上寻找图中的地方,你知道去哪里可以找到吗?(生):依次为热带草原:一年分为干、湿两季,湿季草木葱茏,生机盎然;干季草木枯黄,一片衰落的景象热带雨林:终年高温多雨,水源充足,树木高大茂密,成层分布,四季常绿,动植物种类繁多热带沙漠:炎热干燥,降水稀少,河流少,植被稀疏,沙漠广布,沙丘连绵高山地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自然景观垂直变化明显可以在非洲找到它们。

师:同学们判别的非常正确。

除了在非洲,其他大洲或大陆上能否看到如许的景观呢?生:可以的。

师:这些景观在空间上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

以非洲为例,我们看看有着怎样的分布规律?生相互讨论,归纳总结;⑴在地理纬度上有差异。

⑵热量和降水条件变化导致了景观的差异。

⑶东西延伸,南北更替(不足的教师启发引导,使其完整。

)教师承转:从这幅图上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的地区的集合。

高中教育地理湘教版必修3 学习任务单

高中教育地理湘教版必修3 学习任务单
4.学习形式预告:
课堂(完成课文学习)——课后(配合纸质学案学习微课内容——整理笔记——完成进阶练习)——课堂(检查微课学习效果,答疑解惑列学习任务:
(1)熟练掌握西北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理解西北荒漠化与自然地理特征的关系
(3)结合实例,说出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
学习任务单
一、学习指南
湘教版高二年级地理必修三——《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成因分析
2.达成目标:
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分析相关学习资源,完成《微课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探究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出现的主要原因。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
3.学习方法建议:
在完成《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37页阅读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后,再学习微课内容;配合纸质学案做好笔记
三、资源链接

四、困惑与建议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计划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计划

高二地理文(3)班2012年下学期教学计划一、学生情况分析高二文3班共49名同学,其中男生24人,女生25人。

他们中独生子女居多。

不少学生在家长的宠溺下长大,加上整个社会急功近利的氛围,使得不少学生在学习动机、学习的品质、学习的方法、学习的态度或多或少的存在亟须改善的的地方。

尤其是他们在学习中遇到困难之后,常以一种消极逃避,投机取巧的心理来对待,缺少认真钻研的精神。

据初步了解,不少学生是觉着认为文科容易、省事,学不了理科才选择了文科。

这样的错误认识,加上高一较为薄弱的基础,使得高二地理教学将面临很大的困难和挑战。

二、教材情况分析文三班本学期将要学习的是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与部分区域地理内容,学习任务重。

经过必修1和必修2的学习,学生对自然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有了基本的了解,必修3就是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际案例对前面所学理论知识的一个具体运用,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教材除了学科理论知识外,还增加了活动设计、研究性学习、案例教学、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配备了不少的实际案例,这些案例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迁移与运用能力大有裨益。

因此,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分析和探究的一系列地理现实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体验、判断和推理能力也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三、教学任务分析1.顺利完成必修三教材内容的学习。

掌握教材中的相关概念、理论,理论知识基础打牢。

通过教材中案例的讲解分析,帮助学生获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的基本能力。

2.培养学生的空间定位能力。

本班学生的地理空间定位能力较弱,这对他们的地理学习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在课堂教学中,需尽量结合所讲知识,使学生积累地理空间的常识,提高空间定位的能力。

四、教学进度安排具体执行,结合学校课程安排与教学任务做灵活调整。

2012年8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以及习题
高中的地理跟初中的地理相比,内容更多,知识点难度更大,而且地理的性质其实是半文半理,那么想要学好地理,应该怎么做呢?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以及习题,希望对您有用。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一
一、指导思想
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基本情况
学生经过高一的地理学习,基本掌握了高中地理必修一和必修二的基本内容,对高中地理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基础明显偏弱,学习习惯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堂纪律较差,教学难度增大。

一个班级内部,仅少部分同学学习地理的积极性较高,多数同学感到学习困难较大。

二、教学任务
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主要措施
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
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活动安排
1、要提高学生对课堂时空的使用效率,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独立思考,让他们充分发表自己的意义和看法。

2、要注意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既要考虑到发挥好学生的作用,更要照顾到后进生的参与和提高,使各层次学生都能自主地参与学习,并学有所得。

3、地理教学要加强训练,提高地理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三教学计划篇二
经过了高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地理基础弱,底子薄,还不能过达到熟练并应用的高二的学习活动中。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学习地理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效地进行教学活动,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要求:
1、坚持推进新的课程改革,贯彻新的课程理念,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地理3”是在“地理1、2”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在一定区域内如何协调人地关系,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生探究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地理的基本原理、基本规律等在实践中的运用。

2、坚持实用性和针对性原则,在把握高考的命题方向的基础上以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和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为依据进行教学和测评,力求让学生满意。

二、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有十二个班级,其中文科班三个,理科班是九个。

我所任课的班级一共是九个理科班,由于本学期高二年级地理
学业水平考试,这学期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地理必修三(湘教版版),按课标要求,学校每周安排理科1课时,内容多时间紧,高质高效完成任务成为一大难题。

现在把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三、教学任务
1、通过认识区域的差异,让学生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2、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

3、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工作计划
1、组织认真学习。

学习是一切事物前进的动力。

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更新思想、改进方法,以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投入新学期教学。

2、认真实施低重心教学。

本着学校学生基础薄弱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认真落实的小坡度、小跨度、慢节奏的讲课模式,使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一一落到实处。

3加强专业学习。

认真学习学科知识的,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资料,研究学业水平测试。

4坚持教学反思。

坚持教学反思,形成教学反思模式。

逐章逐节的进行缴械反思,在总结中进步,在反思中提升。

三、主要措施:
1、认真研读课标,在吃透课标的基础上认真备课(备教材、备学生、备知识、备方法)
2、充分运用“案例”教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

3、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