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2-高中生物会考条目解析(浙科版)

合集下载

浙江省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提纲(按会考条目整理)必修2遗传和进化

浙江省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提纲(按会考条目整理)必修2遗传和进化

必修2遗传和进化第一章孟德尔定律1、(理解)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试验材料的原因(1)豌豆是自花传粉且是闭花受粉的植物;(2)豌豆花较大,易于人工操作;(3)豌豆具有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

2、(理解)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性状: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相对性状:一种生物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

性状分离: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如在DD×dd杂交实验中,杂合F1代自交后形成的F2代同时出现显性性状(DD及Dd)和隐性性状(dd)的现象。

显性性状:在DD×dd 杂交试验中,F1表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表现出高茎,即高茎为显性。

决定显性性状的为显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大写字母表示。

如高茎用D表示。

隐性性状:在DD×dd杂交试验中,F1未显现出来的性状;如教材中F1代豌豆未表现出矮茎,即矮茎为隐性。

决定隐性性状的为隐性遗传因子(基因),用小写字母表示,如矮茎用d表示。

3、(理解)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①试验现象:P:高茎×矮茎→F1:高茎(显性性状)→F2:高茎∶矮茎=3∶1(性状分离)②解释:两种雄配子D与d;两种雌配子D与d,受精就有四种结合方式,因此F2的基因构成情况是DD∶Dd∶dd=1∶2∶1,性状表现为:高茎∶矮茎=3∶1。

测交:让杂种一代与隐性类型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

证实F1是杂合体;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正确性。

注意:杂交和自交可以判断一对相对性状中的显隐性关系,测交可以验证显性个体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4、(理解)杂交试验中的常用术语和符号符号P F1F2×♀♂含义亲本子一代子二代杂交自交母本父本5、(理解)遗传基因、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和表现型的概念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

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

【浙江学考】浙江生物学考知识条目 解析版

【浙江学考】浙江生物学考知识条目 解析版

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生物)条目解析必修1 分子与细胞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1.无机物(1)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a作用:①作为良好的溶剂;②生物体内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③具有缓和温度变化的作用。

(2)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a存在形式:无机盐在细胞中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少数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生理作用:①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如血液中缺Ca2+会发生抽搐现象,HCO3-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酸碱平衡。

②构成细胞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Mg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Fe2+是血红蛋白的必要成分。

2.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1)糖类的种类、作用和分类依据 b种类和分类依据: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根据糖类是否能够水解及水解后的产物,糖类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

①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②二糖:蔗糖和麦芽糖③多糖:纤维素、淀粉、糖元作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

葡萄糖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都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纤维素是构成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2)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a脂质主要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①油脂:由甘油和脂肪酸组成,是生物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

②磷脂: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植物蜡:对植物细胞起保护作用。

④胆固醇:是人体所必需的,但血液中胆固醇过多可能引起心脑血管疾病。

(3)蛋白质的功能 b功能:通常不是生物体内的能源物质。

其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细胞和生物体的结构物质:如肌肉组织中的蛋白质②具有催化作用:如消化酶③具有免疫作用:如抗体④具有物质运输作用:如细胞膜上的载体(4)氨基酸的结构和种类、氨基酸形成多肽及多肽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b氨基酸的结构通式:每个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形成蛋白质的过程:形成方式:脱水缩合,形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表示为—CO—NH—。

