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调研大学生消费维权状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状况消费维权大学生
目前,中国在校大学生人数已超过1700万,位居世界第一。
作为时尚品、电子、影像、培训和文化体育等产品和服务的主要消费群体,大学生具有强大的消费潜力,在他们中间也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消费市场,因此大学生消费愈来愈多地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不但可使大学生科学使用可支配收进,进行公道消费,同时也能维护其本身正当权益,增进其健康成长。
更重要的是,未来他们将是具有稳定且较高的经济收进者,将是文化水平较高而事业有成者,将是公司企业的生产经营者,还多是生产或消费政策的制定者。
因此,他们的消费行为具有强烈的示范性,他们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关注大学天生长和大学生消费维权,就是关注可延续消费和可延续发展。
这对增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的消费环境和构建***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此,在2016年3 15期间,中国质量万里增进会在部份高校订中国大学生消费维权状态进行了调查。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
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整体上还是现实的、公道的,消费结构偏向多元化,消费趋附性强,消费集中度较高,但离散趋势明显,个体差异大。
消费收进来源
有72%的同学靠父母,12%的同学靠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7%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只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
因而可知,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消费观念先锋性
消费观念愈来愈超前。
大学生站在先进文化的最前端,轻易接触、也轻易接受时尚,消费观念也比较超前,消费观念也变化比较快,比如对网上购物、对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等消费方式轻易接受。
在他们的钱包里,除就餐卡外,78%大学生有校园IC卡、交通IC 卡、储蓄卡、上网卡、运动健身卡等等,充分享受着嘻唰唰的便利。
可以说当代大学生的消费方式已进进了网络电子时代。
理性消费是主流
价格、质量、时尚是吸引大学生消费的主要因素。
讲求实际、理性消费还是当前大学生的主流消费观念。
购买商品时,大学生们首先斟酌的因素是价格和质量。
这是由于中国的大学生与国外的大学生不同,主要是纯消费者。
大学生消费观念具体表现在理性消费和感性消费相互影响上。
感性消费具体表现为:
1、消费的盲目性。
大学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锻炼,大多数第一次离开父母,首次自己具有支配各种用度的权利,开始独立生活。
因此,常常表现为不会理财。
2、消费上赶潮流。
思想和观念开放,个性的张扬使得他们紧跟时尚,乃至盲目寻求吃喝玩乐。
消费结构多样化
20世纪90年代之前,大学生们的消费主要是满足生活的用度,文娱、享受是不敢多想的。
调查表明,生活、学习用度依然是当前大学生第一支出对象。
其次就是交际消费、文娱消费、恋爱消费、手电机话消费、健身消费、旅游消费、美容化妆消费等。
反映出如今的大学生和过往的大学生对生活质量的不同寻求。
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已与大学生渐行渐远。
如今除书籍外,手机、电脑、PDA、MP
3、音像制品、培训、文娱、健身、艺术等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
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与寻求。
情感消费突出
由于恋爱、追星等需求,餐饮、租房、旅游、音像、文娱等服务业日渐成为当代大学生新的消费热门。
由
此致使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要高于其他消费者,而时尚产品对外在包装和外观形象的要求也比较高,对产品品牌、内涵及意味意义很重视,比如意味爱情的高级巧克力就很受大学生欢迎。
