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疾病-6

合集下载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哪些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有哪些周末双休的时候,很多人选择周末外出,往人群集中的地方很容易得传染病。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介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希望能帮到你。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1、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

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主要症状:人们会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

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

2、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

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

主要症状:据医学研究表明,麻疹的潜伏期为半个月,初期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

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

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

3、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

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

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

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

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血清IL-6、PCT、CRP与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关系

血清IL-6、PCT、CRP与细菌和病毒性感染的关系

机体受到微生物侵入后,可导致感染,进而引发一系列炎症反应,常见病原体如真菌、细菌、病毒等,疾病发生后可严重威胁个人的生命安全[1]。

通过相应手段的实施能够有效控制疾病发展,但发病初期机体缺乏明显症状,检查特异性较差,病原体的检出需耗费较长时间,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到疾病的早期治疗[2]。

白介素-6(IL-6)与降钙素原(PCT)作为目前常见血清指标,在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PCT 在正常情况下体内含量降低,当存在脓毒症时,PCT 含量可呈现显著上升,其敏感性与特异性均处于较高水平[3]。

IL-6是细胞因子之一,主要由内皮细胞、B 细胞与T 细胞等分泌,当机体存在炎症刺激后,该指标水平可呈现上升趋势[4]。

本研究探讨上述两种指标联合检测在感染性疾病中的诊断价值,具体结果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选择2022年5月- 2023年5月医院收治的35例细菌感染者为细菌组,35例病毒感染者为病毒组,同期10名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

纳入标准:细菌组与病毒组人员均明确患有细菌性感染、病毒性感染。

排除标准:因疾病或遗传因素丧失个人认知与交流能力者;存在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

细菌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22~38岁,平均30.65±4.57岁;病毒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23~39岁,平均31.16±4.62岁;对照组男6名,女4名;年龄23~40岁,平均31.38±4.71岁。

不同组别人员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对象给予文字说【摘要】 目的 通过与健康体检人员对比,分析血清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C 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细菌及病毒性感染的关系。

方法 2022年5月- 2023年5月,选取35例细菌感染者、35例病毒感染者以及10名健康体检人员为研究对象,分别设为细菌组、病毒组以及对照组。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感染性疾病
毕桂芝
1
概述
• 病原体 • 可传播性 • 流行性 • 感染后免疫 • 临床特点 • 可预防性 • 医院内感染
2
病毒性疾病
3
麻 疹(measles) 一、病因
麻疹病毒引起,此病毒存活能力非 常差
4
二 、流行病学
• 传 染 源: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 • 传播途径:呼吸道 • 易感人群:人类普遍易感,感染后可获得终生
2.中药治疗:全身(清热解毒类) 局部(紫金锭,如意金黄散,仙人掌)
3.治疗并发症:
42
百日咳 (pertussis,whooping cough)
一、病因
百日咳杆菌引起
43
二、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患者。发病6周内有传 染性,2-3周传染性最强 (二)传播途径:呼吸道进行传播 (三)易感人群:5岁以内多见
54
出疹期: 时间:发热24小时内,48小时达高峰 顺序:颈部-躯干-四肢 性质: 口周苍白圈: 帕氏线:
恢复期: 出现脱皮,不留色素沉着
55
(二)轻型 (三)中毒型 (四)脓毒型 (五)外科型或产科型 五、并发症
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肾小球肾炎))
56
六、诊断检查 1.血像检查 2.细菌培养 七、治疗
青霉素:5万单位/公斤,7-10天。 头孢类或红霉素
57
预防 1.隔离 2.切断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者
58
室温 衣被 皮肤清洁 剪短指甲 皮肤瘙痒:0.25%冰片,炉干石洗剂或5% 碳酸氢钠溶液 疱疹破溃:1%龙胆紫 皮肤继发感染:抗生素(局部或全身)
59
体温:物理或药降温 脉搏 呼吸 血压 精神状态以及食欲 并发症
46

降钙素原联合白细胞介素—6在检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白细胞介素—6在检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降钙素原联合白细胞介素—6在检测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目的研究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检测在早期新生儿感染中的临床意义。

方法选取45例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的40例非感染新生儿作为对照组。

对两组新生儿均进行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检测,对比检测结果。

结果感染观察组的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分别为(7.98±3.51)ng/ml、(195.10±21.87)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二者联合应用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也高于单独应用。