浙科版高中生物会考知识梳理

浙科版高中生物会考知识梳理
细胞器成分、结构 光面 有氧化酒精的酶(肝 内质网 脏细胞) 有些有合成磷脂的酶 粗面 上有核糖体 内质网 游离的 游离在细胞溶胶中 核糖体
对应功能 氧化酒精 合成磷脂 加工蛋白和运送其到高尔 基体(如分泌蛋白)
合成无需内质网和高尔基 体加工和转运的蛋白质(糖 酵解的酶) 附着的 连接在粗面内质网上 合成需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加工和转运的蛋白质(分泌 核糖体 蛋白)
细胞器成分、结构 对应功能 液泡 充满水溶液(细胞液) 含无机盐类、糖类、氨基 酸、色素等 单位膜包被 维持植物细胞的渗透压 中心体 两 在动物细胞分裂 可能与动物细胞分裂时的 个 时,中心体间有 纺锤体形成有关 中 纺锤丝相连 心 书本P109↓二 粒
细胞器成分、结构 核被膜 外层与粗面内质网 膜相连P42↓二 有核孔复合体 细 P42↓二 胞 核 染色质 (DNA、蛋白质、少量RNA) P42↓三 核仁P42↓四 核基质
分离定律实质: 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Aa)在形成配子 时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使一半 配子带有一种等位基因(A),另一半配子带有 另一种等位基因(a)。 自由组合定律实质: F1(AaBb)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 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 使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为AB:Ab:aB:ab=1:1:1:1。
细胞器
膜(层) 分布
功能
高尔基体 1 叶绿体 核糖体 溶酶Hale Waihona Puke 内质网 线粒体 2 0 1 1 2
动物 植物 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动植物
液泡 中心体 细胞核
1 0 2
植物 动物 低等植物 动植物 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场所
与细胞分泌有关 与末期细胞板形成有关 光合作用场所 合成肽链(蛋白质) ―消化车间” 物质运输通道;分泌蛋 白的进一步合成 需氧呼吸阶段Ⅱ、Ⅲ的 场所 与细胞失水吸水有关 与纺锤丝形成有关

浙江省高中生物会考(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知识讲解

浙江省高中生物会考(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知识讲解

会考必记知识点---必修1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3.水是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蛋白质是干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4.无机盐对维持血浆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兴奋性非常重要。

哺乳动物血液中Ca 2+含量过低会导致抽搐。

Mg 2+是叶绿素的必需成分。

Fe 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5.几种有机物的元素组成及基本结构单元,见下表:6.生物体内与能量有关的物质总结如下:a.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b.动物细胞储能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则是淀粉c.直接能源物质:A TP e.最终能源物质:光能7.植物细胞特有糖类:果糖、纤维素、麦芽糖、淀粉动物细胞特有糖类:乳糖、糖元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有的糖类:核糖、脱氧核糖、葡萄糖8.磷脂是细胞内各种膜(单层、双层等细胞器)结构的重要成分;同等质量的脂质含有的能量是糖类的2倍9.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

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碳原子上。

R 基的不同决定了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10.两个氨基酸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二肽,形成一个肽键,见下图:11.氨基:-NH 2; 羧基:-COOH ;肽键:-CO-NH-12.不同的蛋白质差别在于组成它们的氨基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多肽链的空间结构不同。

13.假设有m 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 条链,则:①肽键数=失去的水分子数=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m-n ;②至少有n 个氨基,n 个羧基游离; ③蛋白质分子量=氨基酸平均分子量×总数-18×(m-n)14.核酸分两种,核糖核酸(RNA )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

两者区别:15..检测生物组织中的几种有机物,注意试剂名称及现象有机物 试剂 条件 材料 现象名称 元素 基本结构单元糖类 C 、H 、O 单糖(葡萄糖、果糖、核糖、脱氧核糖) 二糖(麦芽糖 、蔗糖 ) 多糖(淀粉、糖元、 纤维素 ) 脂质 C 、H 、O 磷脂、胆固醇、油脂 蛋白质 C 、H 、O 、N 、(S ) 氨基酸(通式: ) 脱水缩合:核酸 C 、H 、O 、N 、P 脱氧核糖核苷酸(DNA 的基本单位) 核糖核苷酸(RNA 的基本单位):氨基酸数目 名称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2二肽 1 1 3三肽 2 2 n N 肽 n-1 n-1第二章:细胞概述1.胡克第一次看到了细胞,但他看到的只是死细胞的细胞壁,主要化学成分是纤维素。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

浙科版生物必修二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重难点第五章课文目录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第三节探索生物进化的历史第一节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和进化【知识点详解】一、生物体既相似又相异1、生物在类型上具有多样性物种: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一种自然的类群。

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的个体之间一般不能相互交配,或者交配后不能产生可育后代。

判断生物个体间是否同一物种的标准:是否存在生殖隔离2、生物在模式上具有统一性生命特点:新陈代谢、遗传、变异、进化和适应环境等分类学:亲缘关系越近,结构和功能越相似。

起源:有共同祖先。

细胞:由真核或者原核细胞组成。

分子:遗传物质是DNA或者RNA;共用一套遗传密码。

生命活动的承担者是蛋白质;二、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1、统一性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同一祖先发展而来,遗传使所有的生物保持某种结构和功能的统一模式。

2、多样性同一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变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发展成多个物种,一种类型发展出多种类型。