时尚和名牌是永不退色的寻求
1、寻求时尚、开放而有活力、追新求异,这是当代大学生的共同特点。
寻求时尚,喜欢新奇、浪漫和个性的张扬是大学生消费群体的突出偏向。
具体表现在三方面:第一,消费的趋附性强,大学生基本以集体生活为主,相互间信息交换频繁,相互模仿很快;第
二,具有情绪性,产生示范效应。
示范效应是影响大学生消费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看到其他人都有了手机,自己也会产生购买
一部的强烈愿看。
另外,情绪性还表现在消费上的连续性,假如一次消费某品牌后感觉很满意,极可能会继续消费此品牌或此品牌的其它产品,并且还会把他给自己的伙伴;第
三,受广告、文娱文化影响较大。
调查发现,电子词典、MP
3、手机和电脑是他们最钟情的新潮商品,成为他们消费中较大的一项开支,另外就是衣饰、化妆品、发型、生活用品等方面。
据调查,大学生手机具有率已到达60%以上,约35%的大学生具有MP 3,
6.5%的大学生具有笔记本电脑。
在问到假如经济许可,会否购买名牌产品这项问卷题时,80%的学生表示肯定会买。
这些都体现了大学生对高品质、高品牌、高品位生活的寻求。
⒉大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对商品的品牌和商品包括的情感内涵和事物的外在形象比较看重,轻易受宣传媒体引导的特点,受厂家广告等外来影响比较大。
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生了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表现了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
消费具有阶段性
刚经太高考洗礼的大一学生消费支出主要侧重于文娱、休闲、旅游、体育、文艺活动等。
大二学生消费逐步转向学习支出,参加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等考试,资料费、培训费,数目不小。
大三学生的消费支出主要集中于就业或考研。
大四学生消费支出主要是就业找工作,包装自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同时,时尚物品变化较快,使得大学生消费更新也很快,往年流行玩的是单放机,今年可能就变成了MP3。
二、当代大学生消费存在的主要误区
非理性消费明显
大学生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同时由于所处年龄段的特殊性,大学生常常自尊心、好胜心强,经验不足,消费目的不明确,不能理性地衡量消费价值与本钱。
强烈的消费欲看和前卫的消费观念同脆弱的承受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造成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偏向。
攀比消费、浪费消费、随机消费、冲动消费便是其中的表现。
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马太效应的结果。
据调查,手机在大学生中已习以为常了,台式电脑乃至笔记本电脑在大学生中也相当普遍。
但是80%以上大学生的电脑是在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一些同学在恋爱中,寻求不切实际的奢侈、气派。
这都反映了大学生消费心理的不成熟。
消费结构分歧理
由于大学生消费的非理性,使得大学生的消费结构不尽公道。
作为大学生,其消费理应以满足基本生活及学习为主。
但是据统计,在大学生中满足生活安全需求所投进的用度其实不是太高。
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
消费差距大,两极分化严重。
在大学生中不乏这样的新新人类:
他们身上穿着阿迪达斯的T恤,脚蹬耐克运动鞋,胸前挂着新款手机或MP
3,出进高级的文娱场所,一个月消费几千元是常事;有些大学播音专业学生女生四分之一整容,有的整容用度竟达数万元。
固然高校里也不乏这样的贫困生:
他们一个月的生活费不到100元,消费仅仅停留在生存这一最低层次。
在关于月均匀消费一栏的调查中,有1
5.2%的同学在400元以下有点痛苦的线上坚持学业。
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差距拉大,两极分化也比较分明。
知假买假值得关注
在调查的对象中,有很多的大学生购买过假冒伪劣产品。
29%的大学生以为价格便宜是购买假冒伪劣的主要动因,主要是音像制品、文化用品、软件、服装类产品。