结论降钙素原与白介素-6联合检测对于早期判断新生儿感染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procalcitonin and interleukin-6 detection in early neonatal infection. Methods A total of 45 neonates with bacterial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observation group. Another 38 neonates without infection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Procalcitonin and interleukin-6 were detected and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infection group had procalcitonin and interleukin-6 levels as (7.98±3.51)ng/ml and (25.73±4.68)mg/L,which were all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That PCT and IL-6 used together could increase the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Conclusion Combination of Procalcitonin and interleukin-6 detection is of imp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for judgment of neonatal infection.Key words:Procalcitonin;Interleukin-6;Neonatal infection新生儿感染即微生物入侵引起的新生儿炎症,是新生儿科的多发病,常见新生儿感染疾病包括败血症、感染性休克、化脓性脑膜炎等,具有进展快、病情重、死亡率高的特点。

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的科普知识课件
HHV-6分为A型和B型,主要影响儿童,而HHV-8与 卡波西肉瘤等疾病相关。
什么是人类疱疹病毒6、7、8型? 传播方式
这些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体液和密切接触传播。
HHV-6和HHV-7在儿童中普遍存在,而HHV-8多见 于免疫功能低下者。
什么是人类疱疹病毒6、7、8型? 流行病学
HHV-6和HHV-7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HHV-8多 见于某些高风险人群。
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
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和避免与感 染者密切接触。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避免人群聚集可降低感染风 险。
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
疫苗开发
目前尚无针对HHV-6、7、8型的疫苗,但研究仍 在进行中。
科学家们正在探索疫苗的可能性,以降低这些病 毒引起的疾病负担。
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
这些严重症状需要及时就医,以避免进一步 的健康风险。
感染后有哪些症状? 诊断方法
可通过血液检测、病毒培养及PCR检测等方法 确认病毒感染。
早期诊断有助于及时治疗和减少传播风险。
治疗方案有哪些?
治疗方案有哪些? 支持性治疗
大多数患者采取支持性治疗,如退烧和补液。
对于轻度感染,通常不需要抗病毒药物。
HHV-7可能与某些皮肤病和免疫系统疾病相关 ,但具体病因尚不明确。
研究表明,HHV-7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生可 能有关。
这些病毒引起了哪些疾病?
HHV-8引起的疾病
HHV-8与卡波西肉瘤、原发性淋巴瘤和多发性 骨髓瘤等疾病密切相关。
HHV-8主要在艾滋病患者中发现,且与免疫功 能低下密切相关。
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
治疗方案有哪些? 抗病毒治疗
在严重病例中,可能需要使用抗病毒药物,如阿 昔洛韦等。

感染性疾病科感染评价标准

感染性疾病科感染评价标准
3.制定感染性疾病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并落实。(5分)
3.无制度扣2分;无终末消毒登记扣2分;是否建立预检分诊流程,并做登记,引导患者到指定的诊室诊治,无流程扣2分。
4.医务人员在诊疗工作中执行标准预防原则。(3分)
4.医务人员诊疗工作中是否合理使用防护用品,如隔离衣、防护服、外科口罩、N95口罩、手套等;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流动水、非手触式水龙头、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纸。一项不合格扣2分。
2.为了合理使用有限的资源,可将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呼吸道门诊、传染病科统一整合为感染性疾病科。(4分)
2.患者通道与医务人员通道分开、发热门诊患者通道与其他门诊患者通道分开;各门诊的部分功能可以合理合并,如挂号收费、配药、化验等,医务人员可以共用,而患者不能交叉,必须有不同窗口为患者提供服务,公共区域内的医务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与手卫生;实行挂号、诊疗、收费、配药、化验与隔离观察等“一条龙”服务模式,对场地受限暂不能实行的医院,可配备专人为患者送样、配药、交费等提供服务;发热门诊内成年人患者与儿童患者应分为诊疗室、发热门诊、肠道门诊均应设立临床疑似病例的专用单人隔离观察室,室外有缓冲时内容要求
评价方法
得分
感染性
疾病科
20分
1.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要相对独立,内部结构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清楚,便于患者就诊,并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二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门诊设置独立的挂号收费室、呼吸道(发热)和肠道疾病患者的各自候诊区和诊室、治疗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药房(或药柜)、专用卫生间;三级综合医院还应设置处置室和抢救室。(6分)
1.应设在医院相对独立的区域,远离儿科病房、重症监护病房和生活区;设单独入、出口和入院处理室:不同种类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应分室安置;每间病室不应超过4人,病床间距应不少于1.1m;病房应通风良好,自然通风和安装通风设施;应配备适量非手触式开关的流动水洗手设施;应设有医务人员和病人分别使用的单独通道和出入口,清洁区、潜在污染区与污染区之间标识明确,有实际的隔离屏障;清洁区包括医务人员专用通道、值班室、更衣室、休息室与库房,半污染区为治疗室、药房(或药柜)、医护人员穿脱个人防护装备区等,污染区为挂号收费室、候诊室、诊室、隔离观察室、检验室、放射检查室、患者专用卫生间等。一项不符合要求扣2分。