三、进化论观点1、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物种在自然选择等因素的作用下能演变成另一物种。

2、同种物种的不同种群生活在不同环境,可以发生不同的变化来适应各自的环境。

3、种群之间发生性状的分歧4、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发展而来合理的解释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四、小结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

多样性:类型上统一性:模式上【经典例题】例1、东北虎和华南虎的形成是因为()A、长期生活在不同的环境B、存在生殖隔离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答案:A例2、下列叙述符合特创论观点的是()A、形形色色的生物物种由上帝创造的B、物种一经创造可随环境发生变化C、不同物种间具有非常近的亲缘关系D、彼此不同而又相似的物种,由一个祖先物种发展而来答案:A例3、现在地球上生物种类达200万种之多,对如此众多的生物,符合进化论的解释()A、来自同一物种的生物在性状上是相同的B、本来就存在众多物种,他们各自向不同方向进化保持不变C、来自同一祖先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便很快形成不同的物种D、同一物种的生物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经长期的自然选择可形成多个物种答案:D例4、食人鲳是外来物种,如果让其进入我国的河流自然生长,若干年后与原产地的食人鲳相比()A、没有任何变化B、很快产生生殖隔离C、进化方向可能发生变化D、与我国河流中鱼类杂交产生新物种答案:C例5、下列说法不能体现生物界具有高度同意性的是()A、DNA是绝大多数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B、无论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DNA等生物大分子的连接方式相同C、所有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D、动物、植物、真菌三者的生物体结构不同答案:D例6、对于人和大惺惺的骨骼可以说明()A、同一的细胞模式将动物、植物、真菌和众多的原生生物联系在一起B、同种个体之间能相互交配并产生有生育能力的后代C、生物体层次上存在某种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模式D、人类与大猩猩的生物体结构和功能完全相同答案:C第二节进化性变化是怎样发生的【知识点详解】一、进化的动力——选择人工、自然选择人工选择:生物普遍存在变异—>人们根据自己需要—>挑选合乎要求的变异个体,淘汰其他—>数代选择所需变异被保存—>培育出新品种自然选择:生物普遍存在变异—>影响存活与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数代选择,适应环境的所需变异被保存—>进化,新物种产生达尔文把这种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叫做自然选择.达尔文认为: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的解释•达尔文认为长颈鹿的进化原因是:•长颈鹿产生的后代超过环境承受能力(过度繁殖);•它们都要吃树叶而树叶不够吃(生存斗争);•它们有颈长和颈短的差异(遗传变异);•颈长的能吃到树叶生存下来,颈短的却因吃不到树叶而最终饿死了(适者生存)。

浙江省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提纲(按会考条目整理)必修2遗传和进化 DNA

浙江省高二生物会考复习提纲(按会考条目整理)必修2遗传和进化 DNA

高二生物学考(按会考条目整理)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1、(理解)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噬菌体的结构:蛋白质外壳(C、H、O、N、S)+DNA(C、H、O、N、P)。

2、(理解)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见课本)注:凡是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遗传物质都是DNA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结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 或RNA 。

3、(了解)核酸的分子组成4、(理解)DNA分子的结构1、DNA的组成元素:C、H、O、N、P2、DNA的基本单位:脱氧核糖核苷酸(4种)3、DNA的空间结构结构:双螺旋结构(1)提出者:沃森和克里克(2)★特点:①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旋成双螺旋结构。

②DNA分子外侧是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构成基本骨架。

③DNA分子两条链的内侧的碱基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配对,并以氢键互相连接。

(A =T;G ≡C)5、(理解)DNA复制的过程、特点、意义概念: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场所:主要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也存在。

(1时间:细胞分裂间期(即有丝分裂的间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的间期)(2基本条件:①模板:以亲代DNA分子两条链为模板②原料:4种游离的脱氧核苷酸;③能量:由A TP提供;④酶:DNA解旋酶、DNA聚合酶等。

(3特点:①边解旋边复制②半保留复制(4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5意义: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给子代,从而保持遗传信息的连续性6、(了解)DNA的功能:传递遗传信息,表达遗传信息7、(理解)DNA与RNA的异同DNA RNA 结构双螺旋结构通常是单链结构基本单位脱氧核苷酸(4种)核糖核苷酸(4种)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碱基A、G、C、T A、G、C、U产生途径DNA复制、逆转录转录、RNA复制存在部位主要位于细胞核中染色体上,极少数位于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上主要位于细胞质中功能 传递和表达遗传信息①mRNA :翻译的模板 ②tRNA :转运特定氨基酸 ③rRNA :核糖体的组成成分8、(理解)转录的概念和过程(1)概念: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 的过程。