一方面,大学生是盗版产品的主要受害者;另外一方面,由于大学生这方面的需求,客观上刺激了盗版产品市场的滋生蔓延。
因此,如何进步大学生的科学消费素质,进步大学生的主动维权意识和版权意识,为大学生构建一个安全***的消费环境成为当务之急。
三、大学生维权状态
被侵权的领域
可分为产品、中介和求职三个方面。
1、产品
大学生被侵权最多的是在平常生活用品和消费类电子产品方面,据调查统计占80%以上,主要表现在质量低劣、虚假宣传、售后不服务等,涵括眼镜、电脑、MP
3、手机、服装、鞋帽、洗涤用品、化妆品等等。
2、中介服务
表现比较突出的题目是房屋中介、职业先容,占中介侵权50%以上。
网上查到的租房信息,十个电话八个是中介;有的租房中介表面上看协议严格,公司证照也齐全,但却在协议外面设套让大学生往里钻;
有的中介提供虚假房源信息,以超低价位勾引大学生交纳信息费,而先容的屋子不是价格很高,就是地理位置很远。
我兴奋搬过行李预备进住时,却发现钥匙开不了门!打中介手机没开机,只好打了合同上他留下的座机,却被告知是空号。
等我报案,公安机关查出身份证是假的所以我以为比较保险的做法是:
1、看身份证,2看房产证和户口簿。
一个受骗的大学生向我们工作职员倾诉时说。
其间有大学生检讨的机灵更有没有助与无奈。
3、求职
拖延、剥削乃至拒付新酬、循环圈套招人、让大学生充当志愿者、单方撕毁合同这些侵害大学生伎俩屡见不鲜。
有的大学生工作特别辛劳,300元底薪,其余的靠拉业务才有。
但要一个月以后才结帐,并要求早往晚回。
基本上没有能坚持一个月的,进往的人干了不到两个星期就不能不走;有的企业鸡蛋里挑骨头,以试用期为名招收大量的应届毕业生为其做事,一般不到半个月就找个理由把人给解雇掉,然后再招人。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女生与一家有名望的IT公司签了合同,为此她放弃了到万科和欧莱雅的口试机会,也没有往参加公务员考试,然而一般不到半个月却被这家企业单方撕毁合同。
被侵权的情势
大学生在购买电子产品和网络购物时常常轻易被侵权。
商家骗术手段多种多样。
1、虚报价格,有一个同学买了一个MP
3,结果回来上网查了一下报价只有480.00元,比她买的整整少了160.00元;
2、以旧充新的。
3、旧笔记本改装的。
4、旧配件+全新外壳
5、品牌、型号、配件猫腻多。
6、网上销售的二手笔记本大多数并不是行货。
7、还有一部份二手笔记本是日文版的。
8、利用电子大厦大学生实习多而专门杀熟。
9、结算上,预支货款,异地交易。
10、有的是学生忘了索取发票。
但更多是不给发票。
1
1、巧设机关,此款不退,成功补发票等等五花八门。
大学生维权现状
1、投诉与否
大学生对显性讹诈,反映强烈投诉多;而对隐性讹诈,如电子词典辞汇量不足、MP3没有售后服务等表现出茫然或麻痹。
2、投诉渠道
被侵权时,48%的同学认倒霉算了,4%找商家,24%到BBS发布,5%找媒体、维权组织,1%到法院诉讼,18%的求助于家长、老师和同学等。
这些大学生被侵权后会把此事深深记在心里,从而决定永不购买,这样的心理不单单感染自己,还感染到自己的同学,突出表现在各高校的相干BBS上。
3、维权效果
实际投诉的大学生唯一34%对投诉处理结果满意,表明维权效果差,这说明大学生维权还需要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
四、维权难点分析与建议
大学生权利概念模糊,本身防范意识和防范能力差。
当代大学生权利意识日趋进步,但在认知权利及其内容上非常模糊,欠缺对法律知识的储备和理解。
加上时间、精力、财力和经验等等,常常成为事实上的弱势群体,从而丧失各种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机会,或致使非理性的维权行为。
缺少健全的学生维权机构和畅通的通道。
维权机构是学生行使权利的代表,应包括宣传正确的法律知识、维护正当的法定权利、使用公道正当的维权方式、提供简捷低廉本钱的维权服务。
目前各高校维权利量普遍薄弱,需要社会各界特别是社会维权组织的协力关注与支持。
法律法规的不完善。
如根据我国现在的法律规范,在校学生不属于《劳动法》调剂对象,劳动部分在大学生打工维权方面依然是有心无力。
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
有着自己特殊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
一方面,他们有着旺盛的消费需求;另外一方面,他们还没有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消费遭到很大的制约。
消费观念的超前和消费实力的不足,使得大学生消费显现出不同于其他消费群体的特点,大学生消费遭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也会影响着各个方面。