感染性疾病试题

感染性疾病试题

感染性疾病[单项选择题]1、某小学食堂就餐者中,在半年内连续发生伤寒7人,为此请当地防疫部门作流行病学调查,疑食堂工作人员中有伤寒带菌者存在,因此对食堂职工进行普查。

下列哪项检查对带菌者检测最好()A.肥达反应O效价>1:100B.肥达反应H效价>1:200C.肥达反应H效价逐渐上升D.Vi抗体阳性E.尿中A群沙门菌抗原阳性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2、某小学最近流行猩红热,哪项不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A.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且可有脓性渗出物B.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鲜红色高出皮面的粟粒疹C.口腔、黏膜充血,有时可见舌质红、乳头红呈杨梅状D.出疹时可见到口周苍白圈E.常可发生变态反应性并发症参考答案:E参考解析:猩红热的诊断主要依据发热、咽痛、草莓舌、典型皮疹和病原学检查阳性。

猩红热的并发症较少,可见化脓性损害;亦可出现变态反应性疾病。

[单项选择题]3、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是由于流感病毒抗原性变异,形成什么而引起()A.血凝素,抗原性漂移B.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C.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漂移D.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抗原性转换E.血凝素和NP蛋白,抗原性转换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4、能经预防阻断宫内传播的病毒性肝炎有()A.甲型和乙型B.乙型和丁型C.甲型和戊型D.乙型和丙型E.甲型和丁型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5、儿童HIV感染最常见的传播方式是()A.输入HIV污染的血制品B.母乳传播C.宫内和产时感染D.静脉毒瘾E.注射途径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6、儿童淋病多由哪条途径传染()A.性接触B.污染血制品C.污染的衣物、洁具D.与淋病患者同餐E.经宫内感染参考答案:C[单项选择题]7、在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降低麻疹发病率的关键措施是()A.对麻疹患者,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B.易感者应按时接种麻疹疫苗C.患者停留过的房间应及时通风D.易感者不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E.定期给易感者进行被动免疫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8、下列哪项不是麻疹常见并发症()A.肺炎B.心肌炎C.喉炎D.关节炎E.脑炎参考答案:D[单项选择题]9、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易发生下列哪几种现象,除了()A.中毒性休克B.脑水肿C.脑疝D.呼吸衰竭E.DIC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10、关于艾滋病的流行病学观点,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儿童感染艾滋病后,预后比成人好B.HIV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C.剖宫产比正常产道分娩传播艾滋病的机会大D.儿童艾滋病最主要是母乳传播E.以上都不是参考答案:E[单项选择题]11、伤寒的肠道并发症一般发生在病程()A.第1周B.第2~3周C.第4~5周D.第6周E.整个病程参考答案:B[单项选择题]12、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约有1/3在新生儿期有先天性畸形。

白介素6(IL-6)的全面解读

白介素6(IL-6)的全面解读

白介素6(IL-6)的全面解读白细胞介素-6,简称白介素-6,缩写为 IL-6,其在炎症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今天就看看这个项目是怎么解读,先看一张报告单:01 什么是IL-6?白细胞介素-6,简称白介素6 (IL-6),是一种功能广泛的多效性细胞炎症因子,属于白细胞介素家族中的重要成员,IL-6 是一个小分子糖蛋白,分子量为19~28 kDa,由184 个氨基酸形成四个α 螺旋结构,通常以单体形式存在,它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 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B 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瘤细胞所产生。

IL-6 是固有免疫系统对损伤和感染最初反应所表达的重要细胞因子,可促进肝脏产生急性阶段反应物(如CRP、C3、Fbg、TPO、SAA、Hepc 等),同时也可刺激和改变骨髓细胞,产生更多的多形核白细胞。

IL-6 也可通过刺激抗体产生并诱导幼稚CD4+T 细胞分化为效应T 细胞,在获得性免疫反应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IL-6 激活血管内皮细胞产生IL-6、IL-8、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细胞间粘附分子 (ICAM)-1 和C5a 受体,并诱导血管内皮钙粘蛋白分解。