浙科版生物会考知识点

浙科版生物会考知识点

绪论生物的基本特征a1、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2、生物具有相同的化学组成成分。

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都能从自然界中找到,但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含量与非生物界中有很大差异,体现了生物界和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的化学元素中,C是核心元素,因为所有的生物大分子的骨架都是由C链构成的。

3、所有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的现象。

新陈代谢是生物的根本特征。

4、稳态。

生物能够通过复杂的调节活动来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即稳态,稳态是各种形式的生物体的普遍特征。

5、生物都具有应激性。

6、生物具有生殖和遗传的现象。

7、生物具有变异和进化的现象。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1.组成细胞的主要元素 aC、H、O、N、P、S①大量元素:C、H、O、N、P、S、K、Ca、Mg○2微量元素:Mo、Cu、B、Zn、Fe、Mn○3基本元素:C、H、O、N○4最基本元素:C2.无机物2.1水在细胞中的作用 a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

(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物质运输的主要介质: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③调节温度④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2.2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b存在形式:离子作用:①构成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组成成分。

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P参与细胞膜等膜结构的构成;N参与蛋白质合成;I参与甲状腺激素合成等。

○2维持细胞和生物体正常的生命活动。

如血浆中含有多种无机盐,如钠、钾、钙、镁等正离子,和氯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磷酸氢根等负离子。

这些离子对于维持血浆的正常浓度、酸碱平衡和神经肌肉的兴奋性能够都是非常重要的。

哺乳动物血液中钙含量低会抽搐。

3.有机化合物及生物大分子3.1糖类的种类、作用和分类的依据 b糖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是构成生物的重要成分、主要能源物质。

高中生物必修2(浙江科技版)

高中生物必修2(浙江科技版)
●本质上是受“技术理性”(“工具理性”)
课程实施的相互适应取向
●课程 实施过程总是课程规划者与课程实践者 之间相互适应的过程。具体的目标和方法是由 参与者本人最终加以具体化的。
● 教师是主动的、积极的“消费者”。为了使 课程方案适合具体的实践情境的需要,教师理 应对之进行改造。
●把课程变革视为课程变革计划与具体实践情 境之间的交互作用过程,强调变革的决策者、 计划决定者与实施者之间的相互理解、对话。 ●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支配。

安全放在第一位,防微杜渐。20.12.18 20.12.1 801:16:5801:1 6:58De cember 18,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 0年12 月18日 上午1时 16分20 .12.182 0.12.18

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因为相信而伟 大。202 0年12 月18日 星期五 上午1时 16分58 秒01:1 6:5820. 12.18

加强交通建设管理,确保工程建设质 量。01:16:5801 :16:580 1:16Friday , December 18, 2020

安全在于心细,事故出在麻痹。20.12. 1820.1 2.1801:16:5801 :16:58 December 18, 2020

踏实肯干,努力奋斗。2020年12月18 日上午1 时16分 20.12.1 820.12. 18
● 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设计的主体。学生有自己的精 神世界、价值取向和活动范围,这一切都不能用成人 的价值观进行武断地判断、取舍,理应受到尊重。
我的一篇论文
核心目标:
高中生物课堂教学的灵魂
• 课堂教学要有核心目标。课堂教学要有核心目标, 也就是说,一节课必须有一个全体学生必须要达成 的重要目标。这犹如一篇文章必须有主题,显性的 故事主线或是隐含的情感变化都是为了诠释文章的 主题,所谓“形散神不散”。

浙教版生物必修二学考条目解析

浙教版生物必修二学考条目解析

高中生物会考条目解析·遗传与进化1.分离定律(1)遗传图解中常用的符号:P-亲本,♀-母本,♂-父本,×-杂交,○×-自交(自花传粉同种类型相交),F1-杂种第一代,F2-杂种第二代。

(2)性状是指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叫做相对性状;在遗传学上,把杂种F1中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显性性状,把杂种F1中未显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叫做隐性性状;在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