对成长中的大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定型阶段,极易受家长、教师、同学及社会其它成员的影响,具有较强的可塑性。
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健康的消费维权观念,引导他们理性的消费、理智维权,畅通大学生投诉维权通道,创造一个***的消费环境,是社会各界的共同课题。
附送: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
调查调研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报告调查报告观念消费大学生
一调查目的
本问卷共发放50份,收回有效问卷30 份。
发放以我们四周的同学为主,基本上做到了随机发放,分层次发放。
二整体结论。
潍坊学院的大学生,消费结构基本公道。
整体来讲:
大学生的消费依然处于温饱阶段,即吃饭穿衣依然是支出的主要方面;但是这类温饱已有向小康过度的趋势。
消费层次一定程度两极分化。
其中低年级的学生花费总额较小,特别是大一学生,生活除额外文娱消费较小。
而高年级的,及部份学生消费惊人。
学生基本都有理财观念,但观念普遍不强,理财思路不够清楚,成效不大。
三问卷分析
当前的大学生们用于满足基本生存需要的消费比重有所降落,而用于改善学习的消费比重在进步,用于满足精神文化需要的消费开始上升。
由图表知大
一、大
二、大三的学生在学习方面的用度逐步进步,以寻求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2、当前的大学生们日趋重视健康消费,用于进行体育锻炼和保健的支出正在上升。
健康消费和精神文化消费正逐步成为主要的消费内容,而传统的物资消费或生存型消费也日趋朝着更加营养,更加重视品位的方向发展。
3、消费显现多层次化。
对他们每月所能得到的总生活费,40.0%的学生集中在350 500之间,500 650元之间的约为2
1.3%,高消费群体为10.2 %,低消费群体为9.1 %,低消费群体的比重与高消费群体的比重相当。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目前的社会分配逐步趋于两极化。
对很多大学生来讲,就餐已超出了填满肚子的范畴。
虽然食品支出还是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要支出之一,约4
7.7%的被访者的食品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四成。
约2
4.1 %的被访者的食品支出约占总生活费的五成。
但另外一方面,大学生们走出校园食堂到外聚餐的用度与日俱增,麦当劳,肯德基和一些价格不菲的特点小吃已成为当前大学生特别是校园情侣们常常光顾的地方。
数据显示:
4
7.3%的被访者均匀每个月的衣物支出在50 100元之间,占总生活费的比例仅次于食品支出,综合个人本身、社会因素斟酌,特别是面临择业的毕业生们,他们的衣物支出比其它的大学生群体要高出很多。
上述数听说明了作为大学生,作为行将步进社会的成年人,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外在形象。
在这方面,女生的消费水平要高于男生。
除往衣食住行消费,目前大学生的消费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4 休闲文娱及学习消费
调查表明: 在休闲及文娱消费方面,,当前我校大学生文娱方式主要集中于上网,玩电脑游戏,看电影等。
同时迪厅、KTV等新兴的文娱方式也正日渐遭到大学生们的宠爱。
女生在这方面的支出要稍低于男生,由于女生们的休闲文娱时间主要用于外出购物。
而男生们的泡吧用度要远远高于女生。
.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当前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是相对单调的.
还值得留意的是,愈来愈多的大学生们希看具有自己的私人空间,为此,他们中的一部份人不惜之外出租房为代价,这就使得他们本来就不充裕的生活费更加捉襟见肘了。
另外,虽然目前大学生们在学习上的支出比重有所上升,但是用于学习方面的消费还是低于文娱方面的消费。
5 耐用消费品消费
调查数据表明:
在深进访问中发现,具有MP
3、MP
4、MP5的学生也为数很多,价格在千元左右的手机在大学生校园中较普遍。
在电脑消费上,经过深进研究发现,具有个人电脑的多数为学习计算机及其相干专业的学生。
固然,我校大学生们使用的电脑多为价格在3700元左右的组装机,具有品牌机和手提电脑的也很多。
在上述的耐用消费品调查中,男女生的差异是比较大的,虽然女生在手机具有量上与男生相当,但在电脑的具有量上要远远低于男生。