此外,IL-6 还可以促进几种非免疫细胞的分化或增殖。

02 IL-6 的生物学特性?★ IL-6 能够促进T 细胞群体扩增和活化以及B 细胞分化,调节急性期反应,可以影响血管疾病、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线粒体活动、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神经心理行为的激素样属性。

此外,IL-6 促进破骨细胞和血管生成的分化、角化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的增殖、以及骨髓瘤和浆细胞瘤细胞的生长。

▼对B 淋巴细胞的作用:IL-6 能诱导B 细胞增殖、分化并产生抗体。

B 细胞在受到抗原刺激后活化,分化为IgM、IgG、IgA 型抗体时,尤其需要IL-6 参与。

▼对T 淋巴细胞的作用:IL-6 是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 的终末辅助因子,可诱导CTL 活性,使未成熟的胸腺细胞发育成CTL。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感染性疾病实验室诊断

核酸检测结果评价

检测病原体微生物最灵敏的方法



早期诊断 现症感染
假阳性与假阴性
(五)细菌毒素的检测 1. 内毒素的测定
常用方法:鲎试验(limulus tests)
内毒素与鲎试剂接触时,可激活凝固酶原,使可溶 性的凝固蛋白原变成凝胶状态的凝固蛋白
内毒素 (鲎试剂 ) 凝固酶原 凝固蛋白原 凝固酶 凝固蛋白(凝胶)
做好标记
(二)标本的处理
原则:保持病原体活力,保持标本不被污染,也不污染环境
1.尽快送检
对环境敏感的细菌应保温立即送检,其他所有采集后最好在2小时内送 检,不能及时送检,应注意保存
2. 必须注意安全防护,切勿污染环境
3.厌氧性标本应放在专门的运送瓶或试管内运送,有时可直接 用抽取标本的注射器运送
二、 检验方法
对某些病原菌作出初步鉴定,如霍乱弧菌
常用方法
压片法(压滴法)或悬滴法 暗视野显微镜或相差显微镜检查
体癣皮屑可见关节孢子
3. 直接电镜检测EM 免疫电镜技术IEM
HAV形态电镜图 粪便标本负染 X200000
HAV particles found in fecal extracts by immunoelectron microscopy

*排除交叉反应的影响
夹心ELISA( 检测抗原)
间接ELISA ( 检测抗体)
(四)病原体核酸检测
常用于检测不能在体外培养或目前的培养技术不敏感、 费用高昂或耗时长的病原体
1.核酸杂交技术 通过已知序列的探针与病原体的核苷酸杂交, 用以了解病原体的有无。 Southern印迹杂交(Southern blot) Northern印迹杂交(Northern blot) 斑点杂交(dot blot) 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ISH) 2.PCR扩增病原体微生物特异的DNA或 RNA片段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内科学》人卫第9版教材--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

第六章肺部感染性疾病第一节肺炎概述肺炎(pneumonia)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细菌性肺炎是最常见的肺炎,也是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

在抗菌药物应用以前,细菌性肺炎对儿童及老年人的健康威胁极大,抗菌药物的出现及发展曾一度使肺炎病死率明显下降。

但近年来,尽管应用强力的抗菌药物和有效的疫苗,肺炎的病死率并未进一步降低,甚至有所上升。

【流行病学】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和医院获得性肺炎(hospital acquired pneumonia ,HAP)年发病率分别为(5 ~ 11)/1000人口和(5 -10)/1000住院病人。

CAP病人门诊治疗者病死率<1% ~ 5%,住院治疗者平均为12%,入住重症监护病房者约为40%。

由HAP引起的相关病死率为15.5% ~38.2%。

发病率和病死率高的原因与社会人口老龄化、吸烟、伴有基础疾病和免疫功能低下有关,如慢性阻塞性肺病、心力衰竭、肿瘤、糖尿病、尿毒症、神经系统疾病、药瘾、嗜酒、艾滋病、久病体衰、大型手术、应用免疫抑制剂和器官移植等。

此外,亦与病原体变迁、新病原体出现、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病率增加、病原学诊断困难、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细菌耐药性增加,尤其是多耐药(mul- tidrug-resistant, MDR )病原体增加等有关。

【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正常的呼吸道免疫防御机制(支气管内黏液-纤毛运载系统、肺泡巨噬细胞等细胞防御的完整性等)使下呼吸道免除于细菌等致病菌感染。