(3)基因是控制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一般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基因的脱氧核苷酸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叫做显性基因,一般用大写字母表示;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叫做隐性基因,一般用小写字母表示;在一对同源染色体的同一位置上的,控制着相对性状的基因,叫做等位基因。

(4)表现型是指生物个体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基因型是指控制表现型的基因组合;由含有相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叫做纯合子,可稳定遗传;由含有不同基因的配子结合成的合子发育而成的个体叫做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后代会发生性状分离。

表现型相同,基因型不一定相同;基因型相同,环境相同,表现型相同,环境不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5)杂交是指基因型不同的生物体间相互交配的过程;自交指基因型相同的生物体间的相互交配,植物体中指自花传粉和雌雄异花的同株受粉;测交是指让F1与隐性亲本杂交,用来测定F1的基因型的过程;如果甲为父本,乙为母本进行的杂交称为正交,则乙为父本甲为母本进行的杂交称为反交。

(6)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豌豆是一种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

有利于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豌豆成熟后籽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甲状腺激素功能:
⑴、促进生长发育(作用最明显是在婴儿时期)
⑵、促进新陈代谢:产热效应,提高组织的耗氧量,增加产热。

⑶、正常剂量时甲状腺激素主要是促进蛋白质合成;大剂量时促进糖的吸收和肝糖元的分解,升高
血糖,促进脂肪酸氧化,促进蛋白质的分解。

⑷、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心肌收缩力增强,心率加快。

⑸、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由碘缺乏或甲状腺结构病变引起)
①、婴幼儿时期缺乏:发育不良,尤其脑发育有缺陷,人患呆小症。

②、成年后缺乏:人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态臃肿,代谢缓慢,智力衰退,反应迟钝等。

③、成年后过多:表现为食欲旺盛,代谢旺盛,体温偏高,身体消瘦;反应敏捷,性格暴躁等甲亢症状。

④、若饮食缺碘,则可能同时发生甲状腺增生肿大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地甲症。

胸腺素功能:与免疫有关。

培育T淋巴细胞:骨髓的淋巴干细胞通过血液进入胸腺中分化发育成T淋巴细胞。

胰岛激素功能:
⑴、胰高血糖素:抑制肝糖原的合成和葡萄糖的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促进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进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⑵、胰岛素:抑制肝糖原水解成葡萄糖,促进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转化成葡萄糖。

促进肝糖原合成和葡萄糖氧化分解以及葡萄糖向脂肪、氨基酸等非糖物质的转化。

⑶、胰岛素分泌异常:胰岛素分泌不足,机体糖代谢障碍,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困难,出现高血糖,
进而发生糖尿。

胰岛素严重不足,机体患糖尿病。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浙教版高二生物必修二知识点

1、内分泌腺结构特点:没有导管,分泌物是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毛细血管。

2、下丘脑激素功能
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甲状腺激素⑵、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促性腺激素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
⑷、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合成分泌生长激素
⑸、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垂体释放,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
其对水分重吸收。

3、垂体激素功能:
⑴、生长激素(GH):促进机体生长
⑵、促甲状腺素(TSH):促进甲状腺激素合成及释放
⑶、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合成及释放
⑷、抗利尿激素(ADH):下丘脑神经细胞合成,作用于肾小管、集合管,促进其对水分重吸收。

⑸、催乳素(PRL):刺激*发育及泌乳。

⑹、生长激素释放激素(CRH)分泌异常:
①、成年前分泌不足:人患侏儒症②、成年前分泌过多:人患巨人症③、成年后分泌过多:人患肢端肥大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知识条目-必修2部分 必修2 - 2012年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知识条目-必修2部分1 2012年高中生物会考条目解析 必修2 遗传和进化第一章 孟德尔定律 第一节 分离定律1、孟德尔选用豌豆做遗传实验材料的原因:b首先,豌豆是一种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而且是闭花授粉,授粉时无外来花粉的干扰,便于形成纯种,能确保杂交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且花冠的形状又非常便于人工去雄和授粉;第二,豌豆成熟后豆粒都留在豆荚中,便于观察和计数;第三,豌豆具有多个稳定的、可区分的性状。

2、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和性状分离的概念:b 性状: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等特征的总称。

如豌豆的花色、种子的性状等。

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种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显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表现出来的性状。

隐性性状: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纯合亲本杂交,F1没有表现出来的性状。

性状分离:在杂交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

3、一对性对性状的杂交实验:b正交 反交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无论正交反交F1都是紫花,即F1只表现一个亲本的性状——紫花(显性性状)。