但
这些学习工具大多是被用来玩游戏、听歌和看电影,而其实不是学习的。
6 爱情、友谊消费
爱情和友谊是大学校园不能不说的故事。
爱情是神圣的,但爱情也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之上的。
大学校园里的每位学子都或多或少地渴看过爱情,更有人说,没有爱情的大学生活是不完全的大学生活,但爱情的巨大投进仍会令很多家境相对困难的学生望而生畏。
固然,这其实不能成为那些校园爱情的执着寻求者的障碍。
馒头就咸菜,省钱谈恋爱。
已成为很多校园爱情男主角的忠实信条。
调查显示,唯一不到两成的学生承认有男女朋友这与我们在私下统计的数字相差较大)。
从这不到两成的问卷上显示:
有了男女朋友以后,食品支出和衣物支出相对减少,其他方面的物资和精神支出相对增加,男生在这方面特别突出。
30.0%的男主角们每个月在女友身上的投进约在100元左右。
而对有了异性朋友却又不同校的同学来讲,每月生活费中的相当一部份都贡献给电讯业了。
对恋爱用度的来源,在深进访谈中我们发现,有的是由家里特别提供的,有的是来自勤工俭学的,更多的是从生活费中支付的。
这与大学生的社会角色有关,更与家庭对大学生恋爱的态度有关。
调查数字表明:
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乡之间、室友之间、个人与班级、社团和和学校之间等扑朔迷离的社会交往不但占据了当前大学生的很大一部份时间,也在大学生的消费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而人情消费由于其情势多样和不确定性而相对难以统计。
朋友、同学间的你来我往,请吃请喝是在所难免的;生日集会等各种情势的庆祝聚餐是不可或
缺的;与不在一起的亲人、朋友的感情联络也是尽对重要的。
同学过生日,考试得高分,当了学生干部、进了党、评上奖学金、比赛获奖等等都要宴客,否则便被视为不够交情、不上路。
据统计,近六成大学生的各种情势的集会聚餐花费每一年要在500元左右,近三成的大学生这类花费在800元左右每一年。
更有极少的一部份同学每一年要花费上千元乃至数千元。
另外,对那些没有异性朋友而又有手机的同学来讲,每个月手机费中的大部份也用在此上了。
据统计59.1%的手机族每个月的花费在50 100元之间。
没有手机的同学,电话卡则是不可或缺的。
校园内固定电话的开通,给我们打电话提供了方便的同时,电话费的开支也水长船高,6
7.1%的大学生的每个月的电话消费约为10 40元之间,还有近两成的大学生的电话卡消费在40 80元之间。
极少的大学生们用书信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联系着。
7 其它消费
对有吸烟嗜好的男生来讲,其烟费也是一笔不大不小的开支。
通过问卷和深进访问所得数据表明,约占三成的男生有长时间吸烟的习惯。
根据烟瘾的程度不同,花费也不相同,尽大多数的烟民的品位集中在中低档层次上,因此每个月的花费约为40-80元之间。
另外,有
6.1%的男生有购买彩票的习惯,其花费也主要集中在每个月10元左右。
零食对60.2%的女生来讲是必不可少的,她们的每月花费在50元左右。
另外化妆品的消费对女生来讲也是不可或缺的,7
3%的女生每个月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元左右,另有少数女生的洗涤化妆用品消费在30-60元之间每月,极个别的女生在此方面的消费到达100元以上。
四.调查结果分析
当前大学生们总的消费理念显现的特点有:
1. 个性与模仿同在:
多元化发展源于个性化的彰显。
现在的青年已开始寻求时尚化和风格化,而大学生恰好正处于寻求个性发展,自我意识增强,乐于接受新鲜事物的年龄阶段。
面对五彩缤纷的消费市场,大学生的消费心理趋于理性化转变,在消费行为中开始表现出较为成熟的价值取向。
大学生在购买像电脑这样昂贵的商品时,常常表现出购前的冷静,大部份大学生是在购买前查阅有关资料,比如价格、性能、品牌后再决定是不是购买,其中有很多大学生会找同学或相干职员咨询有关题目,还有一些大学生是在与家人商量后再购买的。
今天的大学生消费有着强烈的模仿性特点,有着很深的白领情结:
名牌服装着身,手提电脑不离,信息掌控在手,创造未来人生。
这已成为众多大学生所羡慕、仿效的社会形象。
今天,发达快捷的消费信息、不断进步的消费需求使大学生对时尚的领略和掌控更为及时正确,虽然他们还不一定具有,但却能对很多时尚品牌如数家珍。
与此同时,他们更有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对消费的选择,他们重视讲求生活的品味和质量,宁缺勿滥,宁高勿低。
他们寻求的是一种既有物资享受,又讲求精神生活的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2 . 多样与实用并存:。