是否发生肺炎取决于两个因素:病原体和宿主因素。

如果病原体数量多、毒力强和(或)宿主呼吸道局部和全身免疫防御系统损害,即可发生肺炎。

病原体可通过下列途径引起社区获得性肺炎:①空气吸入;②血行播散;③邻近感染部位蔓延;④上呼吸道定植菌的误吸。

医院获得性肺炎则更多是通过误吸胃肠道的定植菌(胃食管反流)和(或)通过人工气道吸入环境中的致病菌引起。

第六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六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第六章传染病的预防 与控制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是指由病 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的、且可由人传人或由动物传 给人以及相互传播的感染性疾病。
性传播感染
1. 淋病 2. 衣原体感染 3. 梅毒 4. 滴虫病 5. 软下疳 6. 生殖器疱疹 7. 尖锐湿疣 8.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毒)感染 9. 乙型肝炎感染
(一)经空气传播(airborne transmission) 传播形式: ①飞沫传播 droplet infection ②尘埃传播 dust infection
经空气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传染病 流行特征有:
①传播广泛,发病率高,传播易于实现, ②发病有明显季节性, ③经空气传播传染病的发生常与居住条件和人口密度有关; ④人群的特异性免疫水平与呼吸道传染病的流行关系很大,
(三)对接触者的管理措施
接触者是指曾接触过传染源或可能受到传染并处 于潜伏期的人,对接触者应采取以下措施,防止其发 病或成为传染源。
1.应急性预防接种 2. 药物预防 3.医学观察 4.隔离或留验
(四)对动物传染源的管理措施
对患有非烈性传染病的有经济价值动物,可以由 兽医部门进行隔离、治疗。否则,应采取杀灭措施。
2.疫源地的消毒
(1)随时消毒(current sterilization) 对现有传染源的疫源地、 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及所污染的物品及时进行消毒。随时消毒需 经常进行,应指导病人家属或由医护人员完成。
• 妊娠时,没有治疗的早期梅毒是导致1/4的死产和14%的新 生儿死亡的原因。在非洲大约4%到15%的妇女梅毒试验阳 性。采取更有效的对孕妇筛查梅毒和预防母婴传播的措施, 估计每年仅在非洲就可预防49.2 万例死产。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潜伏期、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一览表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潜伏期、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一览表
6~12日
15~35日
6~27日
不检疫
不检疫
不检疫
(续)
病名
潜伏期
一般
最短—最长
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
急性感染性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
梭菌属产气荚膜杆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出血性大肠杆菌
沙门菌
24~72小时
6~12小时2~6小时
〈24小时24~48小时
破伤风
7日
3~14日
抗生素相关性肠炎
抗生素冶疗后4~10日
风疹
18日
14~21日
21日,密切接触者立即或接种5日内注射丙种球蛋白
流行性乙型脑炎
10~14日
4~21日
不检疫
流行性腮腺炎
18日
8~30日
一般不检疫,集体儿童检疫21日
麻疹
10~11日
6~21日
21日,曾接受被动免疫者观察28日
狂犬病
30~90日
6日~19年
不检疫
爱滋病
5年
2~10年
对近期与患者有性交接触或密切者应检疫22个月
常见感染性疾病的潜伏期、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一览表
病名
潜伏期
一般
最短—最长
接触者观察期、检疫期
天花
8~14日
5~16日
16日,接触者于24小时内一律种痘
水痘
13~17
10~24日
Hale Waihona Puke 21日病毒性肝炎甲型肝炎
乙型肝炎
丙型肝炎
20~30日2~3月4.4周
15~45日
6周~6月
2~26周
45日45日,观察期学龄前儿童不能入幼儿园,接触食品,自来水或托幼工作者应暂停原工作同乙型肝炎

PCT、IL-6、SAA、CRP指标的感染性疾病

PCT、IL-6、SAA、CRP指标的感染性疾病

PCT、IL-6、SAA、CRP指标的感染性疾病
一、概述
CRP是人体肝脏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临床上运用最为广泛的感染诊断指标之一,在机体受到多种感染或组织细胞受损等非感染因素时,均可引起CRP升高,并且上升较为迅速,在炎症反应发生后的5-8小时就有可能呈现出来。

PCT是临床诊断细菌感染的有力证据,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在全身严重细菌感染时,血清PCT早期即可升高,当感染控制后回到正常范围也较CRP快,但局部感染时一般不升高,所以常用于脓毒症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评估脓毒症严重程度和病情进展情况。

IL-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瘤细胞所产生。

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心地位,可介导肝脏的急性期反应,刺激CRP和纤维蛋白原的生成。

IL-6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炎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均可导致其血清水平升高,而且它的变化比CRP更早,细菌感染时IL-6迅速升高,PCT 在2h后增加,而CRP在6h后才迅速增加,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