F2出现了性状分离,即出现了两个亲本性状:紫花和白花,且紫花与白花之比接近3:14、杂交实验中的常用术语和符号:b 符号 P F1 F2 × ♀ ♂ 含义 亲本 子一代 子二代 杂交 自交 母本 父本5、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等位基因、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和表现型:b 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的基因(大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 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如d ) 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如Cc 、Rr 、Aa 。

纯合子:由两个基因型相同的配子结合发育而成的个体。

纯合子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不会再发生性状分离杂合子:由两个基因型不同的配子结合发育而成的个体。

杂合子不能稳定遗传,它的自交后代还会发生性状分离。

基因型:控制性状的基因组合类型。

如CC 、Cc 。

表现型: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

如人的单眼皮、双眼皮;狗的长毛与短毛等。

6、对分离现象的解释:b(1)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基因)控制的(2)体细胞中基因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个来自父本,一个来自母本。

(3)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成对的基因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配子中只含每对基因中的一个(4)F1的体细胞内有两个不同的基因,各自独立、互不混杂。

人工去雄 套袋人工授粉 套袋除去未成熟花的全部雄蕊,防止自花授粉 套上纸袋,防止外来花粉授粉,从而影响实验雌蕊成熟时将另一植株的花粉放到雌蕊柱头上 防止外来花粉干扰,影响实验结果准确性2012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知识条目-必修2部分 必修2 - 2012年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知识条目-必修2部分2 (5)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7、测交的概念、测交实验和测交的意义:b测交的概念:F1(Cc )与隐性纯合子进行杂交。

测交的过程:见右图。

测交的意义:测交后代的表现类型及其比例,可反映出F1所产生的配子类型及比例。

从而可以测定亲本是纯合子还是杂合子。

8、分离定律的实质:b (1)实质: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等位基因互相独立、互不沾染,在形成配子时随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结果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一种,另一半的配子带有等位基因中的另一种。

(2)核心内容:杂合子(F1)产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

9、不完全显性、共显性的概念和实例:b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所得的F1与显性亲本的表现完全一致的现象,称为完全显性。

如紫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后的F1只表现为显性亲本的性状,则称紫花基因C 对白花基因c 为完全显性。

不完全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

如金鱼草红花(CC )与白花(cc )的杂交后代F1为粉红色花(Cc ),则称红花基因C 对白花基因c 的显性作用是不完全的。

共显性:具有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F1同时表现出双亲性状的现象。

如AB 血型的基因型为I A I B ,其红细胞上既有A 抗原,又有B 抗原。

这说明I A 与I B 这两个基因之间不存在显隐性关系,表现为共显性。

10、应用分离定律解释一些遗传现象:c (1)杂交育种①隐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例 小麦、水稻矮杆性状的选育(aa)F1 :Aa AA Aa aa 只要选出后代隐性类型即可 ②显性基因控制的优良性状例 小麦抗锈病性状的选育(AA )让显性个体连续自交,在后代中淘汰由于性状分离出现的隐性个体,直到后代不再出现性状分离。

(2)、医学上的应用------对遗传病的基因型和发病概率做出推断 ①隐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隐性遗传病)如:白化病、先天性聋哑等 正常:AA 、Aa (携带者) 患者:aa ②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如:多指、并指等 多指:患者 AA 、Aa 正常:aa 第二节 自由组合定律1、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 b通过模拟孟德尔杂交实验,尝试单因子杂交实验的设计。

2、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b (1)遗传实验及结果①亲本:纯种黄色圆形和绿色皱形 ②F 1的表现型:黄色圆形③F 2的表现型:黄圆、绿圆、黄皱、绿皱;比例为9:3:3:1图示:(右图所示) (2)实验结论①不论正交、反交F 1的表现型都为黄圆,证明两对性状中黄色对绿色显性,圆形对皱形显性。