SAA是一个高度异质性蛋白,由肝细胞产生,其核心的临床价值在于对病毒性感染的鉴别,可作为诊断病毒、细菌感染的敏感指标。

在细菌感染性疾病中,SAA的敏感性高于CRP,上升早、幅度大,尤其是在急性细菌感染早期,检测SAA 的优势更加显著;在病毒感染性疾病中,SAA显著升高,根据其升高的程度或与其他指标联合运用,可以提示细菌性或病毒性感染,弥补了目前常用炎症标志物不能提示病毒感染的不足。

预防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预防人类疱疹病毒6,7,8型感染性疾病PPT课件
播给他人。
警惕疾病并采取措施
医疗观察: -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疗观
察,排查潜在感染者。
警惕疾病并采取措施
及早就医: - 对症状出现的患者及早就医,接受
专业治疗。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预防人类疱疹 病毒6,7,8型 感染性疾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PPT
课件
目录 简介 病毒特点及预防方法 警惕疾病并采取措施
简介
简介
疱疹病毒:疱疹病毒是一类常 见的感染性病毒,包括6、7、8 型。 传播途径:通过密切接触、空 气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播。
病毒特点及预 防方法
病毒特点及预防方法
疱疹病毒6、7、8型的特点: - 症状:引起水疱、发热、咳嗽等症
状。 - 高传染性:易在人群中传播。
病毒特点及预防方法
预防方法: -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温水
洗手。 -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
与感染者密切接触。 - 避免共用物品:不与感染
者共用餐具、毛巾等个人物品 。
- 健康饮食:保持充足的维 生素摄入,增强免疫力。
警惕疾病并采 取措施
警惕疾病并采取措施
隔离措施: - 发现感染者及时隔离,避免病毒传

感染性疾病练习试卷4_真题-无答案

感染性疾病练习试卷4_真题-无答案

感染性疾病练习试卷4(总分90,考试时间90分钟)1. A3型题男孩,5岁。

发热、头痛3d,伴呕吐,神萎。

当晚开始抽搐,即入院。

体温39℃,面色较苍白。

血白细胞数22×109/L,中性粒细胞0.88。

1. 作为化脓性脑膜炎的诊断,在体检中,最常见的发现是A. 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B. 深昏迷,呼吸不规则C. 颈部有阻力,神经系统检查异常D. 左侧肢体张力增高E. 血压明显升高,身上有瘀点2. 为明确诊断化脓性脑膜炎,下列哪项检查是最重要的A. 血象白细胞计数及分类B. 脑电图检查C. 腰椎穿刺脑脊液常规检查和培养D. 血乳酸和乳酸脱氢酶测定E. 腰椎穿刺脑脊液免疫球蛋白测定3. 该患儿病变部位主要见于A. 硬脑膜B. 蛛网膜与软脑膜C. 脊髓D. 大脑皮质与脑室膜E. 小脑与延髓男孩,2岁。

1992年7月下旬因发热2d,头痛,呕吐3次,稀使1次,外院肌内注射青霉素2d无好转来院。

体检:神志清,嗜睡状,颈稍有抵抗,心、肺无异常,克氏征、布氏征均阳性,腹壁反射及提睾反射减弱。

腰椎穿刺:脑脊液压力高,微混,细胞数320×106/L;中性粒细胞0.40,淋巴细胞0.60,蛋白0.6g/L,糖及氯化物正常。

4. 最可能的诊断为A. 化脓性脑膜炎B. 病毒性脑膜炎C. 结核性脑膜炎D. 流行性乙型脑炎E. 隐球菌脑膜炎5. 下列哪种检查可作为病因学诊断A. 特异性IgM抗体B. 脑脊液培养及涂片C. 脑脊液薄膜生成试验及薄膜涂片D. 脑脊液作病毒分离E. 脑脊液墨汁涂片6. 下列治疗中哪项措施是不必要的A. 用20%.甘露醇降颅压B. 用大剂量青霉素控制感染C. 用降温、止痉等对症处理D. 给予丰富热量的流汁,必要时鼻饲E.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男孩,4岁。

因发热伴双耳垂下肿痛3d,头痛1 d,喷射性呕吐3次,上腹部疼痛于1995年5月入院。

患儿呕吐前吃香蕉2只。

体检:体温40℃,神志清,咽红,颈软,双侧腮腺2cm×3cm,有压痛,心肺无异常,全腹软,无压痛,克氏征、布氏征、巴氏征均阴性。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传染性疾病
3/29/2019 19
• 传播主要经呼吸道,从潜伏期末到出疹 期初,患者口、鼻、咽及眼部粘膜分泌 物中含大量病毒,患者讲话、咳嗽、打 嚏时,病毒可借飞沫小滴散布到周围空 气中,经鼻咽部或眼结合膜侵入易感者, 密切接触者也可借手的污染而传播。经 衣服、用具等间接传染者甚少。麻疹潜 伏期较规则,约10±2天,有被动免疫者 可延至20~28天。
3/29/2019
24
• 肺结核的预防 • 尽早发现病人,实行直接监视下治疗, 这是目前结核病防治的最重要的措施, 因为他能直接控制结核病的传染源。 • 虽然,切断传播途径很难有切实可行的 措施,但由于结核病菌通过尘粒和飞沫 传播,而飞沫漂浮在空气中的。所以教 室和集体宿舍要经常通风换气,保持空 气新鲜。研究证明,通风将明显减少飞 沫浓度,从而减少结核病的感染和传播 机会。

3/29/2019
15
• 本病以冬春季发病为主,主要为2~10岁 的儿童发病。人群普遍易感,但一次发病 可终身免疫。 • 本病潜伏期为14~15日左右,起病急。 轻、中度发热,皮疹先发于头皮、躯干受 压部分,呈向心性分布。在为期1~6日的 出疹期内皮疹相继分批出现,脱皮后不留 疲痕。结疤期痛痒明显,若因挠抓继发感 染时可留下轻度凹痕。体弱者可出现高热, 约4%的成年人可发生播散性水痘、水痘性 肺炎。
3/29/2019 25
• 预防可通过接种过卡介苗(BCG), 对于儿童,可以增加结核菌的免疫 力,能减轻感染,减少发病,但BCG 不能防治再感染结核菌,也不能防 止成年时的发病。
3/29/2019
26
• 加强体育锻炼,保持合理饮食,健康人 感染结核菌以后,结核菌可在人,人就有可能患结核 病。锻炼身体和营养可增强人体免疫力, 减少患结核病的机会。

白介素IL-6在疾病方面研究进展

白介素IL-6在疾病方面研究进展

白介素IL-6在疾病研究方面的研究概述白介素IL-6属于多效细胞因子,最初被指定为B细胞分化因子、干扰素β2、肝细胞刺激因子、细胞毒性T细胞分化因子和B细胞刺激因子-2,促进T细胞群体扩增和活化以及B 细胞分化,调节急性期反应,可以影响血管疾病、脂质代谢、胰岛素抵抗、线粒体活动、神经内分泌系统和神经心理行为的激素样属性。

此外,IL-6促进破骨细胞和血管生成的分化、角化细胞和肾小球膜细胞的增殖、以及骨髓瘤和浆细胞瘤细胞的生长。

IL-6几乎可以由所有的基质细胞和免疫系统细胞产生。

IL-6表达的主要激活因子是IL-1b和肿瘤坏死因子,当然,IL-6的合成还有其他途径促进,如Toll样受体、前列腺素、脂肪因子、应激反应和其他细胞因子。

IL-6的产生可通过微小RNA(例如let-7a)、RNA结合蛋白(例如Lin28B和Arid5a)、RNA酶(例如regnase-1)和昼夜节律控制因子如“时钟基因Per1”等进行调节。

人血清中IL-6的正常生理浓度相对较低(1-5pg/ml),在疾病环境中会迅速升高,在极端情况下,例如脑膜炎球菌性败血性休克,可达到ug/ml级别。

因此,IL-6在感染、自身免疫或癌症的情况下会快速诱导,大量表达,IL-6含量增加能更好地预测疾病。

IL-6还可以控制各种稳态功能,包括葡萄糖代谢、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影响心情、疲劳、抑郁、以及造血。

白介素IL-6在传染性炎症的早期阶段,由受到Toll样受体刺激的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

在非感染性炎症,如烧伤或外伤性损伤中,也可以由受到Toll样受体刺激的细胞产生。

这种急性IL-6表达通过刺激各种细胞群体在宿主防御中起着核心作用。

IL-6强烈诱导广谱的急性期蛋白,如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纤维蛋白原、铁调素、触珠蛋白和抗胰凝乳蛋白酶,而减少白蛋白、细胞色素P450、纤连蛋白和转铁蛋白。

白介素IL-6控制B细胞和体液免疫(见下图)。

新生儿细菌感染与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新生儿细菌感染与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