②F 2出现相对性状分离、不同形状之间自由组合,且亲本类型/重组类型=10:6。

③每一对相对性状之间符合基因分离定律。

④两对相对形状的遗传是独立的、互不干扰的,不同对性状之间的重组是自由的。

(3)F 2的表现型分析①两对相对性状的分离是各自独立的a .黄色:绿色=3:1b .圆形:皱形=3:1 ②两对性状的组合是随机的a .b .3、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 b (1)两对相对性状①粒色:黄色和绿色(由Y 和y 控制)②粒形:圆形和皱形(由R 和r 控制) (2)亲本基因型为YYRR 和yyrr ,各自分别产生YR 和yr 一种配子2012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知识条目-必修2部分 必修2 - 2012年高二生物会考复习知识条目-必修2部分3 (3)F 1的基因型为YyRr ,表现型为黄色圆粒(4)F 1产生配子时,按照分离定律,Y 与y 、R 与r 分离,同时这两对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即产生四种类型的配子,分别是YR 、Yr 、yR 、yr ,比例为1:1:1:1 (5)四种雌雄配子结合机会均等,结合方式有16种,基因型为9种,决定4种表现型,比例为9:3:3:1 图示:(6)F 2的基因型分析① 纯合子:1/16 YYRR 、1/16 YYrr 、1/16 yyRR 、1/16 yyrr (能稳定遗传) ② 杂合子a .双杂合子:4/16 YyRrb .单杂合子:2/16 YYRr 、2/16 YyRR 、2/16 YyRR 、2/16 yyRr 4、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 b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方法——测交法(1)目的:验证子一代(F 1)是否产生了比例为1:1:1:1的四种配子(2)方法:让子一代黄圆(YyRr )与双隐性植株绿皱(yyrr )测交(3)预期结果:测交结果应为1/4黄圆(YyRr )、1/4黄皱(Yyrr )、1/4绿圆(yyRr )、1/4绿皱(yyrr )(4)孟德尔实验结果:黄圆55、黄皱49、绿圆51、绿皱52 (5)结论:实验结果和预期结果一致,说明F1黄圆(YyRr )确实产生了4种基因组成的配子,且比例为1:1:1:1 5、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 b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每对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等位基因(非同源染色体上)自由组合。

6、应用自由组合定律解释和预测一些遗传现象 c(1)自由组合定律与育种在育种实践中,可依据不同性状间的自由组合原理,将具有不同优良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从而培育出具备双亲优良性状的品种(即杂交育种) (2)自由组合定律与遗传病自由组合定律可预测不同表现型的夫妇双方其子代中各性状的重组类型及其出现的比例。

如夫妇双方一方为多指患者,另一方为白化病患者,依据自由组合定律可预测该夫妇所生子代中患多指、患白化或两病兼患或两病均不患的出现概率。

第二章 染色体与与遗传第一节 减数分裂中的染色体行为1、染色体的形态类型:a细胞处于分裂期时,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度螺旋化和反复折叠,形成线状或棒状的小体即为染色体,它是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载体。

染色体的三种类型:端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中间着丝粒染色体。

2、减数分裂、同源染色体、四分体的概念:b 减数分裂:范围:凡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

时期:在从原始的生殖细胞发展到成熟的生殖细胞的过程中。

特点:细胞连续分裂两次,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

结果: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数目减少了一半。

同源染色体: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其大小、形态相同的一对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能联会配对。

(注:XY 大小、形态不同,但也是一对同源染色体)四分体:联会配对的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

3、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b在进行“活动:减数分裂模型的制作研究”时,运用建立模型这一科学的研究方法,认同事物都是处于一定的时空关系中的。

精子的形成 卵细胞的形成 不同点 场所 精巢/睾丸 卵巢 胞质 分裂 均等分裂 不均等分裂 (第一极体均等分裂)变形 有 无 结果 4个精子 1个卵细胞+3个极体 相同点 1、染色体都只复制一次,细胞都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性细胞染色体数目都减半。

2、染色体行为相同:复制、联会(交叉互换)、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着丝粒分裂。

3、由于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生物体产生配子的种类为2n种(n 为非同染色体的对数)。

4、精子和卵细胞形成过程的异同点:b5、受精作用:b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成为受精。

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意义: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第二节遗传的染色体学说1、基因行为与染色体行为的平行关系(a)①基因与染色体都作为独立的遗传单位,基因在杂交实验中始终保持其独立性和完整性,而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各期中也保持着一定的形态特征。

②基因(即等位基因)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其中一个来自母方,一个来自父方;而染色体(即同源染色体)也成对存在,同样是一条来自母方,一条来自父方。

③在形成配子,等位基因互相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每个配子中只含成对基因中的一个;同样,在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两条染色体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结果每个配子中也只含同源染色体中的一条染色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