新生儿细菌感染与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的相关性研究蔡丽容;陈华庚;陈杏桃;张伟新;张伟坚【期刊名称】《中国医药科学》【年(卷),期】2017(7)2【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白介素-6(IL-6)水平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早期诊断及判断预后中的作用.方法随机选择细菌感染急性期新生儿30例作为研究对象(设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健康新生儿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研究组感染急性期、感染恢复期以及健康对照组新生儿血清中降钙素原、白介素-6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感染急性期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显著高于感染恢复期及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研究组感染恢复期和健康对照组血清降钙素原及白介素-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细菌感染急性期,PCT和IL-6均显著增高,随着病情好转后两者的水平逐渐下降.PCT和IL-6可作为早期诊断新生儿感染的辅助方法,对早期发现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及判断患儿预后有着重要意义.【总页数】3页(P90-92)【作者】蔡丽容;陈华庚;陈杏桃;张伟新;张伟坚【作者单位】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儿科,广东江门529100;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人民医院检验科,广东江门529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2.1【相关文献】1.血流细菌感染患者降钙素原水平与SIRS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J], 李好;袁素娥;范娟2.降钙素原协同C-反应蛋白和白介素-6检测对新生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 [J], 陈巧红;葛勤;陈珊珊3.白介素-6、降钙素原和白细胞在新生儿宫内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J], 黄永洪;康颖;韩登科;陈琼4.白介素-6和降钙素原在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预测价值 [J], 周炜;俞君;曾雪琪;季翠红5.新生儿严重细菌感染白介素-6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 [J], 金益人;江志雄;徐林宝;洪文澜;尚世强;孙眉月;成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染性疾病-6
(总分:26.5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3型题(总题数:13,score:26.50)
患儿2岁,昨起流涕,今发热,晚上突然抽搐,持续2min,在去医院途中惊厥停止,大声哭闹,神志转清。

体温39.8℃,咽红,颈无阻力,心、肺无异常,克氏征阴性。

【score:2分】
(1).可能的诊断为【score:0.50】
【A】败血症
【B】癫痫
【C】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D】婴儿手足搐搦症
【E】上呼吸道炎,高热惊厥【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假设信息]若体温一直不退,伴呕吐,诉头痛,又惊厥2次,意识蒙胧,颈部出现抵抗,皮肤有数个
出血点,布氏征阳性,腰椎穿刺脑脊液呈混浊。

此时病原菌不明,应首选的药物是【score:0.50】
【A】磺胺嘧啶
【B】大剂量青霉素【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红霉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
【D】头孢曲松
【E】青霉素+氯霉素
本题思路:
(3).下列哪一项不是化脓性脑膜炎的抗生素治疗原则【score:0.50】
【A】一旦明确诊断,尽快进行抗生素治疗
【B】根据致病菌选择有效且易进入脑脊液的抗生素
【C】静脉给药保证脑脊液中有效杀菌浓度
【D】足够的剂量,疗程为脑脊液正常后1~2
周【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不易到达脑脊液的药物可鞘内给药
本题思路:
(4).在治疗过程中,又出现发热、呕吐,怀疑并发硬膜下积液。

下列哪项检查可明确诊断【score:0.50】
【A】作腰椎穿刺,观察脑脊液蛋白质是否增高【B】颅骨X线平片
【C】头颅B型超声狡或CT检查
【D】硬膜下穿刺检查【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颅骨透照试验
本题思路:
男孩,3岁,郊县人。

因发热3d,头痛,喷射状呕吐4次,神萎,嗜睡于1992午8月2日来诊。

体检:体温39.8℃,神志清,神萎,入睡状,咽充血,颈有抵抗,心、肺无异常,腹壁、提睾反射未引出,膝发射亢进,克氏征、布氏征均阳性。

【score:2分】
(1).该病儿应询问的病史要点为【score:0.50】【A】有无皮肤感染,如疖、脓疱疮等
【B】有无不洁饮食史或腹泻病人接触史
【C】当地有无疟疾流行
【D】当地有无洪水,居住环境及周围有无鼠类【E】居住环境有无蚊虫及乙型脑炎疫苗接种
史【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该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score:0.50】
【A】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B】化脓性脑膜炎
【C】脑型疟疾
【D】流行性乙型脑炎【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钩端螺旋体病
本题思路:
(3).为明确诊断,应做的首要检查是【score:0.50】【A】血常规
【B】大便常规及培养
【C】血涂片找疟原虫
【D】脑脊液检查【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E】血培养
本题思路:
(4).[假设信息]假如病人在检查过程中发生抽搐,紧急应用的药物应是【score:0.50】
【A】用地西泮(安定)静脉注射【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静脉推注糖皮质激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